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創
電子代工廠緯創(3231)正攜手美商Tactus Technology公司打造新一代觸控介面,雙方已締結戰略性製造與投資合作合約,未來緯創將對Tactus投資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元)以上,產品已進入試產階段,可望於年底前開始量產。
國內電子代工廠商包括鴻海、廣達、仁寶等均已布局觸控領域,分析師表示,由於合作的產品今年底量產,估計最快明年起挹注緯創的營收,但就長期布局來看,緯創透過強化觸控能力,可望爭取更多行動裝置的訂單。
針對此一海外投資案,緯創發言系統昨(18)日坦承,公司確實已和Tactus進行觸控技術、產品製造以及資金導入等三方面合作,但實際投資金額暫不便對外透露。
至於投資目的,則是強化公司未來生產觸控相關應用產品的市場競爭力,Tactus所擁有的微流體技術日漸成熟,有助於顛覆現今常見的觸控介面,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投資報酬率。
Tactus為觸控介面技術研發商,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費利蒙,該公司獨家研發的新觸控介面採用微流體技術所製成的半彈性聚合物,以薄薄一層覆蓋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上使用,而觸控按鈕會在上面不時突起和消失,並能產生真實觸感,以避免使用者輸入錯誤。
相較於目前觸控鍵盤或實體鍵盤,以微流體技術所製成的觸控介面可將原本平坦的觸控介面轉變為物理3D介面,且使用者在不進行任何輸入操作下,突起的「實體鍵盤」將會自動縮回觸控螢幕內,變回一般常見的觸控介面,宛如科技電影中的特效。
根據業界人士指出,緯創與Tactus所簽訂的合約中,除了產品製造合作外,亦將包含新觸控介面的專利使用權,此舉將可成為緯創爭取更多行動裝置客戶訂單的關鍵利器,並藉此添增營收成長動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革命性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台灣科技大廠只能藉由投資來維持競爭優勢。
第二
、台灣電子大廠的注意力仍然放在硬體製造上,將來對於軟體和系統整合必須花更多力氣。
第三 、像鴻海和緯創都在新技術仍在開發階段就介入,這是正確的策略。
悅達/南緯
看好台灣紡織業運用科技開創機能性布料,江蘇國企悅達紡織申請匯入新台幣逾5.3億元,參股國內上市公司南緯實業,兩岸紡織業攜手合作,放眼歐美及大陸市場。
投審會昨(21)日召開委員會議,核准及核備僑外投資案件、陸資投資案件及對大陸投資案件共7件。在陸資部份,除悅達紡織控股公司參股南緯實業2成外,長春英利汽車也申請匯入新台幣3.8億元,投資宏利汽車,從事汽車及其零件製造等業務。
悅達紡織控股公司隸屬悅達集團,位於江蘇鹽城,是蘇北地區最大國有企業,旗下擁有逾30家子公司,以汽車和紡織為主要兩大產業支柱。
南緯昨也公告,以每股12.8元發行私募增資股約4千2百萬股,引進策略性投資人英屬維京群島商悅達紡織控股有限公司。
經濟部官員指出,國內紡織業因研發技術能量強,像是開發出機能性布料等新創產品,提高商品附加價值,這也成為悅達紡織參股國內紡織業之主因。
此外,官員指出,長春英利汽車是台商在大陸投資設立之公司,台商持股比高達9成,陸資占比不到1成,因而視為陸資。長春英利汽車在大陸已是福斯、奧迪等知名車廠之汽車零配件供應商,為響應台商回台政策,長春英利此次鮭魚返鄉,選擇參股宏利汽車4成,未來將落腳加工出口區屏東分處,設立公司總部研發中心。
此外,彰化銀行、華南銀行分別申請5億人民幣投資設立彰銀福州分行、華南銀行福州分行。
僑外投資部分,投審會通過英屬維京群島商UNIVERSE
STAR申請匯入新台幣3.2億元,投資設立辰宇國際企業,從事化妝品製造等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很久沒有陸資投資台灣企業了,所以本案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
、仔細一看,這是傳統紡織業,但卻運用科技開發機能性布料,說明傳統產業還是可以藉由高科技提升競爭力。
第三
、兩家企業都不是特別有名,說明這不是作秀型的投資,而是真正的優勢互補。
第四
、從最近幾個陸資來台投資案可以看出,陸資只對有技術含量的台資企業有興趣,不管是高科技術或傳統產業。
第五
、兩岸服貿協議未過,對陸資來台投資信心會有一定程度影響,根據經濟部統計,陸資來台數目正在快速下降中。
台商回台
