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6創會理事長的話
生醫論壇, 機器人, 墨爾本港, KKR, 區塊鏈聯盟, 鴻海 JDI, 南仁湖, AMOLED
生醫論壇
生醫產業論壇昨天舉行,醣基生醫董事長陳良博、Delos Capital管理合夥人陳林正、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日燦、資誠聯合會計事務所所長張明輝、生策會創辦人王金平、生策會會長張善政、鴻海集團副總裁呂芳銘、大聯大投資控股董事長黃偉祥、泰福生技創辦人趙宇天、經濟日報社長黃素娟共同出席。
2016國際併購趨勢與策略生醫產業論壇(簡稱生醫論壇)昨(19)日舉行,會中專家對於「併購」對台灣產業未來發展均表正面態度,並認為,併購是生醫產業走向國際的關鍵,並期許電子業與生技業的激盪合作。
生醫論壇由經濟日報、生策會及生策中心主辦,生策會創辦人、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生策會長張善政親自出席,講者包括鴻海集團副總裁呂芳銘、泰福生技創辦人趙宇天、生技投資專家Delos Capital管理合夥人陳林正、大聯大控股董事長黃偉祥、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日燦。
此外,並由醣基生醫董事長陳良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張明輝兩位國際專家擔任主持人。
王金平致詞時表示,台灣生技產業規模仍小,應透過產官合作整併,避免有心人炒作,也能提升國際競爭力,建議政府開放民營壽險與銀行閒置資金投資五大新興產業,而電子與生技的結盟也很可期待。
張善政指出,台灣生技產業是十年磨劍、蓄勢待發,於今唯有透過併購,提升規模,以利國際化,而產業當前已經具研發成果,正是啟動整併的好時機,並且可以借重電子業的成功經驗,再造榮景。
談到電子業成功經驗,鴻海集團副總裁呂芳銘指出,鴻海透過併購與投資並行,以「策略性」鎖定三大主軸:價值鏈延伸、商業模式計畫與產品服務轉型。
呂芳銘表示,其宗旨就是「構築平台、竝肩作戰」,所以營收才能夠從1974年的23億元來到2015年的4.48兆元,成長超過1,900倍。
對於併購議題,趙宇天表示,台灣的生醫技術很不錯,不過生醫的市場卻在歐美日,必須透過併購走向國際,因為這一行若沒有國際化、沒有資源,就沒有競爭力。
國際化方面,陳林正指出,台灣可吸引全球基金進來支持台灣生技公司,據悉,已有許多國際基金到大陸設立團隊,台灣應當也可以做到,而台灣的投資者也不妨把眼光投向國際,媒合台灣與國際公司,提升彼此間的競爭力。
至於如何併購才能夠真正發揮綜效,黃偉祥表示,併購並非完全的吸納,而是要進一步的融合,因為每個公司間文化不同,除了要做大做強,還要能「共大、共好、共贏」,而所謂的控股公司就是要調節各個子公司之間的不同差異,進而做到海納百川的成果。
在併購的思維方面,黃日燦指出,有四大管理思維要改弦易轍,包括從生產轉為策略、成本轉為成效、價格轉為價值、製造轉為服務,才能真正調整企業的體質。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生技產業規模太小,整併人人會說,關鍵是誰和誰整併? 是否願意整併? 如何整併?
