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

半導體製造,廣告社群,科技巨擘,富豪,微軟綠能,Google AI,微軟中AI團隊,陸中企晶片,習普會戰略對接,特斯拉,本田電動車,蝦皮,日本東協電動車,韓鋰儲備,中投/日本,海底撈,貝恩日本,超微,製造業產值,純網銀

董事長的話:半導體製造,廣告社群,科技巨擘,富豪,微軟綠能,Google AI,微軟中AI團隊,陸中企晶片,習普會戰略對接,特斯拉,本田電動車,蝦皮,日本東協電動車,韓鋰儲備,中投/日本,海底撈,貝恩日本,超微,製造業產值,純網銀

半導體製造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1130514

 

全球各國政府規劃推動半導體製造的規模,目前已逼近3,800億美元,其中美國、歐盟、日本甚至印度等大國已分配的補助接近810億美元,而中國大陸規劃的金額也不遑多讓。

 

彭博資訊報導,西方國家原本主要對中國大陸在關鍵電子領域快速崛起產生疑慮,卻在疫情期間因晶片短缺演變為全面恐慌。如今,半導體已不只攸關經濟安全,還牽涉到美國科技製造業的復興,在人工智慧(AI)領域保持優勢,甚至台海和平。

 

在美國,投資計畫已達關鍵時刻;美國半導體業者Polar Semiconductor13日宣布,將獲美國政府上看1.2億美元補貼,用以擴建其位於明尼蘇達州的工廠。加上之前美光取得61億美元補助,以及英特爾、台積電(2330)和三星電子的撥款,拜登政府已承諾的補助金額將近330億美元。

 

在大西洋對岸,歐盟已定妥463億美元擴充本地產能的計畫。歐洲執委會估計,半導體業公家和民間投資總額將超過1,080億美元,主要用於支持大型製造廠。歐洲最大兩個項目位於德國:一個是英特爾價值約360億美元的晶圓廠建廠計畫,將獲得近110億美元的補助;另一個是110億美元的台積電合資企業,半數將由官方支付。不過,歐洲委員會迄未對這兩個投資案做最後核可。

 

日本經濟產業省自20216月推動晶片製造以來,已取得約253億美元的資金。其中167億美元已分配台積電兩座晶圓廠和Rapidus 另一座位於北海道的晶圓廠。 相較之下,南韓避免像美日以直接融資和補貼的方式,而是傾向以政策引導財團投資。在半導體領域,南韓政府在據估計2,460億美元支出中扮演支持的角色。南韓企劃財政部12日表示,規劃提出一項全面性的晶片投資與研發支持計畫,規模突破10兆韓元(73億美元)。

 

中國大陸目前建設的半導體廠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多,將生產較成熟製程的晶片,同時累積實現自製所需的專業知識。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積極推動晶片法案

                                    

第二、希望把半導體製造搬到美國

 

第三、但美國要重啟半導體製造有很大挑戰

 

第四、晶片製造的錢不只分給大咖,如英特爾和台積電

 

第五、最近比較小的半導體廠商也拿到政府補助

 

 

廣告社群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林聰毅,1130514

 

近年來隨著看電視的觀眾不斷減少,電視廣告日漸失寵,許多美國品牌廠商轉而在GoogleMetaTikTok等社群媒體,以及亞馬遜、沃爾瑪等零售商網站投放廣告。

 

今年稍早零食巨擘億滋(Mondelez)在推廣其限量版的Oreo餅乾時,沒有花一毛錢在電視上做廣告,而是轉向InstagramIG)和TikTok等社群媒體以及亞馬遜、沃爾瑪等大型零售商的網站。該公司想要訴求的對象是不太看電視的族群,包括Z世代、多元文化受眾,以及有小孩的家庭。

 

億滋消費者體驗全球資深副總裁哈爾沃森表示,很少有電視節目能像「六人行」或「歡樂單身派對」吸引這麼多觀眾。億滋今年的美國廣告預算中,只有約15%用於電視,低於三年前的42%,另有9%將用於串流媒體,這意味著逾75%廣告支出將流向其他地方。

 

這是個重要的轉捩點,隨著龐大的觀眾不再收看電視節目,電視廣告已漸漸失寵。巧克力巨頭好時(Hershey)表示,五年內花在電視廣告的費用占比已從約80%陡降至約30%

 

許多品牌都希望串流媒體的興起能彌補此一差距,但迄今這種情況並未發生。廣告分析師威瑟說:「很多人認為串流媒體可能是救星,但事實並非如此。」億滋的哈爾沃森也說,串流媒體不僅廣告收費過高,而且尚未觸及到夠多的受眾。市場專家表示,另一問題是串流媒體觀眾無法容忍過多廣告。

 

好時的美國媒體及分析主管里納爾迪說,YouTubeMeta(臉書和IG的母公司)是接觸大量受眾的最佳管道。啤酒製造商Molson去年的美國廣告預算約有40%花在傳統電視上,低於五年前的50%及十年前的85%。電視廣告支出大多都轉移到IGSnap等數位通路。

 

YouTubeMetaTikTok等社群媒體及亞馬遜和沃爾瑪等零售巨頭,已成為串流媒體未能攫取傳統電視廣告收入的主要受惠者。速食連鎖店Taco Bell已將更多電視廣告資金轉向社群媒體廣告,主要是TikTok

 

億滋的哈爾沃森說,該公司今年將把約20%的美國廣告預算花在「零售媒體」上,包括零售商的廣告平台,因為零售商擁有客戶購物習慣的龐大數據。廣告業者GroupM表示,明年美國零售媒體領域的廣告支出將超過傳統電視廣告支出。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視作為媒體已經式微

 

