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電信
亞太電信將於本周五(9日)召開董事會,據了解,董事會可能討論出售股權案。
對於外界點名,鴻海旗下國碁電子昨天表示,對各種可能合作抱持積極開放態度,儘速達成開台目標,早日以更好的4G品質服務消費者,目前不便對外評論,如有相關進度會依法公告。而亞太電信則僅證實5月9月召開董事會。
亞太電信目前資本額330億元,最大股東為交通部所屬台鐵公司、持股約12%,其他主要股東還包括華榮電線電纜3.5%、兆豐金3.17%,台灣中小企銀、東元電機等各持股不到1%,泛官股約占亞太電信22%股權,散戶比重約計46%上下,其它股東則為東森國際、關係企業遠富、鑫橋投資及友好企業。
由於亞太電信散戶規模龐大,股東人數多達5.9萬,因此據傳鴻海選擇收購泛官股的關鍵股權、進而掌握亞太電信經營權。
據了解,亞太電信主要股東當初投資成本約每股20.2∼20.5元,亞太電信上周五收盤價15.1元,鴻海若收購亞太電信泛官股股權,市場推估投資金額將落在110∼140億元上下。
亞太電信現有209萬用戶,去年營收201.2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56元,今年3月營收13.94億元,第1季營收41.73億元。
鴻海積極布局「八屏一網一雲」,其中,「一網」關鍵環節就在4G網路,亞太電信全省現有3,000座基地台,鴻海未來若能順利入主亞太電信,將接收亞太電信全省3,000座基地台,對於鴻海目前最難進展的4G網路、將可助一臂之力,而且,鴻海的長遠目標不只著眼於4G,未來更準備大展兩岸4G及5G市場,入主亞太電信等於是鴻海在通訊產業蹲穩馬步,未來對於鴻海拓展全球通訊產業,扮演相當關鍵的一大步。
不過據了解,除鴻海外,還有兩組人馬虎視眈眈,外傳包括台灣之星,以及日、韓知名國際電信公司,由於距離5月9日亞太電信董事會還有幾天時間,這段時間若殺出其它更高出價者積極角力,鴻海收購亞太電信股權案也不排除翻盤可能性。
針對市場傳出鴻海有意收購包括台鐵等泛官股的亞太電信股權,對此,交通部長葉匡時表示,他知道近期有業者有興趣購買,但細節並不清楚、也未過問,交通部已指示台鐵依公司治理及股東保護二原則本於專業處理。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作為一家相對小型的電信公司,亞太電信居然引起二、三路人馬搶標,相當不尋常。
第二 、之前的威寶就沒有這麼好的命運,以很低的價格併給台灣之星。
第三 、最引人注目的是鴻海加入戰局。由於鴻海積極布局4G,而亞太電信有相對龐大的基地台布局,對於新進4G業者有其吸引力。
第四 、亞太電信大股東為台鐵,其所擁有的鐵路幹道管道對於光纖鋪設,可能有特別的意義。
軟體銀行
軟銀上周五股價收漲1.32%,報7,819日圓。日本股市周一休市。
過去一年來,軟銀股價大漲,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因此在睽違兩年後,重登《富比世》日本首富寶座,淨資產總值達197億美元,一年內激增116%。
孫正義的小弟孫泰藏(Taizo Son)今年初次上榜,排名第30。孫泰藏憑藉其遊戲公司GungHo線上娛樂,成功晉級億萬富豪之列。
軟體銀行上年度淨利激增80%,金額躥揚至5,200億日圓(約50億美元),一舉超越DoCoMo的淨利4,647億日圓。
反映主要營業業務盈利狀況的營業利益將近1.1兆日圓,優於該公司預估的1兆日圓,可望締造新紀錄。相較之下,DoCoMo的營業利益為8,191億日圓,KDDI為6,632億日圓,甚至超過日本菸草產業等製造業大廠。
受惠於蘋果iPhone和iPad銷售強勁,提振軟銀的核心業務-行動通訊服務業績。
此外,軟體銀行將GungHo線上娛樂公司,和日本PHS電信公司Willcom納入子公司,這兩家公司持股為軟銀增加2,539億日圓的帳面收益,也推高了營業利潤。
展望2014年度,軟銀計畫彌補前述帳面收益消失的影響,達成營業利潤1兆日圓的目標。除了擴大國內行動通訊外,預計還將在旗下的美國行動營運商斯普林特公司推動成本削減,以改善盈利狀況。
我們的看法:
第一 、現在是孫正義最輝煌的時刻,他所投資的阿里巴巴即將在美上市。
第二 、軟銀的獲利超過DoCoMo,非常難得,說明軟銀已是日本最有實力的電信業者。
第三 、對於一個Internet業者,能夠跨入電信領域,整合成功,代表軟銀做到了當年連AOL/時代華納以及PCCW/香港電訊都沒有做到的事。
