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Q1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吳孟真,113年04月03日
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特斯拉(Tesla)第1季交車量遜於分析師預估,季減兩成,並出現新冠疫情初期以來首見的年減,該公司美股早盤股價應聲重挫6%。
特斯拉2日宣布,第1季交付了386,810輛電動車,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449,080輛。與前季相比,特斯拉交車量大減20.2%。與去年同期相比,也下滑8.5%,這是特斯拉自疫情爆發初期以來,交車量首次出現年減。
第1季步入尾聲時,華爾街已迅速下修特斯拉的交車量預估,一些分析師甚至準確預測,上季交車量會低於2023年第1季的422,875輛。
該公司位於德國柏林近郊的工廠,先前遭人縱火,一度停工;美國加州廠則轉向生產升級版的Model 3,過程中產量通常會減少。
消費者需求則是較大憂慮;高利率使得部分買家持續在場邊觀望。特斯拉已警告投資人,該公司身處「兩個成長浪潮之間」。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先前發布貼文,提供1,000美元獎助,並寫道「多數人不愛在寒冬之際買車」。有鑑於此,該公司原本不大打廣告,如今也開始投放廣告。
特斯拉並未公布各地區的交車數據,美國和中國大陸一直是該公司的最大市場。特斯拉在中國大陸面臨當地車廠的激烈競爭。1、2月特斯拉的陸製車輛銷售疲弱,數據出爐後,上海廠開始減產Model 3和Model Y,並將工人上班時間從每周六天半,減至每周五天。
而特斯拉的最新車款Cybertruck皮卡車,在美國褒貶不一。這款新車去年底才開始少量出售。
連串的降價和獎助方案,對推升特斯拉銷量的效力,似乎不如以往。特斯拉上季股價重摔29%,為2022年底以來的最劇烈跌幅,並寫該公司2010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以來,第三大的單季跌勢。
同日,美國電動車新創Rivian也公布上季產量和交車量,兩者皆不如去年第4季,但高於去年同期。今年首季表現符合公司預期,但與市場預測略有差距。Rivian股價早盤也走低,跌逾4%。
綜合彭博資訊、路透和道瓊社報導,Rivian的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電動車產量為13,980輛,少於去年第4季的17,541輛,但較去年同期的9,400輛增加約50%。第1季交車量為13,588輛,少於去年第4季的約14,000輛。
Rivian今年2月曾警告,今年首季交車量將季減10%至15%,也表示因產量受到供應鏈變化和新材料使用的影響,預估僅約13,500輛。不過Rivian 2日重申,今年產量目標約為57,000輛,和去年相當。FactSet則預測Rivian今年產量為54,000輛。
Rivian自2021年上市以來即苦於擴大產能,今年初裁員和致力於穩定產能的舉措,以及市值銳減的現象等,更顯其營運之路顛簸。
Rivian股價今年截至1日收盤為止,已重挫53%。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第四季比亞迪銷售大跌
第二、但沒想到特斯拉狀況更糟
第三、電動車銷售已近頂峰
第四、電動車新創企業更慘
第五、未來電動車產業會大洗牌
SK海力士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113年04月02日
在人工智慧(AI)熱潮下,流入南韓股市的外資規模創單季新高,而SK海力士(SK Hynix)在這波熱潮帶動下,昨(1)日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達1,000.9億美元。
彭博資訊彙編的數據顯示,在今年第1季,外資淨買入122億美元南韓股票,在亞洲市場裡僅次於日本。他們最青睞活躍於全球AI供應鏈的晶片製造商,比如三星電子吸引了41億美元外資流入,SK海力士則吸金13億美元。
根據南韓金融投資協會的數據,截至3月28日,海外投資人在Kospi指數的持股比達到34.42%,是2021年第2季以來最高。
慕天輝(Timothy Moe)在內的高盛分析師在最近撰寫的報告中指出,可能還會有更多資金流入韓股。由於2020年至2022年間有500億美元外資流出,目前Kospi指數的外資持股比仍然「較低」。
大信證券分析師李京民(音譯)指出,韓股近期漲勢迅猛,投資人有可能在未來幾周獲利了結。但以全年而言,「AI熱潮帶來動能,記憶體行業前景好轉的能見度也提高」,他們還可能續買韓股。
SK海力士預測,AI記憶體領域的正面動能將延續到2025年。該公司供應高頻寬記憶體(HBM)給美國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股價因而在過去一年裡上漲逾一倍,讓該公司市值超越LG新能源,重新成為南韓第二大公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SK海力士和台積電最近合作
第二、主要是SK海力士的高頻寬記憶體
第三、SK海力士現在比三星還紅
第四、SK海力士是AI概念股
第五、SK海力士變韓國市值最高企業之一
美拼減碳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3年04月02日
拜登當局近來宣布,同意提供15.2億美元的貸款擔保,協助密西根州的帕利塞德(Palisades)核電廠恢復運作。這是美國歷來第一座重啟的核電廠,顯示去碳化趨勢下,該國為尋找不會製造碳排的電力來源,重新開始擁抱核電。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能源部的貸款擔保,能讓Holtec International公司重啟在2022年5月除役的帕利塞德核電廠,並至少營運到2051年。貸款擔保的取得條件是,核電廠須獲監管許可,並滿足其他要求。核電廠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備受國會議員和能源業高層的歡迎。
密西根州州長魏美桂(Gretchen Whitmer)表示,帕利塞德重啟後,將是美國史上第一座成功重啟的核電廠,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力達3.63億美元,並協助密西根州引領乾淨能源的未來。能源部長格蘭霍姆也說:「核電是無碳電力的最大單一來源,直接支持全美10萬份工作,並間接帶來數十萬份就業。」