兩岸服貿協議延宕10個月,台商回台投資急速冷卻!經濟部昨公布,今年台商回台投資目標金額為1035億元,但首季台商回台投資金額378億元、14件,其中提供優惠貸款的「加強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僅74.2億元、3件,與去年首季同類台商回台投資計725億元、21件相較,衰退高達9成,顯示台商鮭魚回台熱度急凍,大不如預期。
經濟部官員說,「加強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不如預期,主因是台商取得土地不易與在南部尋才困難等所致。官員強調,這項方案今年底將屆滿,已指示檢討是否展延或如期退場,若要展延,未來招商將重質勝於重量,朝向創新研發為主。
經濟部官員說,太陽花學運已讓美僑商會、歐僑商會、日僑商會在台投資產生疑慮,為尋求解決之道,最遲6月前經濟部長張家祝將邀3大外國商會說明,同時向外資招手,爭取來台投資。
經濟部政務次長杜紫軍昨主持「今年第1季促進投資擴大招商推動會議」,會後經濟部公布,原預估今年民間新增總投資金額為1.3兆元,但首季民間投資金額3187億元,整體達成率24.52%略為落後。
首季民間投資50億元以上大型投資案共10件,如日月光在高雄投資新建廠房300億元、友達在新竹投資300億元、群創在苗栗投資擴廠180億元、台積電投資110億元購置機器設備、製造車燈廠商帝寶在彰化投資100億元、谷歌擴建90億元、國泰人壽在新北市投資國際物流倉儲60億元、可成50億元、上銀63億元等。
其中,今年對外招商投資目標金額108億美元,首季外商投資金額27.96億美元,達成率25.89%,包括歐美日電子零組件、金融服務業、批發零售業等來台投資。
經濟部目前掌握潛在投資案源計16件,金額1454億元,其中百億元以上投資案有台積電的1000億元,在竹科與南科投資,以及聯電100億元投資案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不僅陸資來台數目下減,台商回台亦然,說明台灣投資環境出了問題。
第二
、今年第一季台商回台數量較去年衰退9成,顯示問題的嚴重性,我們認為這不只是經濟問題,也包括政治問題,說明台商對政府的行政效率沒有信心。
第三
、現在很多回台的大陸台商,還是以製造業為主,台灣找不到土地,也找不到勞工,和中國大陸問題一樣。
第四
、據經濟部表示,太陽花學運已讓美僑商會、歐僑商會、日僑商會在台投資產生疑慮,我們認同這種說法,解決之道是加強溝通。
第五
、台灣經濟需要轉型,同樣台灣吸引外商、陸資和大陸台商回台也需要有新思維、新方向和新策略。我們應該以台灣良好的生活環境,吸引國際大廠來台成立研發中心和區域營運總部。
藥廠結盟
藥廠聯盟開發新藥再報佳音!由生達(1720)、永信(3705)、中化(1701)及益得生四家藥廠結合生技中心研發的抗癌標靶新藥DCBCI0901,將在台灣和美國進行一期人體臨床試驗,初估該藥若順利上市,年產值將以3億美元起跳,且不排除在一、二期臨床中,即授權國際藥廠。
受該利多面激勵,昨日生達、永信股價上揚,益得生也積極規劃趕在年底登錄興櫃,該股最近也完成現增案,每股溢價60元,吸引中嘉、台安和聯訊加碼,而來於海外的互厚基金也成為新股東。
為分攤研發成本,並能和新藥開發接軌,本土藥廠正吹起大聯盟風,繼健亞、東洋、中化、神隆等7大藥廠即合作研發糖尿病新藥DBPR108,順利進入台灣與美國一期臨床試驗,並於2012年12月將大陸市場授權石藥集團後,生達、永信、中化及益得生,也共同投入抗癌藥領域,預計今年將在台大、成大及榮民總院等醫學中心展開一期臨床試驗的收案。
醫藥聯盟指出,該一期臨床試驗的資金需求約1億元,四家藥廠將共同負擔費用,另外,部分費用則來自於科專計畫,未來上市將共同銷售,原料藥部分,可望與台耀合作開發,凍晶則是東洋支援,而CRO臨床由昌達生化負負,是一個跨領域的大結盟。
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表示,DCBCI0901為mTOR抑制劑抗癌標靶新藥,是生技中心(DCB)在經濟部科專支持下自行研發。mTOR抑制劑應用於抗癌藥物已非首例,不過,第一代的抑制劑有部分患者出現抗藥性;而DCBCI0901算是第二代,能同時抑制mTOR C1、mTOR C2及PI3K等多靶點,解決第一代藥物的抗藥性問題,該藥對肺癌、乳癌、攝護腺癌、人類肺腺癌,都能明顯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活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2年全球癌症病患已達1,400萬人,未來20年將上升至2,200萬人,2015年抗癌標靶治療市場將達360億美元。而mTOR抗癌藥物DCBCI0901將以治療肺癌及攝護腺癌為主,一旦開發成功上市,預期二至三年內年銷售高峰有機會超過3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
