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頂新101, 君龍人壽, 美的 小米, 鑽石基金 生技, 紫金礦業, 中國銀行 曼哈頓地產, 吳季剛品牌, 兩岸三地ETF, 盛京

頂新101
財政部、中央銀行、金管會等三大財金部會首長8日在財委會陣線一致,反對頂新將台北101持股賣給外資。張盛和在財委會備詢時指出,基於台北101是重要地標和公股經營權,明確提出三大點反對頂新售股給IOI,並表示將向投審會表達反對立場。

張盛和指出,三大反對理由包括:1、台北101是重要地標,不宜由外人取代;2、據他了解,馬來西亞地產公司已在詢問其他民股還要繼續接手更多股權,因此不是單純的財務性投資;3、台北101股權出售給外資的話,前提應是外資不要有經營權,最好是出售給國內業者,讓股權能留在國內。

央行總裁彭淮南也主張,台北101是台灣的地標,最好是賣給國內投資人比較好,「這是地標,不應交給外資取得經營權」。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也表示,金管會也贊成儘量賣給國內投資人。

對頂新集團決定將台北101大樓股權售予馬來西亞外資,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表示,101大樓對台灣有特殊意義,除嚴查有無陸資涉入,加上頂新食安風暴造成社會負面形象及相關賠償責任未釐清,將尊重立法院意見,並依公共利益、社會觀感及民眾期待等因素為依歸,予以嚴審。

投審會尚未收到頂新申請轉讓101股權案,張銘斌說,未來收到申請案後,須由投審會20位委員進行共識決,如有任何一個委員不同意,就將予以駁回。

新閣揆毛治國說,頂新退出台北101是符合全民期待的事情,但101股權移轉不同於一般商業財產處分,必須符合法令、顧及公共利益、社會觀感和人民期待,他已要求經濟部、財政部關注此案發展,並呼籲頂新不要做出違反國人期待的事情。

張盛和昨天透露,公股並非沒有意願接手頂新釋出的台北101股權:「但重點是頂新願否賣給公股,以及公股要買也必須用公開市價來買」。張盛和指出,倘若頂新開出的價格太高,或是沒意願賣給公股,公股想買也買不到。

張盛和會後受訪時也坦言,公股有跟其他民股,包括金融業者接觸,想加碼101的股權讓持股比重過半,但卡在價格問題,公股出的價民股不願意賣。

張盛和指出,101的股東有19%的小股東都是藏在銀行業,「我們會再積極接洽買到7%的股權,但公股既不能殺價,又不能用高價買,困難就在這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為了反頂新,已經走向民粹,101為何不能賣給外資?政府憑什麼干預?賣給政府和財團恐怕都是次佳選擇。

第二、賣給財團有問題,因為國泰、中國信託這些都是純粹財務投資者,不想參與經營,而政府卻又想將經營權留在台灣。

第三、賣給政府問題更大,因為政府只想用比市價更低的價格購買,而馬來西亞IOI購買價格卻是市價的兩倍。

第四、財政部表示頂新要賣之前應該先告知,憑什麼?國際交易本來就應該保密,財政部只是第二大股東,不能球員兼裁判。

第五、更糟糕的是財政部在玩弄和台新金/彰銀一樣的手法,操縱所謂的"泛公股",也就是財政部自己持股沒有那麼多,卻要求其它民股以低價將股權賣給他,。

第六、所謂101是台灣重要地標,不宜由外人取代也是錯誤觀念,八十年代美國紐約洛克斐勒中心賣給三菱,最近安邦保險收購紐約市華爾道夫酒店,都是指標建案賣給外國人的例子。

第七、將101的股權出售區別於一般外人投資也大錯特錯,什麼叫做公共利益、社會觀感及民眾期待?這些都是當年投審會否決合法外資KKR投資國巨的理由,現在又陰影重現?台灣要走向法治,一切應該依法辦理,沒有社會觀感的問題。請問將魏家通通判死刑,財產充公難道就能符合民眾的期待嗎?

