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 星期二

蓋茲AI,智慧手機,歐洲商會,氣候科技,鴻蒙智行,輝達,麥當勞,黑石物流,阿里,A股IPO,福斯電動車,華為長安,陸英語,A股IPO,CEO信心,輝達H20,長江存儲,幣安洗錢,鴻海印度,台泥儲能

 理事長的話:蓋茲AI,智慧手機,歐洲商會,氣候科技,鴻蒙智行,輝達,麥當勞,黑石物流,阿里,AIPO,福斯電動車,華為長安,陸英語,AIPO,CEO信心,輝達H20,長江存儲,幣安洗錢,鴻海印度,台泥儲能

蓋茲AI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怡均,1121124

 

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受訪時表示,人工智慧(AI)不會取代人類,但會永遠改變工作的性質,未來人們每周工作三天是有可能實現的。

 

蓋茲一直是AI科技的支持者,21日他接受美國脫口秀主持人諾亞(Trevor Noah)的Podcast節目訪問。當被問及AI是否會威脅人類的工作機會,他回答,有朝一日人們將無須如此辛苦地工作,「最終你將進入一個每周只須工作三天的社會,那可能還不錯。」蓋茲說,到那個時候,「機械可以製作所有食物和用品」,人類不用為了生計而每周工作五天以上。

 

儘管蓋茲看好AI將為人類帶來一些正向的改變,但他也曾坦言AI若被錯誤使用,將會造成風險。今年7月,蓋茲發表了一篇3,000字的部落格文章,談及AI的潛在影響。

 

蓋茲當時表示,「我不認為AI的影響會如工業革命那般巨大,但確實會如同個人電腦(PC)問世一樣帶來可觀的影響。文字處理應用程式並沒有讓辦公室工作消失,但確實對辦公室工作帶來永久性的改變。企業主和員工都必須適應,而且也做到了。」

 

蓋茲並不是唯一預言每周工作日縮短的企業鉅子。摩根大通執行長迪蒙(Jamie Dimon)也曾指出,受到AI影響,新一代勞工將每周只須工作3.5天。

 

迪蒙10月受訪時提到,「因為(AI)科技,你的小孩將會活到100歲,而且不會罹患癌症。他們可能一周只要工作3天半。」

 

蓋茲向諾亞表示,曾經他認為睡覺是偷懶的行為,而他在1840歲之間的生活全都與微軟有關,如今,他覺得生活的意義不是只有工作而已。

 

事實上,部分企業都在測試每周工作4天的效率情況,有些報告顯示結果相當正面,可提升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和效率。

 

我們的看法:

 

第一、蓋茲是科技的先知

                                       

第二、微軟有可能成為明日新股王

 

第三、微軟在AI領域取得領先

 

第四、AI能夠節省人類的時間

 

第五、蓋茲已經看到了未來

 

智慧手機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21124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歷經兩年多的低迷期後,終於撥雲見日,在10月恢復成長。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今年10月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年增5%,不僅扭轉先前連續27個月的跌勢,更創下去年1月以來最高單月銷售紀錄。

 

Counterpoint預期這波需求將持續,推動第四季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成長,且未來幾季市場將繼續復甦。

 

Counterpoint表示:「10月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成長主要來自新興市場,尤其是中東及非洲持續復甦。此外,華為在中國重振旗鼓且印度正值傳統節慶月份也刺激買氣。」相較之下,已開發國家因智慧型手機市場趨向飽和,復甦相對緩慢。

 

今年9月華為推出最新旗艦手機Mate 60 Pro,因內建先進晶片而驚艷市場,成為中國第三季銷售成長最快的手機製造商。

 

蘋果在9月底推出的iPhone 15也因功能升級而炒熱買氣。Counterpoint表示:「今年iPhone發表會的時間比去年晚了一周,也就是說iPhone 15銷售對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貢獻完全顯現在10月。」

 

過去兩年來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飽受打擊,一方面在疫情期間爆發的供應鏈問題遲遲未解,另一方面高通膨及高利率削弱消費者購買力,導致智慧型手機庫存堆積。

 

Counterpoint表示:「在全球經濟環境動盪的情況下,上述問題難以化解導致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持續下滑,衰退延續超過兩年。」

 

所幸近來多項調查顯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觸底。研究機構Canalys10月報告中指出,今年第三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減1%,與第二季的10%年跌幅相比大有起色。

 

Canalys分析師喬拉西亞(Sanyam Chaurasia)表示:「新興市場對新款手機的需求增加,讓各大手機品牌及通路摩拳擦掌迎接年終購物季。」

 

Counterpoint統計,今年第三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依舊由三星電子稱霸,市占率維持在20%,其次是市占率16%的蘋果。小米第三季全球市占率12%,位居全球第三。

 

 

我們的看法:

 

第一、智慧型手機過去兩年低迷不振

 

第二、短期智慧型手機有復甦動力

 

第三、華為新手機是原因之一

 

第四、蘋果也推出新手機iPhone15

 

第五、小米手機也推波助瀾

 

歐洲商會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記者陳儷方、陳素玲、葉卉軒,1121124

 

歐洲商會(ECCT)昨天發布二○二四建議書,認為台灣經濟正面臨風雨飄搖的局勢,二○二四年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因此台灣應該制定一條經濟復甦之路,避免陷入無法控制狀況,鬆綁法規、簡化行政程序等均是歐商關切重點,其中能源、人才、國際化尤其重要。歐商也提到,官員對外溝通的英文能力需要提升,建議招聘母語為英語的人才進入政府,發揮鯰魚效應。

 

