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台灣有AI實力,但如何真的變AI強國?資深投行家4點觀察

 台灣有AI實力,但如何真的變AI強國?資深投行家4點觀察


AI帶來使所有事物速度變得超快,前英特爾執行長葛洛夫(Andrew Grove)曾出過一本書《10倍速時代》,但未來我們會進入難以想像的超音速時代。


黃仁勳在6月初的演講指出,從2016到2024的8年內,AI的運算量成長了1000倍,其關鍵在於「平行運算模式」,也就是CPU搭配GPU,速度就能達到10倍、100倍、甚至1000倍,節省金錢、成本和能源。


隨著科技進步,人類工作速度越來越快,現在問題是,人腦或手腳沒辦法像電腦一樣快速運行。我們可回想當年還在用傳統電話、傳真紙的時代,那時極沒有效率,但現在什麼事情都瞬間完成,讓我們來不及反應。


以下是我對於速度的4點觀察:


1.速度等於競爭力

如果你能比競爭對手更快完成工作,就能降低成本。中國電商平台Shein、TEMU透過供應鏈重組,縮短運送貨物時間,創造出無可比擬的速度優勢。


台灣企業需要改變技術至上的觀念,速度和技術其實一樣重要。政府則需要了解到,速度取決於算力、算力等於國力,但算力需要大量電力,若電力不足,未來恐怕會影響到我們的競爭力。


2.運用AI提升速度

台灣有AI優勢,但因為台灣沒有廣大市場、也不善資本運作,因此,成功的重點在於「AI普及化」。


人們學會使用AI是關鍵,更要養成習慣。ChatGPT剛出來時,有人說學生會用來作弊,應該要防止,但現在有些老師反而訓練學生使用ChatGPT,讓學生學會使用工具,而不是變笨。


這就像衛星導航,可以使我們變成更好的司機,但也會有人失去了衛星輔助便不會開車。所以,我們應該要讓AI變成「助」,而不是當「主」。


上周我參加一場研討會,一位專家表示「台灣AI是美麗的哀愁」,他說假如AI是軍火,台灣就是軍火供應商,但我們卻把軍火都賣給外國大廠,只有極少部分應用在本地市場。台灣人們還未享受到AI紅利,我們都應學習用AI來強化競爭力。


3.將工作切成小塊

現在企業雖然無法全部AI化,但至少可以重新檢討工作流程,能簡化的工作就盡量交給AI。不少白領工作可以交給AI,人類就能專做創意思考的工作。


我有速讀能力,但現在我也用AI來加速我閱讀。比如說一篇1000字的文章,ChatGPT可立刻彙整成3個重點,就能縮短看完一篇文章的時間。


4.重新選擇戰場

AI不一定能加速所有工作,但可以逼迫我們放棄某些工作,這是一種策略選擇。專家說,未來不是AI打敗人類,而是「會使用AI的人」打敗「不懂AI的人」,不會用AI只能退場。


AI趨勢下,某些行業不再有競爭力,必須有所取捨,及早退出部分市場。而要如何找出該退出的市場?減法思考不需倚賴AI,靠common sense就可以了!


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AI獨角獸,電動車關稅,德州證交所,新能源車,對抗輝達,卡達財務,比亞迪/特斯拉,華為穿戴,比亞迪,華為AI晶片,星巴克,陸車市,庫迪咖啡,軟銀夏普,日餐飲,美東協,港IPO,英特爾/夏普,輝達,官股售電

理事長的話:AI獨角獸,電動車關稅,德州證交所,新能源車,對抗輝達,卡達財務,比亞迪/特斯拉,華為穿戴,比亞迪,華為AI晶片,星巴克,陸車市,庫迪咖啡,軟銀夏普,日餐飲,美東協,IPO,英特爾/夏普,輝達,官股售電

AI獨角獸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0608

 

在輝達(Nvidia)、Google等科技巨頭的資金加持下,全球估值至少10億美元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獨角獸公司,在截至4月的一年內激增85%37家,顯示資金已從電動車等領域轉向AI

 

日經新聞計算CB Insights數據後發現,AI獨角獸已增至37家,多於去年4月時的20家。去年4月時,90%的獨角獸為美國企業,但之後17家躋身獨角獸行列的公司,十家來自美國海外,例如GoogleMeta前員工去年成立的法國企業Mistral AI,以及多倫多大學校友創立的加拿大企業Cohere

 

此外,五家AI獨角獸來自中國大陸。Google前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共同創辦的零一萬物(01.AI),在新一輪籌資的估值達10億美元。

 

17家新獨角獸,12家都在成立不久後就能籌得資金,投資人多為科技大咖,例如輝達投資Cohere等七家,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投資四家,包括專精影像生成的Runway。中國五家大陸獨角獸都獲得阿里巴巴集團的資金挹注。

 

這也顯示,全球投資人正把焦點從電動車與金融科技(Fintech)轉向AI,微軟和輝達等市值猛增的AI巨頭為拓展服務,正投資AI獨角獸以獲取新科技與人才。微軟3月對從自家投資的Inflection AI挖角人才,引發英、美監管機關調查兩者之間的關係。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由於AI大爆發,AI獨角獸也急速增加

                                    

第二、今年到四月全球已經增加至37

 

第三、去年前四個月只有20

 

第四、其中90%為美國企業

 

第五、另外有五家來自中國大陸

 

 

電動車關稅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晴安,1130606

 

歐盟對中國大陸生產的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逾半年後,結果即將揭曉。據傳歐盟擬自74日起對產自中國的電動車課徵臨時關稅,且於11月正式上路成為永久性政策,但尚未披露關稅稅率。而遭波及的中國車企嚴陣以待,已尋求法律建議。

 

歐盟自202310月對中國電動車展開貿易調查,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曾指出,若大量中國電動車湧入歐洲,恐摧毀歐洲本土汽車業,使十年前的太陽能產業情況重演。

 

