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我們常說”It is better to ask for forgiveness than permission”(寧可事後要求原諒而不要事先請求批准)。」
我和一位以色列連續三年排名第一的創投家交流,探討以色列新創企業(Start-up)為何如此之多、創業精神為何那麼強、創新文化為何深植於每一個以色列人的DNA之中。
「你不要怕犯錯,只要勇敢去做就行了。犯錯可以帶來學習經驗和成長,假如你什麼都害怕,就無法嘗試走出第一步。」
年輕以色列人的夢想,不是成為醫師或律師,而是建立新創公司或進入高科技業工作,這是最標準的職業道路,八百萬人口當中,平均每1,800人就有一家新創企業,去年即有850家,比例全球最高。
以色列位處於中東唯一不產石油的地區,從沙漠中建立起來,整天生活在戰爭和恐怖之中,周圍都是想要消滅他們的敵人。全國人口和香港差不多,卻是全世界頂尖的科技大國以及僅次於矽谷的創業國度(Start-up Nation)。
我以前對以色列有一些粗淺的了解,也讀過《Start-up Nation》這本書,但直到最近才真正了解以色列「新創企業」的意涵以及專注「種子期」和「初創期」的創投公司運作方式。
台灣從1985年引進創投,比以色列早了7年,「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這個名詞還是台灣人發明的,以前叫做「風險投資」,一般投資期5-7年。但不論是台灣或中國大陸,現在已很少有人專注早期新創企業投資了,大家都只想在上市前1-2年參與投資,然後早早獲利了結。
我認識的這家以色列創投,他們上一個基金,規模2.35億美元,總共投資27個項目,其中7個為種子期,20個為第一輪融資(也就是距離上市還有3-5年時間),我問負責人這樣風險豈不是很大?他回答說:
「穩賺的案子是賺不了大錢的,假如說有一家公司明年就要上市,你現在投進去可以賺二倍,就算我投了1,000萬美元,也只有2,000萬元回報。」
「我們投資的公司,未來的營業額必須有可能達到1億美元,另外他們必須至少
為我們的基金賺進1億美元,由於我們每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在20%左右,也就是說我們出場時這家公司的市值應達5億美元。」
假設同樣投資1,000萬美元,他們預期的回報率是10倍!
當然你不可能每個案子都那麼成功,但只要有1-2個,你就發了。
當然你不可能每個案子都那麼成功,但只要有1-2個,你就發了。
「在這個行業,我們靠”Outlier”(超級卓越的企業)賺錢。」
我以前也做過創投,我必須承認他們的目標真的很難達成,有一點像賭博,你必須預測誰會成為五年後的聯發科或阿里巴巴。
不,這其實不是賭博,他們的成功,代表以色列有一個環境,讓一群既聰明、企圖心又強的創業家在這個生態體系下成長茁壯。我不相信台灣能做得到,這不是錢的問題。
「現在進入internet時代,我們的成功率越來越高,以前你至少要投資三、四百萬美元,花二到三年的時間,等新創企業做出第一個市場產品,你才能決定這家公司是否會成功。」
「但現在不用了,只要先投資50到100萬美元,在短時間內,你就可以判斷出誰會是未來的贏家。研發、管理、銷售一切都在cloud(雲端)上面,企業成長的速度比以往快很多,我們有公司三年前營業額還是零,現在已達二億美元,只有internet相關的企業才作得到。」
「由於很快可以看出誰會勝出,我們會及早停損那些表現不佳的企業,並將資金從新分配到那些具有潛力的企業上面,整個運作會變得更有效率,績效也會更好。」
以色列過去和台灣一樣硬體很強,有不少半導體企業都來自當地,但當台灣還陷在「PC時代」之際,以色列早已全面轉向雲計算、big data(大數據)、網路儲存、網路安全和互聯網金融,他們的商業模式是B2B或B2B2C,客戶是谷歌、臉書或騰訊、百度這種網路巨頭,大部分internet底層的架構(infrastructure)都是以色列人靠複雜的數學運算(algorithm) 所完成的。
另外一個以色列新創企業成功的因素是以全球為腹地。由於以色列市場太小,國內股票市場也不活躍,所有創業家都在研究全球市場的變化,找出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商機,希望在很短時間內發展到很大規模,儘快商品化、全球化,沒有人會去發展一個只適合以色列的產品。由於企業面向全球,所以營收衝得很快。
我的客戶從平板電腦上下載了一篇文章,解釋給我聽他所謂 ”transformational”(改變世界) 的應用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家以照片為基礎的以色列圖像搜索引擎公司,只要有你的照片,就可以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其他相關照片,側面也可以,徹底顛覆了傳統search的方式。
「李嘉誠和一家中國企業都有參與投資,但我們沒有,因為價格太高了。」
我不禁想,台灣企業呢?未來世界好像已沒有台灣的蹤跡。
包括臉書、谷歌、蘋果、IBM在內,全世界有300家大型科技企業在以色列設立創新研發中心,去年跨國企業在以色列的併購金額達42億美元。台灣還在做「製造夢」,以色列卻是打「研發牌」,吸引全球人才進駐。
中關村已成為China's Silicon Valley,新加坡正在打造亞洲矽谷,國發會也有意仿倫敦Tech
City,吸引國際創投來台合作,但台灣的賣點是什麼?
和星、港相比,以色列是台灣更好的role model。當亞洲各國掀起一股以色列熱之際,台灣你在何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