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Giuseppe Izzo)向政府遞交建議書,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代表接受。二○二四建議書以「籌擘經濟振興之道」為主題,文中提到鑑於面對的挑戰規模和深度,政府可以採取更多作為,引領台灣朝正確方向前進,提升應對不利環境所需的韌性和靈活性;實現經濟復甦的道路需要確立正確的政策優先事項,並進行必要的政策改革和調整。

 

綠能落後目標 建議鬆綁規定

 

在能源議題,歐商指出,台灣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落後於官方目標,主因是國產化的要求太高,規定複雜且融資困難,其中風電部分,希望政府整合法規優化並加速審查程序,降低離岸風電開發過程中的風險;至於產業關聯性,如果所有零件都要國產化,會導致過度零散,建議政府能集中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品上,讓這些產業鏈不僅能在國內開花結果也能導入國際市場。

 

有關電動車發展,歐商建議消除阻礙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的法規瓶頸,以促使更多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以經濟獎勵措施鼓勵消費者轉向採購電動車。

 

吸引外國人才 加強獎勵措施

 

歐洲商會也呼籲台灣應重視「擴大人才庫」,以因應人口結構變化,目前過於嚴格的勞工法規,再加上吸引外國人才的獎勵措施不足,使得台灣仍然面臨著技術和半技術勞工短缺的問題。此外,台灣要有與全球接軌的能力,需要從官員英文能力提高開始,台灣要從世界取得資源發展,政府沒有足夠完全會講英文的官員是很難做到的,建議可為所有政府官員提供全面的英文培訓,以及將英文能力納入晉升標準的關鍵要素來加以改善。

 

此外,歐商表示會持續支持台灣政府尋求國際貿易協議,包括歐盟-台灣雙邊投資協定(BIA)並積極處理非關稅障礙,可促進歐洲與台灣經濟的增長。

 

針對歐商提到台灣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落後官方目標,龔明鑫回應,政府已給予更多鬆綁跟便利,經濟部也有跟廠商溝通並修正,他指出,政府正致力發展淨零與能源轉型、強化人口及移民政策,以及推動雙語政策與法規透明化等,與歐商建議的政策方向一致。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洲商會相當具影響力

 

第二、明白指出台灣2024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第三、點出能源、人才與國際化都是關鍵,一針見血

 

第四、特別提到政府官員的英文能力不佳,值得反省

 

第五、政府應該認真聽取歐洲商會的建議

 

 

氣候科技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傅沁怡,1121128

 

資誠(PwC)最新公布的「2023氣候科技現狀報告」顯示,氣候科技投資占創投資金比重,自2019年的6.8%攀升至今年第三季的10%,且氣候科技投資人將資金移往具有減碳潛力的技術,例如太陽能、綠氫、碳捕捉、利用與儲存。

 

以太陽能和綠氫為例,PwC表示,2023年太陽能投資占整體投資金額的7.4%、綠氫投資占比是3.9%,但從2022年至2023年投資金額占比成長幅度來看,太陽能一年增加了24%、綠氫更大幅上升64%。

 

此外,觀察全球各區域市場氣候科技投資趨勢發現,投資人青睞的領域已逐漸改變,從過往的交通運輸產業轉向能源相關,其中又以大陸最明顯,能源相關氣候科技投資從2018年的低於2%提高至2023年的22.2%。

 

PwC補充,交通運輸產業的氣候科技投資仍占整體投資的大宗,但可看到北美和大陸兩大市場近年投資重心已逐漸轉向,其中北美比重從2018年的59%下滑至2023年的24.4%;大陸則從2018年的94%降至2023年的71.5%。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表示,全球面臨總體經濟壓力、地緣政治動盪影響,使得創投投資金額下滑,但氣候科技投資占整體新創投資比重持續上升,凸顯氣候科技仍是創投心中的焦點。

 

氣候科技的投資有愈來愈主流的趨勢,李宜樺表示,經驗豐富的氣候科技投資人(投資新創家數超過五件者)占整體氣候科技投資的比重逐漸下降,但首度投資氣候科技的投資人數量則持續增加,顯示氣候科技對市場的吸引力。

 

她強調,全球對氣候科技、尤其是高碳排產業的技術創新需求,讓創投在這場對抗氣候變遷的戰爭中至關重要,氣候科技新創不僅成長初期需要創投挹注,中後期也需要成長資本持續投入,才能將技術轉化為可行的解決方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氣候變遷造成很大的衝擊

 

第二、氣候科技是未來的新趨勢

 

第三、台灣沒有重視氣候科技

 

第四、減碳是氣候科技的重點

 

第五、台灣的氫能投資也不足

 

鴻蒙智行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李書良,1121119

 

在大陸政企雙方聯手下,大陸新能源汽車實力大增。大陸四大車展之一、日前登場的廣州車展上,在特斯拉(Tesla)缺席下,陸系自主品牌業者力壓德系、日系車商,新能源車型占比更逾40%。除了今年風光無限的比亞迪,當屬華為「鴻蒙智行」的人氣最旺。

 

但市場人士指出,今年初價格戰爆發以來,多家大陸車企為爭取市占率定下「要銷量不要利潤」策略。目前車市進入品牌淘汰賽,「豁出去才能活下來」,預料價格戰或將持續至2025年。

 

綜合陸媒18日報導,17日登場的廣州車展為大陸四大A級車展之一(其餘三者為北京、上海、深港澳),由於舉辦時間靠近年底,因此成為觀察大陸車市年底至隔年上半年表現的風向球,中外車企無不施展渾身解數。

 

