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夏普, 示範區, 郵輪碼頭, 台壽保, 兩岸醫材 醫院, 自由經濟, 寶成, 外商直接投資, 新加坡, 淘寶網, 人民幣

夏普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接受最新一期「週刊東洋經濟」專訪,完整描述「鴻夏戀」始末,郭說,「我被(夏普)騙了。」包括前會長町田勝彥、前社長片山幹雄同意讓鴻海以股票市值購入百分之九點九的股權不認帳等;但郭說,「現在夏普開口要求我幫忙,我還是會幫。」

「週刊東洋經濟」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財經周刊,創刊超過百年,在日本銷量排第三;十六日上市的最新一期有長達八頁的專訪,專訪六月四日在東京進行。郭台銘表示,當初日本夏普找人投資以求切割賠錢的堺市十代線面板廠(SDP),他對夏普母企業有興趣,因而以個人投資SDP,換得入股夏普。

郭台銘說,二○一二年三月廿一日他到日本與夏普高層談入股,在對方的要求下,一周後便簽資本合作協議,「時間緊迫,我們沒做投資風險評估。」不過在協議中加註日後要做風險評估的條件。四月分夏普股價暴跌,鴻海不願以每股五五○日圓高價入股,且簽完協議不久,洽談最久的町田退居顧問職、片山改當會長,奧田隆司升任社長,人事大風吹,鴻海盼重新議價。

關鍵在八月三日的東京會,郭與退居幕後的町田、片山見面,對方告知「我們代表公司來談」,同意鴻海以股票市值取得百分之九點九股權。
之後卻遭當時的社長奧田推翻,堅持每股五五○日圓。郭台銘說,八月三日協商「我有錄音」,「如果我說的不對,歡迎夏普來告。」

他表示,日本人覺得他不誠實,「不誠實的是夏普。」沒走上法律途徑是不希望傷害自己在日本的形象,因為他已被說成是一個要吞併日本公司、竊取技術、欺騙夏普的台灣人。郭台銘指出,「鴻海只出錢而不派人去要怎麼偷」。

「講白一點,被騙的人是我。」郭台銘表示,二○一一年六月一日町田到香港與他會面,主動提出「聯手對抗南韓三星」,片山也用同樣的話打動了他,翌年三月的資本合作協議本有「含堺工廠液晶面板事業,不准三星加入」的字樣,但契約不能有這種條件,於是以口頭約定,許多夏普主管都知道。後來夏普接受三星的出資。

二○一三年六月夏普又換高橋興三當社長,郭說他與高橋的關係還不差,此行與他見面一是以SDP股東身分,一是他仍想與夏普合作,如果高橋同意他以股票市值購得股權「我明天就可以出資。」保證兩年後夏普會變成很優的企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所謂的「聯日制韓」根本是行不通的,從鴻海和夏普聯姻的慘敗就可以看出來。

第二、郭台銘董事長可能太想追求夏普,居然只有和前會長和前社長談,一旦人員異動一定要重新確認。

第三、這種事情台灣也發生過,台新金買彰銀,取得當時主管機關的承諾可以控股,然而改朝換代後政府卻翻臉不認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四、郭董事長想必一定是傷透了心,才會願意抖出當初的實情,否則就應該家醜不外揚。

第五、日本人並不像一般人的認知是逆來順受,台灣人利用日本人,到頭來還被日本人反利用。

示範區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投書批評自由經濟示範區,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昨晚表示,政府沒有把示範區看成解決所有經濟問題的「萬靈丹」,且示範區僅局部開放。他呼籲「蔡主席,請給示範區一個公平機會,也給台灣未來發展一個機會」。

管中閔說,台灣面臨複雜的經濟困境,需要不同政策多管齊下,示範區只是其中之一。示範區只能調整部分投資環境,例如實體示範區中的自貿港區、指定試點的示範產業如金融業。

針對蔡英文批評政府將市場開放視為挽救經濟頹勢的唯一解方,漠視國內業者多年來面臨「不公平的貿易戰爭」,忽略產業轉型升級。管中閔回應表示,由上而下的「指導式產業政策」,不再符合當前台灣需求,此種產業政策有其侷限,短期或可見效,卻難長期執行,更將造成國內經濟、金融發展負面影響。

