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4創會理事長的話
公股整併, 星展, 匯頂, 雙11, 馬雲 電商, 紫光 中芯, 長華 SH亞太, 歐洲商會, 亞太自貿區, 矽谷創新
公股整併
公股金融整併可望重新啟動!行政院體檢公股事業行動展開,繼經濟部、交通部掌理國營事業機構,接下來重頭戲將是對於財政部旗下的公股金控、銀行進行體檢。據了解,由於綠營內部與綠營智庫,長期以來都有以公股金控作為觸媒,對外發動整併呼聲,預期行政院體檢公股事業的行動展開之後,公股金融機構可望重新啟動整併。
包括金管會主委李瑞倉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表示,金融整併對於當前金融市場而言,有其必要,綠營內部財金專業人士則認為,由於公股金融機構市占規模仍超過一半,若推動金融整併,絕對會扮演要角。
綠營內部人士指出,蔡英文總統520上任前,綠營智庫就不斷有推動金融整併的呼聲,只不過有兩種脈絡,一是主張「公民併」,且認為公公併比起公民併較缺乏綜效;另一派則認為,「公公併」未必沒有綜效,且執行的可行性較高,也較不會被外界冠上「圖利」之名。但不論是哪一派主張,綠營相關人士指出,推動公股整併,最主要都有兩大訴求,一是規模經濟、二是範疇經濟。
目前政院的體檢公股事業行動,大致每周或每二周會排定公股事業機構及所屬部會前來受檢,財政部包括兆豐金、第一金、合庫金、華南金、台灣金在內的公股金控是下一波,由於事涉敏感,因此對於是否再啟動公股金融整併,財部方面目前暫不願多表示意見,僅表示,迄今政院方面尚未下達要推動公股金融整併的指令,倘若之後輪到公股金控被體檢,財政部會先行準備相關資料,以備公股事業體檢小組在聽取相關簡報之後作為決策參考。
惟據知情人士透露,對於公股金融整併議題,綠營內部財金專業人士大致已有共識。據了解,在2006至2008年民進黨政府首度執政時所推動的公股整併,除了已浮上檯面的兆豐金併台企銀,也曾推動華南金與第一金合併,但後來因為董事長位子沒喬攏而胎死腹中。重要的綠營內部人士指出,現階段除了台灣金由於金融政策任務執行的需要,必須維持100%國營的型態之外,包括兆豐金、第一金兩大公股金控,最適合作為整併的觸媒,且兆豐金與第一金合併,也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除了一般所提到的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之外,海外洗錢防制相關的監理法規越來越嚴,也是目前綠營內部支持整併推動的最新主張,因為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強化法遵不論是在人力、物力上都得投入相當可觀成本:「金融機構一定要夠大,才足以因應這些與日俱增的成本開銷與專業強化!」相關人士表示,由公股來領銜金融整併的方向是可以確定的,就看什麼時候正式上路。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管會不要只將注意力放在樂陞案上,公股整併是更重要的題目。
第二、台灣已經錯失了金融整併的最佳時機。
第三、現在的問題是,所有銀行的價值均大幅下跌,錯失了最佳整併時機,未來再合併會損害小股東權益,將會很難談判。
第四、兆豐曾經被政府指定作為公股整併的旗艦,但現在已不可能。
第五、要設法容許公民股的整併,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之道。
星展
新加坡星展銀行上周宣布收購澳盛銀行在亞洲5市場的個人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星展銀行執行總裁高博德(Piyush Gupta)昨(8)日強調,對深耕台灣有決心,這次策略性併購可快速拓展消費金融規模、打造豐富產品線,在迎接數位浪潮之際,星展也同時致力打造數位金融平台,提早形塑未來的銀行。
星展銀行這次收購案,除了廣納800多位台灣澳盛銀行員工外,也一舉為台灣市場帶來53萬新客戶,是既有客戶數的2.5倍,尤其以信用卡、財富管理客戶最多,意謂星展銀行可快速擴張在台灣的消費金融規模,也藉此機會深耕台灣信用卡零售市場,與中產階級用戶往來更密切。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陳亮丞指出,自2008年收購寶華銀行以來,星展在台灣持續穩健成長,尤其消費金融更展現強勁的成長動能,此次購併完成整合後,將進一步強化星展銀行個人金融、財富管理領域的優勢,為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
