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淨能源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年09月26日
科技巨頭為滿足人工智慧(AI)大量的能源需求,正爭相尋覓乾淨能源,以兌現減排承諾。世界各國領袖24日也呼籲擴大投資再生能源,以因應氣候變遷。
Google正在內華達州與一家公用事業商合作,採購地熱電力;在北卡州與南卡州,Google、亞馬遜、微軟攜手杜克能源(Duke Energy)推動小型核子反應爐技術。另一項有望獲得科技產業支持的早期技術,為可儲存乾淨能源長達數天的儲能電池。
這些協議反映出科技業對綠能的迫切需求,這也讓兩個截然不同的產業產生了連結。
科技業已是太陽能與風電的最大採購者,但還不足以滿足資料中心的全天候電力需求。在ChatGPT等生成式AI平台所進行的搜尋,耗電量至少是傳統Google搜尋的十倍以上。摩根士丹利估算,從現在到2030年,資料中心建置潮的碳排量,可能等同於美國約40%的年碳排量。
相關電力需求已使化石燃料電廠延役,拖累美國對抗氣候變遷的進程。Meta近來指出,去年碳排量比2019年高出約70%。微軟在截至去年6月的三年期間,碳排量增加40%。Google在止於去年12月的四年間,碳排量躍增近50%。
科技巨頭在數年前立下減排承諾,碳排量卻依然持續增長,顯示企業實現氣候變遷目標的難關。另外,各國領袖24日在全球再生能源峰會上表示,儘管再生能源的部署愈來愈快,但仍不足以兌現抗暖化目標。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呼籲,全球領袖應為此導入更多資金。
取得更多民間投資,是達成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所設定目標的關鍵。在去年的會議上,近200個國家一致同意,在2030年前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應增加兩倍。
彭博資訊預期,在2030年前,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料將達到10.3太瓦(TW),略低於COP28設定的11太瓦,若要達標須每年投資約1兆美元。
肯亞總統魯托則說,全球最佳的光照地區有60%位於非洲,但當地卻只獲取全球不到50%的再生能源投資,建議加強投資非洲,以實現COP28的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科技大廠需要大量乾淨能源
第二、Google、亞馬遜和微軟共同推動小型核子反應爐
第三、科技界和綠能正式產生了連結
第四、科技界已是太陽能最大採購者
第五、但還不足以滿足資料中心全天候電力供應需求
核電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3年09月23日
微軟已與Constellation能源公司簽署協議,將重啟曾引發美國史上最嚴重核災的三哩島核電廠,以取得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的供電來源。儘管要重啟的核電機組與引發核災的機組不同,但能否取得監管當局批准,仍是一大考驗。
微軟與Constellation已簽署為期20年的供電協議,將再次啟動2019年停用的賓州三哩島核電廠一號機組。該電廠二號機組在1979年因爐心部分熔毀,釀成重大核災而關閉,會維持停用。Constellation股價20日應聲跳漲22%,漲幅為歷來之最,也登上收盤新高價。
Constellation計劃投資約16億美元重啟核電廠,預期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將在2027年完成評估程序,2028年上線,將提供835千瓩(MW)的電力,足以供給約70萬戶家庭。這也是微軟首度取得100%全為核能的供電。
不過,監管當局表示,還沒收到重啟三哩島核電廠的申請。重啟這座核電廠分別需要取得聯邦政府、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批准。
在三哩島、車諾比及福島核災後,許多地方減少使用核能,但在全球力求減碳、及能源需求快速攀升之際,核能可全天候供應零碳排電力,因而再次受到矚目。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微軟與能源公司簽署協議,將重啟三哩島核電廠
第二、三哩島核電廠曾發生美國史上最嚴重核災
第三、計畫投資16億美元重啟核電廠
第四、這個案例值得台灣學習
第五、核能可全天候供應零碳排電力,再次受到矚目
Robotaxi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3年09月25日
隨著10月特斯拉無人計程車Robotaxi發表會腳步逼近,再加上分析師看好特斯拉第三季(7月至9月)交車量高於預期,令市場再度炒熱特斯拉股價,終於讓年線翻紅。
23日收盤特斯拉股價上漲5%至250美元,創下7月22日以來高點,今年來表現也由黑翻紅,24日早盤開高續漲1.66%。
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大起大落,曾在4月跌至138.80美元低點,隨後又因投資人預期第二季交車量開高而推動股價在7月前突破250美元。不料第二季交車量下滑,導致股價在8月初又跌回182美元低點,此後特斯拉年線持續呈現下跌,直到23日收盤年線才翻紅變成上漲0.6%。
今年10月將是特斯拉的關鍵時刻,因為共有三大事件接連登場,首先特斯拉將在10月2日公布第三季交車量,接著在10月10日舉行Robotaxi發表會,然後在10月16日發表第三季財報。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李維(Dan Levy)預期,特斯拉第三季交車量將達47萬台,高於FactSet調查分析師預期的46萬台。若李維預期成真,代表特斯拉第三季交車量年增8%以上,將是今年以來首度年成長。今年第一季特斯拉交車量年減9%,第二季年減5%。