管中閔說,現階段的產業政策思維已經轉變,改由診斷產業本身的發展條件,導向「從下往上」的模式,引導重點產業發展,如中堅企業。

對於蔡英文質疑,示範區數量應「在精不在多」,切忌天女散花;管中閔也指出,「在精不在多」正是示範區的努力方向,蔡批評示範區將涵蓋各個現有園區,「這是很大的誤解」。

管中閔進一步說明,示範區特別條例通過後,現有園區可視本身條件申設成為示範區,但須主管機關同意。民進黨執政時期設立自貿港區,也先從高雄、基隆兩港開始,此後陸續審查其他港口發展,逐漸納為自貿港區。未來審查將嚴予審核,「不致遍地開花」。

示範區特別條例已進入立法院審查,管中閔呼籲,像示範區「這樣單純的經濟政策」,大家應以更開闊的心胸來檢討,而非「在立法院技術性的杯葛,更不該由少數一兩個人決定其生死」。

我們的看法:

第一、示範區在台灣的政治生態下,不可能「在精不在多」,高雄有,其他城市一定也會要。

第二、民進黨一直吵應該強調產業升級,其實開放就能間接帶動產業升級。

第三、管中閔說得很對,由上至下的「指導式產業政策」,不一定符合台灣需求,台灣政府逐漸放手鬆綁就是對的方向,走向小政府。

第四、示範區是對全世界,不是中國而已,把門封起來只會自尋死路。

郵輪碼頭
在交通部長葉匡時(中)見證下,台灣港務總經理李泰興(右)與皇家加勒比集團副總裁John Tercek共同簽訂合作意向書,投資建設澎湖郵輪碼頭及周邊水岸旅遊設施開發。

國際知名的美國皇家加勒比郵輪集團昨(16)日與台灣港務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共同投資10億元興建澎湖郵輪碼頭,預定20164月完工,這是國際大型郵輪公司首度在亞洲地區投資郵輪碼頭,別具意義。
台灣港務公司表示,雙方共同投資建設澎湖郵輪碼頭,除帶動澎湖郵輪觀光效益外,因這項投資,增加郵輪彎靠台灣本島各港口的機會,不僅帶動澎湖發展,也帶動台灣郵輪市場發展,屆時澎湖、台中、高雄、基隆及花蓮將串聯成連線的郵輪航線熱點,成為亞洲郵輪經濟圈的重要一環,期望打造澎湖為「東方的加勒比海」。

港務公司表示,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後,將共同出資10億元(皇家加勒比占51%,台灣港務公司占49%),在澎湖興建兩座郵輪碼頭,其中,一座為長435公尺、深10.5公尺,可提供全球最大的22.5萬噸「海洋綠洲號」靠泊。

下一階段,雙方還將興建一座遊艇碼頭,並在岸上興建休閒娛樂設施、商店街、國際休閒渡假村,讓旅客一年四季都可到澎湖旅遊,至於第二階段的投資內容與投資額,須進一步評估,軍方也須配合釋出土地。

交通部長葉匡時昨天出席意向書簽署儀式,他表示,一艘郵輪如果載8,000名旅客,以一名旅客消費10萬元計算,就多達8億元,但前提是澎湖須有吸引旅客的商品。

葉匡時表示,澎湖縣政府得及早規劃相關的公共設施、交通運輸、餐飲等,以便同時接待大批旅客做好服務。澎湖有優美的自然風景,地方政府得努力保護當地環境生態,讓旅客欣賞到澎湖的美。

他認為,皇家加勒比集團到澎湖後,其他國際知名郵輪會陸續靠泊澎湖,交通部會積極向國際促銷澎湖,並與皇家加勒比共同替澎湖打響知名度,讓澎湖這顆珍珠可以在國際閃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最有前途的投資還是觀光旅遊,和陸客有關。

