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完善法治環境 重建外資信心

(全文刊載至2011-06-24工商時報)

GFCI是英國一家著名智庫所出版的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每六個月追蹤修正一次,其評估指標包括「外在因素」和「主觀因素」,前者是客觀實質評比,後者則是詢問金融專業人士的"印象分數”。

根據今年三月的最新調查,全球金融中心客觀評比前五名是倫敦﹑紐約﹑香港﹑新加坡和上海﹔但如果按照 "印象分數" 排序,前五名則是上海﹑紐約﹑香港﹑新加坡和芝加哥。"印象分數" 超出 "實質分數" 的部分,叫做 "形象溢價" ( Reputational Advantage ) ,分數越高,代表別人對你感覺越好,雖然你實質沒有那麼好﹔亞洲三大金融中心上海﹑香港和新加坡再度高居第一﹑三﹑四名,紐約是第二名,說明紐約雖然已經被倫敦超越,但大家感覺它還是全球金融中心。

台北在這次調查的二十個城市中,客觀排名倒數第二,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只是再次印證政府所喊的亞洲高科技籌資平台和資產管理中心多麼不現實。但值得注意的是台北 "形象溢價" 是倒數第一名,你可以說台灣非常名實相符,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代表外資不了解台灣,對台灣沒有信心﹑沒有期待。

政府招商引資,除了強調賣點,更重要的是建立 "國際可信度" ( credibility ) ,台灣本來就沒有什麼國際地位,政府政策如果再沒有信譽,就會形象破產,被外資拋棄,外國投資者不願在邊際市場上花額外的力氣去解決投資障礙。外資對中國有幻想,所以願意付「中國溢價」,台灣正好相反,資產處處呈現「台灣折價」,南山人壽就是一例。

台灣要吸引外資有三個重要原則﹕第一是開放,讓資金能夠自由進出﹔第二是友善,真誠地做好服務配套,而不是以有無中資作為指導原則,以官僚審批窒息外資﹔第三是透明,建立一套公平的政策法規,平等對待外資和本國投資人,而非動輒以行政裁量權改變遊戲規則,模糊政策與法令的界限。

香港李嘉誠先生公子李澤楷控股的盈科數碼動力(PCCW)申請將電信業務以 “資產信託”形式分拆上市,在四次被香港聯交所和證監會拒絕後,終於獲得批准。盈科數碼前身是香港電訊,為歷史悠久的藍籌股,李澤楷2000年接手後,股價一落千丈,其個人及公司形象均有很大爭議,但此次分拆獲准,說明香港是一個高度尊重法治的社會。

這個事件有兩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第一﹑香港主管當局並未因電信是重要國家資產而不允許盈科數碼分拆,但要求其加強股東保護。第二﹑今年三月李嘉誠先生因為香港沒有 "資產信託" 法令架構,選擇將旗下和記港口以資產信託形式在新加坡上市,金額高達六十億美元,為今年東南亞最大IPO,香港證監會痛定思痛,立即修改相關法令。

台灣資本市場有其特色,對中小企業吸引力遠比香港﹑新加坡強,最近新加坡企業來台第二上市(TDR)和第一上櫃絡繹不絕,甚至有公司計畫先下市再來台上市。台達電和富邦子公司在香港成功下市,旺旺新加坡下市後在香港重新上市並回台發行TDR,均說明一個成熟資本市場是開放﹑公平而透明的,不會以政策干擾外資或外國企業自由進出。反觀IMD國家競爭力報告,台灣最弱的是政府效能,外人投資國內限制排行只有48名。

經建會劉憶如主委海外招商成功,有興趣投資台灣潛在金額高達一兆新台幣(約三百億美元) ,然而根據我們調查外資私募股權基金因為台灣政策不明朗而可能影響的投資金額已有三十至五十億美元。主管機關政策總是隨社會觀感與國內選票搖擺,但好像從來沒有關心國際選票的流失。希望有一天政府能做到八十分,但世界認為我們有九十分,那才是真正台灣黃金十年的到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