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6 創會理事長的話
鴻海批紫光, 兩岸半導體, 台積電, 山水水泥, 雙11, 松青 全聯, 百威 美樂, 喬山, 中化 先正達, 國發基金 Gogoro
鴻海批紫光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對大陸紫光集團強勢崛起,近期成為台灣科技業熱門話題相當不以為然,直言「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不過一個炒股的投資者。」他並呼籲政府應該進一步對半導體赴陸投資鬆綁,以免重蹈當年面板因錯失開放良機,導致現在很辛苦的覆轍。
郭台銘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表示,最近台灣科技業掀起「趙偉國旋風」,他個人的看法是,趙不過一個炒股的投資者,怎麼能去問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一個世界半導體教父,公司多少錢要賣?張忠謀60多年半導體經驗,「不是你今天用錢就可以買的」。
郭台銘說,台灣許多企業很國際化,例如鴻海集團在全球12個國家設有工廠。「半年前,捷克總理特別請我去總理府吃飯,我(鴻海)是捷克第二大出口公司」,集團在墨西哥也有一、二萬人,鴻海全球化的經驗、科技管理、經營理念,企業文化的塑造,都不是一個炒股的中國企業要買就能買下。
郭台銘認為,中國現在也有些問題,每個省都調結構,過去LED、太陽能就是這樣被做爛掉,自己也深受其害,現在面板也是。中國面板廠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如果當初開放晚一個世代的面板業去中國,今天中國面板業就是我們控制,但現在拱手讓人。所以,現在大尺寸面板會很辛苦,什麼原因?因為錯誤政策造成的,「半導體不能再錯一次」。
郭台銘說,「你看,今天中國有多少座面板廠,蓋好沒有在運作?」另一個例子是LED,全中國有4,000多條生產線,生產那麼多,都能把地球點亮三圈半。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郭台銘董事長說得很對,紫光就是炒股。
第二、 原來以為紫光是國家隊,但是看了趙偉國董事長的訪問之後,才了解原來就是基本的資本運作,和政府沒根本有甚麼關係。
第三、 大陸市場的本益比超出台灣資本市場很多,買台灣優質資產游刃有餘。
第四、 台灣很難阻擋這個趨勢,禁止陸資長期對台灣不利。
第五、 台灣面對紫光有兩種: 要不是本土業者自己團結起來,要不然我們也應積極去併購歐美的公司。
兩岸半導體
今年台灣半導體總產值估達新台幣2.2兆元,全球市佔率18%,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建議,台灣的半導體仍有向上成長機會,鼓勵兩岸產業鏈與技術合作,共同挑戰產值市占高達46%的美國。
IEK建議,兩岸可透過產業鏈合作、參股投資、併購、設研發中心及營運據點等模式,掌握半導體未來成長機會,只要擬定好研發、環境、人才競爭力策略,台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有機會在2020年之前突破新台幣3兆元。
根據IEK統計,2015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約2.2兆元,年成長率仍有約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值(下滑0.8%),估計明(2016)年成長約4.1%、也優於全球約1.9%的年成長率,主要在於智慧電子產品將帶動台灣晶圓製造的先進製程比重提高,以及手機、通訊相關晶片、固態硬碟(SSD)等需求增溫帶動成長。
IEK分析,全球總產值排名,今年與去年相當,台灣仍維持第二位,但與第一名的美國,差距仍很大,還有向上攻的空間;韓國排名第三,已緊追台灣;至於日本、歐洲排名第四、五,但皆呈現向下衰退的表現,至於排名第六的中國大陸,則是少數仍有明顯成長的國家。從各國消長趨勢,中國以政策及市場優勢積極發展半導體,已慢慢在改變整個產業的版圖。