在發展數位金融的道路上,星展銀行更早就將集團資源投入台灣市場;高博德表示,數位化革命已經徹底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從工作、玩樂,甚至到與銀行往來方式都面臨改變,銀行必須提早迎接數位化浪潮。舉例來說,星展上個月推出「個人信用貸款線上申請服務」,加上今年初的「數位化開戶服務」、「星展BusinessClass企業專屬社群平台」等,皆在創造客戶全新的數位體驗。
星展在更早前推出「iWealth平台」、「星展官網客製化服務」、「星展Live Chat」等線上即時客服,以及升級版的「星展行動銀行App」、網路銀行服務,一路走來積極打造全方位數位化理財服務的態度始終如一,期望客戶能隨時隨地、輕鬆擁有理財的環境。
台灣為星展的策略重點市場之一,主要鎖定財富管理及中小企業業務,持續穩健成長;根據星展統計顯示,近7年以來,存、放款的年均複合成長率已達22%以及17%,展現台灣業務強勁成長動能。
同時,星展銀行持續協助台灣中小企業發展,截至2016年8月,中小企業放款餘額接近新台幣216.8億元,位居各外銀在台子行之首,較去年同期成長65%,具體展現星展對台灣市場的長期承諾。
我們的看法:
第一、星展二十年前和國泰金規模差不多,現在卻大過很多倍,關鍵就在於併購。
第二、全球外資金融機構逐漸撤離亞洲,更全面撤走台灣。
第三、台灣不開放,市場小,法規嚴,對外商已沒有價值。
第四、外商銀行會持續將金融資產賣給本國金控。
第五、個金和財富管理才有價值,企金沒有,台灣企業多半前途看淡。
第六、台灣金控的未來是打亞洲盃。
匯頂
中國大陸觸控晶片廠匯頂在上海A股掛牌上市後,蜜月行情表現犀利,股價已經連拉廿根漲停板,不僅本益比直逼百倍,昨天的市值也首度超越大股東聯發科。
雖然聯發科對匯頂持股達到百分之廿一點三四,手上股票價值已經超過七百億元,法人認為,匯頂這筆業外對聯發科每股挹注已達四十元。但因為有一年閉鎖期,聯發科短期沒有處分計畫,因此短期內無法實現釋股利益。
匯頂於十月十七日以每股人民幣十九點四二元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交易,截至昨天為止,已經創下連續廿個交易日天天漲停的紀錄,股價也暴漲至每股人民幣一百七十點九八元,市值攻上人民幣七百六十點八六億元,折合新台幣超過三千五百億元。
以匯頂的最新財報來看,受惠指紋辨識晶片需求,今年前三季營收為人民幣廿一點二一億元、折合新台幣約九十九點三億元,年增一點八九倍,稅後純益是六點○二億元,年增一點六八倍,每股純益為人民幣一點五一元,折合新台幣近七點一元。
若以匯頂去年獲利來看,本益比已達二○一倍,以今年前三季推出全年獲利來看,本益比至少超過八十倍,或有機會挑戰百倍。
相對於匯頂股價一飛衝天,大股東聯發科昨受到台股重挫百點影響,終場股價下跌七元、收二百一十五元,市值跌破三千五百億元,首度輸給轉投資的匯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匯頂市值現已超過聯發科,這對台灣IC產業的下一步應該有所啟發。
第二、未來任何上市公司財務長,都應該好好思考如何運用中國資本市場,來壯大自己的策略。
第三、子公司分拆上市是最好作法,上市公司也可以多參股大陸子公司,兩岸策略聯盟。
第四、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走保護主義台灣不選擇和中國大陸合作,絕對走不出去。
雙11
阿里巴巴「雙十一」全球狂歡節活動結束,但淘寶天貓網站電商賣假貨的指控聲浪從未中斷,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董事局主席馬雲在「雙十一」結束後發表演說,高調駁電商平台假貨說,他說淘寶、天貓平台的假貨,其實遠遠低於整個社會上傳統零售行業的各個行業。如果真要打假,應要取締製造假貨的工廠。
「雙十一」激情過後,今年創下總成交額1207億元(人民幣,下同)新高紀錄,馬雲對此相當滿意,他在演講上將阿里定位為「世界第20大經濟體」。馬雲說,我們把自己當作一種創新的發動機,社會創新的一個力量,同時我們要打造一個經濟體,就像長三角、珠三角、乃至歐盟,未來將出現一個網路上的經濟體。
「雙十一」迎來第8屆,已改為全球性的「11.11全球狂歡節」與充滿娛樂性的新文化產業,除了驚人成交量、支付與物流速度,今年也在11日晚上10點12分達到1111億元這個具代表性的數字,且全天以1207億元收關。
但金額不是重點,馬雲在11日深夜步入會場,看著螢幕上不斷刷新紀錄的金額,他反而說「見好就收」,因為天氣導致物流困難,他擔心多地下大雪,「所有能走路的都要出去送包裹」。