第二、谷歌、MetaTikTok等社群媒體,變成吸引廣告重要平台

 

第三、美國零食企業只有花15%在電視廣告

 

第四、遠低於三年前的42%

 

第五、75%的廣告支出均流向社群媒體

 

 

科技巨擘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1130514

 

最新調查顯示,投資美國大型科技股不但可以押注創新,或許也可以抗通膨。

 

根據彭博Markets Live PulseMLIV)最新調查,46%受訪者認為,數十年來被視為具有避險地位的黃金依然是抗通膨的首選,但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科技巨擘是他們的抗通膨避險首選。

 

這份調查凸顯出,隨著輝達(Nvidia)、亞馬遜和Meta等企業擴大對眾多經濟領域的影響,它們在美國金融市場中逐漸扮演主導地位,使得它們能產生穩定的獲利,股價上漲,讓投資人相信它們能繼續作為穩健收益的來源。

 

舉例來說,自20213月美國通膨率首次超過2%以來,輝達股價已經飆升超過五倍。即便是今年來表現相對失色的蘋果,在此期間的表現也勝過大盤,上漲超過50%,而標普500指數同期漲幅僅約30%。不過,和其他成長股類似的是,科技公司對於通膨和利率的變化較為敏感,因為它們的估值主要取決於未來的獲利。

 

物價上漲是投資人最擔心的事。在這項對393位受訪者的調查中,有59%表示通膨復熾是金融市場年底前面臨的最大尾部風險。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美國經濟衰退是今年的最大風險;若經濟衰退,美國公債可提供較佳保護,而非美股。

 

 

我們的看法:

 

第一、黃金是傳統的避險標的

 

第二、但現在愈來愈多人選擇科技巨擘的股票,作為避險標的

 

第三、科技巨擘就是掌握大部分市場

 

第四、這就如同台積電角色一樣

 

第五、這是一個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時代

 

 

富豪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林聰毅,1130520

 

專家指出,隨著世界各地富豪轉向私下購買豪宅、藝術品,以及經典汽車等,以避開外界的關注,已將「低調財富」(Quiet Wealth)帶往新境界。

 

CNBC報導,拍賣行及豪華不動產經紀商說,富裕買家及賣家日益轉向私下銷售及在場外銷售的物件,以躲避社群媒體及眾人的窺視。在藝品公開拍賣銷售走下坡之際,買家與賣家之間的私下祕密交易正在成長。

 

去年蘇富比(Sotheby's)、佳士得(Christie's)及富藝斯(Phillips)的公開拍賣銷售共減少19%,但在私下銷售方面,蘇富比增加4%、佳士得成長5%,這兩家拍賣行的私下銷售合計為24億美元。CNBC曾在2月報導,佳士得以超過1億美元價格將一幅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畫作,賣給避險基金億萬富豪葛里芬。

 

經典車也轉向私下買賣,尤其是最貴及最稀有的車款。經典車拍賣業者RM蘇富比(RM Sotheby's)新成立的私人銷售部門全球銷售主管梅爾斯說,該部門的銷售過去四年成長逾三倍,私下銷售占了近三分之一的營收。

 

在紐約曼哈頓、加州馬利布、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等地的許多大型不動產交易,現在也都透過經紀商或在買賣家間私下交易。曼哈頓格林威治村一處聯棟別墅今年透過場外交易以7,250萬美元賣出,成為該市中心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聯棟別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富豪的錢愈來愈多

 

第二、但世界仇富的情緒很嚴重

 

第三、所以大家都走向「低調財富」

 

第四、場外交易變成主流

 

第五、但台灣炫富還是很嚴重

 

 

微軟綠能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1130517

 

微軟為因應碳排量大增,將要求主要供應商到2030年須100%使用再生能源。微軟坦承,當前實現氣候目標的最大挑戰,是要解決來自供應鏈和其他間接來源的排放問題。

 

微軟15日發布年度永續報告書表示,該公司2020年以來碳排量增加近30%,主要是興建AI和雲端運算系統運作所需的資料中心造成的。

 

據這份報告,以2020年為基準計算,微軟到2023年止直接和能源相關的排放量下降6.3%。不過,占微軟排放量絕大部分來自供應鏈的排放量,卻增加30.9%,使總排放量增加了29.1%

 

微軟永續長梅蘭妮.中川表示,微軟將要求「特定規模、高產量的供應商,在2030年前100%使用無碳電力,為微軟提供商品和服務,「供應商行為準則」將大幅調整,相關規定將在7月起的2025會計年度之初推出,不過微軟表示還不至於放棄未能達標的供應商。

 

微軟說:「我們首要任務是和供應商合作,幫助他們達到這些要求。」微軟指出,他們和氣候解決方案顧問公司3Degrees合作,推出再生能源電力門戶網站Supplier REach,其中的工具依據供應商的所在地和能源負荷等因素,協助供應商採購高質量的無碳電力。

 

微軟在報告中也指出,用水是該公司未上軌道的另一個領域。報告說,微軟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減少用水量,並努力充實比資料中心營運所消耗更多的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微軟積極面對碳排量大增的挑戰

 

第二、要求主要供應商到2030100%使用再生能源

 

第三、這對台灣企業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戰

 

第四、微軟的直接和能源相關的排放量可以下降

 

第五、但微軟排放量絕大部分來自供應鏈的排放量,卻增加30.9%

 

 

Google AI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1130516

 

Google14日在I/O年度開發者大會上發表多項全新或改善的服務與產品,幾乎都圍繞著人工智慧(AI),包括新版本搜尋引擎、升級版的AI模型等,並展示超強AI數位助理「Project Astra」。會中提到AI121次,意味AI已成為Google發展技術的核心。

