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一個大陸教授:在台灣待一個月就變傻...這是個充斥垃圾資訊的封閉小島

一個大陸教授:在台灣待一個月就變傻...這是個充斥垃圾資訊的封閉小島

「我兒子今年上大學,他想念醫科,可是我想讓他念工程,比較有前途,請問你覺得哪一個比較好?」

我以前同事移民國外,向我請教這個問題。我告訴她首先要尊重小孩的興趣,而不是盲目追隨流行趨勢;其次談到學科,為何不能兩科一起讀?比如說「醫療+IT」就是智慧醫療,非常有潛力。

我們正進入一個雙重專業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必要將其專業向外延伸,你可以說這叫通才,但更精確的說法是兀型人才,這比單一專業更有價值。

最近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分析企業CEO的背景,結論是那些有一個以上部門歷練資歷的人,如同時做過銷售和生產管理,會有更好的升遷機會。一個人若在4個部門待過,其潛力不遜於一個哈佛MBA。

卓越的CEO在每個功能領域通常都並非為最優秀人才,但均為前25%,他們和別人不同之處在於跨界與學習能力。

以往我們認為什麼都要懂才能擔任領導人,現在已非如此。美國演員能當上總統,台灣律師、醫生能當領導人,因此雖然很多人罵川普不夠格,但誰說生意人不能做美國總統?

新創企業快速成長,對跨領域技能也有幫助。小公司沒有大企業的資源,創業家什麼都必須親自參與,強迫自己在短時間內懂很多東西。

最近兆豐美國洗錢事件以及一銀ATM遭俄羅斯犯罪集團盜領,讓大家了解過去我們忽視領域的重要性。銀行招募人才,資安及法遵(compliance)突然變成最炙手可熱的職位。

好笑的是,這是過去被認為最沒有前途的工作。如果你是電腦高手,通常會加入聯發科,不會在銀行IT部門。同理,如果你是優秀的法律人才,則會在大律師事務所高就或當檢察官,不會到企業去服務。這說明環境正快速變遷,傳統工作被重新檢視,後台工作可能比前台市場職務更重要。

不同行業彼此界限開始模糊化,Fintech(金融科技)是典型範例,金融業想利用網路加強其競爭力,而互聯網業者卻思考利用創新科技,徹底顛覆傳統的金融業,類似的革命也出現在醫療和教育等領域,這就是「互聯網+」。

1984年美國花旗銀行CEO交棒,傳奇的前任CEO選擇John Reed作為繼任者,跌破眾人眼鏡。Reed的專長是消金及IT,負責建置當時剛起步的ATM和信用卡,事後證明這是正確的抉擇,抓住了時代潮流。我們正在新一波潮流的起點,懂得internet、social media、smart IoT的人才非常適合領導未來企業,這正是年輕人的大好機會。

台灣最傑出的企業都是透過不斷演化蛻變,才發展到目前地位。鴻海以生產連接器起家,今天成為跨越IT各領域的巨人;台達電過去本業是電源供應器,今日卻是綠能產業的領導者。

不僅是科技業,傳統產業也要靠轉型才有未來。30年前,遠東是一家以紡織為主的公司,今日電信卻變成其最主要的事業。台灣最有實力的企業家尹衍樑也是以紡織起家,卻在每一個關鍵時間點切入了新領域,如今成為金融、零售量販和生技的領導企業。

美國最優秀的企業正不斷重新定義自己。亞馬遜以網路書店起家,後來拓展到電子商務,這幾年又以雲計算服務部門(AWS)大放異彩,能力甚至超越微軟、IBM等傳統IT巨人。

值得關注的是亞馬遜CEO貝佐斯的個人投資,他買下華盛頓郵報,在很短時間內就以網路技術改寫了數位媒體的面貌,追上紐約時報。最近他個人投資的太空火箭事業也快速發展,Tesla馬斯克的火箭計畫卻發生爆炸。

最近大陸媒體票選2016企業英雄,萬達集團老總王健林登上龍頭,他早就不把房地產當作主業,反而不斷在歐美併購影視、媒體、體育企業,創造新的價值,向新加值服務轉型。

未來是「+」的時代,台灣企業或個人要懂3個「+」,第一是「互聯網+」,第二是「X+Y」,也就是你的原有專業再加上一個新專業,第三是「台灣+中國大陸」,要把價值向台灣以外延伸,當然中國也可以換成其他地區。

台灣年輕人這幾年開始懂得在台灣以外的地區尋找工作,但光跨地域還不夠,未來更要「X+Y」(跨領域),以及「互聯網+」(跨世代)。

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的技能可自由流通,超越傳統「工作」的定義。你可能有一個專職工作,但同時又有好幾個兼差顧問,這些都是「任務」(task)導向,不同專案有不同專家,組合成一個A-Team。

未來有固定例行性模式(pattern)的工作,都會大量被機器人取代,包括律師、會計師、醫師和銀行專員,關鍵在於快速尋找pattern,然後歸納出結論。以往這屬於人的工作,但未來機器可以做得更好,唯有高度創意的工作或者操作機器人的工作,才不容易被取代。

台灣「向未來連結」的速度不夠快,整體智力有下降的趨勢。最近媒體報導,一位大陸教授說在台灣待一個月就變傻,因為台灣完全是一個封閉的小島,資訊雖然很多,但都是垃圾資訊,(新聞連結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77531-%E9%99%B8%E5%AD%B8%E8%80%85%EF%BC%9A%E5%9C%A8%E5%8F%B0%E7%81%A3%E5%BE%85%E4%B8%80%E5%80%8B%E6%9C%88%EF%BC%8C%E8%82%AF%E5%AE%9A%E6%9C%83%E8%AE%8A%E5%82%BB)沒有空間、時間來接受有價值的資訊,因此會造成「一國兩智」。

這話雖傷人,但不無道理,台灣人上FB時間全球第一,但反而限制了自我的成長。

機器取代人類以後,許多工作都會消失,高端人才會從事駕馭機器的工作,賺更多的錢,享受生活,低端的人雖失去工作,但可轉型服務業,為高端人服務。

或許,這就是台灣的未來。

生醫論壇, 機器人, 墨爾本港, KKR, 區塊鏈聯盟, 鴻海 JDI, 南仁湖, AMOLED

2016.09.26創會理事長的話
生醫論壇, 機器人, 墨爾本港, KKR, 區塊鏈聯盟, 鴻海 JDI, 南仁湖, AMOLED

生醫論壇

生醫產業論壇昨天舉行,醣基生醫董事長陳良博、Delos Capital管理合夥人陳林正、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日燦、資誠聯合會計事務所所長張明輝、生策會創辦人王金平、生策會會長張善政、鴻海集團副總裁呂芳銘、大聯大投資控股董事長黃偉祥、泰福生技創辦人趙宇天、經濟日報社長黃素娟共同出席。

2016國際併購趨勢與策略生醫產業論壇(簡稱生醫論壇)昨(19)日舉行,會中專家對於「併購」對台灣產業未來發展均表正面態度,並認為,併購是生醫產業走向國際的關鍵,並期許電子業與生技業的激盪合作。