、新藥開發需要龐大的費用,由多家藥廠共同開發、分工合作、共享利益是正確的商業模式。
第二
、台灣生技業雖然蓬勃,但個別公司規模普遍來說均很小,不可能有財力單獨支撐起大型的新藥開發技術。
第三
、我們希望將來這種合作,能夠由台灣擴展到兩岸,甚至到歐美,讓台灣生技中心的地位大幅提升。
諾華/葛蘭素史克
瑞士製藥集團諾華(Novartis)22日宣布整頓產品組合,包括售出兩個部門,並買下葛蘭素史克(GSK)的抗癌藥事業,雙方也將成立消費者保健合資事業,這一連串交易總值至少超過250億美元。
諾華表示,將以大約14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GSK的抗腫瘤藥產品部門;若達到特定的藥品研發目標,將再加碼15億美元,使總額達160億美元。
諾華也將以54億美元價碼,把旗下動物保健事業賣給禮來公司(Eli Lilly)。諾華另以52.5億美元價格,把流感疫苗除外的疫苗事業賣給GSK,若達成特定目標則再付18億美元,使交易額增至71億美元。
此外,諾華與GSK計劃合併雙方的消費者保健部門,並成立新公司銷售非處方藥,由GSK握有控股權。GSK估計,這家新合資公司的年營收約65億英鎊(109億美元)。
去年來,諾華針對旗下事業進行策略評估,最後敲定這些交易,目標是脫售低利潤事業(例如疫苗),並引進高利潤產品(例如癌症藥),使營運更聚焦於具競爭優勢的核心製藥、眼部護理以及學名藥等業務。
與諾華的交易也將擴大GSK在全球疫苗市場的領先地位,並重塑其面貌。今後GSK將著重呼吸系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即愛滋病毒)、疫苗及消費保健產品。這四大領域合計約占GSK總營收的七成。
近來國際大藥廠紛紛推動組織整併,削減非核心資產,強化原本就能帶進豐厚獲利的事業,例如輝瑞分拆旗下動物醫療部門,GSK先前已出脫飲料品牌,嬌生(J&J)和諾華也出售了診斷部門。
葛蘭素指出,這筆交易可望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但仍待主管機關批准。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全球藥業進一步整合,已成為M&A主角,今年併購總金額僅
次於電子業 (TMT)。
第二
、從這次的交易來看,諾華和GSK都希望重新聚焦 (re-focus),將資源專注在比較有相對優勢的領域上。
第三
、台灣的生技產業應該要學習並認清這個大趨勢,我們雖然有良好的資本市場和活躍的生技產業,但企業太利基導向,普遍規模偏小,有進一步整合的空間。
第四
、台灣業者應該探討和中國大陸及日本同業相互整合的可能性。
上海國壽
台資保險公司登陸出現換親家首例,中國保監會昨(22)日批准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將上海國泰人壽50%股權轉讓給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簡稱「陸金發」),最快4月底前可完成股份轉換工商登記。
國壽主管表示,在辦理好工商登記後,上海國壽將在最短時間內召開董事會,除改選董事長、指派總經理外,並討論上海國壽未來的營運策略方向,以及上海國壽辦理人民幣4億元(約近新台幣20億元)現金增資案。其中,國壽將依持股比率認購人民幣2 億元。
國壽主管進一步指出,上海國壽因原本的合資方東方航空無法參與增資,目前償付能力(等於台灣的風險資本適足率概念)很低、業務推展受限,但在辦理人民幣4億元增資後,償付能力將由現行的120%大幅提高至470%,對後續開拓業務大有幫助。
國內壽險公司現於對岸設立子公司有四家,包括國壽、新壽、台壽、中壽,其中僅中壽採取參股投資模式,其餘三家均與陸資企業合作,各出資五成,合資設立壽險公司。國壽、新壽的合資方東航、海航都是航空公司背景,因非金融業,相對不熟悉壽險業經營,無法持續參與合資壽險公司的增資案,都有意出脫持股。
東航去年9月公告以人民幣8.5億元出售上海國壽五成股權給陸金發,相當於溢價1.42倍,昨天終於取得保監會核准,獲利了結出場。新光金副董事長許澎今年初亦證實,海航集團在尋找出讓股權的對象,但何時會完成交易,尚未收到告知。
法人表示,上海國壽新股東陸金發為上海市人民政府旗下事業,以金融控股投資、基金投資、資產管理為業務重點。合資方具金融背景,對未來上海國壽發展大有加分,可望加速注資、擴大業務。
陸金發是上海浦東新區國資企業上海陸家嘴集團、上海浦東發展集團及上海市浦東土地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的合資公司,目前註冊資本人民幣35.35億元。
