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年初大病一場後,醫生便囑咐我控制飲食,以免血糖過高,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其它疾病。
我發現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米、麵、麵包等和體重關聯性最高,只要幾天不吃,便可立刻降幾公斤。但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營養要素,不易從其它地方取得,而且光吃蔬菜水果缺乏飽足感,有時一餓又亂吃,結果更糟。
營養師說碳水化合物不是不能吃,但要和其它食物均衡,適量比例,身體才能健康。
中國大陸對台灣而言,就像是碳水化合物,你必須依靠它生存,不能完全沒有它,但過分依賴它,絕不適宜。現在台灣想做的,是以暴力手段減重,讓每個人都立即變成素食主義者。
台灣正興起全面性的「去中國化」運動,減少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從長期戰略的角度,這很正確,但戰術完全錯誤。
經濟轉型升級,如同體質的改變,不可能一夕間調整過來,台灣產業不可能馬上從製造轉為服務,從代工走向品牌,從低端躍升高端。
同理,台灣不可能也不應該一夕間就撤出中國,這是錯誤的減重策略。除中國大陸以外,哪些世界市場台灣現在有把握可以開拓?
經濟有自然規律,政府很難用行政命令阻擋。早年台商布局東南亞,但當大陸相對成本優勢顯現後,便紛紛轉進中國,即使李登輝96年提出「戒急用忍」,仍無法阻止這股熱潮。
現在還叫台商去大陸投資工廠?風向球已變了,未來的機會在服務,在「互聯網+」,是市場不是工廠,我們擋得了嗎?
最近最轟動的新聞,是餐飲模範生王品董事長戴勝益宣布提早退休,由中國團隊接手,負責人表示「天下是我在打」,王品大陸地區營收比約40%,每年以35%的速度迅速成長。
未來很多企業也會面臨類似情形,誰掌握了中國市場經營訣竅,誰就能夠帶領未來成長,這是很現實的事。台灣市場已飽和,王品有13個品牌,想搞差異化,但怎麼做就是比不上大陸市場成長,在台灣只能小打小鬧。
不僅傳統產業錯估中國大陸情勢,新興產業亦然。可能被大陸阿里、騰訊這些巨頭嚇壞了,最近台灣網路業者紛赴東南亞考察,擔心中國規則不清楚。
問題在哪裡?全世界規則不清楚的何止中國大陸?台灣一樣嚴重,只要詢問美國在台商會,外商對台灣缺乏法治,規則變來變去都搖頭。
其次,中國已不是20年前的大陸,它現在代表的是快速成長的中高端市場,在電商領域比美國還強。反觀許多東南亞部分國家目前連電信基礎設施都還不齊備,所以大陸才會用「一帶一路」金援東南亞。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三個階段,分別是基礎建設、出口製造和內需消費。台灣電商想打世界盃,未來主戰場可能在中國大陸。目前在東南亞,只能做10年以前的事,至少還要再蹲個5年,這是升級嗎?
換言之,現在去東南亞,意義上和20年前去中國沒兩樣;現在進攻大陸市場,反而是打真正的世界盃。我們該打世界盃還是非洲盃?
周末看了一部老片,女主角伊麗莎白.泰勒哀怨地泣訴她和男人之間的關係:「我總是在該說NO的時候說YES,該說YES的時候說NO」。
「中國市場+互聯網」改變了許多事情,也影響了台灣產業的競爭力。過去台灣繁體翻譯書,在大陸被當作精品,但未來可能被新興的翻譯書電子平台整個取代。
世界變化太快,今天即使是新興市場,也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鴻海剛和阿里巴巴入股印度電商5億美元,日本軟銀宣布以1億美元投資印尼最大電商,美國最大私募股權基金KKR以4億美元投資越南龍頭食品公司。
今天全球市場,被三股勢力瓜分;一是多國籍企業財團,二是私募股權基金,三是各國主權基金,比如說中投和新加坡淡馬錫。
政府如果真的想帶領台灣走向世界,就不該叫中小企業到海外去送死,至少應學習新加坡國家資本主義,讓淡馬錫這樣的航空母艦在前面開道,打造平台。
我們不需要把中國大陸當成天大機會,想像它是「necessary evil」好了,有一天你會轉型成功,不需依靠碳水化合物而有健康的身體,但這需要時間,各行各業不同,沒有標準答案。
我最近和大陸台商聊天,一位台商抱怨大陸講話不算話的血汗經歷,但他現在正在帶領年輕新秀進入大陸,就像一位老獵人;另外一位老闆從電子轉生技,從出口代工轉內銷品牌,從頭做起,他們都值得尊敬。
兩岸人民血脈相連,我們的父母生長於憂患的時代,我們的子女未來可能要面臨更艱困的環境。
台灣是我們的土地,it is a
hard land, but it is Taiwan land. This is your land, and this is my land.
活著就有機會,用任何手段活下去,我們會找到未來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