第二、想要併購別人要有高估值,高估值要有核心投資者如尹衍樑和名人背書,但容易流於炒作,最後受傷的還是散戶。
第三、台灣整併的對象應該由本土延伸到海外,美國很多優秀的生技公司現在估值都在淨值附近。
第四、鴻海透過併購夏普,跨越了一大步,我們希望在生技界也有這樣的跨國併購案例。
機器人
金融時報報導,人工智慧的進展神速,在歐美引發機器人將取代人類、導致大量失業的隱憂,但新加坡卻對機器人開張雙臂。由於星國對外籍勞工的限制,促使政府提供補助鼓勵服務業採用機器人,盼解決人力不足的情況。
新加坡諾維娜伊麗莎白醫院營運長Louis Tan表示,「政府緊縮外國勞工政策,這使得技術員工的招募更加困難。科技如今成為我們的解決方法之一。」
由Parkway Pantai集團經營的諾維娜伊麗莎白醫院,藉由IBM華生(Watson)科技作為自動化「護理師」,在加護病房監控病人的生命跡象。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附近的餐廳ChilliPadiNonya裡面,1位機器人服務生在餐桌間移動收拾碗盤,詢問客人:「可否協助我清理您的桌面?」由於它仍缺乏端起杯盤的能力,因此客人需自行放置在托盤上,再由機器人端回廚房。
餐廳經理Kannan Thangaraj表示,「在新加坡,你很難招募到海外人力,因此有1台機器人幫助很大。客人都因為機器人而再度光顧,很喜歡看到它。」
到目前為止,僅有少數餐廳參與使用機器人的試驗計畫,原因之一在於成本昂貴。由新加坡公司Unitech
Mechatronics打造的機器人,1台要價4.7萬星幣(約台幣109萬元)。
今年新加坡政府宣布,規畫3年斥資逾4.5億星幣支持機器人計畫,提供中小企業負擔得起的機器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已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台灣遲早也要面對。
第二、問題是人力結構不平衡,有些地方人才過剩,有些地方卻找不到人。
第三、台灣沒有花功夫研究人和機器應該如何謀合,這牽涉到工作的轉型,不是那麼簡單。
第四、台灣只有Fintech開始侵蝕到金融業工作者的工作,但未來很多領域甚至都會發生。機器取代人類。
墨爾本港
一個由澳洲主導、包括中國資金的跨國財團,十九日以高出預期的九十七億澳幣(約台幣二三三二億元)出價,贏得澳洲最大貨櫃與貨運港口「墨爾本港」五十年的租賃權。澳洲媒體報導,該財團中的跨國公司「全球基礎建設夥伴」(GIP)局部代表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海外」(CIC Capital)參與該案,致使中投海外實際上取得該港廿%股份。
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澳洲近年一連串重大基礎設施私有化案,二○一四年中國「招商局集團」與澳洲「哈斯汀基金管理」公司,便以十七.五億澳幣取得全球最大煤運出口港紐卡素港(Newcastle)九十八年的租賃權。
去年,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關係密切的山東嵐橋集團(Landbridge Group),以五億澳幣取得澳洲北領地達爾文港(Port of Darwin)九十九年租約。由於有兩千五百名美軍陸戰隊員輪換派駐達爾文港,數千名美澳部隊每年也在當地舉行大型聯合演習,該港並提供澳洲前往南海主權爭議水域最近路線,因此引發爭議,促使澳洲當局今年三月起,針對國營基礎設施開放外資競標案採取更嚴格的規範。
八月間,澳洲財政部長莫里森(Scott Morrison)以國安疑慮為由,否決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香港長江基建集團,收購價值逾一百億澳幣的澳洲最大電力公司「Ausgrid」案。
墨爾本港的標租是澳洲最新的基礎建設私有化行動,澳洲維多利亞州政府十九日指出,得標的隆斯戴爾跨國財團(Lonsdale
Consortium)包括澳洲第二大躉售基金經理人「昆士蘭投資公司」(QIC)、澳洲主權基金「未來基金」(Future Fund)、加拿大養老基金「Omers」等。
該州原本尋求的得標金額為六十億澳幣,結果成交金額高達九十七億澳幣。墨爾本港是澳洲第一大貨櫃港,每年出入逾三千艘貨運船隻。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政策,一定會在全球積極佈署海運基礎建設施。