生醫論壇由經濟日報、生策會及生策中心主辦,生策會創辦人、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生策會長張善政親自出席,講者包括鴻海集團副總裁呂芳銘、泰福生技創辦人趙宇天、生技投資專家Delos Capital管理合夥人陳林正、大聯大控股董事長黃偉祥、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日燦。

此外,並由醣基生醫董事長陳良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張明輝兩位國際專家擔任主持人。

王金平致詞時表示,台灣生技產業規模仍小,應透過產官合作整併,避免有心人炒作,也能提升國際競爭力,建議政府開放民營壽險與銀行閒置資金投資五大新興產業,而電子與生技的結盟也很可期待。

張善政指出,台灣生技產業是十年磨劍、蓄勢待發,於今唯有透過併購,提升規模,以利國際化,而產業當前已經具研發成果,正是啟動整併的好時機,並且可以借重電子業的成功經驗,再造榮景。

談到電子業成功經驗,鴻海集團副總裁呂芳銘指出,鴻海透過併購與投資並行,以「策略性」鎖定三大主軸:價值鏈延伸、商業模式計畫與產品服務轉型。

呂芳銘表示,其宗旨就是「構築平台、竝肩作戰」,所以營收才能夠從1974年的23億元來到2015年的4.48兆元,成長超過1,900倍。

對於併購議題,趙宇天表示,台灣的生醫技術很不錯,不過生醫的市場卻在歐美日,必須透過併購走向國際,因為這一行若沒有國際化、沒有資源,就沒有競爭力。

國際化方面,陳林正指出,台灣可吸引全球基金進來支持台灣生技公司,據悉,已有許多國際基金到大陸設立團隊,台灣應當也可以做到,而台灣的投資者也不妨把眼光投向國際,媒合台灣與國際公司,提升彼此間的競爭力。

至於如何併購才能夠真正發揮綜效,黃偉祥表示,併購並非完全的吸納,而是要進一步的融合,因為每個公司間文化不同,除了要做大做強,還要能「共大、共好、共贏」,而所謂的控股公司就是要調節各個子公司之間的不同差異,進而做到海納百川的成果。

在併購的思維方面,黃日燦指出,有四大管理思維要改弦易轍,包括從生產轉為策略、成本轉為成效、價格轉為價值、製造轉為服務,才能真正調整企業的體質。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生技產業規模太小,整併人人會說,關鍵是誰和誰整併? 是否願意整併? 如何整併?

第二、想要併購別人要有高估值,高估值要有核心投資者如尹衍樑和名人背書,但容易流於炒作,最後受傷的還是散戶。

第三、台灣整併的對象應該由本土延伸到海外,美國很多優秀的生技公司現在估值都在淨值附近。

第四、鴻海透過併購夏普,跨越了一大步,我們希望在生技界也有這樣的跨國併購案例。

機器人

金融時報報導,人工智慧的進展神速,在歐美引發機器人將取代人類、導致大量失業的隱憂,但新加坡卻對機器人開張雙臂。由於星國對外籍勞工的限制,促使政府提供補助鼓勵服務業採用機器人,盼解決人力不足的情況。

新加坡諾維娜伊麗莎白醫院營運長Louis Tan表示,「政府緊縮外國勞工政策,這使得技術員工的招募更加困難。科技如今成為我們的解決方法之一。」

Parkway Pantai集團經營的諾維娜伊麗莎白醫院,藉由IBM華生(Watson)科技作為自動化「護理師」,在加護病房監控病人的生命跡象。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附近的餐廳ChilliPadiNonya裡面,1位機器人服務生在餐桌間移動收拾碗盤,詢問客人:「可否協助我清理您的桌面?」由於它仍缺乏端起杯盤的能力,因此客人需自行放置在托盤上,再由機器人端回廚房。

餐廳經理Kannan Thangaraj表示,「在新加坡,你很難招募到海外人力,因此有1台機器人幫助很大。客人都因為機器人而再度光顧,很喜歡看到它。」

到目前為止,僅有少數餐廳參與使用機器人的試驗計畫,原因之一在於成本昂貴。由新加坡公司Unitech Mechatronics打造的機器人,1台要價4.7萬星幣(約台幣109萬元)。

今年新加坡政府宣布,規畫3年斥資逾4.5億星幣支持機器人計畫,提供中小企業負擔得起的機器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已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台灣遲早也要面對。

第二、問題是人力結構不平衡,有些地方人才過剩,有些地方卻找不到人。

第三、台灣沒有花功夫研究人和機器應該如何謀合,這牽涉到工作的轉型,不是那麼簡單。

第四、台灣只有Fintech開始侵蝕到金融業工作者的工作,但未來很多領域甚至都會發生。機器取代人類。

墨爾本港

一個由澳洲主導、包括中國資金的跨國財團,十九日以高出預期的九十七億澳幣(約台幣二三三二億元)出價,贏得澳洲最大貨櫃與貨運港口「墨爾本港」五十年的租賃權。澳洲媒體報導,該財團中的跨國公司「全球基礎建設夥伴」(GIP)局部代表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海外」(CIC Capital)參與該案,致使中投海外實際上取得該港廿%股份。

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澳洲近年一連串重大基礎設施私有化案,二○一四年中國「招商局集團」與澳洲「哈斯汀基金管理」公司,便以十七.五億澳幣取得全球最大煤運出口港紐卡素港(Newcastle)九十八年的租賃權。

去年,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關係密切的山東嵐橋集團(Landbridge Group),以五億澳幣取得澳洲北領地達爾文港(Port of Darwin)九十九年租約。由於有兩千五百名美軍陸戰隊員輪換派駐達爾文港,數千名美澳部隊每年也在當地舉行大型聯合演習,該港並提供澳洲前往南海主權爭議水域最近路線,因此引發爭議,促使澳洲當局今年三月起,針對國營基礎設施開放外資競標案採取更嚴格的規範。

八月間,澳洲財政部長莫里森(Scott Morrison)以國安疑慮為由,否決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香港長江基建集團,收購價值逾一百億澳幣的澳洲最大電力公司「Ausgrid」案。

墨爾本港的標租是澳洲最新的基礎建設私有化行動,澳洲維多利亞州政府十九日指出,得標的隆斯戴爾跨國財團(Lonsdale Consortium)包括澳洲第二大躉售基金經理人「昆士蘭投資公司」(QIC)、澳洲主權基金「未來基金」(Future Fund)、加拿大養老基金「Omers」等。

該州原本尋求的得標金額為六十億澳幣,結果成交金額高達九十七億澳幣。墨爾本港是澳洲第一大貨櫃港,每年出入逾三千艘貨運船隻。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政策,一定會在全球積極佈署海運基礎建設施。

第二、中國海外投資動作太大,不只是美國、英國、德國、澳洲都有對中資入股的國安疑慮。

第三、但這只會拖延一段時間,最終中資入股全球主要基建設施仍然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第四、澳洲對於中國大陸在亞太的布局而言,有無比重要的戰略位置。

