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 海螺
國產建材實業(2504)昨(1)日指出,將與中國大陸水泥產業龍頭海螺集團正式簽約進行策略聯盟,並將湖南水泥廠部分股權轉讓與海螺,預計轉讓80%股權,交易金額暫估為4.3億元人民幣。
國產指出,這項股權轉讓交易將助長國產集團遠經營大陸湖南地區水泥市場,而且開拓其他相關建材與混凝土事業發展。
國產指出,兩強結為好友後,對國產發展有重大意義,海螺集團相關事業遍及全大陸,藉著這次的合作,除可顯著降低原物料採購成本外,並可厚植市場競爭力。
國產指出,藉著這次出讓股權後的資金挹注,將有助於國產大幅拓展建築材料市場以及其他相關上下游事業的的垂直整合。
國產指出,在與海螺策略聯盟後,湖南廠相關生產成本將因此下降15%以上;而目前,雙方也同意,將就國產福建水泥廠的生產流程、成本等細節,未來海螺會持續進行合作。
國產表示,國產(湖南)水泥實收資本額7,480萬美元,主要營業項目為水泥製造及銷售,最近年度財務報表淨值5.2億元人民幣,最近年度財務報表損益金額為3720.5萬元人民幣。
國產表示,處分利益待最終交易總金額確認後公告。
據了解,國產此次出售湖南水泥廠的每股金額,是比每股淨值還高出1成多,且還有匯兌利益可賺,實際獲利會比帳上還多。
國產今年前3季合併營收254.7億元,營業毛利25.89億元,毛利率10.17%,營業淨利8.38億元,營益率3.29%,稅前淨利8.33億元,稅後淨利6.86億元,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4.57億元,EPS為0.3元。
在海螺集團入股的刺激下,國產昨天盤中吸引買盤進駐,股價以10.75元作收,上漲0.47%。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早年台泥曾經和海螺水泥有策略聯盟.甚至持有部分股權。
第二、海螺是中國大陸水泥業的龍頭,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和其策略聯盟有一定的意義。
第三、國產將大陸業務轉讓給海螺是正確的決定,國產在中國的規模遠遠不及台泥及亞泥,沒有競爭力,也不可能當整合者,被整合是最佳選擇。
第四、水泥是過氣的行業,產能過剩而且有環保問題,中國大陸早就開始進行行業整合。
賽普拉斯/ 飛索
記憶體晶片大廠賽普拉斯半導體(Cypress Semiconductor)1日盤後宣布,以16億美元股票收購同業飛索(Spansion)公司,未來將攜手強攻物聯網裝置市場。兩家公司2日股價聯袂飆漲。同在那斯達克交易的賽普拉斯大漲19%至12.42美元,飛索漲幅達23.7%至28.27美元。
根據雙方協議,飛索股東每股可換取賽普拉斯股票2.457股,按後者前市收盤價10.43美元估算,飛索約價值16億美元。
兩家公司預定明年上半年完成交易。新公司保留賽普拉斯半導體的名稱,總部設在加州聖荷西,雙方各持半數股權。賽普勒斯執行長羅傑斯將掌舵新公司,而飛索董事長賓漢(Ray Bingham)接任非執行董事長。
賽普勒斯與飛索合併後,可望成為嵌入式系統用多款晶片最大供應商。賽普勒斯專門製造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主要用在消費性電子裝置與新崛起的物聯網裝置;飛索則是專經於汽車與工業科技的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
格林證券(Wedbush)分析師范赫斯說:「這兩家公司聯姻很棒,他們在不同市場都是佼佼者,合併將能帶來極正面的綜效。」
兩家公司估計,合併後年營收將達20億美元,三年內每年可望節省逾1.35億美元成本,並提振每股盈餘。
今年晶片產業併購交易熱絡的程度,是2011年來首見。根據彭博蒐集的資料,今年上半年北美地區宣布約110億美元的半導體交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由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興起,刺激全球半導體大廠進一步的整合。
第二、像高通和英特爾這些大廠可以布局中國,和大陸業者策略聯盟,較小的業者只能互相整合,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第三、中國大陸業者雖然實力不夠,但有國家政策支持,配合1,200億人民幣半導體產業基金,會積極走出去海外併購,最近長電並加坡金朋就是一例。