第二、開放陸客、陸資會讓更多人認識台灣,也會讓台灣人加強包裝自己並提升服務水平。

第三、大陸觀光客到台灣來已進入2.0階段,未來需要更多新的觀光景點。

第四、台灣陸上基礎設施不足,所以海上郵輪是很好的解決方式。

台壽保
中信金和台壽保合併案確定破局。台灣人壽股東常會昨(16)日通過兩項臨時動議,即小股東提案反對延長與中信金控的換股合約,另一案則是反對繼續進行與中信金的股分轉換案,兩案都以出席股數的67%左右通過,確定中信金與台壽保的合併案「告吹」,國內也暫時不會出現新的第七大壽險公司。

對此,中信金昨天下午透過重大訊息指對台壽保股東會相關決議予以尊重。中信金也強調,將待接獲台灣人壽正式通知後,再行回覆對方。台壽保新任董事長許舒博則表示,昨天晚間已將股東會決議正式告知金管會及行文中信金,停止後續合併事宜。

這是國內第一件雙方董事會、股東臨時會都通過的合意併購案,最後卻中途停止、未能成功合併的案例,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天表示,雖然合併案不成功,中間有許多因素,但各公司對合併案應更謹慎評估、考慮周詳,這「不是開玩笑的事」。

他指出,未來金管會對台壽保及龍邦國際申請的重大案件,將會「審查更審慎」。

許舒博強調,會協調各大股東的意見,在72日董事會確定台壽保未來的走向,重新調整經營步伐,未來也會開拓更多銀行通路及尋找新的資金等,重建保戶、員工及外界對台壽保的信心。

以今年第1季總資產來看,台壽保有4,598億元總資產,中信人壽也有2,895億元,兩者如果合併,即有7,493億元的資產,可望提早躍居國內第六大壽險公司,但在此案破局後,前七大保險公司排名可望維持不變。

從龍邦國際董事會決議授權台壽洽談合併或合作、前台壽保董事長朱炳昱透露要主動招親,到台壽保股東會確定合併案中止,經過約一年的時間,台壽保招親案又再度回到原點。

去年1031日中信金與台壽保共同宣布要進行換股合併,以1.44股中信金股票換1股台壽保股票,最後要推動中信人壽與台壽保合併,成為前六大壽險公司,但今年3月因為中信銀被金管會開罰,420日合約即將到期,龍邦大股東對合併案有意見,不再同意延約;隨後金管會火速核准中信金併台壽保申請案,且台灣銀行等主張各項條件不變下應再延約,台壽保董事會通過再延約到630日。

之後又再出現保勝投資提案要由股東會表決延約案,台銀與龍邦董事代表數次交鋒,朱炳昱請假,由許舒博代理董事長,獨董吳中書請辭等,合併案如連續劇般峰迴路轉,最後台壽保股東會提早宣布合併案「破局」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信金可能先前M&A太順利,沒想到會在台壽保的併購上摔一跤。

第二、龍邦持有台壽保控股權,投資龍邦是聰明的抉擇。

第三、龍邦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但一定要等到董事會改組後才會再行動。

第四、台灣保險業的整合一定會持續進行,這是健康的趨勢。

兩岸醫材、醫院
上千億人民幣醫管商機誘人,吸引兩岸醫材、醫院大結盟!上周舉行的浙洽會,北醫、高醫、彰化基督教醫院都與浙江前五大醫院簽署合作協議,而承業醫則與餘姚第一人民醫院合資經營腫瘤科,另外,大學光據傳將收購當地眼科診所。

承業董事長林沛霖表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前宣示人民健保要從60%提高至70%,而新農健保則由65%提高至75%,且開放自由資本准入,此一醫療政策大鬆綁,有助於兩岸醫療產業合作,尤其是醫管領域,更是吸引大陸醫院積極尋求和台灣的醫院、廠商合作。