KKR

年薪超過新台幣1億元、中華開發金控總經理楊文鈞,已確定跳槽至全球知名私人股權投資公司KKR集團,出任大中華區總裁及全球合夥人。惟楊仍擔任開發金控、開發工銀董事,此人事案預定明年1月起生效。

楊文鈞現為開發金控、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總經理,因年薪連續2年超過億元,是國內少數「億元CEO」等級的專業經理人。楊文鈞為開發金成功引進阿里巴巴創業基金的代管業務,至今傳頌市場。

此重大金融人事案昨(20)日由KKR主動宣布,KKR亞洲管理合夥人Joseph Y. Bae表示,楊文鈞將帶著20年投資經驗加入KKR,他精通私募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公司和商業銀行等領域,在併購業務及管理大中華區大型企業上的能力相當顯著。明年1月起,楊文鈞將以香港為基地,負責KKR大中華區團隊和業務。

對於此新人事異動,開發金控昨也證實指出,楊文鈞日前已向董事口頭表達,因個人規劃及家庭因素,將於明年初卸下開發金控、開發工業銀行總經理職務,返港轉戰國際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機構,董事們雖然不捨,但尊重其生涯規劃。

開發金強調,未來楊文鈞仍繼續擔任開發金及工銀董事,對私募股權基金籌集及投資等業務提供諮詢及協助。而年底之前,楊文鈞仍以總經理身分推動金控旗下各項業務計畫,對相關業務均不會受到影響,新任總經理人選訂於明年1月宣布。

KKR目前在亞太區9個市場,共投資60項私募股權交易,資金規模約100億美元,目前是國巨大股東,也曾參與日月光股權交易。近期隨兩位KKR全球合夥人劉海峰、華裕能表達年底離職意願,因此全面重新佈局亞太區管理階層,增加中國、新加坡和韓國業務的資深投資專業人士,包括陸企中信資本的季臻,出任KKR中國董事總經理。

KKR亞洲私募股權業務主管合夥人路明指出,很期待與楊文鈞、季臻,以及KKR中國團隊一起繼續深耕KKR的中國業務,為下一個十年作好準備。

我們的看法:

第一、楊文鈞是台灣之光,但問題是為何他在台灣工作了10年,又重新加入外商並轉戰中國
市場?

第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從投資銀行的觀點來看,台灣對全球PE而言,已不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市場。

第三、台灣本土PE有興起的趨勢,但杯水車薪,尚不是很有意義。

第四、台灣企業老化問題嚴重,正處在傳承交棒、轉型升級和全球化的十字路口,其實非常需要PE協助。

第五、PE帶來的價值不只是錢,更多是協助企業轉型升級。

第六、KKR原大中華共同合夥人華裕能也是美籍台灣人,和楊文鈞正好形成一進一出有趣的對比。

區塊鏈聯盟

據了解,區塊鏈金融聯盟運作後,國內金融機構之間的支付交易,包括匯款、轉帳等,將不用透過央行的金資系統結算,或透過財金公司清算,民眾的匯款與轉帳等行為將更快速與方便,大幅降低手續費,徹底顛覆台灣現有的支付體系。

相關官員透露,金管會日前推出「領航計畫」,鼓勵金融機構來申請試驗創新的金融科技(FinTech)業務,而區塊鏈金融聯盟有望成為首個申請領航計畫的案例。

對此,金管會發言人桂先農昨晚表示,歡迎金融業來申請試驗創新業務。

蔡明忠昨日出席台灣玉山2016年會,以「未來的金融業與金融業的未來」發表專題演說,並首度提及區塊鏈金融聯盟的計畫。

蔡明忠指出,如果各家金融機構都能加入聯盟,假設中信銀行的客戶要匯款給台北富邦銀行的客戶,現在還要透過金資系統等進行統一的清算、結算,若能應用區塊鏈技術,就可以省去統一清、結算的流程,一筆交易支付輕易完成,這就是區塊鏈的概念。

據悉,區塊鏈金融聯盟所使用的區塊鏈,為去年11月由台大資工系教授廖世偉、中研院院士管中閔、MaiCoin公司執行長劉世偉等人開發的系統,稱為多中心化共享帳簿互聯網,簡稱帳聯網。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區塊鏈是未來顛覆全球產業重要趨勢,越來越多台灣金控已意識到了這一點。

第二、蔡明忠董事長提出成立區塊鏈聯盟,很有前瞻性而且非常正確,台灣市場規模太小,大家需要透過合作一起創新。

第三、「多中心化共享帳簿互聯網」即「帳聯網」,未來將所有交易都會透明化,不僅對於金融機構,甚至會計師和監管機構而言都是新的挑戰。

鴻海 / JDI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機會來了?夏普對手JDI慘虧,日本政府已不打算再伸援手,傳出有意比照夏普模式外售。由於先前才傳出夏普社長戴正吳呼籲JDI合組「日本聯盟」,攜手研發OLED面板,卻遭JDI打臉的情事,如今JDI自身難保,組成「日本聯盟」乙事會否出現轉圜?結果牽動著全球面板業的神經。

日本面板供應大廠Japan Display Inc.JDI)雖然是美商蘋果的供應商,但仍傳出連虧兩年的消息,由於債台高築,不得不向背後金主「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novation Network Corp. of Japan, INCJ)伸手要錢。

由於資助款項愈來愈多,連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也看不下去,放話說,如果JDI無法證明自己的技術還有競爭力,也許日本政府會考慮撤資。他並強調,擺在JDI前面的只剩兩條路可選,一是不計代價保留日本所有權,另一個選項就是坦誠其面板技術已不再特別、不用硬留在日本。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世耕弘成在接受專訪時明確指出,日本一直以來都不願放手,讓大型日本企業破產,或被外國公司併購,認為這會導致裁員,甚或讓日本重要的技術外流,但這樣的想法不但過時,而且還非常危險。

世耕弘成強調,日本不應該緊抓著早已普及的技術不放,應該把焦點轉移到別國趕不上的尖端科技上,才是明智之舉。由於世耕弘成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心腹,外界推測,世耕弘成很可能是在替日本政府釋放風向球,想觀測市場風向。

然而JDI陷入財務困境的消息,對原已破局的「日本聯盟」是否好事一椿?法人圈的看法則是「未必」。

因為鴻海、夏普、INCJJDI四方的關係原本就相當微妙,因為早先鴻夏戀尚未牽手時,INCJ就曾為JDI、夏普和親,爾後又傳出鴻海與夏普向JDI釋出善意,力邀對方攜手研發OLED面板一事,卻遭JDI以「完全沒聽說過,鴻海/夏普並未和JDI接觸,考慮合作一事並非事實」婉言拒絕,三方要走在一起,有其一定的難度。

何況,對於JDI的未來,日本政府也尚未表態,自身難保的JDI恐無心力去細思合組「日本聯盟」的可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和JDI合作,比和友達合併更有意義,但難度非常高。

第二、日本人最要面子,但現在日本政府想放手,將會是鴻海趁機而入的大好機會。

第三、JDI的客戶蘋果,也是鴻海的客戶,所以由鴻海接手順理成章,但很有挑戰性,因為JDI
虧損嚴重。

第四、台灣政府提出成立AMOLED國家隊,立意雖佳並過程草率,缺乏詳細思考,可以把JDI
納進長期戰略思考的拼圖。

南仁湖

南仁湖(5905)啟動大陸新布局,將與當地旅遊業者合資人民幣4億元(約新台幣19億元)在浙江象山大目灣打造一座海洋館,該公司持股36%,預計明年下半年動工,2020年底前展開營運。