君龍人壽
台灣人壽轉投資的大陸合資保險子公司君龍人壽,正積極引入新的「富爸爸」。據了解,新股東是大陸最大的民營私募基金昆吾九鼎投資,預計要取得逾4成的持股,成為君龍最大股東,但目前卡在廈門政府不同意君龍另一大股東建發集團釋股,預計年底應會有具體答案。

此外,前9月稅後獲利19.79億元的台壽保,積極朝全年獲利20億元以上挑戰,前10月台壽投資淨收益150.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第4季就看台股行情,即年底是否要一次性打銷不具獲利性的投資部位。

君龍人壽股權調整案要過二大關卡,第一是建發集團的大股東是廈門政府,擔心一旦九鼎投資拿下經營權,則君龍人壽總部可能從廈門遷移到北京或其他城市,因此暫不同意建發集團釋股。

第二關是君龍人壽一旦由外商合資壽險公司,轉為內資的大陸本土壽險公司,則台壽保的持股是否能超出20%,尚待大陸保監會核准。

國內三家壽險公司在大陸成立合資公司,第一家上海國泰人壽,因為大陸發改委政策,要求國企專注本業,因此上海國壽原始股東之一的東方航空將50%持股,已轉給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公司,上海國壽也更名為上海陸家嘴國壽,並已完成後續增資。

新光人壽與大陸海南航空各50%合資的新光海航人壽,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討論要尋找新的股東接手。

至於台壽保與建發集團各50%合資的君龍人壽,則已找到新股東,即投資有大陸上百家企業的九鼎投資接手,但君龍並非更換50%的大股東,而是九鼎投資、建發集團及台壽保各保留一定持股,由九鼎投資成為最大股東,並接手經營。

由於九鼎投資專門接手大陸企業的股權之後,推動上市以求獲利,若九鼎真的買下建發及台壽保手中部分君龍人壽的持股,則台壽保已經投資君龍人壽的新台幣11.5億元,即可望先行回收,還可保留君龍的部分持股,成為參股的財務性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股票市場表現強勁,股權投資集團手上現金多,PE成為投資主流,自然想物色好的投資標的。

第二、九鼎是大陸最牛的本土私募股權基金,今年已在新三板上市,創下先例,現在又準備跨足人壽保險公司。

第三、君龍對廈門有一定的意義,所以廈門主管機關不一定會批准這個項目。

第四、以往都是財務投資人將手上項目賣給戰略投資人,這個卻是反其道而行。

第五、福建自貿區剛獲批准,將來肯定還會有許多新政策,現在出售君嚴人壽是錯誤的時機和決定。

美的/小米
小米創辦人雷軍1年前曾與格力(000651-SZ)董事長董明珠對賭10億元(人民幣,下同),不料,最近卻傳出雷軍已私會格力勁敵美的集團,並與美的集團(000333-SZ)創辦人何享健與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等高層會面,雙方初步達成戰略合作意向,不排除美的集團會引進小米作為投資者。這項消息在整個網路與家電界已投下震撼彈。

新浪財經網報導,最近兩年以來,大陸家電產業不斷傳出與小米的合作「緋聞」,從最初的九陽股份(002242-SZ),到後來的老闆電器(002508-SZ),但凡與小米科技沾邊的合作緋聞均引發了公司股價的大幅度上漲。不過,這些合作都僅止於紙上談兵,無論是九陽的豆漿機,還是老闆的燃氣灶等傳聞都是資本市場的炒作。

很顯然,這次傳出小米與美的集團的戰略合作,似乎有點靠譜,美的9日公告暫停交易,外界解讀雙方合作已有眉目。美的的年營收已超過千億,該集團與格力集團是死對頭,既然雷軍與格力董明珠對賭,誓言5年內營收要超過格力;2013年雙方的差距還很大,格力1200億、小米300億,今年已拉近,格力估1400億,小米直逼800億。