IEK研究部經理彭茂榮表示,大陸過去政策扶植是以「補助」為主,未來改以「投資」為目標,從近期大陸紫光集團的動作不難看出,其積極度已擴及全球。大陸政策目標規劃到2020年在IC設計及封測要達到國際領先地位、製造要進入16/14奈米、且設備材料要進入國際採購體系,還規劃到了2030年要有一批企業進入國際企業前段班。
台灣半導體總產值雖然維持第二,不過彭茂榮認為,其中的IC設計市占僅2成,仍與美國的6成有極大落差,中國大陸IC設計業蓬勃發展、市占已提升至1成,台灣IC設計業可說是腹背受敵。至於已排名全球第一的台灣晶圓製造及封測業,則面臨資本、人才上的挑戰。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台灣半導體仍然有相對競爭優勢,全球排名第二。
第二、 但這個優勢很快就會消逝,中國大陸正全力打造自己的半導體產業鏈。
第三、 台灣面對中國大陸這個巨人,只能選擇合作,絕不能視而不見,也無法強烈抵抗。
第四、 台灣半導體未來應該積極併購美國公司,特別在IC設計領域。
第五、 台灣半導體只有台積電和聯發科兩強,未來需要進一步整合。
第六、 政府一定要開放陸資參股台灣IC業,否則人才會被挖走。
台積電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10)日宣布以每股6.24美元、合計6,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1.1億元),投資入股半導體微影技術方案廠Tela Innovations公司,以加強台積電在多重曝光(multi-patterning)浸潤式(immersion)微影技術上的優勢。
此外,台積電董事會昨天核准資本預算約新台幣1,253.587億元,將用來擴充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產能、興建廠房與安裝廠務系統、以及包括明年第1季的研發資本預算與經常性資本預算。董事會也核准擢升南科12吋晶圓廠Fab14廠長王英郎為副總經理。
台積電雖然將今年資本支出降至80億美元,但投資建廠計畫並未有大幅變動,如南科12吋廠Fab14已擴建至第8期,今年下半年16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加強版(FinFET Plus)等製程均已量產,明年中還會再增加16奈米低成本版(16FFC)製程,除了可望成為蘋果新一代A10應用處理器獨家代工廠,還能爭取更多系統廠自製應用處理器的代工訂單。
為了配合16奈米產能開出,台積電在先進封裝的投資同樣不手軟,龍潭廠的整合扇出型晶圓級封裝(InFO WLP)生產線已大致完成,明年上半年開始試產,明年中就可以進入量產階段。
至於10奈米進度部份,台積電第4季將開始進行風險生產,明年底開始進入量產階段。
台積電雖然與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合作多年,但是極紫外光(EUV)量產能力還無法達到經濟規模,因為台積電10奈米仍會以多重曝光的浸潤式微影技術為主。為了加強在10奈米及7奈米的先進微影技術研發能量,台積電昨天公告投資入股半導體微影技術方案廠Tela Innovations,以利後續微影技術研發能夠順利推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台積電很少海外併購,這個案子是少數例外。
第二、 台積電的併購不是為了衝規模,而是為了高端技術。
第三、 台積電應該加強併購的腳步,更應該扮演起老大哥的腳色,協助產業整合,打造Taiwan Inc.,不要只是獨善其身。
第四、 台積電未來應該用併購的方式取得歐美先進技術,再在台灣將其商品化,最終引進中國大陸。
山水水泥
大陸山東水泥生產商山水水泥確定無法償還今(12)日到期的人民幣20億元(約新台幣100億元)公司債,將是大陸本土首起短期融資債務違約案例。
華爾街見聞報導,山水水泥昨日在港交所公告,董事會結論將無法於11月12日或該日前,取得足夠資金以償付大陸本土債務,公司將聲請清算,並聲請委任臨時清算人。
