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康菲/馬拉松,AI熱潮,xAI,OpenAI新聞集團,中芯,AI大模型,晶片國產化,鋰電赴美,小米,摩斯漢堡,華為,商湯,低空經濟,軟銀AI,南韓太空,正崴,國巨,新新併,三商壽,護國群山

理事長的話:康菲/馬拉松,AI熱潮,xAI,OpenAI新聞集團,中芯,AI大模型,晶片國產化,鋰電赴美,小米,摩斯漢堡,華為,商湯,低空經濟,軟銀AI,南韓太空,正崴,國巨,新新併,三商壽,護國群山

康菲/馬拉松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0530

 

美國石油巨頭康菲公司(ConocoPhillips29日說,將以規模225億美元的換股交易(承接54億美元債務),收購同業馬拉松石油公司,以擴展在頁岩油領域的布局,成為油氣產業整併潮的最新案例。

 

路透報導,根據這項收購協議,每持有一股馬拉松石油股票,可換得0.255股的康菲股份,與馬拉松石油28日收盤價相比,溢價幅度達14.7%。受此消息激勵,馬拉松石油29日早盤大漲8.9%,康菲同日早盤挫跌逾3%。這項交易預計在今年第4季完成。

 

康菲收購馬拉松石油後,將得以擴展在美國頁岩油領域的布局,觸角遍布德州到北達科他州,甚至取得遠至赤道幾內亞的油氣資產。美國油氣產業在過去兩年歷經一波整併潮,2023年是相關併購案數一數二熱絡的一年,累計交易規模高達2,500億美元,隨著生產商看旺未來的油氣需求,以及股市持續上攻,這股熱潮也延續到今年。

 

馬拉松石油今年第1季的原油產量為每日18.1萬桶,比去年同期下滑2.7%,其業務遍布北達科他州的巴肯盆地、德州的二疊紀盆地與伊格爾福特盆地,這些盆地是打算增加庫存油氣業者的頭號目標。

 

康菲表示,預計在交易完成後的第一個完整年度,成本和資本協同運行率達到5億美元。

 

其他油氣業者也正透過併購追求產量成長。在去年10月,埃克森美孚以620億美元併購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加快了二疊紀盆地的整併潮。同月稍晚,雪佛龍也以約530億美元同意收購赫斯。

 

康菲近年來已擴大布局二疊紀盆地,例如以130億美元收購Concho Resources,並以95億美元收購殼牌在當地的資產。

 

不過,油氣產業的整併行動,也引來監管機關緊盯。例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正檢視數起數十億美元的交易案,包括與雪佛龍、Diamondback Energy、西方石油、Chesapeake Energy有關的案子。

 

在生技領域也出現一起併購案。根據路透報導,美國藥廠默沙東(Merck & Co.29日表示,同意以多達30億美元的價碼,收購眼科藥物開發商EyeBio。默沙東同意先支付13億美元,若未來達到特定里程碑,最多還會付17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石油股大幅度復甦

                                    

第二、有很多石油業的併購交易

 

第三、這對再生能源是不利的消息

 

第四、巴菲特大力押寶石油行業

 

第五、川普上任將有助於石油行業

 

 

AI熱潮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0528

 

人工智慧(AI)熱潮一年前席捲華爾街,迄今需求仍方興未艾,除了科技股之外,提供開發AI所需工具的「鋤與鏟」概念股也同受惠。

 

財力雄厚的企業大舉投資AI科技,為輝達等晶片業者帶來暴利,也嘉惠電力供應、原物料等業者。華爾街正留意到此一趨勢。標普500指數的公用事業類股,過去三個月上漲15%,漲幅傲視其他產業。能源和原料類股同期漲幅為4.2%,也優於大盤表現。工業業者的股價也暴漲,受惠於資料中心擴建和翻新。

 

輝達上周公布財報,上季營收比一年前暴增逾兩倍至260億美元,顯示AI的需求正在升溫。輝達股價今年來已翻倍,徘徊在歷史新高水準。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法說會上表示,「下一次的工業革命已展開」,企業與政府將把既有的資料中心轉化為「AI工廠」。

 

微軟與Meta等科技巨頭正斥資數十億美元採購輝達晶片,並建置基礎設施,以強化AI實力。美國政府也將加入這個行列,參議院的跨黨派組織建議,未來新的聯邦支出應涵蓋上百億美元的AI支出。

 

紐約人壽投資經濟學家與市場策略師古德溫說:「這是投資機會所在,也就是資料中心營建商、營運商、電力公司與公用事業。」

 

資料中心的高層說,需求激增,意味著備用發電機、冷卻系統等必要設備的交貨期延長。瑞銀全球財富管理資深美股策略師洛弗爾說:「我們已見到AI交易題材的擴大,已不再光仰賴單一個股。晶片是根基,但不是全貌。」

 

全球X美國基建開發ETF今年來的報酬率為13%,超越標普500指數11%的漲幅。為資料中心生產供電與冷卻設備的Vertiv控股公司,今年來股價大漲一倍多,上季的新訂單比去年同期暴增60%Vertiv執行長亞伯塔西說:「AI發展儘管還在初期階段,卻迅速成為我們終端市場普遍的主題。」

 

生產電力管理設備的伊頓公司,今年股價跳漲42%,為商辦製造電子系統的江森自控,也上漲28%

 

若聯準會(Fed)在今年稍晚降息,可望進一步拉抬基礎建設類股股價。近來的股價漲勢,已讓伊頓公司和Vertiv以未來12個月獲利預期估算的本益比高於長期均值,分別達到31倍和40倍;相形下,標普500指數的本益比為21倍。

 

William Jones財富管理分析師蓋歐表示,AI支出榮景,使工業業者估值攀高的風險不若以往,如今業者已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他說,伊頓未來五年獲利可望成長近一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AI大爆發

 

第二、台灣是最大受惠者

 

第三、輝達是最大贏家

 