「我們要從追求量,變成追求快樂。」馬雲說,「雙十一」要作100年,未來可能前進海外,現在才第8年而已;他並表示,阿里不把自己當作一家普通公司,我們是「經濟體」,交易額、銷售額已經等於全球第20個國家,這麼大的經濟體,要面對的是未來長遠的挑戰,所以阿里不缺工程師、產品經理,而是缺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與政治學家,因為這些挑戰從沒人遇過,且怎麼把現在的新技術變成普惠技術,是阿里現在最大的重點。
外界一直抨擊的電商假貨,甚至雙十一前夕,美法兩大組織還要求把阿里集團列名惡名市場,馬雲對此指控相當有意見。他說,電商平台上的假貨遠低於傳統零售的數量,且所有數據都被追蹤,他們把假貨公司的網路數據刪除後,工廠們還是在生產、在實體店販售,所以希望很多部門不僅僅只是說網上有假貨,而是應該是共同去打擊假貨,才能解決問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巴巴變成全球大20大經濟體,令人耳目一新,未來會超高速成長。
第二、中共不需要用武力,透過淘寶平台,可以促進兩岸融合,和平統一台灣。
第三、台灣要思考在中國大陸生態系中,我們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第四、馬雲說:「我們要從追求量,變成追求快樂」,這就是台灣的價值。
第五、台灣應該在網路虛擬世界中,創造一個快樂的國度,找到自己的新價值和定位。
馬雲 / 電商
電商龍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斬釘截鐵地預言「中國電商要變天了」,他並善意地警告同業,應該在陽光還燦爛的時候,趕快修理屋頂。
阿里雙11電商節登場前夕,馬雲還是跟往年一樣,把獨家專訪留給央視財經。依舊是妙語連珠,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他剖析中國經濟30年,預言中國電商要變天。
央視網報導,馬雲斬釘截鐵地預言「中國電商要變天了」。身為電商龍頭,馬雲卻對電商放狠話,他說,未來「純電商」日子會很難過,變天的時機點,短則五年到十年,但未來30年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馬雲強調,純電商沒有跟線下配合是走不久的,同樣的,如果線下不去擁抱互聯網也會走不久。所以馬雲放狠話提醒,天很快要變了。
即便電商變天,馬雲指出,不是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消滅了傳統零售,而是落後、保守、自以為是的思想消滅了傳統行業。
馬雲強調,要在晴天的時候蓋房頂,是怕下雨的時候來不及,所以必須擁抱新技術,儘快未雨綢繆。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雲總在對的時間講對的話,這就是前瞻性領導人的特質。
第二、雙11狂歡節創歷史新高,馬雲卻預言未來「純電商」的日子很難過。
第三、台灣純電商都不成氣候,傳統零售企業也很少人有好的電商策略,現在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思考如何布局O2O。
第四、台灣零售產業未來少不了大規模整合,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紫光 / 中芯
大陸最大晶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昨(10)日發布公告,紫光集團已投資入股中芯國際5.25%股權。這是紫光集團持股中芯首度曝光。紫光集團強調是純財務投資,不會涉及經營權。相較於紫光集團之前在海外併購案,此次低調入股中芯,是否意味海外併購受挫,受到投資人關注。
路透報導,聯交所股權披露資料顯示,紫光集團於11月1日在市場上購入中芯國際約1.271億股股份,平均價每股港幣0.976元,換算買入金額約港幣1.24億元(約新台幣5億元),本次增持後其持股升至22.18億股,持股比例5.25%。
受消息面影響,中芯國際股價昨收港幣1.12元,上漲7.69%;紫光股份昨收人民幣61.28元,上漲1%。
中芯國際表示,經過雙方在上海會晤後瞭解,紫光有意以財務投資人身分持股中芯,但無意提名公司董事會成員,同時,紫光集團對中芯的累計持股不會改變中芯的企業性質和公司「獨立化、國際化」的運營模式。
中芯國際最近連續在上海、天津、深圳三地宣布擴產計畫,其中在上海和深圳啟動建設300毫米晶圓生產線,分別採用14奈米至7奈米先進工藝和主流成熟技術,深圳廠預計2017年底投產,目標產能每月4萬片晶圓。天津廠則是產能擴充,從現在的每月4.5萬片提高至15萬片,可望成為世界上單體規模最大的200毫米晶圓生產線。