第二、中國海外投資動作太大,不只是美國、英國、德國、澳洲都有對中資入股的國安疑慮。
第三、但這只會拖延一段時間,最終中資入股全球主要基建設施仍然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第四、澳洲對於中國大陸在亞太的布局而言,有無比重要的戰略位置。
KKR
年薪超過新台幣1億元、中華開發金控總經理楊文鈞,已確定跳槽至全球知名私人股權投資公司KKR集團,出任大中華區總裁及全球合夥人。惟楊仍擔任開發金控、開發工銀董事,此人事案預定明年1月起生效。
楊文鈞現為開發金控、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總經理,因年薪連續2年超過億元,是國內少數「億元CEO」等級的專業經理人。楊文鈞為開發金成功引進阿里巴巴創業基金的代管業務,至今傳頌市場。
此重大金融人事案昨(20)日由KKR主動宣布,KKR亞洲管理合夥人Joseph Y. Bae表示,楊文鈞將帶著20年投資經驗加入KKR,他精通私募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公司和商業銀行等領域,在併購業務及管理大中華區大型企業上的能力相當顯著。明年1月起,楊文鈞將以香港為基地,負責KKR大中華區團隊和業務。
對於此新人事異動,開發金控昨也證實指出,楊文鈞日前已向董事口頭表達,因個人規劃及家庭因素,將於明年初卸下開發金控、開發工業銀行總經理職務,返港轉戰國際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機構,董事們雖然不捨,但尊重其生涯規劃。
開發金強調,未來楊文鈞仍繼續擔任開發金及工銀董事,對私募股權基金籌集及投資等業務提供諮詢及協助。而年底之前,楊文鈞仍以總經理身分推動金控旗下各項業務計畫,對相關業務均不會受到影響,新任總經理人選訂於明年1月宣布。
KKR目前在亞太區9個市場,共投資60項私募股權交易,資金規模約100億美元,目前是國巨大股東,也曾參與日月光股權交易。近期隨兩位KKR全球合夥人劉海峰、華裕能表達年底離職意願,因此全面重新佈局亞太區管理階層,增加中國、新加坡和韓國業務的資深投資專業人士,包括陸企中信資本的季臻,出任KKR中國董事總經理。
KKR亞洲私募股權業務主管合夥人路明指出,很期待與楊文鈞、季臻,以及KKR中國團隊一起繼續深耕KKR的中國業務,為下一個十年作好準備。
我們的看法:
第一、楊文鈞是台灣之光,但問題是為何他在台灣工作了10年,又重新加入外商並轉戰中國
市場?
第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從投資銀行的觀點來看,台灣對全球PE而言,已不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市場。
第三、台灣本土PE有興起的趨勢,但杯水車薪,尚不是很有意義。
第四、台灣企業老化問題嚴重,正處在傳承交棒、轉型升級和全球化的十字路口,其實非常需要PE協助。
第五、PE帶來的價值不只是錢,更多是協助企業轉型升級。
第六、KKR原大中華共同合夥人華裕能也是美籍台灣人,和楊文鈞正好形成一進一出有趣的對比。
區塊鏈聯盟
據了解,區塊鏈金融聯盟運作後,國內金融機構之間的支付交易,包括匯款、轉帳等,將不用透過央行的金資系統結算,或透過財金公司清算,民眾的匯款與轉帳等行為將更快速與方便,大幅降低手續費,徹底顛覆台灣現有的支付體系。
相關官員透露,金管會日前推出「領航計畫」,鼓勵金融機構來申請試驗創新的金融科技(FinTech)業務,而區塊鏈金融聯盟有望成為首個申請領航計畫的案例。
對此,金管會發言人桂先農昨晚表示,歡迎金融業來申請試驗創新業務。
蔡明忠昨日出席台灣玉山2016年會,以「未來的金融業與金融業的未來」發表專題演說,並首度提及區塊鏈金融聯盟的計畫。
蔡明忠指出,如果各家金融機構都能加入聯盟,假設中信銀行的客戶要匯款給台北富邦銀行的客戶,現在還要透過金資系統等進行統一的清算、結算,若能應用區塊鏈技術,就可以省去統一清、結算的流程,一筆交易支付輕易完成,這就是區塊鏈的概念。
據悉,區塊鏈金融聯盟所使用的區塊鏈,為去年11月由台大資工系教授廖世偉、中研院院士管中閔、MaiCoin公司執行長劉世偉等人開發的系統,稱為多中心化共享帳簿互聯網,簡稱帳聯網。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區塊鏈是未來顛覆全球產業重要趨勢,越來越多台灣金控已意識到了這一點。
第二、蔡明忠董事長提出成立區塊鏈聯盟,很有前瞻性而且非常正確,台灣市場規模太小,大家需要透過合作一起創新。