法人表示,該新投資案位處對岸重點旅遊區域,挾豐沛遊客量和南仁湖的吸客號召力,初估一年營收上看二、三十億元,可望挹注其獲利大增。

據了解,南仁湖所經營的屏東海生館歷經十多年來的努力,在亞洲旅遊市場打出一片天,去年海外知名全球旅遊網站評選亞洲最佳水族館,選出前25大最佳水族館,該館獲得第四名,成為中港台地區遊客的首選。

南仁湖表示,海生館交出亮眼的營運成績下,近幾年來,大陸業者邀約合作不斷,而內部持續進行審慎評估後,目前決定跨大步展開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仁湖過去在台灣創造了高速公路休息站改成賣場和遊樂場的成功模式。

第二、市場在中國大陸,大陸十三五要花錢在吃喝玩樂,特別是後兩者,提升遊樂品質。

第三、南仁湖的水族館排名為亞洲前五名,說明公司在這方面的專業。

第四、更多台灣文創業者應該進軍中國大陸,開發休閒旅遊商機。

李嘉誠

香港首富李嘉誠又開始在英國掃貨了。知情人士表示,李嘉誠正準備就收購英國國家電網(National Grid)天然氣管線業務51%股權報出投標價格,市場預計包括債務在內,這筆交易價值約110億英鎊(約新台幣4,605億元)。

英國國家電網天然氣管線業務,覆蓋全英1,100萬客戶。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指出,長江基建領銜的財團可能在本周末之前提交一份最初報價方案。

第一輪報價將於23日進行,整個收購過程預計至少需要幾個星期,英國國家電網已聘請摩根士丹利、巴克萊和Robey Warshaw作為公司財務顧問。

若這筆交易成功,英國國家電網的這次資產出售,將成為英國近年規模最大的交易之一。

這宗資產出售還吸引了其他財團,例如麥格理帶頭的德國安聯、中國中投在內的財團,以及由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投資委員會(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帶頭的科威特主權財富基金、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在內的另一個財團。復星也準備組團參戰。

李嘉誠執掌的和記黃埔去年初曾公告稱,將以102.5億英鎊從西班牙電信商Telefonica手中,買下英國第二大手機服務供應商O2,當時如果交易成功,將是該集團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案,但這筆交易於今年511日遭歐盟以反壟斷為由正式否決。

之前,李嘉誠已買下英國Northumbrian水處理公司、北方天然氣公司(Northern Gas Network)、屈臣氏母公司Superdrug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雖然脫歐讓李嘉誠在英國損失慘重,但他並未放棄英國布局。

第二、這筆交易金額高達110億英鎊,非常驚人,說明在英國這樣的法治國家,長期投資是穩
賺不賠的投資。

第三、李嘉誠另外一個特色是善於反向投資,在別人極度悲觀的時候進場抄貨,這點和巴菲特很類似,巴菲特今年因為在低檔購入蘋果,最近帳面上已經賺了一大筆。

第四、全世界沒有人比李嘉誠更有條件做英國基建的投資,其他人包括中投在內都只能算配角。

第五、英國最近也核准了中國大陸對其核電廠的投資,說明英國對外資整體的態度還是傾向於開放,不像台灣。


GIS-KY6456)將在未來五年,投資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38億元),在大陸成都興建全貼合觸控模組及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觸控模組廠。外界認為,GIS此次擴廠,是為了未來iPhone採用AMOLED螢幕所使用的觸控感應器作準備。

成都晚報報導,GIS在成都高新區舉行簽約儀式,將投資全貼合顯示幕、高階全貼合平板顯示幕模組、OLED壓力感測器、高階筆電顯示幕模組、高精度3D曲面貼合模組等項目。

大陸媒體指出,在OLED壓力感測器,以及高精度3D曲面貼合專案上,GIS將採用全新設計的架構,除了可以為用戶提供更薄、更清晰、更逼真的產品體驗外,專案還將導入GIS最新的創新生產工藝,加上自動化設備的大規模採用,產品可靠度及生產效率將更上一層樓。

據報導,GIS成都公司成立於2011年,主要從事iPad觸控模組生產,2015年新增iPhone壓力感測器項目,廠房面積約10萬平方公尺,員工近萬人。2015年,GIS成都公司的實現產值為人民幣70.02億元。

GIS近期受惠iPhone 7上市,帶動業績上揚,8月合併營收63.89億元,為今年次高,月增23.4%,但較去年同期衰退26.6%;前八月合併營收為414.42億元,年減6.4%

GIS78月合計營收約115.65億元,已超越第2季營收102.83億元。法人估,受惠於iPhone 7銷售不錯,預估GIS 9月營收可望超過70億元,第3季營收將季增逾八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AMOLED是下一世代的面板,韓國已壟斷這個市場,中國大陸也想急起直追。

第二、台灣現在只能在TFT-LCD領域發展利基型產品,但在OLEDAMOLED領域都沒有任何優勢。

第三、前一陣子經濟部表示要發展AMOLED國家隊,可是並沒有詳細的規畫,只是喊口號而已。

第四、南韓已經放棄TFT-LCD,全力朝OLEDAMOLED發展,台灣現在LCD產業的榮景只是短期效應,長期若不能換代轉型還是要遭到淘汰,屬於短多長空。


第五、台灣需要有清晰的面板產業長期戰略,但看來這並非政府當前的重點。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一個西雅圖,孵出了波音、微軟、亞馬遜和星巴克...台灣可以學到什麼?

一個西雅圖,孵出了波音、微軟、亞馬遜和星巴克...台灣可以學到什麼?

個人、企業、國家都是一個系統,今天我們要從系統來檢視問題。兩年前,台灣還搞不懂什麼是eco-system,但一夕間,生態系統成了最流行的名詞,小英推動的「亞洲矽谷」前一陣子被社會大眾打臉,也是因為不具備生態系的條件。

兩年前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募到250億美元資金。沒有任何企業會需要這麼多錢,阿里將資金拿來打造生態系,在全球大肆併購互聯網相關企業。

但其實在互聯網世界,生態系統始祖是日本軟體銀行的創辦人孫正義,20多年前他就長線布局,入股阿里和Yahoo等(當時的)新創企業,最近更以320億美元併購英國物聯網晶片龍頭ARM,布局下一個20年。

20多年前台灣電子業和全球兩大生態系合作,分別是英特爾和微軟,造就了輝煌的產業榮景。但今天環境變了,全球新生態系龍頭改為Google、Apple和Facebook,而中國大陸也有華為、小米和百度三雄,但台灣還陷在昨日的模式走不出來。

過去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被認為是全球除矽谷外最有活力的創新基地,今天已被中關村、深圳、以色列等其他創新中心取代。

科技業生態系統有幾個重要元素:新創企業、創投、資本市場、人才、學校等,政府反而不一定是關鍵。矽谷完全沒有政府下指導棋,北京則有強烈的政府指導色彩,深圳則完全靠民間的力量,結果更為成功,成為中國創新和創客基地。

生態系需要時間培養,非一朝一夕可成,剛開始一些不相關個體的「結合」,逐漸透過「整合」有一定方向,最後還會「融合」形成獨有的基因和文化。

在新經濟時代,可經由人工培養方式,加速促進生態系的形成,主要手段即為砸錢和併購,配合許多所謂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由於科技變化太快,當今即使如Google,也需透過收購跨足人工智慧等新領域。

科技+資金+政策,這不是台灣熟悉的遊戲規則。最近和一位創投朋友聊天,他說台灣有錢、有人才、有技術,但就是無法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問題在哪裡?