報導稱,今年廣州車展上新能源車型占比超過40%,最熱鬧的場館是聚集了造車新勢力的D區。其中,首次亮相車展的華為「鴻蒙智行」取代比亞迪,成為本屆車展人氣最旺展台。這是華為智選車業務聯盟,展出產品包括問界新M7、問界M9和最新發表的智界S7

 

在鴻蒙智行展台區,幾乎每輛展車前面都有前來觀摩學習的參展商。一群來自韓國汽車公司的參展商手上還準備了一疊資料,仔細研究問界新M7的前大燈。來自賓士的參展商也在研究問界的產品細節,並且前去阿維塔展台瞭解最新發表的阿維塔12

 

車展也成為視察敵情的好機會,同樣參觀學習的還有車企老闆們。大陸「造車新勢力」之一的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就跑去理想汽車展台參觀競爭車型理想MEGA,並到極越展台與CEO夏一平討論純視覺智慧駕駛解決方案。北京賓士銷售公司總裁兼CEO段建軍則去了老對手寶馬的展台,更親自試乘寶馬5系和i5

 

報導稱,中國乘聯會資料顯示,大陸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已經讓各國合資品牌坐立難安。今年上半年,大陸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首次在半年度市占率超過50%。10月份最新資料顯示,大陸乘用車零售市占中,自主品牌占比達55.6%,力壓德日美車系。在新能源車滲透率指標中,大陸自主品牌、豪車和合資品牌,更分別為60.4%、19.6%和6.5%。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新能源車已領導世界

 

第二、華為成為電動車的新勢力

 

第三、華為主要提供智慧解決方案

 

第四、華為和其他汽車公司策略聯盟,是很好的策略

 

第五、華為的技術,有可能改寫中國大陸電動車產業面貌

 

輝達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日興,1121119

 

在美國商務部的對中晶片出口管制措施17日正式生效後,美國AI晶片大廠輝達開始動作防止違規。當前輝達已將RTX 4090系列顯卡的產品頁面,從簡體中文官方網站裡移除。

 

綜合陸港媒體18日報導,這次輝達除了在官網移除RTX 4090系列相關資訊之外,也已通知各家品牌廠商,下架官方通路銷售的RTX 4090,今後不能再賣單卡,僅能以整機預裝的方式來銷售。報導指出,此前有消息指出RTX 4090顯卡將於1117日起在大陸禁售,但板卡廠商尚未確認該消息。

 

目前輝達簡體中文官網RTX 40系列僅展現5款產品(4080407040603020),而英文與台灣官網則能查詢到4090產品資訊。

 

根據陸媒整理指出,目前在大陸電商平台上,RTX 4090顯卡依舊有少量在售,到手價在人民幣(下同)17,00025,000元不等。在美國宣布禁令後,RTX 4090顯卡價格在市面上大幅上揚,許多商家將定價調整為2萬元以上,市面上甚至出現將近5萬元的高價。

 

根據美國商務部10月時的新禁令,此次出口管制涉及的輝達顯卡型號包括A100A800H100H800L40L40SRTX 4090。由於RTX 4090屬消費級遊戲顯卡,先前市場觀望狀況,認為可能不會受到強制出口管制。

 

另外,在美國政府新禁令公布後,由於不想失去大陸市場,業界傳出輝達正著手研發三款晶片HGX H20L20 PCleL2 PCle特別供應大陸市場,可能會在11月公布上述產品。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非常重視中國市場

 

第二、輝達將變成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第三、輝達高階產品在中國禁賣

 

第四、輝達不想失去中國大陸市場

 

第五、輝達的新晶片要明年初才能推出

 

麥當勞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1121121

 

私募股權基金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同意以約18億美元的價格,向麥當勞全球(下稱:麥當勞)出售其所持麥當勞中國業務的全部股權,其持股六年投資回報率達6.7倍。麥當勞在此收購交易後,其持股將增至48%,以中信資本為主的中信聯合體將繼續持有剩下的52%,維持控股地位。

 

據彭博報導,擁有麥當勞中國28%股權的凱雷集團與麥當勞交易公告在20日宣布,但未提到成交的價格。不過,知情人士透露,本次麥當勞對凱雷持股收購的出價,比稍早之前凱雷的出售計劃還高。

 

麥當勞此前曾宣布,向凱雷收購其所持麥當勞中國的股權,完成後,麥當勞對中國大陸的業務持有的股權由20%上升至48%。上述交易還有待獲得相關監管部門批准,最快預計明年第1季可完成。

 

整體來看,凱雷急於出售股權出於業績壓力,今年第3季凱雷財報顯示營收為7.77億美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8億美元,且淨利為8,1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大跌71%

 

事實上,從公開資料顯示,麥當勞與凱雷在大陸的合作從六年前開始。20178月,麥當勞與中信資本、中信股份和凱雷投資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取名「金拱門」。

 

其中,中信集團在該公司持有共52%的控股權,而凱雷集團和麥當勞則分別持有28%20%的股權。

 

短短六年時間,麥當勞中國在2022年就已超額完成在大陸的開店計畫,於隔年第3季財報還顯示,大陸已成為麥當勞的第二大市場,其在大陸的門市已達5,582家,2022年同期為4,905家,僅一年時間內淨增長就達677家,餐廳總數更較2017年翻倍。

 

據悉,麥當勞在中國大陸的目標是到2028年開設超過1萬家餐廳。

 

 

我們的看法:

 

第一、麥當勞重視中國市場

 

第二、凱雷投資麥當勞賺了六倍

 

第三、台灣麥當勞業績也非常好

 

第四、美國食品的品牌大廠仍然重視中國市場

 

第五、不論麥當勞或星巴克,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黑石物流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賴錦宏,1121120

 