第四、黃仁勳來台造成風潮

 

第五、Computex將進一步推動AI熱潮

 

 

xAI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30528

 

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xAI,在最新一輪籌資中募得60億美元,將讓這家成立僅一年多的公司,一躍成為最具實力挑戰OpenAI的競爭對手。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雖然從去年3月成立至今才一年多,但xAI已躍居OpenAI潛在對手中最具財力的一群。若按籌資金額排名,xAI目前將和亞馬遜支持的Anthropic並駕齊驅,Anthropic2021年創立來共籌得逾80億美元。OpenAI則共籌到130億美元。

 

馬斯克在其社群平台X上表示,xAI在這個B輪籌資前的估值為180億美元,代表這輪籌資將使xAI估值達到240億美元。

 

xAI這輪籌資的許多投資人都是馬斯克的死忠支持者,包括有「中東股神」之稱的沙烏地阿拉伯親王阿瓦里德旗下的Kingdom Holdings,以及Valor Equity PartnersVy Capital,還有矽谷創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和紅杉資本。

 

這群投資人2022年也支持馬斯克以440億美元收購原名推特的X。馬斯克已將xAI的聊天機器人GrokX進行統合,讓其可獲得大量即時數據和潛在用戶。

 

集結打造大型AI模型所需人才和運算能力的成本可是要價不菲。微軟、GoogleMeta等全球最具價值公司全都在爭相擴張AI能力,並投資數十億美元在建造運作AI模型所需的資料中心。

 

不過,投資人仍在欲打造大型語言模型的新參賽者身上看到機會。在xAI之前,法國新創公司Mistral也在新一輪籌資中募得5億歐元,估值達到50億歐元。

 

xAI26日的部落格文章中說:「xAI未來幾個月將繼續這樣的陡升進步軌跡,並將很快宣布多項令人興奮的技術更新和產品。這輪募得的資金,將用於將xAI的首批產品推向市場、建造先進的基礎設施,並加快未來技術的研發腳步。」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是募資金童

 

第二、新創公司xAI剛成立,就募得60億美元

 

第三、馬斯克有創業成功實績

 

第四、很多人都是馬斯克死忠支持者

 

第五、但馬斯克以440億美元收購X(原推特)是一大失敗

 

 

OpenAI新聞集團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陳律安,1130524

 

生成式人工智慧(AI)公司OpenAI與華爾街日報(WSJ)母公司新聞集團(News Corp)簽一項重要的授權協議,據了解這紙為期五年的合約價值將逾2.5億美元。

 

另外,傳出Meta也有意與新聞業簽訂付費協議,以取得可立即使用且優質的資料,訓練其AI工具。根據協議,OpenAI將能使用新聞集團旗下新聞出版物內容(包括檔案資料),來回答用戶查詢並執行訓練。

 

雖然各家出版商與OpenAI簽的內容授權協議,條款都不公開,不過新聞集團的這紙協議有可能是規模最大的。

 

新聞集團執行長湯姆森22日發備忘錄給員工說:「這項協議認可優質新聞有其溢價,數位時代的特點是發行平台占主導地位,往往犧牲創作者,許多媒體公司已被無情的技術浪潮席捲而去,如今我們有責任善用良機。」

 

另外,BusinessInsider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正全力投入生成式AIMeta,也傳出正考慮與新聞出版商達成協議,以取得用於訓練AI的資料,而內部產品、法律與對外合作部門的主管,正對此展開初步討論。消息人士說,Meta內部擔心,臉書或IG的用戶貼文,並非訓練AI聊天機器人和搜尋工具的高品質內容,書籍、新聞文章及散文才是。

 

OpenAI的擬人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的崛起,勢將改變出版業的面貌。AI公司對出版商的內容如饑似渴,因為這些內容有助完善其模型,創建新產品,例如AI驅動的搜尋功能。

 

OpenAIGoogle推出的AI搜尋工具,能根據新聞內容提供完整答案,導致用戶毋需點開文章連結,令出版商損失流量和廣告收入。出版商為求自己的知識財產權能獲得相應報酬,從而引發複雜談判。

 

除新聞集團外,與OpenAI達成商業合作的出版商還包括PoliticoBusiness Insider母公司Axel Springer、美聯社、法國的世界報(Le Monde)、金融時報(FT),以及IAC旗下Dotdash Meredith,後者擁有時人和Better Homes & Gardens等出版物。

 

 

我們的看法:

 

第一、OpenAI終於承認內容價值

 

第二、與華爾街母公司新聞集團簽約,是劃時代交易

 

第三、其他媒體也會跟進

 

第四、包括倫敦金融時報等

 

第五、未來內容有價可能會成為趨勢

 

 

中芯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30524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若以營收計算,中國大陸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今年第1季首度晉升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超越美國格芯(GlobalFoundries)和台廠聯電。

 

CNBC報導,研調機構Counterpoint 22日發布報告顯示,中芯上季營收的全球市占率已達到6%,高於去年同期的5%,儘管占比不高,但已僅次於台積電的62%和南韓三星的13%

 

該報告說:「由於中國需求開始復甦,中芯財報超乎市場預期,並在2024年第1季首次拿下晶圓代工收入市占率第三名。」中芯生產的晶片用於汽車、智慧手機、電腦和物聯網科技等。

 

中芯在財報中表示,由於客戶累積晶片庫存,第1季營收達到17.5億美元,年增19.7%,其中逾80%來自大陸客戶;第2季營收則預料比第1季成長5%7%,因需求強勁。

 

在美國持續遏制大陸的科技實力之際,中芯被北京當局視為降低國內半導體業對外國科技依賴的希望。為提高國內生產,北京已提供國內晶片公司人民幣數十億元的補貼。

 

中芯從2020年起一直受到美國制裁,被限制取得特定美國技術的能力,也一直無法取得只有荷蘭艾司摩爾(ASML)可生產的極紫外光(EUV)光刻機,無法大規模量產高科技晶片。