李維表示歐洲車市持續低迷,因此特斯拉第三季交車量能否成長取決於中國市場表現。歐洲汽車產業協會ACEA統計,今年7至8月新車銷售年減8%,其中電動車銷售跌幅高達23%。同一期間,Ward’s Automotive資料顯示美國電動車銷售年增14%。
今年以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多次宣揚無人計程車計畫,強調特斯拉研發的全自駕技術將為公司帶進全新營收來源,無奈特斯拉遲遲拿不出具體成果。特斯拉原定8月舉辦Robotaxi發表會,後來延到10月。
瑞銀分析師史帕克(Joseph Spak)表示,Robotaxi發表會是特斯拉說服投資人的大好機會。無人計程車若能驚豔全場,不僅能讓投資人認同特斯拉市值,還會讓投資人看好特斯拉後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力推無人計程車Robotaxi
第二、市場再度炒熱特斯拉股價
第三、馬斯克非常會變換公司方向
第四、前一陣子是去中國推自動駕駛系統
第五、現在又宣揚無人計程車計畫
OpenAI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 113年09月27日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人工智慧(AI)大咖OpenAI正在推動計畫,要轉型為營利公司,且在首度討論授予執行長奧特曼7%股權。同時,曾暫代執行長的科技長穆拉蒂(Mira Murati)、以及其他兩位高階主管都宣布將離開,加入最近的高管離職潮。
綜合彭博資訊、路透、英國金融時報(WSJ)及華爾街日報(WSJ)報導,OpenAI正考慮成為一家公益企業,也就是以造福社會為導向的營利公司,目前還在討論中,轉型時程也還沒定案。
OpenAI成立於2015年,為非營利研究組織,宗旨是構建安全且造福人類的AI,為了支應AI模型開發支出,2019年成立營利子公司OpenAI LP。OpenAI在2022年推出ChatGPT後一炮而紅,吸引微軟等大量外部投資。這種少見的結構也讓該公司在去年11月上演拉下奧特曼的「連續劇」,最終在金主與員工的施壓下,奧特曼回歸,並引進新的董事會成員,推行一連串改革。
奧特曼也正與董事會初步討論,將首度取得營利公司的股權。OpenAI正在籌資65億美元,估值將上看1,500億美元,籌資協議的條款之一就是可能在未來兩年內成為全營利實體,否則投資人能要回資金。OpenAI表示,依然專注打造造福人類的AI,正與董事會合作,確保能以最佳狀態完成使命。
另一方面,穆拉蒂25日表示,必須做出離開OpenAI的「艱難決定」,以「騰出時間和空間做自己的探索」。奧特曼回覆表示,穆拉蒂表達「由衷謝意」。
知情人士說,穆拉蒂還沒決定離職日期,正與領導階層討論交接時程。不少員工對穆拉蒂離職感到震驚,因為她是奧特曼的左右手,負責多數日常管理工作,也主導發表主要產品,包括ChatGPT聊天機器人、DALL-E圖像生成軟體等。
研究長麥格魯(Bob McGrew)和研究副總裁索夫(Barret Zoph)也宣布將離開。奧特曼已任命陳信翰(Mark Chen)為新任研究副總裁、艾齊亞姆(Josh Achiam)為新任任務指派主管。
OpenAI高層主管近來陸續離開,包括共同創辦人舒曼(John Schulman)和蘇茲克維(Ilya Sutskever)。舒曼加入競爭對手Anthropic,蘇茲克維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另一位共同創辦人布洛克曼(Greg Brockman)8月宣布將休假至年底,現在11位創始元老僅剩兩人留任,即奧特曼和札倫巴(Wojciech Zaremba)。
我們的看法:
第一、OpenAI計畫轉型為營利公司
第二、但很多高級主管最近離職
第三、OpenAI已和微軟切斷策略夥伴關係
第四、OpenAI將成為目前市值最高獨角獸
第五、最主要原因是ChatGPT有龐大的流量
加國聯網車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晴安,113年09月26日
中國電動車積極出海,卻面臨美歐國家關稅和禁令雙重夾擊。美國對中國電動車課徵100%關稅在即,近日再宣布加碼對中國聯網汽車出手,加拿大於當地時間24日表示,將考慮與美國政策一致,禁止銷售搭載中國軟體的聯網汽車。
美國商務部23日提出建議,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搭載中國製軟硬體的聯網汽車禁止在美國上路,此舉可能成為美國總統拜登任內推動的最後一項禁止中國產品的重大政策。
法新社引述加拿大副總理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24日表示,考慮國家安全,加拿大將研擬跟進美國的做法,禁止搭載中國技術的聯網汽車上路,並強調加拿大政府已清楚表明,非常嚴肅看待中國蓄意產能過剩情況,以及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目前正研究是否採取進一步措施。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早先於8月宣布,將從10月1日起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稅率與美國新關稅一致為100%,並從10月15日起對中國製鋼材和鋁材加徵25%關稅。
中方為此祭出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對加拿大發起「反歧視調查」,對油菜籽和化工產品等實施反傾銷調查,同時狀告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中國隨後再表示,獲得初步證據和訊息顯示,加拿大油菜籽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向中國出口銷售,存在傾銷。