全球最大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正在拋售位於大陸的11個物流園區,總價超過人民幣百億元(超過新台幣440億)。知情人士透露,該資產已經有了意向交易對象。

 

上海澎湃新聞引述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表示,黑石集團此次計畫出售的11個物流園區專案總建築面積約220萬平方公尺(約66.55萬坪),目前平均出租率約80%

 

其中,規模最大的物流園區是龍地廣州空港物流園,計劃總建築面積超過120萬平方公尺(約36.3萬坪),原為富力地產旗下唯一的物流園,其後被黑石集團分兩期收購,涉及金額超過人民幣82億元。占地最小的為南京濱江冷鏈物流園約4萬平方公尺(約1.21萬坪),目前出租率100%

 

知情人士透露,黑石集團此舉是為了投資回報率更好的項目而出售部分收益不特別理想的項目,因此11個項目總價超過人民幣百億元價格已經算是「折扣價」。

 

業內人士指出,正常而言,投資公司對一些小項目可能是「快進快出」,但如龍地廣州空港物流園這類大的交易,黑石集團完成收購的時間尚不滿兩年, 正常的長期投資不會在收購這麼短的時間內出售。

 

也有人認為黑石此舉反映出外資不斷自中國大陸市場撤出的現實景況。

 

 

我們的看法:

 

第一、黑石是全球最大房地產投資集團

 

第二、黑石積極投資物流

 

第三、中國大陸房地產前景不佳

 

第四、黑石出售股權有重大意義

 

第五、外資正在加速撤離中國

 

阿里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日興,1121117

 

阿里巴巴分拆業務獨立融資甚至上市的計畫,宣布甫8個月就遇到重大阻礙。阿里16日表示,不再推進阿里雲完全分拆,以及盒馬IPO計畫。在第三季業績指標增長情況下,阿里ADR16日盤前一度跌9%。

 

阿里巴巴港股16日收盤跌2.22%股價報港幣81.35元,成交值港幣47.62億元,成交量價創911日來新高。

 

阿里巴巴在16日盤後公布第三季業績,雖多項指標增速優於市場預期,但宣布包括暫緩業務分拆與IPO、以及減持消息後,阿里ADR盤前跌幅迅速擴大,最深一度跌9%。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披露的F144文件指出,馬雲家族信託JC Properties LimitedJSP Investment Limited擬在1121日分別減持500萬股阿里巴巴創辦人股份。

 

據阿里業績,第三季總收入成長9%人民幣(下同)至2,247.9億元。營業利潤成長34%至335.84億元。淨利潤大幅從虧損轉正,因所持有的股權投資公允價值從淨虧損轉正。非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下淨利潤成長19%至401.88億元。

 

對於美國擴大晶片出口管制,阿里表示,對阿里雲提供服務的能力以及履行現有合同的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且坦言新限制可能對多個相關業務有更廣泛影響,限制技術升級能力。阿里雲智能集團在不確定的前景下,完全分拆可能無法按照原先的設想提升股東價值,因此不再推進該計畫。阿里雲第三季收入增長僅2%超276億元,增速為六大業務之末。

 

盒馬IPO也喊停,阿里指出,暫緩該計畫,正評估確保成功推進項目實施和提升股東價值所必須的市場狀況。不過,菜鳥與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繼續推進IPO與外部融資。

 

雖然分拆進度與申請上市的業務進展不順,但阿里集團新任CEO吳泳銘16日電話會議上,宣布阿里首批戰略創新級業務1688、閒魚、釘釘、夸克。這些業務符合集團「AI驅動」方針,且有獨特市場定位與巨大空間,將有更獨立營運的特殊地位,且阿里將以35年為週期持續投入。

 

阿里第三季斥資約17億美元在美買回庫藏股,目前至20253月仍有146億美元的回購額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已經度過最危險的時機

 

第二、馬雲逐漸退出阿里

 

第三、阿里未來的新成長引擎是AI

 

第四、阿里雲對於阿里未來的AI發展非常重要

 

第五、阿里雲可以提供AI發展的算力基礎

 

 

AIPO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蘇崇愷,1121123

大陸提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後,AIPO降溫態勢明顯。截至目前為止,A股年內共終止約200家企業發行上市審核,其中逾8成企業為主動撤回申請。對此,大陸官媒指出,「一查就撤」暴露出部分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存在「帶病闖關」心態。

 

大陸官媒經濟日報報導,大陸證監會8月底提出,根據近期市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並擴大審核和監管。另外,為進一步杜絕企業「帶病闖關」的情況發生,9月,上交所、深交所公布證券發行承銷違規行為監管(試行)指引,對發行承銷實施「全鏈條問責」。10月,大陸證監會向券商發出機構監管通報,重點關注「即檢即退」、「帶病突破」等問題。

 

針對逾八成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一事,廣西大學副校長田利輝分析,部分企業主動撤單,是認為自身價值高於市場估值,因此主動延緩上市。但也有部分企業因經濟形勢變化導致財務指標波動較大,暫時不符合上市標準,被動延後上市。此外,還有部分企業申報資料存在嚴重問題,因此「一查就撤」。

 

在大陸收緊監管下,「帶病撤單」也挨罰。96日,大陸證監會一天開出13張罰單,涉及多家券商及相關責任人,罰單內容包括部分撤否項目內控意見未回覆或未落實等。

 

值得注意的是,AIPO節奏放緩,融資規模也隨之下降。2023年前十個月,AIPO融資規模年減約30%至人民幣3,353億元。

 

針對AIPO降溫原因,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提出三大重點:

 

一、大陸證監會8月底提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顯示監管部門更加重視IPO品質,注重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

 