台灣醫療水準深具口碑,據了解,過去兩岸醫管合作原本是簽署8210年合約,目前陸資更希望採「合資」模式。彰基已與在香港掛牌上市的遠東信宏集團,合資成立上海信宏醫院管理公司,北醫和李惠利醫院的合作也可能採合資。

最受矚目的是承業醫,由於與湖南第三大的郴州醫院合作,架構腫瘤科的醫管模式成功,李沛霖表示,與餘姚第一人民醫院的合作,將採合資模式,並複製該成功經驗至福州等地區。

生醫界指出,大陸醫改政策,強調「大病不出城」,希望民眾就地治療。為了提升醫療院所水平,近年積極進行醫療評鑑,除了來台取經外,也以國際「JCI」評鑑認證,目前高醫、北醫和彰基等醫院,多數是為大陸醫院建立該評鑑制度,以該認證每2年評鑑一次,每次要200萬人民幣,以大陸8千家醫院估算,就有160億人民幣。

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表示,醫管絕對是台灣生醫業可分食的大餅,但要有全套裝備,最好是先建立一家旗艦店模式,再複製其模式。

初步統計,已積極在大陸布建醫管通路的業者,除了醫院是大贏家外,有完整洗腎架構的佳醫,杏昌,診斷試劑也有一條龍式服務的F-合富,也被受關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醫療市場龐大,兩岸醫材和醫院有很大合作的空間。

第二、不像IT早已在中國市場布局,醫材普遍還是以台灣為基地,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台灣醫療是非營利事業,未來進入大陸市場,心態上必須先調整。

第四、台灣太封閉,國際醫療中心遙遙無期,相信業者將來會逐漸轉往大陸發展。

第五、台灣生醫業過去將重心放在醫藥和醫材,未來可多往醫管發展。

自由經濟
「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打著自由經濟的名義,但摧毀的是自由貿易和公平貿易的精神。這樣說,因為台灣一直是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的自由化模範生,從國際通用指標衡量,無論是商品或服務市場的開放程度,台灣皆名列前茅,更大幅領先競爭對手南韓,但因為來自對岸中國的打壓,台灣在對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以致在出口商品及服務的市場可及性上吃了大虧。

不同於新加坡、香港等城市經濟,台灣有相當規模的農業和製造業,以及依附這些產業的龐大服務部門,面對市場「進入易、出去難」,應該致力打開國外市場,確保台灣享有公平貿易的待遇;另一方面,更須大力強化產業發展基礎,尤其是農業及弱勢產業,以因應區域經濟整合潮流及市場進一步開放。

馬政府「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卻是建立在一個完全錯誤邏輯上,認為只要「開放」自己的市場,台灣經濟就會興盛繁榮,完全漠視很多國內業者多年來打得是一場不公平的貿易戰爭,更忽略應協助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責任。

基於錯誤邏輯,馬政府試圖透過「自由經濟示範區」標籤,片面開放台灣市場。根據示範區特別條例規定,各種產業園區包括自由貿易港區、農業科技園區、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各地產業園區,以及主管機關及縣市政府新選定的區域,皆可申請成為示範區;區外事業只要在示範區設立公司,其區外的工廠或營運部門,也可成為示範區一部分;不適合在實體區發展的服務業,只要申請核准,也可化身為「示範事業」。而只要打著示範區或示範事業名號,就可以享有貨品或服務進口(包括目前管制進口的中國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及尚未開放陸資投資的服務業皆可開放)、租稅優惠、人員進出等特殊待遇。

試問:這種片面開放市場、遍地開花式的自由經濟示範,會不會讓台灣對外談判籌碼流失?會不會讓國內出口的農工原料及加工產品被免關稅進口的外來原料╱產品所取代?會不會讓既有產業管理體制四分五裂?會不會因大量行政裁量空間造成種種弊端與後遺症?答案不問可知。

台灣已是成熟開放的經濟體,宜透過國際談判讓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放作為相對打開國際市場障礙的交換條件,使權利和義務對等;片面開放市場不應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政府當務之急,是全力推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集中力量和資源,負起責任推動核心產業或策略產業的發展;如部分開放、鬆綁及優惠措施有助產業升級,應全國一體適用;如有集中發展必要的策略產業,宜視客觀條件規劃建置策略性園區,但園區數目

