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電動車,鴻海,輝達,蝦皮,高雄國賓,IPO上市,SK海力士,殼牌,Apple TV拼韓劇,馬斯克,蝦皮,元宇宙,阿里電商,Rivian,華爾街,福特通用,元宇宙Nike

 理事長的話:電動車,鴻海,輝達,蝦皮,高雄國賓,IPO上市,SK海力士,殼牌,Apple TV拼韓劇,馬斯克,蝦皮,元宇宙,阿里電商,Rivian,華爾街,福特通用,元宇宙Nike

電動車

 

受惠於電動車趨勢崛起,投資人大舉押注相關新創公司,令RivianLucid市值迅速攀升,超越福特在內的傳統車廠,躍居全球第三與第六大。再加上穩坐全球最大車商寶座、市值持續創高的特斯拉(Tesla),電動車三雄(E3)正式成軍。

 

Rivian周二股價大漲15.16%,每股報172.01美元,令公司市值攀逾1,460億美元,上市僅一周就陸續超車福特(790億美元)、通用(910億美元)與德國福斯(1,390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三大車廠。

 

Lucid同日股價勁揚23.71%,每股報55.52美元,創下222日以來最高,這也讓該公司市值升至898億美元,高於福特並逼近通用。

 

特斯拉16日股價上漲4.08%,每股報1,054.73美元,市值高達1.04兆美元。

 

Rivian 10日風光掛牌交易,上市短短幾天股價勢如破竹,迄今累漲逾61%。Lucid7月借殼上市以來,股價已累漲逾80%。

 

這顯示出投資人看好電動車前景,並急切地尋覓「下一個特斯拉」,深怕錯過投資電動車新創公司的賺錢機會,重演十年前未能押注特斯拉的錯誤。分析師表示,電動車熱潮已非新鮮事,甚至連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 都承認自家公司市值遭到高估。但即便如此,特斯拉股價仍持續狂飆,理由在於華爾街看好電動車勢必成為常態。

 

Rivian今年9月推出旗下首部電動皮卡車R1T,迄今僅交車150台,且買家大多是自家員工。但該公司卻獲得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青睞,後者持有其約20%股份,而福特早在2019年也投資5億美元。

 

Rivian除了能吸引討厭特斯拉品牌的消費者,令車主擁有更多選擇外,該公司主打生產電動皮卡車,更可望在皮卡車需求強勁的美國市場打下一片江山。

 

Lucid周一公布上市後首次財報,旗下首款電動車Lucid Air預購訂單暴增三成,同時重申明年生產目標維持不變。

 

知名汽車雜誌《MotorTrend》也將Lucid Air評選為「年度汽車」,令Lucid成為第一家發表首款車即贏得此殊榮的車廠。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動車產業大漲。

                                                                                                                                                                                                                                                                                                                                                                                                                                                                                                                                                                                                                                                                                                                                                                                                                                       第二、現在電動車價值超過傳統汽車大廠。

 

第三、未來這個現象還會持續。

 

第四、傳統汽車大廠應拠資電動車公司。

 

鴻海

 

鴻海(2317)將進駐新北市新店寶高智慧產業園區,打造電動車聚落,鎖定自動駕駛、智慧座艙等領域軟硬體設計開發,並將大舉徵才,目標要找上千名高階工程師,初期先招募超過250人,並將當地定位為集團軟體研發與半導體設計中心,全力衝刺電動車布局。

 

鴻海2022年電動車布局將「六路並進」,上半年正式銷售電動巴士、在大陸建立電池模組與換電站、墨西哥廠擴產車用零組件。明年下半年,Lordstown電動皮卡量產、泰國建廠、啟動中東的電動車專案,配合集團在新店寶高智慧產業園區打造研發與半導體設計中心,法人看好鴻海電動車布局將「軟硬兼備」,能量大加分。

 

新北市經發局昨(18)日表示,寶高園區第二次招商吸引鴻海、華電聯網、美商太陽鳥等六家代表性廠商研發團隊,並於1116日評選通過進駐,預估三年內將在園區新增逾16億元投資額。

 

鴻海在1018日舉行科技日時就預告將在台灣成立軟體研發中心,規劃集結集團內部1,500名以上軟體應用人才,並廣發英雄帖,三年內再招募1,000名以上軟體研發工程師,作為未來推動軟體定義企業的重要起手式。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鴻海蛻變的開始,就是以軟體定義企業為核心,在發展電動車產業的同時,鴻海將針對電動車車載所需要的軟體推出開放平台、演算軟體等項目。在鴻海硬體平台造車已經到位之後,下一步將是軟體平台的完善。

 

他強調,軟體絕對可以引領電動車差異化的感受,顯示出軟體定義企業的重要性。軟體將是鴻海打造智能化電動車的下一重點區塊,也代表明年鴻海科技日將會由軟體接棒。

 