方慧蘭10日亦曾預告,加拿大很可能會進一步對中國電池、科技產品和關鍵礦物加徵關稅,就加拿大從中國進口的電池和電池部件、半導體、關鍵礦物和金屬以及太陽能產品,展開為期30天的磋商。
與此同時,美國和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研擬新關稅政策持續推進,使全球電動車貿易戰風險升溫。最新消息傳出,歐盟原定於9月25日進行中國電動車關稅立法草案表決,但在中歐同意加強談判後,該表決將延期至10月初。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積極對話使草案出現轉機,據傳歐盟將增加一項允許中歐繼續談判的條款,即儘管歐盟成員國在表決通過對中國電動車關稅政策後,歐盟和中國也將繼續談判,以尋求關稅的替代解決方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電動車積極出海,面臨美歐國家關稅和禁令,雙重夾擊
第二、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國聯網車在美上路
第三、這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聯網車可以收集大量數據資料
第四、理論上,這也可以變成遠距遙控炸彈,如同黎巴嫩爆炸事件
第五、全球供應鏈未來在關鍵產品項目,中美會脫鉤
創新核能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吳孟真,113年09月24日
全球多家規模最大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公開承諾擴大對核能的支持。各國政府和核能產業希望此舉將使新一波核電廠興建計畫,能夠獲得所需資金。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在23日於紐約舉辦的和美國氣候特使波德斯達會面的活動中,包含美國銀行(BofA)、巴克萊(Barclays)、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花旗、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內的14家大銀行,將表明支持去年首次在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上設定的目標,即2050年前將全球核能發電容量提升至當時的三倍。
報導指出,各大銀行可透過增加對核能業者的直接貸款和計畫融資、安排債券銷售或將業者與私募股權或信貸基金牽線等方式,支持新核電廠的建設。核能專家表示,這些機構公開表達支持,表示外界認可核能產業在全球朝向低碳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核能計畫籌資困難且成本高昂,使新核電廠的建設受阻,也讓西方國家自1970和1980年代興建一批核電廠後,大幅放緩腳步。
此外,金融機構長久以來也在核能方面意見分歧,主因核能計畫融資的複雜性和高風險,也因這類計畫不見得符合企業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標準。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也不對核能提供資金。
法國巴黎銀行引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示,全球「無論在任何情境下」都無法不靠核能而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目標。巴克萊銀行則說,參與這次活動是由於認為核能可為風電和太陽能的間歇性供電特性,提供一個解方。
近來在全球各地新建的核電廠,多位於亞洲和中東地區,中國大陸最多。然而已開發國家政府已開始表明,核能可以是他們履行「淨零碳排」承諾的方法。去年在COP28同意將核能提升至三倍發電容量的國家,包含美國、英國、日本、瑞典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
核能近來也受到科技巨頭的支持,這些企業視核能為替資料中心提供電力的低碳方案。最新一例是微軟20日宣布,已和星座能源(Constellation Energy)達成20年協議,重啟賓州一座具835千瓩(MW)發電容量的核電廠。甲骨文(Oracle)董事長艾里森本月也說,該公司正在設計一座巨型資料中心,並已「獲准使用三座小型核子反應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多家金融機構擴大對核能支持
第二、全世界需要造很多核電廠
第三、台灣政府應該重視這個趨勢
第四、不靠核能,沒辦法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目標
第五、中國大陸大力發展核能
華為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晴安,113年09月23日
大陸資通訊大廠華為以自主研發迎戰美國制裁,華為日前在全聯接大會2024期間宣布,將每年投入人民幣(下同)10億元來發展鯤鵬、昇騰的原生生態與人才,並致力於原生創新,預期鯤鵬原生開發夥伴數量將於2025年突破1,000家,且將涵蓋多個產業的主流應用。
綜合陸媒22日報導,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日前預告,華為後續將推出搭載自家開發的鴻蒙系統(Harmony OS)的個人電腦,宣告未來將與Windows分手。運算方面,華為正透過持續推動鯤鵬、昇騰等關鍵技術的突破與應用,有望在未來幾年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運算市場的領先地位。
報導稱,華為過去5年打造以通用運算為導向的鯤鵬和以AI運算為導向的昇騰兩大運算產業。截至目前,已聯合7,600家夥伴和635萬名開發者,共同開發2萬多個解決方案。