 

但華為去年推出的智慧手機Mate 60 Pro,卻被發現使用的是中芯製造的7奈米晶片,而且似乎也支援美國試圖阻擋華為取得的5G聯網能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全力扶植中芯

 

第二、中芯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

 

第三、僅次於台積電和三星

 

第四、超越美國格芯及台灣聯電

 

第五、但受限美國,中芯只能做成熟製程產品

 

 

AI大模型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蘇崇愷,1130522

 

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15日喊出,旗下豆包大模型比行業價格便宜99.3%,打響AI大模型降價第一槍。21日,阿里雲宣布,通義千問商業化模型、開源模型即日起降價。百度智能雲同日也公布,文心大模型兩大主力模型全面免費。此舉意味著大陸AI大模型僅問世一年,就進入免費時代。

 

證券時報報導,字節跳動15日舉辦火山引擎(即雲端服務平台)原動力大會,會中發表豆包大模型。火山引擎總裁譚待指出,經過一年時間的反覆運算和市場驗證,豆包大模型正成為大陸使用量最大、應用情境最豐富的大模型之一,目前日均處理約1,800億漢字,生成3,000萬張圖片。譚待又指出,大的使用量,才能打磨出好模型,也能大幅降低模型推理的單位成本。

 

豆包大模型已透過火山引擎開放給企業客戶,其主力模型與行業價格相比低99.3%,幫助大模型的加速普及和應用創新。

 

21日,阿里雲宣布,通義千問的商業化模型、開源模型即日起降價,其中通義千問GPT-4級主力模型Qwen-Long降價97%,部份開源模型更提供7天限時免費。對此,火山引擎表示,非常歡迎通義千問大模型降價,共同幫助企業以更低成本探索AI轉型,加速大模型應用情境落實。

 

大陸首個發表大模型的平台:百度也迅速參與價格戰。百度智能雲21日宣布,文心大模型的兩款主力模型ENIRE SpeedENIRE Lite全面免費,即刻生效。

 

澎湃新聞報導,社群平台Soul技術長陶明表示,To B(企業服務)市場的遊戲規則一直沒變,大模型價格競爭是必然的。價格競爭後就是服務競爭,服務競爭後市場格局大致形成,大模型效果好、價格低、服務佳的企業就會勝出。

 

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王仲遠則認為,大模型價格競爭是一把「雙面刃」,降價有利於產業普及與推廣,但如果價格低於企業實際成本,將擾亂市場。王仲遠建議,大模型企業透過技術提升與改革降低成本,而不是只為了占領市場而降價。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紛紛推出AI大模型

 

第二、開始進入價格競爭

 

第三、甚至有些大模型全面免費

 

第四、這會攪亂市場

 

第五、擁有雄厚財力的業者會勝出

 

 

晶片國產化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1130522

 

知情人士透露,中芯國際(SMIC)與長鑫存儲(CXMT)等中國大陸主要晶片製造商,正努力推動關鍵晶片原料與化學品的在地化供應,以反制美國的出口管制,也可能把外國供應商排擠出中國大陸市場。

 

日經新聞報導,中芯國際去年起已加速要求客戶,幫助監控、驗證及採用當地供應商,採用的範圍涵蓋晶圓、化學品、氣體及其他在晶片製程中會用到的原料。中芯國際2020年底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已持續探索國內的供應替代選項。

 

長鑫存儲也以國家政策為由,積極發起一項活動,調查當地供應商以取代外國來源。

 

這些行動顯示,中國大陸的最新在地化行動已不止於擴大採用國內晶片製造設備,還擴及上百種化學品、原料及氣體,可能會把外國供應商擠出當地市場。晶片製造商通常不願轉向新的原料供應來源和新的化學分子,因為任何變動都可能拖累良率下滑。

 

知情人士說,這些行動一開始應用於55奈米和40奈米等先進程度較低的晶片製程,但最終將適用於28奈米以下製程。

 

日經新聞引述晶片業主管指出,晶片製造商通常會給新的化學與原料製造商兩次機會,提交樣品進行驗證,但如今在中國大陸,當地供應商幾乎有無限次機會,因為晶片製造商極力想降低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這些原料和化學品製造商不止享有補貼,採用當地供應商的晶片製造商也能獲得獎勵,「美國持續收緊出口管制的最大改變,就是(中國大陸)業者若有當地替代選項,就會強力推動排除外國供應商。」

 

另一位主管說,晶片製造商仍維持與外國晶片化學品供應商的關係,以免突然傷害生產品質,但強力誘因正刺激中國大陸原料供應商的發展。例如,晶圓製造商上海矽產業集團,正壯大為信越化學、勝高及環球晶圓等產業領導者的競爭對手。

 

中國大陸晶片製造商也正擴大採用國內的濺鍍靶材(sputter target)、拋光墊(polishing pad)、拋光液(slurry)以及純度超高的化學品與氣體。這些關鍵的晶片製造原料市場是由3M、杜邦及住友化學等外國供應商主宰。

 

中國大陸一些知名度較低的原料與化學品製造商,也已成為重點企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全力推動晶片國產化

 

第二、避免未來受制於美國

 

第三、中芯國際是重要業者

 

第四、中國大陸半導體的生態系逐漸成形

 

第五、距離台灣和美國至少還有五年時間

 

 

鋰電赴美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0522

大陸鋰電結構件龍頭科達利近期透露將在美投資建廠,這也是該公司首次在美設廠。在美國對大陸鋰電池產業發動限制措施之際,科達利此舉引發熱議。財聯社引述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有評估過相關風險,但是在有明確訂單下才做的決定。

 

科達利是電池精密結構件和汽車結構件研發及製造企業,與電池巨頭寧德時代關係密切,2023年報顯示,其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74.88%。該公司在2022年與寧德時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加快落實海外合作建設電芯結構件生產基地,實現雙方全球化配套合作。

 