鴻海不僅要強化未來軟體定義車輛的理念,更宣示要轉變成以軟體定義企業為核心思維。除了預計三年內招募1,000名以上的高級軟體研發工程師外,未來更會在適當時機,公布軟體中心的規劃進程,並預計在2022年度的鴻海科技日,展現更多軟體合作成果。

 

劉揚偉預估,到2025年,鴻海對每一家電動車客戶平均年產量約10多萬輛到20萬輛,若年產量要達到百萬輛,需要六到七個客戶;同時,鴻海明年將會公布非新創電動車廠的合作計畫。

 

談電動車資本支出,鴻海表示,3+3發展策略的投資是一年控制在200億元以內,今年預估約100多億元,明年將達200億元,大部分的投資金額都是投入電動車,其次是投入半導體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的重要布局。

                                                                                                                                                                                                                                                                                                                                                                                                                                                                                                                                                                                                                                                                                                                                                                                                                                       第二、主要以軟體、人才為主。

 

第三、台灣不適合硬體製造。

 

第四、鴻海在世界各地合資是正確策略。

 

輝達

 

在遊戲與資料中心晶片需求的強勁支撐下,繪圖與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上季營收創新高,本季財測也優於市場預期,並看好資料中心與遊戲、AI及元宇宙的前景。輝達登高一呼,法人看好對微星(2377)、英業達等遊戲、資料中心等台灣協力廠後市也相當有利。

 

輝達財報與展望雙優,18日美股早盤應聲大漲逾6%。輝達表示,止於10月底的年度第3季(上季)營收比一年前成長50%,至創紀錄的71億美元,淨利年增84%24.6億美元,均優於市場預期。

 

其中,上季資料中心部門營收躍增55%29億美元,遊戲部門營收也成長42%32億美元,同創新高。輝達財務長克芮斯(Colette Kress)表示,資料中心營收成長,主要受惠於銷售給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超大規模客戶」的繪圖處理器(GPU)大增,遊戲部門營收增加的主因是GeForce消費者GPU銷售增加,但供應仍然受限。

 

輝達預估,本季營收將為74億美元加減2%,也高於分析師預估的68.6億美元,且資料中心的銷售成長將快於遊戲業務。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說,擔心晶片荒的資料中心客戶,已做出採購承諾,給與輝達對資料中心業務的良好能見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是元宇宙概念股。

                                                                                                                                                                                                                                                                                                                                                                                                                                                                                                                                                                                                                                                                                                                                                                                                                                       第二、輝達和遊戲產業相關。

 

第三、輝達未來市值一定上兆美元。

 

第四、有可能再翻一倍。

 

蝦皮

 

疫情衝擊下,不少實體店面紛紛受到影響,知名電商蝦皮購物卻在近幾個月逆勢大幅展店,自今年8月起由原本的20家拓展到11月的145家店面,展店地區集中在雙北與桃園市。可以說近三個月以來,平均每天至少開一間店,成為店面市場一片不景氣中,還能夠大幅展店的指標業者。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昨(17)日表示,雖然商圈起起落落,但每次災難性毀滅過後,也會帶來新的機會,這波就有企業趁著店面市場不景氣,租金修正過後,逢低租了一些店面,包括連鎖的餐飲業、跨界到實體的電商,甚至是鎖定都會人士的健康餐盒等,都成為了這波不景氣之下逆勢展店的業種。

 

其中,動作最大的莫過於宅經濟的受惠業者蝦皮購物,今年8月時店數約20店,到11月統計已經成長到145家店面,新擴展店面主要分布在北部,統計有台北28店、新北86店及桃園31店,等於最近三個月平均每天都新開超過一家門市。

房市專家觀察,蝦皮購物的開店策略似乎鎖定熱門商圈的平價店面,除了現有網購的店到店服務外,店面內也有部分的零售行為,可預期未來將會發展更多元的商業模式。

 

曾敬德表示,觀察過去店面租賃,不少承租方都希望在主幹道、大面寬甚至是三角窗的店面,希望自己的招牌最顯眼,也可掌握沿街消費人潮。不過這波電商跨界展店,則基於網購「店到店」的取貨人潮,並不重度依賴沿街的消費人潮,要取件的人大多會查詢店址。

 

曾敬德表示,電商具「自帶流量」優勢,且透過大數據的資料庫,可以知道哪邊消費力最強需求最大,展店時更有效率,等到布點具備一定規模,還可以衍生更多的合作與多元商業模式。

 

根據蝦皮官網資料揭露,該公司將租賃的店面營業面積希望在10坪以上,50坪以下,目前招租範圍限於北北基、桃竹苗、台中、彰化地區,蝦皮強調,其他區域的屋主請稍等,很快就會擴展到全台。此外,蝦皮也會評估店址與周邊環境是否符合蝦皮店到店之營運需求。

 

我們的看法:

 

第一、蝦皮重視台灣市場。

                                                                                                                                                                                                                                                                                                                                                                                                                                                                                                                                                                                                                                                                                                                                                                                                                                       第二、主動出擊的策略。

 

第三、縮短取貨時間和費用。

 