所以,「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應依上述理念大幅翻修,讓台灣經濟能實質受惠,而不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反示範區,一點道理都沒有,開放經濟不一定繁榮,不開放卻絕對是死路一條。

第二、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遍地開花,有助於台灣將來成為自由島。

第三、即使法令會彼此有衝突矛盾,多協調即可,不值得雞蛋裡挑骨頭。

第四、講白了,問題還是在於我們逢中必反,怕東怕西。

第五、全世界經濟都在走開放思路,亞洲亦然,台灣是少數的例外。

寶成
全球運動鞋代工大廠寶成(9904)將斥資1億美元赴緬甸設廠,並同步改善勞力密集的製程,導入自動化生產,預估3-5年內產能將成長30%-50%,衝破年產4億雙鞋子生產規模。

中國工資大漲,越南爆發排華暴動,寶成集團執行長蔡佩君昨日表示,中國目前平均一個月工資約450-500美元,越南和印尼市場打個7-8折,「現在沒有便宜的工資了」。

她指出,集團已在中國、越南、印尼、美國、墨西哥、柬埔寨及孟加拉等地設廠,去年共生產3.13億雙鞋,在全球運動鞋市佔率約20%

中國、越南、印尼3大生產基地年產量分佔集團總產量34%34%31%,未來在中國和越南的產量比重不會再有大的成長,印尼會上升一點,孟加拉和柬埔寨比重會小一點,未來也不會大幅提高。

她透露,集團將斥資1億美元在緬甸租下16公頃的土地設廠,第一期生產線月產能將達30萬雙鞋子的規模,預計明年9月投產;第2期產能預計5年內開出,屆時緬甸廠鞋子月產能將達80萬雙。

蔡佩君說,集團隨著工資持續上漲、各國關稅壁壘,未來新的生產基地不會只從成本的角度去看,會配合關稅的變化,以適當的生產規模開發新的設廠國家,緬甸設廠和越南有互補空間,「未來擴充大型基地的機率不多了」。

蔡佩君表示,過去30年製鞋業是人力密集產業,因應全球工資上漲,代工生產上漲的成本會定期和客戶洽談,一起把成本cover,同時在既有生產基地導入自動化生產機台,簡化生產流程。

寶成集團目前合作的鞋類品牌高達68個,大的鞋類品牌預估明年銷售成長達5%-10%,寶成為維持大品牌的佔有率,每年產能也要預備5%-10%的成長。蔡佩君認為,生產自動化大概需要花上1-2年才能發酵再擴散,集團自動化生產目標是要在3-5年內增加30%-50%的產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寶成越南玩不下去,只好赴緬甸。

第二、再下去,寶成已沒有什麼國家可以去。

第三、轉型升級,切入新領域,是寶成應做的事。

第四、寶成小公主接班,希望能帶來新思維。

外商直接投資
大陸商務部昨(17)日公布,5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FDI)僅86億美元,年降6.7%,跌幅創16個月最大,其中製造業更年降16.5%,凸顯外商對大陸經營環境的惡化出現擔憂。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FDI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曾迅速成長,但近年來增速逐步放緩。

在外資公司的抱怨項目中,勞動力成長上升及執法問題出現的頻率最高,且大陸可能陷入漫長的經濟減速期,也引發擔憂。

大陸商務部昨日發布數據顯示,5FDI總額86億美元,年降6.7%,跌幅創16個月最大。不過,今年15FDI年增率仍成長2.8%,來到489.1億美元。

數據顯示,今年15月來自日本的FDI驟降42.2%,來自歐盟28國的FDI年降22.1%,來自美國的FDI則下滑9.3%;同一時期,南韓及英國的FDI則較去年大幅成長87.9%62.2%