截至目前,山水水泥存續債券共六檔,累計餘額人民幣71億元(約新台幣355億元)。除上述20億元超短融外,還包括8億元超短融「15山水SCP002」,40億元中期票據「13山水MTN1」、「14山水MTN1」和「14山水MTN2」,以及3億元定向債務工具「14山水PPN001」。
以上債券將於未來兩年陸續到期,其中人民幣26億元(約新台幣130億元)的超短融和中期票據,將在明年第1季兌付。
此外,山水水泥還有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將於2020年到期。據相關規定,如大陸主體超短融違約,境外債券也必須提前贖回。
山水水泥公告中還表示,後續違約不可避免;山水水泥稱,要是開曼法院批准聲請,由公司擬定並獲法院批准的重組專業人士將獲委任,以制訂重組建議,處理集團目前的財務狀況,臨時清算人一旦獲委任,還將尋求將該等保護延展至公司在香港的業務經營及活動。
山水水泥之前的公告指出,由於集團經營業務所在區域經濟增速放緩,水泥市場需求下滑,加上產能過剩,大陸水泥市場競爭激烈,出現量價齊跌局面。
據2015年上半年財報,山水水泥營收下滑31.1%至人民幣50.64億元(約新台幣253.2億元),虧損10.96億元(約新台幣54.8億元)。
路透報導,山水水泥以離岸公司形式在香港上市,也就是紅籌股,總部位於山東省濟南市,主要股東天瑞集團、山水投資、亞洲水泥及中國建材,持股分別為28.16%、25.09%、20.9%及16.66%。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山水是重量級國營企業,而且在香港上市,當年摩根士丹利還有投資,沒有想到還是會出問題。
第二、 台泥和亞泥這幾年積極併購中國大陸國營水泥企業,成果顯著。
第三、 中國大陸對於產能過剩的國營企業如鋼鐵和水泥正大力整頓,也需依靠「一帶一路」消化產能。
第四、 台灣國營事業非常官僚,沒有市場化,未來前景堪憂,只有等待民進黨上台後大力整頓。
雙11
中國大陸經濟今年走勢疲軟,第3季經濟成長「保七」破功,在外界唱衰全年表現之際,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他對大陸經濟一如既往地看好。
馬雲在「雙11全球狂歡節」接受全球媒體訪問時指出,儘管大陸經濟在未來五到15個月內,仍將處於困難時期,但中產階級人口在未來五到15年內,將從3億成長超過5億人,這些對高品質物質和文化需求的人群,足可帶動經濟發展,使大陸進入一個了不起的時代。
馬雲強調,「雙11」不能代表整個大陸經濟,但活動成功已掀開了大陸強大內需的一角,期盼「雙11」能成為激發、喚醒與引領大陸經濟內需的第一台發動機。
馬雲提到,很多人都在說,今年應是「雙11」的最後一年,但在他看來,「雙11」已經是全球化的日子,至少要辦100年,未來甚至活得比阿里巴巴長。
至於阿里是否對今年「雙11」訂下成長目標?馬雲則說,阿里不會設目標也不會訂KPI,「如果把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訂到9%,這個國家的經濟一定會變形」,「雙11」也是。
他表示,「雙11」是屬於消費者跟製造廠家的,阿里巴巴只是提供一個創造夢想的平台,這也是一場對大陸企業、物流、客服等商業基礎設施考試,未來不排除在雙11前後增加一兩天。
馬雲指出,「雙11」彰顯了中國經濟正從過去投資和出口,走向真正的實體消費,阿里巴巴只是利用網路和電子商務的手段,激發了大陸部分內需。
「沒有人不行,但大陸靠人已經不行了。」馬雲強調,「雙11」是大陸終於有一次能靠技術與模式創新發展。他表示,許多參與雙11的企業,如今規模可能還很小,但他們採取先進技術和優秀的行銷手段,投入了大量的年輕人,這些企業代表大陸新實體經濟的崛起,是大陸經濟真正的希望。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雙11不只是阿里巴巴的勝利,更反映了中國大陸社會消費以及人口結構的變遷。
第二、 大陸中產階級透過電子商務,將徹底改善經濟結構,「平價奢華」會是未來大趨勢。
第三、 雙11今年較去年又成長許多,說明我們現在仍然處在爆發式成長的開始。
第四、 台灣的經濟和互聯網尚未連結起來,需要有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