二、2023年經濟持穩回升,但階段性穩增長壓力仍存,部分擬上市企業特別是週期性特徵顯著的企業業績明顯下滑,階段性財務指標不符合上市要求。

 

三、部分企業類股定位不夠清晰,或申報資料有瑕疵,在監管部門現場督導後撤回資料。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PO已經放緩

 

第二、A股推行註冊制

 

第三、註冊制就是自己申報後生效

 

第四、但是要杜絕做假的問題

 

第五、大陸透過「全鏈條問責」可以達到殺雞儆猴之效,避免企業「帶病闖關」

 

福斯電動車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21126

德國福斯汽車集團(陸稱:大眾汽車)宣布,將在三年內推出專為大陸市場設計的新電動車平台,開發專門為大陸客戶需求量身打造的純電動車型。

 

財新網報導,新產品開發工作主要將在合肥展開,由福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主導。該公司成立於20235月,是福斯在德國總部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

 

路透報導,新平台被命名為「A主平台」,專門針對大陸消費者的偏好設計,特別關注電池、電驅和電機技術。目前已有1,200名人才在合肥工作,預計到明年底,公司員工將超過3,000名。

 

福斯汽車中國區負責人貝瑞德表示,考慮到大陸市場的特殊性,基於A主平台開發的車輛將更加關注數位化領域,以滿足大陸消費者的具體需求。福斯還表示,將在開發和採購方面均追求「全面本土化」,採用針對大陸市場的電池、電驅和電機解決方案。透過與小鵬汽車的合作,集團在大陸的產品組合擴展至重型車市場,未來將產品陣容進一步擴展至入門級市場。

 

快科技報導,目前來看,福斯汽車集團在大陸的轉型布局已經非常齊全,與合資公司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大眾安徽以及國軒高科、小鵬汽車在研發領域的緊密合作,將進一步優化協同效應。今年7月,福斯宣布與小鵬汽車達成合作,雙方的技術框架協議旨在共同開發兩款針對大陸中型車市場的電動車型。

 

 

我們的看法:

 

第一、福斯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

 

第二、三年內推出為大陸市場設計的電動車平台

 

第三、為大陸客戶量身打造純電動車車型

 

第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第五、中國大陸是未來最重要的市場    

 

 

華為長安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21127

華為與長安汽車在深圳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雙方擬合資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慧網聯汽車的智慧駕駛系統及增量組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外界認為,新公司將成為華為打造電動汽車開放平台的「火車頭」。

 

長安汽車昨(26)日在深交所公告指出,25日與華為簽署備忘錄成立新公司,長安汽車及其關聯方擬出資獲取新公司股權,比率不超過40%。該公告未說明華為持股比率,外界分析,華為可能將該公司的智慧汽車BU注入到新公司去。

 

該公告指出,華為設立新公司,其業務範圍包括汽車智慧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慧座艙、智慧汽車數位平台、智慧車雲、AR-HUD與智慧車燈等,並將專用於目標公司業務範圍內的相關技術、資產和人員注入至目標公司,具體業務範圍及裝載方案在最終交易文件中進行確定。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說:「我們一直認為,中國需要打造一個由汽車產業共同參與的電動化智慧化開放平台,一個有『火車頭』的開放平台」。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仍堅持華為不造車,而是發揮自身ICT技術優勢和營銷能力,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第一財經引述知情人士表示,新公司目前定位是「汽車電動化智慧化開放平台」,將面向行業戰略夥伴開放股權,而長安汽車是首個擬合作的整車廠。「目前,新公司將對現有戰略合作夥伴車企及有戰略價值的車企等投資者逐步開放股權,成為股權多元化的公司。」該名人士說。

 

報導也指出,頭部技術玩家開放股權,整車廠入股的方式,目前在行業並不多見。此次引入戰略行業夥伴,在華為內部看來,是給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裝上「火車頭」。

 

藍鯨報導,知情人士表示,長安汽車繼品牌阿維塔與華為的合作後,長安與華為新設公司,預示未來阿維塔、深藍汽車、長安啓源都將有新公司的深度賦能。

 

而該消息引發外界許多揣測,包括「華為車BU出售、上市、長安入股華為或收購華為車BU、華為開放股權」等傳言在網路上傳播,對此,華為方面通過貝殼財經表示上述消息皆不實。

 

華為與車企的合作模式目前有三類:垂直零組件供應、HIHuawei Inside)模式和華為智選模式。其中,HI模式為車企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華為智選模式由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造型設計、營銷、用戶體驗等環節。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積極和全中國汽車公司車隊聯盟

 

第二、華為和長安均為業界領導者

 

第三、比華為之前的其他合資意義更為重大

 

第四、華為與車企總共有三種合作模式

 

第五、華為介入新能源車領域,會改寫整個產業的面貌

 

陸英語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記者廖士鋒,1121125

 

大陸民眾的英語熟練度指標排名最新結果是八十二名,較去年驟降廿名,對於大陸近年連年下滑,港媒指出,這背後或許與大陸政策變化有關。

 

二○二三年英語熟練度指標(EF EPI)日前在上海發布,澎湃新聞指出,大陸英語熟練度得分是四六四分,位居全球第八十二、亞洲第十四。

 

報告顯示,香港、北京、上海分別是大陸前三,此外卅一歲至四十歲成年人的英語熟練度在過去兩年中得分最高,甚至高於最年輕的群體。

 

對這樣的調查結果,港媒南華早報提到今年成績下降廿名之多,去年排名第六十二位,二○二一年排名第四十九位,二○二○年排名第卅八位,整體來看,近年大陸英語熟練度指標排名是節節往下掉。