中芯國際日前發布2016年第3季財報,收入高達7.748億美元,創下新高紀錄,年增長36%,利潤同樣創紀錄達1.136億美元,年增長37.4%,也是單季利潤第一次超過1億美元,同時連續兩季淨資產收益率逾10%。
中芯國際樂觀預計2016年第4季和2017年第1季都將繼續成長,2016年總收入和利潤都可望創造新高。
紫光集團是大陸國有企業,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及民營企業健坤集團分別持股51%及49%,公司以集成電路產業主導,向泛IT、移動互聯網、雲計算與雲服務等信息產業核心領域集中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紫光一定要投一些新的東西,才有繼續集資併購的理由。
第二、紫光的投資從上游到下游(封裝),中遊(製造)只要沾到邊就好了,不需要控股。
第三、如此一來,紫光可以對外宣稱其有一條龍的布局。
第四、未來台灣半導體企業會透過大陸子公司和紫光或其它類似的公司合作,陸資不會直接投資台灣上市公司。
長華 / SH亞太
IC導線架廠長華科(6548)和母公司長華電昨(11)日共同宣布,將以擬以150億日圓(約合新台幣45億元)取得SH亞太(簡稱SHAP)全部股權,預定明年3月前完成交易;長華也計劃與界霖合作,共同打造IC導線架集團。
長華電表示,透過這項收購案,集團可承接SHM的整合元件製造廠(IDM)客戶,加上原有的後段專業封測代工(OSAT)客戶,具備完整客戶出海口,也可強化金屬導線架封裝的實力。
長華科和長華電9月底已宣布和日本導線架大廠SH Materials(SHM)簽署意向書(MOU),昨日同步停牌,並公布這樁收購消息。
長華電和長華科宣布,擬以150億日圓(約合新台幣45億元)向日商SHM收購其持有SH亞太全部股權,其中,長華科將持股七成、長華電持股三成。長華集團將間接取得SH亞太子公司在大陸蘇州住礦電子、成都住礦電子、成都住礦精密製造及台灣住礦科技等股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加強併購及投資日本企業是正確的策略。
第二、日本公司有技術,而且需要台灣以進入中國市場。
第三、日本在很多電子元件技術實力都很堅強。
第四、近期一些中南部小型公司也開始海外併購,這是一個良性趨勢。
歐洲商會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今發表2017年建議書,列舉台灣對待外籍勞工不平等、藥品審核不透明、法規修改溝通工作不足、環評流程繁瑣不利發展再生能源、基礎建設不符預期等5大建議。
歐洲商會建議書主題為加速翻轉台灣經濟,特別提及蔡政府的五大創新產業。建議書指出,翻轉台灣經濟,法規制度應成為創新的催生者,而非絆腳石,現行制度有許多窒礙難行之處,多種產業的審查程序與流程,極為緩慢,嚴重阻礙產業發展。
歐洲商會表示,台灣對外籍人士在許多方面未獲得與本國人民相同的待遇,且雇用外籍人士的流程相當繁瑣;經濟環境已日益全球化,企業要成功,須要多元文化的勞動力,並且有彈性地雇用最適合的員工,建議台灣政府消除所有對外籍人士的不平等待遇。
對於五大創新產業之一的生技醫藥,歐洲商會指出,健保制度在一些方面阻礙台灣成為醫療研究及發展的領先者,新藥審核流程太久、不可預測、極不透明,應制定一套透明且可以預測的政策與有效率的審查流程,並對新藥快速引進給予獎勵。
歐洲商會表示,台灣在研擬各項新政策、法規及規則時,過度聚焦於事先掌控,而非如同歐洲著重事後監督與產業自我規範,修法過程的諮商、溝通及執行等工作「亟待改善」,且政策、法規及規定應有充分的寬限期,讓業界充分了解,並調整營運。
對於新政府力推的再生能源,歐洲商會認為,修法中的《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應著重簡化民間業者申請、裝設及營運的流程;另「環境影響評估」及針對再生能源計畫的行政流程都應簡化。
歐洲商會也指出,台灣許多基建計畫規劃與執行上,皆不符預期,且耗時過久才完成;並列舉台中機場升級為國際機場,以及將基隆港升格為郵輪停靠港等,都有可能大力促進這些地區的經濟,應改革規劃及執行計畫的流程,以確保最大效益與價值。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歐、日商會都痛批台灣在投資環境的諸多問題。
第三、台灣對外國人士雇用非常不友善,已成為吸引跨國人才的致命傷。
第三、台灣的短期內會淪落到和東南亞一些新興國家如越南同一個等級,甚至還不如他們,因為對外資無吸引力,又無人口紅利。
第四、歐洲商會說得好: 台灣研擬新法規,過度聚焦於事先掌控,而非自我規範,第三方支付
及P2P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五、台灣的官員不夠國際化,如何能夠制定符合市場潮流和趨勢的法規?