 

Google宣布,本周向美國用戶推出具有AI Overview功能的新搜尋引擎,屆時會在搜尋頁面的頂部,不時看到由AI技術生成的對話摘要,整理搜尋到的內容。

 

這樣的AI摘述只在Google認為這是回覆用戶提問的最快方式時才出現。若是天氣預報之類的簡單搜索,看到的很可能還是傳統網站連結和廣告。

 

這項服務會在未來幾個月向更多國家推出,力拚用戶人數在今年底前突破十億,而且在提供「多模態」方面取得的進展,Google表示將開始測試用戶透過影片搜尋的能力。這形同告訴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Google不會喪失全球最大搜尋引擎的地位。

 

將更多的AI導入搜尋引擎,可能會引發更多成長和創新,但也可能就此衝擊使用者的網路瀏覽習慣,如果AI摘述減少相關廣告的瀏覽,Google將蒙受損失,這樁生意光去年就帶進1,750億美元營收。

 

Raptive估計,約25%的出版網站流量,可能因不再強調網站連結而消失。

 

Google也在加州山景城總部海岸線圓形劇場舉辦的這場活動上,發表多個AI模型,包含能處理更多資料的Gemini 1.5 Pro,可為用戶上傳的1,500頁文字做摘要;精簡版模型Gemini 1.5 Flash;高解析度影片生成模型Veo;最新的圖像生成模型Imagen 3

 

Google也展示由DeepMind團隊構思的「Project Astra」,目標是打造夢寐以求的AI助理,雖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仍展現AI助理未來的可能性,能結合語音互動、影像識別等方式,讓AI即時描述、解釋以手機鏡頭拍攝的畫面內容。

 

該計畫暫時尚未有具體成為正式產品或服務的打算,但Google DeepMind團隊負責人表示「Project Astra」相關功能將會應用在手機或眼鏡類智慧穿戴裝置,甚至部分功能將會在今年內率先應用於GeminiGoogle服務。這暗示Google眼鏡有望復活。

 

Google也發表名為Trillium的第六代張量處理單元(TPU),是迄今為止效能最高以及最節能的TPU。這是運行複雜AI工作不可或缺的硬體,將於2024年底向雲端客戶提供。

 

另一方面,Meta準備關閉其商務交流平台Workplace,將在兩年內逐步淘汰,客戶在20258月之前仍可照常使用。該公司發言人表示,停止營運該產品是為了集中精力打造AI和其他技術。

 

 

我們的看法:

 

第一、GoogleAI領域開始急起直追

 

第二、目前AI市場完全被微軟所壟斷

 

第三、Google展示超強數位助理

 

第四、未來積極向更多國家推出

 

第五、將更多AI導入搜尋引擎

 

 

微軟中AI團隊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國際中心、記者謝守真,1130517

 

隨著美中對於人工智慧(AI)科技的霸權爭奪戰升溫,微軟中國區Azure人工智慧(AI)團隊近日在大陸求職社交平台「脈脈」上,遭傳擬將700800名從事AI相關業務的員工分組撤出中國市場。微軟則表示,提供部分員工能夠內部調動的機會,仍致力於經營中國大陸市場,繼續在既有的市場營運。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類員工大多是中國大陸籍工程師,本周稍早都獲得調到美國、愛爾蘭、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家的機會。

 

美國政府正尋求緊縮中國大陸開發最先進AI的能力,並且打擊電動車電池、電腦晶片和醫療產品等各領域的中國大陸進口產品,而微軟在中國大陸的雲端事業與AI研究部門已引發華府決策當局關注。微軟亞太研究團隊聘有約7,000人,多數位於中國大陸。

 

微軟坦承,提供部分員工可選擇的內調機會,提供內部機會也是該公司全球事業的一環,但繼續致力於中國大陸,將維持AI與其他既有業務的營運。

 

路透本月稍早報導,美國商務部正在考慮採取新的監管措施,限制專有或封閉式AI模型出口。

 

綜合陸媒《澎湃新聞》、《芯智訊》報導,多位網友在脈脈、小紅書等平台爆料稱,微軟總部已發出相關通知,調整涉及上百名員工。微軟在郵件中詢問員工,是否願意遷至其他地區工作,收到通知的員工需要在67日前給予答覆。若同意,微軟將負責親屬簽證問題;若不同意,員工亦可選擇拿離職補償。

 

有微軟員工稱,情況屬實,是剛出的消息,部分員工突然收到有關徵遷至海外工作徵詢郵件,「大家都很懵」,此前並未感受任何預兆。有家庭的員工指,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雖可選擇不去,但也對留在公司產生擔憂,認為這是「變相裁員」。

 

據悉,微軟中國C+AIML團隊可轉到美國西雅圖,Azure團隊轉至澳洲,DevDiv(開發平台事業部)則維持現狀。針對微軟為何要把部分團隊撤出中國市場,業界眾說紛紜。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微軟受到地緣政治衝擊

 

第二、微軟在北京設有AI研究院

 

第三、現在必須將700-800名員工撤出中國市場

 

第四、美國積極打壓中國發展AI

 

第五、未來企業除了在全球設立製造基地,也會在全球設立研發基地

 

 

陸中企晶片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1130517

日經新聞報導,在中國大陸尋求打造具競爭力且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之際,北京當局正敦促國內主要汽車製造商,使用的國產晶片比率要在2025年前提高到25%,之後比率會再提高。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工信部已要求上汽集團、比亞迪、東風汽車、廣汽集團及第一汽車集團,要在明年之前提高國產車用相關晶片的採購比率到20%25%,涵蓋每輛車包含的晶片數量比率、以及總採購額的占比,「這個目標野心勃勃,最終將在汽車內使用所有國產晶片」。

