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從博智南山案,深入了解PE本質

【台灣銀行家月刊╱黃齊元】 2010.10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日前表示,下一步要建設場外市場,大量發展私募股權投資(PE)、風險投資(VC)。美國私募股權基金TPG最近宣布成立人民幣50億元的PE,成為繼黑石、凱雷之後第三家外資人民幣基金業者。
博智資本投資南山人壽遭到否決,主因是適格性,因其本質是PE而非保險業,被認定財力與經驗不足。南山大股東AIG透過競標選擇博智為最佳買主,但台灣主管當局有不同看法。金管會近日表示,財務健全上市公司及金融機構原則上不得私募,除非引進策略投資人。

博智案是一個指標案件,外界對此有很多解讀,但基本上因為博智是一家PE,而主管機關認為PE不是長期投資者,而且判定健全的金融機構不得引進私募投資基金。跟博智/南山相似而最近遭否決的另一個案件是中信金控欲引進郭炎先生(前美國信孚銀行台灣區總經理及中信嘉華銀行總經理)作為特定投資人。

博智本身的問題,除了對台灣市場環境不夠了解及公關不足以外,還包括投資架構設計太過複雜。由於博智本身基金規模不是很大,所以找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策作為策略合作夥伴,並由中策對外發行巨額可轉換公司債,由特定人認購。問題是中策是一家小型借殼上市公司,原先業務是製造電池,被主管機關認定適格性不足,以致後來必須找來前香港金融業高級官員和業者出任中策高管。另外中策股東成份複雜,被懷疑背後有中資,雖然最終認定無中資,但是浪費了好幾個月時間,折損了博智/中策的信譽。博智+中策等於是PE+陸資,都觸到了主管機關的敏感決策點,而其投資架構以「私募股權基金」搭配「上市公司辦理特定人私募增資」的方式,也難以獲得主管機關認同。

博智案對台灣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們關心的是三個重點:第一、今天即使是全世界一流的PE如凱雷或KKR想要投資南山恐怕也無法成功,因為無法滿足長期(七年以上)不出售股權的要求; 第二、健全的金融機構不得辦理私募,這和國際上通行的作法相違背。第三、策略投資人的定義太狹隘且不現實。

南山人壽出價最高的競標者是中信金而不是博智,請向中信金是否算策略投資人?它是銀行但無保險經營經驗,另外,它有間接中資(中國投資公司投資摩根史丹利10%,後者又投資中信金5%)。根據報載,前ING安泰大股東尹衍樑先生有意和凱雷合組團隊,投資南山,請問這樣是否適格?凱雷是全球一流PE,但它不是策略投資人,尹先生也不算真正的策略投資人。主管機關加諸於本案的高監理標準,將會使未來許多投資案面臨重大挑戰。

新版巴塞爾協定可能造成公股銀行現金增資壓力,據中央銀行揭露的銀行6月底資本適足率,第一類資本不到8.5%的銀行有15 家,其中公股銀行就有六家;這15家金融機構在2019年前面臨的增資需求,合計約新台幣1,000億元。難道我們要期待這些銀行慢慢靠現金增資以及盈餘轉增資達到主管機關的要求?

為何國際上及大陸對PE的看法和台灣有如此大的落差?大陸第二大壽險公司平安保險由高盛和摩根士丹利PE部門投資成立,第三大壽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大股東是凱雷,第五大泰康人壽大股東法國AXA最近出售持股,由高盛得標。雖然這些PE不是絕對控股股東,但也都是大股東,可見中國大陸對於PE投資壽險公司的態度是正面的。

中國大陸龍頭金融機構均有PE投資人:新加坡淡馬錫在2005、2006年分別投資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銀行,高盛有史以來獲利最高投資是中國工商銀行;TPG 2004年投資並控股深圳發展銀行,六年後獲利七倍出場。深發展案是一個特別指標,不僅因為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家讓外資控股的國有銀行,更因它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TPG在賣給平安保險時,選擇部份價金用股票代替現金,最近賣掉,又多賺了三倍。在證券公司方面,大陸最佳證券公司中金大股東摩根史丹利最近出售持股,由KKR及TPG兩家基金以總價10億美元得標。