第四、非常聰明的策略。

 

高雄國賓

 

看好台積電進駐、帶旺高雄,大陸建設昨(15)日與厚生公司、國賓飯店三方共同宣布,將攜手開發位於亞灣區的國賓大飯店現址;全案目前尚在規劃中,預計2024年推案。

 

國賓飯店集團昨日透露,此案未來將開發成「飯店加飯店式服務豪宅」。業內人士估,此案光土地與興建成本就會逾百億元,未來銷售時勢必為高雄豪宅大案。

 

國賓表示,高雄國賓飯店明年仍維持營運,等到相關危老申請有新的進度後,會再宣布下一步的規劃,未來推動改建後,將仿照台北國賓的模式,維持旗下指標餐廳的營運動能,為高雄保留星級美食據點。

大陸建設、厚生昨日雙雙公告分別砸下約9.59億元、14.38億元向國賓購入高雄國賓大飯店20%30%土地,總計兩家公司共以23.98億元買下飯店五成土地。

 

大陸建設指出,由於公司在高雄首案「和陸寓邸」創下完銷佳績,加上公司在建築之規劃設計能力,以及北中南擁有好口碑之建築作品,被國賓大飯店相中、成為飯店改建案之合作夥伴,再加上全案加入與大陸建設長期合作的厚生,最終促成此三方合作。

 

高雄國賓大飯店位於愛河水岸第一排,並鄰近亞洲新灣區,飯店基地面積高達2,026.145坪;大陸建設指出,高雄國賓大飯店改建案接下來將申請危老重建計畫,全案由大陸建設、國賓大飯店及厚生公司等三方採共同持有共同銷售模式,大陸建設負責規劃、興建及銷售作業。

 

大陸建設表示,該案重建後之產品定位目前還在規劃中,推案時間點方面,在考量該案將申請危老重建,加上原有建物拆除時間,因此全案推出時程將落在2024年。

 

國賓大飯店臨近的高雄亞洲新灣區,該區已有多項開發計畫持續推動,包含高雄展覽館、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高雄港埠旅運中心、高雄市立圖書總館及共構會展文創會館、環狀輕軌等重大建設。

 

近期高市府也積極推動科技智慧廊帶計畫,並在此打造「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做為台灣5G AIoT產業的示範基地,加上台積電確定進駐高雄設廠,在諸多利多條件下,大陸建設看好高雄未來發展,將加碼投資當地房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高雄國賓原針對觀光客。

                                                                                                                                                                                                                                                                                                                                                                                                                                                                                                                                                                                                                                                                                                                                                                                                                                       第二、現在重新定位正確作法。

 

第三、房地產地理位置優越。

 

第四、未來會是豪宅。

 

IPO上市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1年我國資本市場首次IPO(申請上市櫃)企業數已達到23家,若加上3家櫃轉市,合計已達到26家,籌資額近200億元。此外,近期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已核准力積電、洋基工程等六家準IPO股,估計2021年籌資額規模上看300億元,有望創近六年新高。

 

藍營立委曾銘宗指出,今年股市有兩大利多,包括資金行情與台灣出口業基本面良好。他分析,在全球QE與低利率政策下,投入股市、房市的熱錢很多,以台股來說,今年前十月台股日均成交值為4,710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水準,從資本市場的錨定效應來看,現在正是IPO好時機,新興上市櫃企業可喊到合理價格來發行新股籌資。

 

曾銘宗認為,台灣出口產業近年基本面不錯,像是上市櫃企業2020年獲利達2.46兆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台積電獲利5,179億元最亮眼,而上市櫃企業2021前九月累計營收也達到28.79兆元、年增13.37%。他表示,在出口與獲利暢旺時刻,企業要厚植自身競爭力,自然會想要透過IPOSPO、發公司債等或借貸方式取得更多資金來擴增產能,取得市場優勢地位。

 

若攤開近期送件申請IPO的六家企業,包括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無塵室工程供應鏈的「洋基工程」、積體電路設計廠「瑞鼎」、半導體業相關化學品廠「上品」等四家都屬於半導體產業鏈,顯見半導體業者籌資需求迫切。

 

曾銘宗指出,今年包括SPO(現金增資)、可轉換公司債表現都不錯,像是前八月SPO籌資額已達到1,120億元,幾乎是2016年全年水準,若加上近期現金增資的富邦金、聯合再生、合晶等,全年SPO金額有望創近六年新高。另前八月可轉換公司債已籌資1,218億元,提前創2015年以來新高水準。

 

曾銘宗也表示,今年籌資額雖回升,但IPO家數仍較少,為一大隱憂,尤其台灣資本市場仍在成長期階段,政府應加快產業升級腳步,培養新創獨角獸進入資本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IPO市場復甦。

                                                                                                                                                                                                                                                                                                                                                                                                                                                                                                                                                                                                                                                                                                                                                                                                                                       第二、近5年來表現最活潑。

 

第三、主要以半導體產業為主。

 

第四、說明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SK海力士

 