香港南華早報5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國汽車製造商協會4日於布魯塞爾參加反補貼調查聽證會,歐盟貿易官員預告,預計於74日起對產自中國的電動車課徵臨時關稅,並於下周向企業通報所適用的進口關稅稅率,歐盟執委員會還將在4個月內與成員國進行協商,隨後臨時關稅措施將轉為永久性關稅。

 

中方對此強烈反彈,外媒此前報導,中國商務部曾致信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兼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以長達5頁的信函要求歐盟放棄對中國電動車發起的貿易調查,並警告將從航空和農業領域開始採取報復行動。

 

近日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和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接力訪問歐盟成員國,尋求透過對話協商處理歐盟經貿摩擦,並強調如歐方繼續打壓中國企業,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企的正當利益。

 

儘管歐盟進口中國電動車政策在即,但中國電動車在歐洲註冊量不減反增。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電動車產業實在太強,把全世界國家都打趴

 

第二、繼美國之後,歐盟也準備對中國電動車課徵關稅

 

第三、這是經歷半年反補貼調查後的結果

 

第四、中國商務部長赴歐談判,希望不要發生

 

第五、歐盟反中態度沒有像美國那麼激烈

 

 

德州證交所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1130606

 

基金業者貝萊德(BlackRock)和造市商Citadel證券公司等華爾街金融巨擘,正計劃在德州建立新的國家級證交所德州證券交易所(TXSE),要挑戰紐約證交所(NYSE)和那斯達克交易所(Nasdaq)的霸主地位。

 

TXSE集團執行長詹姆士.李(James Lee,音譯)4日在LinkedIn發文表示,TXSE總部將設在達拉斯,已向20幾家投資人「與全國知名企業領袖」籌得資金,希望成為「資本最充沛的新進交易所業者」,並求聯邦當局認可。

 

他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已從個人和大型投資公司籌得1.2億美元,計劃今年稍後向美國證管會(SEC)提交註冊文件,目標2025年開始撮合交易、2026年舉行首次企業上市掛牌。

 

他說,TXSE交易將完全電子化,但計劃在達拉斯設立實體,計劃爭取企業的主要上市和雙掛牌上市,也希望吸引指數型基金(ETF)掛牌。

 

TXSE成立,正值投資人對那斯達克交易所和紐約證交所日益不滿,包括法遵成本和新增規定不斷增加,例如那斯達克交易所對上市企業的董事會成員多元性設定新目標。德州證交所的資助者承諾,將對企業執行長更友善。

 

另一個原因則是美國企業的版圖變化,數十家企業為了更有利的監管和納稅規定,把總部遷往德州。德州現在擁有的財星500強企業為全美最多,包括埃克森美孚、AT&T和美國航工公司。高盛的達拉斯園區在去年開始動工,號稱可容納5,000多名員工。

 

不過,要從無到有打造一家新的交易所絕非易事。NYSE和那斯達克交易所已稱霸美國企業股票上市市場,投資人交易所(IEX)和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Cboe)都曾試圖進軍股票上市業務,卻難以獲得吸引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交易所正在重新洗牌

 

第二、華爾街計畫在德州建立新的證交所

 

第三、德州條件得天獨厚,有很多大型企業

 

第四、德州也是美國能源公司重鎮

 

第五、企業尋找在紐約證交所和那斯達克間的第三選擇

 

 

新能源車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陳政錄,1130604

 

近年歐美多次批判中國大陸產能過剩,新能源車是其中重要指標,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大陸新能源車(含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全球市占率高達67%,較去年全年成長3個百分點。

 

去年10月,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成為中歐經貿隱憂。今年5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法國,並舉行中法歐三邊峰會,習當時聲稱,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法國總統馬克宏則強調,歐中貿易應當有「公平規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直言,歐盟不會迴避採取強硬行動,以保護歐洲經濟和安全。

 

西方質疑產能過剩之際,根據中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2日發文指出,今年前四月,中國新能源車在全球市占率64%,其中4月全球市占率達67%。純電動車方面,去年中國全球市占率62%,今年前四月全球市占率59%;混合動力車方面,去年中國全球市占率達69%,今年前四月升至71%。崔東樹認為,受到高基數和各國補貼政策退出影響,今年歐美新能源車開局偏弱,歐洲新能源車持續走弱。而中國新能源車國內市場和出口的雙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新能源車不斷成長

 

第二、全球市占率高達67%

 

第三、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

 

第四、去年中國電動車全球市占率62%,前四月市占率也有59%,都非常驚人

 

第五、混合動力車方面,中國全球市占率高達69%,今年前四月升至71%

 

 

對抗輝達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佘葳芸,1130602

 

谷歌、微軟、Meta、超微(AMD)等八大科技巨頭宣布結盟,成立「Ultra Accelerator Link」(UALink)聯盟,以對抗AI晶片領頭羊輝達(NVIDIA)獨大。

 

UALink旨在制定資料中心連結人工智慧(AI)加速器的元件開發標準,加速AI模型的訓練、微調和運作。

 

超微資料中心解決方案總經理諾羅德(Forrest Norrod)表示,AI產業需要一個可以快速推進發展的開放標準,「以開放的格式允許多家公司為整個生態系統增加價值。」他並強調,新規範可以促使創新能夠不受任何一家公司的限制。

 

標準UALink 1.0將在單一運算pod上連接多達1,024AI加速器(僅限GPU),而更新規範UALink 1.1將在2024年第4季發布。諾羅德並表示,首批UALink產品將在「未來幾年內」推出。

 

聯盟其他成員包括博通、思科系統、慧與科技和英特爾。占據AI晶片市場約8成的輝達並未包含在內,亞馬遜網路服務(AWS)和博通主要競爭對手Marvell也不在其中。

 

外媒分析,輝達擁有自己的互連技術,因此不大可能熱心支援競爭對手技術的規範。至於亞馬遜可能仍在觀望,因為它正在削減內部各種加速器硬體工作,也可能因為AWS主導雲端服務市場,且向客戶提供的大部分GPU都是由輝達提供,UALink對其來說沒有戰略價值。

 