因應上海國壽發展新局面,國壽昨天更換上海國壽的董事代表,由具精算背景的主管吳俊宏出任,以加強董事會專業陣容。而原董事、國壽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張發得將繼續督導國泰在大陸壽險、產險、銀行等事業與監理機關的溝通事務。
上海國壽登陸已經九年,營運漸上軌道,去年第3季時一度轉虧為盈,後因第4季須認列費用較高,全年仍虧損約新台幣8,000萬元,但已是創立以來歷年最佳成績,今年有機會力拚全年獲利。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國泰的大陸布局,相對於富邦和同業,整體來說保守許多,現在正可以重新再出發。
第二
、陸金發比起東航是更佳的合作股東選擇。
第三
、新光金的合作股東海航也要出讓股權,說明尋找合適策略合作夥伴的重要性。
第四 、相對比較,中壽和建行的合作雖然是小股東,只有19.99%的股權(建行51%),但優勢互補,中壽的保險專業搭配建行全國一萬三千個網點,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競爭力。所以台灣金融機構和大陸合資不要只在意股權比例的多少,更要找對人,這對基金業和證劵業都有啟示。
金融業
金融業為因應全面啟動的海外布局計畫,掀起一波增資潮,其中台新金、玉山金以及板信銀以發行新股現增方式籌資,國泰金與新光金則採盈餘轉增資,三商銀則透過發行次順位金融債,強化資本結構。估算此波籌資潮規模上看千億元。
台新金年初敲定以發行普通新股方式進行現金增資,共發行5億股,每股發行價格12元,累計實收股款共60億元,已在上周五達陣。據了解,台新金本次增資主要目的除了強化資本結構外,也與海外布局資金所需有關。
同時啟動現增的還有玉山金,根據玉山金規劃,將發行7億股進行現金增資,每股承銷價訂為15元,換算共可募得105億元。玉山金表示,現增是為了營運資金需求,法人分析,由於玉山銀將在深圳設子行,由此推測現增最快會在今年第2季完成。
至於國泰金、新光金等兩家壽險金控,則以盈餘轉增資方式強化資本結構,根據國泰金公告,將發行5.9億股,以每股價格10元計算,約可新增近60億元資金。
新光金昨(22)日公告將發行新股,預估可新增50億元,法人表示,隨著金管會鬆綁壽險業海外投資相關限制,帶動壽險金控資金需求大增,加上金管會希望金控少發股利,因此業者採取盈餘轉增資,以一方面配合政策,也能充實銀彈。
板信銀的15億元增資今(23)日開始繳款,主要是因應概括受讓台北九信,強化資本結構所需。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金融業紛紛增資,和海外布局有關,這是一件好事。
第二
、另外一個因素是目前銀行對大陸信貸,和資本額規模有關。大部分銀行都已經到頂了,無法再擴大放款規模。
第三
、台灣銀行不要只在公開市場上募集資金,更應該積極引進策略投資人。
第四
、服貿沒有過,對金融業影響最大,比如說永豐金就無法引進工商銀行進行200億新台幣的現金增資。
第五
、金管會應該放寬PE投資金融業,現有PE投資金融業都已經長達5-7年,仍然無法順利退出,當然不會有新的PE有意願加入。
公公併
推動金融機構打亞洲盃,財政部力促公公併,昨遭受業者質疑,富邦產險董事長龔天行說:「公公併,除資本規模變大,沒有任何幫助。」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隔空回應:「至少是第一步,應該給政府一點鼓勵。」
龔天行、黃天牧昨出席「台灣如何打造區域型金融機構」富邦金控暨台大財金系論壇,龔天行指出,政府有意推動台灣的銀行打亞洲盃,成為亞洲區域性金融機構,「不過打亞洲盃不是Size變大就好,還要進入當地市場,與當地市場業者競爭。」
龔天行說,現在政府希望透過公公併催生亞洲區域性金融機構,不過公公併並無法提高ROE(Return On Equity,股東權益報酬率)、CAR ratio(資本適足率),並非是打亞洲盃的好策略,甚至很可能是Failure strategy(失敗的策略)。
黃天牧會後對媒體表示,推動金融機構整併不易,政府願意透過公公併當第一步,作為發展亞洲區域型金融機構的基石,外界應給政府多一點鼓勵。
此外,黃天牧昨也對台大學生大力宣導服貿,並直指「部分學者服貿通過後,陸資可透過銀行聯貸緊縮企業銀根,「太有想像力了。」
黃天牧昨就「金融機構如何打亞洲盃」主題發表看法,不過隨後即轉進服貿議題,指出兩岸金融監理基於「互惠原則」、「市場特性」、「競爭秩序」3大原則互相交流合作,外界擔心因兩岸經濟規模、金融機構資本規模不同,恐導致國內金融機構被對岸吃掉,他強調,金管會可引市場特性、競爭秩序2大原則,避免此事發生。
