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交給我討論題綱,這是明天座談會要用的,題目之一叫做「綠色價值鏈」,我看了一眼不禁皺眉頭,不太理解它的意義。
根據說明,「綠色價值鏈」是台灣因應中國「紅色價值鏈」的對策,不僅生產過程是環境友善的永續發展模式,更須是重視「分配」、「就業」與「薪資提升」的經濟模式,聽起來很像競選口號。
綠色是一個重要話題,我們的地球出了問題,大家都感覺得到,台灣明年也可能迎接綠色執政。
但問題是什麼?大家普遍不了解綠色,只有一個模糊概念,然而手段為何,沒有人講得清楚,換言之,只知道Why,但不曉得What 和How。
迷思之一是以為「創新」和「智慧」即等於「綠色」。這其中的確有關連性,智慧製造是達成綠色生態的手段之一,但還需要配套,必須從系統角度來思考。
迷思之二是把「綠色」和「公平、正義」扯在一起。 想像一個綠色生產環境,充分利用雲端、大數據,減少耗能及資源浪費,不同於傳統生產模式,但這代表更少工作和整體更低薪資,換言之,「智慧」和「分配」本質上是對立的概念。
上周,世界、台灣和中國大陸都分別對我們綠色環境的未來提出呼應。
該文直指蔡英文「幻想」可以增加昂貴、不可靠的再生能源,取代占台灣能源比重18%的核能。另外,也提到日、韓增加核能占電力生產比重,台灣卻是東亞唯一放棄核能的國家。
在此同時,工業總會發表產業政策白皮書,警告台灣產業環境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呼籲新領導人明確說明能源政策,否則未來產業只能「告別台灣」。
工總表示,世界各國都在推動「再工業化」,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台灣既不要核電又不要燃煤,但沒有想未來電從哪裡來,「在公平正義的大帽子下,大家都只強調分配,沒有人在意生產。」
另外,上周金門和福建簽訂供水合約,預計2017年實現。這會讓台灣經濟更加依賴大陸,未來可能還會建輸電、輸油管,這代表我們未來連最基本經濟要素,都必須依靠中國大陸。
綠色的台灣是否能解決分配問題?首先我們需了解這是世界問題,非台灣獨有,但卻被政治化。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各政治領袖如今都寧走「大眾歡迎但短視」的路線。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最近重話批評現代資本主義,表示無限追逐財富是罪惡的淵藪,譴責現有體系無視社會排擠並破壞大自然,鼓勵弱勢族群站起來改變世界經濟秩序。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剛發表演說,承諾當選後要幫美國人加薪,打造一個兼顧成長和公平的社會。
講得好,但問題是如何執行?這其中有類似想兼顧智慧與就業,或廢核但不漲電價的矛盾,換言之,重點不在Why或Who,而是How。
希拉蕊的演講提到科技創造了新領域、打開了新市場,然而這些發展讓經濟走向兩極化,高技能工作者因此獲益,但藍領和某些中階工作卻被取代。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Uber取代了計程車司機,第三方支付代替了銀行,就如同高速公路ETC讓收費員失業,請問我們應鼓勵創新還是保護就業、要機器智慧還是人工勞力?這是零和,很難兩者兼顧。
希拉蕊也提到美國和全球越來越流行「零工經濟」(Gig economy),即所謂的「隨選經濟」或「共享經濟」,我們會開自己的車去當司機、出租家裡的房間、或當別人的顧問,賺取外快。
未來的社會每個人會有好幾個兼職角色,不只是一個在公司上班的打工族,但當你不再是一個員工後,誰來照顧我們的福利?
上個月加州勞工局作出裁定,即使是Uber司機也應享有勞工福利,這和希拉蕊的觀點不謀而合:「我會嚴厲打擊那些把員工歸類為個人承包者,不提供應有薪資的雇主。」
這則新聞之所以值得重視,是因為台灣經濟很大比重是由小企業和個體戶構成,但卻缺乏以創新和互聯網手段打造Gig economy的嘗試,我們遲早會面臨類似問題。
台灣投資環境不好,產業轉型不佳,所以企業出走。由於大部分人還是要「上班」,當工作少,薪水一定不好。
台灣創業環境也不好,多半停留在小吃形式的傳統經濟,所以需要創新。創新可能導致「創業」,但創新不會提高傳統「就業」,只會削減。
怪政府和國民黨沒有用,美國民主黨歐巴馬執政八年,貧富不均現象毫無改善。但不可否認, 美國「再工業化」使製造業回流,創造了新工作機會。
對台灣的年輕人來說,最好的機會可能是趕快跨入Gig economy,把你父母親的工作幹掉,順便創業,大陸和美國有很多成功例子。
其次,你可往照顧父母方面去想。台灣老年化嚴重,今年商周奇點創業大賽冠軍得主之一計畫發明測試老人情緒的手環。(延伸閱讀:世界最聰明大學 為什麼指名要他們?)
如果你想賺年輕人或小孩的錢,最好去大陸,最近獵豹「台灣紫牛創業比賽」冠軍所做的東西即和學習有關。
五家紫牛之星台灣創業團隊,到了北京才了解中國之大,以及台灣和大陸的差別,有一點像電影「飢餓遊戲」比賽的場景。
未來的工作會天翻地覆,包括你和你的家人,改變政府不會改變未來,改變你自己才是關鍵。
Think about tomorrow, think how, act n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