第四 、軟銀現在又要去併美國第四大電信業者Sprint,是真正的跨地域、跨領域。
第五 、台灣業者如果有眼光,應該結合軟銀,共同開發新市場。
諾基亞
諾基亞(NOKIA)揮別手機事業後,積極開拓未來成長契機,昨宣布成立1檔規模1億美元(30.1億台幣)新基金,支持開發智慧汽車技術的公司,跟進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及Google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
諾基亞周一在北京舉行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lobal Mobile Internet Conference)上宣布,將以新成立的基金從事智慧汽車技術投資,由旗下創投機構諾基亞成長夥伴(Nokia Growth Partners,NGP)管理。
諾基亞目前已經透過旗下地圖業務部門HERE為聯網汽車提供智慧定位服務,新基金將與HERE密切配合,進一步支持地圖定位產品、服務生態系統的成長擴張。
諾基亞執行長蘇里(Rajeev Suri)對諾基亞成長夥伴的投資實力大為讚賞,他表示,NGP一直以來為諾基亞帶來穩定報酬及創新,這次1億美元投資展現公司對聯網智慧汽車成長的信心。
諾基亞成長夥伴基金合夥人艾塞爾(Paul Asel)則表示,透過與網路結合,他們看到汽車產業正處於創新階段,未來汽車技術將會像之前手機進化為智慧型手機一樣,有許多應用程式及服務將其作為中心發展。
諾基亞2008年斥資81億美元(2440億台幣)收購地圖資訊供應商Navteq及2012年購併3D地圖技術製造商Earthmine Inc建立定位科技事業。目前全球5大汽車導航廠商就有4家使用諾基亞的服務,除此之外,包含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及雅虎(YAHOO)也都是其客戶。
除了諾基亞之外,有許多公司也對智慧汽車技術商機感到興趣,Google已經在美國對無人駕駛車進行測試,豐田汽車(TOYOTA)去年10月宣布,將在2年內推出防碰撞系統。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GM)也計劃於2020年之前推出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自動駕駛車。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也曾表示,考慮為特斯拉增添無人駕駛技術。
汽車產業諮詢機構IHS Automotive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全球銷售量在2035年將可達到1180萬,並且在2050年前大部分的車都將是無人駕駛。
我們的看法:
第一 、諾基亞賣給微軟以後,正式從手機業務消失。
第二 、重要的是諾基亞下一步會做什麼?諾基亞經歷過幾次轉型,40年前諾基亞曾是芬蘭最大的森林木材開採公司,後來才轉型手機。
第三
、每個企業都要階段的重新定義自己,才能獲得再生。
第四 、諾基亞選擇智慧汽車,是相當聰明的決定。汽車本身也是一個不斷在演化的新行業,而且和互聯網結合,形成「車聯網」。這是一個新經濟和傳統經濟融合,並且不斷碰撞產生火花的行業。
第五
、台灣產業應該學習這種典範轉移和跨領域演化的成長模式。
亞太電信/軟銀
亞太電信(3682)炙手可熱?繼傳出台灣之星、鴻海
(2317)有意入股後,昨日最新傳出日本軟體銀行聯手韓國創投公司SRI共同入股亞太電信。亞太電信週五董事會將會報告相關入股案,由董事討論定奪。
據了解,韓國創投公司也就是日本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在韓國的投資公司,韓裔日籍的孫正義旗下韓國公司SRI,近二日內將向亞太遞交投資意願書。
市場人士分析,就國內投資者角度而言,亞太電信擁有光纖固網、基地台以及用戶數的優勢,其中,近年來在民眾抗爭下,電信業者要新建基地台的難度非常高,就目前觀察,台灣之星併購威寶,擁有6000-7000個基地台,而鴻海雖與台灣大(3045)合作,但是否能在使用基地台一案達成共識,將成為鴻海是否要入股亞太電信的關鍵;而就外國投資人角度,在大者恆大、電信無國界下,外國業者投資亞太電信也就不難理解,不過,台灣4G電信市場將是六雄分食的局面,外資入股台灣電信市場可以分到多少大餅,也是外資是否要入股亞太電的主要考量。