部分學者認為,一旦國內金融機構被中資參股,中資可透過在董事會內影響力,緊縮對我國具競爭力產業授信,黃天牧也說,國內金融機構家數不少,不見得會因此衝擊國內企業籌資。
黃天牧說,外界擔憂國內部分金融機構大股東持股比率不高,金管會開放中資參股台資金融機構,恐導致國內金融機構被吃掉,不過金管會會透過已與中國談妥「互惠原則」、「市場特性」、「競爭秩序」3原則保障業者權益,所有參股案都要經過金管會審查,會嚴格把關,外界擔心有點過慮了。
昨日同樣出席的外銀教父、卓毅資本董事長陳聖德則表示,台灣的銀行國際化程度不足,不過對岸願意開放村鎮銀行給台灣,依照他自己經驗,愈小的城鎮因競爭者少,反而獲利率高,是台灣的銀行可考慮的項目。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公公併是政府力推的政策,但現在看起來能有的選擇不多,只剩下兆豐合併其他銀行。
第二
、我們同意金管會黃天牧副主委的說法:「至少是第一步,應該給政府一點鼓勵」。
第三
、我們也認同台灣金融機構被中資參股,不可能對台灣金融秩序造成危機,更不可能被吃掉。
第四
、從長期來看,政府一定要開放「公民併」,才能加速金融改革的進程。
第五
、公民併沒有開放之前,係國泰、富邦這些民間大型金控,只會持續在海外併購,這也不是一件壞事。
HTC
分析師指出,宏達電若想重新稱霸智慧手機市場,依循戴爾公司(Dell)的模式
下市將是最好的選擇。
德意志銀行指出,下市會讓宏達電採取更積極的行銷手法與推動低階手機,有助重拾競爭力。
元大金控建議,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可效法戴爾創辦人麥可‧戴爾買下公司,以
便更自由進行管理。宏達電截至去年底持有約18億美元現金,能提供整頓事業
所需的財源。
元大分析師詹宗勳說,下市後就會如同戴爾,「不必再擔憂每季財報的問題,可
以為長遠目標調整組織結構。
王雪紅曾說她持有宏達電兩成股權,同時駁斥收購傳言。她對彭博新聞表示無意
讓宏達電下市,而且「當前無須考慮改變路線」。
Recon
Analytics分析師安特納說:「買斷或出售對股東來說是合理的,這可能是
價值最大化的最佳希望。」他指出,雖然宏達電產品大幅升級,但因行銷不彰而
失利。
據媒體研究業者Kantar Media資料,宏達電去年在美國行銷支出7,600萬美元,
低於三星的3.63億美元與蘋果的3.51億美元。
提高行銷支出可能導致宏達電虧損擴大,增添股東不滿情緒。私有化將讓宏達電
有能力動用現金,而無須理會大眾股東的檢視。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呂家霖表示,買斷股權還可讓宏達電推動無須求得立即回報的
策略,例如研發低階手機。
呂家霖說:「宏達電可推動短期不利但長期有利的措施。他們需要更積極搶進低
階手機市場。他們已有低階款,但不夠便宜。」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下市不應是拯救宏達電的目的,而是手段。
第二
、戴爾下市以後,業績反而大幅提升,可能因為管理者可以放手改革。
第三
、私有化讓HTC更可以專注在長期的改革,而不需要擔心短期內股東的想法。
第四
、國巨最近KKR長期投資七年的ECB到期,很可惜當初無法下市,進行必要的產業整併,以致股東權益報酬率沒有什麼改善。
鴻海
消息人士透露,鴻海要等到印尼新政府10月上台後,才能決定在當地10億美元
的投資案是否繼續。
路透報導,鴻海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從2010年至今自殺與意外頻傳,飽受國際勞
工團體抨擊,該公司希望把廠房擴大到中國以外的地區。
消息來源指出,鴻海赴印尼建廠,被視為是集團營收未來10年突破新台幣10兆
元的關鍵;今年營收為4兆美元。
鴻海2月曾說,將在三個月內向印尼政府提出具體提案。但消息人士透露,由於
印尼4月國會大選結果不明,鴻海與印尼政府的討論面臨障礙。
印尼將在7月舉行總統大選,新政府要到10月才可能上任。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鴻海投資印尼,是計畫分散中國大陸生產基地的重要考量。
第二
、印尼雖然有龐大市場,但是政治不安定,是外商投資的最大風險。
第三
、鴻海不要只看印尼,也應該思考東南亞其他國家,如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就在新加坡旁邊,新加坡很多電子廠商都在馬來西亞設有生產基地。
SONY
Sony公司進一步跨足房地產事業,24日宣布成立房地產仲介業務,希望在挽救
虧損的消費者電子產品事業之際,同時創造新的營收來源。
新公司名為Sony不動產公司(Sony Real Estate),8月展開營運,初期資本為2.