美國的核電運作規模高居世界之冠,機組數量接近100座。但包括帕利塞德等許多核電廠,都接近或到達使用期限,需要重大升級。但打造新核電廠費用極為高昂、又相當耗時,這幾十年來很少有美國企業興建新廠。
有鑒於此,拜登政府力推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此種機組興建速度較快、成本也較低。然而,尚未有SMR獲得核能管理委員會(NRC)的完整批准與許可。Holtec打算在帕利塞德廠址打造兩個SMR,但能源部的貸款擔保未涵蓋相關費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企業都在積極減碳
第二、核電是重要關鍵
第三、密西根州是有史以來第一座重啟的核電廠
第四、台灣應該考慮重啟核電廠(SMR)
第五、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也是一種可能,因核融合時間需要等比較久
蘋果Google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陳昱翔、編譯季晶晶,113年03月19日
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正與Google洽談,要將後者的生成式AI模型Gemini整合到iPhone,外界猜測,雙方將達成「轟動AI行業的重要協議」,成為今年iPhone 16的主要一大賣點,挹注台積電(2330)、鴻海(2317)、大立光(3008)等供應鏈業績吃補。
根據彭博資訊報導,兩家公司正在積極協商,蘋果取得授權,以Gemini驅動今年iPhone軟體將納入的部分新功能。匿名消息人士還說,蘋果最近也與OpenAI討論,考慮使用其AI模型,最後花落誰家,估計今年9月iPhone
16發表會即可分曉。
據了解,蘋果正準備推出iPhone下一版作業系統iOS18的新功能,部分植基於自家AI模型。強化的部分將側重於在設備上運行、而非透過雲端提供的功能。蘋果尋求可以承擔生成式AI的夥伴,包括創建圖像和基於簡單提示撰寫文稿的功能。
若蘋果和Google達成交易,兩家公司的關係將更進一步。多年來,Google母公司Alphabet每年均支付蘋果數十億美元,確保iPhone和其他裝置上的Safari網路瀏覽器以Google為預設的搜尋引擎。市場認為,若雙方談成交易的話,Gemini將擁有獲取數十億潛在用戶的重要優勢,但這也可能代表蘋果AI成果不如一些人的預期,兩家公司甚至可能進一步遭遇反壟斷審查。
今年以來非蘋陣營手機廠紛紛推出AI手機搶市,蘋果因下半年才發表新機,在AI手機市場處於落後狀態,近期在大陸銷售動能疲軟,下半年iPhone 16勢必將導入AI功能,藉此扳回一城。
業界人士指出,ChatGPT帶動生成式AI風潮後,包括三星、華為、小米、OPPO等非蘋手機品牌廠都已掀起一波AI模型軍備競賽,儘管OpenAI、Google、Meta等大咖都有現成的開放大語言模型給手機廠使用,但各家手機廠為掌握產品差異化,不受平台商限制,幾乎都選擇自研AI模型平台。
以三星為例,自行開發的AI大語言模型Gauss已應用在手機、平板,華為使用自家的盤古大模型,OPPO也同樣使用自研的AndesGPT,vivo的自研AI模型則是藍心大模型。
業界人士表示,現階段AI手機暫時無法看出哪家AI模型是市場霸主,以手機市占率來看,或許三星暫居龍頭,但手機的AI模型仍呈現百花齊放的趨勢,蘋果未來是否完全採用Google的AI模型,將牽動智慧手機市場變化。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和Google的合作是劃時代的
第二、蘋果在AI領域嚴重落後
第三、Google原本領先,但被微軟超前
第四、蘋果跟Google可以優勢互補
第五、蘋果優勢是有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
AI新創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年04月01日
科技巨頭正對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投入規模空前的鉅額資金,深怕一旦錯過生成式AI熱潮,將落後競爭對手。
CNBC報導,電商巨頭亞馬遜上周宣布,投資AI新創公司Anthropic 27.5億美元,為亞馬遜歷來最大的創投投資案,成為科技巨頭搶進生成式AI領域的最新例證。此外,Meta、蘋果公司也爭相在廣大的產品陣容和功能中整合生成式AI,以免在預料十年內規模可望超越10億美元的市場落於人後。
PitchBook的數據顯示,2023年,投資人對將近700筆生成式AI交易投資291億美元,金額較前年大增逾260%。其中大多數是戰略性投資,因為資金是來自科技公司,而非創投業者或其他機構。
麥格理銀行美國AI和軟體研究主管海夫梅爾(Fred Havemeyer)指出,深怕錯過(FOMO)的恐懼是促成決策的一項原因。他說:「他們確實不想錯過成為AI生態系的一份子。我想在這塊市場中,確實存在FOMO的心態。」
由於AI模型的建置和訓練非常昂貴,因此需要龐大的投資,在訓練上也有賴目前主要來自輝達的數千顆AI晶片。正在研發自家AI模型Llama的Meta說,已花費數十億美元採購輝達的繪圖處理器(GPU),為輝達年營收激增逾250%做出貢獻。
無論是走向建置或投資AI,具有財力的參與者有限。輝達除了研發AI晶片外,也成為矽谷的大咖投資人,入股多家AI公司,以確保其技術廣泛部署。微軟、Google、亞馬遜有時也提供雲端信用,作為投資的一環。
在亞馬遜與Anthropic上周的合作案中,兩家公司將透過密切合作。Anthropic將利用亞馬遜網路服務(AWS)和亞馬遜的晶片,滿足其運算需求,而Anthropic的模型,將透過亞馬遜的管道提供給AWS的客戶。
在最近的法說會上,科技巨頭的主管強調了對生成式AI的重視,向投資人說明必須先花錢才能賺錢,無論是透過內部研發或投資新創。
微軟財務長胡德(Amy Hood)去年說,正把人力朝AI優先目標調整,不大幅增加人員。微軟將持續把投資AI視為要務,因為這是「形塑未來十年的事物」。
Google、蘋果與亞馬遜的高層也已向投資人暗示,他們願意削減各部門的成本,以把資金分配給AI方面。報導指出,這嘉惠了AI新創公司。
微軟除了OpenAI外,已入股Mistral、Figure、Humane等AI新創。亞馬遜除了押注Anthropic,也投資開源AI平台開發商Hugging Face。Google則是Essential AI的投資人。與此同時,許多科技巨頭持續砸錢,在內部開發自家的AI模型。
我們的看法:
第一、OpenAI股權已經被微軟拿走
第二、所有大型企業都在積極找下一個OpenAI
第三、亞馬遜積極投資Anthropic
第四、亞馬遜目前在雲端市占率是第一名,但面對微軟巨大競爭