第三、「多中心化共享帳簿互聯網」即「帳聯網」,未來將所有交易都會透明化,不僅對於金融機構,甚至會計師和監管機構而言都是新的挑戰。
鴻海 / JDI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機會來了?夏普對手JDI慘虧,日本政府已不打算再伸援手,傳出有意比照夏普模式外售。由於先前才傳出夏普社長戴正吳呼籲JDI合組「日本聯盟」,攜手研發OLED面板,卻遭JDI打臉的情事,如今JDI自身難保,組成「日本聯盟」乙事會否出現轉圜?結果牽動著全球面板業的神經。
日本面板供應大廠Japan Display
Inc.(JDI)雖然是美商蘋果的供應商,但仍傳出連虧兩年的消息,由於債台高築,不得不向背後金主「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novation
Network Corp. of Japan, INCJ)伸手要錢。
由於資助款項愈來愈多,連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也看不下去,放話說,如果JDI無法證明自己的技術還有競爭力,也許日本政府會考慮撤資。他並強調,擺在JDI前面的只剩兩條路可選,一是不計代價保留日本所有權,另一個選項就是坦誠其面板技術已不再特別、不用硬留在日本。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世耕弘成在接受專訪時明確指出,日本一直以來都不願放手,讓大型日本企業破產,或被外國公司併購,認為這會導致裁員,甚或讓日本重要的技術外流,但這樣的想法不但過時,而且還非常危險。
世耕弘成強調,日本不應該緊抓著早已普及的技術不放,應該把焦點轉移到別國趕不上的尖端科技上,才是明智之舉。由於世耕弘成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心腹,外界推測,世耕弘成很可能是在替日本政府釋放風向球,想觀測市場風向。
然而JDI陷入財務困境的消息,對原已破局的「日本聯盟」是否好事一椿?法人圈的看法則是「未必」。
因為鴻海、夏普、INCJ、JDI四方的關係原本就相當微妙,因為早先鴻夏戀尚未牽手時,INCJ就曾為JDI、夏普和親,爾後又傳出鴻海與夏普向JDI釋出善意,力邀對方攜手研發OLED面板一事,卻遭JDI以「完全沒聽說過,鴻海/夏普並未和JDI接觸,考慮合作一事並非事實」婉言拒絕,三方要走在一起,有其一定的難度。
何況,對於JDI的未來,日本政府也尚未表態,自身難保的JDI恐無心力去細思合組「日本聯盟」的可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和JDI合作,比和友達合併更有意義,但難度非常高。
第二、日本人最要面子,但現在日本政府想放手,將會是鴻海趁機而入的大好機會。
第三、JDI的客戶蘋果,也是鴻海的客戶,所以由鴻海接手順理成章,但很有挑戰性,因為JDI
虧損嚴重。
第四、台灣政府提出成立AMOLED國家隊,立意雖佳並過程草率,缺乏詳細思考,可以把JDI
納進長期戰略思考的拼圖。
南仁湖
南仁湖(5905)啟動大陸新布局,將與當地旅遊業者合資人民幣4億元(約新台幣19億元)在浙江象山大目灣打造一座海洋館,該公司持股36%,預計明年下半年動工,2020年底前展開營運。
法人表示,該新投資案位處對岸重點旅遊區域,挾豐沛遊客量和南仁湖的吸客號召力,初估一年營收上看二、三十億元,可望挹注其獲利大增。
據了解,南仁湖所經營的屏東海生館歷經十多年來的努力,在亞洲旅遊市場打出一片天,去年海外知名全球旅遊網站評選亞洲最佳水族館,選出前25大最佳水族館,該館獲得第四名,成為中港台地區遊客的首選。
南仁湖表示,海生館交出亮眼的營運成績下,近幾年來,大陸業者邀約合作不斷,而內部持續進行審慎評估後,目前決定跨大步展開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仁湖過去在台灣創造了高速公路休息站改成賣場和遊樂場的成功模式。
第二、市場在中國大陸,大陸十三五要花錢在吃喝玩樂,特別是後兩者,提升遊樂品質。
第三、南仁湖的水族館排名為亞洲前五名,說明公司在這方面的專業。
第四、更多台灣文創業者應該進軍中國大陸,開發休閒旅遊商機。
李嘉誠
香港首富李嘉誠又開始在英國掃貨了。知情人士表示,李嘉誠正準備就收購英國國家電網(National Grid)天然氣管線業務51%股權報出投標價格,市場預計包括債務在內,這筆交易價值約110億英鎊(約新台幣4,605億元)。
