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台灣應成為智慧醫療領導者

台灣應成為智慧醫療領導者

工商時報 黃齊元


「智慧醫療」最近變成新聞焦點,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盛大舉辦,其中「智慧醫療」為三大主題之一,包括智慧醫院、先進醫療科技、數位醫療三個主軸。此外,立法院近期也開始審議「數位醫療發展條例」。


近期在台灣有一場「台星智慧醫療高峰論壇」,由《東南亞影響力聯盟》、「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楊潞齡醫學院」共同舉辦,引起廣泛關注。該醫學院成立於1905年,是亞洲第一名的醫學院,此次由該學院「WisDM數位醫療中心」負責人何鼎博士(Dean Ho)親自帶領十名同事來台,同時發表新書《Medicine without Meds》(無藥療法)。


這次活動得到台灣官方高度重視,衛生福利部薛瑞元部長及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皆線上致詞,表達政府對於數位醫療發展的大力支持。立法委員張育美表示,新加坡今年已有九家智慧醫院,超越台灣家數,值得雙方互相學習。此外立法委員吳欣盈也強調跟新加坡合作、對台灣數位醫療產業國際化有很大幫助。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新加坡及台北,也與何教授共同撰寫「數位醫療白皮書」,預計明年初發表。


■打造數位醫療生態系


新加坡經驗值得借鏡


何教授為知名美籍華人,為全球智慧醫療權威,五年前加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此之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執教多年。此次來台除了分享新書外,預計未來在台灣打造台星合作智慧醫療生態系。何教授表示,台灣醫療與科技水準一流,與新加坡相近,因此,選擇台灣成為全球第二個智慧醫療生態系實驗場域(第三個為挪威),讓台灣與新加坡進行緊密的智慧醫療合作,未來共同前進東南亞和全世界。


何教授在新書《Medicine without Meds》中所探討的新形態醫療方式,乃運用「演算法」協助癌症患者抑制症狀,而不是用醫藥,和一般的治療方式有很大不同。這也是「數位醫療」(Digital Therapeutic )的真諦。


何教授這次演講很重要的概念是,光靠科技本身並沒有辦法達到醫療照護的目標,他強調真正的數位醫療有三個元素,除了「科技」以外,還包括「病患」本身行為的改變,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法規制度,三者缺一不可。


換言之,何教授的建議是打造一個不斷進化的數位醫療生態系,而非僅依賴醫藥、醫院或醫療科技而已。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人工智慧(AI)及資通訊(ICT)產業為世界領導者,但台灣在全世界智慧醫療生態系仍有待努力。主要原因是台灣太過重視技術,而忽略其他政策、社會層面全方位配套。何教授的新書只有文字闡述,完全沒有任何數據以及圖表,他希望傳達正確的數位醫療概念。


■台灣有技術優勢


法規面卻不夠「興利」


台灣ICT科技領先全球,但台灣智慧生態系卻無法廣為推行;不論是智慧製造、智慧家庭、智慧城市,台灣都是世界邁向未來的「建構者」,但非明日生態典範的「使用者」。部分技術雖在國外獲大廠青睞,但在本土卻無法大幅推廣。這不是技術問題,主要還是由於法規面。因此除了先進技術,法規一定要有宏觀前瞻格局,強調「興利」而非處處「防弊」,才能夠創造本土智慧醫療生態系統成功模式。


本次「數位醫療發展條例」草案,比較引起爭議的部分在於個資保護,個人看法是不要因噎廢食,任何數位應用一定會牽涉到個資,不管是金融科技、醫療科技或數位身分證,均無法避免,這是所有智慧生態系的根本元素。Google在多倫多推廣智慧城市失敗,關鍵即因個資問題無法突破;個資問題是關鍵。


台灣應該加速建構出合理的個資利用框架,而非以缺乏相關規範為由故步自封。政府必須提供有效且安全的個資利用管道,讓這些寶貴的數據能夠被有效利用,並在科技的發展與對於個資的保護之間求取平衡,才是促進醫療技術發展、提升人民健康福祉的正道。


全世界未來主要前瞻科技應用,包括金融科技、氣候科技、綠能科技、出行科技等,台灣均相對落後。唯一例外是醫療科技,有很多技術服務,都可向全球輸出。目前已有很多廠商和醫院合作案例,唯尚缺乏政策法規與沙盒連結,期待這次台星合作能為智慧醫療帶來新契機。


文/黃齊元■東南亞影響力聯盟發起人、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211700093-4313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