第五、亞馬遜勢必要做巨額的AI投資,以免被微軟超前
AI技能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吳孟真,113年04月01日
人工智慧(AI)的崛起,正衝擊美國科技業求職者。這群習於坐領高薪,人人爭搶的勞工正面臨新現實:學習AI技能,否則別期待能拿到和以往相同的待遇。
道瓊社報導,Janco合夥公司執行長詹諾萊蒂斯(Victor Janulaitis)引述該公司研究勞工部數據的發現指出,最近遭資遣的資訊科技(IT)員工之所以無法迅速找到新工作,是因為期望待遇和具備的技能之間有落差。
跡象顯示,許多工作已被自動化和AI取代,尤其是初階的IT服務和資料中心營運,且一去不復返。Janco資料顯示,遠端通訊、企業系統管理、初階IT人員等領域的職缺數,近月來逐漸減少,同時網路安全、AI和數據工程等職缺持續增加。
詹諾萊蒂斯說,企業資金充足時,充斥過多且薪水過高的IT員工,現在通膨與利率攀升,平均總年薪約10萬美元的IT員工也成為裁員目標。思科(Cisco)計劃裁減5%人力,DocuSign要裁汰6%人員,Expedia宣布光是2月就砍掉9%員工。Janco發現,2月IT人員失業率降至4.3%,低於元月的5.5%降至上月的4.3%,仍高於美國整體的3.9%。
他說,IT技能短缺及勞資雙方之間的薪資待遇落差,將使今年IT工作數減少,他預測今年美國IT產業將減少2~3萬個工作,問題在於被自動化技術取代的人力,能否轉型為更高價值的勞動力。
求職網站Indeed北美經濟研究部門主管邦克指出,生成式AI仍是許多公司的最優先技術,具備大型語言模型(LLM)相關技能的員工也最搶手,企業開出的平均年薪為17萬4,727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是未來最重要的技能
第二、AI正在改變傳統的工作
第三、過去傳統許多IT企業員工薪水過高,不符目標
第四、AI改變許多公司的管理及自動化
第五、台灣需要積極培養AI人才
小米汽車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賴瑩綺,113年04月02日
小米汽車SU7從3月28日發表至今不到一周,現在訂車到交車至少要等四個月以上。小米汽車App顯示,截至3月31日晚間,消費者若預定新車,交付周期最短要16周,最長需29周,即超過7個月。
第一財經報導,具體看車型,SU7標準版鎖定訂單後交付周期為16~19周,Pro版預計17~20周才能交付,Max版需26~29周。
小米稍早宣布,創始版最快於3日就能開始交付,非創始版的標準版和Max版啟動交付時間為4月底,Pro版啟動交付時間為5月底。但如今隨著小米汽車銷售火熱,交付周期正在變長。
官方數據顯示,小米汽車發表後4分鐘,訂車數破1萬輛,7分鐘破2萬輛,27分鐘破5萬輛。上市24小時,雷軍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訂單數量突破88,898輛。此外,北京、上海、廣州三家實體門市,都可看到不少賞車試車人潮,甚至排起長長隊伍。
多家機構發表研報指出,今年小米汽車的交車量預計在6萬~8萬輛。
小米汽車上市後,大陸電動車市場深陷紅海,不少車商選擇降價應戰。鴻蒙智行App顯示,華為參與的問界新M7入門車型起售價近日從人民幣(下同)24.98萬元下調2萬元至22.98萬元,價格接近SU7標準版售價的21.59萬元。
今年春節後降價的車企不在少數,不只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也宣布旗下兩款車降價,最低售價低至7.98萬元,而上汽大眾、廣汽本田等傳統車企也進行過降價活動。
此外,裁員或也是車企因應電動車市場激烈競爭的策略之一,路透引述消息指出,上汽集團計畫今年在其與通用、福斯(大陸稱大眾)汽車的合資企業,及電動車部門裁員數千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米汽車一炮而紅
第二、上市一天訂單數目即接近9萬輛,非常驚人
第三、小米今年預計交車6-8萬輛
第四、大陸電動車市場深陷紅海
第五、全世界都在討論,小米能為何蘋果不能?
小米華為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李書良,113年04月01日
小米SU7電動車上市,加上華為智界S7大規模交付,讓大陸車市近日顯得熱鬧滾滾。但去年迄今,「內卷」、價格戰已經成為大陸車市的主旋律,能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業者屈指可數。如今資源豐沛與技術強悍的小米、華為也投入戰局,業界預料市場將迎來更慘烈的殺戮戰。
綜合陸媒31日報導,小米3月28日宣布SU7電動車上市,成為全球首家自主研發製造智慧電動車的手機大廠。小米汽車價格為人民幣(下同)21.59萬元至29.99萬元,連日來幾乎所有門店都擠滿大量觀眾,門口則排起長龍,有店員坦言,試駕排到凌晨2、3點是常態,「從來沒見過這麼多人」。
時隔兩日,近年積極切入汽車軟體的大陸資通訊大廠華為,其常務董事、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30日表示,華為與奇瑞汽車合作的汽車智界S7,已經開啟大規模交付。此前,智界S7因晶片缺貨和工廠搬遷耽誤上市和量產,但從4月開始預料可恢復正常狀態。
小米與華為投入戰局,無疑對大陸同行造成壓力。今年春節剛過,大陸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就率先打出降價牌,宣布旗下秦PLUS和驅逐艦05兩款車型榮耀版上市,一舉將油電混合車型價格首次拉進7萬元區間。
此舉迫使其他同業不得不咬牙跟進,迄今已有阿維塔、特斯拉、零跑、一汽豐田、哪吒、歐拉、領克等多家車企推出降價促銷,包括限時保險補貼、限時定金抵現等。
以2023年來看,眾多業者中,僅有理想、吉利、比亞迪三家完成年初訂下的年度銷量目標,其他業者均未達成,顯示市場僧多粥少、民間消費力並未復甦。今年「內卷」情況更趨惡化,日前理想汽車開出第一槍,調降第一季交付預期,將交付量從10萬至10.3萬輛調整為7.6萬至7.8萬輛,降幅達24%。隨後蔚來也將第一季交付量從3.1萬至3.3萬輛調降至約3萬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米和華為近期都跨入電動車市場
第二、但華為擁有比較強的整體技術實力
第三、小米供應鏈採外包策略
第四、華為打造電動車技術平台,供許多汽車廠商使用
第五、然而,小米必須把未來的命運,寄託在外包的供應鏈上面,風險較高
聯想AI PC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吳凱中、林薏茹、黃雅慧,113年04月02日
