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不能要賺錢又要低風險

(全文刊載至2011-06-03工商時報)

證劵交易所董事長薛琦最近接受某雜誌訪問,對於TDR和第一上市表達看法。採訪記者不斷表示最近投資人抽籤多半是虧損,市場越來越冷,資訊似乎不夠透明,交易所應如何籌畫海外公司把關機制,籌碼凌亂交易所是否應該負責﹖

薛董事長則表示常有人質疑交易所對投資人保護不夠,但買國內股票一樣有風險,交易所的職責是把真正好公司找來,價格交由市場決定。台灣若要玩國際遊戲,條件就得跟國際接軌; 投資人不能什麼都要,要賺錢,又要風險小。市場有時過熱,有時又要讓他冷卻,這樣才比較健康。一個市場監管究竟要從嚴,或從寬,是由市場的環境來決定。交易所有建議第一上市符合台灣市場的特性如股利政策,但不過度強求,這樣不見得是好。

我們認為薛董事長正確地陳述了一個成熟股市監管機關的應有準則以及股民的正確投資心態,給投資人和媒體上了一課。台灣股市的根本問題之一是政府管得太多,將保護小股東權益變成其最重要的職責,卻忽略小股東自己本身也要建立風險意識,以致投資人像長不大的小孩。其後果是小股東賠了錢就可以到處投訴,主管機關只好順勢修改法規,越改越嚴; 同時,其餘各利益關係方( stackeholder )卻無法得到平等對待。台灣的資本市場強調公平性,卻不夠機構化( institutional ) 和國際化( international )。

歐美和香港上市承銷制度精神是風險因素( Risk Factor )的披露,有時多達二十多項,但在台灣可能要將風險因素改進到只剩下幾項時,企業才能獲准上市。台灣必須走向主動對投資人披露風險的承銷審批方式,才能有效建立投資人自負風險意識,並且和成熟股市國際慣例接軌。

今年香港李嘉誠的匯賢房地產信託基金是有史以來第一檔人民幣計價IPO,不料發行當日卻大跌9.4%; 稍早李嘉誠在新加坡上市規模達60億美元的今年最大IPO和黃港口,亦遭遇亂流,首日股價下跌6%。香港或新加坡的股民或許有所抱怨,但他們絕對不會去指責港交所或星交所把關不嚴,也不會有國會職員跑去關切。反觀台灣晨星上市,主辦承銷商因為承銷價一個月跌幅大於大盤指數10%,就被處分記缺點。

俄羅斯大型鋁業公司去年在香港上市,因為仍有大幅虧損,香港證交所特別禁止散戶認購,只允許合格機構法人投資,這已是對個人投資者最大程度的保護了。香港成功地樹立了天然資源類股上市的可信度,最近澳洲礦業巨人源庫資源也在港上市,集資32億美元,其過去三年均有虧損。香港允許這些高風險外國企業上市,說明其資本市場成熟度。

香港資本市場重視法紀,一旦有違法事項絕不寬容。去年台商洪良在香港上市集資10億港元,但是後來被人檢舉有送紅包給會計師,立即被強制停牌,集資所得必須得完全退還予投資人。

台灣正在積極推動「創新企業籌資平台」,然而台灣現有承銷制度非常不適合創新型企業,創新型企業的特色是高風險甚至無短期獲利。台灣主管機關不應該承擔也不可能保障股民所有的風險,投資人既想要高報酬,就必須承擔高風險。全世界最適合創新企業上市的市場是美國,大陸社交網站「人人網」上個月以2012年盈利500倍本益比上市,市值高達30億美元,最多曾漲了三成,但現在已跌破承銷價。

台灣資本市場要國際化,不是只有外國企業來上市就可以了,還要在監管法規和投資人心態上和國際接軌,唯有徹底檢討目前承銷審批方式,才能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區域性創新籌資平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