5億日圓(240萬美元)。
Sony表示,新事業除提供房屋仲介銷售外,也會提供企業不動產管理諮詢服務。
Sony不動產公司的目標為三年內公開上市,五年內年度營業額達500億日圓。
Sony主管表示,房地產只是執行長平井一夫精挑細選出來探索的諸多新事業之
一。在這項計畫中,公司每三個月會對員工提出的新點子進行內部評比。
Sony因飽受電視與個人電腦(PC)事業虧損拖累,過去一年已出脫一連串不動
產,包括東京總部大樓與位於紐約麥迪遜大道550號的美國總部大樓。
Sony
2月時預期,截至3月底止的年度可能虧損11億美元,宣布裁員5,000人
並出售PC事業。
一些分析師對Sony嘗試開拓新營收來源持懷疑態度,就像Sony醫療設備業務欠
缺方向的往例。Sony 24日宣布跨足房地產事業後,股價一度重挫4.1%。
不過信金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藤原直樹表示,Sony可能把自家銀行與保險
事業的經驗知識運用在房地產事業上。Sony的金融事業一直是穩定產生獲利的
少數部門之一,在2012年度的營業獲利占將近65%。
藤原直樹說:「金融與房地產事業一脈相連,Sony專注於仲介服務並無高風險。」
我們的看法:
第一
、SONY是日本最著名的全球家電和電子品牌,但很早就開始轉型。
第二
、SONY在八十年代末期收購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跨入娛樂內容事業,今天藉著「蜘蛛人」等電影的熱賣,已成為公司的搖錢樹。
第三
、最難得的是過去十多年,SONY成立了網路銀行,今天已佔市場總營收達10%。
第四
、宏碁應該好好向SONY學習,聘起專人跨足非金融行業。宏碁的品牌價值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只侷限在電子業實在是太可惜了。
義聯
義聯集團到大陸複製義大世界的成功模式,確定落腳廣州,已與官方完成簽約,預定投資新台幣200億至400億元,興建結合樂園、購物、學校、醫院、房地產開發於一體的綜合觀光城,這是國內休閒產業西進大陸的最大投資案。
義聯集團指出,義大世界一年吸引150萬人次入園,連續三年為國內第一,其中樂園區年營收達10億元,購物中心每年可創造52億元營業額。
義聯主管表示,大陸各省官員多次到義大世界參觀,表達希望將義大世界複製到大陸的意願。近年來集團分別在福建、浙江、廣東等地尋求適合的投資地點,最後決定落腳廣州,取得165公頃土地,並與官方簽約,將進入土地取得程序。
相關人士說,歸納全球大型遊樂區的關鍵成功因素,首先要滿足「二小時車程內覆蓋5,000萬人口」條件,廣東省人口密度夠大,近年高速公路及高鐵興建陸續完成,符合這項標準。
台灣義大世界面積110公頃,廣州義大世界有165公頃,廣州義大世界規劃包括樂園、購物中心、星級飯店等,甚至義大醫院、義大國際中小學等都將進駐廣州。
此外,義聯集團旗下泛喬建設主導的別墅、集合式住宅等規劃概念,也將移植到廣州義大園區。包括園區、購物、學校、醫院、住宅等,合計未來總年產值將達人民幣200億元以上(約新台幣971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
、義聯林義守不像宏碁,反而死守本業,藉由觀光業打造一片新的天空,否則今天也會很慘。
第二
、義聯原先要在台灣投資第二個「義大世界」,但看來在服貿未過之後已經作罷。
第三
、大陸各省官員多次表示希望將義大世界複製到大陸,這正是台灣服務業的最佳商業模式,打造一個成功的樣板,然後技術輸出,在中國遍地開花。
第四
、義聯本身也有投資醫院,未來配合義大世界,可以在大陸園地,建設全功能的觀光、休閒、健康和養老社區。
富士康
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與大陸世紀互聯數據中心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表示,雙方未來將選擇天津、深圳、貴陽和高雄等數據中心作為先期合作項目。
服器託管業務,三年前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
世紀互聯董事長陳升表示,未來五年每一個網路客戶,會增加1,000倍的規模流量,整個基礎設施工業、製造、設計、營運都會發生巨大變化。與富士康的結合就是要打造一個新型、更具規模的未來平台。