在大陸經濟衰弱之際,部份外商認為大陸對外資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中國歐盟商會5月發表報告指出,大陸有552家歐盟企業對中國信心不足。只有五分之一企業表示大陸是新投資首選地,該比例較前一年的三分之一明顯下滑。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昨回應,會重視外商反映的問題,並強調大陸仍具有政治穩定、產業領域擴大開放等突出優勢,未來將偕同其他部門合作,簡化投資審批等事項。

針對日本在大陸投資額劇降,沈丹陽解釋,這是2013年同期的基數偏低所致;隨著中日兩國經濟形勢改善,中日貿易當前確實出現恢復態勢,但政治關係持續惡化會讓經貿關係倒退。

儘管大陸FDI疲軟,服務業仍是拉動FDI的主力軍,其占比達到56.2%,金額成長19.5%,來到275億美元。製造業占比則降至35.6%,金額下滑16.5%174億美元。

中國證券網援引豐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近年提倡發展服務業的政策,讓大陸太早出現「去工業化」的苗頭,不利吸收先進國家的技術。

今年以來,新加坡企業砸下數百億美元,在海內外積極併購,以擴大海外市場或穩固本土地位,規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已不再是製造業的天堂,FDI大幅下降是正常的。

第二、大陸正刻意引導產業轉型,希望增加服務業的比例,但這需要時間。

第三、中國大陸「去工業化」,美國卻實行「再工業化」,是有趣的對比,中國大陸對於先進技術的差距將透過M&A來彌補。

第四、中國大陸近來和許多大國如美日起衝突,對於吸引外人投資也有不利影響。

第五、台灣要加速吸引外資與陸資,而不是將門關起來,對未來有極其不利的影響。

新加坡
根據Dealogic資料,新加坡企業今年來,已宣布的海內外併購金額合計391億美元(逾1.17兆台幣),超過2007年的全年金額。當中近240億美元的併購目標為海外企業,對象包括銀行、醫療健保和超市等產業。

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控股,和新加坡第2大銀行華僑銀行(OCBC)今年來分別完成其歷年來最大規模的收購。因為新加坡人口僅540萬人,市場發展有限,大企業和投資機構必須往海外拓展版圖。

美銀美林的東南亞併購部主管葛蘭傑(Axel Granger)說,新加坡企業海外併購的產業多元化,由少數大宗交易主導。這些併購是有長期策略考量。

淡馬錫3月宣布投資57億美元,購買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從事零售的屈臣氏集團25%股權。這是淡馬錫要在新興和已開發市場的零售業,取得一席之地的策略之一。

華僑銀行4月月宣布以約50億美元,買下香港永亨銀行以求打進中國市場。

瑞銀(UBS)評估,這交易讓華銀能把中國貸款業務,占其整體貸款業務比率,從目前的15%提升至25%。華銀還能把業務伸進澳門,因為永亨有15%稅前獲利是來自澳門。

新加坡企業併購的另一目的,是穩固本土市場地位。Dealogic指出,今年來新加坡企業在本土已宣布的併購金額達150億美元。

這些本土併購以不動產企業為主,主要是投資人把資金從新加坡房市撤走,和政府打房導致房價下跌,拖累不動產商股價持續下跌,讓新加坡大型地產商趁低價併購來穩固本土市場的地位。

另外,資源、金融和能源等產業,也是本土企業併購的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本身就擅長M&A,再加上又有GIC和淡馬錫等主權基金支持。

第二、新加坡這幾年海外M&A出手越來越大,包括在金融海嘯時危機入市投資CitiUBS(雖然損失慘重),以及三月以57億美元,買下李嘉誠的屈臣氏25%股權。

第三、新加坡的主權基金是有方向、有智慧的,不是無目的亂買一通,過去以資源為主,後來改成金融,這二年又轉向服務和醫療,都抓住大趨勢。

淘寶網
連接器廠今皓(3011)近年來持續從PCNB領域朝其它產品轉型,董事長林文煌昨(17)日表示,轉型之路並不容易,但「賺錢是經營團隊的義務」,今年會以獲利為的目標努力。