英國國家電網天然氣管線業務,覆蓋全英1,100萬客戶。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指出,長江基建領銜的財團可能在本周末之前提交一份最初報價方案。
第一輪報價將於23日進行,整個收購過程預計至少需要幾個星期,英國國家電網已聘請摩根士丹利、巴克萊和Robey Warshaw作為公司財務顧問。
若這筆交易成功,英國國家電網的這次資產出售,將成為英國近年規模最大的交易之一。
這宗資產出售還吸引了其他財團,例如麥格理帶頭的德國安聯、中國中投在內的財團,以及由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投資委員會(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帶頭的科威特主權財富基金、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在內的另一個財團。復星也準備組團參戰。
李嘉誠執掌的和記黃埔去年初曾公告稱,將以102.5億英鎊從西班牙電信商Telefonica手中,買下英國第二大手機服務供應商O2,當時如果交易成功,將是該集團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案,但這筆交易於今年5月11日遭歐盟以反壟斷為由正式否決。
之前,李嘉誠已買下英國Northumbrian水處理公司、北方天然氣公司(Northern Gas
Network)、屈臣氏母公司Superdrug。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雖然脫歐讓李嘉誠在英國損失慘重,但他並未放棄英國布局。
第二、這筆交易金額高達110億英鎊,非常驚人,說明在英國這樣的法治國家,長期投資是穩
賺不賠的投資。
第三、李嘉誠另外一個特色是善於反向投資,在別人極度悲觀的時候進場抄貨,這點和巴菲特很類似,巴菲特今年因為在低檔購入蘋果,最近帳面上已經賺了一大筆。
第四、全世界沒有人比李嘉誠更有條件做英國基建的投資,其他人包括中投在內都只能算配角。
第五、英國最近也核准了中國大陸對其核電廠的投資,說明英國對外資整體的態度還是傾向於開放,不像台灣。
GIS-KY(6456)將在未來五年,投資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38億元),在大陸成都興建全貼合觸控模組及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觸控模組廠。外界認為,GIS此次擴廠,是為了未來iPhone採用AMOLED螢幕所使用的觸控感應器作準備。
成都晚報報導,GIS在成都高新區舉行簽約儀式,將投資全貼合顯示幕、高階全貼合平板顯示幕模組、OLED壓力感測器、高階筆電顯示幕模組、高精度3D曲面貼合模組等項目。
大陸媒體指出,在OLED壓力感測器,以及高精度3D曲面貼合專案上,GIS將採用全新設計的架構,除了可以為用戶提供更薄、更清晰、更逼真的產品體驗外,專案還將導入GIS最新的創新生產工藝,加上自動化設備的大規模採用,產品可靠度及生產效率將更上一層樓。
據報導,GIS成都公司成立於2011年,主要從事iPad觸控模組生產,2015年新增iPhone壓力感測器項目,廠房面積約10萬平方公尺,員工近萬人。2015年,GIS成都公司的實現產值為人民幣70.02億元。
GIS近期受惠iPhone 7上市,帶動業績上揚,8月合併營收63.89億元,為今年次高,月增23.4%,但較去年同期衰退26.6%;前八月合併營收為414.42億元,年減6.4%。
GIS7、8月合計營收約115.65億元,已超越第2季營收102.83億元。法人估,受惠於iPhone 7銷售不錯,預估GIS 9月營收可望超過70億元,第3季營收將季增逾八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AMOLED是下一世代的面板,韓國已壟斷這個市場,中國大陸也想急起直追。
第二、台灣現在只能在TFT-LCD領域發展利基型產品,但在OLED及AMOLED領域都沒有任何優勢。
第三、前一陣子經濟部表示要發展AMOLED國家隊,可是並沒有詳細的規畫,只是喊口號而已。
第四、南韓已經放棄TFT-LCD,全力朝OLED和AMOLED發展,台灣現在LCD產業的榮景只是短期效應,長期若不能換代轉型還是要遭到淘汰,屬於短多長空。
第五、台灣需要有清晰的面板產業長期戰略,但看來這並非政府當前的重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