因此,傳了二年的亞太電信股權出售案,除目前檯面上的鴻海、台灣之星、韓國投資公司外,包括中華電(2412)、台灣大、遠傳(4904)等都曾評估過,但至今都未有好消息。
另外,軟體銀行歷年來台曾看過不少公司,但都沒有開花結果。
亞太電本週五將召開董事會,除報告近期投資者動向外,董事會也將決議授權董事長全權洽談投資案,並在今年股東會中,擬請股東會授權董事會辦理。市場預期,按照進度,亞太電信入股案下半年可望較為明朗。
我們的看法:
第一 、軟銀加入戰局,讓亞太電信的M&A看來格外有趣。
第二 、台灣電信業除了遠傳當年和新加坡電信有合作以外,很少有外資進入,令人不禁好奇軟銀的動機是什麼。
第三 、日本和台灣長期有緊密合作的關係,由於中日關係不佳,預計未來這個趨勢只會更加強化。
第四 、假如軟銀不只是看中台灣市場,而希望以台灣佈局兩岸大中華市場,那就更有意義。
第五 、軟銀已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隨著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將來很有條件促進阿里巴巴和台灣業者進一步的合作。
寶鋼
中國寶鋼集團昨(5)日宣布,透過旗下的寶鋼資源,結合澳洲一家鐵路運輸業,共同買下澳洲礦業公司Aquila股權,完成交易後,寶鋼集團將持有85%股權,這是繼2009年寶鋼取得Aquila近1.5成股權之後,再一次的收購行動。
網易財經報導,中國寶鋼集團昨宣布,旗下子公司寶鋼資源澳洲有限公司與澳洲的鐵路運輸業Aurizon,共同以現金每股3.4澳元收購Aquila所有投標人尚未擁有的普通股。該項交易價格約為14億澳元(10億美元)。
早在2009年10月,寶鋼集團曾以現金約2.9億澳元,即以每股6.5澳元收購Aquila約15%的股權。截至目前,寶鋼方面表示,寶鋼資源國際目前約持有Aquila已發行普通股的19.8%。收購完成後,寶鋼資源國際將持有Aquila最多85%的股權,餘下的股權則歸Aurizon所有。
報導指出,寶鋼資源國際是寶鋼集團在海外專門負責資源開發的分支機搆。Aurizon則是澳洲領先的大宗物資鐵路運輸業者。根據寶鋼內部人士指出,該項交易主要是由寶鋼集團公司在操作,尚未涉及上市公司層面。
Aquila是總部位於西澳大利亞的綜合礦業公司,公司經營業務有鐵礦砂、煤炭與錳礦。該公司在澳洲昆士蘭州與海外的博茨瓦納,以及南非有煤礦項目,在西澳大利亞州與南非有鐵礦砂業務。此外,公司在南非還擁有一處錳礦。
中國寶鋼這次交易的收購價格,較之上一次的收購,已便宜約50%。
據業內人士表示,寶鋼集團此次聯合澳洲當地鐵路業,明顯有策略上的考慮,除了鐵礦砂運輸方面的考量,採取當地合作的模式效率更好,風險也更低,是比自己單打獨鬥更好的模式,顯然也是吸取前幾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失敗案例的教訓。
業內指出,寶鋼集團早年在全球鐵礦砂需求激增之前,曾在國外進行布局,而在2008年前後,鐵礦砂最熱時,反而並未出手,現在在鐵礦砂市場步入低潮時再次收購,時機的把握更好一點,收購價格比上一次便宜很多。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中國大陸對於海外礦業的布局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戰略思考角度越來越高。
第二 、以這次寶鋼的收購為例,對象是結合當地的鐵路運輸業,一來和當地人策略聯盟,二來解決了運輸方面的問題。
第三
、全球天然資源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調整,現在是出手的好時機。
第四 、台灣剛停建核四,需要有前瞻的能源政策,兩岸更應該攜手合作走出去併購能源和天然資源項目,比如說台灣的中鋼就可以參與在這個併購案中。
富人稅
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指出,大陸推出「滬港通」,加上台灣開徵「富人稅」,預估下半年起,資金將大量從台灣流往香港。隨著中港資本市場一體化,加上台灣的稅制不具競爭力,中港星台四地資本市場競爭力將重新洗牌。
謝金河昨(6)日在「北威四季論壇」中表示,大陸在推出「滬港直達車」後,他相信「深港直達車」也很快就會到來。台灣卻在此時推出「富人稅」,讓他非常擔心,下半年台灣將會有大量資金轉進香港。
立法院則於日前初審通過健全財政方案,預計明年起,淨所得在1,000萬元以上的家庭,綜所稅率調高至45%,獲配股利扣抵額也將減半,俗稱「富人稅」。