最近美國Mass Mutual 宣佈計劃撤資三商美邦,成為最近兩年第七家撤出台灣人壽保險市場的外國保險公司,之前較著名的案例還包括ING賣給富邦,以及大都會人壽賣給國票金控等。大部分國際策略投資人對台灣沒有興趣,如果要在中國和台灣間選擇,外資會選擇大陸。許多國外策略投資人現在是賣家而非買家,陸資已成為全球主要策略買家;金融海嘯後,PE是全球主流投資人。

博智不是一家有名的基金,但其負責人是花旗集團前亞洲區總裁,選擇在無人看好台灣之際投資台灣。台灣要思考的是:我們憑什麼吸引全球一流企業和基金投資台灣?我們想像的適格投資人是不存在的,政府要到哪裡去找?我們又憑什麼阻止AIG停損?金融海嘯時,AIG適時輸血南山600億元,但在全球景氣復甦時,美國政府卻無力阻止南山價值日益減損。根據七月統計,南山市占率掉到第八名,遠落後國泰及富邦。由於出售延遲所產生的相關成本,造成南山每個月虧損高達新台幣百億元。博智案是一個企業、股東、投資人和台灣政府四輸的結局。

金管會最近公布公開發行公司私募新規定,強調要引進策略投資人。我非常支持規範私募股份轉讓予內部關係人,但不贊成硬性定義策略投資人。現行規定企業可以引進巴菲特作私募投資人,但若主管機關不認為巴菲特是策略投資人,除非三年後公司比現在賺錢,私募股票不得上市,這等於要巴菲特保證未來獲利。世界變化太快太複雜,勉強去定義會把自己綁死。

健全企業為何不能私募?假如台積電要募300億元投資新事業(既非垂直又非水平整合),請問找小股東好還是找特定人?這個決定應該留給企業。企業籌資管道要多、越靈活越好,政府的任務是維持市場秩序,不須介入誰能作什麼。金管會出發點是限制大股東利用私募圖利自己,但作法好比公車上有人不守法坐博愛座,為了要懲罰壞人把博愛座給廢了。安隆事件後美國制定沙賓法案,嚴格規範企業上市資訊批露,原意雖好,但美國資本市場自此一蹶不振,外企也不願在美上市。

台灣金融機構和產業需要整併,PE是最佳的工具,過分限制PE和外資,只會鼓勵本土財團坐大,讓財富分配更不均。最近蔡宏圖先生借款760億元收購國泰金控股權,以及富邦蔡氏家族借款650億元收購凱擘有限電視股權,其本質和PE非常類似。我們應以正確心態來看待PE,視其為策略投資人的一種。

全世界所有的大型PE都想投資中國大陸,但是大陸不缺資金,人民幣基金興起及A股上市排擠了外資PE投資大陸的空間。台灣應該掌握這個歷史難得的機遇,順著ECFA的東風,因勢利導,讓PE協助台灣企業轉型、產業整合和全球併購,創造台灣的新價值,邁向全球招商的新境界。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新澳證交所/福斯汽車/台商A股/旺旺 中嘉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66期電子報

新澳證交所

新加坡交易所(SGX)上週以83億美元,收購澳洲證券交易所(ASX),合併後市值達120億美元,創造全球第五大證交所,總管理市值1.9兆美元,日平均成交量高達1兆美元。

ASX-SGX合併後,公司規模大舉擴增,有利吸引股票高交易量企業掛牌上市,同時有助於與香港交易所競爭IPO上市企業。新加坡證交所正積極爭取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地位,欲達成此目標需吸引市場流動性資金湧入其股市。新交所現任CEO是前Nasdaq的CEO,對併購非常有經驗,上任不到一年,一鳴驚人。