科技媒體認為,除了超微和英特爾,UALink的最大受益者是微軟、Meta和谷歌,它們耗費數十億美元向輝達購買GPU,為其雲端提供動力以支援AI模型,而且現在正分別發展自己的客製化晶片和AI加速器。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實在太猛,囊擴AI市場

 

第二、也造成其他市場反彈,宣布結盟

 

第三、業者包括谷歌、Meta、超微都來勢洶洶

 

第四、但要成立聯盟需要時間

 

第五、預計新聯盟在三年之內很難追上輝達

 

 

卡達財務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0606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卡達主權財富基金(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已同意購買大陸第二大公募基金公司華夏基金10%的股份。若此交易能確立,卡達投資局將成為華夏基金第三大股東。這也代表中東資本與大陸互動節奏加快。

 

公開資料顯示,華夏基金實控人、第一大股東為持有62.2%股權的中信證券;外資機構Mackenzie Financial Corporation(邁凱希金融公司)為第二大股東,持有27.8%股權;天津海鵬為第三大股東,持有10%的股權,春華資本為天津海鵬實控方。中信證券此前公告,同意天津海鵬擬以不低於4.9億美元(約新台幣158億元)價格轉讓華夏基金10%股權。

 

大陸證監會資料顯示,截至5月底的基金管理公司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際控制人審批表中,華夏基金也在其中,受理日為523日,審核期限一般為60個工作日。

 

中國基金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目前卡達投資局已和春華資本達成初步購買意向。很多大陸國內手續流程還在進行中,只有等證監會審批通過,變更完工商登記之後,該筆股權的變更才算正式生效。

 

業內人士表示,對中信證券而言,此前已決定放棄收購春華資本持有的10%股權的權利,或意在引入新股東,並拓展華夏基金發展戰略;對專門從事國內外投資的卡達投資局而言,這次購入華夏基金部分股權,可能看好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未來發展。

 

華夏基金成立於1998年,為大陸國內首批公募基金管理人之一。金融數據提供商萬得(Wind)資料顯示,截至今年第1季,華夏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達人民幣1.45兆元,位列行業第二;旗下基金產品435檔,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比近四成,混合型基金占比近三成。

 

21世紀經濟報引述行業數據提供商Global SWF的數據顯示,自去年6月以來,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已在中國投資了70億美元,是前一年投資額的五倍。

 

A股上市公司第1季財報,阿布達比投資局、科威特政府投資局分別現身27檔、30A股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持股市值分別達人民幣112.89億元、45.17億元,投資領域包含新能源、醫藥、科技、消費等。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證監會主席吳清在520日曾會見沙烏地阿拉伯財政大臣傑德安(Mohammed Al-Jadaan)。雙方就加強中沙資本市場合作等議題進行交流。顯示雙方在監管方面交流正增加。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卡達是中東的油源國家之一

 

第二、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一樣有錢

 

第三、卡達成功舉辦上一屆奧運

 

第四、卡達出手投資中國大陸資產管理公司

 

第五、主要是私募股權基金春華出售持股

 

 

比亞迪/特斯拉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0606

 

據《晚點LatePost》網站報導,比亞迪子公司弗迪電池已在3月與特斯拉達成上海儲能工廠的供貨協議,將於明年第1季向特斯拉供應儲能電芯。

 

一位知情人士稱,弗迪供應比重超過20%。上海特斯拉儲能工廠的設計年產能為40GWh(百萬度),弗迪的訂單對應滿產狀態下超過8GWh的供應量,依行業價格推算,年訂單價值約為人民幣35億元(約新台幣149億元)。但該消息尚未獲比亞迪官方回應。

 

特斯拉儲能業務的模式為:從供應商處採購電芯,組裝成整套的儲能系統。用於辦公樓和工廠的商用大型儲能系統為Megapack,家用系統為Powerwall,其中Megapack給該業務貢獻了約80%的收入 。

 

2023年全年,特斯拉唯一儲能電池供應商為寧德時代。報導稱,或許是出於平衡成本和掌握更多議價權的考慮,特斯拉現在決定引入弗迪作為新的供應商。一位接近比亞迪的人士稱,「比亞迪給了特斯拉最好的價格,已貼近成本線。」

 

報導指出,特斯拉上海儲能工廠目前只規劃了Megapack產品線。據了解,該工廠的電芯第一供應商已確定為寧德時代,第二供應商為弗迪。

 

特斯拉第1季發電及儲能業務營收為16.35億美元,年增7%。特斯拉CEO馬斯克在去年第4季業績電話會上曾說,預測特斯拉的能源業務的增長速度會超越汽車業務,且正在實現。

 

據特斯拉第1季財報,其儲能系統毛利率約25%,比汽車業務高9.5個百分點,毛利率為特斯拉所有業務第一。代表特斯拉作為採購電芯的儲能系統製造商享受著高毛利。

 

弗迪官方訊息顯示,弗迪儲能電池去年銷量達28.4GWh,年增速超過 136%,是比亞迪汽車銷量增速的兩倍多。代表儲能業務也是比亞迪集團目前增長最快的業務。

 

據第三方分析機構 InfoLink統計,寧德時代和弗迪去年位列全球儲能電芯市場前兩名,寧德時代的市占超過35%,弗迪市占為13%

 

不過儲能電芯在銷量增長狀態下,行業目前也陷入價格戰,儲能電芯均價在去年下降超過35%。據Infolink數據,目前行業大批量訂單報價已來到每瓦時(Wh)人民幣0.33元,為歷史低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是特斯拉最強競爭對手

 

第二、但比亞迪子公司與特斯拉,達成上海儲能工廠的供貨協議

 

第三、比亞迪子公司未來供應比重超過20%

 

第四、特斯拉目前唯一供應商是寧德時代

 

第五、未來出於平衡考量,特斯拉決定引入比亞迪子公司

 

 

華為穿戴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30601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的出貨量達4,120萬支,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華為憑藉Watch GT4在大陸的強勢出貨,以13%的全球市占位列第三。

 