松青 / 全聯
味全昨(12)日舉行董事會,會中通過將以4.5億元出售松青超市賣給全聯社,年底完成交易,明年元旦松青超市退出市場,改掛全聯招牌。超市龍頭的全聯藉此併購,更加鞏固在北部地區的版圖。
味全董事會上也選出新任董事長,由副董事長王錫河擔任。此案仍需經過公平會審核通過後,交易才能完成,由於松青大多數門市並非自有,屆時全聯接手後將承接門市租約、設備及人員,全聯店數可望突破800店大關,成為僅次7-ELEVEN第二大連鎖零售通路。
全聯表示,松青部分門市與全聯的確有商圈重疊,接手後會依照各店、各商圈情況調整營運情況。
超市業者表示,全聯是超市業老大,併入排名第五的松青雖可讓市場地位更穩固,但松青家數並不算多,短期內對其他業者影響有限。
味全總經理蘇守斌昨日指出,松青超市受滅頂行動影響,虧損擴大,考量味全現有財務情況與國內零售業競爭,決定出售。過程中與國內五、六家業者接觸,但都未能取得需承接松青所有門市與員工的第一要件。
蘇守斌說,大約四、五個月前直接去拜訪全聯福利中心董事長林敏雄,很快就取得共識。以目前松青淨值約負10.5億元,最後能以4.5億元成交,且能兼顧員工未來生計,雖是忍痛出售松青,但卻是對的事。
松青超市全台65家分店,門市集中在北部地區,全年營收約30億元,去年全年虧損1.93億元。雖然持續轉型、調整定位,但仍不敵不斷擴大市場的便利商店、全聯福利中心,在全台滅頂抵制行動中也受波及,今年上半年虧損1.24億元。
松青超市員工共790人,蘇守斌已對幹部、店長說明出售相關事宜,也開始對供應商處理相關退貨、結帳。
我們的看法:
第一、 松青是台灣超市排名第五,這是一定要整合的。
第二、 超市和零售業在外國受到電商的興起,影響甚大,未來將會走上O2O虛擬和實體的融合。
第三、 頂新沒有早一點出售松青,是一個大失誤。
第四、 台灣市場太小,未來應該會只剩下三大超市體系。
第五、 這是一個大者恆大的行業。
百威 / 美樂
全球最大啤酒廠百威英博(AB InBev)周三宣布,已與第二大啤酒廠南非美樂(SABMiller)達成併購協議,成交價高達698億英鎊(1,05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47兆元),2家公司合併後獨霸全球啤酒市場,市占率超過3成。這也是全球企業最大的合併案之一。
併購交易定案後,2家公司股價同步上漲,南非美樂在倫敦早盤大漲2.7%,百威英博原本也衝高,但後來漲幅縮小至0.2%。
根據雙方達成的併購協議,南非美樂會先將其MillerCoors啤酒公司58%持股賣給另一合資股東Molson Coors釀酒公司,如此一來Molson Coors將躍升為美國第2大啤酒商、市占率約25%,僅次於百威英博的45%。
南非美樂出售MillerCoors持股符合外界預期,市場專家認為,如此美國主管機關才會同意百威英博、南非美樂的併購案。
百威英博表示,已計畫盡快赴南非約翰尼斯堡證交所掛牌,未來合併後的企業普通股會在布魯塞爾、約翰尼斯堡與墨西哥證交所等地交易,在紐約掛牌的則是美國存託憑證。
百威英博指出,合併交易完成後的第5年起,每年至少可節省14億美元的開支。
百威英博執行長布里托(Carlos Brito)表示:「在投入相關資源後,我們將打造一家世界級消費產品領導品牌,藉由整合2家公司在地與全球互補性的品牌,可以提供全球的啤酒愛好者更多的選擇。」
百威英博旗下品牌有百威(Budseiser)、可樂娜(Corona)與Stella Artois,南非美樂旗下則有葛蘭斯(Grolsch)與沛羅尼(Peroni),一旦併購交易獲得政府主管機關的許可,將可提升在美國、中國、歐洲、非洲與拉丁美洲的市占率,目前2家公司銷售的啤酒全球市占率已逾3成。
法巴銀行證券分析師費利(Eamonn Ferry)之前指出,百威英博併購南非美樂後以營收計將成為全球第3大民生用品巨擘,僅次於寶僑(P&G)與雀巢(Nestle),以獲利(EBITDA)計則是全球第一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全球產業正在快速的整合,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快速順利整合還是令人跌破眼鏡。
