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超商也瘋外送》疫情催出「異業結盟」熱潮,切入點卻不是產品或服務?

超商也瘋外送》疫情催出「異業結盟」熱潮,切入點卻不是產品或服務?

全球疫情嚴重,導致各行各業數位轉型加速,其中一個興起的行業是「外送」,最近在美國、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帶動一波行業整合和異業結盟的風潮。

上週Uber宣布計畫收購美國外送平台Grubhub,如果成功,將成為美國第一名餐飲外送巨人。目前市佔率第一名是DoorDash,約42%,Grubhub有28%,Ubereats排名第三,約20%,但併購完成後將躍升第一。(編按:來自研究機構Second Measure3月數據)Uber本業在全球很多市場都遇到困難,唯有Uber Eats 快速成長。

同樣現象也發生在中國大陸。上個月最大物流業者順豐決定跨足外送市場,但以企業團餐作為切入點。大陸外送的市場份額由美團和阿里巴巴的餓了嗎2家業者壟斷,順豐專長是遞送物件,因此加送餐飲是很自然的事,代表核心專長的延伸。

再來看台灣。繼全家便利商店近期攜手foodpanda推外送服務後,據傳7-Eleven也準備加入外送平台戰局,同樣選擇foodpanda合作。有趣的是foodpanda最近推出新服務「熊貓嚴選」,除餐飲外也外送其他生活用品,將從生鮮食品切入。

這說明了新經濟所帶來的三大影響:造就新行業、產業整合及異業結盟,其中最有趣的是「跨界」合作。

傳統產業是製造業思維,上、中、下游形成產業鏈,但現在走向生態系,形成跨產業連結。企業不再是用「產品」、而是以「核心專長」來定義,只要有核心專長,你的業務範圍可以不斷向外擴張。

異業結盟的結果,可能會改變傳統商業經營的思維。

以全家和7-Eleven為例,因為就在家旁邊,下樓去買一杯飲料很方便。但當什麼東西都可以外送的時候,你可能連出門都不想了,乾脆多買一些東西,請foodpanda送到家裡來。

因此未來對於便利商店而言,重點可能不再是增加店內品項或改善顧入店體驗,而須把自己變成像亞馬遜一樣的物流倉庫,透過電商平台,轉型成一個「虛實融合」(O2O)的hub(樞紐)。

然而異業不一定是結盟,也可能是「入侵」,變成你的競爭對手。康師傅方便麵在中國大陸最大的對手,不是同業統一,而是像餓了嗎這些異業外送平台,他們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

康師傅做對了一件事,就是和日商合資成立全家便利商店,從「食品製造」跨足「零售流通」。

但當「移動」變成關鍵能力和市場需求後,未來統一或全家要做的事情,不能再侷限便利商店,可能需和物流業者策略聯盟,或者入股甚至買下他們。

美國亞馬遜去年底併購線上藥局PillPack,造成美國各大連鎖藥局如GVC和Walgreen股價下跌,因為將來人們可能不再需要上藥房買藥了,亞馬遜會幫你送到家裡,顛覆醫藥通路。

亞馬遜最大競爭對手沃爾瑪,去年也和保險以及醫療服務業者策略聯盟,把超市內原來賣藥專區的功能進一步提升,未來可提供簡單醫療諮詢,當然這需要有特殊的執照。這對傳統連鎖藥局而言是一大衝擊,假如連大賣場都可以跨入他們的行業,當然更有必要加速從「產品銷售」轉型「服務諮詢」。

最有趣的異業結盟是「共享員工」。最近希爾頓因為疫情沒有客人,把員工借給好市多,後者由於業績爆紅,忙的不可開交,彼此資源共享。

很多企業已注意到跨界趨勢。我上週參加一個董事會,老闆請我幫忙思考「異業結盟」可能性。這不是天南地北,需有邏輯的思維。

首先是搞清楚行業的定義,我們到底在販賣什麼?提供給客人的是什麼價值?
以雄獅旅遊為例,並非只有訂機票和旅館,而是幫忙客戶創造一個美好的海外體驗。

所以異業結盟切入點並不是「產品」或「服務」,而是「功能」,就像Uber、順豐、foodpanda,並不只是送人、送貨、送餐,而是「快速遞交客人想要的東西」,速度是關鍵。

我認為異業合作有3個面向可以考慮。

第一是「物流」。
這是新經濟很重要的一個組成,許多生意都虛擬化,在線上成交,但少不了實體世界的連結(少數例外是線上遊戲),未來需走上「全通路」(omni channel),即馬雲所謂的「新零售」,因此物流成為關鍵資源。

第二是「金流」。
什麼交易都少不了金錢流通,馬雲當年成立「支付寶」,成為小微支付始祖,如今發展成龐大的「螞蟻金服」帝國。金融業是一個即將面臨巨大變革的行業。比爾蓋茲很早就即察覺這個趨勢,他早在1994年就曾說:「金融是必要的,但現今這種型態的銀行會消失。」

台灣金融機構過剩,如今還有近40家銀行,數位轉型緩慢,沒有察覺到其他行業數位化的趨勢。

其實金融業並非沒有異業結盟,銀行經常有和不同公司、族群發行聯名卡,但僅限於產品合作,未來還需新的策略聯盟。台灣銀行有沒有想過有一天,7-Eleven不再是其策略夥伴,而可能取代他們?

第三是「資訊流」。
這包括電信業者和雲平台,未來新經濟的公式是「智慧AI」+「XX行業」,前者又分為兩部分,底層的「基礎建設」和各行各業「大數據」。科技業一定要和傳統產業合作,形成底層「技術」和上端「應用」的結合,這就是異業結盟的切入點。

台灣生態系最完整的是富邦集團,有電信、金融,也有momo,所以成長迅速。但其他各行業,都存在許多異業策略結盟的可能,有待發掘與想像。

「數位」的本質是「顛覆」,力量來自外部,請趕快跨出你的舒適圈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