大陸科技媒體《芯智訊》報導,今年第1季,蘋果全球出貨量年減12%,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但仍以18%的市占位列全球第一;小米依託腕帶類豐富的產品組合和海外的快速擴張,出貨量年增38%,以15%的全球市占排名第二。

 

華為則是憑藉Watch GT4在大陸的強勢出貨,出貨量年增46%,以13%的全球市占位列第三;三星進軍入門級設備,推出新品手環Galaxy Fit3,出貨量年增4%,以7%的市占位列第四。

 

印度品牌Noise受印度市場整體市場表現不佳的影響,今年第1季出現緩跌2%,但仍以5%的市占擠進第五。

 

如果從大陸可穿戴腕帶設備市場來看,華為今年第1季出貨量年增38%,以38%的大陸市占穩居第一;小米年增15%,以22%的市占位列第二;小天才、蘋果和榮耀分別以9%6%2%的市占,位列第三至第五名,且出貨量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若把目光放大到亞太地區,那麼印度智慧手表巨頭NoiseFire Boltt牢牢占據了當地市場前兩名的地位,而蘋果、小米及印度的boAt,則分列第三、四、五名。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AI大模型的火熱,相關企業紛紛將AI與可穿戴設備相結合。例如,三星近日宣布即將推出的One UI 6 Watch系統將集成Galaxy AI功能;360推出首款接入360大模型的11X AI版兒童手表,號稱「真AI兒童手表」;OPPOKeep也在今年合作,共同探討硬體、演算法大模型以及行銷品牌等方面。

 

Canalys分析指出,創新將成為可穿戴市場振興的核心驅動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變成中國科技產業希望與代表

 

第二、華為也跨入穿戴腕戴設備

 

第三、Apple Watch現在已經沒有人提了

 

第四、華為Watch市占13%,位列全球第三,相當厲害

 

第五、大陸穿戴腕戴設備,華為市占38%排名第一,小米22%排名第二

 

 

比亞迪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0603

大陸車企陸續公布5月新能源車交付量,其中汽車巨頭比亞迪昨(2)日發布公告顯示,5月新能源車銷量為33.18萬輛,年增38.1%。而蔚來汽車5月交付20,544輛,刷新月交付紀錄,年增233.8%。備受矚目的小米SU75月交付量為8,646輛。顯示大陸電動車企在5月交出好成績。

 

比亞迪指出,今年前五個月新能源車銷量達127.13萬輛,年增26.8%。具體來看,5月純電車14.6萬輛、混動18.4萬輛,當月出口37,499輛。其中秦系列5月銷量5.7萬輛為榜首。

 

為了保交付,小米董事長雷軍表示, 小米SU7累計鎖單量達8.8萬輛,6月將開啟雙班制生產,確保單月交付1萬輛,今年保底交付10萬輛,全力衝刺12萬輛。小米昨日宣布,為加速訂單與生產匹配效率,5日起將大定鎖單猶豫期,從七天縮短至三天。

 

小鵬汽車5月交付新車10,146輛,年增35%,月增8%;理想汽車5月交付新車35,020輛,年增23.8%;有華為加持的賽力斯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3.41萬輛,年增298.62%,今年累計銷量15.68萬輛,年增342.35%

 

其他汽車大廠如廣汽埃安5月全球銷量40,073輛,月增42.5%;吉利旗下的極氪5月交付18,616輛,再創歷史新高,年增115%

 

不過,有專家認為,儘管新能源車企在5月總體上呈現出銷量增長趨勢,但隨著6月車市進入傳統淡季,如何提升訂單和銷量將是新能源車企面臨的新挑戰。

 

據乘聯會此前公布數據,4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67.4萬輛,年增28.3%,較上期下降5.7%;新能源車大陸國內零售滲透率為43.7%,較去年同期32%的滲透率提升11.7個百分點。

 

近期大陸官方持續推出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大陸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車購買限制。日前深圳剛剛為限購鬆綁,取消了社保限制,未來多地城市有望跟進。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新能源車銷售持續火爆

 

第二、比亞迪五月新能源車銷量年增38.1%

 

第三、比亞迪前五月銷量年增21.8%

 

第四、小米也成長快速

 

第五、大陸電動車和歐美國家電動車,距離加速拉開

 

 

華為AI晶片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0611

港媒《南華早報》報導,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Wang Tao)近日在南京世界半導體大會上表示,華為推出的尖端Ascend(昇騰)910BAI晶片訓練大型語言模型時效率可達到輝達A10080%,在特定測試性能上已超越輝達A100 AI GPU20%

 

包括騰訊控股和百度等大陸龍頭企業也購買了昇騰910B晶片,主要用於會議任務,意味該晶片已獲得實質大規模市場採用,分食輝達在AI晶片市占率。

 

綜合陸媒報導,華為自主研發的AI晶片昇騰910B晶片採用先進的達文西架構,並集成了數千個處理核心,支持深度學習、推理推斷等多種AI計算任務。該晶片具有高達320 TFLOPS的半精度(FP16)計算能力和640 TOPS的整數精度(INT8)計算能力,而其功耗僅為310W,能效比優異。

 

外界認為,大陸科技巨頭現在可能正考慮乾脆轉向大陸國內的人工智慧產品,這將給輝達帶來打擊,中國市場佔輝達2024會計年度營收的17%。代表輝達在大陸市場挑戰越來越嚴峻。

 

路透此前報導,輝達過去為因應美國高端晶片禁令,為大陸市場特供三款晶片,其中H20備受關注。多位供應鏈人士稱,該款晶片在中國市場上供應充足,表明需求疲軟。故傳出下調H20售價,以刺激需求與應對跟華為在大陸市場的高度競爭,報導稱,H20價格比華為昇騰910B晶片低逾10%

 

「從長遠來看,輝達肯定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IG市場分析師陳碧菲(Hebe Chen)分析,輝達步步為營,在努力維護中國市場和應對美國緊張局勢之間取得平衡。

 