我們對此的觀察是: 第一、全球資本市場正在亞洲化,越來越多公司到亞洲上市,合併有助提升新交所的區域競爭力。第二、M&A、創新與國際化是亞洲交易所提升競爭力的不二法門。第三、A股對亞洲各國形成強烈競爭,各國證交所必定會進一步開放。第四、台灣在這波潮流中已遠落後於港、新,應該徹底檢討現有承銷制度,才能急起直追。

福斯汽車

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福斯汽車有意到台灣設廠,主要是看上「MIT」品牌形象及ECFA之後對台灣市場的重新定位。

ECFA提高了台灣的形象和投資價值已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的重點是如何落實「全球招商」,吸引外資、陸資來台。我們認為有三個重點: 第一、創造具有代表性的指標性個案; 第二、積極排除法令障礙; 第三、找尋真正可能的投資對象,福斯當然是外資策略投資者的指標性企業,但是現階段最有興趣和可能的應是陸企和PE私募股權基金,政府應該深思現有政策是否會對其造成限制。

台商A股

位在蘇州工業區的寶馨科技,已獲得大陸證監會審批,成為台灣第14家在大陸A股中小板上市的公司。證明只要公司獲利前景佳,小公司也能在大陸股票市場上市。

由財報看來,寶馨成長幅度驚人,2007年營收人民幣1.2 億元,2009年營收1.7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就超過人民幣1.2億元(約新台幣5.5億元),公司前景頗佳。
寶馨的產品並不特別,就是數控板金,但客戶很多元,包括關鍵能源商APC 、台達電、ATM設備商NCR、還有生產醫療設備系統的潔定等,客戶範疇涵蓋力設備、通訊設備、醫療設備、金融設備、新能源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六家台商在大陸A股上市,代表台灣在爭取企業回台上市商機的同時,大陸也在吸納優秀廠商進入A股市場,兩岸資本市場出現競合關係。

我們有幾個結論: 第一、越來越多台商將選擇A股上市; 第二、台商回台上市速度太慢,若不能改進,台灣證交所會逐漸喪失其優勢及信譽; 第三、台灣證交所應進一步開放,全力吸引外企和陸企來台第一及第二上市; 第四、大陸政府不斷對台商釋出善意與政策,台灣在兩岸結合關係中,急需找到自己的新定位。

旺旺/中嘉

旺旺董事長蔡衍明、國泰金控前副董蔡鎮宇及東森國際王令麟團隊,已成立「旺旺寬頻」,並與有線電視中嘉大股東MBK簽訂MOU,預計以715億元收購中嘉,將成為繼富邦後,另一方的數位匯流新霸主。

根據報載,蔡衍明團隊需準備兩成自有資金,向銀行聯貸金額高達五百七十億元以上。根據NCC統計,中嘉基本頻道訂戶105萬,僅次為凱雷持有的凱擘111萬,市占率超過兩成。中嘉旗下有十個系統台,僅次於凱擘的十二個。

台灣主管機關把外資私募股權基金(PE)擋在門外,卻造就了一批變形的”本土類PE”,包括蔡宏圖先生借款八百億元購回國泰金控股權,富邦蔡氏兄弟借款750億元自凱雷手中收購凱擘有線電視,再加上此次旺旺收購中嘉。財團收購的手法和外資PE是完全一致的,只是他們不叫”PE”。阻止外資PE來台,只會加速讓本土財團坐大,造成財富分配更加不均。南韓被稱為「Samsung Inc.」,看來台灣正在朝這個方向邁進。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名家觀點: 新澳證交所合併對台灣的啟示

【經濟日報╱黃齊元】 2010.10.27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週以82億美元收購澳洲證交所,震驚亞太,預期將對港交所和東京交易所形成強烈競爭,創造無國界的亞洲資本市場新典範。