 

知情人士說,目前為止,北京這項採購準則都不具強制力,但將以獎勵或社會信用體系鼓勵國內車廠遵循這項政策。工信部今年1月已發布國家汽車晶片標準,以加速強化這類晶片生態系。

 

中國大陸一年賣出超過3,000萬輛汽車,約占全球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一,但當地供應的車用晶片比率只有10%左右。

 

汽車使用的感測器、微控制器及電源管理等多數晶片,都不需要先進生產工具或技術,意味著北京這項政策將嘉惠中國大陸晶片製造商與供應商,但車用晶片重視可信度與安全性,因此汽車製造商大多不願更換供應商。車用晶片領域長期由英飛凌(Infineon)、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恩智浦半導體(NXP)及瑞薩墊子(Renesas)等業者主導。

 

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資深分析師麥狄指出,電動車浪潮成為中國大陸晶片製造商進入國內汽車供應鏈的一大機會,因為電動車產業還沒有既定供應鏈,是新入者的良機,雖然中國大陸晶片製造商仍不太可能完全取代外國晶片,但有望擴大其他類型車用晶片的市占。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要求國內主要製造商使用國產晶片

 

第二、2025年國產晶片比例提高到25%

 

第三、全世界正走向一個地球、兩種制度

 

第四、這對中國大陸晶片廠商有幫助

 

第五、中國大陸一年賣出超過3,000萬輛汽車,約占全球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一

 

 

習普會戰略對接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廖士鋒,1130517

俄羅斯總統普亭昨(16)日抵達北京,開始新任期後為期兩天的首度出訪,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其舉行兩場會談,表示要「進一步加強發展戰略對接」,雙方並發表深化關係的聯合聲明,商定提升雙邊貿易、融資和其他經濟活動中的本幣結算占比。

 

據央視新聞消息,普亭在凌晨4點降落於北京,大陸派出國務委員諶貽琴接機。昨日上午其在人民大會堂與習近平舉行小、大範圍會談及午宴。習近平以「我的老朋友」稱呼普亭,並指中俄關係75年發展歷史得出的最重要結論,「就是兩個相鄰的大國之間,必須始終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也是「21世紀大國關係應努力的方向」。

 

習近平強調,雙方應「進一步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持續豐富雙邊合作內涵」,還提到雙方要進一步「優化兩國合作結構,鞏固經貿等傳統領域合作良好勢頭」。稍晚會見記者時,習近平則表示,大陸期待「歐洲大陸早日恢復和平穩定,願繼續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昨日雙方簽署了「在兩國建交75周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當中提到莫斯科和北京將深化軍事領域合作,擴大聯合軍演和作戰訓練規模,還將增加貿易中的本幣結算占比,加強中俄銀行業、保險業監管合作,促進雙方在對方境內開設的銀行和保險機構穩健發展,鼓勵雙向投資,在遵循市場化原則的前提下在對方國家金融市場發行債券。

 

雙方強烈譴責美國在亞太和歐洲部署飛彈,因為這直接威脅到北京與莫斯科的安全,雙方還譴責沒收外國資產之舉,強調「有權採取報復措施」。此外雙方也簽署了涉及經貿、檢驗檢疫等領域的多份合作文件。

 

普亭強調,雙方貿易和投資不受任何第三國影響,本幣交易已逾九成,「而且還會繼續增長」,雙方及時採取的本幣結算協調措施極大促進了兩國貿易投資關係的深化,他還宣布俄中有計劃加強銀行機構間的接觸並運用支付系統以服務經濟運營商。據報導,昨晚習普二人還舉行「非正式會談」,詳細討論「外交政策議程」,包含烏克蘭議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普亭最近又訪問北京

 

第二、繼續加強和大陸關係

 

第三、習近平也重視俄羅斯

 

第四、中俄建交75周年,深化彼此關係

 

第五、共同對付美國

 

 

特斯拉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30519

為推動「全自動駕駛」(FSD)系統全球部署,特斯拉計劃在大陸蒐集數據,並建立數據中心(資料中心),進行數據處理以及為自動駕駛技術訓練演算法。知情人士稱,這是特斯拉CEO馬斯克戰略轉變的一部分,先前他曾堅持將在大陸收集的數據轉移至海外處理。

 

路透報導,目前尚不清楚特斯拉是否會同時採用數據傳輸和本地數據中心兩種方式,還是將兩種方式視作平行計畫。

 

此舉凸顯在電動汽車需求放緩、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特斯拉正加速押注人工智慧(AI)技術的突破。在美國試圖限制AI技術向中國大陸輸出之際,特斯拉推動更充分地利用中國車輛的數據,開發其自動駕駛技術。

 

消息人士表示,在大陸建立一個用於FSD技術開發的數據中心,特斯拉將需要與當地夥伴合作。此外,特斯拉還將面臨一個潛在的硬體採購挑戰。

 

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已與美國晶片巨頭輝達進行談判,雙方討論為大陸數據中心購買伺服器圖形處理器(GPU)的問題。然而受美國制裁影響,輝達被禁止在大陸銷售最先進的晶片。

 

馬斯克曾於428日對大陸展開不到24小時的訪問行程,引起世界關注。報導指,在與中方官員會面時,馬斯克試圖為特斯拉的數據傳輸許可鋪平道路,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特斯拉在大陸建設數據中心的可能性。其中一名人士表示,馬斯克還討論了特斯拉未來將FSD系統,授權給大陸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可能性。

 

大陸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場,並且特斯拉在大陸廣受歡迎,並「具有相較於其他外國車企的獨特地位」,是第一家在大陸無需與當地製造商組建合資企業,就能營運的國際汽車製造商。