 

報導援引具有官方背景的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說法指出,大陸排名下滑可能意味著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關心英語的公民愈來愈少,但他強調,「對工作來說,這仍然非常重要」,尤其在外商投資企業,談訂單、談合約還是需要它」。

 

為何大陸排名連年下滑?報導認為,背後與官方的教育改革、與西方關係冷淡、學術交流減少可能有關。

 

其中,大陸官方的政策變化值得注意。

 

南華早報二○二二年一月曾提到,大陸境內有愈來愈多的國際學校宣布關閉或只接受外國學生,大陸學生在境內獲得西方同等教育變得更加困難。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美關係逐漸脫鉤

 

第二、大陸人民英語程度大幅退步

 

第三、和西方關係冷淡是原因之一

 

第四、英語不佳會影響長期的競爭力

 

第五、未來大陸人去歐美留學可能會大幅減少

 

 

 

 

 

AIPO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李書良,1121126

 

20202022年期間,大陸AIPO排隊企業數量一直在900家左右,但今年官方收緊IPO之後,新受理申報企業數量大幅下滑,再加上年內已有210多家企業終止審核,導致目前排隊企業數量驟降至700多家,創近四年來的新低。

 

第一財經報導,今年2月大陸股市全面註冊制實施,3月份首波核准制企業就平移到了滬深京交易所。Wind資料顯示,目前滬深京三大交易所合計共有766家企業在排隊IPO,擬募集資金人民幣8,030億元。其中,註冊制下企業586家、平移企業180家。

 

報導稱,今年在官方在收緊IPO後,新受理申報企業數量大幅下滑,目前排隊企業數量降至700家區間。深圳大象投資顧問首席諮詢專家譚格非表示,儘管目前還有不少企業在積極準備申報科創板或創業板,但排隊總數在未來一年多的時間裡很可能會繼續減少。

 

從板塊來看,目前創業板排隊企業最多,為277家,但卻是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以來的新低,過去創業板排隊數量通常在300400家。其餘板塊均在100多家左右,其中北交所114家,創近年新高。今年10月以來,北交所不僅申報數量創新高,1122日北證50指數甚至大漲8.43%。

 

報導指出,上述排隊的766家企業,七成為今年新受理的企業,達到529家,其中,上半年受理的企業為489家,而下半年新受理的企業主要來自於北交所。從今年三大交易所已首發上市的289家企業來看,其從受理到上市平均耗時1.23年。

 

從區域分布來看,766家企業主要集中在3大省份、5個城市。廣東規模最龐大達138家,其次是江蘇130家,再次為浙江的120家。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PO數量大減

 

第二、創業板排隊企業最多,但居多均不成熟

 

第三、北交所掛牌創新高

 

第四、北交所上市的企業,由於靠近北京,企業比較不敢作假

 

第五、北交所企業上市的數值,應比創業板更佳

 

CEO信心

資料來源:取自自由時報 魏國金,1121126

 

近期公布的兩份美國智庫研究顯示,在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地緣政治角力持續下,跨國企業對中國投資信心急遽惡化,首次出現將中國投資項目大量出售給中企,資金匯回母國;根據統計,今年前三季相關投資拋售超過一千億美元(約三.一七兆台幣),並可能持續增加。

 

南華早報報導,國際性非營利智庫「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上月針對三十五家跨國公司(主要為美歐企業)的中國區執行長展開調查,近日公布「企業執行長中國信心指數」半年期報告,滿分一百的指數,從原來七十二分大減至五十四分。

 

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以來,外企高層對中國看法變得「更嚴謹」,銷售展望明顯下滑,資本投資與聘僱預期落入五十以下的負面區間;智庫中國中心主任裴睿東說,「執行長們對中國業務最急迫的風險看法,就是地緣政治緊張與中國經濟放緩」。

 

調查顯示,七十一%受訪者表示,產業需求仍低於疫情前水準;對於未來半年資本投資情緒惡化,從上半年的五十五分降至四十六分,有四十%執行長預期資本投資將減少;未來半年中國招聘展望信心指數也從上半年的五十四分降至四十六分,近三分之一受訪者預期將精簡人力,上一次調查比率僅九%。

 

淨出售資金匯回母國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公布另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官方數據顯示,在中國營運的外企不僅拒絕將獲利再投資,也首次將其現有投資大量淨出售給中國企業,並把資金匯回母國。

 

PIIE研究員拉迪說,「投資拋售將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如果持續下去,恐降低中國可能的成長」;他指出,美中緊張升高、北京關閉外國諮詢與盡職調查公司,以及中國日益嚴格的監管環境,包括數據跨境流動限制等,都是外商決定是否降低對中國直接投資的重要考慮因素。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經濟前景不佳

 

第二、外資CEO信心下滑

 

第三、外資將其投資收益大量匯回本國

 

第四、外資也將其投資出售給中國企業

 

第五、總體而言,外資對中國的看法變得更嚴謹

 

輝達H20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日興,1121125

市場高度關注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針對美國晶片新禁令,特別研發的H20等特供中國市場晶片動態,相關產品原本傳出今年底發表,但消息指向晶片登場會一延再延。最新消息指出,H20恐怕要2024年首季才會正式問世。

 

路透24日引述知情人士表示,輝達已告訴中國客戶,為因應美國新禁令所設計的H20晶片,要延後至明年第一季才會推出。H20是這次輝達為中國市場特供的三款晶片中,性能最為強大的一款。另有消息人士表示,被輝達告知H20晶片將會在明年2月或3月推出。

 