全球資金正大量流向亞洲資本市場,各地上市IPO均創歷史高峰。AIA友邦香港IPO,最多可集資200億美元,將超越中國工商銀行,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歐美及新興市場企業紛紛轉香港上市,包括已上市的俄羅斯鋁業、內蒙古煤礦,及準備中的PRADA和計劃發行HDR(香港存託憑證)的巴西礦業龍頭淡水河谷。

今年前三季香港有53檔新股上市,集資239億美元(7400億台幣),同期紐約IPO集資額107億美元,倫敦只有70億美元,亦超過上海和深圳水平。不同往年集中於大陸,香港今年上市企業來自各地,是名符其實的全球集資中心,明年香港並將開放”人民幣”IPO。

新加坡政府(GIC)物流地產公司剛成功上市,集資27億美元,為有史以來第二大。雖然許多新加坡企業來台發行TDR,但新交所剛宣布一次引進19家在美國發行ADR的中國大型企業到新加坡再次上市,並引入全球最新的黑池(Dark Pool)股票交易平台,可以大批量交易港股。另外,印度煤礦正在進行35億美元印度有史以來最大的IPO。

台股前三季募資金額519億元,其中IPO只有50億元,規模是香港的150分之一,即使加上第四季宸鴻及85°C也多不到那裡去,遠遠落後香港、新加坡及亞洲其它國家。

其實台灣在去年第四季有很好機會,TDR接連不斷,變成全球單一國家最多DR市場,並給中、港、星很大壓力。但是外國公司來台第一上市進度緩慢,至今只有一家掛牌,TDR也改為嚴審,雖有陸資揚子江成功上市的驚喜,但從數字上看,台灣已被亞洲其它交易所給淹沒了。

為什麼會這樣?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主管機關上市把關嚴格,台商及外企制度和台灣法規難以接軌。現有六十家企業申請第一上市,預計年底前可通過五家。第二、主管機關對TDR發行面及交易面態度轉趨保守,放慢審批腳步。第三、外資對台灣定位及賣點仍不清楚,缺乏來台上市動機。第四、A股市場興起,部份台商被其吸引,改變方向。

吸引外資來台上市也是一種招商,台灣全球招商碰到的難題,包括政策不夠清楚、法令障礙仍多、以及價值取捨原則(世界配合台灣,還是台灣配合世界?)看到亞洲各國招商的積極度、魄力及靈活度(香港允許虧損的俄羅斯企業有條件上市、新加坡開放賭場),台灣焉能不多加警惕?金融監理和產業長期發展策略,何者孰重?如何拿捏?宜詳細討論。

我有幾點建議: 第一、徹底修改目前承銷審批制度。現有制度太過於繁瑣,而且不夠國際化。第二、積極吸引更多國家、不同產業公司來台上市,不要侷限台商。第三、「台灣籌資、台灣投資」,讓上市和招商連起來。現有政策要求陸資將募集資金用在台灣,卻限制其投資範圍。第四、儘量排除政策法規障礙。第五、逐漸開放陸資來台第一/第二上市。A股興起對亞洲市場形成巨大衝擊,間接帶動各國開放潮流,台灣若不能跟進,絕對會被淘汰。

所有到台灣的觀光客,都能感受台灣的人情味,對於外國企業和陸資,我們是否也能一樣開放、包容、理性與熱誠呢?台灣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相對其它部會,早已是最佳模範招商單位,但可以更上一層樓。台灣的未來沒有界限,若能夢想新世界,感受新國界,我們終會看見,那十倍大的明日艷陽天。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

華爾街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史丹利和瑞士信貸公布第三季業績狀況,獲利數字較去年較去年同期均大幅下降,摩根史丹利並為虧損,主要來自交易自營部門。

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的下降是三家投信影響獲利的重要因素。第一、根據美國SEC新規定,投資銀行不得以自有資本從事自營交易,只能代替客戶操作。第二、市場的交易量也相對比較清淡,很難找到好的交易策略。