據路透18日報導,韓國半導體大廠SK海力士(SK Hynix)原規畫要改造位於大陸江蘇無錫的工廠,預計引進荷蘭艾司摩爾(ASML)最新的極紫外光(EUV)光刻機,來提升其記憶體晶片的生產效率,但這項計畫已因美國反對而受挫,也使得SK海力士成為捲入美中科技戰的新受害者。

 

SK海力士為全球第二大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大廠,其無錫廠對全球電子業至關重要,因它生產該公司約半數的記憶體晶片,占全球總量的15%,任何重大變化都可能對全球記憶體市場產生影響。荷蘭ASML則是全球半導體微影技術龍頭,壟斷著高端光刻機的市場,而EUV光刻機是先進半導體不可或缺的生產設備。

 

路透引據3位知情人士透露,SK海力士的生產計畫擬以ASML的最新EUV光刻機,來為無錫廠的一個晶片量產設施進行升級,然而美國卻加以反對。一位白宮高級官員拒絕對此置評,僅稱拜登政府仍專注於防止中國利用美國及盟國科技發展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進而可能被用於強化該國的軍力。

 

據《華爾街日報》7月報導,2019年時任副國安顧問古柏曼(Charles Kupperman)曾邀請荷蘭駐美大使至白宮,向他施壓說,如果沒有美製零組件,ASML的機台就無法運作,而白宮有權向荷蘭限制這些零組件的出口。拜登政府延續了這項政策。美國官員說,繼續限制ASML與中國的業務是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首要任務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禁售SK海力士意義重大。

                                                                                                                                                                                                                                                                                                                                                                                                                                                                                                                                                                                                                                                                                                                                                                                                                                       第二、原來只是針對中芯國際。

 

第三、美國美光排名第三。

 

第四、美國在全球想要當老大。

 

殼牌

 

為簡化公司組織並加速能源轉型,石油巨頭荷蘭皇家殼牌公司計劃從公司名稱中移除已冠上114年的「荷蘭皇家」(Royal Dutch),成為殼牌公司(Shell Plc.),並且將取消雙重股權結構,稅務居住地與總部也從荷蘭移往英國。

 

根據計畫,殼牌仍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上市,但將採用單一的股權制,而非之前的A股和B股結構。殼牌說,目前複雜的股權結構受到限制,長遠來看可能無法持續下去,而實施單一股權制,也將更容易買回自家股票,進行收購和處分資產也會更簡易。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2005年在英國註冊成立、以荷蘭為稅籍地,並設立雙重股權制。殼牌在實施這項新計畫後,稅籍地將移至英國,集團執行長和財務長的辦公地點也將跟著遷移。股東將在1210日股東大會上就殼牌章程的變更,進行投票,至少需要75%票數才能通過。殼牌股價在15日在阿姆斯特丹股市盤中漲約2%

 

殼牌董事長麥肯齊說,這項改組計畫得到董事會的一致支持,並表示「簡化的好處將超過與之相關的任何潛在成本」「簡化將使我們在單一國家稅收和司法管轄範圍內的股權結構正常化,並使我們更具競爭力」,「因此,殼牌處於更佳的地位以抓住機會,並在能源轉型中扮演領導角色」。

 

殼牌此舉在英國和荷蘭引發截然不同的反應。荷蘭政府說,這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意外」,並「正在與殼牌管理層就該計畫對就業、重要投資決策和永續性的影響進行對話」。英國商業大臣夸騰(Kwasi Kwarteng)額手稱慶表示:「這是對英國經濟的明確信任投票」。

 

殼牌在荷蘭有一些相當複雜的問題,今年5月海牙法院判定殼牌需更快速減少碳足跡,並命令其在2030年之前減少更多排放。殼牌表示將實現法院的大部分目標,但也對這項判決提起上訴。此外,該公司長久以來與荷蘭當局就該國15%的股利預扣稅發生爭執,殼牌試圖避免兩種股票都繳稅,而這項新結構將解決這個問題。

 

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去年也放棄其英荷雙重結構,轉而採用單一的倫敦實體。隨著奇異(GE)、東芝(Toshiba)和嬌生(J&J)上周陸續宣布計劃分拆公司,企業巨頭面臨著愈來愈大壓力,需要簡化營運結構。

 

我們的看法:

 

第一、放棄雙重股權結構乃正確決定。

                                                                                                                                                                                                                                                                                                                                                                                                                                                                                                                                                                                                                                                                                                                                                                                                                                       第二、雙重股權結構太複雜。

 

第三、對美國而言是一大勝利。

 

第四、荷蘭重視企業在永續方面的承諾。

 

Apple TV拼韓劇

 

不讓Netflix紅遍全球的韓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專美於前,蘋果公司乘著本月在南韓推出影音串流服務Apple TV+,推出該公司首部原創韓劇「Dr. Brain」。

 