 

彭博報導稱,馬斯克此前訪華凸顯了特斯拉重回正軌的緊迫感。特斯拉正努力應對需求疲軟和競爭加深的問題,如果FSD軟體在大陸獲得批准,可能有助於該公司奪回部分市占。

 

目前特斯拉在大陸的競爭對手也在推出類似的自動輔助駕駛產品,以取得相對於特斯拉的優勢。

 

有專家表示,大陸擁有複雜的交通條件,這為更快地訓練自動駕駛演算法提供了更多的場景。此前,大陸官媒《中國日報》報導,特斯拉已向上海提出落地「無人駕駛計程車」的申請。報導指出,中方或先支持其在境內測試、作示範,但暫未完全批准FSD全面落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積極推動「全自動駕駛」(FSD

 

第二、在大陸蒐集數據,並建立資料中心

 

第三、特斯拉的技術領先世界

 

第四、特斯拉已經與輝達進行合作談判

 

第五、大陸是特斯拉的第二重要市場

 

 

本田電動車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0517

日本汽車大廠本田(Honda16日說,預計在2030會計年度結束前,把電氣化策略的投資金額倍增至10兆日圓(650億美元),押注電動車買氣降溫只是暫時現象。

 

彭博資訊報導,本田社長三部敏宏表示,計劃在這段期間內,把電動車的投資金額擴大至650億美元,比前年4月承諾的投資金額加碼一倍,將涵蓋軟體、研發,以及在美、加、日等關鍵市場建立供應鏈等領域。本田維持在2040年前,旗下產品全面電動化的目標。

 

三部敏宏說,本田預計在2030年前推出七款新型電動車,計劃今年稍晚於中國大陸發售兩款電動車,並在2026年度結束前,於日本推出可交換電池的電動車。

 

在利率升高、政府補助退場拖累電動車買氣之際,油電車的需求升溫嘉惠了本田。

 

儘管本田持續增加油電車產品,預計今年售出100萬輛油電車,並為這類車型的年銷量衝上200萬輛做好準備,不過其最新的投資計畫,意味著本田仍高度看好電動車的長期發展。

 

三部敏宏說,全世界正走向去碳化,這個進程不會脫軌,「電動車是汽車最好的發展方向」。

 

供應鏈安全是本田的一大擔憂,該公司上月表示,將投入150億加幣(110億美元)於加拿大建立供應鏈,預計2028年於當地投產電動車。三部敏宏指出,本田的目標是,把北美洲的電動車製造成本削減約33%、電池採購成本降低20%

 

本田有信心取得年產200萬輛電動車所需的電池供應,三部敏宏也說,有在日本設立電動車工廠的必要,但未說明細節。

 

本田最新宣布的投資計畫,約五分之一的金額將投入軟體研發。本田已攜手本國同業日產,在軟體等技術領域合作,以奪回在中國大陸流失的市占。日本車廠在大陸敗給當地的電動車廠,因國產車型較能符合大陸消費者特定的需求。

 

在大陸銷售下滑之際,本田也縮減當地人力,不過三部敏宏說,沒有放棄大陸市場的計畫。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本田是日本第三大汽車公司

 

第二、本田電動車領域嚴重落後

 

第三、本田重壓電動車

 

第四、但時間恐怕已經有點晚

 

第五、計畫在2040年前,所有產品走向電動化

 

 

蝦皮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1130516

 

電商業者蝦皮母公司冬海集團(Sea14日公布財報,受惠於電商交易暢旺,第1季營收創歷來同季新高,凸顯蝦皮在與TikTok等新進者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步。冬海在紐約掛牌的ADR,在15日美股早盤上漲3.7%

 

冬海公布,上季集團營收37.3億美元,年比成長23%。以各別業務來看,電商事業蝦皮營收成長31%至創紀錄的29.5億美元,原因是先前擴大投資直播串流功能與物流網絡收到成效,迎來單季最高的訂單金額。

 

不過,冬海上季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DA)較去年同期減少21%,為4.01億美元;淨損為2,300萬美元,逆轉一年前同期淨利8,700萬美元的局面。

 

包括銷售與行銷成本在內的整體營運支出增加15%14.8億美元,而且還遭遇1.11億美元的非營業投資損失,但冬海未公布這項細節。

 

但與去年最後一季的1.11億美元虧損額相比,冬海上季淨損縮減約80%,也比分析師預期的虧損程度還小。

 

冬海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小冬在財報會議中說:「我們現在對於能夠度過逆風,以及迅速適應變遷中環境的能力更加有信心。」

 

隨著Tiktok、螞蟻集團等口袋深的對手帶來競爭,蝦皮正努力維持該平台在東南亞的電商主導地位。更別說還有希音(Shein)、拼多多旗下Temu也來攪局。

 

對投資人來說,如今冬海繳出的業績表現,讓他們有信心該公司能維持兩位數成長、並改善獲利。

 

李小冬在去年8月表示,公司將擴大投資電商事業,因應更多消費者透過直播串流和短影音影片購物的產業趨勢。李小冬表示,蝦皮已經成為印尼最大的直播串流電商平台。該公司3月時預期,蝦皮經調整後的EBITDA將在下半年轉正。

 

 

我們的看法:

 

第一、蝦皮母公司冬海,受惠於電商交易暢旺

 

第二、冬海很多年沒有賺錢了

 

第三、去年曾經獲利8,700萬美元

 

第四、蝦皮在台灣有一定市占率

 

第五、如今南韓酷澎也採用類似蝦皮的市場擴張戰略

 

 

日本東協電動車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0521

 