回到一個重點,個別的優秀並不代表整體的卓越,集合並不能創造價值,入口網站(portal)和媒體都是例子,一群人或一堆訊息匯集在一起並不代表一個商業模式,需要有方向指引和建議。Yahoo就是沒有了解到趨勢的改變,所以才被淘汰。台灣有一點像Yahoo,有很多優秀的人、事、物,但不知道下一步在哪裡。

要研究生態系統的崩壞,最佳教材是美國軟片巨人柯達(Eastman Kodak)。1996年,柯達還位居美國最有價值品牌第四名,2012年卻因跟不上轉型潮流宣告破產。該公司自1930年起即為道瓊指數成分股,等於是80年前的新經濟代表,地位如同今日的Google;80年後,誰知道英特爾或微軟會不會走上柯達的命運?

良好的生態系會帶動當地企業的繁榮,反之亦然,有時一家企業就能改寫整個生態環境。G20在杭州舉辦,由於阿里巴巴的關係,杭州已成為中國成長最快的城市,地位甚至超越廣州,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成為大陸「電商之都」。

美國最有意思的生態環境首推西雅圖,波音、微軟、亞馬遜和星巴克分別帶動了航太、軟體、電商和咖啡生態系。但美國也有不少城市因為行業衰退,從燦爛歸於蕭條,如汽車的匹茨堡、鋼鐵的克里夫蘭等,柯達所在地Rochester的工人數目更從6萬人縮減至不到2千人。

台灣最大的危機,是整個生態系統出了問題,留不住人、留不住錢、留不住企業,也吸引不到年輕人和外國企業在這裡來創業創新。溪頭最近一棵神木倒塌,未來在各行各業也可能會有很多倒塌的神木。

台灣要想改變,首先需大幅開放,包括資金、人才及企業,面向全球,以世界公民自許。

其次要徹底拋棄傳統思維,深圳因為「騰籠換鳥」,翻轉再造,甚至趕走鴻海這種昨日的龍頭企業,播下明日神木的種子,才成功蛻變成創新城市。

最後,要編織更大的夢,讓外國企業對台灣有憧憬,讓年輕人對世界有夢想。我們不要時時刻刻想著提防中國大陸,對自己設限。

阿里巴巴 東協, 百度 人工智慧, 瑞薩, 中油查德, 大陸劵商, 惠普 三星, 台聚 古雷, 鴻海 創新工場, 漢微科,拜耳 孟山都

2016.09.19創會理事長的話
阿里巴巴 東協, 百度 人工智慧, 瑞薩, 中油查德, 大陸劵商, 惠普 三星, 台聚 古雷, 鴻海 創新工場, 漢微科,拜耳 孟山都
阿里巴巴 / 東協

大陸知名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昨(11)日表示,阿里巴巴將擴大在東協的投資,並參與當地的中小企業及年輕人的發展。他說,東協年輕人的活力,讓人感受到東協未來強大的希望。

馬雲昨在「中國─東盟(東協)博覽會」中進行演講時,作上述表示。

新浪網報導,馬雲指出,目前全世界面臨著兩大機遇,即技術變革的機遇,以及促進與推廣普惠全球化的機遇。新技術將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令人難以想像的跨越式發展。

馬雲在演講中還表示,相信在東協經濟的促進下,電子商務能夠在將來具備關鍵性的作用。馬雲以阿里巴巴舉例,中國電子商務發展,不僅為中國提升國內服務業和消費的成長,還創造出將近3千萬個就業機會。

馬雲在演講時,引述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的談話指出,中國與東協建立對話關係已經有25周年,25年前,中國與東協之間的貿易只有80億美元,現在達到4,700多億美元,成長將近60倍。馬雲說,將近60倍的成長,意謂著這個區域有成千上萬的創業者、企業、就業機會,與社會的巨大進步。

阿里巴巴也是這60倍成長中的強大受益者之一,也是命運共同體的中間一員。所以,阿里巴巴特別感恩這個地區的開放,感恩這個地區的貿易,也感恩全球化。

據了解,阿里巴巴已經在東協市場大力投資入,並控股了Lazada公司。Lazada是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等東協國家的重要電商平台。

馬雲說,東協國家處於東西方文化的中心,未來不是西方贏,不是東方贏,而是東西方融合者才會贏;他相信東協是世界經濟最有希望、最有活力、最有機會的地方。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電商去年提倡要進軍東協市場,避開和中國大陸直接競爭,但只是喊喊而已,大陸阿里等業者早已大舉進軍東協。

第二、阿里收購了當地最大電商平台Lazada,並以此進軍東南亞,看來已有強烈的企圖心和完整的計畫。

第三、東協布局是一帶一路重要的一步棋,企業當然需要響應政府政策。

第四、但小英的新南向政策像無頭蒼蠅,沒有方向、重點,缺乏人才團隊、缺乏資金,又沒有國際夥伴支持,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百度 / 人工智慧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創領域漸成氣候,成為中國網路巨擘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關注的對象。中國網路搜尋龍頭百度昨(13)日宣布成立獨立創投公司,聚焦於人工智慧領域,首期規模將達到2億美元。

新浪美股報導,該創投公司名為「百度風險投資(Baidu Venture)」,獨立於百度現有投資併購團隊之外,主要關注人工智慧、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當前科技創新領域,將集中投資早期項目,首期基金規模為2億美元。

人事方面,董座將由百度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親自出任。百度風投重要投資項目的評估判斷,除了李彥宏外,也將邀請百度旗下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重量級專家擔任顧問,為該公司投資決策及投資後管理提供支援。

李彥宏在百度日前召開的世界大會上,再度強調網路世界的下一步將是人工智慧。他指出,百度的人工智慧計畫「百度大腦」囊括語音、圖像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未來將以開放平台,協助網路及傳統產業利用人工智慧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公開資料顯示,百度在2013年初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並在2014年聘請Google Brain計畫創辦人吳恩達加盟百度,擔任百度首席科學家。近年來,百度更將15%的營收投入於技術研發上,先後成立大數據實驗室、深度學習實驗室、矽谷人工智慧實驗室。

路透報導指出,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將採用美國半導體大廠輝達(Nvidia)新推出的人工智慧超級電腦Drive PX 2,不僅體積更小且效能更好。本月稍早時,百度與輝達已宣布結盟,將合作研發全自動駕駛車的架構。