自2023年底啟動鯤鵬原生開發計畫以來,華為已取得顯著進展,吸引200餘家產業領導者加入,涉及金融、營運商、政府、電力等關鍵領域。華為並於19日發布CANN 8.0及openMind應用使能套件。
華為運算產品線總裁張熙偉21日談到技術創新時指出,華為堅持聚焦鯤鵬、昇騰、歐拉、CANN和昇思五大根技術,圍繞硬體架構、系統架構和叢集架構持續突破,築牢運算產業堅實根基。
他表示,未來3年內,公司每年擬投入人民幣(下同)10億元,加速鯤鵬昇騰原生應用生態發展,目標發展超過1,500原生應用夥伴,基本實現全產業全場景的應用原生。規劃到2025年,華為的鯤鵬原生開發夥伴數量將突破千家,涵蓋多個產業的主流應用,共同推動數智基礎設施的應用創新進程。
手機業務方面,華為20日剛推出三折疊智慧型手機Mate XT,與美國手機大廠蘋果iPhone 16系列互別苗頭,引發市場關注。隨著華為自主研發的鴻蒙系統技術推進,搭載於旗下品牌智慧手機,部分市場觀點認為,這可能是大陸半導體突破美國近年嚴厲制裁和技術封鎖的前兆。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積極發展半導體原生生態
第二、華為的完整生態系是其最寶貴資源
第三、過去五年打造以通用運算為導向的鯤鵬、和以AI運算為導向的昇騰兩大運算產業
第四、目前已聯合7600家夥伴和635萬名開發者
第五、這個生態系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AI大模型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黃欣,113年09月23日
大陸AI大模型市場進入新一輪降價潮,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的「三款通義」千問主力大模型近日再次降價。其中,Qwen-Turbo的輸入價格較之前狂降85%,Qwen-Plus和Qwen-Max也分別再降價80%和50%。如此大幅的降價力度,勢必將迫使其他同業跟進。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與市場的日益成熟,AI大模型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價格戰成為各大廠商爭奪市占率的重要手段。除了阿里巴巴以外,今年5月以來,大陸多家科技巨頭如百度、騰訊、科大訊飛、字節跳動、智譜等多家企業紛紛加入AI大模型的價格戰。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模型訓練、優化和部署技術的不斷成熟,廠商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計算資源,從而降低單位成本。業內人士分析,AI大模型廠商大規模降價的本質是讓利給企業和開發者,更多人參與後,從而擴大AI企業的市場空間,吸引更多用戶。
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周志峰曾經表示,大模型每百萬Token調用成本從去年約人民幣(下同)800元降到今年不到1元,下降了99.9%,根據估算,未來成本很有可能再下降99.9%。AI相關的成本會愈來愈低,技術落地應用也變得更為容易。
然而,降價只是招攬用戶的手段之一,最終還是要走向應用。華創證券研報指出,整體來看,降低成本是推動大模型快速進入「價值創造階段」的關鍵要素,更低的成本價格能真正滿足企業的複雜業務場景需求,充分驗證大模型的應用價值。
降低價格後,大陸的多家大模型廠商開始在應用端下功夫。百度、科大訊飛、智譜AI、騰訊雲、阿里雲等多個大模型廠商積極探索大模型B端應用,覆蓋領域包括教育、科研、通訊、能源、金融、傳媒、運輸、商業服務、醫療、製造等多個主流行業,在多個行業快速推進。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積極推展AI大模型
第二、阿里巴巴是其中領導者之一
第三、阿里巴巴把大模型成本調降為99.9%,基本上是免費
第四、隨著AI技術不斷成熟,未來廠商成本可以大幅降低
第五、多家大模型廠商在供應端下功夫
花旗大陸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晴安,113年09月24日
花旗銀行於7月因數據管理和風險控制,遭美國聯準會處以1.36億美元罰款後,如今在中國的擴張計畫面臨來自美國的監管阻力。由於花旗做為華爾街少數幾家在中國沒有證券業務大行之一,當前尚未獲得聯準會許可證,使其在中國成立獨立證券公司的計畫延誤。
外媒報導,中國現行法律顯示,外資銀行必須滿足數個條件才能在境內營運業務,包括在過去三年沒有重大監管罰款、在管理證券業務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充足的資本等。目前花旗集團沒有撤回申請的計畫,且正持續與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磋商相關事宜。
消息人士透露,現下情勢尚不穩定,情況仍可能發生變化,但中國證監會官員已重申支持花旗銀行在中國擴張。花旗銀行則聲明,正就在中國取得證券牌照的程序與監管機構進行溝通,未做更多說明。
另一方面,法廣報導,由於中國新的安全法規要求銀行在獲得在岸業務許可前,其在中國境內取得的數據不得跨境出海,亦導致花旗集團的擴張計畫因此推遲。消息人士此前透露,花旗集團最初的目標是在2023年年中啟動並營運投資銀行業務,後來又將目標推遲到2024年年底。
近年以來,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經濟增長放緩,以及融資活動下滑等因素,高盛和摩根大通等全球銀行在中國的證券業務受阻。據統計,2024年中國企業在境內上市共募集資金為人民幣(下同)764億元,比2022年的峰值驟減88%,且有高達數百家企業取消首次公開募股計畫。
我們的看法:
第一、花旗是美國第五大銀行
第二、近年來花旗不如其他競爭對手
第三、花旗在中國的業務也不盡理想
第四、未來花旗希望在中國發展證券業務
第五、如何面對中美地緣政治衝突是關鍵