科達利公告指出,該公司建設美國新能源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生產基地,投資總額不超過4,900萬美元,來源全部為自有資金。工廠將生產動力、儲能電池精密結構件,全部量產後將實現年產值約7,000萬美元。

 

不過,大陸企業要出海到美國限制不少。一方面有美國通膨法案(IRA)對使用中國電池組件的電動車型施加稅收抵免的限制;另一方面,美國近期又宣布將對電動汽車等商品加徵關稅。

 

科達利目前在大陸華東、華南、華中、東北、西北、西南等鋰電池行業重點區域形成生產基地的布局;海外生產基地上有德國、瑞典、匈牙利等地,其中德國生產基地和瑞典生產基地處於配套客戶試生產階段;匈牙利生產基地一期已實現滿產,二期設備也持續到位中。

 

值得注意的是,科達利近期也與台灣公司合作拓展第二增長曲線。該公司在423日與台灣盟立自動化、台灣盟英科技擬共同投資設立深圳市科盟創新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並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書》,共同進攻中國機器人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鋰電池全球排名第一

 

第二、鋰電池結構件龍頭赴美投資設廠,引人注目

 

第三、雖然金額不大,只有4900萬美元

 

第四、到美國投資限制不少

 

第五、但美國非常需要中國電池零組件技術

 

 

小米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蘇崇愷,1130524

大陸手機大廠小米集團23日港股盤後公布財報,受惠於手機及IoT(物聯網)產品出貨強勁,第一季營收年增27%至人民幣(下同)755.1億元,優於市場預期的733.88億元。期間內經調整淨利年增100.8%至64.9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更優於市場預期的51.08億元。

 

小米港股23日股價收跌2.57%至18.94港幣,但近一個月累計上漲13.69%。

 

各項業務方面,小米智慧手機第一季收入年增32.9%至465億元,其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年增33.7%至4,060萬支。另外,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年增21%至204億元,這項業務毛利率高達19.9%(年增4.1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電動車方面,2024328日,小米發表首款智慧電動車SU7系列,定位為「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SU7系列一上市就受到市場關注,並獲得強勁的訂單需求。截至430日,SU7系列累計鎖單量達8.8萬輛。截至515日,SU7系列累計交付新車達1萬輛。

 

小米的目標是在6月份,SU7系列單月新車交付量超過1萬輛。該公司計畫到2024年底,小米汽車的銷售服務網將達到219家銷售門市。

 

綜合陸媒報導,在小米公布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總裁盧偉冰表示,為因應用戶提前領車的需求,小米汽車工廠的產能爬坡正全力加速,計畫自6月起由單班生產,改為雙班生產。他有信心在6月達到SU7系列單月新車交付量超過1萬輛,並確保2024年全年交車超過10萬輛,同時還要挑戰全年交車12萬輛的目標。

 

國際投行摩根大通日前預估,小米業績表現的關鍵催化劑仍是旗下電動車業務,該公司未來幾季的銷售量及訂單動能可能保持強勁。該行預計,小米電動車2024財年的出貨量將逾10萬輛,且該公司在未來幾季將推出更多電動車款,推動2025財年出現進一步發展的動能。摩根大通把小米港股目標價從21港幣上調至24港幣,維持「增持」評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米是中國大陸近年興起的科技典範

 

第二、小米發展速度甚至超越蘋果

 

第三、小米設計三年就推出電動車

 

第四、小米第一季營收增長20%,淨利增長100%非常驚人

 

第五、台灣缺乏像小米這樣的公司

 

 

 

 

 

摩斯漢堡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淑惠、嚴雅芳,1130524

台資餐飲業撤出大陸又一家。台灣摩斯漢堡母公司安心食品(1259)宣布,為聚焦國內餐飲業經營,將裁撤摩斯漢堡廈門海外事業,資源將集中在屏東安心農科廠,未來不排除在適當時機找適合經營團隊後,評估重返大陸市場。

 

據悉,目前摩斯漢堡在廈門共有六家店,若解散清算後,安心食品則形同逐步撤出大陸市場。

 

安心食品昨(23)日表示,與日本摩斯漢堡合資,長期經營廈門摩斯漢堡海外事業,經衡量整體發展性,將重新整頓,22日經董事會決議裁撤摩斯漢堡廈門海外事業。

 

安心食品為國內知名的速食連鎖企業,自1990年由日本引進,在台經營已超過32年,2024年元月為止,全台總店數達307家店,根據年報資料指出,安心在民國1990年與日本MOS合資並技術合作,擁有摩斯漢堡在台灣、澳洲、中國大陸等市場的特許經營權。

 

多年前,安心食品與其他投資人合資設立新加坡AN-SHIN FOOD SERVICES SINGAPORE),以此投資中國大陸發展摩斯漢堡,並設立廈門摩斯餐飲管理,並於20102月開出廈門第一間店、201212月在上海開出首店。

 

昨日,安心食品已經正式宣布,旗下轉投資、持股42.64%的子公司AN-SHIN FOOD SERVICES SINGAPORE)、以及接持股42.64%的孫公司廈門摩斯餐飲管理公告,董事會決議通過辦理解散清算事宜。

 

對此,安心食品也表示,將繼續擴大布局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實踐從農場到餐桌全程嚴密控管,拉近與食材距離,降低碳足跡,提供消費大眾安心、健康又美味的餐點,期能擴大布局南台灣,發掘更多台灣在地食材,結合食材、製程、環保與在地產業發展,整合未來的營運量能,帶動上、中、下游周邊產業發展。

 

安心新廠房以最新、高規格建造,符合國內外食安法規及趨勢,使用自動與半自動倉儲系統,初步規劃東元餐飲集團旗下品牌樂雅樂食品進駐,將供給全台摩斯漢堡米飯產能,可望將台灣的優質農漁產品加工後外銷至世界各地,並連結產學合作技術培育人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商紛紛撤出大陸

 

第二、除了製造業,還有服務業

 