對於H20晶片延後發表的理由,知情人士表示,自己被告知是因為伺服器製造商在整合晶片方面遇到相關問題,因此H20晶片推出時間才會又往後延宕。此外,對於輝達計畫推出的另外兩款特供晶片,知情人士稱,L20晶片預計不會有延遲,會按照原本計畫發表。而對於另一款晶片L2,則無法分享相關資訊。

 

另據陸媒科創板日報24日引述產業鏈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看到H20晶片的貨,預料H20最快將在20241月開始接受預定。另有中國業界人士表示,原本出貨時間是明年,但批量供應時間應該會再延後。

 

11月上旬市場曾經傳出,輝達已為中國市場開發出三款特製晶片HGX H20L20 PCleL2 PCle,降低晶片規格以符合美方最新標準。當時消息指稱,輝達最快將在1116日之後公布晶片,產品送樣時間約在今年1112月,量產時間為今年12月~明年1月。

 

但在輝達沒有如期在16日公布新晶片後,日前供應鏈人士表示,中國廠商至今還沒拿到H20的樣品,估計最快也要到本月底或者12月中旬。有業者透露,美方相關政策可能還有調整,輝達新產品還要等待美國政府批覆。

 

在輝達新晶片性能上,此前有分析認為,理論上H100H20的速度快了6.68倍,就算H20的實際利用率能達9成,實際環境裡性能僅能接近H100的一半。另有分析表示,H20的綜合算力僅為H10020%,但H20某些架構與輝達下一代旗艦產品類似,所以在大型語言模型推理方面較H100快了20%以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20是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的晶片

 

第二、任何輝達的晶片產品都令人期待

 

第三、輝達H100H20的速度快了6.68

 

第四、輝達根本不願放棄中國市場

 

第五、對台灣應該有所啟發

 

長江存儲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日興,1121125

中國正以舉國之力拚半導體產業,在國家隊重金投入後,帶動長江存儲等中企在記憶體領域直追全球霸主韓國,NAND技術當前更只落後韓企兩年,未來有望藉由新型封裝等方式超車韓國。

 

韓媒Business Korea引述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正在記憶體領域追趕韓國,在DRAM方面,韓企對中企雖仍保持五年以上的技術差距。但在門檻較低的NAND Flash技術上,差距正快速縮小,中企距離韓國頂尖企業僅有兩年的差距,且目前追趕速度愈來愈快。

 

報導指出,中國政府與國企的大量銀彈支援,成為中國半導體企業堅強後盾,去年長江存儲等中國存儲晶片業者來自官方與國資的投資補貼將近人民幣500億元。當前長江存儲的232NAND技術,幾乎逼近領軍韓企三星和SK海力士的規模,前者據傳有236層,後者最大層數為238層。

 

不久前,美國加州法院判決長江存儲控告美光科技及全資子公司美光消費產品公司侵犯其專利,等於是直接展示中國廠商在NAND快閃記憶體上突飛猛進的成果。

 

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政府持續投入下,記憶體等領域中韓差距縮小的速度將會加速。另有觀點認為,隨著摩爾定律逐漸遇上物理極限後,中國可能會抓住另一種機遇,透過高效封裝的方式提升晶片競爭力。

 

報導指出,當前中國在半導體封裝領域市占僅次於台灣,且去年在IDC封裝企業榜中,有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三家中企進入前十位,相較之下,韓國則沒有企業上榜。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就算中企有大幅進展,但他們仍使用過時與較舊型的製造設備來生產晶片,這可能代表中企產品的產量、良率較低,較沒有市場競爭力。美國目前聯合日本與荷蘭擴大限制半導體設備輸出中國,艾司摩爾對於當前荷蘭政府規定表示,規定有涉及最先進的DUV設備,但並非所有浸潤式DUV設備都無法出口中國。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的記憶體領域積極追趕韓國

 

第二、和韓國技術只相差兩年

 

第三、發展速度非常驚人

 

第四、晶圓代工領域,中芯半導體比台積電至少差五六年

 

第五、大陸前幾年大量補貼記憶體產業,如今有一定的成果

 

 

幣安洗錢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1121123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及其執行長趙長鵬,21日對違反反洗錢和美國制裁措施認罪,幣安將支付43億美元天價罰款,趙長鵬則將支付5,000萬美元罰款並同意辭職,做為與美國當局和解的一環,以便讓幣安繼續營運。

 

幣安一共遭到三項罪名指控,包括涉及洗錢、經營沒有取得許可執照的匯款業務,並且違反美國制裁措施。

 

幣安已承認允許平台上與哈瑪斯和其他恐怖組織的交易。根據法院文件,幣安被處以18億美元刑事罰款,以及因失職或犯罪而被裁罰25億美元,總計43億美元。

 

趙長鵬則面臨長達10年徒刑,但預料被判刑期不會超過18個月,原因是這份認罪協議讓他免於受重刑。美國司法部尚未決定對趙長鵬的求刑時間。這項和解協議是幣安與美國司法部、財政部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達成,將讓這起長達數年的美國刑事調查案件落幕。

 

美國財政部指出,幣安未能阻止與回報與恐怖組織的可疑交易,包括哈瑪斯的軍事分支「卡桑旅」、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運動以及伊拉克與敘利亞的伊斯蘭國(IS)。法院文件顯示,幣安也允許平台上美國和伊朗的客戶之間至少110萬筆的交易,價值超過8.98億美元。

 

幣安也同意強化遵守法規的計畫,並且在未來三年指派獨立監督員。和解協議指出,幣安的巨額罰款已經獲得20%折價,原因是「部分配合」調查。

 