華為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113年09月25日
拆解報告顯示,華為最新款筆記型電腦「擎雲L540」多數最重要的晶片為中國大陸設計、配備中國大陸生產的作業系統,儘可能排除外國製的零組件和軟體,號稱為「非常中國IC的筆電」,也已接獲大量的政府部會與國營集團訂單。
英國金融時報(FT)研究機構TechInsights合作拆解擎雲L540,揭露這款筆電的零組件國產化情況。TechInsights檢視了擎雲L540主機板的五個元素。
處理器「麒麟9006C」是由台積電2020年8月10日當周在台灣以5奈米製程生產,512 GB固態硬碟是由SK海力士於2020年12月14日當周製造,WiFi和藍牙功能是由海思半導體的另一款晶片驅動,音訊放大器來自深圳匯頂科技,USB控制器則來自美國微芯科技(Microchip)。
雖然分析顯示擎雲L540仍無法完全擺脫外國技術,多數最重要的晶片是由陸企設計,在價值182美元的IC中,占了約109美元。TechInsights資深科技分析師衛格娜(Stacy Wegner)指出,擎雲L540「是一款非常中國IC的筆電」。
FT測試的擎雲L540也包含以國產硬體運作的中國大陸軟體,搭載的作業系統為中國大陸根據Linux系統開發的統一作業系統,用戶能播放音樂、編輯照片、創建文件與試算表,所有應用程式全為陸製。該筆電類似微軟Word的應用程式,是由金山軟件製作,存檔格式為「.wps」,而非微軟Word的「.docx」。
FT指出,中國大陸舉國政府和國營集團都正加碼採購擎雲L540。中國大陸中央部會已從過去完全採購搭載英特爾和超微處理器的筆電,轉向所採購的75%筆電,都裝配有華為、上海兆芯及數位飛騰(Phytium)等陸企生產的晶片,擎雲L540已贏得其中多數訂單。
中國大陸政府部會與國營事業減少購買外國產品的運動,已逐漸擴及更廣泛產品,FT引述知情人士指出,汽車製造商已接到指示,要擴大採購國產半導體,也被要求規定明年前使用的國產晶片比重要達到25%目標,但若未達標也不會有後果。
報導指出,許多外國電訊零組件製造商,也被鼓勵在自家裝備換成陸製半導體,以維持銷售。中國電信最近為其網路的1.5萬台伺服器進行招標,其中三分之二訂單被保留給使用大陸國產處理器的伺服器。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最新款筆記型電腦幾乎完全中國製
第二、盡可能排除外國製的零組件和軟體
第三、雖然無法擺脫外國技術,但多數晶片是由陸企設計
第四、價值182美元的IC中,占了109美元
第五、中國以全國力量推動科技自主,技術能力愈來愈強
鴻海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113年09月25日
鴻海(2317)昨(24)日宣布攜手義大利頂尖汽車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Pininfarina),在10月8、9日舉辦的鴻海科技日上,正式亮相新款電動車Model D,包括賓士與法拉利等多款汽車,都是由賓尼法利納合作操刀。
鴻海科技日將於10月8日和9日登場,鴻海23日凌晨在臉書官網釋出全新電動車Model D的預告短片,預計在科技日期間亮相,鴻海更在貼文中以中英文表示,Model
D將引領未來科技。
鴻海昨天下午再度釋出消息,表示新款電動車Model D,是攜手義大利知名汽車設計商賓尼法利納合作設計。賓尼法利納是成立於1930年的頂尖汽車設計品牌,為汽車進行客製化設計,不少廣為人知的汽車品牌都是其客戶,包含法拉利、瑪莎拉蒂、賓士AMG等廠牌為其設計多款經典車款,包括大型房車、豪華轎車、中型和小型轎車,還有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等,提供客製化設計。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前指出,Model D車長定位將介於跨界休旅的Model C與豪華轎車Model E之間。根據鴻海釋出的預告影片,業界推估,Model D可能是比Model C大一點的SUV車款或是MPV。
鴻海目前已開發出六款電動車,分別是純電休旅車ModelC、豪華旗艦轎車Model E、電動巴士Model T、概念跨界原型車Model B、電動皮卡Model V,以及電動物流車Model N。
從目前鴻海發表的車款來看,電動巴士Model T、純電休旅車Model C均已進入量產交車,Model B今年也將推出量產版,最快年底開放預訂。另外,還有豪華轎車Model E、電動皮卡Model V、電動物流車Model N等。
根據統計,鴻海旗下鴻華先進以Model C為基礎,為裕隆旗下納智捷(LUXGEN)開發的n7電動車,納智捷今年前八個月累積交車達5,115輛,預計第4季前,每月交車可維持約1,000至1,200輛。
至於電動巴士Model T也獲得海內外客戶大力支持,目前訂單大於產能,鴻華先進在高雄橋頭的新廠已於4月11日動土,預計2025年完工,初期約年產500輛、2028年目標是擴產至1,000輛。
海外市場方面,鴻海之前表示,預期明年可以看到鴻海電動車在美國市場推出,東南亞市場也很快會看到進展。而日本市場已經取得進展,預期明年可望看到成果。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積極推動電動車
第二、但電動車策略尚不明確
第三、攜手義大利頂尖汽車設計公司合作
第四、鴻海目前可能只能先專注台灣市場
第五、鴻海電動車是否能夠在泰國或其他市場成功,有待觀察
大陸資產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113年09月28日
美國億萬富豪投資人泰珀(David Tepper)在中國大陸推出超乎預期大規模刺激措施後,開始買入更多與大陸相關的「一切」資產。
1993年創辦避險基金Appaloosa管理公司的泰珀,26日接受CNBC訪問時,把加碼大陸下重注歸因於北京最高領導層本周態度大轉向,「我認為聯準會(Fed)上周降息可能會讓大陸放鬆政策,但沒想到他們拿出這樣的重武器,」他的避險基金上季減持阿里巴巴和美國科技巨擘的持股,但留住今年初買入的多數陸企股票。