令人驚奇的是,亞洲市場的表現比歐美要好很多。全球資金正大量流向亞洲資本市場,各地上市IPO紛創歷史高峰。AIA友邦香港IPO正在承銷,最多可集資200億美元,將超越中國工商銀行,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歐美及新興市場企業亦轉向香港上市,包括已上市的俄羅斯鋁業、內蒙古煤礦,及準備中的PRADA和計劃發行HDR(香港存託憑證)的巴西礦業龍頭淡水河谷。心血管藥公司四環醫藥本週在香港上市,本益比高達40倍,比去年本益比最高的國藥IPO(30倍)還要高,說明市場熱到頂點。

今年前三季香港有53檔新股上市,集資共239億美元(7500億台幣),同期紐約IPO集資額107億美元,倫敦只有70億美元,亦超過上海和深圳水平。不同往年集中於大陸,香港今年上市企業來自各地,是名符其實的全球集資中心,明年香港並將開放”人民幣”IPO。

新加坡政府(GIC)的物流地產公司剛成功上市,集資27億美元,規模為有史以來第二大。雖然許多新加坡企業到台灣來發行TDR,但新交所剛宣布一次引進22家在美國發行ADR的中國大型企業到新加坡再次上市,並引入全球最新趨勢的黑池(Dark Pool)股票交易平台,可以大批量集合訂單交易港股。另外,澳大利亞昆士蘭鐵路計劃上市(50億美元/有史以來第二大),印度煤礦(35億美元/有史以來第一大)、馬來西亞石油(34億美元/有史以來第二大)亦規劃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股市的IPO集資額正被大幅超越,雖然仍有10家左右外資TDR,但總金額遠遠落後香港和新加坡。這有幾個原因: 第一、主管機關審批太嚴; 第二、外資尚不夠認識了解台灣; 第三、台商轉往其它市場(如A股)上市。不論如何,台灣已到了應徹底檢討承銷制度的關鍵時刻。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CNOOC/美油氣開發案;惠普CEO;頂新/Uny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64期電子報

CNOOC/美油氣開發案

在經過五年的沉寂後,中國大陸龍頭企業中國海洋石油(CNOOC)再次進軍美國,斥資21.6億美元投資美國Chesapeake能源公司的油氣田開發案,一旦交易完成,中海油將取得該開發案33.3%的權益,也將成為首家大規模收購美國陸上能源項目的中國公司。

中海油曾在2005年計畫以185億美元併購美國優尼科(Unocal)石油公司,但美國國會卻以國家安全的理由否決了收購案,而中海油在歷經該次挫折之後就一直對海外投資與收購行為採取非常保守的態度,中海油這次的投資不用經過美國監管單位的核准,因為這起交易完全符合美國政府所提倡的引資政策,也就是引入外國資金來開發美國的本土油田並減少對進口原油的依賴,還能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

我們對此有幾個觀察:第一、能源併購是中國海外M&A大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 第二、中國大陸態度和作法都有改變,從控股改成參股,不再刺激美國人; 第三、即使如此,在中美展開匯率大戰之際,美國政策政府對中國投資還是會謹慎面對; 第四、台灣應利用ECFA機遇,和中國企業聯手出擊,共同推動海外併購。

惠普CEO

繼甲骨文執行長艾利森之後,前奇異(GE)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也加入砲轟惠普董事會的行列,抨擊惠普董事會嚴重失職,從未落實培養下一代領導階層的使命。
威爾許不留情面指出,「惠普董事會這10年來過失連連,他們從未盡到身為董事會成員的主要職責,就是為下一代領導班子鋪路。」威爾許聲稱,培養領導階層對惠普高層來說不具優先性。惠普日前才延攬前商用軟體大廠思愛普執行長阿普特克(Leo Apotheker),接替捲入性騷擾醜聞下台的前執行長赫德。甲骨文執行長艾利森還因此批評惠普董事會用人失當,該集體辭職。
我們對此有幾個觀察: 第一、惠普股價在Hurd離開後大幅下滑,並無起色,說明CEO去職影響甚大; 第二、董事會一直強調高道德標準,但是對於繼任人選的調查及決定,卻似乎顯得草率; 第三、新CEO是德國人,會不會有文化適應問題; 第四、SAP思愛普在前CEO任內,有盜取別人智慧財產權的官司,這對於惠普強調的”道德”標準來說,是一大諷剌,也是未來的隱憂。