一段時間以來,外界關注華為與輝達之間的技術差距,但大陸專家認為大陸技術仍有距離。中國經營報在去年9月報導,深度研究院院長張孝榮直言,目前大陸國內尚未有媲美輝達A100的能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禁止高端晶片銷售給中國

 

第二、大陸最強晶片商是華為

 

第三、華為推出AI晶片,效率可達輝達A10080%

 

第四、某些特定測試性能上已超越輝達A100

 

第五、大陸企業如騰訊、百度、也購買華為昇藤AI晶片

 

 

星巴克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0602

星巴克在中國面臨快速壯大、成本低廉同業的嚴峻挑戰,導致市占率不斷流失。儘管星巴克曾表明不願捲入價格戰,卻難以避免。

 

星巴克面臨的風險愈來愈大,由於在美國和中國這兩個最大市場的銷售疲軟,星巴克最近來自投資人的壓力日益升高。

 

瑞幸咖啡2023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首次超越星巴克,躍居第一。不過星巴克管理階層之前深信,不需要加入價格戰。

 

星巴克中國執行長王靜瑛今年1月曾說,「我們對打價格戰不感興趣,我們專注於實現高品質、但有利可圖的可持續成長。」星巴克創辦人舒茲3月訪問上海,也重申了這一觀點。

 

然而,分析師、路透的調查以及中國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貼文都表明,星巴克透過自家程式、抖音直播和第三方外送平台,提供愈來愈多的優惠券。

 

實際上,星巴克雖然沒有降低標價,但讓中國消費者可以容易以七折或買一送一的優惠券買到最熱賣的咖啡。這種不斷增加折扣的做法,無疑就是一種價格戰。

 

對星巴克來說,推廣折價券的做法曾經相當罕見。然而,在2024年,星巴克讓折價券變得唾手可得。路透訪問到上海的一個顧客證實,最近幾個月,星巴克提供七折優惠券的推送通知愈來愈多。

 

市場研究公司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表示,不幸的是,在低價戰已成「新常態」的市場上,星巴克別無選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價格戰,「加強促銷活動,加大促銷力度,在社交媒體上非常活躍,是維持市場地位、避免市占被進一步侵蝕的必要舉措。」

 

瑞幸大杯拿鐵標價為人民幣29元(約4美元),與星巴克拿鐵咖啡的標價人民幣33元相差無幾。但實際上,瑞幸提供大量優惠券,其拿鐵售價經常只有人民幣9.9元。其他競爭對手的產品甚至更便宜。

 

虞堅表示,儘管在可預見的未來,價格將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因素,但星巴克不會在逐底競爭中獲勝。他說,星巴克應繼續原有策略,即提供競爭對手無法比擬的店內優質體驗。

 

他說:「星巴克需要在價格上競爭,但不僅僅是在價格上競爭,他們需要引領創新,引領關於咖啡的話題,引領為消費者創造情感價值,否則他們將在本地競爭中更為落後。」

 

 

我們的看法:

 

第一、星巴克在中國面臨大量挑戰

 

第二、最主要競爭對手是瑞幸

 

第三、但中國同業以降價爭取市場,形成壓力

 

第四、低價戰已成為「新常態」

 

第五、星巴克未來很可能面臨,不得不降價的現實

 

 

陸車市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李書良,1130609

 

近年大陸電動車快速崛起,業者競相出海,表面上雖風光無限,但因內卷嚴重、價格戰激烈,僅有少數業者如比亞迪能保持獲利,多數業者苦不堪言。近日在公開場合上,多位車界大佬們就內卷環境大吐苦水,甚至互批同業。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示警,粗暴的價格戰,結果將是偷工減料。

 

綜合陸媒8日報導,近日第二屆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中國重慶汽車論壇等汽車業盛會舉行期間,內卷、價格戰成為車企大佬們的共同話題。而去年在中國汽車論壇上,16家占全大陸汽車銷量90%的車企還共同簽署承諾書,旨在維護良好的行業競爭秩序,就連最先掀起降價狂潮的特斯拉也在內。

 

但如今市場環境丕變,比亞迪掀起的人民幣7.98萬元起的「電比油低」戰略讓各大車企不寒而慄。近日論壇上,廣汽董事長曾慶洪表示,企業以盈利為首要目標,若無利潤支撐,可能會進行裁員。

 

而在這波價格戰、出海競賽中取得優勢的比亞迪,其董事長王傳福日前表示,其實「卷」是一種競爭,是市場競爭的體現。而市場化的核心就是競爭,只有競爭才能產生繁榮,建議所有企業家都要擁抱並且參與這種卷。他還以太陽能、家電、手機等行業發展為例,強調最後只會剩下為數不多的全球性企業。

 

對於每年取得政府巨額補貼,目前占有市場優勢的王傳福這番說法,同業顯然覺得不是滋味。頗有大砲本色的華為終端BG董事長、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回應稱,在智能電動網聯汽車裡面,全世界NO.1的卷王是比亞迪,因為它有超低成本的能力。鴻蒙智行不善於卷價格,但善於卷價值、卷智慧化。

 

余承東的說法立刻惹來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直播中開酸表示,現階段比亞迪更多是卷技術、卷規模、卷產品,歡迎華為同台較勁。他更提到,印象中華為的問界汽車過去一兩年也有兩次降價行動,且降價的幅度還比較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電動車產業嚴重競爭

 

第二、吉利表示價格戰可能會導致偷工減料

 

第三、業者相繼出海,發掘新市場

 

第四、大陸電動車市場會激烈洗牌

 

第五、兩年內恐怕會只剩下十家

 

 

庫迪咖啡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晴安,1130609

 

當前大陸咖啡業百家爭鳴,本土品牌以超低價挑戰星巴克(Starbucks)等國際連鎖品牌。擁有7,000家門市的新晉業者庫迪咖啡,更以一杯咖啡不到人民幣(下同)10元的價格,撼動大陸咖啡市場,使得同為在地品牌的瑞幸咖啡被迫祭出每周發放優惠券活動迎戰,激化新一波價格戰。

 