除了百度,中國電商龍頭阿里近期也將投資重點轉向新創企業。根據外媒報導,過去阿里曾高調投資較為成熟的企業,但現在也開始關注新創,並藉此拓展海外擴張機會。此外,阿里董事局主席馬雲創辦的雲鋒基金,投資動向也備受業界關注。

至於中國即時通訊龍頭騰訊,則主要把精力放在提供創業服務上,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設立眾創空間。騰訊亦在今年8月舉辦首屆「騰訊創業節」活動,在1個月內對創業者發放價值相當於8億元人民幣的「創業紅包」。

我們的看法:

第一、BAT三雄都開始關注人工智慧,這個領域將會有爆炸性的成長,我可以感到一股力量正在蓄勢待發。

第二、百度成立VC是正確的作法,速度比較快,操作會更靈活,而且不會給新創企業太大被併購的壓力。

第三、台灣唯一和智慧沾上邊的創新政策是「智慧機械」,但非常空洞,只是一個形容詞,缺乏實質內涵。

第四、汽車是人工智慧最快可以發揮專長的殺手級應用領域。

瑞薩

日本瑞薩電子(Renesas)週二宣布,將斥資32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晶片製造同業英特矽爾(Intersil),預期在20176月前完成交易。瑞薩電子藉此併購欲進一步擴大所掌握的近40%全球車用微控制器晶片市占,押注在載有更多科技和自動駕駛能力的智慧汽車產業發展。

瑞薩電子以每股22.5美元價格收購英特矽爾,較後者週一收盤價(19.76美元)高出近14%。媒體3週前甫揭露這起收購案時,該收購價較英特矽爾819日收盤價溢價高達43.9%;這段期間,英特矽爾股價攀漲逾25%。英特矽爾今年股價漲幅達55%,公司市值來到27億美元。
英特矽爾為類比IC(積體電路)大廠,總部在加州,年營收約5.2億美元,89%營收來自類比裝置,生產的電源管理控制晶片主要用於汽車、工業設備和智慧手機,例如油電混合車和電動車控制電池電壓的晶片,以及操作車載攝影機和顯示器的晶片,客戶包括中國華為、聯想、思科系統在內。

全球最大車用微控制器(MCU)晶片供應商瑞薩電子是台積電(2330)長期客戶,月初雙方甫宣布合作開發28奈米嵌入式快閃記憶體(eFlash)製程技術,以生產支援新世代環保汽車與自動駕駛車的MCU,預計2017年提供樣品,2020年開始量產。

瑞薩75%營收來自邏輯晶片,客戶包括豐田汽車、日產汽車、福特汽車在內,期透過併購英特矽爾每年能帶進1.7億美元獲利,進一步強化車用晶片事業。

瑞薩電子股價在併購消息公布後,昨收漲2.2%,至616日圓。瑞薩今年股價跌20%,市值約在100億美元。瑞薩最早由日立、三菱電機和NEC公司半導體事業合併成立,據研究機構顧能統計,瑞薩迄去年底為世界第3大晶片製造商,市占9.1%

我們的看法:

第一、瑞薩是日本政府介入IC產業,重組成功的最佳典範,其中的關鍵就是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等於是日本的國發會。

第二、重組成功後,瑞薩再度出擊,以43.9%的溢價併購英特矽爾。日本和美國IC產業領導者相互結合,是很理想的組合。

第三、瑞薩現在是全球大三大晶片製造商,並為台積電重要客戶,併購英特矽爾之後市場地位會更強大。

第四、郭台銘董事長併了夏普之後,最近也想和INCJ投資的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尋求合併,結果如何,值得關注,郭董不願意和友達合作,可以理解。

第五、日本人很重視面子,INCJ投資的企業可以去整合別人例如瑞薩,但不能成為被整合者。

中油查德

中油昨(3)日公告,讓出非洲查德礦區35%探勘權益給大陸海南華信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日簽署權益讓渡書,並完成交割手續,中油等於收回之前投資的1.14億美元(約新台幣36億元),未來將按照中油35%、華信35%、查德政府30%比率分配權益。

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表示,讓出權益主要是降低未來財務支出,雙方將依權益比分擔責任及分享權利,中油仍有查德礦區主要經營權,該礦區預計明年進入前置規畫作業,最快20182019年開發。

中油2006年便前往非洲查德探勘能源。中油指出,非洲查德礦區原為中油獨資主導,順利開採後,將回饋該國30%,中油原有70%權益;經過10年來探勘,中油已投入2億美元,目前已打12口井,發現七口井有油源。

中油表示,雖然已探勘10年,但經審慎評估,考量目前油價水準及可採原油蘊藏量,查德礦區屬經濟開發邊緣的邊際型油田,乃將部分工作權益轉讓,分散投資風險。

中油表示,油氣探勘屬高風險、高投資事業,油氣探勘時也常面臨可採油藏量下修、油價低迷、地主國片面改變合作法規或刁難等風險,為降低風險,國際油公司探勘時也常尋求合作公司,共同分攤風險。

根據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4年間,全球油氣礦區權益轉讓案件每年逾1,500件,每年交易總值超過1,400億美元。

中油表示,曾有不少海外公司洽談查德礦區合作案,如大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加拿大Emperor公司、加拿大Fourwing財務公司、加拿大United Hydrocarbon公司、印度Focus Energy公司、海南華信控股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已無資格、條件和競爭力再在非洲布局,連東南亞都搞不定。

第二、在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已成為非洲最有影響力的霸主。

第三、非洲雖然不能和南亞以及東南亞比,但長期來說還是有高度潛力,台灣需要一個非洲戰略。

第四、台灣對於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都很依賴,但卻不懂得運用投資及併購手段布局,未來宜調整策略。

大陸劵商

無視於成交量低迷導致券商營收與獲利大幅萎縮,睽違十年,大陸券商近來再度出現新一波上市熱潮。據統計,目前光是排隊等候在AIPO(首次公開發行)的證券公司至少就有十家。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陸上市券商整體營收與淨利均出現較大衰退,跌幅分別為52.5%59.2%,主要是受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大減所拖累。在大環境不佳下,大陸券商卻意外出現新一波上市潮。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大陸券商正通過各種途徑登陸資本市場,希望「做大、做強」。

根據中國證監會公告的企業IPO申請情況,目前排隊候審的擬IPO證券公司已有華安證券、浙商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等九家。

此外,渤海證券董事會日前也審議同意啟動IPO前期準備工作,意味著擬IPO券商數已增至十家。

券商上市潮再起,也刺激了市場敏感的神經,不少「影子股」已提前受益。例如持有渤海證券約13%的泰達股份,就受渤海證券即將啟動上市前期準備工作激勵,本月5日股價直接攻上漲停。持有華安證券股份的東方創業、皖能電力,近期股價也有不錯的表現。

不過,A股上市流程冗長且不可控,目前僅華安證券通過發審會,因此部分券商則是選擇新三板或轉往境外上市,例如早前就傳出國泰君安計畫明年前往香港上市的消息。若干券商則是尋求借殼上市。