近年來,美的集團積極拓展電商領域,並希望能在2015年突破2000億元的規模;在電商方面,於2014年成立了集團電商公司,全力搶攻,美的電商銷售額就從2011年的7.16億元發展到2013年的40億元;今年雙十一,美的集團全網銷售額達到7.1億元,較2013年增加120%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表示,電商給傳統家電製造業提供了很大的機會,預計今年美的電商銷售額將占大陸境內銷售總額的10%

今年美的集團又將觸角延伸至家庭智慧系統,並與阿里、京東、華為等展開合作,打造開放的智慧家居應用系統。其中,美的和阿里雲在3月簽署協定,就建構基於雲端平台的物聯網智慧系統及大資料應用,達成框架合作意向。

雷軍很欣賞阿里的戰略。去年阿里集團斥資28.22多億港幣,投資海爾集團旗下日日順行銷物流體系;這次雷軍將合作轉向美的集團,看中的就是網路與傳產的結合能產生更大綜效。雷軍曾說,他的哲學就是「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敵人弄得少少的」。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物聯網是未來的大趨勢,美的是家電的龍頭,所以小米準備投資美的並不特別令人感到訝異。

第二、不像中國大陸,台灣電子業者還未有和家電業者策略聯盟的想法,中國大陸智慧家庭的發展未來肯定超過台灣。

第三、阿里巴巴投海爾旗下公司,給了雷軍啟發投資美的。

第四、小米未來的重點還是移動式裝置,移動式裝置有很多形式,遠超過我們目前的認知和想像力,許多和家電相關。

鑽石基金/生技
串聯生技價值鏈,科技部、生策會、鑽石基金合作拋磚引玉,昨(9)日宣佈由鑽石投資18億元技轉來自於台大、中研院、北醫、國防醫學院等發明,新創立協和新藥、欣耀生醫與3D Global Biotech Inc.3家新創事業。技轉金將採技術入股模式,作價持股由2成起跳。

該投資案由科技部、生策會聯手選題,從學界找出3項包括小分子新藥、無肝毒止痛藥,以及近年十分夯的高階3D植入式醫材潛力技術,由國內最大生技創投-鑽石基金投資。

生策會長陳維昭表示,以往早期研發創新、高風險的技術,一般創投都不願意出資,造成技術只能停留在實驗室。因此,生策會與鑽石生技2012年簽訂合作,從新創獎平台選題,針對早期創新的學界技術,協助籌資新創企業,讓這些early-stage研發成果有機會開花結果,且透過企業投資提供學界創業育成種子基金。

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表示,對學界新創公司將採長期投資,目前經營團隊除了原本學界研發人員外,已經從國外延攬有成功經驗的科學家一起加入,預計首輪資金由鑽石投資,隨著產品陸續進入階段性過程,也將啟動第二波的募資潮。

路孔明表示,鑽石協助創立的3家新創企業中,專注小分子癌症新藥/基因特異性核酸藥物的協和新藥,預計2016年至少兩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

協和已聘請李文成博士,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兼研發長;李文成曾任職於美國Biogen Idec藥物化學部副主任,以及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化學部副總裁。

另外,欣耀生醫則技轉國防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代謝酵素調控技術平台,目前已完成無肝副作用之疼痛用藥安泰拿疼的Phase Ia

至於3D Global Biotech Inc.,則專注高階3D植入式醫材的開發,技術主導者是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是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組織進行臨床3D列印應用的高階醫材公司。短期鎖定客製化人工植牙,中期將結合生物列印技術,進行客製化骨替代物及乳房重建,長期將生產個人化抗癌藥物緩釋載體。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生技投資還有很大的潛力,而且已蔚為風潮。