頂新/Uny

日本中部超市巨額Uny看好大陸都會民眾購買力,與頂新集團合資3300萬美元,在大陸開放連鎖百貨商場。
頂新表示,新公司日方有七成股權,頂新有三成股權,未來將由日方主導經營,頂新則提供企業在中國經營的實務經驗。
在Uny從日本中部地區起家,主要經營連鎖百貨商場為超級市場,銷售商品大多為食品、服飾與家具器具。
本案有幾個有趣的地方: 第一、頂新看起來和日資策略聯盟是上癮了,這是第七或第八家; 第二、頂新(老二魏應交)五年前將樂購賣給英國Tesco,現在又重新跳入零售,不過型態偏重百貨超市,和大賣場不一樣,避免conflict of interest; 第三、ECFA簽定後,更多日本企業會透過台灣進軍中國,這種日-台-中「創新走廊」在中日關係趨於緊張之際,看來是較穩健可行的模式,值得經濟部多多參考。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從AIA友邦香港上市,看南山的未來

【工商時報╱黃齊元】 2010.10.18

美國AIG旗下友邦保險(AIA)計劃在香港上市,造成轟動,不僅獲得中東科威特及亞洲其它國家主權基金入股,香港富豪更爭先恐後擔任”基礎投資人”,國際機構配售多倍超額認購,最後有可能以上限定價,加計20%增發權及15%超額配售權,最多集資1591億港元(205億美元),可超越中國工商銀行,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IPO。

AIA原計劃去年中在港上市,後來改以355億美元賣給英國保誠人壽,出售失敗後,再次捲土重來,雖然估值降到310億美元,仍是了不起的成就,不僅AIG及美國政府贏足面子裡子,更是香港資本市場的一大勝利。

美國政府對AIG高達1800億美元的重整紓困方案,進展順利,AIG歐美業務Alico以150億美元出售給大都會人壽,日本業務以42億美元賣給保德信人壽,根據紐約時報所作的估算,重整完成時,不僅可償還所有債務,甚至還可能稍有盈餘。美國財政部以行動表示信心,將持有的490億美元優先股轉成普通股,對AIG持股從79.8%增加至90%。

相較於其它市場的重整順利,台灣想必是AIG心中難以言喻的痛。原先台灣南山有可能成為AIG最先出售成功的資產,現在卻像洩了氣的皮球,被人丟在一邊,價值嚴重減損,前途茫茫。AIG在其它地方的形象都是不幸落難的優良企業,然而在台灣卻被視為傲慢自大的外資財團。金管會表示,將會對AIG作監控,要求其定期報告,了解其資金匯出,希望其繼續維持南山營運。

看南山失敗對比AIG全球處置資產的成功,大部份人都會問”What went wrong”?與其繼續爭辯博智/中策的不適格性,更重要的議題是”What’s next”?主管機關除了說”No”,更應思考如何才能”Yes”,並成為解決問題的積極推動者。AIG當然可繼續推動第二次標售,但價格可能大幅降低,新買主適格性標準也難以界定,我認為另外還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 賣給AIA。如果要出售,賣給兄弟公司總比賤賣給台灣財團好。AIA涵蓋亞洲十三個市場獨缺台灣一塊,再加上其香港上市正熱,價值水漲船高,有助於整合南山。雖然美國政府在AIA的持股會再增加,但將來可以慢慢賣,在香港區域金融中心上市,更有助於順利實現股東價值。我認為AIG有可能徹底離開台灣這塊傷心地,不願浪費美國納稅人的錢於台灣再試一次公開標售。