謝金河說,「有錢人多繳點稅,讓受薪階層減稅」,這種說法在台灣當前氣氛下沒人敢反對,但這是民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富人儘管嘴巴對「富人稅」說好,事實上「腳」已在跑了。
他指出,台灣股息、股利併入綜所稅,稅率45%;香港股息、股利免稅,最高稅率16%;大陸股息、股利分離課稅,稅率10%,最高稅率33%;新加坡股息、股利免稅,最高稅率20%。「滬港通」上路加上台灣推出「富人稅」,下半年起資金一定不會在留在台灣,因為大陸股價處於相對低點,資金轉進香港不僅可以買賣大陸股票,稅率也遠低於台灣。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台灣開徵富人稅,長期趨勢將導致資金外流。
第二 、這對於政府現在推行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和人民幣離岸中心會有一定程度影響,要吸引台商資金回流可能會更加困難。
第三
、滬港通將打通上海和香港資本市場彼此間的連結,其效果值得關注。
第四 、台灣總是在經濟成長和公平正義之間徘徊,找不到平衡點。我們並不是反對富人稅,而是擔心台灣拿不出整體的財經政策,很多決定都是順應環境外在的要求,倉促通過,相當地凌亂。
華為
鴻海旗下國碁電子建置4G,有意申請採購大陸華為的基地台設備,建置計畫書卻「卡」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8)日為此槓上NCC,嗆聲說:「最好一個禮拜給我(批准)下來,不然我就不繳稅。」
鴻海近年來都是台灣企業中繳稅大戶,排行前三大;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去年鴻海繳稅金額高達289.5億元。面對郭董高分貝不滿,NCC副主委虞孝成坦承「NCC確實有必要道歉之處」。
虞孝成說,可以理解業者投資數百億元建設4G網路,提供4G服務,利息負擔沉重,作為主管機關有責任儘速給業者一個明確的方向,將與國安單位協商,根據國家安全考量,做出准駁決定。
郭台銘強調,華為的設備,新加坡都可以用,台灣為什麼不能用?華為是鴻海的大客戶,華為很多的產品代工和零組件都是鴻海做的,晶片是台積電做的。政府如果害怕國安問題,國安局可以派人來工廠監督。
他認為,華為的設備便宜、有競爭力,為何不能用?國安問題,「重點不是製刀的人,是用刀的人」。他並透露,已和華為談過,鴻海採購的4G設備,都會留在台灣做,可為台灣創造就業機會。他嗆聲NCC是委員制,「你愈不讓我用,我就愈要用」。他並向NCC委員喊話,「我繳那麼多稅,你(核准函)批不下來,准或不准至少給我個理由啊!」
郭台銘講到激動處,嗆聲說:「最好一個禮拜給我下來(指核准函),不然我就不繳稅。」
他說:「我只要把幾家子公司一調,轉成F股掛牌公司(海外公司回台掛牌),你就抽不到稅啦。」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郭董事長敢挑戰以往別人不敢討論的領域,也就是「國安」,非常值得肯定。
第二 、「國安」是一個迷思,什麼政策給扣上國安的大帽子,就完全動不了,反中、恐中的人永遠拿國安作為藉口。
第三
、郭董說得很對:「重點不是製刀的人,是用刀的人」,更何況華為很多產品的代工和零組件都是鴻海做的。
第四 、NCC的策略就是拖,想要鴻海自行撤件,非常不負責任,一個旺中案拖了18個月。郭董的態度很清楚,要不然你就找法律條文把我正式退件,但不要無限期的拖下去。
第五
、郭董說抗稅是激動話,不必在意。但他的確點到一個問題,台灣公司變成F公司 (外國公司)就可以少繳稅,還有很多優惠,言下之意,這對台灣公司是不公平的。
阿里巴巴
彭博報導,根據阿里巴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招股說明書,計劃募資金額為10億美元。不過,公司說明,此數據並非最終募資額,僅為計算IPO過程的註冊費用,相關數據將隨文件持續更新。預計離上市還將耗費數個月。
阿里巴巴並未透露發行股數與估值,相關細節將在接近實際發行日時公布;阿里巴巴也未表明在哪個交易所上市,但預計將選擇紐約證交所。
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擬發行約12%股權,根據預估市值來看,IPO規模約200億美元,極可能打破臉書(Facebook)的160億美元紀錄,成為美國最大規模IPO案。