第三、摩斯漢堡過去在廈門有布局

 

第四、兩岸關係變差,摩斯漢堡撤出符合當前趨勢

 

第五、未來台商服務業可能走向美國

 

 

華為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30529

就在美國拜登政府撤銷高通、英特爾向華為出口晶片許可證十多天後,華為悄悄在官網上架一款型號為擎雲W515x的全新企業級桌上型電腦,搭載八核心麒麟9000C處理器,採用Arm架構,系統為銀河麒麟桌面作業系統/統信(UOS)桌面作業系統。這是華為首次將該系列處理器應用於PC產品,在核心軟硬體實現大陸國產化替代。

 

鈦媒體報導,華為發布搭載麒麟9000C晶片的桌上型電腦擎雲W515x系列,代表華為在PC領域也實現自主晶片的應用。華為在制裁壓力下,正努力構建全自主軟硬體生態體系,包括手機、平板、PC等終端,預計年底前將完成搭建。

 

華為最早的PC業務始於2009年,當時是為電信商生產定製的低配置輕便筆記型電腦。直到2016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發布旗下首款二合一筆記型電腦「HUAWEI MateBook」,既可以作為平板使用,也可連接鍵盤作為筆記型電腦使用,同時還支持HUAWEI MatePen觸控筆。

 

但隨後華為遭到美國不斷升級的制裁,部分供應鏈斷供,導致華為PC遭遇缺貨困境。2021年,華為加速大陸國產化進程,5月華為擎雲L410筆記型電腦發布,搭載自研晶片麒麟990和大陸國產自主PC作業系統信(UOS),一舉成為大陸國產化率最高的筆記型電腦。

 

相比於此前的麒麟990晶片或是傳統的英特爾PC處理器,麒麟9000C更像是一款對標蘋果M系列、高通驍龍X Elite,挑戰未來的Arm架構PC晶片。

 

目前,Arm晶片的崛起正在改變傳統的PC產業格局。先前Arm晶片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領域。相比於傳統的x86架構PCArm架構PC成本低、功耗低、性能方面更是被近年來蘋果的M系列晶片驗證,可以完成高負載的工作。

 

億歐智庫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Arm架構PC的市占已經從2020年的1.4%增長至2022年的12.8%,增長速度非常可觀。

 

除高通外,更多的晶片企業即將入局。路透報導,輝達正在開發採用Arm技術的晶片,輝達已開始設計個人電腦CPU,這些CPU將運行Windows作業系統。AMD也計畫生產基於Arm架構的CPU,最早將於2025年開始銷售PC晶片。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已成為中國大陸PCNB領導者

 

第二、採用Arm架構

 

第三、美國撤銷高通和英特爾向華為出口晶片

 

第四、大陸推出完全自主軟硬體生態系的產品

 

第五、華為是中國大陸科技整合力最強的公司

 

 

商湯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30529

 

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表示,商湯科技在過去十年中,已採購超過4萬顆輝達晶片。

 

他並發豪語,商湯科技目標是在一到二年內實現盈利。

 

IT之家報導,徐冰在澳門舉行的國際科技博覽會上表示,雖然亞洲在AI方面的運算力短缺,明顯落後於美國,但大陸擁有人才及數據,可彌補不足。他認為,大陸製晶片正在快速趕上,商湯也與本地晶片商合作,以擴大運算能力。

 

徐冰提到,目前AI行業最好的人才大多集中在美國,這與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算力資源密不可分。然而,他堅信,隨著大陸算力水準的提升和AI應用場景的拓展,大陸將逐漸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向亞洲。

 

他認為,這不僅將加速大陸AI技術的發展,也將為整個亞洲地區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從長期來看,大陸與美國之間不會存在太大的差距,並且大陸還會湧現千億、兆元級的企業。

 

徐冰指出,大陸 AI 算力行業正在迅速發展,在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已經建立起了一批世界領先的 AI 算力平台和數據中心,為各行業提供強大的計算支持和數據分析能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商湯是中國大陸的AI公司

 

第二、商湯在香港上市

 

第三、但商湯一直沒有盈利

 

第四、商湯很多人才流失

 

第五、但商湯採購了四萬顆輝達晶片,這就是成功的關鍵

 

 

低空經濟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0524

 

為了抓住低空經濟龐大商機,大陸各地政府態度積極,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十個省市設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並預計到2026年,大陸低空經濟規模將有望突破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45兆元)。其中,廣東省昨(23)日發布29條措施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明確到2026年產業規模目標要超過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台幣1.34兆元)。

 

低空通常指距離地面垂直高度1,000公尺以內的空域,視地區特性和實際需求可擴展至3,000公尺。低空經濟則指依託於低空空域,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主,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經濟形態。

 

低空經濟在2021年正式納入大陸國家發展規劃。近半年,大陸中央政府三度部署低空經濟,將其定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將其寫進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外界也認為今年為低空經濟元年。

 

廣東提出,要基本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格局;布局一批省級創新平台,爭創國家級創新平台1-2家;全省通用飛機飛行達到15萬小時,無人機飛行達到350萬小時等目標。

 

截至目前,已有安徽、江西、重慶、廣州、貴陽、武漢、蘇州等近十個省市發起設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規模自人民幣10億元至200億元不等。其中,貴陽、武漢和蘇州三地是以基金集群的形式來設立產業基金。

 

此外,多地也推出支持與規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涉及低空空域管理、通用機場建設、通航人才培養、場景應用等。可謂圍繞低空經濟總動員。

 

不過,上海證券報報導,母基金研究中心創始人唐勁草提醒,「並不是所有城市都適宜布局低空經濟,一些地區缺乏人才儲備及產業基礎。因此,政府引導基金在布局低空產業基金時,要因地制宜,謹防一哄而上。」

 