日本打算聯手東協,制定雙方在東南亞地區第一個共同的汽車生產和銷售策略,以抗衡中國大陸電動車在當地愈賣愈好的壓力。

 

日經新聞報導,日本和東協的經濟部長最快將在今年9月會晤,制定一項到2035年左右的臨時共同策略。豐田、本田等數家日本車廠都有在東協設廠,在當地的年產量超過300萬輛,占東協約80%的汽車產量,產品銷往中東等市場。

 

這項共同策略預料將涵蓋人員訓練、製造過程的去碳化、礦物資源採購、投資生質燃料等下世代領域的合作,並展開全球宣傳活動,宣揚在東協生產的車輛對環境有多友善。

 

在人員訓練方面,日本打算動用經濟產業省為援助全球南方所取得的1,400億日圓(9億美元)預算。在工廠和零件供應商工作的員工,將接受數位科技的訓練。日本的技術將用在偵測工廠的碳排放,並促進再生能源轉型。

 

針對下世代領域的投資,日本與東協將尋求共同採購電動車電池的稀有原料,並研究電池回收等領域,可能推行的計畫,包括利用廢棄食用油生產生質燃料。

 

日本與東協也將共同宣揚在環保方面的努力,以增加汽車的外銷量。雙方也將一同在2035年前,對包含開發中國家的全球車市進行預測。

 

直到目前為止,各家日本車廠在東協單打獨鬥,然而,隨著比亞迪、上汽等中國大陸車廠擴大在東協的影響力,各界認為,日本政府有介入並制定共同戰略的必要。日本將自身定位為值得信賴的夥伴,對科技發展和人員訓練等方面做出貢獻,可望嘉惠東協。

 

中國大陸車廠銷量的成長,對日本同業帶來日益嚴峻的挑戰。泰國政府針對在當地生產電動車的車廠提供補助與減稅,比亞迪等陸廠善用這項計畫,去年大陸品牌在泰國電動車的市占率高達85%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打算連鎖東協,共同發展電動車

 

第二、抗衡中國大陸電動車在當地的壓力

 

第三、中國大陸在東協相當具有競爭力

 

第四、數家日本大車廠在東協都有設廠,年產量超過300萬輛

 

第五、占東協約80%的汽車產量,但未來比例會降低

 

 

韓鋰儲備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30521

南韓據悉已開始建立鋰儲備,以確保這種對其電池和汽車製造業極為重要的關鍵礦物供應無虞。

 

彭博資訊引述兩名消息人士報導,南韓今年已透過國有企業韓國礦害礦業公團(KOMIR),從智利採購用於電動車電池原料的碳酸鋰。另一名知情人士則說,南韓政府目前已提撥2,331億韓元(1.71億美元)預算,以取得用於發展尖端科技的關鍵礦物,金額比去年躍增了526%,且其中大部分將花在為電動車電池建立鋰儲備,因應地緣政治緊張升高時可能發生短缺的情況。

 

鋰價自從去年暴跌逾80%後一直漲不回來,南韓政府趁著此刻開始建立鋰儲備,同時也是為了幫助韓企達到通膨削減法(IRA)的要求,以維持在美國的競爭力。

 

隨著全球推動汽車電動化,導致鋰供應跟不上消費步伐,鋰價在2022年下半年漲至紀錄新高。但之後電動車需求成長持續比預期疲軟。同時,新一波的大量鋰供應也對鋰價造成向下壓力,導致了鋰價去年的崩跌。

 

此外,Google 20日發布的聲明說,將投資10億歐元(11億美元),擴建該公司位於芬蘭的資料中心園區,藉此帶動其歐洲的AI事業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鋰價自從去年開始暴跌

 

第二、中國大陸車企積極投資鋰礦

 

第三、南韓也從智利採購,用於電動車電池的鋰礦

 

第四、鋰價在2022年下半年漲至紀錄新高

 

第五、隨著電動車需求疲軟,最近鋰價大跌

 

 

中投/日本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李書良,1130519

 

在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升溫下,資產規模高達1.24兆美元的中國主權財富基金(SWF):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公司、CIC),近年將投資目標鎖定在日本中堅和中小企業,以及中東新興市場。中投希望透過投資,讓擁有高品質服務和企業價值被低估的日企,能在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開花結果。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中投公司近年透過基金對日本投資,譬如今年4月,中投投資一家日語教育機構,雖然名稱沒有公布,但據稱是「面向希望進入日本大學和大學院(研究所)學生提供以日語為中心的教育」、業界具代表性的教育機構。

 

中投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祁斌表示,日本各地有很多傳統的家族經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品質非常高,尤其很多企業在世界各地拓展業務,中投必須抓住機會。

 

報導稱,2017年後,中投公司相繼與美國、英國、日本、義大利、法國和德國等的頂尖金融機構聯合設立了海外投資基金。中投披露的訊息顯示,截至2022年底,已對尖端製造業、醫療、金融服務和消費相關等20多家外國企業進行投資。其中,被中投評價為能夠以非常好的價格收購的,正是日本的非上市中堅和中小企業。

 

日本業內人士指出,在美國加強對中國制裁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正在加緊發展以半導體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同時在市場日趨成熟下,中國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今後日本的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等成為中國收購目標的可能性頗高。

 

另一方面,除了日本,中投公司對中東地區的投資興趣大增。第一財經報導,今年4月下旬,中東知名投資機構Investcorp與中投公司共同成立新投資平台:Investcorp Golden Horizon,規模10億美元,將投資沙烏地阿拉伯、海灣合作委員會其他國家和中國的高成長公司,重點關注消費、醫療保健、物流和商業服務等產業領域。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投是中國大陸的政府投資公司

 

第二、規模高達1.24兆美元

 