第二、 成功的關鍵在於這兩家公司有相當程度的互補性。
第三、 亞洲地區同業整合度不夠,未來會有一下波整合動作。
第四、 台灣的食品業應該會有整合,先從通路整合開始。
喬山
為擴大美國健身器材連鎖店通路布局,喬山(1736)昨(9)日宣布,由旗下JHT Retail公司砸下2,000萬美元,併購全美最大健身器材專賣連鎖店廠商2nd Wind Exercise
Equipment公司100%股權,成為喬山今年40周年的最大賀禮。
喬山為全球第一大健身器材專賣店通路商,最近大舉擴充全球連鎖店通路布局。喬山董事長羅崑泉透露,透過這次的併購案,喬山全球連鎖店總數,可由目前的330家提高至388家,擴大領先優勢。喬山總經理羅光廷期許,未來3年內,喬山旗下美國專賣店家數,要由目前的63家提高至200家。
喬山繼斥資併購加拿大最大商用健身器材經銷商Stak fitness,上月改成立喬山加拿大行銷子公司之後,昨天又宣布另一宗在北美健身器材連鎖店通路併購案。而Stak fitness年營收約1,270萬加幣,自上月起開始併入喬山合併報表範圍。
2nd Wind公司1992年成立,今年營業額目標7,000萬美元,喬山本月6日併購後,可認列2nd Wind營收與獲利。喬山財務長魏文琦說,未來喬山美國營收占比將超過歐洲市場。
據了解,2nd Wind主力銷售電動跑步機、橢圓機、健身車,及重量訓練等健身器材,在美國明尼蘇達、威斯康辛及愛荷華等11州,共設58家專賣店,主要銷售喬山的Matrix、Vision、知名廠商品牌Life,及LifeSpan等多個品牌,員工數約220人。魏文琦說,併入後,集團仍維持2nd Wind原店面招牌。
羅崑泉說,喬山近5年來商用健身器材複合成長率23%,喬山想拓展美國商用市場,最好方法,就是比照台灣、大陸市場的營運模式,廣設專賣店,讓產品曝光度與銷售量可同時增加,並集中力量做產品維修。
羅崑泉透露,喬山還計畫由美國中部,再往美東與美西,拓展健身器材連鎖店,讓公司的美國連鎖店數達200家的目標。
法人認為,若喬山在美國連鎖店達200家設點規模後,預估喬山3年內的美國市場營收,由目前的1.8億美元提高至5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喬山是少數有全球競爭力及歐美市場的台灣公司。
第二、 深耕美國市場是正確的選擇,未來美國的潛力遠大於中國市場。
第三、 2,000萬美金是很小的投資金額,很難相信這是全美最大健身器材連鎖店。
第四、 台灣企業未來要積極走出去,從國際貿易轉型全球運營。
中化 / 先正達
中資瞄準全球最大農藥生產商!中國化工集團拓展海外農業版圖,傳出將砸下420億美元(約合1.3兆台幣),收購瑞士先正達(Syngenta)。據了解,目前為止雙方並未談妥,整個談判仍充滿變數,但料未來幾周內就會達成某些協議。一旦達成,該案可望成為中資在歐洲最大的收購案。
先正達不只是世界最大的農藥生產商,更是前3大的種子生產商,是少數幾個把持全球農化市場的跨國企業之一。根據彭博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儘管中國化工已經開出420億美元的價碼,遠超過了先正達的市值320億美元(約合1兆台幣),但先正達先前以監管風險為由而拒絕。早前先正達也曾拒絕種子巨擘美國孟山都的收購提議。
該人士表示,這筆收購案不會這麼快就達成,雙方仍持續溝通,未來幾周內或能有結果。不過據悉,先正達並非只有跟中國化工一家接觸,也與其他潛在買家積極接觸,如杜邦、陶氏化學等。無論如何,這些談判最後仍有可能通通失敗,先正達不排除繼續獨立存在,或另外尋找併購對象。
彭博估計,一旦中國化工和先正達順利達成收購協議,這將會是中資在歐洲最大的收購案。對於此事,雙方官方代表迄今都沒有正面回應,但先正達13日在美股價受到激勵大漲,一度大漲至16%。
這段時間以來,全球農化巨頭整合消息不斷,現在就連中資也來湊一腳。對大陸而言,農業現代化被列為《十三五規畫》農業政策的主軸,攸關到大陸未來的糧食安全,以及耕地流失的問題解決。據世界銀行計算,過去10年大陸耕地面積下降了近6%;大陸水利部近期公布數據也指出,大陸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流失平均為100萬畝。