此外,低空經濟仍存在許多模糊地帶與空白區域,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林正茂曾以深圳為例指出,低空經濟下的空域管理、航空器准入、飛行管制、安全管理等均涉及國家事權,深圳僅可以在地方事權範圍內有限參與,要解決難題需要跨部門、行業政策協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低軌衛星大爆發

 

第二、主要是由於馬斯克星鏈

 

第三、台灣受惠於低空經濟,這是新趨勢

 

第四、大陸積極發展低空經濟

 

第五、中國落後於美國,但很快就會追上來

 

 

軟銀AI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0527

日本科技集團軟體銀行(SoftBank)在保留銀彈以追求更大規模的交易之際,正準備承諾,每年以近90億美元投資人工智慧(AI),加速歷來最激進的轉型步調。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軟銀創辦人孫正義一直在宣揚他對AI的信念、以及軟銀轉型的必要性,目前他正在物色可能的交易對象,以支持旗下的安謀公司(Arm)。

 

在孫正義表示準備展開「反擊」後,軟銀在之後12個月內的投資與承諾金額已暴增一倍多至89億美元。軟銀表示,若找到合適的重磅交易對象,準備維持、甚至超越這個投資規模。

 

軟銀財務長後藤芳光說:「原則上,我們將在投資活動方面維持相同的步調。從現在開始,我們想要擴大投資AI企業。我們之所以把資產負債表保持在非常安全的水準,是希望能做好準備,保有找到對象時可發動交易的彈性。」

 

深信AI將是未來成長來源的孫正義相信,正試圖重塑軟銀及其願景基金(Vision Funds),希望軟銀能在他認為的人類下一階段中,仍能活躍於舞台上。

 

不過,軟銀也面臨嚴峻的全球挑戰,微軟、亞馬遜、Google等科技巨頭都已承諾投資數十億美元,與建置AI模型的新創公司合作;而首屈一指的創投業者也尋求與打造AI產品和應用程式的集團交易。

 

軟銀近年來也在一些大型投資遭逢挫敗,例如對WeWork投入約140億美元,後來這家共享辦公室新創公司聲請破產。不過,在歷經黑暗時刻後,軟銀已強化其資產負債表,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公司(S&P)以「資產品質改善」為由,提調升軟銀評級至「BB+」,為最高的非投資等級。

 

軟銀也因銀彈增加,獲得從事大規模交易的能力,但後藤芳光也說,不會為了追求交易而讓財務吃緊。他也列舉了一些能加速AI事業並嘉惠安謀的投資項目,例如發電與資料中心。

 

軟銀似乎在加速進行交易,本月主導對英國自駕新創公司Wayve的逾10億美元投資,為歐洲歷來規模最大的AI交易。軟銀新事業負責人、願景基金管理合夥人松井健太郎說,孫正義本人參與了這樁交易,因為交易規模龐大,且這是與AI相關的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過去投資大失敗

 

第二、由於安謀(ARM)上市,從谷底翻身

 

第三、軟銀在AI的投資已暴增一倍多至89億美元

 

第四、未來軟銀更會大手筆布局AI

 

第五、以孫正義大起大落的風格,仍有可能踩到地雷

 

 

南韓太空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吳孟真,1130527

 

韓國宇宙航空廳(KASA)預定27日正式揭牌啟用,將引領該國包含月球和火星探索在內的太空計畫,並提高南韓企業在太空產業的競爭力,在當前的全球太空競賽中,讓南韓更上一層樓。

 

韓聯社報導,以美國太空總署(NASA)為範本打造的KASA,旨在培育能在太空計畫扮演要角的南韓企業,協助該國發展具備國際水準的太空產業和經濟。KASA預計培育逾2,000家與航太相關的國內企業,創造約50萬個新工作機會。

 

KASA首任廳長尹寧彬表示,「在此之前,我國的太空發展計畫都由政府主導」,如今「KASA最重要的任務是支持私人企業帶領往後的太空發展」。

 

尹寧彬指出,全球太空產業正迎接「新太空」時代,私人企業積極發展更具經濟可行性的創新太空科技。例如SpaceX,已開發出可重複使用的太空火箭,並發射功能與中、大型衛星類似的小型衛星。

 

雖然南韓發展太空產業較晚,但近年因成功研發首枚200噸國產火箭「世界號」(Nuri),被列為全球第七大太空強權。政府兩年前曾宣布,計劃在2032前使國產太空船登陸月球,並在2045年前登陸火星,希望擠進全球前五大太空強權之列。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前院長金承祚說,「若缺少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很難在國際上競爭,但南韓在多數領域擁有全球最高水準的尖端技術」。

 

美國太空總署本月稍早也表示,期望在KASA成立後,擴大與南韓在太空產業方面的合作,凸顯南韓的專業知識對國際太空計畫的重要性。

 

KASA也招攬從美國太空總署退休的資深主管李約翰(John Lee,音譯)擔任副廳長,希望倚重他的經驗,負責太空任務和政策。

 

同時,南韓當地的太空產業對KASA表示,希望其為大小企業提供較一致的支持。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韓積極發展太空產業

 

第二、這是台灣所沒有的產業

 

第三、台灣只有低軌衛星

 

第四、但台灣沒有能力發展太空船

 

第五、南韓計劃在2032前使國產太空船登陸月球,並在2045年前登陸火星

 

 

正崴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1130528

正崴(2392)集團昨(27)日宣布將斥資20億元在土城打造亞洲算力最大的人工智慧(AI)綠能運算中心,預計第4季建置完成,採用128台伺服器、1,024GPUH100)設計,較輝達在台灣設置Taipei-1的算力翻倍。

 

正崴集團董事長郭台強表示,將積極爭取台灣取得最新的GB200AI運算基地,讓台灣算力稱霸亞洲。

 

正崴昨天舉行兩場簽約儀式,首先是向華碩(2357)採購GPU設備,建置超級運算中心。同時,攜手日本優必達及森崴能源,三方共同成立「優崴超級運算公司」負責算力服務及AI應用,全面提升台灣運算的全球競爭力。

