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9創會理事長的話
阿里巴巴 東協, 百度 人工智慧, 瑞薩, 中油查德, 大陸劵商, 惠普 三星, 台聚 古雷, 鴻海 創新工場, 漢微科,拜耳 孟山都
阿里巴巴 / 東協
大陸知名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昨(11)日表示,阿里巴巴將擴大在東協的投資,並參與當地的中小企業及年輕人的發展。他說,東協年輕人的活力,讓人感受到東協未來強大的希望。
馬雲昨在「中國─東盟(東協)博覽會」中進行演講時,作上述表示。
新浪網報導,馬雲指出,目前全世界面臨著兩大機遇,即技術變革的機遇,以及促進與推廣普惠全球化的機遇。新技術將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令人難以想像的跨越式發展。
馬雲在演講中還表示,相信在東協經濟的促進下,電子商務能夠在將來具備關鍵性的作用。馬雲以阿里巴巴舉例,中國電子商務發展,不僅為中國提升國內服務業和消費的成長,還創造出將近3千萬個就業機會。
馬雲在演講時,引述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的談話指出,中國與東協建立對話關係已經有25周年,25年前,中國與東協之間的貿易只有80億美元,現在達到4,700多億美元,成長將近60倍。馬雲說,將近60倍的成長,意謂著這個區域有成千上萬的創業者、企業、就業機會,與社會的巨大進步。
阿里巴巴也是這60倍成長中的強大受益者之一,也是命運共同體的中間一員。所以,阿里巴巴特別感恩這個地區的開放,感恩這個地區的貿易,也感恩全球化。
據了解,阿里巴巴已經在東協市場大力投資入,並控股了Lazada公司。Lazada是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等東協國家的重要電商平台。
馬雲說,東協國家處於東西方文化的中心,未來不是西方贏,不是東方贏,而是東西方融合者才會贏;他相信東協是世界經濟最有希望、最有活力、最有機會的地方。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電商去年提倡要進軍東協市場,避開和中國大陸直接競爭,但只是喊喊而已,大陸阿里等業者早已大舉進軍東協。
第二、阿里收購了當地最大電商平台Lazada,並以此進軍東南亞,看來已有強烈的企圖心和完整的計畫。
第三、東協布局是一帶一路重要的一步棋,企業當然需要響應政府政策。
第四、但小英的新南向政策像無頭蒼蠅,沒有方向、重點,缺乏人才團隊、缺乏資金,又沒有國際夥伴支持,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百度 / 人工智慧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創領域漸成氣候,成為中國網路巨擘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關注的對象。中國網路搜尋龍頭百度昨(13)日宣布成立獨立創投公司,聚焦於人工智慧領域,首期規模將達到2億美元。
新浪美股報導,該創投公司名為「百度風險投資(Baidu Venture)」,獨立於百度現有投資併購團隊之外,主要關注人工智慧、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當前科技創新領域,將集中投資早期項目,首期基金規模為2億美元。
人事方面,董座將由百度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親自出任。百度風投重要投資項目的評估判斷,除了李彥宏外,也將邀請百度旗下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重量級專家擔任顧問,為該公司投資決策及投資後管理提供支援。
李彥宏在百度日前召開的世界大會上,再度強調網路世界的下一步將是人工智慧。他指出,百度的人工智慧計畫「百度大腦」囊括語音、圖像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未來將以開放平台,協助網路及傳統產業利用人工智慧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公開資料顯示,百度在2013年初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並在2014年聘請Google Brain計畫創辦人吳恩達加盟百度,擔任百度首席科學家。近年來,百度更將15%的營收投入於技術研發上,先後成立大數據實驗室、深度學習實驗室、矽谷人工智慧實驗室。