日經新聞報導,庫迪咖啡自2023年祭出每杯9.9元的平價咖啡,並不斷更新促銷活動產品後,多地門市陸續張貼「好咖啡9.9元全場不限量」的促銷海報。活動價不僅低於星巴克,且較大陸平價咖啡龍頭瑞幸售價更低,廣受消費者歡迎。

 

庫迪高層今年5月參加行業會議時表示,得益於公司的合理化措施產生效果,已將一杯咖啡的成本降至78元。分析指出,這展現出庫迪對於低價策略的持續力信心加強。

 

2022年成立的庫迪咖啡,為瑞幸創辦人陸正耀、錢治亞因財務造假事件離開瑞幸咖啡後,重新進入連鎖咖啡行業之作。低價戰略使該品牌在大陸市場迅速擴張,門市數量在短時間內達到與大陸星巴克旗鼓相當。

 

庫迪咖啡來勢洶洶,衝擊深耕大陸市場的星巴克。2024年第一季星巴克財報顯示,公司時隔12季以來首次出現營收下降,大陸現有門市銷售額年減11%。

 

儘管瑞幸咖啡擁有近1.9萬家門市,仍不敵市場定位相似的庫迪咖啡衝擊。數據顯示,瑞幸13月直營店的銷售額下降20%,瑞幸咖啡CEO郭謹一在財報說明會上指出,主因是市場競爭激化以及宏觀經濟環境變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庫迪銷售超低價咖啡

 

第二、庫迪咖啡的管理者是前瑞幸咖啡創辦人

 

第三、瑞幸咖啡因為財務造假,曾經業績大跌

 

第四、像這樣財務造假的人創業,居然還能夠很快東山再起

 

第五、瑞幸現在雖有1.9萬家門市,也不敵庫迪咖啡衝擊

 

 

軟銀夏普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編譯易起宇,1130608

鴻海集團轉投資的日商夏普(Sharp)旗下堺工廠要轉型為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後,已成日本企業爭取投資的目標,除了原本合作的KDDI,軟體銀行(Softbank)也要收購部分用地和設施,興建AI資料中心,成為第二家宣布在堺工廠規劃興建資料中心的業者。

 

軟銀已和夏普簽屬合作備忘錄,計劃取得堺工廠整個廠區約60%用地、以及用地內的面板工廠和供電及冷卻設施,打算在約44萬平方公尺的土地上,建造總建築面積75萬公尺的資料中心、電力容量超過150千瓩(MW)的資料中心,預定今年秋季左右開工興建,明年啟動全面營運。收購價格目前尚未敲定。

 

軟銀表示,雙方今年1月開始討論此案,「目標是取得廠區的土地、建物、電力供應設施、冷卻系統及其他資源,快速興建一座資料中心。」軟銀計劃,該資料中心用於自己的生成式AI開發和其他與AI相關的業務。

 

若最後達成協議,這座資料中心將完全由軟銀獨自營運。軟銀計劃向輝達(Nvidia)採購最先進的繪圖處理器(GPU),來提供發展生成式AI所需的算力,未來也打算租借給其他公司來開發和運作AI

 

軟銀也計劃向大學、研究機構、企業提供資料中心算力,以滿足外部AI相關使用需求。 軟銀計劃利用乾淨能源,減少資料中心對環境的影響。軟銀和夏普也將考慮在未來與AI相關的業務中進行合作。

 

夏普本周已宣布攜手KDDIDatasection與美超微計劃設立合資公司,要把堺工廠改造成亞洲最大規模的AI資料中心,預計採購1,000座搭載輝達(Nvidia)最先進的Blackwell架構GPUGB200 NVL72」伺服器。此舉將使夏普順利轉型,鴻海也能擺脫夏普虧損壓力。

 

針對夏普的轉型,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之前表示,堺工廠做面板時,簽了長期電力合約,但產量不大,反而變成成本負擔,轉型AI資料中心時反變成優勢,因為大家都在找電力。

 

劉揚偉強調,整個大環境要做AI相關的應用,包括品牌也需要隨生成式AI而改變,夏普產品原以家用為主,接下來將延伸至手機、車用等。鴻海有相關的產品線,未來再結合AI算力,就能幫助夏普品牌快速轉型。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投資夏普的經驗非常失敗

 

第二、堺工廠原本已要收起來

 

第三、但現在轉型AI資料中心

 

第四、鹹魚翻身,日本企業大幅投資

 

第五、軟銀也希望像堺工廠租用場地,成立資料中心

 

 

日餐飲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30602

 

為抵銷日圓貶值風險,日本大型餐飲企業正加速將開店重心移往海外,海外分店數量如今即將超越日本國內。

 

日經新聞統計,截至會計年度2023年止,日本營收最高的前十大餐飲企業(不含日本麥當勞)約有13,000家海外門市,占所有門市的42%,和疫情前2019年的29%相比躍增13個百分點。海外門市不出幾年將超越國內。

 

吉野家控股計劃今年度在海外開設125家牛丼店。對手Sukiya的母公司善商控股(Zensho),則預計以超越去年度約600家的速度,來開設海外門市。

 

經營牛角日本燒肉等連鎖餐飲店的Colowide ,在會計年度2023年底擁有389家海外門市,比2019年度增加70%。義式餐廳薩莉亞的海外門市同期則增加18%,尤其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展店。

 

日圓匯率如今正處於數十年來最低點,日前觸及1美元兌逾160日圓。雖然日圓之後一直不斷大幅震盪,但整體表現持續不振。

 

對日本餐飲業而言,這樣的匯率趨勢已帶動進口食品成本上漲。任何一家無法轉嫁額外成本到菜單價格的業者,都將面臨獲利下滑壓力。

 

比起長期承受慢性通縮的日本,海外價格比較容易調漲。而且對日本餐飲業者來說,海外門市賺取的是外匯,又能抑制食材成本,若是加強海外事業,將有助於減輕匯率變動導致的業績波動風險。

 