路透報導,改編自同名南韓網路漫畫的「Dr. Brain」,是一部共有六集的科幻驚悚影集,描述冷酷的神經科學家高世元,嘗試透過大腦實驗,尋找家人發生離奇事故的線索。

 

從南韓偶像天團防彈少年團(BTS),到去年奧斯卡得獎韓片「寄生上流」,再到最近人氣破表的「魷魚遊戲」,促使南韓娛樂業在全球登上新高峰。

 

Dr. Brain」導演金知雲表示,這些南韓娛樂內容接連取得成功後,全球觀眾開始透過這些作品了解南韓文化,因此他下了更多功夫,確保翻譯正確。他說,希望「Dr. Brain」能證明南韓的影視作品題材豐富多元,如同先前大放異彩的韓劇作品,呈現各種風格和元素。

 

我們的看法:

 

第一、NetflixApple形成壓力。

                                                                                                                                                                                                                                                                                                                                                                                                                                                                                                                                                                                                                                                                                                                                                                                                                                       第二、Apple TV+ 首次自製韓劇。

 

第三、南韓文創產業潛力大。

 

第四、類似題材過去已有。

 

馬斯克

 

全球首富馬斯克出售特斯拉持股,在社群媒體平台推特引爆口水戰,他14日回應美國參議員桑德斯呼籲政府對富豪課更多稅金的要求,表示「想要我賣掉更多股票就直說」,接著又招致電影「大賣空」本尊貝瑞(Michael Burry)的砲轟,批評馬斯克不需要現金,只是想賣掉特斯拉股票。

 

80歲的桑德斯在推特發文說:「我們必須要求那些最富有的人繳納公平的稅款。」但馬斯克回應桑德斯說:「我老忘記你還活著。」他並在稍後推文中說:「伯尼(桑德斯的名字),想要我賣掉更多股票嗎?直說就好...」。

 

桑德斯主張富人應繳更多稅,今年3月,他曾推文指出,馬斯克與亞馬遜共同創辦人貝佐斯累積的財富規模,已達到「不道德」的地步。

 

上周馬斯克出售價值將近70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引發特斯拉股價大跌。馬斯克售股前,他7日曾在推特詢問網友,是否該賣出持股,但他未提及他擁有的特斯拉股票選擇權,必須在明年8月前行使。

 

貝瑞15日在推特表示:「他(馬斯克)不需要現金,只是想賣掉特斯拉的股票。」貝瑞也發了一張特斯拉的股價走勢圖,顯示特斯拉的最新收盤價為1,033.42美元,並以箭頭指出馬斯克宣稱特斯拉股價「太高」的時間點。貝瑞近來多次抨擊馬斯克,批評馬斯克對電動車公司Rivian的評論不正確。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聰明套現70億美元。

                                                                                                                                                                                                                                                                                                                                                                                                                                                                                                                                                                                                                                                                                                                                                                                                                                       第二、馬斯克透過投票詢問股民。

 

第三、馬斯克未來執行選擇權後,要繳交巨額稅金。

 

第四、馬斯克將可得到17%的選擇權,非常驚人。

 

蝦皮

 

蝦皮母公司冬海集團(Sea)上季營收成長逾一倍,並再度上修電商部門全年營收展望,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帶動的網購需求,將繼續嘉惠這家東南亞市值最高的企業。

 

彭博資訊報導,冬海16日表示,第3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激增逾一倍至27億美元,淨損則擴大至5.73億美元,原因是冬海投入更多資金拓展海外市場。

 

拜網購熱潮延續之賜,上季冬海電商部門蝦皮的營收年增一倍多至15億美元。冬海旗下線上遊戲事業競舞電競(Garena)的營收也較一年前大增近一倍至11億美元,這歸功於線上遊戲「我要活下去」(Free Fire)持續帶動成長。

 

冬海預料今年電商部門的營收將介於50億至52億美元,高於先前原估的49億美元,為今年第二度上修展望,但冬海維持對數位娛樂部門全年營收的預測,仍介於45億至47億美元。

 

蝦皮正全力攻占國際市場,並鞏固在巴西獲得的初步成果,但此舉可能導致蝦皮與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的競爭加劇;MercadoLibre正打算售股籌資約10億美元。

 

冬海也正在歐洲、美國、印度等市場攻城掠地,由於東南亞數位巨擘搶占全球市場的情況很罕見,因此冬海吸引投資人關注。

 

隨著冬海在疫情期間加速成長,該公司股價在過去12個月暴漲近一倍,推升市值一飛沖天。冬海市值在10月首度衝上2,000億美元大關。

 

我們的看法:

 

第一、蝦皮重要的國際化策略。

                                                                                                                                                                                                                                                                                                                                                                                                                                                                                                                                                                                                                                                                                                                                                                                                                                       第二、走出東南亞市場。

 

第三、蝦皮在東南亞已經是龍頭。

 

第四、中國大陸企業在拉美尚未受到封殺。

 

元宇宙

 