路透報導指出,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將採用美國半導體大廠輝達(Nvidia)新推出的人工智慧超級電腦Drive PX 2,不僅體積更小且效能更好。本月稍早時,百度與輝達已宣布結盟,將合作研發全自動駕駛車的架構。
除了百度,中國電商龍頭阿里近期也將投資重點轉向新創企業。根據外媒報導,過去阿里曾高調投資較為成熟的企業,但現在也開始關注新創,並藉此拓展海外擴張機會。此外,阿里董事局主席馬雲創辦的雲鋒基金,投資動向也備受業界關注。
至於中國即時通訊龍頭騰訊,則主要把精力放在提供創業服務上,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設立眾創空間。騰訊亦在今年8月舉辦首屆「騰訊創業節」活動,在1個月內對創業者發放價值相當於8億元人民幣的「創業紅包」。
我們的看法:
第一、BAT三雄都開始關注人工智慧,這個領域將會有爆炸性的成長,我可以感到一股力量正在蓄勢待發。
第二、百度成立VC是正確的作法,速度比較快,操作會更靈活,而且不會給新創企業太大被併購的壓力。
第三、台灣唯一和智慧沾上邊的創新政策是「智慧機械」,但非常空洞,只是一個形容詞,缺乏實質內涵。
第四、汽車是人工智慧最快可以發揮專長的殺手級應用領域。
瑞薩
日本瑞薩電子(Renesas)週二宣布,將斥資32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晶片製造同業英特矽爾(Intersil),預期在2017年6月前完成交易。瑞薩電子藉此併購欲進一步擴大所掌握的近40%全球車用微控制器晶片市占,押注在載有更多科技和自動駕駛能力的智慧汽車產業發展。
瑞薩電子以每股22.5美元價格收購英特矽爾,較後者週一收盤價(19.76美元)高出近14%。媒體3週前甫揭露這起收購案時,該收購價較英特矽爾8月19日收盤價溢價高達43.9%;這段期間,英特矽爾股價攀漲逾25%。英特矽爾今年股價漲幅達55%,公司市值來到27億美元。
英特矽爾為類比IC(積體電路)大廠,總部在加州,年營收約5.2億美元,89%營收來自類比裝置,生產的電源管理控制晶片主要用於汽車、工業設備和智慧手機,例如油電混合車和電動車控制電池電壓的晶片,以及操作車載攝影機和顯示器的晶片,客戶包括中國華為、聯想、思科系統在內。
全球最大車用微控制器(MCU)晶片供應商瑞薩電子是台積電(2330)長期客戶,月初雙方甫宣布合作開發28奈米嵌入式快閃記憶體(eFlash)製程技術,以生產支援新世代環保汽車與自動駕駛車的MCU,預計2017年提供樣品,2020年開始量產。
瑞薩75%營收來自邏輯晶片,客戶包括豐田汽車、日產汽車、福特汽車在內,期透過併購英特矽爾每年能帶進1.7億美元獲利,進一步強化車用晶片事業。
瑞薩電子股價在併購消息公布後,昨收漲2.2%,至616日圓。瑞薩今年股價跌20%,市值約在100億美元。瑞薩最早由日立、三菱電機和NEC公司半導體事業合併成立,據研究機構顧能統計,瑞薩迄去年底為世界第3大晶片製造商,市占9.1%。
我們的看法:
第一、瑞薩是日本政府介入IC產業,重組成功的最佳典範,其中的關鍵就是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等於是日本的國發會。
第二、重組成功後,瑞薩再度出擊,以43.9%的溢價併購英特矽爾。日本和美國IC產業領導者相互結合,是很理想的組合。
第三、瑞薩現在是全球大三大晶片製造商,並為台積電重要客戶,併購英特矽爾之後市場地位會更強大。
第四、郭台銘董事長併了夏普之後,最近也想和INCJ投資的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尋求合併,結果如何,值得關注,郭董不願意和友達合作,可以理解。
第五、日本人很重視面子,INCJ投資的企業可以去整合別人例如瑞薩,但不能成為被整合者。
中油查德
中油昨(3)日公告,讓出非洲查德礦區35%探勘權益給大陸海南華信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日簽署權益讓渡書,並完成交割手續,中油等於收回之前投資的1.14億美元(約新台幣36億元),未來將按照中油35%、華信35%、查德政府30%比率分配權益。