基於糧食安全和國家競爭力的考量,不少陸企選擇通過併購方式快速取得技術;像是這次中國化工欲收購的先正達,本身也有在做玉米、大豆、蔬菜等轉基因種子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就連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5月也不客氣地指出,大陸絕不能把市場拱手讓給外國企業。他表示,大陸農業科技應加快研究創新,盡早站上轉基因技術的制高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跨國投資項目,資金來源不是問題,重點是其隱含的戰略意義。
第二、 先正達是全球前三大的種子生產商,更是農化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巨頭,和中國大陸糧食安全戰略考量相關。
第三、 今年全球聖嬰現象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收成,農產品價格波動劇烈,對於擁有龐大農民的中國大陸來說,有很大衝擊。
第四、 先正達拒絕孟山都稍早的收購提議,但這次不一定會拒絕中化,畢竟有戰略意義。
第五、 中化先前在肥料領域有過海外併購,此次算是再接再厲。
國發基金 / Gogoro
看好台灣電動機車界的「保時捷」Gogoro,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昨通過,將投資Gogoro Inc.約新台幣10億元(3000萬美元),這不僅是國發基金首度投資機車產業,也是將觸角延伸至物聯網、雲端技術的首例,資金預計年底前一次到位。
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副執行秘書晏世偉表示,政府願意投資Gogoro Inc.,主要是看好其多數零組件自主開發、規格標準較高,簡單來說,合作廠商想達到Gogoro的要求,就得提升技術能力。
有政府資金資助後,晏世偉認為,有助帶動台灣電動機車上下游產業供應鏈的升級、發展,未來還有機會系統輸出到其他城市,提升我國出口動能。
另外,Gogoro生產開發的智慧電動機車,也結合物聯網與雲端技術,這也是國發基金看好的投資點;晏世偉說,Gogoro電動車內建約有30個感測器,可以將行車紀錄、相關訊息儲存到雲端、上傳至手機APP;舉例來說,車主可透過APP可以知道哪裡可以交換電池、電池可以跑多久等重要資訊,與全球產業發展方向非常契合。
除了國發基金投資Gogoro外,國內知名企業家包括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等,都並列Gogoro Inc.的大股東;Gogoro於今年10月名列富比士雜誌網站「全球百大物聯網新創公司」(Top 100 Internet
of Things Startups)。
晏世偉透露,Gogoro Inc.是在2015年初遞件、提出申請,當初申請的投資金額其實更高,最後以新台幣近10億元通過審核,但這個案件的通過,將對物聯網等相關新創產業有激勵效果。
Gogoro執行長陸學森感到非常榮幸,表示國發基金和所有股東都擁有相同的願景,希望能更有效率地管理大型都會的能源使用,積極推動全球各個城市的智慧轉型。
陸學森表示,如今有2000輛Gogoro機車在路上奔馳,在大台北與桃園地區布建超過89座電池交換站,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頻繁、最成熟的電池交換系統。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國發基金大手筆投資一個新創項目,不得不令人注目。
第二、 機車的市場在歐美不大,東南亞市場很大,但主要是低端市場,Gogoro的市場定位值得探討。
第三、 Gogoro透過雲端和物聯網打造智慧電動機車系統,重點是這個系統究竟有沒有經濟規模?
第四、 不論如何,這是非常具有明日性的投資項目,台灣需要有更多明日前瞻的投資規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