第三、中國大陸主權基金積極投資日本

 

第四、說明日本的重要性

 

第五、中東投資機構與中投共同成立投資平台

 

 

海底撈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晴安,1130519

海底撈旗下海外業務公司特海國際於當地時間17日赴美雙重上市,上市首日早盤大漲48%。經營數據顯示,2023年海底撈餐廳整體平均翻台率為每天3.5次,同店平均翻台率為每天3.6次,較去年同期提升0.2次及0.3次。

 

特海國際登錄美股首日收盤報22.29美元,漲幅近14%,盤後漲0.45%。港股特海國際17日收盤報港幣17.36元,上漲2.48%,該股年內至今累計漲79.9%。

 

澎湃新聞18日引述特海國際17日在港交所公告,公司將發售269.27萬股美國存託股份,每股美國存託股份代表十股作為相關股份的新發行普通股。根據代表比率,發售價每股美國存託股票19.56美元相當於每股相關股份約港幣15.28元。

 

特海國際於20221230日以港幣7元的發行價,正式在港交所分拆上市。這次赴美雙重上市,距離特海國際登陸港交所不到一年半,截至17日收盤,公司港股市值報港幣107.52億元。

 

特海及其附屬公司主要在大中華地區以外的市場經營海底撈餐廳業務,截至2023年底,共經營115家海底撈火鍋餐廳,包括70家位於東南亞地區,17家位於東亞地區,18家位於北美地區以及10家位於其他地區。

 

 

我們的看法:

 

第一、海底撈是中國大陸最有名的火鍋料理

 

第二、海底撈已在香港上市

 

第三、最近海底勞旗下公司特海國際,也赴美國以ADR第二上市

 

第四、未來兩地雙重上市

 

第五、上市首日股價大漲,說明市場仍然看好海底撈

 

 

貝恩日本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鍾志恆,1130520

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共同管理合夥人格羅斯(David Gross)指日本正走出持續數十年經濟停滯困境,成為目前全球最熱門投資熱點之一,因此貝恩計劃未來五年內把其日本投資規模翻倍至逾100億美元。

 

負責亞洲操作的格羅斯說,貝恩過去五年到十年之間,在日本投資額累計逾50億美元,在積極投資下,未來五年投資規模肯定會翻倍。

 

日本央行維持低利率政策,與其他國家基準利率處高檔水準情況不同,加上日本企業對激進投資人和私募基金展示極歡迎態度,因此日本資產正不斷吸引外國投資人目光。

 

像東芝結束74年上市歷史而走向私有化來重建業務是明顯例子,貝恩是有意買下東芝的投資人之一。另外,愈來愈多上市公司提高股東報酬來迎合激進投資人的要求。

 

對貝恩來說,今年可能是其拓展亞洲業務的重要里程碑。前身為東芝記憶體事業的鎧俠,由貝恩帶領的財團在2018年以180億美元買下,為當時亞洲最大私募收購交易。日媒4月報導鎧俠準備最快10月上市。

 

格羅斯指出,日本企業環境正轉向對私募基金業更有利,因為外界預期美國年底前降息,借貸成本走低有助刺激併購交易。

 

半導體市場持續復甦,讓人重新看好像鎧俠等銷售業績成長,從而有利鎧俠的上市行情。他認為股票首度公開發行(IPO)市場正恢復活力。各種有利因素結合將成為一個大好的投資良機。

 

Dealogic資料顯示,去年全球包含私募業收購在內的併購金額下跌16%,但日本大增28%。

 

格羅斯強調,目前沒有一個市場能像日本那樣有如此多投資機會。日本對貝恩極重要,占其亞洲投資比率逾30%。印度、韓國和澳洲也是貝恩在亞太區內重要的投資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貝恩為美國著名的基金管理公司

 

第二、瞄準日本正走出持續數十年經濟停滯困境

 

第三、未來五年內把其日本投資規模翻倍至100億美元

 

第四、台商也積極投資日本

 

第五、日本不論是上市公司或未上市公司股票,均非常值得投資

 

 

超微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記者江睿智,1130520

迎戰AI(人工智慧)時代,繼輝達向經濟部申請「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簡稱「大A+計畫」),來台設立全亞洲首座研發中心,並建立全台最大AI超級電腦「Taipei-1」之後,美國AI晶片大廠超微(AMD)也將跟進,砸五十億元在台設立研發中心,並擬向經濟部提出申請「大A+計畫」,凸顯台灣在AI晶片設計與製造上關鍵地位。

 

經濟部證實,AMD在二○二三年底向經濟部提出申請,爭取大A+計畫補助,但大A+計畫經費已經用罄,必須在前瞻計畫第五期、二○二五年編列科技預算,此預算須待賴政府上任後核定才能進行。此外,經濟部官員表示,AMD也須提出具體計畫,並獲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成立審查委員會通過。

 

先前經濟部大A+計畫砸錢補助外商,引發產業界不同看法。更有國內大咖IC設計業者批評,經濟部此舉扶植外商再回頭與本國商競爭,並且搶爭國內珍貴研發人才。為避免引發爭議,經濟部這次也向AMD提出四項要求。

 

經濟部對AMD提出的四項要求,包括第一,希望AMD能與台灣IC設計業者合作;第二,開發出來AI伺服器能落地由台廠生產製造;第三,須引進國外研發人力百分之廿以上,以及有高階主管長駐台灣;第四,須與台灣大學合作,共同培育人才。經濟部了解,AMD回應相當正面,全案下半年進行實質審查。

 

截至目前,經濟部技術司的大A+計畫僅通過美光和輝達等兩家外商,經濟部並且提供四十七點二二億元與六十七億元的補助款。經濟部認為,這有助於鞏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及AI浪潮下的競爭優勢。