全球PC龍頭聯想集團昨(1)日拍板4月18日推出「地表最強AI PC」,首發市場選定中國大陸,新機推出時程比預期快至少一季,主力代工廠仁寶(2324)受惠最大,將提前享受大客戶新機出貨紅利;另一代工廠緯創(3231)也沾光,全力衝刺出貨。
聯想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元慶昨日在集團2024/2025財年誓師大會宣布,新財年要「引領AI PC浪潮」,聯想將扮演引領AI PC浪潮的關鍵角色。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IDG總裁Luca
Rossi也看好,混合式AI興起將進一步刺激AI PC需求,「會真正觸發新一輪超級換機潮」。
楊元慶並宣布,旗下符合「真AI PC」五大特質的AI PC新品預計4月18日於大陸市場首發,轟動業界,陸媒更以「重磅消息」形容聯想宣布「真AI PC」將面市的訊息。
根據聯想定義,「真AI PC」要具備五大特性,一是內嵌基於個人大模型和自然交互的個人智慧體;二是內嵌個人知識庫;三是具備CPU+GPU+NPU的本地異構AI算力;四是連接開放的AI應用生態;五是保護個人隱私及數據安全。4月18日推出的新機,就具備以上五大特性。
業界指出,聯想定義的「真AI PC」五大特性門檻頗高,此次新機問世,堪稱「地表最強AI PC」,預料將可激發新一波換機潮。
聯想先前曾說明,AI PC分為「AI
Ready」和「AI On」兩階段。其中,AI Ready階段是具備基本本地混合AI算力,能為AI PC軟體及服務創新提供基本保障,主要表現為晶片運算架構升級,目前市面上AI PC產品皆為AI Ready階段產品。
聯想將推出的「真AI PC」,則進入「AI On」階段,性能比目前市面上的AI PC更強大,因此被譽為「地表最強AI PC」。聯想先前原本對外表示,旗下「真AI PC」產品最快今年中推出,如今比原本預定的時程快至少一季。
聯想積極衝刺AI PC業務,力拚成為Al PC領域領導者,台系代工廠雨露均霑。其中,仁寶出貨聯想比重最大,將優先受惠。
仁寶高度看好AI PC帶來的營運動能。仁寶總經理翁宗斌認為,微軟宣布推出AI機種後,高通、超微及英特爾等將陸續在6月至8月間推出X86架構機種,看好AI PC刺激下半年市場需求,預估今年AI PC滲透率約個位數百分比。
翁宗斌預期,上半年受景氣影響,PC產業還是會較去年同期下滑,預期本季起出貨可望逐季成長,下半年若通膨趨緩、景氣回升,加上AI PC新應用帶動,全年PC出貨有機會個位數成長。
緯創也是聯想筆電代工協力廠,也將搶搭此波大客戶新機商機。緯創總經理林建勳認為,今年隨著換機潮、AI PC啟動推升,產業會小幅成長,出貨量成長幅度估在5%以內,明、後年會更顯著。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帶動PC全球需求
第二、聯想是全世界最大PC公司
第三、AI PC已經不再是一個概念
第四、未來AI手機也有可能發生
第五、聯想具有定義「真AI PC」的能力
SHEIN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漢驊,113年04月02日
據外媒報導,正等待中國及美國監管部門審核上市資格的中國網路快時尚巨頭SHEIN(希音),2023年公司獲利翻倍,大賺超過20億美元,是2022年的3倍、2021年的2倍,而SHEIN網站商品總交易額(GMV)約450億美元。
報導稱,SHEIN在2022年及2021年的淨利,分別是7億美元及11億美元。
至於SHEIN的競爭對手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及瑞典H&M,最新財年的淨利,分別為54億歐元(約58億美元)及8.7億瑞典克朗(約8.2億美元)。
報導指出,SHEIN目前正在等待中國和美國監管部門審核其上市,預計這將是今年最大規模的IPO(首次公開募股)發行。SHEIN在最新一輪融資中,公司市值逾600億美元。
SHEIN的總部設在新加坡,去年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隱密上市申請。但有美國國會議員要求美國證交會須審慎評估這項申請案,包括要求SHEIN公開其在中國的營運方式,以了解有無在新疆做出侵犯人權的不當行為。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國證監會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預計在未來數周內,批准SHEIN的股票發行。
報導指出,對於SHEIN在美國IPO及掛牌的申請,暫時看不到獲得美國證交會批准的時間表。因此,該公司正考慮在英國、香港其他市場IPO及掛牌的可能性,一旦獲准,須向中國監管部門再次提交新的申請。不過,SHEIN的發言人拒絕評論上述消息。
SHEIN於2008年在中國南京成立,但早前將總部遷至新加坡。截至2022年底,SHEIN共有約1萬名員工,在150個國家及地區設立據點。SHEIN創始人為許仰天,持有SHEIN約37%股份,其他主要股東包括紅杉中國、General Atlantic及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Mubadala。
我們的看法:
第一、SHEIN是中國網路快時尚巨頭
第二、2023年的獲利是2022年的3倍,非常驚人
第三、雖然還不及Zara母公司,但速度非常驚人
第四、美國需要像SHEIN這樣的快時尚
第五、SHEIN在美國上市仍然有可能
日本電商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漢驊,113年04月02日
日經中文網報導,隨著中國電商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網站Temu在日本的用戶增加,日本手機支付服務PayPay從4月起支援Temu,成為首個可用於Temu的手機支付應用。
此外,中國快時尚平台SHEIN在日本快速崛起,PayPay正與SHEIN就支付服務展開談判。這些中國電商正在成為日本電商的威脅。
拼多多透過超低價商品與大膽的促銷方式,迅速成長,對阿里巴巴集團等電商平台構成威脅。拼多多在海外以Temu的名稱開展電商業務,在日本和美國等地的用戶人數激增。
報導稱,日本數據分析公司Values的數據顯示,1月Temu在日本的APP月度用戶超過1,500萬人。Temu從2023年7月正式在日本開始提供服務。而根據美國數據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Temu是2023年美國下載量最多的APP,也是全球下載量第八大的APP。