現在,在北京加強財政舉措並穩定房市之際,他再度增持包括科技巨擘阿里巴巴和百度等陸股。他說:「我們做多強度高了一些,(做多的)陸股更多了。」
在陸股本周大漲後,估值依然偏低是他買入原因之一。
泰珀不是唯一看漲陸股的人。高盛集團機構經紀部門報告顯示,避險基金24日買入的陸股金額,為2021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紀錄。摩根士丹利(大摩)策略師也預期,滬深300指數短期內可能有10%左右上漲空間。
泰珀表示,他取消了自己對陸股設下的保護欄,「我有上限,以前有。我可能很久以前說過,不會超過10%或15%。但現在可能不再是這樣了」,不過,他表示會在陸股回檔時,設「新上限」。
他對大陸互換便利加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深感興奮:「我覺得這很重要。我都想去那借了。」同時,泰珀淡化美中不和及潛在新關稅的可能影響,「我才不在乎,這是內部刺激」,
財政刺激措施將鼓勵消費。
我們的看法:
第一、A股突然開始大漲
第二、中國推出超乎預期的大規模刺激
第三、泰珀是美國著名的富豪
第四、泰珀為避險基金的著名大咖
第五、高盛等外資也看好A股
中澳經濟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晴安,113年09月26日
中澳關係回暖,時隔7年再有澳洲財長訪問中國。澳洲財長查默斯(James Chalmers)26日至27日到訪中國,期間將與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共同召開第4次中澳戰略經濟對話,尋求鞏固中澳經濟穩定關係。
查默斯此行重要任務之一是重啟中澳戰略經濟對話,該機制此前受到一系列中澳貿易爭端影響,自2017年以後停擺至今。查默斯形容,中澳關係充滿複雜性,同時充斥機遇,相信雙方持續接觸會獲益良多,並預告在北京期間會與多名中方官員會面,討論經濟等各式議題。
剛結束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期間,查默斯強調,穩定的中澳經濟關係,將對勞工、商業、投資者和國家都有好處,穩定對中關係是關鍵的經濟首要事務,且可與處理區域問題同步進行,相信與中國打交道對澳方有好處,並已展示出澳方的能力和意願。
過去數年中澳貿易關係緊張,雙邊爆發諸多爭端。截至目前,中方已取消大部份對澳洲貿易限制,但對部分品項限制尚未取消。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Don Farrell)早前表示,相信中國有望在聖誕節前撤銷對進口澳洲岩龍蝦的貿易壁壘。
另一方面,中國外長王毅與澳洲外長黃英賢於當地時間24日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期間會面。王毅表示,雙方要把握好雙邊交往中存在的問題,不能以分歧定義中澳關係,不能用消極訊息取代互利合作的主流,不能讓負面思維干擾兩國關係改善發展。雙方應繼續打造更加成熟穩定、更加富有成果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黃英賢則同步表示,澳方願同中方共同努力,加強經貿合作,促進教育交流,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就存在分歧的問題,開展建設性溝通,推動兩國關係穩定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澳近期重新恢復經貿合作
第二、最近澳洲財長訪問中國
第三、與中國探討中澳戰略經濟對話,主要有關中國市場
第四、自2017年後曾經停擺7年
第五、中國市場太大,不容忽視
三星電池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3年09月24日
南韓三星電子的電子零件製造子公司三星電機(Samsung Electro-Mechanics),傳出已成功開發出全球首款用於穿戴式裝置的小型純固態電池,並預計2026年上半年開始量產,料將在電池市場掀起革命,可能取代傳統的鋰離子電池。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英文版網站Pulse News和南韓先驅報報導,業界人士透露,歷時三年多研發,三星電機已生產出小型固態電池的原型試作品,並且正提供客戶進行測試。
該電池號稱具有業界最高等級的能量密度200每公升瓦時(Wh/l),即每公升容量電池每小時可提供200瓦電力,且因為陰陽極材料間的電解質夾層也是使用固體材料,預料會比使用可燃液態電解質的鋰電池安全。
此外,由於這種電池在充電過程中的量體變化極小,所以不需要多保留空間或使用隔離膜,可節省空間;該電池也可自由裁切和塑形成不同尺寸,將提供設計上的靈活度。
消息人士表示,三星可能會先將這款電池應用在自家的穿戴裝置上,像是Galaxy
Ring、Galaxy Watch和Galaxy Buds,之後也可能用於智慧手機。此外,蘋果、Google和小米等生產穿戴裝置的廠商,也可能會是其客戶之一。
另一方面,越南政府22日宣布,三星的顯示器子公司計劃今年在越南北部投資18億美元設廠,生產車輛和科技設備用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新廠位在河內東方的北寧省安豐工業園區,鄰近三星電子的一座現有工廠。
當地媒體報導,北寧省也和三星顯示器簽署了一份該計畫的合作備忘錄(MOU),這項投資案將使三星在北寧省的投資,從目前的65億美元增加至83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都在積極發展小型固態電池
第二、三星推出穿戴式小型固態電池
第三、中國固態電池競爭力最強
第四、三星也往越南擴充生產基地
第五、但三星需面臨來自中國的強烈競爭
螞蟻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113年09月23日