 

郭台強表示,將打造台灣成為AI的革命運算基地,期盼成為亞洲最大且算力最快的AI綠能運算服務中心,第一期投入20億元在土城民權廠建立資料中心,預定第4季完成,建置完成後,將是國內規模最大的AI運算中心,並積極爭取最新GB200AI運算基地,讓台灣的算力成為亞洲第一。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說,華碩會用最快速度,提供最頂尖的設備和技術團隊支援。除了此次合作的H100伺服器,下一步,輝達準備於年底出貨的GB200,華碩也會盡可能以最快速度提供。

 

新成立的優崴超級運算公司,正崴、優必達與森崴能源,三家公司持股比重分別為41%10%49%,正崴集團合計掌握51%的過半股權,未來將由優崴負責AI運算中心的行銷與營運。

 

郭台強指出,AI運算中心非常耗電,最重要就是穩定的電力來源。未來森崴能源將扮演三大角色,包括確保電力供應穩定、滿足客戶綠電需求、提供各種節能解決方案。

 

優必達將負責AI運算中心營運,該公司執行長郭榮昌表示,優崴超級運算中心的商業模式有兩種,一是像公有雲,提供單純的算力出租。第二,也可以像OpenAI,提供訂閱制的雲端服務或是大語言模型。

 

郭榮昌強調,包括金融與醫療產業都要上雲,而且要求的是本地雲,這些重要資料不可能放在國外的資料中心,一定要放在台灣,而且媒體、娛樂與製造業都有龐大需求。另外,目前AI的應用只是提供軟體服務,未來會落地在機器人,才會看到AI的硬體,並落實在工廠、安防與教育等,應用層面將愈來愈廣。

 

郭台強說,土城民權廠是第一期的AI運算中心,接下來將視市場需求,規劃在新竹、台中與台南等地,興建資料中心,擴張更多AI算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正崴是台灣布局綠能最成功的企業

 

第二、正崴的子公司森葳是綠能龍頭

 

第三、正崴抓到亞洲算力發展趨勢

 

第四、結合人工智慧和綠能,在台打造亞洲算力最大運算中心

 

第五、正崴和優碧達合作,令人耳目一新

 

 

國巨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李淑惠,1130525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4日宣布,與力智電子經雙方董事會決議,國巨將以每股不超過253元、總金額53.13億元,全數認購力智2,100萬私募普通股,本次私募普通股認購程序完成後,國巨將超越華碩成為力智最大單一股東,持有力智20.23%股權。

 

由於國巨通吃力智2,100萬股私募,華碩持有力智的股權將從24.32%降至19.7%,國巨雖成為最大單一策略性股東,但華碩加計投資公司的股權仍高於國巨,力智將於27日召開股東會,通過本次私募計畫,比較力智24日收盤價300元,以253認購則約當折價15.6%。

 

國巨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泰銘表示,力智在許多重要的半導體產品中擁有強大的設計能力,特別是在其多相位核心電源控制器(Multi-Phase Vcore Controller)與高整合功率級產品(Power Stage)方面,與國巨現有的產品組合擁有最佳的互補性。

 

 

陳泰銘強調,多相位核心電源控制器與高整合功率級產品是CPUGPU和記憶體的電源關鍵核心,國巨與力智的策略投資合作,除了強化國巨在半導體產業的布局外,也將進一步強化國巨與全球具領導性晶片設計公司的合作關係,進而取得先機提前進入客戶設計周期。

 

力智董事長許先越表示,本次私募引進國巨成為策略夥伴,將結合國巨在元件品牌及全球銷售通路的優勢,加速擴展過往需要長時間經營的高效能運算、汽車、工業與醫療應用市場,以及北美、歐洲及日韓等高階市場,本次私募案獲得的財務資源、全球通路與管理能力,將強化力智的財務結構,並確保力智的優勢產業地位,力智將積極擴大業務及營運範圍,致力成為功率元件產業中的領導廠商。

 

力智是少數可同時提供電源管理晶片(PMIC)與半導體功率元件(Power Discrete)產品服務的電源晶片設計領導廠商,深耕高密度電源解決方案及高效能功率元件技術的設計與開發,主要產品包含電源管理晶片、高整合功率級產品、單晶片電源轉換器(Converter)、電池保護晶片、分離式功率元件與氮化鎵(GaN)電源解決方案等,相關產品並已經跨足運算、網通、電池保護管理、工業與消費等五大平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巨是台灣最有經驗的併購者

 

第二、國巨跨入半導體行業

 

第三、這是一個私募現增代表作

 

第四、力智擁有許多電源控制氣及高整合功率產品

 

第五、陳泰銘過去強調國際併購,現在又拉回國內

 

 

新新併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魏喬怡、戴瑞瑤、巫其倫,1130530

新光金控與台新金控才剛進入「新新併」研議階段,即傳出中信金控要「搶親」,據了解,中信金確實「看上」且「有接觸」新光金,評估若成功併購,可快速擴大規模,金控總資產將近13.5兆元,超越國泰金控,成為金控龍頭。

 

市場傳出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積極尋找多家金控,迎娶新光金,僅中信金「心動」,對此,新光金、中信金29日都表示「不予評論」。據透露,中信金近期的確在研議併購新光金與京城銀行,希望二擇一擴大版圖,其中又對新光金更為偏好,但目前台新金與新光金是以合意併購為前提,研究合併可行性中,中信金要「介入」,應也是採合意併購,洽談換股比率及價格,就要看新光金是否願意談,後續都要看金管會是否核准。

 

新光金29日收盤價8.99元,中信金則收36.05元,台新金則是18.3元,市場分析,中信金股價攀高,此時洽談合併換股,出價能力的確較高。

 

台新金4月已接到新光金來函邀約研究合併可行性,5月初董事會已通過,並回函新光金;未來雙方應會委請外部顧問,據指出,台新金目前尚未啟動併購流程。金管會指出,未收到任一家金控申請併購。但若有業者申請,金管會將依法審核。