報導說,日本有三大綜合電商亞馬遜購物、樂天市場及雅虎購物被認為擁有2,000萬至3,000萬名用戶。Temu已經獲得其一半的用戶規模,利用其超低價商品與大規模促銷活動,正在迅速提高存在感。透過與年輕用戶較多的PayPay展開合作,有助於增加用戶。
另一方面,PayPay也正與在日本市場快速成長的中國服裝電商SHEIN,就支付方式展開談判,根據Values的數據,SHEIN在1月擁有超過800萬用戶。
報導說,PayPay母公司Line雅虎的電子商務業務在過去的一年裡一直低迷。截至2023年10月至12月期間,該公司在日本的購物交易量連五季下降,遠遠落後亞馬遜與樂天。
報導指,Temu和SHEIN等中國電商與PayPay展開合作,進一步增加用戶數,Line雅虎的處境將更加艱難。LINE雅虎若不提升高電商競爭力,PayPay與Temu的合作,恐讓LINE雅虎深陷難以翻身的局面。
我們的看法:
第一、拚多多旗下電商Temu,在日本訂戶大幅增加
第二、因此日本手機支付服務支援Temu
第三、這將大幅度提升Temu未來市場占有率
第四、Temu是2023年美國下載最多的APP
第五、Temu將對日本三大綜合電商,包括亞馬遜、樂天及雅虎,造成重大衝擊
核融合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林奇賢,113年04月03日
南韓科學家宣布,在一次核融合實驗中達到太陽核心溫度七倍的攝氏1億度,維持時間達48秒,創下世界紀錄。科學家稱這是朝未來能源科技邁進的重要一步。
核融合試圖複製使太陽和其他恆星發光的核反應,透過將兩個原子融合在一起,並釋放巨大能量,形同打造「人造太陽」。核融合常被稱為潔淨能源的「聖杯」,有潛力提供無窮無盡的能源,卻又不產生使地球暖化的碳排放。但要在地球掌握這個過程,挑戰非常艱鉅。
實現核融合能源的最常見方式,是使用托克馬克(tokamak)環形反應爐,氫的同位素在當中加熱到極高溫度,形成電漿。南韓核融合能源研究所(KFE)近期宣布,他們的核融合研究裝置KSTAR,在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測試中,成功維持攝氏1億度的電漿達48秒,打破2021年創下的30秒紀錄,還在H模式下維持102秒。
KFE科學家表示,這次能延長時間的關鍵,是改良了實驗流程,包括將偏濾器(排出核融合反應產生的熱量和雜質)的材料從碳改為鎢金屬。鎢製成的偏濾器在承受同樣熱負荷下,表面溫度僅增加25%。
這群團隊早在2018年就首次實現將電漿達到攝氏1億度的里程碑,而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到2026年能讓電漿在超過1億度的狀態下維持300秒,認為這是「關鍵階段」,達成的話將有辦法擴大核融合運作規模。
維持高溫高密度的電漿,就能進行更長時間的核融合反應。KSTAR研究中心主任尹時佑(Si-Woo Yoon,音譯)表示,高溫電漿本質上不穩定,因此維持在超高溫狀態並不容易。這也是該紀錄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這些南韓科學家取得的成果,將有助於位於法國南部的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器(ITER)的開發,後者是世上最大的托克馬克裝置,旨在證明核融合的可行性。
不過,目前人類距離核融合商用化依然遙遠,科學家仍在努力解決棘手的工程和科學難題。曼徹斯特大學核融合研究員卡恩(Aneeqa Khan)表示,「核融合還沒準備就緒,因此目前無法幫助我們應對氣候危機」。 但她補充說,如果進展持續,核融合「有潛力在本世紀下半葉成為綠色能源的一部分」。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都在發展「核融合」
第二、韓國近期的團隊後來居上
第三、韓國科學家有一定實力
第四、台灣也有在談核融合
第五、但整體而言,核融合完全的成功還需要五年時間
美日補貼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3年04月03日
外媒報導,為減少依賴中國大陸的不合理低價產品,美國和日本將就半導體、電池等戰略商品的新補貼原則,達成協議。另外,美國也傳出要求南韓,在對中國大陸的晶片技術出口方面,採取類似美國已實施的限制措施。
貿易夥伴以不合理低價銷售產品時,有些國家會實施補貼措施。日經新聞報導,美、日如今打算替適當的補貼時機,制定共同標準,可能會納入去碳目標,並確保穩定的零組件供給。
他們將與歐洲等志同道合的國家,展開政策合作,擬定國際規則,以強化戰略物資供應鏈等的經濟安全。
日相岸田文雄與美國總統拜登10日將在華府會面,兩人屆時發布共同聲明,會觸及補貼的合作事宜。之後將舉行部長級會議,制定規則,像是去碳補貼的規定等。
另外根據彭博資訊報導,美國要求南韓就對中國大陸的晶片技術出口,採取類似美國已經實施的限制措施。
美國希望能在6月中旬的G7峰會前達成協議,但首爾當局仍在討論是否照辦,畢竟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大型韓企仍在中國營運,中國也是南韓最大貿易夥伴,因此南韓官員擔心出口管制可能引發北京方面祭出報復措施。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日現在都在力推產業政策
第二、半導體及電池等戰略商品有補貼措施
第三、主要針對貿易夥伴以不合理低價銷售產品
第四、川普上台後會更加針對中國大陸
第五、但補貼對國家競爭力的提升毫無幫助
無人泡麵店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李麗滿,113年04月02日
4月電價漲,也讓不少零售通路積極衝業績,以降低高達8%~9%的電漲壓力,統一家樂福24小時量販店於桃園經國店開出通路首家無人自助泡麵店,不僅節能省人力,還能滿足夜宵服務,帶動賣場夜半買氣;家樂福還規劃在台北桂林、新北新店等據點開出無人自助泡麵店,同時亦評估24小時超市展店。
電價漲讓通路業者面臨成本大增壓力,必須在營運上積極調整,像是家樂福量販超市全台24小時營運店占比近5成,目前正評估就24小時店營運做調整,持續24小時店營運也會新增服務以刺激出新客進門。
家樂福經國店所引進的韓熙恩24H無人拉麵店,目前該品牌在北桃竹南高等城市計有12家店,進駐桃園家樂福經國店為首家通路店,在韓國首爾可見的無人拉麵店,在24小時營業的量販賣場亦可享用,除提供農心辛拉麵等40多款韓國泡麵,現金、信用卡與行動支付皆可付,依照自動點餐機指示操作,從選擇泡麵款式、選擇配料(蛋、起司)或是披薩、舒肥雞、飲料等,再領取泡麵、取鋁箔碗、加入泡麵與蔬菜配料,放置自動機煮麵即可烹調完成即時食用,泡麵售價從80至100元不等,更有青菜、泡菜等小菜可任加吃到飽。