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表示,讓出權益主要是降低未來財務支出,雙方將依權益比分擔責任及分享權利,中油仍有查德礦區主要經營權,該礦區預計明年進入前置規畫作業,最快2018、2019年開發。
中油2006年便前往非洲查德探勘能源。中油指出,非洲查德礦區原為中油獨資主導,順利開採後,將回饋該國30%,中油原有70%權益;經過10年來探勘,中油已投入2億美元,目前已打12口井,發現七口井有油源。
中油表示,雖然已探勘10年,但經審慎評估,考量目前油價水準及可採原油蘊藏量,查德礦區屬經濟開發邊緣的邊際型油田,乃將部分工作權益轉讓,分散投資風險。
中油表示,油氣探勘屬高風險、高投資事業,油氣探勘時也常面臨可採油藏量下修、油價低迷、地主國片面改變合作法規或刁難等風險,為降低風險,國際油公司探勘時也常尋求合作公司,共同分攤風險。
根據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4年間,全球油氣礦區權益轉讓案件每年逾1,500件,每年交易總值超過1,400億美元。
中油表示,曾有不少海外公司洽談查德礦區合作案,如大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加拿大Emperor公司、加拿大Fourwing財務公司、加拿大United
Hydrocarbon公司、印度Focus Energy公司、海南華信控股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已無資格、條件和競爭力再在非洲布局,連東南亞都搞不定。
第二、在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已成為非洲最有影響力的霸主。
第三、非洲雖然不能和南亞以及東南亞比,但長期來說還是有高度潛力,台灣需要一個非洲戰略。
第四、台灣對於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都很依賴,但卻不懂得運用投資及併購手段布局,未來宜調整策略。
大陸劵商
無視於成交量低迷導致券商營收與獲利大幅萎縮,睽違十年,大陸券商近來再度出現新一波上市熱潮。據統計,目前光是排隊等候在A股IPO(首次公開發行)的證券公司至少就有十家。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陸上市券商整體營收與淨利均出現較大衰退,跌幅分別為52.5%和59.2%,主要是受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大減所拖累。在大環境不佳下,大陸券商卻意外出現新一波上市潮。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大陸券商正通過各種途徑登陸資本市場,希望「做大、做強」。
根據中國證監會公告的企業IPO申請情況,目前排隊候審的擬IPO證券公司已有華安證券、浙商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等九家。
此外,渤海證券董事會日前也審議同意啟動IPO前期準備工作,意味著擬IPO券商數已增至十家。
券商上市潮再起,也刺激了市場敏感的神經,不少「影子股」已提前受益。例如持有渤海證券約13%的泰達股份,就受渤海證券即將啟動上市前期準備工作激勵,本月5日股價直接攻上漲停。持有華安證券股份的東方創業、皖能電力,近期股價也有不錯的表現。
不過,A股上市流程冗長且不可控,目前僅華安證券通過發審會,因此部分券商則是選擇新三板或轉往境外上市,例如早前就傳出國泰君安計畫明年前往香港上市的消息。若干券商則是尋求借殼上市。
大陸券商上一輪集中上市潮是2006年至2007年,當時A股剛走出長達四年的熊市,券商急需資金擴大業務。在這一波成功上市的券商,不僅規模得以快速擴張,借助大牛市的東風也推升了券商的股價,為證券股帶來一波大行情。
例如,從2006年1月1日到2007年9月30日,國金證券股價就飆漲逾26倍,中信證券也大漲近18倍。但同樣的場景這次恐不易再次上演。
前海開源基金公司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表示,這波券商尋求上市主要是希望提高品牌知名度,並補充營業資金。今年以來券商利潤普遍大幅下滑,急需透過上市來募集資金。
我們的看法:
第一、證劵市場最好的時機雖然已經過去,但是正在排隊等上市的劵商還是很多。