雲雀控股(Skylark)今年將在美國全面展開其涮涮鍋連鎖店「涮乃葉」,預計2027年前含加盟店要達到至少50家。牛肉和其他食材將透過當地供應鏈購買。Skylark在美國賺取的美元直接在當地用來購買食材。這樣的安排預料將可減少日圓貶值造成的匯損,和降低整體成本。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大型企業加速將開店重心移往海外

 

第二、為抵銷日圓貶值風險,海外分店數量將超越日本國內

 

第三、台灣食品企業也積極走出去

 

第四、但跟日本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

 

第五、匯率趨勢帶動,進口食品上漲

 

 

美東協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蘇崇愷,1130609

為防止中國業者透過東南亞地區「洗產地」規避高額關稅,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美東時間7日裁定,來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合稱東南亞四國)的廉價進口太陽能電池,損害美國製造商的利益。

 

ITC因此投票決定,繼續調查自東南亞四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此舉可能導致美國對這些產品徵收新關稅,市場視為劍指在東南亞設廠的中企。

 

綜合外媒8日報導,今年515日,美國商務部應美國太陽能製造貿易委員會(包括Convalt Energy Inc.First Solar Inc.等公司)於4月提交的調查請願書,宣布對自東南亞四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件)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

 

美國製造商聲稱,東南亞四國的太陽能電池售價低於生產成本,而且不公平的受益於數百億美元補貼,其中包括來自於中國政府實體的補貼。

 

ITC在此案中負責確定美國國內產業是否受到進口產品的損害,具體徵收關稅的稅率則由美國商務部決定。ITC最新裁定,有合理跡象表明,美國產業因自東南亞四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而受到重大損害。根據ITC的裁定,美國商務部將繼續調查自東南亞四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預計今年718日做出反補貼初裁,另預計101日做出反傾銷初裁。

 

中國官員曾經表示,美方新關稅可能會造成美國能源轉型,以及其應對氣候變化的速度放慢。 此外,該案引起一些外國製造商和美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商的反對,他們認為關稅可能會對美國更大規模的製造商帶來不公平的優勢,並提高太陽能項目的成本。

 

另一方面,自20226月開始的美國對東南亞四國關稅豁免,已於今年66日到期,在東南亞設廠的中國太陽能業者無法再享有豁免優惠,經營面臨挑戰。近日市場傳出,中企太陽能板龍頭隆基綠能在越南、馬來西亞的工廠先後停工。

 

隆基綠能7日晚間公告,在馬來西亞布局矽棒、矽片、電池及組件產能,目前工廠都處於生產狀態。該公司在越南布局電池及組件產能,其中越南組件工廠目前處於生產狀態。但越南電池工廠則因市場原因臨時停產,後續將根據市況進行評估與決策。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太陽能業者透過東南亞地區「洗產地」

 

第二、主要目的是規避高額關稅,但此招數可能已不再通用

 

第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定,來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的廉價進口太陽能電池,損害美國製造商利益

 

第四、美國對中國企業出愈來愈多手段抵制

 

第五、中國企業有極堅強的生存能力

 

 

IPO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蘇崇愷,1130609

在大陸從嚴審核IPO背景下,陸企尋求赴港上市數量持續增加。截至今年5月底,港交所已有21家企業上市,集資總額約96億港幣,超過100家企業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以陸企為主力。年內至少有15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叩關港股,包括電池正負極材料、智慧駕駛、交通等相關領域。

 

上海證券報報導,大陸汽車產業鏈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技術含量密集、研發投入高、資金需求龐大,港股市場擁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對科技企業接受度高、包容性強,正成為許多汽車產業鏈企業上市的目的地。

 

沙利文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威力分析,港股上市門檻相對較低,審批較快,可提升企業的融資效率,且港交所屬於國際資本市場,更方便企業對接國際資本,以及未來全球布局合作。

 

另據證券時報報導指出,在今年上市和港股IPO排隊序列的企業中,不乏陸股轉戰港股的情況。譬如美妝品牌毛戈平,2024年初剛撤回陸股上市,4月初就轉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藥廠華昊中天的上市案於2022年獲得上交所科創板受理,20235月該公司撤回上市資料,並於2024年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何兆烽表示,選擇赴港上市的陸企既有多年來一直籌劃在港股上市的,也有因陸股收緊IPO後轉向香港的,還有從自家業務出發,在政策支持境外上市的利多下決定在港上市的。由於港股上市制度具有吸引力,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赴港上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從嚴審核IPO

 

第二、很多陸企轉赴香港上市

 

第三、今年5月底,港交所已有21家企業上市

 

第四、但集資總額約96億港幣,其實不算多

 

第五、目前有超過100家企業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以陸企為主力

 

 

英特爾/夏普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李孟珊、吳凱中、編譯劉忠勇,1130607

日經新聞報導,英特爾衝刺先進封裝,攜手14家日企合作,租用夏普閒置的LCD面板廠作為先進半導體技術研發中心,鎖定後段封裝領域。

 

業界看好,此舉不僅助攻夏普轉型,助攻鴻海(2317)業外表現。由於採用面板廠房作為基地,預料英特爾將強攻以玻璃為基板的面板級扇出型封裝技術,加快面板級扇出型封裝用於AI晶片等當紅應用的腳步,並催動欣興等既有基板供應鏈加入,再次掀起面板級扇出型封裝熱潮。

 

隨著晶片封裝等後端製程競爭壓力加劇,英特爾先前透露,自動化技術在成本較高的美國和日本設立工廠,是必要的先決條件。也因此,英特爾規劃於未來幾年在日本建立一條試驗性質後端生產線,目標是實現流程全自動化。

 

因應半導體技術演進,英特爾也宣布,推出下世代以玻璃為基板的先進封裝方案,突破現有傳統基板的限制,讓半導體封裝電晶體數量極限最大化,將用於更高速、更先進的資料中心、AI、繪圖處理等高階晶片封裝。

 

日經新聞報導,英特爾將攜手14家日本合作夥伴,將租用夏普閒置的LCD面板廠作為先進半導體技術的研發中心 。

 