電價漲,包括百貨、量販、超市、超商等零售通路等營運再受壓,業者指出,從近年來節能操作經驗,再節能營運成本扣掉政府節能減碳補助最多可省2%~3%電費,也就是原本電價漲增加11%的成本,扣掉節能部分還會有8%~9%的電漲成本壓力。
業者普遍認為,只有拚業績才能降低新電價成本衝擊,以24小時超商、超市、量販來說,半夜電價相對低,家樂福24小時賣場餐飲櫃位通常不做24小時營業,也因此透過導入無人自助泡麵店,可滿足夜間購物者夜宵需求,也進一步拓展新客源,目前首家經國店反應佳,考慮在台北桂林店、新北新店店等24小時店與超市評估導入。
除無人泡麵店,家樂福早在疫情期間導入創新銷售,包括自助結帳櫃台大幅置入,降低人力成本,目前量販大店自助結帳台有8~10台、超市1~3台,依計畫全台336家包括量販、超市與頂級超市年底將全面落實自助結帳置入;前年展開的家樂福自販機,已陸續進駐林口三井outlet、華泰名品城、台南三井outlet,今年預計進駐Skm Park、星宇航空總部、國際海洋科技博物館等,主要銷售母嬰用品,提供便利性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價上漲,所有通路面臨巨大壓力
第二、希望降低人事成本
第三、無人拉麵店是可行的模式
第四、韓國首爾已經有成功模式
第五、台灣未來應該會愈來愈普及
台灣房市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蔡惠芳,113年04月02日
電價漲、中央銀行升息,建商心知肚明房市已悄悄回暖,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也一改年初悲觀的看法,直指現在台灣房市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不少預售屋成交活絡;不過他也首次示警小白,雖有新青安房貸助攻,但現在建商推案愈蓋愈遠、愈蓋愈小,「用總價掩蓋高單價」,小心不要完工交屋時被割了韭菜。
顏炳立1日在主持戴德梁行2024年第一季商用不動產市場季報記者會時指出,最近多檔ETF熱銷2,000多億元,居然比全台土地及商業不動產第一季成交總額還多,顯示資金非常豐沛,加上政府調漲電價,預期通膨心理,讓很多小白感覺再不買房、房價就漲了,不少低總、低門檻預售案在選後持續熱銷。
顏炳立分析,為什麼最近預售屋會熱銷,事實上大面積高單價產品,並沒有賣掉,所以市場並沒有雞犬升天,只是有些預售案,用總價掩蓋高單價。總體來看,預售市場的價格是有撐,且蛋白區房價是有在往上拉,使得單價甜蜜期會拉一段時間,除非政治有重大變化。
顏炳立觀察當前房市指出,「現在的台灣房市,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從新竹、苗栗、嘉義、台南、高雄等,台積電設廠已遍布全台,全台灣就像「台積電島」一樣,除企業獲利外,股東也獲得配股配息,不少科技人也動輒賣幾張股票就能買房,且還不只買一戶,雖然租金報酬率比例是不對的,比銀行借款利率2%還要低,但還是有人覺得這輩子有機會當房東,我就是很爽;有些科技人,已經是買房高手了,可以靠買房賺到錢。
問他台灣房市的「台積電效應」可能持續多久,顏炳立妙回:「直到台灣每一個縣市到處都蓋台積電為止!」
回顧年初顏炳立解盤今年房市走勢時曾直言,房市會熱是假的,會再漲是虛的,房價沒有上漲的理由!不過第一季剛過,他已修正原先看法,表示新青安助攻,使預售市場已轉熱;原本預期房價會再緩跌,如今顏炳立微調為緩跌速度將比原先預期要更緩。
另外,顏炳立看好「帶殼」的土地、不是素地,因為「帶殼」的土地擁有老舊地上物,有重建及都更價值,銀行融資額度是比照建物,且精華地段大樓貸款成數高、有市場,未來才會熱銷,預期第二季土地市場「帶殼」的相對炙手可熱,這種現象還是會延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房市就靠台積電一家
第二、有非常多炒作的行情
第三、的確是「一個人的武林」
第四、未來每一個縣市都要蓋台積電
第五、應該記取三年前高雄靠台積電炒作的教訓
生成式AI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韓揚銘,113年03月31日
自2022年11月ChatGPT開放以來,生成式AI在技術和應用領域都實現飛躍性的進步。這一年間,生成式AI不僅技術上有重大突破,也在社會各界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
最一開始大家都被ChatGPT流暢的書寫能力、對話、總結等功能所震撼到,這也促使相關的晶圓代工、晶片設計、伺服器製造等科技產業鏈經歷大量的訂單需求。過去一年裡,幾乎每個月都能見證生成式AI從學術研究到商業應用,再到普及於大眾的轉變過程。這不僅改變人們與技術的互動方式,也為未來人類社會、經濟和工作的發展開闢新的可能性。
隨著資金、人才、數據和運算資源大量投入,各式各樣的生成式AI應用迅速發展,有人甚至戲稱,如果現在走在矽谷有塊招牌掉下來,幾乎都是在做生成式AI。
這一年來生成式AI發展可從多個方向探討。文字上最知名的是ChatGPT。免費註冊就可將其當作一位個人助理進行互動。不僅幫助使用者進行文章總結、列出重點、進行翻譯等功能,甚至將其用為英文對話和文法家教。也可註冊Google發展的Bard,或亞馬遜AWS投資的Anthropic推出的Claude 2,利用這些文字類型的生成式AI,如同有位專門助理,幫你發想、總結、翻譯,達到提升工作效率目的。
在文生圖的生成式AI上,像是著名的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或DALL-E 3,可讓使用者直接輸入一段文字,就可依描述生成圖案內容,現在有許多早安圖、過年拜年等節日圖都可依照自己的想法生成出圖片,以此進行個別化的圖片生成。許多設計師也利用文生圖的生成式AI進行概念上的溝通,加速與業主之間的協議,提升案件成交率。在電子商務領域,當需要上架新商品時,商品和模特兒的圖像可通過生成式AI自動合成,可大幅節省成本和時間,也為商品展示提供更多的靈活性和創意空間。
影片和影像生成則類似文生圖的進化版,例如Runway Gen-2、Pika、Kaiber等公司的方案,在輸入一段文字描述後產生3至5秒的影片,甚至可進行MV所需畫面的生成。在圖片或影像生成的技術上,對各種藝術創作、廣告設計,甚至是電影和遊戲行業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生成式AI也愈來愈多語音上的服務。像是ElevenLabs和Voicebox等工具,已能生成極其自然且富有表現力的語音內容。這些工具能模仿特定人物的聲音,還能在語調和情感上進行調整,充滿了人性化的溫度,許多商業文章、童書閱讀等功能皆已進行運用。