郭台銘說,世界所有的伺服器從設計到營運,60%是富士康製造,但未來不再是數據的問題,而是流量的問題,他們與世紀互聯的合作就是要加大訊息與寬頻的建設。
富士康未來的成長也會有發展,不再是製造,會往大數據庫發展。蓋這樣的數據中心,一般要一、兩年,富士康有信心三到六個月就蓋好一座。
郭台銘表示,富士康會把過去製造過上百萬套的模具、硬件等所有數據,放在大數據庫裡,推到雲端,讓大家可以看到藍圖、看到經驗,提供給大家採用。
他說,富士康的轉型就是與世紀互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始。
媒體問到富士康在大陸的裁員問題時,郭台銘強調,富士康從1998年進軍大陸,一路發展,不管淡季旺季,除了3%或5%的績效不佳員工淘汰外,從未大幅裁員。
富士康現在有上百萬員工,未來不再著重量的增加,而是質的提升。郭台銘表示,90後的員工,對重複單調的工作不再有興趣,他們喜歡創新、新鮮,接受資訊的能力一流,但判斷能力是貧乏的,所以需要接受大量教育。
富士康資深副總經理傅富明不忘打廣告:富士康天津的雲端運算研發基地急需人才,需要1,000名工程師,請大家多宣傳,別說富士康在裁員。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鴻海這樣世界級的集團,跨入Big Data明日的領域,非常令人期待,雖然初期還是從較傳統的數據中心切入。
第二
、郭台銘說得好,未來不再是數據的問題,而是流量的問題,鴻海和世紀互聯的合作就是要加大寬頻的建設。
第三
、這和鴻海本身跨足4G的布局,在戰略上是息息相關的。
第四
、看來鴻海要做的不同於廣達和英業達,不僅限於伺服器的代工,更著眼於下一代大數據庫的發展,未來可以和Ciso和Google這樣客戶的需求綁在一起。
華為
華為副董事長暨輪值執行長徐直軍23日表示,華為掌握LTE以及資訊科技應用升級帶起的產業轉型商機,看好第五代行動通訊(5G)可實現物聯網及車聯網應用,將串聯全球1,000億個終端,帶動華為四年後營收挑戰700億美元(約新台幣2.1兆),比去年成長77%。
華為去年營收395億美元(約新台幣1.85兆元),年增8%,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商。華為23日在深圳舉行全球分析師大會,來自世界各地數百位分析師及媒體參加。
徐直軍會中釋出華為四年後(2018年)營收挑戰700億美元(約新台幣2.1兆元),比去年成長77%的樂觀訊息。法人認為,華為營運規模持續擴大,鴻海、智邦、台達電、正崴等協力廠都將沾光。
徐直軍強調,華為今年看到兩個機會,一是全球加速投入LTE布局,華為LTE設備布局涵蓋核心網路、後置網路、基地台、終端等領域,具有優勢。
此外,華為也跟上互聯網趨勢興起,推動資訊科技應用與產業轉型,讓網際網路資料中心升級到雲端的腳步,預期在這兩大機會催動下,華為今年成長幅度會超越前兩年,未來五年業績年複合成長率可達10%。
他透露,華為今年研發投入資金將較去年成長14%,重點鎖定在LTE、5G以及雲端。看好由LTE基地台、後置網路、VoLTE、網際網路資料中心、智慧手機,網路存取等業務帶動成長。
最受矚目的5G方面,華為已投入研發,2020年將推出5G網路與終端,實現物聯網及車聯網應用,創造新商機,這也是華為未來的新機會。華為預估,2025年將有1,000億個終端連上網,意味全球每個人平均擁有逾10個終端,範圍涵蓋汽車、筆電、平板、家電等。
徐直軍強調,未來將協助營運商轉型,並建構優化行動、寬頻網路,企業部分則積極與合作夥伴建構產業鏈,打造企業競爭力,消費終端部分,將積極發展中高階智慧手機。
因應未來,華為將擴大與台灣廠商合作,終端代購及零組件採購從手機擴大到平板電腦,網通設備從基地台設備等代工,擴大到網路電視(IPTV)與雲端產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
、華為不愧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一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已開始跨足5G,瞄準物聯網和車聯網。
第二
、台灣4G布局錯誤,選擇Wimax,現在還在蹣跚起步階段,5G更差得遠呢!