第四、台灣業者如果有保持競爭力,不能自絕於全球M&A趨勢之外,也應該積極走出去,相信外企會更願意和台灣半導體業者結合。
阿里巴巴/ 美零售商
阿里巴巴鋒頭太盛,遭美國傳統零售商圍勦。由美國主要零售商組成的商業街公平聯盟(Alliance for Main Street Fairness)上周末在電視強打廣告,希望美國國會結束對網路零售商的免稅待遇,否則阿里可能「摧毀」多數美國本土零售商。
路透報導,該廣告為美國有史以來、針對一家中國公司最大規模的公開行銷活動。儘管阿里在今年9月創下全球最大首次公開發行(IPO)後才廣受美國關注,但其交易額已超過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eBay總和,使美國零售業商開始忌憚阿里。
打出廣告的商業街聯盟由Target、Best Buy、Home
Depot及JC Penney等美國多家大型零售連鎖商組成。而美國零售業領導者協會(Retail Industry Leaders Association)亦表示,阿里IPO改變了所有事情,這家公司將很快成為一種威脅,更勝亞馬遜當年。
美國零售商及業界分析師預計,阿里憑藉IPO獲得的大量資金,將很快推出針對美國消費者的服務。商業街聯盟發言人巴卡(JoshuaBaca)則表示,阿里總有一天會利用美國銷售稅的漏洞來營利,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對此,阿里近日回應,該廣告扭曲事實,阿里所有業務皆按照所在國法律繳稅,美國市場亦不例外。阿里亦指出,目前其業務重點仍為中國市場,中國人財富增加及上網比例提高,確保中國市場繼續成為公司業務成長的主要動力。
目前阿里的全球零售服務由旗下「全球速賣通」負責,向美國消費者銷售商品。其核心服務淘寶網不但沒有英文網頁,亦未對美國消費者開放。
相關報導指出,美國零售業者近來受電商威脅日益增加。近期適逢美國感恩節購物季,知名的網路購物節「黑色星期五」、「網路星期一」亦接連展開,搶去不少實體店家顧客。
數據顯示,愈來愈多的美國消費者選擇網路購物。據ComScore統計,美國今年在感恩節當日的網路銷售額增加了32%;但另一方面,美國零售業者協會公布的數據卻指出,感恩節周末銷售量比去年下降了11.3%。
對於傳統零售商而言,打廣告是促使美國國會改變電商免稅政策的最後一招。巴卡表示,並不反對阿里和美國零售商競爭,但競爭需在同一標準上進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巴巴改變了市場遊戲規則,電商對傳統零售造成強大威脅。
第二、阿里巴巴的影響力不僅在中國,更逐漸跨到美國,這正是馬雲當初在美國上市的目的。
第三、阿里巴巴的市值已超過亞馬遜,雖然在美國市場的影響力遠不及亞馬遜,但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第四、台灣在電商領域遠遠落後歐美和中國大陸,未來若想要急起直追,一定要加速修改法令。
星浩資本
中國最大房地產私募基金之一的星浩資本宣布,已正式完成旗下星光耀城市綜合體開發基金第3期的募資,基金規模達37億人民幣(下同);連同前2期,基金管理總規模近100億元。
星浩資本於2010年10月成立,是一家涵蓋地產基金、開發管理、商業與現代服務業三大業務範圍的綜合性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投資者可說是「富豪雲集」,包括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地產開發商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而星浩資本首席執行官(CEO)為大型房企金地集團前高級副總裁趙漢忠。
星光耀3期募資自去年上半年開始啟動,包括A類純債權產品、B類保本浮動型產品(即所謂的夾層基金)、C類純股權等3項產品;其中,C類產品在去年7月率先完成募集,A類和B類產品則在近日才宣告募集結束。
不過,與原本預期的至少45億、至多60億的募資規模相比,最終募得的資金稍低。
分析認為,這與大陸房地產市場大環境一年來發生變化有莫大關係。星浩資本執行總裁黃海濱指出,整個基金募集期正逢大陸經濟及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期,在逆境之下發行新一期基金,也是對星浩資本的挑戰。
星浩資本昨日也宣布,星光耀3期基金昨日以8.2億元底價,獲取寧波區域2塊核心地塊,將建設2個星光耀城市綜合體項目。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PE雖然紅火,但是很少專注於房地產領域,畢竟中央要打房,抑制炒作。