在程式碼生成方面,在開放程式碼多年累積下,如GitHub Copilot、AlphaCode、Code Llama等已能根據開發者需求自動生成或優化程式碼,過去原本是程式碼寫完,要寫註解說明的動作,變成開發人員先將註解寫完,AI看到註解後,會自動將程式碼進行編寫完成,大幅提高開發效率,也降低開發門檻。
未來生成式AI會持續發展,初步朝幾個方向影響大眾。如生成式AI與各種硬體連結,近期討論熱烈的AI PC/NB或AI手機,可在不用連網,又保有隱私的情況下使用生成式AI。又或者各種生成式AI在和各種軟體資訊系統進行功能結合,以利大家在原有系統中,在不用下指令情況下,直接用點選方式進行生成式AI的各種應用。
基於生成式AI中重要核心LLM大型語言模型的發展,將會有各種專業領域或情境的LLM放置於軟硬體中,並搭配LLM有一種多模態的能力(指AI模型可「同時」處理多種訊息,如:請AI看到夏威夷海邊美景照後,同時用文字描述圖片內容,並產生烏克麗麗的音樂)。運用專業領域及多模態的LLM,將使AI同時處理和理解文本、圖像、聲音等多種數據類型,從而提供更全面且深入的分析。
總體來看,過去一年中生成式AI不僅展示技術的成熟度,也影響各領域,未來將是生成式AI技術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時期,也要學會如何有效掌握及管理運用全新的AI化時代。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生成式AI被快速運用
第二、翻譯是最主要應用
第三、但也用在很多簡報上面
第四、現在擴展到影片和生成影像上面
第五、整個社會必須加速學習如何和AI共處
Open RAN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鍾曉君,113年03月31日
開放網路(Open RAN)作為定義標準化開放介面,並透過建立可互通的模組化元件,使來自不同供應商的元件設備能夠即插即用安裝、完成協同工作的關鍵技術,因此國際主要電信商寄予厚望,期能破除既有傳統系統通訊大廠把持的情勢,讓多供應商進入行動通訊產業,促進競爭、降低成本。
近年來去中化議題讓電信商積極思考增加供應鏈彈性。2023年底AT&T與Ericsson宣布展開Open RAN網路部署,為全球Open RAN市場發展注入活水,也讓Open RAN產業內的競爭態勢更詭譎。電信商未來發展Open RAN過程中,供應鏈內供應商是更開放多元,或變相為寡占集中,值得關注。
AT&T與Ericsson宣布以五年140億美元合約,於2024年啟動AT&T於美國Open
RAN架構的部署作業,預計2026年底,AT&T有70%無線網路流量將由具有開放功能的網路基礎設施進行傳輸。從2024年開始,AT&T將以Ericsson合作為優先之下,逐步與第三方業者(如Fujitsu)聯合建立並實現完全整合的Open RAN站點,展開商用營運。
2025年將擴進一步與Corning、Dell和Intel等供應商協調推動Open RAN環境的擴展。為符合「建設美國、購買美國」,Ericsson利用德州的5G智慧工廠,生產交付貼有「美國製造」的標籤,以及合作所需相關基礎設施產品。此合作案凸顯AT&T開展全國性5G Open RAN規模部署雄心,為美國布局的開放網路市場發展注入強心針。
隨著Open RAN系統成熟度提高,加上部分國家對電信設備要求「去中化」,主要電信商開始進行Open RAN部署規劃。Verizon今年2月表示,已透過在其5G網路中部署13萬台可支援Open RAN開放介面的新型基地台作為推進開放網路技術的前哨,加上以Open RAN架構為基礎部署其網路的Dish Network。彰顯出美國主要電信商於Open RAN領域將更深化發展。
2023年下半年起,其他區域或國家亦有電信商發布Open RAN部署消息,如Vodafone將與Samsung延續合作基礎,將英國既有2,500座基地台換成Open RAN相容設備;Vodafone更宣布將發出17萬座Open
RAN設備需求的報價邀請書,已邀請26家供應商參與流程。
傳統系統設備大廠投入Open RAN市場,有助加速網路部署進度,但是否將衝擊Open RAN多供應商願景,應受重視。傳統系統大廠Ericsson、Nokia仍扮演掌握非Open RAN市場的關鍵角色,Nokia未進入NTT docomo的自有開放網路生態系名單,仍能參與NTT docomo宣稱的Open RAN部署;Ericsson拿下AT&T訂單後,雖然在MWC展現與第三方業者Fujitsu的開放互通連網成果,但都未保證能否避免「單一供應商鎖定的解決方案」情形。
此外,在Open RAN領域有特殊地位的日商Rakuten Symphony,也透過「Real Open RAN授權計畫」利用開放社群訂閱模式,提供其Open CU/DU軟體,藉此拉攏第三方合作夥伴建構自有生態體系。
主要電信業者在各傳統系統大廠洽談Open RAN的合作發展與部署過程中,須思考如何讓其他Open RAN產業的中小型業者能達成與大廠設備互通要求,或參與大廠部署案,以實現多供應商的供應鏈樣貌為目標,避免步入「大廠鎖定」的後塵。
目前歐洲電信商Vodafone徵求多供應商建構推進部署;美國政府出資4,200萬美元,AT&T、Verizon、日本NTT docomo及印度Reliance Jio共同成立「加速Open RAN部署相容性和商業化聯盟(ACCoRD)」,是確保供應端業者的軟硬體解決方案符合5G Open RAN規格標準,防止壟斷情事。
台灣Open RAN產業相關業者現階段發展以專網市場為主,但電信公網擁有最大的市場商機,台廠在專網領域練兵時,應強化自身技術能力、朝電信等級解決方案的發展為優先,關注規範變化等發展趨勢,以配合其產品規格,達成互通性要求;同時掌握電信公司針對Open RAN提出的各種規格與驗測要求,作為日後打入供應鏈重要條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開放網路Open RAN是未來趨勢
第二、台灣產業有一定程度的優勢
第三、Open RAN正進入系統成熟期
第四、未來訂單會大幅成長
第五、很多台灣電子五哥都因此受益
MIH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吳凱中,113年03月31日
鴻海(2317)集團主導的MIH開放電動車聯盟昨(30)日宣布換帥,為更有效解決產業共同面對的問題及制定電動車相關標準,MIH聯盟執行長將由鴻海電動車策略長關潤(Jun Seki)接棒,4月1日上任,加速智慧移動產業革新,推動建立產業標準,拓展更多商機。
業界人士分析,這代表MIH聯盟路線將從造車,回歸到原本協助會員解決問題、制定共同標準等初衷。
關潤過去曾任日本電產集團總裁兼執行長、營運長等職位,也出任過雷諾—日產—三菱汽車聯盟首席副營運長、東風汽車總裁等,具備多國汽車生產製造營運經驗,鴻海集團2023年2月延攬關潤擔任集團電動車策略長,並將於4月1日兼任MIH聯盟執行長。