大陸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積極布局海外金融業務,知情人士透露,螞蟻集團透過貸款再融資已籌集65億美元(約新台幣2,080億元),用以擴大其全球業務,並降低大陸內需不振的衝擊。
彭博報導,知情人士表示,這筆三年期貸款分為兩部分,50億美元用於支付寶香港控股公司(Alipay Hong Kong Holding Ltd.)的循環信貸,15億美元用於螞蟻國際境外公司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Singapore的循環信貸。
報導指出,螞蟻近年為降低大陸境內市場成長放緩的影響,一直在擴大全球業務。今年3月,該公司為其國際、數據庫和數字技術業務設立獨立董事會,為未來的分拆打下基礎。同時,螞蟻還在東南亞建立Alipay+(支付寶+)國際支付網絡,並推出一系列人工智慧的服務。截至目前,螞蟻集團尚未針對上述消息作出任何回覆。
據彭博此前彙編的數據顯示,支付寶在2022年獲得65億美元的信貸額度。該融資分為兩部分,35億美元、為期兩年的部分,將於今年11月到期,另外30億美元的部分,將於2027年11月到期。
鳳凰網財經近期曾表示,螞蟻集團在2020年招股說明書中表示,該公司於2019年獲得約55億美元的不受限制且未使用的銀團信貸額度。
彭博情報分析師Francis Chan和Sharnie Wong於9月9日報告中寫道,該集團的新措施可能會使其收入回到2022年預估的人民幣300億至310億元的水準,且報告預測螞蟻今明兩年的盈利增長將回升至兩位數。
紐約時報中文網2020年曾指,大陸當局當年突然叫停螞蟻集團的首次公開發行 (IPO),迫使公司徹底改革其商業模式,以符合金融監管規定。據悉,原本有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投資者來自多個大洲,募集資金至少34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螞蟻積極擴充全球業務
第二、螞蟻三年前IPO最後一刻被被習近平喊停
第三、螞蟻計畫籌資65億美元
第四、目的用於擴大全球業務,並降低中國內需不振衝擊
第五、螞蟻仍有一定程度競爭力
茶飲IPO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李書良,113年09月25日
受到大陸境內消費信心減弱,以及上市同業在港股表現不佳的影響,大陸證券會已暫停蜜雪冰城等至少三家珍珠奶茶公司的海外IPO計劃。事實上,近年兩檔在港股上市的大陸茶飲股奈雪的茶、茶百道今年上半年財報業績及股價都令人失望,茶百道上市至今股價更大跌近7成。
綜合外媒報導,消息人士透露,蜜雪冰城、古茗控股和滬上阿姨等大陸茶飲公司的境外上市計劃,今年均被大陸證監會推遲。報導稱,大陸監管部門暫停珍珠奶茶企業的IPO計劃,導火線是因為茶百道今年4月在香港上市首日股價暴跌近27%引發。
消息人士表示,擁有約3.6萬家門市的蜜雪冰城,原本計劃在香港上市集資最多10億美元。擁有9,000家門市的古茗控股也計劃透過在香港IPO集資最多5億美元。但這兩家企業的IPO申請在今年稍早時均告失敗,此前他們已經等待了6個月的審批。
自去年4月起大陸證監會實施企業上市備案制度後,陸企在海外上市前,須先就關鍵合規問題向證監會提交資料,作為註冊備案。對此,大陸證監會稱,正按照規定推進這三家茶飲企業的備案工作,下一步將繼續優化離岸上市申報機制。
報導指出,目前已在香港上市的兩檔陸資茶飲股奈雪的茶及茶百道,不約而同先後在8月公布業績前發布盈警。茶百道更在經過股東大會透過派發2023年度股息後,於今年7月底突然表示,綜合考慮近期外部環境變化後,建議撤銷派發有關股息。
茶百道其後公布今年上半年業績,純利按年大幅衰退59.7%,僅賺人民幣(下同)2.37億元;奈雪的茶上半年更由盈轉虧,虧損4.35億元,其股價年初至今累計已蒸發58%。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境內消費信心減弱
第二、上市同業在港股表現不佳
第三、中國在香港上市茶飲IPO全部喊停
第四、市場只能接受平價飲品
第五、茶百道跌了6成,奈雪的茶跌幅高達9成
吉利越南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記者黃雅慧,113年09月24日
大陸車企吉利汽車計劃在越南組建汽車裝配廠,項目總投資約1.68億美元,吉利將出資36%,以擴大其在越南的生產。根據協議,工廠預計於2025年上半年動工,首批車型預計在2026年初交付。
北京商報報導,越南企業TASCO宣布,已與吉利汽車簽署協議,雙方將在越南太平省成立一家汽車裝配廠合資企業,預計總投資額約1.68億美元 ,其中塔斯科出資64%、吉利汽車出資36%,一期設計年產能7.5萬輛。
協議指出,塔斯科與吉利汽車成立的汽車生產組裝合資企業為CKD項目(完全散裝:進口零組件國內組裝),初期將組裝領克汽車和吉利汽車品牌的汽車,未來可能會擴大組裝其他汽車品牌。
此外,雙方還將共同建立汽車研發中心,Tasco旗下子公司TascoAuto將成為吉利汽車品牌的官方經銷商。
另據越南官方廣播公司Voice of Vietnam報導,吉利汽車行政總裁淦家閱近日在河內與越南副總理會晤,並概述了建設裝配廠的計劃。
歐盟、美國和加拿大相繼宣布對大陸電動車加徵關稅後,多家大陸汽車製造商計劃在海外建廠以避稅成為趨勢。大陸電動車巨頭比亞迪今年7月初與土耳其政府簽署價值1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在土耳其建設年產15萬輛電動汽車的工廠,預計2026年底投產。比亞迪和大陸另一家車企奇瑞汽車也均在泰國設立了電動汽車工廠。
我們的看法:
第一、吉利是中國最重要車廠之一
第二、吉利計畫開始在越南組件汽車
第三、吉利也是賓士母公司戴姆勒投資者
第四、吉利供應鏈想要去吉利化
第五、越南是陸企相當重要的製造基地
三星缺工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3年09月26日
隨著南韓勞動市場的高技術人才日益緊俏,三星集團正進一步僱用高中畢業生,不只派給他們生產線工作,也包含研發工作,希望藉此提升製造水準。