大陸券商上一輪集中上市潮是2006年至2007年,當時A股剛走出長達四年的熊市,券商急需資金擴大業務。在這一波成功上市的券商,不僅規模得以快速擴張,借助大牛市的東風也推升了券商的股價,為證券股帶來一波大行情。

例如,從200611日到2007930日,國金證券股價就飆漲逾26倍,中信證券也大漲近18倍。但同樣的場景這次恐不易再次上演。

前海開源基金公司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表示,這波券商尋求上市主要是希望提高品牌知名度,並補充營業資金。今年以來券商利潤普遍大幅下滑,急需透過上市來募集資金。

我們的看法:

第一、證劵市場最好的時機雖然已經過去,但是正在排隊等上市的劵商還是很多。

第二、未來大陸劵商上市,估值會大幅下調,因為行為整體營收和淨利都在大幅下降。

第三、劵商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但大陸A股資本市場長期還是看好,市場變得更規範,大幅降低投機炒作色彩,投資人信心會慢慢恢復,因此是短空長多。

第四、過去劵商多選擇在香港上市,將來會漸漸以A股為主。

惠普 / 三星

南韓三星電子董事會昨天通過,以10.5億美元(約333億元台幣)將印表機事業賣給美國惠普(HP),三星也將在交易結束後,在公開市場上買下價值1~3億美元(32~95億元台幣)的惠普股票。產業人士分析,這代表三星準備要將沒有效率、競爭力較差的部分切出去。

這項交易對三星與惠普是雙贏局面,三星釋出非核心事業,集中經營面板與半導體等高成長事業;惠普取得三星6500多項印表機技術專利,特別是在雷射列印領域,可望增強惠普在企業列印設備市場的實力。

惠普影像與列印事業總裁羅里斯(Enrique Lores)說:「這對惠普是個重要策略布局,這項策略會很有效果。」

三星電子則在聲明中表示,本案將交由10月舉行的臨時股東會投票通過,之後印表機事業將在111日分割為獨立企業,三星再將這家全新公司的100%股份賣給惠普,全案預計1年內完成,但仍需要經過不同國家的反壟斷審查。

三星印表機事業共有6000位員工,生產基地在中國,加上全球50多個營業據點,在2015年營收達2兆韓元(約612億元台幣)。

美系券商Sanford Bernstein科技業分析師Mark Newman說:「(三星)賣掉印表機事業非常合理,因為紙張的時代正在離開,印表機沒有多少未來,很多用途都轉向了螢幕,而三星又是全球最大面板製造商。」

外界觀察,三星出脫印表機事業應該計劃甚久,只是本案剛好遇上旗艦手機Galaxy Note 7全球10國回收的大風波,因此三星從本案入袋的300多億元台幣資金,將有助支應Note 7回收對三星可能造成的不小損失。

另外韓聯社引述業界人士的話說,三星為因應上百萬支Note 7召回,與未來全面更換Note 7電池,已向原本的第2電池供應商、中國新能源科技(ATL),緊急下單400萬顆。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表示,三星將印表機事業群賣給惠普,這代表三星準備要將沒有效率,競爭力較差的部分切出去,因為畢竟惠普才是印表機的老大,而三星的印表機事業並沒有很成功;而惠普收購後,將消滅市場一個競爭者,且金額也不高,何樂而不為?三星強調企業戶,惠普可接收一些客源。

至於對台廠的影響,吳金榮表示,印表機事物機的核心是在雷射、噴墨的核心,在這部分台灣廠商著墨較少,台灣是以掃描模組、其他零組件及組裝為主,對於會的購併,應該是比較中性的,或許有一些獲益,但是幅度應該不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表機和PC相關,屬於前景下滑的產業。

第二、惠普買下三星印表機事業,代表在一個夕陽產業中。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只有龍頭企業才能存活下來,未來會形成寡占市場。

第三、惠普兩年前將公司一分為二,又賣掉一些非核心資產,這次反手操作,從賣方變成買方。

第四、台灣企業要學習惠普,調整投資組合,靈活運用減法和加法,才能加速轉型的速度。

台聚 / 古雷

強化原料掌握實力,台聚集團加碼投資古雷,一躍成為「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的台資陣營(旭騰公司)新盟主。據悉,因古雷投資架構調整,李長榮化工(榮化)不再加碼,僅以初期投資額退居單純投資人,台聚集團因而決定承接後續榮化投資額度,竄升為古雷投資的台企最大股東,持股比重從原先3成提高至過半水準。

據了解,台聚集團不僅躍升台商企業最大股東,台聚集團董事長吳亦圭也出任旭騰董座,未來兩岸合資公司-古雷聯合石化公司的董事長及總經理也將由兩岸陣營輪流推舉擔任。

古雷投資團隊已將台資企業的新股東結構變更申請提報投審會,並於上周獲准。除台聚集團持股過半外,和桐集團持股因而降至2成,並引進新投資夥伴中鼎集團加盟,與聯華、榮化持股各約5~10%。

據古雷投資團隊規劃,大陸「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布局將以石化投資為主(煉油事業暫不推動),並採輕油裂解方式推動,投資模式將改為上下游悉數兩岸合資並進,共同分享一貫佈局效益。

影響所及,乙烯產能規畫擬從年產120萬噸縮減為100萬噸,中下游衍生產品將以10萬噸EVA35萬噸PP50萬噸SM為一期投資項目,合計一期投資金額約245~250億元人民幣。目前環評程序已通過,待相關投資架構變更法定程序完成、大陸中石化準備就妥後,力拼今年底、明年初動工興建。

有鑑油價低檔走穩,「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投資原先規劃是採煤化工的MTO製程,未來將調整為採輕油製程生產乙烯。考量台聚集團近年在EVA的太陽能等高值化耕耘漸收成效,乃決定乙烯下游將不從競爭激烈的PE切入,改由可與LDPE相互切換製成的EVA為主,而SM投資對當前在ABSPS耕耘頗具經營實力的台達化來說,亦增添一貫優勢。

此外,有鑑台灣中游耕耘上游,台聚等泛中油體系業者運作模式,無法發揮一貫成本優勢,「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決定把上下游所有投資項目,悉數由兩岸合資企業一併推動;亦即,大陸中石化與台灣業者未來將透過持有兩岸合資公司股權,分享一貫成本效益及風險承擔。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石化已錯過轉型和海外投資最佳時機,未來只有繼續向下沉淪。

第二、石化業景氣不佳,更糟的是,中國大陸如福建等地也開始重視環保,台商過去忽視環保,未來會成為被開刀的對象,就如同台塑在越南一樣。

第三、當初台灣石化業打群架,前進福建投資,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但整體速度太慢,錯失時機。

第四、投資金額龐大,光第一期投資就要250億元人民幣,但可能還是有資金缺口。

第五、台灣未來石化業者,要聚集依附大陸中石化,而不是台灣中油,透過兩岸合資企業,形成煉化一體化的目標。

鴻海 / 創新工場

外電報導,鴻海富士康加碼入股創新工場,參加創新工場最近一次總額約214億元籌資案,是其中3億美元(新台幣95.23億元)新創基金的主要投資者之一。顯示鴻海集團加速「六流」創新,創造大數據新應用。