業界研判,應是全力強化以玻璃為基板的面板級扇出型封裝技術、加快先進封裝布局腳步。

 

日經認為,英特爾租用夏普LCD面板廠,不僅有助英特爾及其協力廠商降低成本,夏普也可以取得額外的租金收入,而且夏普一直想辦法提高位於日本三重縣得兩座廠中小型面板廠產能利用率,此舉可說是雙贏策略。

 

業界分析, 一般來說,LCD面板廠生產設備折舊攤提為五年,但像無塵室等其他工廠攤提年期長達三、四十年,是可以重複使用來創造額外收益的理想對象。

 

業界解讀,英特爾相關規劃,將有助夏普轉型。此前,夏普因面板事業嚴重虧損,拖累鴻海集團獲利,鴻海也為此大力協助夏普轉型,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更直言:「鴻海將扮演(在夏普經營)更積極角色」的重話。

 

回顧劉揚偉先前的態度,他曾說,在6月下旬夏普股東會之後,將會有新的董事與經營團隊形成,業界預期2025年在董事與經營團隊上,鴻海將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特爾衝刺先進封裝,攜手14家日企合作

 

第二、夏普是潛在合作對象之一,令人很意外

 

第三、有助於夏普轉型,對於鴻海而言是利多

 

第四、日本正在全力打造半導體生態系

 

第五、台灣半導體產業積極布局日本

 

 

輝達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鐘惠玲,1130606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日才說有意在五年內於台灣設立新研發中心,昨(5) 日晚間受訪表示,該公司的超級電腦中心或許會設在高雄,至於研發中心可能靠近台北,畢竟輝達在台北已有數百人編制,後續預計再聘用上千名晶片設計、軟體、系統與AI研發工程師等人才。

 

至於在台灣的總部地點,黃仁勳表達,希望能找到價格好、視野良好的地方來設立,但地點尚未決定。

 

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昨晚再度作東宴請黃仁勳,包括廣達副董梁次震、雲達總經理楊麒令等人也陪同。黃仁勳在進入餐廳前受訪時做出以上表示。

 

黃仁勳近日指出,台灣已是輝達很大的據點,目前該公司在台北及新竹已有編制,後續仍會持續在台擴大規模,有意在五年內設立研發中心,並僱用上千位工程師,可能會在台北、台南、高雄三地擇一落腳。

 

對於投資台灣是否考量到地緣政治風險,黃仁勳強調,台灣擁有很棒且豐富的生態系,是讓輝達選擇落腳的主要考量,也大讚多年合作夥伴台積電,即便確實有想過要在其他地方複製與台灣相同的運作模式,但實在太困難。

 

黃仁勳這次來台,不論是在主題演講或參觀Computex展覽攤位時,都極力展現與供應鏈緊密合作的關係,並多次感謝台廠的支持。

 

黃仁勳在62日舉行的主題演講中,特別播放影片,稱讚台灣的夥伴幫助其實現願景,從電腦繪圖、加速運算、科學研究到人工智慧,每個晶片與電腦,都描寫人們辛勤工作與追求完美的故事。台灣是無名英雄,卻是世界的支柱,與其一起推動產業復興,跨入嶄新的運算領域。所製作的電腦,將會轉化為新型工廠,製造珍貴無比的人工智慧。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正式在台灣成立「新研發中心」

 

第二、「超級電腦中心」計畫會設在高雄

 

第三、研發中心可能靠近台北

 

第四、後續將再聘用上千名AI研發人才

 

第五、人才需求對台灣企業形成強大競爭

 

 

官股售電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1130611

台灣電力大計畫動起來,先助中小企業買綠電。經濟部規劃成立「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預計今年底前成立,之後開放中小型公司預先登記綠電額度。據悉,初步規劃由中鋼(2002)擔任統購分銷平台,但中華電信也有興趣,最後將交由行政院協調。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表示,會持續擴大綠電投資,宣示綠電「蓋起來、買得到、賣得出去」。針對買得到、賣得出去,經濟部將成立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亦即泛官股購售電公司,將與綠電信保機制同步進行。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1期、3-2期都是最大受惠者。

 

目前經濟部已推動綠電信保、並設有團購機制,適用大型集團,一次買下半個或整個風場,買足十年、20年綠電,其中三成可轉售給供應鏈;至於中小企業無法一次大量或長期購買,則可藉由未來的泛官股購售電公司統購分銷,買到少量、短年期綠電。

 

經濟部官員表示,在2030年前國內很多企業都有購買綠電需求,但對許多公司而言,一次要大量買下20年綠電,很難通過獨董這關,多數公司都希望先買三年或五年;但對風電開發廠商來說,把風場綠電分成小包、不同年份,會導致交易成本很高。

 

因此官員表示,經濟部擬成立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由此平台包下風場綠電,再切成小包,賣給中小型事業。

 

此泛官股平台類似「好市多」,統購大量綠電後,再零售給中小型業者,過程當中會疊加部分交易成本,購電中小型業者表示可接受。

 

至於由誰擔綱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經濟部屬意中鋼,主因中鋼本身有大量購買綠電需求,可先買足自身所需綠電,例如先大量包下一個或1.5個風場,中鋼優先認購、滿足集團需求後,讓中鋼有些誘因,再將部分綠電分銷出去。

 

此外像中鋼這類泛官股事業,在銀行有良好信評,容易取得融資去購買綠電,再分銷給中小型業者,協助更多業者買到小包綠電。

 

除了中鋼,官員透露,交通部旗下的中華電信也有意摻一腳,因為中華電信設有資料中心,也須購買大量綠電。因此,最後會由中鋼或中華電信出線,將到行政院協商。

 

經濟部目標是在年底前成立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之後可開放給中小型公司預先登記綠電額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經濟部規劃成立「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

 

第二、缺電是大問題

 

第三、開放中小型企業預先登記綠電額度

 

第四、離岸風電開發商是最大受惠者

 

第五、很多企業買不到綠電,導致經濟部成立官方售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