蔡英文2016國慶演說》經濟被排到轉型正義、司法改革之後,這樣真能幫年輕人加薪?
這幾年,常有人開玩笑地表示,台灣的問題就是太民主,以致於什麼事都做不成,應向中國大陸學習,多一點專制,才能貫徹政府政策,這個時間點終於來了。
最近彰化縣長以環保理由,勒令台化汽電共生鍋爐關廠,引發激烈抗爭。雖然經濟部承認台化符合法規,但介入協調無效,台化彰化廠確定停工。
彰化縣長表示:「為了彰化未來的發展,台化沒有理由留在彰化市區!」他提到全世界所有地方的發展,都是先有工業再逐漸轉型商業。
如果在中國大陸,大家會覺得天經地義,地方政府要重作都市規劃,企業能不配合嗎?連富士康都不得不向深圳市「騰籠換鳥」政策低頭,遷移他處,深圳也順利轉型成創新城市。
去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同」,描述山西大同市長,為了重現文化古城風貌,強迫遷移50萬居民,重新安置全市近30%總人口,令人嘆為觀止。
現在大陸主要城市,已很難找到有工廠位於城市內,早年在市內的一些台商,早已拿了補償金改做房地產或投資了。
全世界有不少工業區轉型成功的例子,例如德國魯爾工業區,原為煤礦和鋼鐵中心,後轉型為文化重鎮;還有西班牙畢爾包,原為破舊的重工業城市,透過引進古根漢美術館,成功塑造嶄新的城市性格。
彰化縣當然有想像未來的權利,谷歌已在彰化建置三座資料中心,政府也計畫在彰化外海興建離岸風力發電機組,這些都是明日新經濟的亮點。
問題是什麼?台化基本上是合法的,政府沒有權利強迫要求其遷離。前一陣子著名的苗栗大埔事件,政府為了徵收土地興建科學工業園區,強制拆遷房屋,引發爭議,演變成社會政治事件,最後被法院判決違法。
台化員工激烈抗議,希望保障工作權益,但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關注,無法和前一陣子國道收費員相比,為什麼?因為台化是財團,而收費員卻是弱勢勞工。
台化案代表了一個分水嶺,從今以後,製造業大概很難在台灣生存下去了,而大企業恐怕也會一直背負著財團標籤,形成原罪。
小英上台之初,提出「創新、就業、分配」三個政策面向,對照她雙十國慶文告的新政府藍圖,已很清楚反映其施政優先順序。
小英演說中提到當前重點是推動年金改革、落實轉型正義、啟動司法改革,代表她真正的重心在於分配及公平正義,但不當黨產條例對於年輕人的就業或所得提高會有幫助嗎?
至於經濟規劃,尚排在這些改革後面,她提到了五大創新產業以及產業轉型。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分配優於發展、防弊重於興利、公義大於經濟。
有意思的是,小英再一次地強調新政府要改變年輕人的處境,但只有模糊的提到產業。
台灣產業的情況又是如何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大產業看出端倪:
第一、傳統製造業。像台塑這樣的傳統產業巨人是最痛苦的一群,在台灣因為環保做不下去,在國際市場上由於台灣沒有加入FTA而失去競爭力,在海外則因為台灣無外交實力而飽受欺凌,台塑越南110億美元煉鋼廠剛被罰了5億美元,最近又被當地民眾圍廠,岌岌可危。
第二、傳統科技業。面板十幾年前是台灣「兩兆雙星」的龍頭產業,但由於政府不准赴陸投資而漸失競爭力,現在大陸同業已成老大哥,台灣業者變成小老弟。最近友達董事長表示面板業產值9,500億台幣,卻未見政府產業政策支持,只能走利基路線。
第三、服務業。這個行業最大的市場在中國大陸,「世界工廠」已轉型成「世界市場」,但服貿協議未過,台灣失去不少機會。在此同時陸客來台又受到重創,等於兩頭落空。
第四、創新產業。小英的五大創新產業包括生技、綠能、物聯網、智慧機械和國防。前兩者較有機會,但綠能百廢待舉,機械業上周商周專題分析台灣工具機產值三年縮水26%,物聯網和國防也都還是空中樓閣。
如果我是經濟部長,我會很著急,四大板塊都不踏實,要如何撐起經濟?假設台塑有2,000名員工失業,這些人的子女會有明天嗎?
大陸十一長假,出國旅遊前三名地點為泰國、日本、韓國。中日、中韓關係再不好,沒有影響到旅遊,台灣就不同了。為什麼?大陸對小英兩岸政策的點評是:「承諾為虛、空談為實;對話為虛、對抗為實」。
最近讀了日本管理專家大前研一的新書「低欲望社會」,提到年輕人喪失大志、草食化,喪失成功慾,只在乎小確幸,形成「低欲望社會」,「愛拚才會贏」已是上一代的往事,這就是日本經濟的問題,台灣是否也會如此?
周末看了電影「列車上的女孩」,講一個酗酒的女子,每天坐火車上下班,她常從車上眺望一棟房子,由於是遠看,而且酒精讓她神智不清,所以總想像一切都很美好,等到實地了解,才發現非她所預期,甚至充滿步步殺機。
蔡英文is the woman on the train,而台灣就像一部快速移動的列車。她究竟會帶我們走向何方?我們有理解世界正確的角度嗎?台灣亂象逐漸呈現,未來是否會變成屍速列車?
在電影最後,女主角終於擺脫了酒精控制,找回失去的記憶,不再往後看,積極的向前行。
It is time to wake u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