第二、我們關切的不是一般小型投資項目,而是像鑽石基金這樣的大型指標性投資案。

第三、18億元總共投資三個項目,平均每個案子投資金額6億元即二千萬美元,對於新創事業而言是相當驚人的投資金額。

第四、這些都是平台式的投資,選題相當重要,台灣生技產業能有這種產學合作,配合資金大量投入,已經形成良性的產業循環。

紫金礦業
大陸最大的上市黃金開採商紫金礦業宣布,將收購加拿大金礦企業9.9%的股權;但紫金礦業昨(9)日A股表現未受消息激勵,以下跌收場,港股也維持平盤。

紫金礦業128日公告,旗下全資子公司鑫興環球有限公司斥資8,087萬加幣(約新台幣22億元)收購加拿大普瑞提姆資源(Pretium Resources9.9%的股份。@IMAGE_430550_CENTER@-->

智通財經網報導,普瑞提姆資源是一家在加拿大註冊的勘探開發公司,總部位於溫哥華,分別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資產為擁有位於加拿大卑詩省西北部的Brucejack石英脈型金銀礦和Snowfield斑岩型金銀礦兩個項目100%權益,礦權面積達3,199公頃。

普瑞提姆資源目前正在協商Brucejack礦場的開採許可,並表示會把出售股份所得的資金用於該礦的開發勘探及基礎建設。

普瑞提姆資源執行長庫爾特曼在聲明中表示,紫金礦業的投資讓其步入提高產量的重要階段;並認為紫金礦業是資本結構良好的股東,普瑞提姆資源看好紫金礦業的未來發展,以及看重其對於金礦開採的承諾。

紫金礦業認為,普瑞提姆資源擁有的資源量龐大,具有較好的潛力,並且擁有的項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獲得環評批准後即可開始建設。

和訊網報導,紫金礦業的主要業務為經營大陸境內採礦、生產、冶煉、銷售黃金和其他礦產資源。紫金礦業還表示,這次交易有利於增加黃金、白銀資源儲備,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這次收購提議將於明年116日截止,並需等待加拿大當地相關政策法規及大陸官方通過。

紫金礦業昨日A股股價以人民幣3.10元收盤,下跌1.90%;港股股價維持平盤,收在港幣2.08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紫金位於福建,是大陸最大的黃金開採商,過去投資都限於國內。

第二、紫金積極走出去海外投資,反映了中國大陸企業目前普遍的思維。

第三、以往中國大陸對海外天然資源的投資以國營企業為主,未來會轉到民企。

第四、台灣不了解這一塊領域,最好的策略是和中國大陸企業合作,一起走出去。

中國銀行/曼哈頓地產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已與美國摩根大通等業者達成相關協議,將以近6億美元(約新台幣188億元)的金額購買位於曼哈頓的辦公大樓,並可能做為中行在紐約的辦公室,這是陸資進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最新一筆交易案。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銀行日前同意購買位於曼哈頓40街與六大道交匯處,名為名為布萊恩特公園7號(7 Bryant Park)的28層玻璃幕牆辦公大樓,這座大樓目前正在由休斯頓建商海因斯(Hinse)和摩根大通(JPM)資產管理子公司共同建設。美國電子證券交易所那斯達克(Nasdaq)官網也證實了這項報導。

這棟總面積達47萬平方英尺(約13,208坪)的辦公大樓,位於美國銀行大樓(Bank of America Tower)的正南方,可望成為中國銀行擴展美國業務的新起點。目前尚不清楚中國銀行是否會使用整棟大樓,但相較中國銀行目前的紐約總部,新大樓可算是一次重大升級。中國銀行將會在2015年新大樓完工時正式買下大樓,並搬離位在麥迪遜大道410號的原辦公室。

人民網報導,田國立於2013年接任董事長之後,中國銀行開始積極布局海外,力爭獲得更大的海外貸款和外匯交易市占率。2013年中國雙匯國際控股公司收購美國生豬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時,中國銀行便提供雙匯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56億元)的融資。

