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老總看台積電獨強的隱憂:市場不在台灣人手裡、中國舉國之力追趕中...

老總看台積電獨強的隱憂:市場不在台灣人手裡、中國舉國之力追趕中...

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惡戰,上週來到最危險的時刻,美國勒令關閉中國休士頓大使館,並強行進入,中國也宣布關閉美國在成都的使館,雙方距離全面斷交已不遠。

從短期來看,這是川普為年底選戰進行的極端策略,但從長期觀察,這反映了一個基本事實:中國正在逐漸逼近甚至超越美國,這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一個國家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可能被超越,這種現象今年特別多。

上週晶片龍頭廠英特爾新的 7 奈米晶片技術,因為發現「重大瑕疵」,必須費時調整,委外台積電代工機會大增,以致股價大跌,台積電卻大漲。

台積電就是一個後來居上的例子,從原來落後英特爾、到雙方平手,變成現在不論在技術和市值均遙遙領先英特爾。另一個里程碑是近期台積電市值超越三星,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落後。

然而,台積電是極少數的例外。大部分台灣企業正面臨被大陸企業超越的險境,而且差距越來越大。上週大陸立訊繼買下緯創大陸iPhone代工廠以後,又和緯創、和碩策略結盟。立訊市值早已超越鴻海,相當於新台幣1.68兆元,高出鴻海50%,在蘋果大力扶持下,成為紅色供應鏈龍頭。

台商正全面撤出中國「世界工廠」。過去5年我們看到傳統產業紛紛關廠停業,今年由於中美科技大戰,大陸也跨入科技製造領域,搭配中央政策和資本市場,快速成長,逐漸趕上台商。我們不要高興「台商回流」,事實上是不得不回流!

全世界版圖洗牌的產業不限於電子,傳產也很多。特斯拉目前市值已接近3,000億美元,美國三大車廠加起來也沒這麼多,因為特斯拉不是「傳產」;在證券業,摩根士丹利已成為全美最優秀的投資銀行,在績效和市值上超過高盛。過去30年高盛一直領先,但因為策略相對保守,以致被摩根超越。

拉回台灣,我們來看一個極端的例子。汽車龍頭裕隆最新市值是11億美元,自行車龍頭巨大市值39億美元、美利達也有25億美元,這在20年前是難以想像的事!

如果聚焦ICT(資通訊)產業,大陸實質已超越台灣。可從以下5個層面來說明:

一、雲端基礎建設

全世界目前最大的雲計算平台業者是亞馬遜 AWS,第二名是微軟,中國大陸阿里雲現已衝到第三,超越Google。由於政策原因,外商要在大陸經營底層雲端設備及服務是難上加難,再加上習近平現積極推動「新基建」,大力投資,未來陸企將飛速成長。

台商沒有人做平台,均以代工為主,許多業者都是伺服器大廠,目前技術雖然領先,但未來將面臨紅色供應鏈競爭,所以在這個領域雙方可算是平手。

二、5G設備

大陸是全球最大5G市場,而且在技術上領先歐美甚多。川普雖成功聯合英國抵制華為,但恐怕技術上會落後更多。英國最近狗急跳牆,宣布要和日本業者合作開發5G設備,日商市占率只有百分之一,基本上是弱弱結合。

反觀大陸,現在5G基地台到年底將達40萬個,5G手機8,600萬個,連上5G終端有6,600萬個,已形成完整5G生態圈。大陸和台灣相比,可謂完勝。

三、ICT裝置和設備

這是台灣傳統強項,我們缺乏市場和解決方案,但在裝置(device)上,卻以代工擅長。由於全球新疫情,今年台灣電子大廠桌上、筆記和平板電腦業績均大幅成長。但在手機領域已被大陸超越,陸廠包括華為、Vivo、Oppo和小米在全球5G手機市場,囊括三分之二市占率。

在ICT零組件,大陸靠政策補貼和資本運作,早已超越台灣,包括面板、LCD等。像京東方現已是全球面板製造龍頭,20年前還希望台灣技術移轉;更厲害的是可彎曲的柔性面板,現在也由大陸廠商開發出來。但客觀來說,在這個領域,雙方算平手。

四、互聯網應用

談都不用談,大陸在這個領域完勝台灣。台灣沒有市場,過去供應歐美廠商,主要是B2B,但缺乏像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平台。連新加坡、印尼都有市值達百億美元的互聯網平台,如Grab、Go-Jek。這些都是新經濟市場,台灣未來必須和有市場的對象加強合作。

五、半導體

這是台灣的強項,而且有完整產業鏈,世界第一,不僅有台積電,還有聯發科等廠商。但問題是什麼?

市場不在台灣人手裡,所以聯發科要深耕中國市場,連台積電也不願放棄華為這麼重要的客戶。

現在最大危機是大陸正以舉國之力,全力追趕。中芯10年內都不可能追上台積電,但從面板和LCD的例子,大陸成為世界前三強,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把生技(平手)、電動車(中)、機器人(中)、量子電腦(中)、太空產業(中)算進來,大陸贏得更多。

在這個中國開始超越美國和台灣的年代,我們冷靜思考台灣未來,超前部署10年後的戰略,至關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