第二、未來大陸劵商上市,估值會大幅下調,因為行為整體營收和淨利都在大幅下降。
第三、劵商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但大陸A股資本市場長期還是看好,市場變得更規範,大幅降低投機炒作色彩,投資人信心會慢慢恢復,因此是短空長多。
第四、過去劵商多選擇在香港上市,將來會漸漸以A股為主。
惠普 / 三星
南韓三星電子董事會昨天通過,以10.5億美元(約333億元台幣)將印表機事業賣給美國惠普(HP),三星也將在交易結束後,在公開市場上買下價值1~3億美元(32~95億元台幣)的惠普股票。產業人士分析,這代表三星準備要將沒有效率、競爭力較差的部分切出去。
這項交易對三星與惠普是雙贏局面,三星釋出非核心事業,集中經營面板與半導體等高成長事業;惠普取得三星6500多項印表機技術專利,特別是在雷射列印領域,可望增強惠普在企業列印設備市場的實力。
惠普影像與列印事業總裁羅里斯(Enrique Lores)說:「這對惠普是個重要策略布局,這項策略會很有效果。」
三星電子則在聲明中表示,本案將交由10月舉行的臨時股東會投票通過,之後印表機事業將在11月1日分割為獨立企業,三星再將這家全新公司的100%股份賣給惠普,全案預計1年內完成,但仍需要經過不同國家的反壟斷審查。
三星印表機事業共有6000位員工,生產基地在中國,加上全球50多個營業據點,在2015年營收達2兆韓元(約612億元台幣)。
美系券商Sanford Bernstein科技業分析師Mark Newman說:「(三星)賣掉印表機事業非常合理,因為紙張的時代正在離開,印表機沒有多少未來,很多用途都轉向了螢幕,而三星又是全球最大面板製造商。」
外界觀察,三星出脫印表機事業應該計劃甚久,只是本案剛好遇上旗艦手機Galaxy Note 7全球10國回收的大風波,因此三星從本案入袋的300多億元台幣資金,將有助支應Note 7回收對三星可能造成的不小損失。
另外韓聯社引述業界人士的話說,三星為因應上百萬支Note 7召回,與未來全面更換Note 7電池,已向原本的第2電池供應商、中國新能源科技(ATL),緊急下單400萬顆。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表示,三星將印表機事業群賣給惠普,這代表三星準備要將沒有效率,競爭力較差的部分切出去,因為畢竟惠普才是印表機的老大,而三星的印表機事業並沒有很成功;而惠普收購後,將消滅市場一個競爭者,且金額也不高,何樂而不為?三星強調企業戶,惠普可接收一些客源。
至於對台廠的影響,吳金榮表示,印表機事物機的核心是在雷射、噴墨的核心,在這部分台灣廠商著墨較少,台灣是以掃描模組、其他零組件及組裝為主,對於會的購併,應該是比較中性的,或許有一些獲益,但是幅度應該不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表機和PC相關,屬於前景下滑的產業。
第二、惠普買下三星印表機事業,代表在一個夕陽產業中。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只有龍頭企業才能存活下來,未來會形成寡占市場。
第三、惠普兩年前將公司一分為二,又賣掉一些非核心資產,這次反手操作,從賣方變成買方。
第四、台灣企業要學習惠普,調整投資組合,靈活運用減法和加法,才能加速轉型的速度。
台聚 / 古雷
強化原料掌握實力,台聚集團加碼投資古雷,一躍成為「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的台資陣營(旭騰公司)新盟主。據悉,因古雷投資架構調整,李長榮化工(榮化)不再加碼,僅以初期投資額退居單純投資人,台聚集團因而決定承接後續榮化投資額度,竄升為古雷投資的台企最大股東,持股比重從原先3成提高至過半水準。
據了解,台聚集團不僅躍升台商企業最大股東,台聚集團董事長吳亦圭也出任旭騰董座,未來兩岸合資公司-古雷聯合石化公司的董事長及總經理也將由兩岸陣營輪流推舉擔任。
古雷投資團隊已將台資企業的新股東結構變更申請提報投審會,並於上周獲准。除台聚集團持股過半外,和桐集團持股因而降至2成,並引進新投資夥伴中鼎集團加盟,與聯華、榮化持股各約5~10%。
據古雷投資團隊規劃,大陸「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布局將以石化投資為主(煉油事業暫不推動),並採輕油裂解方式推動,投資模式將改為上下游悉數兩岸合資並進,共同分享一貫佈局效益。