第二、星浩資本之所以可能成功,可能是因為有復星集團,萬達和阿里巴巴這些人的參與。
第三、中國大陸商業房地產仍有潛力,但是需要有好的內容,這也是為何萬達王健林收購美國AMC影城的原因。
第四、大陸觀光客來台不斷增加,今年總人數已突破九百萬人,代表台灣未來在購物中心和酒店也有很大的投資潛力。
2015趨勢科技
科技研究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二日發布明年度的科技大趨勢預測。其中之一是中國大陸對資訊科技產品的需求強勁,堪稱傲視全球。另一大趨勢則是以雲端、行動、巨量資料以及社群媒體為核心的「第三IT平台世代」(the 3rd Platform),將是資通訊產業成長的主要動力。
紐約時報指出,許多媒體或機構到年底都喜歡提出某些科技方面的預測,結果往往不是很準,IDC的年度預測卻往往能提供有用的思考架構。
就中國大陸而言,雖然各界近年來都認為其經濟成長已經趨緩;但IDC首席分析師簡斯指出:「在資訊科技業,情勢恰好相反,中國的內需市場正在飆升。」
二○一五年,IDC預測在大陸將賣出五億支智慧型手機,是美國銷售量的三倍,全球的三成。在大陸賣出的智慧型手機中,八成五是聯想、小米、華為、中興和酷派等本國產品。
此外,明年中國將有六點八億的上網人口,是美國的二點五倍。目標在於讓九成五的都市人口都能享受高速寬頻上網的「寬帶中國」計畫已上升至國家戰略,中國上網人數可望繼續飆高。
IT平台加速世代交替是另一大趨勢。IDC預估,明年全球科技與通訊業的開支只會增加百分之三點八,看似不怎麼樣,其實暗藏玄機。
根據IDC的定義,第一代平台為大型主機,從一九六○至八○年代;第二代平台則為以個人電腦及網路為主的網路時代,從八○年代到二○○五年左右。IDC預測,第一、第二IT平台世代將面臨零成長,並在明年下半年開始衰退。
撐起IT產業成長率的是所謂的第三IT平台世代,包含雲端運算、行動裝置與應用程式、社群媒體和巨量資料分析,IDC預測的成長率是百分之十三。
打造雲端架構所費不貲,風險也高。IDC預測,明年將是去蕪存菁的關鍵時刻:亞馬遜、谷歌、微軟、IBM等領先群將繼續投資並成長,惠普可能會退出雲端,專注本業。
IDC認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巨擘「阿里巴巴」、搜尋引擎「騰訊」和社群網站「百度」,可能會在未來三到四年間挑戰亞馬遜、微軟、IBM和谷歌的雲端霸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未來的科技關鍵字已不再是NB/PC,而是雲端、行動裝置、巨量資料。
第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IT內需市場快速成長,改變全球市場格局。
第三、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品牌業者和供應鏈廠商也會跟著受惠。
第四、第一代平台為大型主機,第二代平台則為PC,現在邁入第三代平台世代,台灣業者多半沒有掌握到這個趨勢,這個最大的市場在中國大陸,不利用中國市場,台灣的產業怎麼可能有前途?
海通證券
大陸大型券商海通證券昨(4)日宣布臨時停牌,引起市場關注。中國證券網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海通證券停牌與其將收購葡萄牙聖靈銀行(Banco de investimento do Novo Banco,BESI)有關。儘管海通證券尚未回應,但市場估計收購金額可能高達4億歐元。
海通證券A股昨天臨時停牌,因重要事項未公告,其H股亦自上午9點半起臨時停牌,原因是存在內幕資訊未公布。儘管海通證券停牌,但昨天券商板塊全線漲停,且在收購案消息利多帶動下,海通證券旗下在港上市公司海通國際出現飆漲,收盤漲幅超過14%。
報導稱,聖靈銀行為葡萄牙第2大銀行,聖埃斯皮里圖家族擁有其部分控制權。但在今年7月的媒體報導中,聖埃斯皮里圖家族的主要實業控股公司聖靈國際集團正處於嚴重的財務困境中,接受來自於聖靈銀行的貸款,也正在失去對這一銀行的控制權。
BESI總裁里奇阿迪(Richard Blickman)為解決財務危機,正在積極奔走。報導稱,里奇阿迪希望自己能在銀行被賣出之後依然穩坐總裁寶座,而監管單位則希望能夠消除投資者對於該行健康程度以及企業治理不足的擔憂,因此BESI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海通證券納入囊中。