大陸「元宇宙」(Metaverse)風口愈吹愈大,當地兩大遊戲王者騰訊、網易掌門人,近日均公開談論此概念,先行在未來戰場上叫陣。網易創辦人丁磊直言,網易已做好相關準備,將跑得比誰都快。

 

騰訊、網易近期先後發表第三季財報,有趣的是,統治大陸遊戲產業的兩大人物,在電話會議上均選擇高談新風口。騰訊創辦人馬化騰10日指出:「騰訊擁有大量探索和開發元宇宙的技術和能力,我們都有豐富的經驗。」

 

丁磊16日也強調:「目前誰也沒有接觸到元宇宙。」並不甘示弱表示:「在技術和規劃各個層面上,網易已經做好準備了,當元宇宙降臨的那一天,我們可能是槍一響,就跑的比誰都快。」

 

由於遊戲是最適合率先孵化出類似虛擬宇宙概念的場景之一,加上騰訊、網易業務觸角廣泛、金流強勁,市場在大陸最關注兩大巨頭的相關動態。

 

網易近期確實展開諸多布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旗下AI機構網易伏羲以及通訊業務網易雲信聯手,發表虛擬形象即時互動融合SDK(軟體開發套件),以及推出沉浸式會議活動系統「瑤台」,該系統設定在古代風格的世界,每個用戶有自己的角色,活動方能在當中選擇場景進行會議互動。

 

此外,網易還陸續投資相關企業,2021年投資五宗虛擬人相關企業,包括「微軟小冰」母公司北京紅棉小冰科技等,也先後投資九家VR企業。巨資投向企業外,也廣招人才,祭出人民幣百萬年薪爭取相關AI人才加盟。一系列的相關商標註冊也沒有遺漏。

 

在體量更大的騰訊方面,則顯得小火慢煮,沒有一窩蜂發表直接相關產品搶入風口的行為。雖然騰訊也有搶註商標、大手筆招聘等動作,但更多是以投資進行部署。值得注意的是,如RobloxEpic、迷你玩等耕耘虛擬互動世界最久的公司,騰訊都沒放過,展現投資王者實力。

 

另外,馬化騰在2020年底闡述的「全真互聯網」概念,也在近期頻繁出現,該概念強調線上線下體驗互動融合,使外界認為騰訊早針對此模式部署已久。同時,騰訊近期還推出自研AI晶片,累計技術基礎。

 

除兩大遊戲巨頭外,涉及遊戲且社交元素強悍的字節跳動、嗶哩嗶哩都是大陸市場上有力競爭者,字節跳動方面也在8月收購大陸VR硬體一哥Pico,累積其打造虛擬世界的雄厚資本。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網易和騰訊是遊戲概念股。

                                                                                                                                                                                                                                                                                                                                                                                                                                                                                                                                                                                                                                                                                                                                                                                                                                       第二、最近都很低調。

 

第三、遊戲是元宇宙是最佳場景。

 

第四、未來股價應該會逐漸上漲。

 

阿里電商

 

大陸電商兩巨頭阿里巴巴及京東昨天相繼公布第三季財報(二○二一/二○二二財年第二季),兩大網路巨頭雙雙獲利不佳。

 

阿里財報顯示,第三季淨利潤人民幣二八五點二億元(約新台幣一二四九億元),年減百分之三十九;京東則是由盈轉虧,單季虧損人民幣二十八億元(約新台幣一百二十二億元)。

 

阿里指出,獲利衰退主因是對於特定領域投資大增以及支持商家的補貼,例如阿里投資淘特、本地生活服務及東南亞商Lazada等大增人民幣一二五億元。京東則表示,虧損主因是對於京東物流及新業務的投入加大,例如基礎設施、技術研發及品牌商家扶持等。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還宣布調降財測,全年營收目標從原本年增百分之三十,大降為年增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三。阿里表示,主要是基於對當前宏觀經濟狀況及競爭環境等的不確定性,因此下調二○二二財政年度的總營收指引。

 

阿里第三季財報營收人民幣二○○六點九億元,年增百分之二十九,阿里董事會主席張勇表示,阿里在今年第三季重點對內需、全球化及雲計算三大戰略堅定投入,為集團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張勇說,阿里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約十二點四億,單季淨增長六千二百萬,其中九點五三億來自中國,二點八五億來自海外,正穩步走向服務全世界二十億消費者的長期目標。

 

京東第三季財報營收人民幣二一八七億元,年增百分之二十五點五,虧損人民幣二十八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淨利潤人民幣七十六億元,明顯由盈轉虧。

 

京東集團首席財務官許冉說,強勁業績源自消費者心智持續加強,更多新老用戶在京東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京東財報顯示,截至九月三十日,京東過去十二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較二○二○年同期的四點四一六億,增長百分之二十五至五點五二二億。

 

阿里與京東過去一年均受到大陸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督,間接導致營運成本上升。昨天北京成立「國家反壟斷局」,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三里河辦公區同樓,象徵大陸反壟斷執法體系的位階進一步提升,未來對電商平台的監管也會更加嚴格。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業績受挫很正常。