 

中信金目前排名國內第三大金控,3月底合併資產近8.4兆元,市值超過7,500億元,旗下有國內第一大民營銀行中信銀行,及第六大壽險台灣人壽,前四月稅後純益260.27億元,EPS1.33元,在金控中排名第三。若能併購新光金,將成為規模第一大金控,壽險子公司規模有望逾5.8兆元,超越富邦人壽及南山人壽,躍升第二大壽險,證券、投信也跟著擴大版圖。

 

據了解,吳東進會找中信金等金控,是爭取除台新金外的各種可能性,希望新光金要「嫁」也要有「好歸宿」。新光金、台新金過去多次研究合併,價格一直談不攏,吳東進派大股東希望用每股淨值來談,台新金先前則以市價出具換股建議。

 

新光金大股東林伯翰表示,新光金與台新金合併,也只是維持第四大金控地位,但與中信金合併,會成為第一大,若真能合併「Why Not」。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光金近年有財務危機

 

第二、新光金照理應和台新金合併

 

第三、但吳家兄弟不合

 

第四、新光金寧可找尋外人

 

第五、新光金和中信金合併,可以創造台灣最大金控

 

 

三商壽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戴瑞瑤、魏喬怡,1130530

接軌前壽險併購題材多,除新光金控招親,三商美邦人壽也「想婚」。據市場人士透露,先前如永豐金、玉山金等旗下無壽險子公司的金控,都曾被探詢是否有意併購三商壽,但都因無法確定2026年接軌的增資金額,並未成功,近期三商壽股價狂飆,亦傳出有其他金控正在評估。

 

三商壽29日股價收在7.24元,應是20229月之後的新高,除與三商壽首季淨值比回到法定標準3%以上外,也與市場傳出有買家評估併購有關。

 

據了解,從2022年開始,三商壽就積極尋求策略投資人入股,強化財務體質,同時也不排除一次性出售,近期有洽談一外資入股,已向金管會報告,但雙方仍未就入股條件達成共識。

 

市場人士表示,一年多來,幾乎大型金控、旗下沒有壽險的金控、大型壽險公司都曾看過三商壽,但至今沒有人敢「拍板」,就是擔心2026年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三商壽亦有不少高利率保單,增資壓力亦不小,現在除了花錢併購,未來可能要有增資責任。

 

三商壽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言,若有具體進展,會報董事會後對外公告。三商壽在28日法說會透露年底前尋求機會出清投資失利的台灣501 ETF29日三商壽股價一舉站上7.24元。

 

金管會官員說,除原本洽談的國外策略投資人與現金增資、發債外,三商壽確實一直有跟其他公司談併購,但還沒有很明確的對象,策略投資人與併購一直有在談。據了解,金管會並不排斥三商壽與金控談合併,主要認為三商壽目前賣相最佳,可趁價碼最好時賣出,以免最後賣不掉。

 

國內前八大資產逾兆元的壽險公司,即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台灣、三商美邦及全球人壽,亦都有自家業務員團隊,任兩家合併,都會改變現有排名,只是在2026年接軌前,各壽險公司光發債、現增就已有很大壓力,此時要進行「壽壽併」,除非已有信心接軌過關,或財務實力雄厚,否則應很難成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商壽一直經營不善

 

第二、投資失利是主要原因

 

第三、沒有好的專業經理人

 

第四、應該早日賣給他人

 

第五、但整體而言賣相不佳

 

 

護國群山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1130531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昨(30)日表示將鎖定明星產業打造護國群山,並點名六大產業,包含已具全球影響力的IC封測、晶圓代工、伺服器與儲存設備,以及具有潛力的電子零件、IC設計、高階自行車。

 

劉鏡清昨日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業務報告,立委聚焦國發會如何規劃打造「經濟日不落國」,讓人民有感。

 

劉鏡清強調,國發會已鎖定在全球市占率超過12%的產業,打造護國群山,塑造台灣更重要的全球經濟地位。

 

劉鏡清表示,目前台灣的伺服器與儲存設備全球市占率約九成,而晶圓代工全球市占率約65%IC封測全球市占率則約53%,可以說是台灣斷鏈、全球斷鏈,而接下來將鎖定扶植高階自行車、IC設計、電子零件等產業。

 

劉鏡清指出,目前高階自行車、IC設計、電子零件的全球市占率分別為19.8%17.3%16.2%,目標提升到30%以上,加上目前台灣已具競爭力的三大產業,「屆時台灣就有六座山。」

 

劉鏡清提到,我國半導體產業在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領域,已具國際關鍵地位,未來如要引領半導體產業發展,可聚焦IC設計、設備材料領域,透過建立亞太IC設計中心及促進領導廠商擴大採用國產設備等,帶動IC設計、設備材料的產值增至三倍。

 

此外也將全力協助半導體產業領頭羊發展,滿足半導體製造與封裝測試的建廠及營運需求,維持國際競爭力。除了扶植明星產業,打造護國群山外,劉鏡清昨日也提出「推升AI價值鏈微笑曲線」規劃。

 

劉鏡清指出,目前台灣晶片製造全球市占率為65%,排名第一,政府將以AI製造為基底,一方面善用晶片、散熱等零組件國際需求,帶動出口及經濟成長;另一方面,目前我國應用服務僅占全球1%,未來將強化發展AI應用解決方案如智慧、交通、醫療、製造等,擴大微笑曲線雙邊,並結合台灣TechHub,吸引國內外AI人才、技術、新創共同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發會終於決定打造護國群山

 

第二、點名六大行業,包含IC封測、晶圓代工、伺服器與儲存設備、電子零件、IC設計、高階自行車

 

第三、但整題而言,仍集中在半導體產業,應可以再分散

 

第四、晶圓代工本來就已經有65%市占率,要再增加不現實

 

第五、過去講的生技、電動車行業都已經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