影響所及,乙烯產能規畫擬從年產120萬噸縮減為100萬噸,中下游衍生產品將以10萬噸EVA、35萬噸PP及50萬噸SM為一期投資項目,合計一期投資金額約245~250億元人民幣。目前環評程序已通過,待相關投資架構變更法定程序完成、大陸中石化準備就妥後,力拼今年底、明年初動工興建。
有鑑油價低檔走穩,「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投資原先規劃是採煤化工的MTO製程,未來將調整為採輕油製程生產乙烯。考量台聚集團近年在EVA的太陽能等高值化耕耘漸收成效,乃決定乙烯下游將不從競爭激烈的PE切入,改由可與LDPE相互切換製成的EVA為主,而SM投資對當前在ABS、PS耕耘頗具經營實力的台達化來說,亦增添一貫優勢。
此外,有鑑台灣中游耕耘上游,台聚等泛中油體系業者運作模式,無法發揮一貫成本優勢,「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決定把上下游所有投資項目,悉數由兩岸合資企業一併推動;亦即,大陸中石化與台灣業者未來將透過持有兩岸合資公司股權,分享一貫成本效益及風險承擔。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石化已錯過轉型和海外投資最佳時機,未來只有繼續向下沉淪。
第二、石化業景氣不佳,更糟的是,中國大陸如福建等地也開始重視環保,台商過去忽視環保,未來會成為被開刀的對象,就如同台塑在越南一樣。
第三、當初台灣石化業打群架,前進福建投資,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但整體速度太慢,錯失時機。
第四、投資金額龐大,光第一期投資就要250億元人民幣,但可能還是有資金缺口。
第五、台灣未來石化業者,要聚集依附大陸中石化,而不是台灣中油,透過兩岸合資企業,形成煉化一體化的目標。
鴻海 / 創新工場
外電報導,鴻海富士康加碼入股創新工場,參加創新工場最近一次總額約214億元籌資案,是其中3億美元(新台幣95.23億元)新創基金的主要投資者之一。顯示鴻海集團加速「六流」創新,創造大數據新應用。
創新工場是由Google和微軟前高管李開復擔任創始人,最近一次募集總資金額度6.75億美元(約新台幣約214億元),一部分是規模人民幣25億元的基金,占比約55%,另一個是新成立規模3億美元的基金,即富士康投資部分。至昨(12)日截稿前,鴻海未進一步說明具體投資金額。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創新工場在富士康參加融資加持下,創新工場管理資產規模達人民幣80億元(新台幣380億元)。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是為創新工場創始股東之一,先前並未對外公布累計投資創新工場的金額,但此次外電首度曝光加碼投資參股,呼應郭台銘強調集團今年轉型的發展主軸,李開復也擔任鴻海獨董,協助集團創新發展。
郭台銘先前提到,創新工廠的創意能為富士康軟硬整合加分。富士康在轉型發展下,結合訊息、技術、資金、能源、物料與過程流的「六流創新」,才能創造大數據新應用。
李開復表示,所籌資金將投入以人工智慧(AI)為主、開發企業軟體和製作娛樂內容的新創公司。資料也顯示,創新工場參與投資美圖秀秀、知乎、豌豆莢等公司,並於2015年11月5日提出公開轉讓說明書,申請新三板上市。過去三年累計在美國、中國投資25家新創公司達1億美元。
外電報導,創新工場近期知名投資案例是自拍應用開發商美圖秀秀,美圖秀秀將在香港融資10億美元,有望成為今年全球第二大的科技IPO交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正在加速投資布局早期新創企業投資,這是很正確的方向,值得肯定。
第二、鴻海已投資印度的早期新創企業,當然更不會忽視大中華的機會。
第三、李開復的創新工廠,已成為大中華start-up的一個重要品牌,在海峽兩岸對於有志創業的年輕人來說有龐大吸引力。
第四、富士康又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六流」: 訊息、技術、資金、能源、物科、過程,郭台銘希望未來將創意和六流結合。
第五、李開復的投資方向是人工智慧(AI)、企業軟體、娛樂內容公司,和台灣創投完全不同,也說明這是未來發展的新趨勢,值得台灣參考。
漢微科
漢微科董事長許金榮攜手太陽能電池大廠新日光入股致嘉科技,進軍太陽能業最賺錢的導電漿領域,由許金榮任致嘉董事長操盤營運,槓上太陽能股王、導電漿指標廠碩禾。