                                                                                                                                                                                                                                                                                                                                                                                                                                                                                                                                                                                                                                                                                                                                                                                                                                       第二、中國大陸打擊互聯網大咖。

 

第三、阿里走向世界才是轉型機會。

 

第四、阿里今年「雙11」成績不佳。

 

Rivian

 

Rivian近日深受市場追捧,從默默無名的新創企業搖身一變成為市值破千億美元的電動車巨擘,背後最大原因在於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的加持。貝佐斯透過自家公司入股並大力扶植Rivian,藉此打擊宿敵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而這也讓兩人新仇舊恨再添一筆。

 

今年夏季,貝佐斯成功完成旗下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首次載人任務返回地球。貝佐斯那時特別搭乘Rivian電動皮卡往返德州發射基地,提高Rivian能見度,後者當時尚未上市,也還沒推出任何產品。

 

早在2019年時,亞馬遜便砸錢投資Rivian並取得約20%股份。Rivian1110日風光掛牌,成為2012年臉書上市以來規模最大的IPO(首次公開發行)案,如今市值超越通用與福特、成為全美第二大車企,僅次於特斯拉。

 

這讓貝佐斯在與穆斯克的較勁中扳回一城。過去一年以來,世界首富寶座由兩人輪流擔當,但貝佐斯與穆斯克恩怨可追溯至多年前,早在兩人各自成立太空事業時便已埋下利益衝突種子。

 

穆斯克旗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先前獨得美國太空總署(NASA)「重返月球」計畫合約,引起參與競標的藍色起源不滿發起訴訟,但後來遭判敗訴。幸好這次Rivian上市表現亮眼,市場甚至將其喻為「特斯拉的殺手」,令貝佐斯得以一吐怨氣。

 

2019年,亞馬遜帶頭對Rivian注資7億美元並宣布訂購10萬台電動貨車,令Rivian擊敗眾多同業,成為最受期待的電動車新創公司。

 

分析師表示,特斯拉市值高達1兆美元且持續攀升,但這恐怕是遭過度高估。對於十年前錯失買進特斯拉的人而言,他們肯定不想錯過投資Rivian大賺一筆的機會。

 

專家表示,Rivian獲得亞馬遜大力支持,令投資人能放心投資,原因除了亞馬遜口袋很深外,另一因素則是貝佐斯與穆斯克恩怨結得很深,前者肯定傾盡全力扶植Rivian對抗特斯拉。

 

我們的看法:

 

第一、Rivian重要策略股東亞馬遜。

                                                                                                                                                                                                                                                                                                                                                                                                                                                                                                                                                                                                                                                                                                                                                                                                                                       第二、馬斯克對Rivian高估值不以為然。

 

第三、說明美國投資人對電動車的渴望。

 

第四、現在特斯拉已經太貴。

 

華爾街

 

根據薪酬顧問公司Johnson Associates發表最新一份報告指出,鑒於美股多頭氣盛、獨角獸科技新創公司掀起IPO熱潮,加上多家大型企業進行整併,使得今年華爾街員工領到的紅利獎金預料比去年至少增加兩成,將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增幅。

 

去年受到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與企業交易造成影響,導致金融業從業人員領到的紅利大幅縮水。不過今年美國經濟已從疫情重創中復甦,連帶也讓金融業重拾以往熱絡景象。

 

Johnson Associates執行董事強生(Alan Johnson)在報告中提到,金融服務業的所有領域,包括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與另類投資,都在今年創下有史來最佳表現,這也將轉換成為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紅利增幅。

 

根據該薪酬顧問公司對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的公開資料進行分析,今年分紅獎金增加最多預料將是投資銀行的承銷人員、股票交易員與投資銀行顧問。

 

其中投資銀行承銷人員預料獲取的紅利將比去年暴增30%到35%。至於投資銀行顧問與股票交易員領到的紅利也料將增加20%與25%。

 

此外,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與對沖基金員工的紅利增幅也將有兩位數。

 

Johnson Associates在報告中,並沒有提供今年這些金融人員可領到的紅利實際數目,不過以往經濟榮景時期,在華爾街大型銀行任職的員工通常可領到六位數的薪酬。

 

高盛財務長薛爾(Stephen Scherr)上月曾在法說會上透露,今年前三季的薪酬支出比去年高出34%。今年前九個月,平均每位高盛員工可領到的薪酬為336,581美元。

 

此外,高盛對手摩根士丹利同期間的薪酬支出也增加24%,平均每人可領到26萬美元。

 

摩根大通也在10月法說會上暗示,今年分紅將比去年優渥。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爾街風光的一年。

                                                                                                                                                                                                                                                                                                                                                                                                                                                                                                                                                                                                                                                                                                                                                                                                                                       第二、SPAC助長IPO承銷收入。

 

第三、華爾街初級和次級市場均極活絡。

 

第四、高盛員工平均收入相當驚人。

 

福特通用

 