海因斯和摩根大通於2013年開始修建這座大樓,當時它們還沒有獲得任何租約,只是寄希望在大樓完工時,會有美國企業願意進駐。

消息人士指出,海因斯和摩根大通在2014年開始與中國銀行進行出售這座辦公大樓的談判,部分原因是中國銀行出手闊綽。

中國銀行的出價可能接近每平方英呎1,300美元(約每坪新台幣143萬元),雖然低於近期部分市中心大樓每平方英呎超過1,700美元(約每坪新台幣187萬元)的成交價格,但是這個價格並不包括對辦公空間的修建成本。

此外,這宗交易從技術上來看是一樁長期的租賃交易,因為大樓的用地並不包含在這次交易中,土地的擁有者是大樓的有限責任股東帕科利特米利肯企業公司(Pacolet Milliken)。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企業正積極投資美國和歐洲的房地產,速度有加快的趨勢。

第二、理由很簡單,歐美資產收益率佳,而且財務透明,法令保障健全,比起投資國內房地產來說更加穩健。

第三、這筆交易之所以吸引人注目,在於購買者是中國銀行,未來有可能將其作為企業海外總部。

第四、中國機構在海外投資併購無往不利,原因在於出手闊綽,出價比外資都高。

吳季剛品牌
美國私募鉅子湯瑪斯‧李旗下的投資公司InterLuxe,今年9月收購知名台裔設計師吳季剛的自創品牌Jason Wu,執行長貝斯特入主後大刀改革,以媲美經典品牌Ralph Lauren為目標,務使吳季剛這個新銳品牌蛻變為強大的時尚品牌。

貝斯特(Melissa Beste)今秋進駐吳季剛紐約工作室後做了一番變革,包括聘請專業財務主管及暫停女鞋產品線,並打算向歷史悠久的美國名牌Ralph Lauren看齊做多角化經營,除了生產製作服裝、配件、化妝品外,有朝一日還將跨足居家用品。

吳季剛將自創品牌的大半股權賣給InterLuxe,令原本預期他只會出脫少部分持股人士跌破眼鏡。對此他表示,「這樁交易結合財務與商品行銷專業說服了我,畢竟我的品牌還年輕,過去從未得到這類支援。想自我壯大,就必須與有力人士合作。」

紐約投資公司InterLuxe,係知名私募股權投資人湯瑪斯‧李(Thomas H. Lee)與服裝業金主瓦斯納(Gary Wassner)於今年創立,吳季剛品牌是該公司的投資處女作。

現任InterLuxe董事長的瓦斯納透露,InterLuxe還有6件收購案正在洽談,其中5個收購標的在美國,1個在歐洲。InterLuxe成立的構想是收購新竄起的品牌,挹注銀彈和強大的管理資源。

美國私募業者向來對投資奢侈品牌興趣缺缺,因這類投資對象就像百老匯一樣,全憑設計師的品味,及消費大眾一時的興致。

美國投資者偏好J. Crew與凱文克萊(Calvin Klein),這類前景可預測且成立已久的大眾消費品牌。不過線上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到創投業者,逐漸對投資高檔時尚品牌感興趣,這從美國名設計師Michael Kors的品牌自2011年掛牌後一飛沖天,以及法國奢侈品集團開雲(Kering)去年入股紐約時裝品牌Joseph Altuzarra可看出端倪。

我們的看法:

第一、吳季剛的觀念畢竟還是比較美國式的,願意出售控股股權。

第二、他有一個清楚的目標,將品牌打造成像Ralph Lauren一樣的經典品牌。

第三、當然這個案子有其風險,Thomas Lee雖然很有名,但這是他新成立的基金。

第四、所幸這個基金不全是純金融投資,有一個服裝業主作為戰略投資者,專注於服裝產業,投入銀彈和強大的管理資源。

兩岸三地ETF
面對人民幣國際化,前財政部長、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10日表示,在大陸「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下,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是趨勢,對於大陸、香港、台灣而言,這是機會也是風險,她預料2015年人民幣衍生性商品將會因此大量出現,呼籲陸、港、台三地應攜手推出「兩岸三地ETF」,以提供更多投資與避險的選擇。

