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觀念平台-台積電太偉大,台灣無法容納

觀念平台-台積電太偉大,台灣無法容納


黃齊元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創辦人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大增,除了供應鏈移轉之外,全球預計有很多企業也會進行組織重組,包括註冊地點、上市地點和營運總部。


過去傳統企業營運據點主要集中在一地,隨著公司國際化,設立海外分公司與子公司,但近年「多國籍企業」亦稱「全球性企業」興起,也就是在全球不同地點設有營運總部,且有一定程度自主權的跨國企業。台灣很少有這樣類型的企業,雖許多企業面向國際,但總部只有一個就是台灣,海外頂多是工廠、業務單位或分公司,並沒有太大自主權。


台灣缺乏多國籍企業,大部分屬於「國際性企業」,總部在台灣、上市地在台灣,業務分散在海外,由台灣集中管理,最具代表例子是台積電。台積電客戶大部分來自美國,股東也集中於美國,工廠大部分在台灣。但這兩年台積電開始加強國際化布局,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德國德勒斯登設立工廠,但基本上仍由台灣總部管理。近期社會對此有很多爭辯,關於是否會掏空台積電或影響台灣。


但未來在地緣政治衝突下,台積電可能必須調整組織型態。不論是美國、日本或德國,未來這些海外分部會成長迅速,服務當地客戶,雇員也從當地聘用。雖然台灣可派遣部分人員支應,但人手絕對不足,一定要善用當地人才,包括技術、管理人才。從長期而言,子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可能有必要分拆,這並非是刻意削弱台灣,完全是市場情勢使然。


■韓國現代汽車分拆上市,是多國籍企業典範


韓國現代汽車是全球性企業典範。韓國現代汽車印度子公司最近在印度上市,成功募得33億美元,市值高達170億美元。母公司持股原本有100%,上市後降到82.5%。該公司營收僅占總公司營收7%,但市值高達母公司40%,算是非常成功的分拆價值實現。


另一個著名例子是怡和洋行,這家英資財團是香港歷史最悠久企業之一,乃香港著名的酒店、房地產和食品集團。1984年由於英資大股東不放心香港回歸中國統治,主動在香港下市,1991年改在新加坡第一上市,並從1994年起以倫敦為第一上市地,註冊地則在百慕達。


大陸也有不少類似例子,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這兩年才到香港第二上市,總部位於中國,註冊地則在開曼群島。但嚴格來說,怡和洋行和阿里巴巴不算真正全球性公司,因其營運地點仍集中在一地,更類似國際性企業。


全球性企業代表是滙豐銀行。該公司總部位於倫敦,並於倫敦與香港雙重上市,但大部分利潤來自於亞洲,最大股東是中國平安集團持有8%。這兩年平安集團一直要求滙豐控股分拆亞洲業務,因亞洲貢獻大部分利潤,但總公司投入和自主權均不足,資源分配不均,但卻被匯豐控股以全球業務綜效理由否決。然而從長期來看,分拆恐怕難以避免。


台積電今天面臨的挑戰跟其他多國籍公司一模一樣,基於地緣政治理由,台積電必須布局美國、日本、德國,未來這些公司可能也會發展成美積電、日積電、歐積電。關鍵是他們究竟只是海外子公司,還是可以成為具有營運自主能力的獨立公司?


從長遠來看,真正的全球型企業必須下放權力到子公司,讓子公司引進夥伴,甚至於當地上市。母公司仍持有控股權,但在海外會有數個具有實力的子公司,如同現代汽車。


在AI風潮下,台積電未來將呈現爆發性成長,特別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提出「主權AI」概念,未來每個國家都要發展自己的AI。在地緣政治考量下,其他國家絕對不放心把所有技術、工廠、人才留在台灣,一定會要求往自己國家移動,所以台積電也必須轉型。


未來在地緣政治現實下,愈來愈多台灣企業會走向多據點、多連結、多功能、多夥伴型態,顛覆現有管理及組織。但大多數企業都沒有準備好,不知如何面對地緣政治衝擊下的再全球化挑戰。


此外,台灣出現嚴重五缺問題,特別是電力與人才領域。最近台積電子公司世界先進停電,造成經濟損失;經濟部積極尋找菲律賓發展綠電可能性,這些都說明台灣電力短缺現實。即使沒有來自川普壓力,台積電加速往海外布局,也是必然趨勢。


■台積電必須轉型,成為真正的全球性企業


台積電是真正的世界級,但台灣很多地方仍無法跟上世界腳步。台積電如果不走出去,未來會逐漸吸乾台灣資源。隨著台積電擴廠,資金、人才、綠電、土地,政策都往一個方向移動,其他行業會更加蕭條,資源分配會更加不均,這是典型的荷蘭病。


台積電真的太偉大,但今天的台灣百病叢生,養不起台積電,必須放台積電自由,讓其走向世界,並且引入更多資源。期待台積電有一天變成,台灣第一家真正的「全球性企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