亞太經合會(APEC)年度部長會議下周登場,兩岸場內合力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場外互動則沒譜?面對媒體詢問,李世光10日沒有給具體答案,僅稱不會刻意迴避陸方代表,「雙方友好而自然互動是一定會發生的。」此外,在兩岸冷對抗氛圍、TPP落空下,我方將釋善意,將支持由陸方主導的亞太自貿區。
美國總統大選才剛變天,全球經貿秩序面臨洗牌之際,APEC年度領袖及部長會議緊接著在17、18日秘魯舉行。其中,經濟部長李世光和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代表我方出席部長會議,期間除各項貿易重點議題外,我方與大陸、各國場內外的互動,也備受外界矚目。
今年APEC會議將聚焦四大領域,分別是「推動區域經濟整合與優質成長」、「促進亞太地區微型及中小企業現代化」、「強化區域糧食市場」及「發展人力資本」。
在推動區域經濟整合方面,經濟部表示,會議將針對現況及發展、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加強供應鏈連結、APEC服務業競爭力路徑圖的制定等議題交換意見。
亞太自貿區(FTAAP)由陸方倡議並主導,往年兩岸在FTAAP會員資格的問題上,均力促包含所有APEC成員。經濟部指出,FTAAP相關議題的共同策略性研究已經完成,預計於這次APEC領袖會議上採認通過。
不過,經濟部貿易局長楊珍妮直言,當前各國對於FTAAP未來是要在APEC架構展開談判,還有不同聲音,因此現在很難預料未來走向。
除了場內合作,外界也關注兩岸場外互動,然而李世光10日在行前記者會上,沒有給出具體答案,僅稱國際場合上各國代表都在,不會刻意迴避陸方代表,或刻意營造雙方互動,「雙方友好而自然互動是一定會發生的」。這次陸方將由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代表出席。
另外,蔡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但在美國準總統川普揚言放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情況下,台灣與東協各國經貿關係走向也成焦點。不過李世光表示,目前雖正力爭與部分國家進行雙邊會議,但具體時間、議題還沒有確定,現不便透露。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太自貿區由中國大陸主導,可以取代TPP留下的空白。
第二、亞太自貿區有可能比RECP更能打動人心,更快達成。
第三、台灣若不承認九二共識,絕對不會有望加入亞太自貿區。
第四、川普才不在乎亞太自貿區,但台灣不能不在乎。
矽谷創新
11月9日下午,當川普擊敗希拉蕊當選美國總統的消息引爆全世界熱議時,中國搜尋網站巨頭百度CEO李彥宏在百度貼吧「李彥宏吧」中發貼提問:「從今天起,世界的創新中心會從矽谷轉向中國?」他並分享了一篇題為「百餘矽谷精英公開信:川普是創新的災難」的報導。
新浪財經昨(12)日報導稱,李彥宏的發貼雖然表態委婉,但透過分享矽谷精英們的觀點,並結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這一大事件,不難猜測出他要表達的觀點。
報導稱,在李彥宏看來,因為川普奉行孤立主義的政策,對科技創新一直抱以消極態度,其當選美國總統後,將導致矽谷科技創新環境的惡化,而中國特別是互聯網領域則有希望成為世界創新的中心。
據了解,在川普參加此次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矽谷的投資人、創業者和技術精英們就毫不掩飾對他的厭惡之情,甚至聯名發表公開信稱川普如果當選,「對於創新將是一場災難」。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川普是科技創新的殺手,所以矽谷企業家大老多半反對川普。
第二、中國大陸未來在創新上會逐漸追上甚至超越美國。
第三、台灣應該作為中國大陸創新的一個據點,特別是在和美國連結上面。
第四、台灣的半導體實力加上中國大陸的互聯網技術,有可能創造「物聯網」的新局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