劉憶如是在10日應邀出席「2014港台經貿合作論壇」上,做了上述表示。劉憶如指出,大陸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時間雖可長可短,但她認為大陸這次是「玩真的」,因此,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相關政策陸續展開,對兩岸三地的影響也正在加深。

值注意的是,目前大陸仍有許多價格是由政府而非市場決定,劉憶如指出,以今年2月為例,當外界以為人民幣將繼續上漲之際,大陸卻放手讓其走貶,這顯示大陸的資金價格(指利率及匯率)現階段仍未完全走向市場化,而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則是「手牽手成一套」,大陸方面也意識到這一點,即惟有人民幣國際化,市場才能決定人民幣的價格。

另外,劉憶如指出,目前大陸方面正全力推動民營銀行的成立、並將在明年推出存保制度,這代表大陸正在為其建構利率市場化做準備,一旦如此,則未來大陸的利率、匯率波動將會加大。

對此,劉憶如認為,香港、台灣的共通性正是「習慣波動」,因此,面對大陸雙率的波動加劇,「機會更多,風險也高」,加上預計2015年人民幣衍生性產品可望大量出現,不僅港、台可以共同探討如何「如何把握機會、規避風險」,大陸、香港、台灣甚至可以攜手合作,一起推出「兩岸三地ETF(指數股票型基金)」。

劉憶如表示,「兩岸三地ETF」除了可供投資人更好的避險管道外,台灣的文創、醫療、食品、科技等產業未來也可以加入推動,在不同的產業結構下,港台甚至可研究如何發行各種人民幣公司債,不僅可為企業開拓赴大陸籌資的新途徑,亦為投資人提供更多元的投資選擇。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未來兩岸三地的金融板塊和資本市場會持續融合,所以"兩岸三地ETF"符合大趨勢。

第二、問題在台灣主管機關,我們不開放「滬台通」,卻推動「台日通」、「台星通」、「台日通」、「台英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連結。

第三、「滬港通」也是不平等的,投資大陸A股的資金遠超過大陸投資港股的資金。

第四、台灣企業赴大陸籌資可能性低,真正應該開放的是大陸企業來台籌資,但這條路現在給封死了。

盛京
大陸東北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盛京銀行將赴香港上市,盛京計畫通過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最多籌資14億美元,預計18日定價,29日掛牌上市,為今年港股壓軸大型新股。

大陸經濟情況持續低迷,各銀行不良貸款增加,大陸地方性銀行紛通過上市補充資金。

盛京是繼3月哈爾濱銀行,今年第二家到港交所上市的大陸銀行。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盛京通過上市融資幫助充實資本,也是滿足全球資本新規《巴塞爾協議III(Basel III)要求。

盛京招股說明書指出,盛京擬以每股港幣7.43元至7.81元價格,發行13.8億股股票。

新股占發行總量的90.9%,至多計畫募資到14億美元。香港招商證券為獨家保薦人。

截至到去年底為止,盛京總資產為574億美元,今年前六個月實現獲利人民幣2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

據了解,盛京稍早曾遞交過A股上市申請,但鑒於城商行A股上市遲遲未開閘,10月底才轉向港交所,大陸地方銀行也陸續出現赴港上市潮,包括徽商銀行、重慶銀行、重慶農村銀行和哈爾濱等銀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的區域銀行在香港上市價格普遍不佳,但這並未阻止其赴香港上市。

第二、這次的承銷案由大陸本地承銷商主導,甚至沒有外國承銷商,相信外資投行和海外投資人對於大陸銀行股已經感到疲憊。

第三、台灣證監會不知為何,一直不肯開放城商銀行的A股上市。

第四、富邦去年參股投資哈爾濱銀行,相信是一個中國大陸東北的策略性布局。


第五、部分大陸民營企業對於參股銀行有高度意願和戰略性考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