第三
、台灣最大的危機是沒有看到「後PC時代」的發展及前景,除了鴻海和台積電以外,其他的企業都稱不上「世界級」。
第四
、台灣的電子電信業對於像華為這樣的公司來說,一點價值都沒有。民間還在服貿上動文章,阻止陸資投資第二類電信事業,非常好笑。
台壽龍邦
龍邦國際昨(23)日發布董事長異動,原董事長朱博瑋請辭,改任常務董事及總經理;另朱博瑋的父親、台灣人壽董事長朱炳昱,昨天也發出聲明,表明不再擔任台壽董事長,僅願續任董事。
朱炳昱、朱博瑋父子雙辭董事長,相當不尋常,外界猜測可能與台壽保出售案有關。外傳澳門賭王何鴻燊之女何超蕸,有意藉旗下川盟金融公司,收購龍邦51%股權,以此逼退台壽保與中信金的「婚事」,龍邦昨天不願表示意見。
台壽保6月16日股東會將改選董監事,據傳龍邦為了不讓合併案過關,將力拚拉高在台壽保董事會席次,最近已開始收購委託書,擬搶在6月30日中信金合併台壽保基準日前,作出「悔婚」決議。
消息人士說,朱炳昱父子昨日雙辭,預料可能受市場派壓力,被迫請辭的機率高,但也有可能是朱炳昱藉此順水推舟,以避免日後法律訴訟上身。
他解釋,台壽保併入中信金瀕臨破局的消息,4月17日見報後,台壽保一開盤就跌停鎖死、收在24.45元,本周則因合併有望,又從每股24元走高到25.4元,朱炳昱辭掉台壽保董事長,可減少未來小股東對其提告,因為合併不成,讓小股東慘住套房。
龍邦國際昨天下午無預警發布重訊公告董事長異動消息,由常務董事、興發投資代表人於知慶出任董事長,即日起生效。據了解,於知慶與國寶人壽大股東朱國榮同屬市場派,預料朱國榮未來將取得龍邦國際主導權,對於台壽保與中信金的併購案,將具有一定影響力。
朱博瑋請辭董事長後,將專任總經理,全心全力推動大陸等地的新事業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
、朱家父子雙辭龍邦和台壽保董事長,說明他們已經決心賣給港資。
第二
、值得關注的是,他會不會是南山人壽第二?政府的擔憂是中資會躲在港資背後。
第三
、我們認為政府不應該把港資和中資畫上等號,南山人壽交易案當初查
出來港資和中資完全沒有任何關係,但政府還是把案子否准。
第四
、台灣的財團對台壽保多半存撿便宜心態,不願意出高價,站在朱家立場,當然是以股東利益極大化為最高指導原則。
第五
、我們預測本合併案胎死腹中的可能性相當高。
第六
、據了解主管機關欲用「股東適格性」來審核台壽保案,這和南山人壽如出一轍,但執行上可能會很難,我們又怎麼可能要求新的接手者一定要有金融業資格?
扶植半導體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大陸近期將成立1檔1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國家級晶片產業扶持基金,多家央企將成為該基金發起人。這檔基金將重點扶持積體電路晶片的設備、設計、製造、封裝等細分領域。
分析人士認為,有國家隊資金的護航,大陸半導體產業將高速發展,恐將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衝擊。
目前大陸每年進口積體電路晶片的金額超過1900億美元,堪比原油進口。如何擺脫外部依賴,逐步實現國產替代,是大陸資訊技術國產化的重中之重。
大陸目前已經編制完成《促進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綱要》,明確以財政扶持和股權投資基金方式並重,支援半導體產業發展。
上述扶植基金有400億元為國家財政撥款,其餘資金依靠社會募資。中國煙草、移動運營商以及晶片封裝等實力派企業,均有望成為該基金發起人。
業內人士表示,資金成為目前制約大陸半導體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大陸半導體產業10年來投入1000多億元,但相比國際大企業,全行業投入只是英特爾的1/6。
資本在促進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經獲得認可,通過政府財政引導加股權投資基金協同運作的方式被認為是有效手段。
實際上,在國家級晶片產業扶持基金之前,大陸各地已開始打造地方版的晶片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繼去年底北京宣布成立規模300億元的半導體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後,武漢、上海、深圳、合肥、安徽、瀋陽等多地均加速推進。
資深人士指出,地方版基金也會推動企業重組兼併和產業園建設,無疑將有利像海思、展訊、中芯國際(00981-HK)、長電科技(600584-SH)等國際知名企業。
同時,具有晶片和積體電路設計能力的上市公司包括上海貝嶺(600171-SH)、大唐電信(600198-SH)、同方國芯(002049-SZ)、北京君正(300223-SZ)、國民技術(300077-SZ)、士蘭微(600460-SH)、中穎電子(300327-SZ)也將受惠。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中國大陸第一次扶植半導體產業在2000年,投資中芯國際,結果慘敗。
第二
、這次成功的機率較大,重點不在於資金,而在於中國大陸高科技產業鏈已經成形,創造出聯想和華為這些全球第一的企業。
第三
、台灣半導體現在較有競爭力的領域,只剩下IC設計。
第四
、台灣人才大幅流向中國大陸,是一大隱憂。
第五
、台灣不能再用防堵策略,而應該資本運作,做一個資源整合者,長期才不致被邊緣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