路透報導,據BESI網站介紹,目前該銀行雇員約1,000名,主要以歐洲市場為據點,並在倫敦、紐約和香港設立分支機構。去年該銀行營業利潤為7,600萬歐元,淨利為700萬歐元。
今年7月,聖靈銀行母公司爆出財務問題後,投資者擔憂這將牽連葡萄牙再度陷入危機,聖靈銀行股價受累暴跌,並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8月初,葡萄牙央行決定對聖靈銀行進行拆分,並注資49億歐元。
海通證券2009年收購香港大福證券後,改組成為海通國際,而海通國際之後又在新加坡及日本通過設立與收購,在當地建立了分公司,其證券業務的海外布局正在積極推進。另外,海通證券去年還在7.15億美元收購恆信金融集團,從而切入金融租賃行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海通證券四年前收購香港最大的本土證券公司大福,一舉躍居為大中華區市場龍頭之一。
第二、但這次海通收購葡萄牙投資銀行,是一個更大的挑戰,葡萄牙本地經濟不佳,投資銀行的業務相傳也侷限於當地,不知為何要作這個案子。
第三、台灣證券公司在金管會推動下,已有部分業者開始打亞洲盃,進行區域布局,如元大和凱基,值得肯定。
第四、早年台灣券商如永豐和京華山一曾經布局歐洲,在倫敦有分支機構,但相信這種氣魄在未來將不復見,台灣券商要打世界盃是遙不可及的夢。
陸股
大陸銀監會近期緊急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允許商業銀行以理財產品的名義獨立開立資金帳戶和證券帳戶等相關帳戶,鼓勵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市。券商估計未來幾年將帶動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5兆元)資金進入股市。
大陸股市近日飆漲,加上官方態度樂見資本市場發展,銀監會對理財辦法的意見稿,也被解讀為官方對股市再度釋放利多。
華爾街見聞報報導,根據海通證券估算,未來幾年新增理財規模在人民幣20兆元(新台幣100兆元)以上。目前居民儲蓄總規模約在人民幣 50兆元,假設有一半左右被理財取代,則未來幾年新增理財規模在 20兆元(新台幣100兆元)以上。
按照 35%配置非標(非標準債權資產)、60%配置債券、5%配置股票的比例,人民幣20兆元新增理財就會帶來 12兆元新增債券投資需求、1兆元(新台幣5兆元)新增股票投資需求。
銀監會此舉旨在改變理財產品投資結構,從根本上解決理財業務中銀行的「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問題。
「隱性擔保」指出面干預以制止全域性的恐慌,事後並進行救助;「剛性兌付」是指產品到期後,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如果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需要全部承受處理。
路透援引知情人士評論指出,為防止出現交叉性金融產品的風險擴散,規定理財資金運用應以直接投資形式為主,杜絕出現多重嵌套的投資模式。
不過騰訊財經報導,銀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楊東寧否認徵求意見稿對股市利多的解讀,他表示這是誤讀,是直接投資不是直接融資。
華泰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林博程表示,徵求意見稿裡提到,理財產品可以投資股權專案和股權基金,而不是直接投資本市場,並且只是針對高淨值客戶開放。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銀監會允許商業銀行以理財產品的名義獨立開立資金帳戶和證券帳戶,相信是政策作多股市。
第二、大陸股市沉寂太久,現在一下子又變得超級火爆,相信短期會調整一下,但調整過後長期還是看好。
第三、以往大陸理財產品連結的資產缺乏成長性,以致不能保證對未來回報率的支付,或許這是一個解套的方法。
第四、但令人不解的是證監會出來澄清新政策是以直接投資形式為主,意即股權投資基金,但PE其實是相對缺乏流動性的。
騰訊/ 盛大文學
繼與華納音樂結盟後,騰訊再有動作加強內容布局。知情人士透露,騰訊或已完成對大陸網路文學平台盛大文學的收購交易,只待正式宣布。目前雙方已正式合作,盛大文學旗下的「起點中文網」將轉載騰訊旗下文學網站的文章。
新浪科技報導,先前曾傳騰訊於上月5日敲定收購盛大文學,收購價格約40~50億人民幣。不過,雙方目前均未對收購交易做出回應。騰訊文學僅表示,本次合作屬於平台之間的相互授權,是正常業務合作,對其它猜測不予置評。