創新工場是由Google和微軟前高管李開復擔任創始人,最近一次募集總資金額度6.75億美元(約新台幣約214億元),一部分是規模人民幣25億元的基金,占比約55%,另一個是新成立規模3億美元的基金,即富士康投資部分。至昨(12)日截稿前,鴻海未進一步說明具體投資金額。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創新工場在富士康參加融資加持下,創新工場管理資產規模達人民幣80億元(新台幣380億元)。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是為創新工場創始股東之一,先前並未對外公布累計投資創新工場的金額,但此次外電首度曝光加碼投資參股,呼應郭台銘強調集團今年轉型的發展主軸,李開復也擔任鴻海獨董,協助集團創新發展。

郭台銘先前提到,創新工廠的創意能為富士康軟硬整合加分。富士康在轉型發展下,結合訊息、技術、資金、能源、物料與過程流的「六流創新」,才能創造大數據新應用。

李開復表示,所籌資金將投入以人工智慧(AI)為主、開發企業軟體和製作娛樂內容的新創公司。資料也顯示,創新工場參與投資美圖秀秀、知乎、豌豆莢等公司,並於2015115日提出公開轉讓說明書,申請新三板上市。過去三年累計在美國、中國投資25家新創公司達1億美元。

外電報導,創新工場近期知名投資案例是自拍應用開發商美圖秀秀,美圖秀秀將在香港融資10億美元,有望成為今年全球第二大的科技IPO交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正在加速投資布局早期新創企業投資,這是很正確的方向,值得肯定。

第二、鴻海已投資印度的早期新創企業,當然更不會忽視大中華的機會。

第三、李開復的創新工廠,已成為大中華start-up的一個重要品牌,在海峽兩岸對於有志創業的年輕人來說有龐大吸引力。

第四、富士康又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六流」: 訊息、技術、資金、能源、物科、過程,郭台銘希望未來將創意和六流結合。

第五、李開復的投資方向是人工智慧(AI)、企業軟體、娛樂內容公司,和台灣創投完全不同,也說明這是未來發展的新趨勢,值得台灣參考。

漢微科

漢微科董事長許金榮攜手太陽能電池大廠新日光入股致嘉科技,進軍太陽能業最賺錢的導電漿領域,由許金榮任致嘉董事長操盤營運,槓上太陽能股王、導電漿指標廠碩禾。

許金榮一手打造漢微科成為台股股后,並以總價千億元將漢微科全數股權賣給艾司摩爾(ASML),今年底漢微科將從台股下櫃,許金榮退出漢微科管理階層。許金榮證實,透過漢微科母公司漢民集團旗下宏德投資,與新日光旗下高旭能源一起入股致嘉。

根據經濟部資料,致嘉目前共設五董二監,漢民集團相關勢力取得兩席董事,新日光握有一董一監。

業界看好許金榮再起新爐灶,攜手新日光注資致嘉,要再養一隻台股「新千金(股價上千元的公司)」,未來也可望成為新日光的業外小金雞。

許金榮透露,致嘉目前客戶以大陸太陽能電池廠為主,大股東新日光也採用致嘉產品,單月營收已達2億元,第2季單季轉虧為盈。

業界人士分析,太陽能市況起伏大,但導電漿是關鍵耗材,攸關電池轉換效率品質,相關業者享有高利潤,毛利率動輒二、三成以上,以碩禾為例,今年上半年每股純益近17元。

許金榮攜手新日光,挾自身管理專長、漢民集團在業界的資源,以及新日光在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優勢,進軍導電漿業務,將與碩禾正面交鋒。碩禾近期也面臨具有導電漿關鍵玻璃粉自有專利的優陽等新興業者崛起,瓜分市場的競爭。

致嘉前身是中釉於1993年成立的電子材料事業部,2002年獨立為致嘉,中釉與聯電集團旗下宏誠創投都曾是致嘉大股東,但中釉與宏誠創投分別將持股出售,目前都不是致嘉的大股東。

致嘉經過股權轉換與體質調整之後,目前實收資本額3.47億餘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漢微科大股東以1,000億元新台幣將公司賣給荷蘭ASML,滿手現金,下一步行動自然值得關注。

第二、許金榮是成功的企業家,他決定進軍太陽能領域說明這個市場的潛力。

第三、導電漿是關鍵性耗材,也是太陽能電池的上游,門檻很高,這著棋下得很有學問。

第四、不論是過去半導體設備或將來的太陽能電池上游材料,都說明大股東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不會隨波逐流,做許多人都已經在做的產品,這才是成功之道。

拜耳 / 孟山都

歷經4個月的談判和加碼,德國製藥和化工巨擘拜耳(Buyer)周三宣布以每股128美元收購美國農業生技大廠孟山都(Monsanto),這項總值約570億美元(含負債則為660億美元)的現金交易案,創下今年以來全球最大宗併購紀錄。

拜耳提出的每股128美元收購價碼,較孟山都13日收盤的106.10美元,溢價幅度達21%。這項併購案公布後,美股開盤孟山都跳空開小高盤,上漲0.6%至106.67美元,拜耳在德國股市則大漲3.5%至96.55歐元。

除了加價收購,拜耳也將「反向分手費」(reverse-breakup fee)從原先15億美元提高至20億美元。這項合併案未來若遭反壟斷監管當局駁回,拜耳將賠償此筆費用給孟山都。歐盟反托拉斯當局之前就已表態,若2家大廠達成合併協議,將就併購案採嚴審立場。拜耳預期,併購案將在明年底前獲批准。

拜耳從5月中旬開始追求孟山都,首次出價每股122美元;7月時,拜耳加價至每股125美元,仍遭拒絕;上周拜耳又將價碼拉高至每股127.50美元,終於打破談判僵局。

知情人士透露,孟山都董事會13日同意拜耳提出的收購案,拜耳董事會隨即開會並通過此案,並趕在紐約股市14日開盤前對外宣布。

市場分析師指出,拜耳併購孟山都後,將有機會結合其農化專業與孟山都的種子技術,在現今全球農業用品產業,爭奪霸主之位。

近來農化大廠併購案頻傳,美國化學巨頭陶氏化學(Dow Chemical)和杜邦(DuPont)已同意合併,分割出各自的種子和農化業務,組建一家大型農業綜合企業。

拜耳的農化業務排名全球第2,僅次於先正達(Syngenta),先正達去年拒絕孟山都的收購邀約,今年2月同意由中國化工收購。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今年全球最大併購案,金額高達570億美元,值得關注,拜耳的農化專業和孟山都
的種子技術有互補性。

第二、農化業正在整合,Dow Chemical已和杜邦合併,通常龍頭企業彼此合併會進一步帶動產業整合。

第三、有趣的是這次並沒有中資加入本案。拜耳農化業務全球排名第2,僅次於先正達(Syngenta),而先正達剛被中國化工收購。

第四、歐美企業若不想被中國企業併購,自己就應該先整合起來。

第五、本案溢價21%,還算合理,沒有太瘋狂,全球M&A的狂潮正在降溫。

第六、本案會受到歐洲反壟斷當局嚴格的監管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