幣安執行長遺缺將由全球區域市場負責人鄧偉政(Richard Teng)接任。鄧偉政是新加坡人,擁有西澳大學應用金融碩士學位,曾在新加坡金管局(MAS,央行)、新加坡證交所和阿布達比國際自由貿易區擔任高階職位。

 

他在2021年加入幣安,擔任幣安新加坡執行長。今年5月下旬,趙長鵬任命他負責美國以外的所有區域市場。

 

不過,鄧偉政將在保住客戶對幣安的信心上面臨挑戰。雖然幣安仍是加密貨幣現貨和衍生品交易的關鍵平台,但在一系列監管調查中,其主導地位已經下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幣安是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第二、罰款43億美金非常龐大

 

第三、創辦人趙長鵬也要下台

 

第四、這個案例將會改寫加幣貨幣產業

 

第五、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利空出盡

 

鴻海印度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1121128

鴻海(2317)昨(27)日晚間公告,印度子公司預計投入近新台幣500億元擴建廠房,這是鴻海近幾年在印度罕見大手筆投資,外界推測,此舉是為在印度進行iPhone新產品導入(NPI)預做準備,是iPhone史上第一次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做NPI,確立印度未來將成為全球另一個iPhone生產重鎮。

 

鴻海代子公司Foxconn Hon Hai Technology India Mega Development Private Limited公告,以自地委建廠房,預計投資金額為印度盧比1,282.09億元(約新台幣499.63億元)。外界推測可能是擴增印度iPhone產能。

 

鴻海大手筆的投資印度,供應鏈人士表示,代表在印度進行iPhoneNPI腳步已經不遠了,可說蘋果確定將扶植印度,成為全球另一個iPhone生產重鎮。NPI指的是新產品上市前的設計、研發、試產。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之前表示,2023年印度生產的iPhone在全球占比將達1214%,估2024年比重會增至2025%。蘋果愈來愈看重印度市場,計劃2024年下半年,在印度展開標準版iPhone 172025 年下半年發布)的NPI,是首次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研發新款iPhone,選擇標準版iPhone設計開發難度較低,可以降低風險。

 

今年印度生產的iPhone產品中,7580%為鴻海代工。印度經濟時報( Economic Times) 之前報導,鴻海位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工廠,今年第4季生產iPhone 15 Plus機型,目前已經生產標準版iPhone 15

 

iPhone 14之前,蘋果只有一小部分手機在印度組裝,出貨落後中國大陸六到九個月,但今年3月底,蘋果iPhone7%在印度生產。外資原先預估,到2025年左右,印度製造的iPhone占比將達到25%,郭明錤則預估明年就會達到2025%,蘋果加快印度製造iPhone的步伐,降低美中科技戰引發的地緣政治風險。

 

鴻海印度代表李嘉恩(V Lee)之前也表示,鴻海明年此時「將在印度的僱用、外人直接投資(FDI)和業務規模再增加一倍」,但沒有提供更多相關細節。

 

在其他產品方面,市場近期傳出,鴻海集團旗下三家子公司將是印度資訊科技(IT)生產相關激勵計畫第一批核准名單,鴻海集團也正加快印度製造與零組件的布局。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積極分散中國投資

 

第二、投資500億元進印度是超級大手筆

 

第三、說明必須加速脫鉤

 

第四、最主要是為大客戶蘋果服務,也是美國政府要求

 

第五、台灣除了鴻海以外,很少企業這麼做

 

台泥儲能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袁延壽,1121125

台泥24日指出,企業團旗下台泥儲能在花蓮建置全台最大的100MW E-dReg儲能系統已經全容量通過台電執行能力測試,將於121日在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以100MW正式商轉上線,預估此100MW案場參與電力交易,一年可創造10億元收益。

 

目前台泥在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上,包括自建案場及協助客戶代操整體交易容量達169.2MW,市占率近二成,全台第一。

 

台泥花蓮100MW E-dReg案場,是由台泥義大利子公司NHOA規劃設計,台泥儲能負責建置,除可協助電網頻率穩定之外,相當於每天可調節台電北東電網200MWh的尖離峰用電,協助電網安定,強化電網韌性。

 

另外,台泥指出,台泥儲能在花蓮尚有50MW E-dReg、宜蘭35MW E-dReg的儲能案場,預計今年年底至明年初完成併網,明年全數上線。估計至2025年底前台泥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E-dReg輔助服務可達245MW,含調頻備轉併網之總儲能建置容量超過800MWh

 

除台泥儲能負責規劃建置儲能案場外,台泥指出,企業團另外成立子公司能元超商作為聚合商,聚合自家案場及客戶案場參與電力交易,台泥企業團也是目前台灣唯一所有台電電力平台上運轉項目都參與的公司,包括調頻備轉(sRegdReg)、電能移轉複合動態調節備轉(E-dReg)、即時備轉、補充備轉。台泥可統包軟硬體、系統整合與服務,協助客戶建置儲能並代操電力交易產生經濟效益。

 

行政院去年底宣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總預算近9,000億元,其中20%用於強化智慧電網和儲能系統,商機高達1,800億元。

 

台泥表示,企業團近年來以低碳建材、資源循環、綠色能源為三大核心發展主軸,在綠色能源方面,呼應政府政策積極投入儲能,除結合本業水泥優勢研發出專利防火滅火UHPC-EnergyArk儲能櫃,也展現整合能源服務的實力,協助台電穩定電網、協力企業解決在淨零轉型中遇到的痛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泥是台灣投資綠能最積極的企業

 

第二、台泥積極跨入儲能領域

 

第三、台泥最近也在加拿大投資

 

第四、台泥在葡萄牙和土耳其投資低碳水泥

 

第五、台泥透過多元投資跨入低碳領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