MIH聯盟成立以來,迅速集結超過2,700家會員,成為全球移動產業重要的交流平台。MIH聯盟指出,聯盟以協助會員進軍電動車及移動產業為使命,透過會員服務凝聚產業能量,解決成員共性問題,並透過四大策略實現目標。
MIH聯盟四大策略包含,一、制定標準:結合台灣資通訊(ICT)產業優勢,與會員及相關組織合作制定電動車相關產業標準。二、
建立平台:促進會員、國際產業組織和政府之間交流合作。三、對應需求:協助會員因應進入電動車及移動產業遇到的挑戰。四、 拓展商機:幫助會員布局海外市場,爭取商機。
即將卸任的MIH聯盟執行長鄭顯聰在任期間除成功招攬大量會員,也發布Project X電動車平台計畫,並打造三人座的電動原型車,且積極參與各大國際展會,爭取國際客戶。
業界人士分析,鄭顯聰在職期間將重心放在造車,但此舉引來部分會員不滿,認為偏離聯盟設定初衷。關潤上台將回歸聯盟原本的定位—服務會員,解決一些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及制定電動車標準等。
在MIH聯盟宣布新人事案後,鄭顯聰也在個人Linkedin宣布未來規劃。他表示,將於4月1日起帶領新成立的M Mobility踏上嶄新旅程。M Mobility致力於推動最後一哩的綠色移動,為B2B客戶提供電動化解決方案,並整合了EV和AI技術。
我們的看法:
第一、MIH是鴻海打造的平台
第二、但過去一直有利益衝突的問題
第三、這次換執行長是正確的決定
第四、新的聯盟執行長將更加位會員服務
第五、原來執行長鄭顯聰則回歸造車專業
台達電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劉芳妙,113年03月30日
台達電(2308)衝刺美國製造,搶搭美國擴大基礎建設利多政策列車,資料中心、電動車、充電樁等能源基礎設施等需求強勁,累計已砸10多億元投入德州及底特律等地擴產並加大研發能量,由於美國業務占台達集團整體營收逾三分之一,隨未來擴產完成,外界看好,將是帶動台達電下一波成長重要新引擎。
台達電在電動車充電樁等布局逾十年,根據統計,至2023年底,台達電已達全球出貨逾300萬套電動車充電設備的里程碑,成為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領導廠商之一。其中,出貨北美市場達100萬套。目前台達電在主要直流、交流充電樁居全球前五大。
因應美中貿易戰的關稅障礙以及客戶需求,台達電充電樁產線近年展開全球布局,其中,中國大陸及斯洛伐克主要供應歐洲市場,台灣主要供應北美市場,針對美國製造新產線在去年啟用。
台達電在充電方案具備自主關鍵技術,涵蓋設計、製造一條龍服務,藉由自身技術與產品優勢,將以各種場域的不同使用需求,如快充補電、過夜充電、目的地充電等停留時間與里程需求差異,裝置最適配的充電樁。
台達電美洲區總經理曾百全表示,近年美國除加大製造產能布局,配合客戶設計研發需求,包括德州、底特律等地均設有研發中心,擴大研發能量,近二、三年以資料中心需求較快,充電樁已在組裝,並持續布局,至於電動車仍須等客戶驗證。
台達電在2022年代美國子公司宣布斥資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逾10億元)購入美國德州Plano土地及廠房,主要供應電信,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及電動車充電樁等相關客戶訂單需求。去年因應下游車廠客戶需求,又在底特律購置5英畝的土地及辦公室,預計底特律新研發中心今年啟用,就近服務車廠客戶。
另外,因應高效能運算及AI需求,台達電日前在輝達GTC大會大秀AI伺服器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以及3D Vapor Chamber、液冷散熱解決方案AALC(Air-Assisted Liquid Cooling)等,訴求散熱能力比氣冷方案提高2.5倍,搶攻AI商機。
隨AI需求大爆發,AI與資料中心及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成為台達電近年營運一大支柱。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達電是台灣管理最好的公司之一
第二、台達電積極布局綠能相關產業
第三、時間比其他公司早了很多
第四、台達電積極往美國布局,非常正確
第五、台達電在泰國布局也相當成功
生醫國際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113年04月02日
生策會昨(1)日公布2023年台灣生醫產品研發(藥品、醫材)國際授權總規模,共有11項產品成功推進國際授權,相較2022年增加五項,目前已揭露授權總金額逾15.36億美元(約新台幣490.86億元),超過2022年的3.3億美元,成長3.65倍。
生策會表示,2023年是台灣生醫產品研發國際授權豐收的一年,從去年3月至10月共完成十家新藥開發以及一家醫材授權案。生策會統計,5,000萬美元以上的新藥授權案共有五件,其中昱展新藥(6785)授權總金額8.62億美元(約新台幣275.6億元)規模最高。
這五件新藥開發大型授權案中,共有三件屬於505(b)(2)新藥,另外大分子及小分子新藥授權各有一件,分別為昱展新藥的505(b)(2)新藥ALA-1000的8.62億美元、安基生技小分子新藥AJ201的2.5億美元、國邑藥品505(b)(2)新藥L606的2.25億美元、藥華醫藥大分子新藥百斯瑞明(1.1億美元),以及台新藥505(b)(2) 新藥APP13007的8,600萬美元。
此外,這五項完成國際授權的案例中,藥華藥治療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的新藥百斯瑞明已在美國、日本等國上市,後來再與國際藥廠Pint-Pharma GmbH簽署拉丁美洲七國商業授權合約,總金額最高可達1.1億美元,以及上市後雙位數百分比的銷售權利金。
台新藥2023年8月與美國上市製藥公司Eyenovia, Inc.簽署美國市場獨家授權合約。台新藥獲得簽約金、發展里程金及銷售里程金合計最高8,600萬美元。這項藥物已獲美國FDA通知,預計2024年中展開銷售。
醫材授權方面,博晟生醫旗下研發中骨再生產品骨生長因子(OIF)去年4月與日本藤本製藥株式會社簽署日本獨家授權合約,將由藤本製藥負責在日本執行的後續臨床試驗及取證上市的全額費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生技產業動能逐漸顯現
第二、但本地市場並不大
第三、今年國際授權豐收,值得慶賀
第四、代表台灣研發有一定能量
第五、代表台灣跟國際接軌相當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