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自己不回去,派太太作為代表。」
上周我去了上海兩天,見到人普遍的話題是「會不會回去投票?」大部分人都沒有打算,覺得麻煩或者大勢已定,不論是年長或年輕,只有一位台中的台商說:
「還是要回去投一下,不能讓老市長輸得太難看。」
最後的結果意外嗎?其實不盡然,大家心裡早就知道,民調也有預告,只是程度超出想像。
民進黨贏很大部分來自國民黨自己的失誤,特別是馬英九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這可以歸結於領導力(leadership),管理企業和國家是相同的。
企業成功的關鍵是「創新」,這在民進黨和柯文哲團隊身上看得到,國民黨卻沒有,依然是老思維、老戰術、老團隊、老面孔,老狗變不出新把戲。
但大部分台灣民眾也是透過選舉結果才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已完全改變了。現在是一個「顛覆性改變」(disruptive change)的時代,許多企業原來的商業模式不靈了,同樣道理,政治人物原來的政治模式也不再適用。
柯文哲可說是政治的賈伯斯,他一開始就決定打一場不一樣的選戰,很多作法符合管理教條:比如說他不加入政黨以追求獨特的「定位」;開發並針對「公民團體」這個年輕世代「新市場」;以及「簡單創新」,用網路革命突破統組織框架和文宣包袱。
新的人可以放手創新,老的人一樣可以,但要拆除框架限制,這叫做「重整」(restructuring),國民黨就是一個急待重整的政黨。
2014是台灣改變的轉折點,不論經濟或政治,你不想改都不行,環境會強迫你改,你無法再用過去的方法做同樣的事。大陸人口紅利不再,你不能再低價生產;企業社會責任成為趨勢,你無法再去壓縮薪資和原料成本;中國大陸和新興經濟崛起,不會創新只有等著被淘汰。
政治生態變了,公民團體超越藍綠對立;但在國際上,台灣卻越來越孤立,無法加入各種組織,這同樣是政治造成的。
選舉反映了人民心聲,特別是對現狀的不滿。但大家只知道不喜歡或不要什麼,對於台灣究竟「要」什麼樣的未來仍然充滿分歧,每個人都只從他的角度來看世界,我們非常需要政治的「大數據」(big data)。
去年我參加一個政府研習會,探討以新方法改善政府功能。我是網路門外漢,看到這麼多人依賴網路,我提出設計一個「G-Box」,讓民眾的feedback在上面即時呈現,但馬上有專家表示這種作法對政策的危險性,其實我只是建議一個匯集民意的平台,並非作為決策的指標。
世界的複雜超出我們理解,所有關於選舉的評論都在解讀過去,很少人敢大膽預測未來。
柯P是一位令人振奮的leader,他和歐巴馬剛上台時很類似:擁抱願景、追求改變、用年輕人團隊、以網路打選戰,然而歐巴馬卻變成美國30年來最差的總統,就像馬英九,完全跛腳,所以未來很難說。
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議題不只是貧富,還包括開放,這和財富創造是相連貫的。周末看了一本書《分裂的全球》(Divided Nations),是一位世界銀行前副總裁所寫的,書中指出:
「全球化很可能促成它本身的衰敗。加強整合所造成的一連串危機將引發強烈反彈,人民會認為加強整合的風險太高,他們會越來越排外,採取保護主義和愛國主義。這種情況具有災難性,因為它將導致惡性循環,並阻礙全球化提供的機會,首當其衝的會是窮人,偏狹所帶來的退縮效應,將使他們的生計受到破壞。」
對外開放有龐大利益,卻也有相關風險,但台灣沒有不開放的本錢,時間不站在我們這一邊。
政黨無法預見年輕人翻轉世代的力量,就如同我們無法阻止世界扭轉台灣的力量,事實上對改變的因應已在逐漸發生,只是你還不知道。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最近做了一個全球人才競爭力研究,調查了60個國家,台灣名次快速下滑,其中「人才外流」排名50,亞洲國家中最糟,很多人雖然愛台灣,卻不會待在台灣。
不僅如此,台生赴大陸求學創新高,前仆後繼。太陽花學運的訊息好像是反中,但為什麼去得人那麼多,因為大家知道機會在哪裡。
A股上周五成交量7104億元人民幣,創人類歷史單一股市成交量新紀錄,海外資金大量流入。
許多人心口不一,但其實很清楚價值之所在,並會判斷台灣的未來價值。政治選票用口,經濟選票用腳。
很多事情不能從表象做結論,比如說財團剝削老百姓。台灣財團已不多,我認識大多數的企業都面臨轉型關卡,痛苦的不得了,找不到商業模式,他們也是被世界壓抑的受害者。
有一點是確定的,days will never be the same。「911」改變了世界,把這個數字倒過來加個2,「1129」改變了台灣,再加上「318」,現在我們進入「後318和1129時代」。
在這個時代,一切都脫鉤了,公民團體和政黨、虛擬和實體、過去與未來。下一步會怎麼走?台灣會不會與世界、與中國大陸脫鉤?
某座高牆被推倒了,但好像新的高牆又建起來了。
在這個一切被翻轉、重新定義的年代,做完了「破壞者」,開始做個「創造者」吧,我們會活得更有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