他也強調,3D列印將會改變大眾生活,而該公司與轉投資S SQUARE的團隊共同努力,跨入3D快速掃瞄成像領域,已經獲得相當不錯的成效。

據了解,今皓正積極布局大陸市場,並與淘寶網聯手。淘寶網預計在今年底前,在全中國大陸設置約4,000個無實體的互動螢幕購物據點,並搭配3D成像的服務,以進一步吸引大量人潮,據點的數量未來將以「每年倍增」的幅度成長,明年達8,000個,後年則衝上16,000個。

3D列印是備受看好的新市場,國內也有不少的廠商投入,但以實威、震旦行來說,多為代理國外品牌的設備,而金寶則是製造自家的3D印表機,對於前段的掃瞄成像部分都沒有著墨。今皓總經理吳家鑫表示,現有的掃瞄成像耗時太久,而且需要大量後製,對於推廣3D列印來說是個障礙。

吳家鑫指出,該公司與轉投資的香港影像技術團隊S SQUARE攜手,開發出快速成像系統,可以在30秒內掃瞄成像,遠優於競爭對手俄國的Artec,且更具有價格競爭力。

事實上,今皓已經發展出提供3D列印專門電所使用的「攝影棚」成像系統,透過6顆鏡頭,足以涵蓋人體身高。而此次則是利用相同掃瞄技術,而只透過一個手持式的掃描器進行掃瞄,目的就是為了卡位3D列印機大幅降價後,所帶動的龐大個人市場。

林文煌表示,今皓的快速成像系統有助於攝影、服飾、文創、食品等多種不同領域產業,順利切入3D應用領域,該公司未來也將以3D照相整體服務為主軸,提供完整技術解決方案。

今皓從PC產業起家,近年來感受到產業走下坡,加上大陸勞動成本大增,開始進行轉型,雖也努力爭取到蘋果訂單,但對於該公司的「營收貢獻」遠高於「獲利貢獻」。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皓和淘寶網聯手很難得,第一這是3D列印領域,第二是和淘寶網聯手,有廣大的通路網點。

第二、一家連接器廠家可以從PC/NB轉型其它領域,證明了他的企圖心。

第三、這也是一個從製造業轉入服務業的例子。

第四、台商切入大陸內需市場一定要和策略聯盟,自己慢慢建立通路是不現實的。

人民幣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英再送大禮,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18)日宣布,人民幣與英鎊將自19日起直接交易,除了降低匯兌成本,更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昨天公告人民幣對英鎊交易實行直接交易做市商制度,提供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買、賣雙向報價,為市場提供流動性。這也是繼美元、日圓、澳幣及紐幣後,第五個與人民幣實現直接交易的貨幣。

人行新聞稿指出,中英貨幣直接交易有效降低匯兌成本,促進人民幣及英鎊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使用,有利加強兩國金融合作。

滙豐銀行(中國)昨天表示,該行已獲批准成為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首批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做市商。

兩國貨幣直接交易對普通個人及企業能縮小買賣價差,但影響有限。但對於銀行的意義會更大,因銀行操作人民幣對英鎊交易量較大,直接交易能減少交易環節、提高操作效率並節省交易時間。

路透引述招商銀行總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指出,這項措施的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但長期看肯定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英國居大陸第七大出口市場的地位,中英雙邊貿易在2013年創歷史最高紀錄,首次突破700億美元大關,比2012年成長11%,遠超同期中歐貿易2.1%的增長率,也高出大陸進出口7.6%的總體成長水準。

人行稍早宣布,授權中國建設銀行擔任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趙慶明指出,人民幣離岸中心不止倫敦一家,貨幣直接交易能提高倫敦身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首相訪英,英國拚命和中國加強關係。

第二、台灣人民幣存款雖有3000億,但是沒有成交量,沒有回流機制,陸企也不能來台發行「寶島債」。

第三、台灣不要什麼事情都和中國威脅連在一起,這樣子永遠不能開放。


第四、台灣行政院應該把人民幣離岸中心放在施政重點,將格局拉高,多學學全球其它金融中心如何開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