騰訊旗下的文學網站「騰訊文學」日前寄發一封信件給內容合作作家,並表示騰訊文學站內部分連載更新的作品,將逐步轉載於起點中文網上。透過授權起點中文網轉載,將能提升作家與作品的曝光率。
分析認為,若騰訊收購盛大文學的消息屬實,將是結盟華納音樂後,在內容布局方面的另一動作。目前,盛大文學旗下起點中文網等幾家網站的活躍用戶約有50%的市場份額,占據半璧江山。
易觀智庫發布的數據指出,今年第3季,大陸網路文學市場中,盛大文學旗下起點中文網活躍用戶仍然遙遙領先,騰訊旗下的創世中文網、百度旗下的縱橫中文網緊追在後。目前市場呈現盛大文學、騰訊、百度三足鼎立的情況。
易觀國際分析師姚海鳳表示,3家公司中,騰訊憑藉QQ、微信傳播及與遊戲結合的優勢,近年發展最快。百度則在電腦端流量資源具有優勢。盛大文學的強項在於內容,但其行動端介面的發展落後,正逐漸被後起之秀趕上。
業界普遍認為,三強之中最強的盛大文學無論賣給誰,都將對網路文學市場產生極大影響。而騰訊若收購盛大文學,將能同時擁有媒介與內容的優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騰訊為了追上阿里巴巴,積極充實內容,除了和華納音樂結盟,現在又跨足網路文學。
第二、盛大文學是市場龍頭,要積極尋找退出,盛大在美國已被私有化,盛大文學不走IPO的路,被已上市互聯網巨龍整合應該可以拿到更高的溢價。
第三、台灣有很多文學創作人才,但很可惜以往沒有好好利用網路這個平台。
第四、中國大陸的網路文學發展速度很快,甚至超越美國,令人刮目相看。
第五、過去一年文化創意產業基本上走的是虛擬(互聯網)和實體的融合,透過移動互聯網平台,BAT三雄在這方面都有很多著墨。
萬達香港上市
即將在本月19日於香港上市的萬達商業地產,日前獲得香港聯交所核准批准最高60億美元的IPO金額,預期這將是港交所近3年來,最大規模的新股集資案;大陸媒體也報導,萬達上市案將引進中融信託,作為新股上承銷的基礎投資者,在市場上甚為罕見。
消息指出,萬達商業地產將12月8日進行公開募股說明,定價日期預定在12月15日,並於12月22日上市交易。
21世紀網報導,依萬達商業地產的上市規劃,募資金額最高規模為60億美元計算,萬達商業地產上市後,總市值將可能超過600億美元,成為港交所近3年來最大單IPO,引起不少投資機構的關注。
據21信託研究院指出,中融信託一款名為「港融通」的專案,近日正醞釀待發,募集資金將透過QDII(合格境內投資機構)管道,以基礎投資者的身份,參與萬達商業地產即將在香港聯交所啟動的IPO,這是信託計畫參與港股新股承銷的典型,同時也是罕見的案例。
據了解,這款名為「港融通」的商品規模為5千萬美元,期限1年,屬開放式結構,滿6個月可提前贖回。
報導指出,早先在萬達商業地產啟動IPO計畫後,便有諸多海內外機構表達認購的意願,在最後的確定方案中,中融信託成功佔據1席。這意味著,在這場萬達IPO的盛宴中,作為基礎投資者的中融信託,將擁有可鎖定的基礎投資比重。而且按照慣例,基礎投資者認股價格,將相對於IPO承銷價可折價10%。
中融信託認為,萬達的募資總規模估計在40億~50億美元,其中基礎投資者佔比約30%,2014年預估獲利132.4億人民幣,預計承銷股數為7.5億~10億股,預測本益比為8~9倍,預估股價在35~45港元之間。
至於最終「港融通」商品能獲得那種水準的投資報酬率,中融信託認為,這還有待包括萬達地產在內投資標的後市行情,才能得到成績單。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萬達商業地產持有178個不動產項目,其中包括萬達廣場159個、萬達城8個,以及獨立開發的小專案11個,遍布中國大陸29個省份、112個城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萬達是大陸房地產龍頭,但在大陸A股市場卻上市不易,只好赴香港掛牌。
第二、香港是一個房地產和金融為主的市場,萬達選擇在香港上市基本上是正確的抉擇。
第三、香港IPO今年至今的集資王是中廣核,跌破眾人眼鏡,看來大家越不了解的產業越有想像空間,萬達將是另一個驚奇,因為已經許久沒有大陸地產股在香港上市了。
第四、評價萬達的估值不能只用傳統方式,如土地儲備,而要以現代服務業的思維,探討其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也就是各種商品和服務,這是一個新服務業和城鎮化概念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