據招股書,4月時阿里巴巴對自己的估值為1,090億美元,分析師的估值預期在1,360億美元至2,450億美元不等;彭博估計達1,680億美元,在網路公司中僅次於谷歌。目前阿里巴巴主要股東包括日本軟銀持股34.4%、雅虎持股22.6%、董事局主席馬雲持股8.9%和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持股3.6%。招股書並未說明哪個股東計劃在IPO出售股票,按照先前協定,雅虎必須出售半數股票。
華爾街日報引述招股書稱,IPO完成後,軟銀將繼續持有阿里巴巴30%以上的股份,但將把超過30%股份以外部分所對應的投票權,授予馬雲和蔡崇信掌管的一家股權信託,限制軟銀的投票權。
招股書指出,公司將在合夥人制下治理,將允許包括馬雲和蔡崇信在內的28位合夥人提名大多數的董事會成員;隨著阿里巴巴擴張電子商務以外的版圖,這讓馬雲和管理團隊得以維持掌控權。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阿里巴巴規模上看200億美元,極可能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IPO。
第二 、這次承銷因相對精簡,只有6家,都是最大的美系投資銀行,歐洲只有一家德意志銀行。
第三
、另外沒有中國的承銷商進入承銷團,是一件好事,證明阿里巴巴尊重專業。
第四 、第二大電商業者,京東商城搶在阿里巴巴之前上市,希望能趕上熱潮。但京東的承銷商和阿里巴巴完全沒有重疊,為了要避免利益衝突。無法進入阿里巴巴承銷團的劵商如美林和瑞銀,都成了京東的主承銷商。
第五
、最近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的熱潮正逐漸恢復,阿里巴巴會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第六、阿里巴巴選擇在美國上市,最主要是因為合夥人制度,總共持股10%多的管理團隊可以藉此安排掌握整個公司。
第七 、阿里巴巴證明中國的民營企業和新經濟正以無比的速度追上傳統國營事業。
第八
、如同Google,阿里巴巴是一家具有想像力的公司,也是一隻值得長期持有的股票。
第九 、台灣在互聯網產業已經落後太多,政府應該跳出來整合民間力量打造一家電子商務旗艦。
蘋果/Beats
蘋果收購Beats若成功,將是該矽谷科技巨擘迄今最大手筆併購案,且不尋常的是,蘋果竟然會把收購矛頭對準高知名度的消費品牌。
蘋果以往承襲已故創辦人賈伯斯秉持的原則,收購金額頂多在數億美元之譜,並只對名氣不大的小型新創公司有興趣,目的在網羅這些公司的技術和人才。
不少分析師對蘋果此一反常的收購舉動大惑不解,
投資機構派傑(Piper Jaffray)分析師蒙斯特(Gene
Munster)在投資報告中指出,「蘋果收購Beats後,無疑將擁有世界級的音樂品牌,但蘋果本身就是世界級品牌,品牌知名度從來就不是蘋果收購的考量重點。」她也提到,Beats收購案可能開啟蘋果大宗併購的大門。
從音樂產業的角度來看,或許能找到蘋果收購觸角伸向Beats的答案。蘋果的音樂商店iTunes2003年開張後,儘管引領線上音樂革命風潮,對於後起之秀音樂串流服務的反應卻慢半拍,現傳出蘋果不惜鉅資收購Beats,欲搶攻當紅串流服務市場的企圖不言而喻。
蘋果可能評估現在出手買Beats正是時候。去年全球音樂產業營收中,訂閱服務貢獻的金額首度突破10億美元,反觀音樂下載營收首見下滑。
根據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統計,去年全美音樂串流服務的訂戶為610萬,營收達6.28億美元,音樂下載營收為28億美元,預料蘋果投入串流服務後將改變目前生態。
倫敦恩德斯分析公司(Enders Analysis)分析師愛麗絲‧恩德斯(Alice Enders)指稱,由Beats收購案清楚可見,「蘋果認同音樂下載時代已然結束。」
我們的看法:
第一 、蘋果以前不太做大型併購,將來應該會有所改變。
第二 、蘋果雖然以創新聞名,在音樂串流服務卻落後同業,所以會想買下Beats。
第三 、宏達電之前買了Beats,大概只有花3億美元,最後認賠賣出,賣給凱雷,另外一部分賣還給原股東,可以說是最大輸家。
第四 、宏達電失敗事件值得我們深入檢討,台灣已經沒有電子企業可以玩得起全球的遊戲了,這是蘋果和三星甚至中國大陸業者的舞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