三星集團近年來一直穩定增聘高中畢業生,2007年來截至去年,電子產品和顯示器部門已僱用約1,600名高中畢業生。
三星集團也將允許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一起參加10月開始的內部軟體訓練課程,也計劃挑選高中生加入其獎學金計畫,在實習結束後優先僱用。
三星集團並已設立內部設施,訓練這些高中學歷和其他年輕員工專業技能,且使用的都是各領域最新的先進設備。在資訊科技(IT)領域,三星集團也提供電腦給受訓者,透過試驗與錯誤的過程,開發應用程式(App)與雲端服務。
南韓工程師人力持續短缺,尤其是製造業。出生率下滑和人口老化導致的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更讓高技術人才的短缺惡化。
南韓大學入學率2023年達到破紀錄的76.2%,比十年前增長8.6個百分點。截至今年,南韓約70%的20-30多歲人都擁有大學學歷,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最高的國家。
但隨著愈多年輕人尋求高等教育,在製造業工廠裡工作的年輕人也減少。為解決勞動力短缺,南韓政府2010年成立所謂的「大師」(Meister)高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都缺工
第二、韓國也不例外
第三、三星開始積極雇用高中畢業生
第四、南韓工程師人力持續短缺
第五、南韓大學入學率高達76.2%,跟台灣情況類似
瑞幸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113年09月27日
大陸多家飲料品牌相繼出海拓店,其中有「大陸咖啡一哥」之稱的瑞幸咖啡傳有意進軍香港市場。多家港媒指出,大陸社群平台小紅書上,近期流傳一張「瑞幸咖啡招募」的宣傳海報,並指將聘請員工於香港油尖旺、中環等區工作。據悉,相關職位月薪最高達港幣3萬元(約新台幣12萬元)。
綜合港媒報導,小紅書近日瘋傳瑞幸咖啡招聘海報,內容提到工作地點是香港「油尖旺及中環等區域」,招聘全職店長、副店長及咖啡師。
消息指,具體月薪從港幣1.6萬元起跳至3萬不等,另將提供強積金、膳食及交通補貼、績效獎金、推薦獎金、員工飲品等福利。
然而,針對赴港開店一事,瑞幸方面目前尚未進一步說明,另其微信公眾號現階段亦未有在港招聘的相關消息。
瑞幸創立於2017年,為大陸最大咖啡連鎖品牌之一。由神州優車創始人陸正耀和COO錢治亞共同創立,總部位於廈門。開店初期,瑞幸靠著獨特經營模式快速發展,引起各界關注。不過,2020年卻爆出財務造假問題在美國被退市。
隨後,瑞幸去年再創高峰成功逆襲。截至今年7月底,瑞幸在大陸門市數已突破兩萬家。瑞幸近年推出多款爆紅飲品,包括2020年「厚乳拿鐵」、2021年「生椰拿鐵」等,去年與貴州茅台聯名的「醬香拿鐵」還掀搶購潮,開售首日即售出逾542萬杯。
瑞幸今年上半年總營收為人民幣146.81億元,年增38%,淨利人民幣7.88億元,年減近50%。此前,瑞幸公布的今年第2季財報顯示,期間總營收為人民幣84.03億元,年增35.5%,創單季歷史新高。
我們的看法:
第一、瑞幸現在是大陸咖啡一哥
第二、目前開店數已經超越星巴克
第三、之前做假帳曾經下市
第四、目前有意進軍香港市場
第五、以高薪挖腳相關員工,引人注目
退休準備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黃于庭,113年09月26日
滙豐全球研究《生活素質報告》(Quality of Life)調查,今年首度將台灣納入,共針對11個市場約1萬1,230名不同世代的富裕人士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在財務健全指數名列第五,高於香港、英國和美國。
調查指出,富裕族群認為需準備的退休金前三名,分別是美國113萬美元、香港108萬美元、新加坡98萬美元;台灣為93萬美元(約新台幣2,970萬元),才能安穩退休。調查訪問包含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印度、印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美國和墨西哥等市場,橫跨25~69歲、擁有10萬~20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的富人,台灣約500人受訪。
台灣受訪者51%認為自己退休準備不足,高於亞洲的平均比例42%,且高達60%表示在退休後仍願意持續工作,維持穩定的現金流,在所有調查市場中的比例最高。
調查報告主要探討受訪者對身體、心理和財務健康三方面的看法,以了解富裕投資人如何定義良好的生活品質,台灣的生活品質總分為72分,貼近全球平均76分,也與美國、英國和香港的73分、新加坡的74分接近。報告顯示,44~69歲受訪者認為「提升家庭財務安全」與「為退休做準備」是現階段最重視的財務目標;「為退休做準備」也是25~43歲受訪者最在乎的前五大財務目標之一。
滙豐銀行財管暨個金投資及財管資深副總裁李勝凱說,依內政部統計處、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若台灣民眾65歲退休,約有15.2年的退休時光。以行政院主計處2022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中的第三到五分位數平均每戶家庭支出計算,過簡單退休生活每月需要6.6萬元、充實過日每月需8.4萬元、舒適享受每月需11.5萬元,若加上長照費用及醫療支出約需330萬~600萬元,想舒適享受退休生活需準備2,670萬元,與報告結果相似。
我們的看法:
第一、匯豐研究全世界11個市場約一萬兩千名富豪
第二、退休準備金台灣高達93萬美金,約新台幣2970萬元
第三、51%富裕人士認為自己退休準備不足
第四、台灣物價水平愈來愈高
第五、照這個標準,大部分台灣人恐怕均不合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