第二、 特批南山以外國公司在台第一上市,豁免獲利標準。南山本是一家好企業,因為政策及外在問題才造成其短期虧損。主管當局既然不贊成私募,就應該支持「全民釋股」,讓南山變成一家全民擁有的優質龍頭企業。投資人不需要被過度保護,AIA股票在亞洲瘋狂熱賣,南山有四百萬保戶和無數營業員,難道股票會賣不出去嗎?全球最大的IPO中國農業銀行和AIA的重組上市,都是在三個月內完成,如果說南山要一、兩年才能上市,只會突顯我們的缺乏效率。參照AIA經驗,南山IPO可拿出一半給「策略投資人」競價認購,進一步提昇公司價值。

全球資金湧向亞洲,各地區市場陸續完成有史以來超級規模IPO,台灣IPO缺乏激勵人心的指標性IPO,已很明顯被香港及新加坡超越。若要成為亞洲經貿的Hub,台灣需要更開放的思維、更靈活的政策。給南山一條實際可行的活路,不僅是給台灣搖搖欲墜的市場形象一線生機,更能給受制於政策障礙的全球招商計劃一劑超級強心針。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阪急 / PRADA / 爾必達

阪急

統一阪急百貨本週開幕,湧進10餘萬人,並引進日本Uniqlo,一開門2小時即銷售破百萬元,造成轟動。ECFA的效果正不斷在發酵,看來即使再開三家百貨公司,應還是會有人潮,台灣正走向香港消費、旅遊帶動的新經濟模式和成長曲線,值得注意。

PRADA

義大利精品名店計劃到香港上市,若以其目前財務情形計算,總市值可能高達80億美元,募資將近20億美元。

PRADA是繼法國歐舒丹之後第二家宣佈到亞洲上市的歐洲企業。歐舒丹上市極為成功,募集7億美元,股價至今上漲40%。香港股市現正變成全球最大IPO上市地點,除了有俄羅斯企業前來掛牌以外,還有拉丁美洲的代表性公司如巴西的淡水河谷宣佈將在香港以HDR方式第二上市。

資本市場全球化是大趨勢,越來越多企業會兩地甚至三地掛牌,亞洲特別是香港會成為新的集資中心和交易平台。台灣這兩年資本市場的開放至今吸引了超過二十家外國企業發行TDR,第一上市(IPO)也急起直追,已有五家獲得核准。台灣應該專注於中小企業、高科技和成長型企業,利用ECFA所帶來的機遇,再造亞洲投融資樞紐的地位。

爾必達

日本DRAM大廠爾必達表示,計劃明年在台發行TDR,未來不排除入股台灣廠家2-3成股權,力晶、茂德與華邦電是可能入股目標。

爾必達社長表示,台灣DRAM業者獨力發展可能性不高,而爾必達自己若不積極開始展開整合,也很難生存,因為規模不夠龐大,而在日本擴大規模,也不是好的選擇,因為日圓持續走強。過去三年日圓升值40%,韓元卻貶值19%,所以日本希望聯合台灣力抗三星。

經濟部兩年前曾經希望整合台灣DRAM產業,並請聯電副董事長宣明智主導,結果因為不能擺平日本(爾必達)和美國(美光)的利益衝突及政治角力,以致最後胎死腹中,非常可惜,現在等於是爾必達自己來作一樣的事情。

台灣政府沒有「戰略產業」發展觀,企業又不熟悉M&A,如此下去,將來勢必淪為外資及陸資整合的對象,必須徹底從心態及策略上改變,積極發展「產業控股公司」,才能急起直追。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華爾街(金錢萬歲);淡水河谷HDR;朝日

華爾街(金錢萬歲)