許金榮一手打造漢微科成為台股股后,並以總價千億元將漢微科全數股權賣給艾司摩爾(ASML),今年底漢微科將從台股下櫃,許金榮退出漢微科管理階層。許金榮證實,透過漢微科母公司漢民集團旗下宏德投資,與新日光旗下高旭能源一起入股致嘉。
根據經濟部資料,致嘉目前共設五董二監,漢民集團相關勢力取得兩席董事,新日光握有一董一監。
業界看好許金榮再起新爐灶,攜手新日光注資致嘉,要再養一隻台股「新千金(股價上千元的公司)」,未來也可望成為新日光的業外小金雞。
許金榮透露,致嘉目前客戶以大陸太陽能電池廠為主,大股東新日光也採用致嘉產品,單月營收已達2億元,第2季單季轉虧為盈。
業界人士分析,太陽能市況起伏大,但導電漿是關鍵耗材,攸關電池轉換效率品質,相關業者享有高利潤,毛利率動輒二、三成以上,以碩禾為例,今年上半年每股純益近17元。
許金榮攜手新日光,挾自身管理專長、漢民集團在業界的資源,以及新日光在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優勢,進軍導電漿業務,將與碩禾正面交鋒。碩禾近期也面臨具有導電漿關鍵玻璃粉自有專利的優陽等新興業者崛起,瓜分市場的競爭。
致嘉前身是中釉於1993年成立的電子材料事業部,2002年獨立為致嘉,中釉與聯電集團旗下宏誠創投都曾是致嘉大股東,但中釉與宏誠創投分別將持股出售,目前都不是致嘉的大股東。
致嘉經過股權轉換與體質調整之後,目前實收資本額3.47億餘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漢微科大股東以1,000億元新台幣將公司賣給荷蘭ASML,滿手現金,下一步行動自然值得關注。
第二、許金榮是成功的企業家,他決定進軍太陽能領域說明這個市場的潛力。
第三、導電漿是關鍵性耗材,也是太陽能電池的上游,門檻很高,這著棋下得很有學問。
第四、不論是過去半導體設備或將來的太陽能電池上游材料,都說明大股東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不會隨波逐流,做許多人都已經在做的產品,這才是成功之道。
歷經4個月的談判和加碼,德國製藥和化工巨擘拜耳(Buyer)周三宣布以每股128美元收購美國農業生技大廠孟山都(Monsanto),這項總值約570億美元(含負債則為660億美元)的現金交易案,創下今年以來全球最大宗併購紀錄。
拜耳提出的每股128美元收購價碼,較孟山都13日收盤的106.10美元,溢價幅度達21%。這項併購案公布後,美股開盤孟山都跳空開小高盤,上漲0.6%至106.67美元,拜耳在德國股市則大漲3.5%至96.55歐元。
除了加價收購,拜耳也將「反向分手費」(reverse-breakup
fee)從原先15億美元提高至20億美元。這項合併案未來若遭反壟斷監管當局駁回,拜耳將賠償此筆費用給孟山都。歐盟反托拉斯當局之前就已表態,若2家大廠達成合併協議,將就併購案採嚴審立場。拜耳預期,併購案將在明年底前獲批准。
拜耳從5月中旬開始追求孟山都,首次出價每股122美元;7月時,拜耳加價至每股125美元,仍遭拒絕;上周拜耳又將價碼拉高至每股127.50美元,終於打破談判僵局。
知情人士透露,孟山都董事會13日同意拜耳提出的收購案,拜耳董事會隨即開會並通過此案,並趕在紐約股市14日開盤前對外宣布。
市場分析師指出,拜耳併購孟山都後,將有機會結合其農化專業與孟山都的種子技術,在現今全球農業用品產業,爭奪霸主之位。
近來農化大廠併購案頻傳,美國化學巨頭陶氏化學(Dow Chemical)和杜邦(DuPont)已同意合併,分割出各自的種子和農化業務,組建一家大型農業綜合企業。
拜耳的農化業務排名全球第2,僅次於先正達(Syngenta),先正達去年拒絕孟山都的收購邀約,今年2月同意由中國化工收購。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今年全球最大併購案,金額高達570億美元,值得關注,拜耳的農化專業和孟山都
的種子技術有互補性。
第二、農化業正在整合,Dow Chemical已和杜邦合併,通常龍頭企業彼此合併會進一步帶動產業整合。
第三、有趣的是這次並沒有中資加入本案。拜耳農化業務全球排名第2,僅次於先正達(Syngenta),而先正達剛被中國化工收購。
第四、歐美企業若不想被中國企業併購,自己就應該先整合起來。
第五、本案溢價21%,還算合理,沒有太瘋狂,全球M&A的狂潮正在降溫。
第六、本案會受到歐洲反壟斷當局嚴格的監管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