 

行政院前副院長鄭文燦日前透露,AMD將跟進來台設研發中心。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預計六月來台出席二○二四台北國際電腦展,屆時可能會與賴政府商談研發中心之設置。

 

官員透露,AMD這次計畫在台設研發中心,主要是有興趣在異質整合先進技術研發,以及人才培育,因此申請大A+計畫,經濟部則要求AMD要做到四件事。

 

 

我們的看法:

 

第一、超微計畫也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

 

第二、2023年已向經濟部提出申請

 

第三、爭取「大A+」計畫的補助

 

第四、但引起台灣業者的批評,認為扶植外商和本國廠商競爭

 

第五、台灣人才有限,外資恐怕是來台灣獲取廉價人才

 

 

製造業產值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記者陳儷方,1130517

1季製造業產值44194億元,較去年同季成長4.56%,結束連續5季的衰退。經濟部表示,製造業恢復正成長,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成長,激勵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增強。

 

資訊電子產業方面,電子零組件業產值較上年同季增加11.76%,其中積體電路業因人工智慧與高速運算需求強勁,挹注12吋晶圓代工持續增產,致產值攀升至8890億元,年增14.06%。

 

面板及其組件業也因大尺寸面板產品價格高於上年同季,使產值增加至1181億元,年增9.99%;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受惠AI浪潮,加上部分產品客戶回補庫存及手機鏡頭訂單挹注,帶動伺服器等產品接單暢旺,產值增加至3393億元,創歷年同季新高,年增27.21%。

 

傳統產業方面,基本金屬業因去年農曆年前備貨效應提前,加以上年同季業者規畫多條產線停機調節產能,比較基數偏低,年增1%;汽車及其零件業在電動轎車、客貨兩用車新車款訂單成長,汽車用零件國內外需求增加,以及大型貨車因市場需求下滑調節減產交互作用下,產值年增0.99%。

 

化學材料及肥料業、機械設備業則因全球復甦力道緩慢,終端需求仍未明顯回升,加上部分石化產品受國外產能開出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分別年減5.7%及2.29%,減幅已呈逐季收斂。

 

經濟部指出,由於產值會受價格波動影響,因此剔除價格因素,以產量觀察,113年第1季製造業生產指數87.26,較上年同季增加6.22%,結束自111年第3季以來連續6季負成長。

 

展望未來,經濟部表示,全球經濟仍持續受到高利率、通膨起伏不定,以及美中科技爭端延續、地緣衝突風險升高等不確定因素干擾,但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拓展,對國內半導體高階製程、伺服器等相關供應鏈生產持續挹注,有助於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溫。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首季製造業產值較去年同值增加4.56%

 

第二、終結2022年第4季以來連續五季負成長

 

第三、主要原因是AI、高速需求業務成長

 

第四、集中在電子行業

 

第五、其他行業基本沒有什麼成長

 

 

純網銀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1130520

純網銀利多來了。金管會正研擬開放純網銀兩大新業務,一、兼營投顧,以提供客戶理財建議,讓純網銀從建議到賣基金,理財服務一條龍,二、以試辦模式,准純網銀攜手電信業推新保單;一旦拍板放行,將增加純網銀「開源」業務,有利2024年獲利拚虧轉盈。

 

金管會5月初與三家純網銀開聯繫會議,主委黃天牧親自主持,會中黃天牧表達即便要卸任,仍關心純網銀發展,也觀察純網銀已從「如何獲客」走向「如何獲利」。

 

將來銀行在會中爭取放行兩大新業務,一、放寬兼營投顧條件,比照擔任基金銷售機構的銀行財業務條件,從僅限每股淨值不能低於面額,放寬只看銀行資本適足率,藉此取得投顧執照,以提供客戶市場訊息、理財建議。

 

目前純網銀都已獲准銷售境內外基金,一旦可從前端的「建議」串到後端的「銷售」,讓客戶理財一條龍,增加銷售動能。

 

二、比照富邦產與台灣大(電信業)異業合作推保單的試辦案,讓純網銀以「保代」身分也能攜手電信業推新保單,擴大業務範圍、增加新商品做銷售。據了解,這兩大新業務,金管會初步都傾向支持,放行有望。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放寬兼營投顧業務條件,涉及修改「證券投顧事業設置標準」第24條,因該規定需每股淨值不能低於面額,使目前仍有累虧的三家純網銀,都無法兼營投顧事業。

 

他說,純網銀建議可否延續去年擔任基金銷售機構的條件,只看銀行資本適足率,該案正請證期局研議中。

 

保險局主秘古坤榮則說,目前僅開放保險業可與金融科技業做異業合作,推創新型保單,「保險業」僅限產、壽險業,未包括銀行兼營的保代,初步會請純網銀以「試辦」方式來申請,試辦一段時間後,再做修改法規做全面放行。

 

林志吉說,目前純網銀有三大項試辦業務,一、法人戶開戶,准用線下輔助做身分驗證,三家都申請試辦,二、房貸新戶准線下輔助簽訂契約,將來銀行已完成試辦,三、聯貸案參貸,將來和樂天銀試辦中。

 

據金管會統計,三家純網銀今年首季仍全虧損,又以連線商銀(LINE Bank)稅前虧損3億元最多,將來銀行虧2.3億元次之,樂天商銀虧1.8億元,三家都正做「開源」以力拚虧轉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有三大純網銀,基本上都還未獲利

 

第二、努力尋找獲利模式

 

第三、希望能夠兼營投顧業務

 

第四、將來銀行有相對優勢

 

第五、將來銀行有富邦產、台灣大,異業結盟資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