華爾街電影續集上映,造成轟動,歐美媒體都大輻報導,我上週也不能免俗地跑去先睹為快。

作為一部商業影片續集,華爾街(金錢萬歲)其實拍得不差,靈魂人物當然是麥克·道格拉斯,飾演一位欲重返江湖的股東大亨,歷盡人情冷暖事故,仍然堅持不倒,越挫越勇,只是在父女親情上展現了柔情的一面。

麥克·道格拉斯在劇中到大學演講,提到今天的槓桿金錢遊戲比起他多年前因為內線交易時,已超過太多倍,所以他在鐵窗內往外望時,不禁懷疑是不是大家都瘋了。2006-08時,金融資產證券化是華爾街最熱門的商品,但沒有人想到它會是金融海嘯的元兇。

主角的名言是「Greed is good」,然而華爾街今天的貪婪已超越道德標準,所以受到制裁,所有投資銀行業務都會受到影響,我認為M&A業務相對衍生自營交易,未來將會受到更多的重視。



淡水河谷HDR

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商淡水河谷宣布,決定年底以前以HDR(香港存託憑證)方式在港上市。該公司認為,亞洲作為全球成長速度最快的資本市場,市場規模非常可觀,這對該公及股票流動性,股東基礎和股票定價有積極關係。

該公司營收57%來自中國大陸,成長強勁,根據第二季財務報表顯示,營收年增95.3%至99.3億美元,當季淨利潤則達37.1億美元。該公司股票目前在巴西聖保羅、美國紐約、法國巴黎所和西班牙馬德里證券交易所掛牌,市值約1480億美元左右。

淡水河谷這個案子有幾個重大意義。第一、這是第一家在香港第二上市的中南美洲企業,年初俄羅斯鋁業在港集資20多億美元上市,現又加入另一BRIC國家,香港變成真正的國際集資中心。第二、不同於今年稍早的保誠,淡水河谷採用的是HDR架構。台灣TDR揚眉吐氣,對亞洲其它市場造成很大的啟發,新加坡最近也一次性引進20多家ADR企業在證交所掛牌。淡水河谷的HDR代表香港聯交所想急起,亞洲勢必成為全球最活躍的DR市場。第三、未來全球不管是IPO(初次上市)或SPO(二次上市)都會更偏向亞洲資本市場,這是台灣的機會,香港吸引大型公司,台灣則適合全球中小型成長企業,台灣證交所硬要和香港去搶揚子江這種大型企業,成效不一定會好。第四、巴西是明日之星。巴西石油剛上市,募資700億美元,實在是太可怕了,比之前紀錄中國工商銀行超出2倍,台灣在和中國大陸交流的同時,不要忘了這個重要的「新興市場」。


朝日/頂新

朝日啤酒本週宣布以股權置換的方式入股頂新集團6. 54%股權,換算入股總金額高達5.2億美元,這也是繼先前伊藤忠之後,頂新集團再度釋出股權引進策略合作夥伴,不過相較於兩年前伊藤忠入股頂新集團,朝日的入股單位價貴了1.23倍。

伊藤忠集團在2008年底,以7.1億美元現金,以及出清康師傅飲品控股股權9.999%的方式入股頂新集團20%,同時還取得頂新集團一席董事,朝日啤酒此次入股的模式也相同,只不過朝日啤酒的單位入股成本不僅貴了超過一倍,也未取得董事會席次。

康師傅飲品控股的三大股東原先為康師傅、頂新集團與AIB 公司,AIB公司就是伊藤忠集團與朝日啤酒共同合資成立,不過歷經股權交易之後,目前康師傅飲品控股以康師傅持股50.005% 最多,朝日啤酒持股39.996%居次,頂新集團則為9.999%左右。

我對這個案子有幾個觀察。第一、康師傳會加速國際策略聯盟; 第二、日本企業將更依賴台灣策略夥伴進入大陸市場; 第三、頂新控股一年內漲了一倍,未來在中國內需帶動下,還會不斷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