底特律兩大車廠福特(Ford)、通用(GM18日(周四)相繼宣布與格芯、台積電等半導體業者結盟,未來將合作開發,並可能進一步聯手生產晶片,顯示車廠面臨全球晶片荒打亂產線的困境,如今紛紛做出策略調整。

 

福特周四早上宣布與美國半導體廠商格芯(GlobalFoundries)簽訂開發晶片的策略協議,表示最終可能導入在美聯手生產。

 

當天稍晚,通用也宣布與數家大型半導體業者結盟,達成共同研發和製造電腦晶片的協議。

 

通用總裁羅伊斯(Mark Reuss)提到,7家合作廠商包括高通、意法、台積電、瑞薩、恩智浦、英飛凌和安森美。

 

福特與通用的最新規劃,反映疫情重創全球供應鏈之際,企業為了在供應鏈取得更多主控權而將產能遷移接近本國、或改由自家製造。這場公衛危機導致邊界關閉、啟動封鎖導致混亂,跨國企業首當其衝,使部分業者決定採取永久性的解決方案。

 

此外,企業也面臨出貨延宕的瓶頸,令高層們重新思考供應鏈的地理位置以及過去優先委外的模式。

 

在汽車產業,車廠開始評估數十年來重要零組件交由外部供應商製造的決策。最近車廠開始轉向投入電池生產以及半導體的垂直整合,追隨當年車廠擁有龐大零件部門、經營鋼鐵廠的策略。

 

晶片荒危機也同時帶動汽車與科技產業高層進一步合作,共同解決當前挑戰。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9月在一場車業活動上表示,「我們需要你們,你們也需要我們。這是共生的未來,我們創新並且供應,讓汽車成為有輪胎的電腦。」

 

根據福特最新規劃,最終可能將部分晶片研發交由內部進行,強調設計自家晶片有助於提升部分汽車性能,例如自駕功能或電動車電池系統,同時有助於日後避免缺貨情況。

 

通用則指出,該公司與數家半導體業者合作,可降低複雜度與提升利潤。此外,該公司規劃與夥伴共同開發三個類似架構的核心系列,這些晶片可以更大量的生產,提供更高品質和可預測性。

 

我們的看法:

 

第一、汽車大廠和晶片廠合作意義重大。

                                                                                                                                                                                                                                                                                                                                                                                                                                                                                                                                                                                                                                                                                                                                                                                                                                       第二、某種程度說明未來垂直整合趨勢。

 

第三、對聯發科和高通有影響。

 

第四、中國大陸汽車業者相同策略。

 

元宇宙Nike

 

美國運動用品大廠耐吉(Nike)也要進軍元宇宙!耐吉18日宣布將與Roblox聯手合作,在後者的線上遊戲平台創造一個虛擬世界「Nikeland」,讓用戶可以為自己的遊戲角色穿戴耐吉的球鞋、帽子或背包。

 

為了這項Nikeland計畫,耐吉已於上月遞交虛擬商標申請。它在當時曾暗示將在虛擬世界出售運動鞋、服飾與其他印有耐吉商標產品的數位版。

 

根據耐吉表示,它在Roblox平台推出的虛擬世界主要有幾大特點。首先是它在內部的建築、場地與競技場,完全都仿造耐吉在現實世界中的總部。用戶扮演的遊戲人物可以在其中玩各種遊戲,像是鬼抓人與躲避球等。Nikeland目前將開放玩家可以免費進入遊玩。

 

此外,用戶還可利用Nikeland提供的工具,自行設計迷你遊戲,並且透過行動設備的感測裝置,讓虛擬人物做出對應的跑跳等動作,使得用戶在遊戲能更具參與感。

 

耐吉並且在Nikeland設立一個數位展示間,用戶扮演的遊戲角色,可以在裡面自由穿戴耐吉的設備,像是Air Force 1Nike Blazer等運動鞋與相關服飾。

 

耐吉最終希望能仿效國際運動賽事,例如世足賽或美國超級盃美式足球賽,並將它們納入Nikeland。耐吉表示將會持續更新虛擬世界內容,並對明星運動員角色與品牌商品進行整合。

 

Williams Trading分析師波賽(Sam Poser)對於Nikeland寄予厚望,預期成功機率很大。他解釋耐吉不僅利用該虛擬世界,讓孩童提早熟悉耐吉品牌,它還可以將Nikeland作為品牌的試驗場,讓新產品先在此試水溫,觀察市場的接受度如何。

 

耐吉財務長佛蘭德(Matt Friend)先前在法說會上就透露該品牌進軍虛擬世界的企圖心。他在當時曾說數位世界已成為民眾購物經驗的一部分,他認為耐吉有望在2025年會計年度,實現擁有40%數位業務的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元宇宙延伸到企業界。

                                                                                                                                                                                                                                                                                                                                                                                                                                                                                                                                                                                                                                                                                                                                                                                                                                       第二、用戶可以設計自己的遊戲。

 

第三、幫自己的偶像衣服。

 

第四、實在有太多賺錢的點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