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名家觀點: 新澳證交所合併對台灣的啟示

【經濟日報╱黃齊元】 2010.10.27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週以82億美元收購澳洲證交所,震驚亞太,預期將對港交所和東京交易所形成強烈競爭,創造無國界的亞洲資本市場新典範。

全球資金正大量流向亞洲資本市場,各地上市IPO均創歷史高峰。AIA友邦香港IPO,最多可集資200億美元,將超越中國工商銀行,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歐美及新興市場企業紛紛轉香港上市,包括已上市的俄羅斯鋁業、內蒙古煤礦,及準備中的PRADA和計劃發行HDR(香港存託憑證)的巴西礦業龍頭淡水河谷。

今年前三季香港有53檔新股上市,集資239億美元(7400億台幣),同期紐約IPO集資額107億美元,倫敦只有70億美元,亦超過上海和深圳水平。不同往年集中於大陸,香港今年上市企業來自各地,是名符其實的全球集資中心,明年香港並將開放”人民幣”IPO。

新加坡政府(GIC)物流地產公司剛成功上市,集資27億美元,為有史以來第二大。雖然許多新加坡企業來台發行TDR,但新交所剛宣布一次引進19家在美國發行ADR的中國大型企業到新加坡再次上市,並引入全球最新的黑池(Dark Pool)股票交易平台,可以大批量交易港股。另外,印度煤礦正在進行35億美元印度有史以來最大的IPO。

台股前三季募資金額519億元,其中IPO只有50億元,規模是香港的150分之一,即使加上第四季宸鴻及85°C也多不到那裡去,遠遠落後香港、新加坡及亞洲其它國家。

其實台灣在去年第四季有很好機會,TDR接連不斷,變成全球單一國家最多DR市場,並給中、港、星很大壓力。但是外國公司來台第一上市進度緩慢,至今只有一家掛牌,TDR也改為嚴審,雖有陸資揚子江成功上市的驚喜,但從數字上看,台灣已被亞洲其它交易所給淹沒了。

為什麼會這樣?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主管機關上市把關嚴格,台商及外企制度和台灣法規難以接軌。現有六十家企業申請第一上市,預計年底前可通過五家。第二、主管機關對TDR發行面及交易面態度轉趨保守,放慢審批腳步。第三、外資對台灣定位及賣點仍不清楚,缺乏來台上市動機。第四、A股市場興起,部份台商被其吸引,改變方向。

吸引外資來台上市也是一種招商,台灣全球招商碰到的難題,包括政策不夠清楚、法令障礙仍多、以及價值取捨原則(世界配合台灣,還是台灣配合世界?)看到亞洲各國招商的積極度、魄力及靈活度(香港允許虧損的俄羅斯企業有條件上市、新加坡開放賭場),台灣焉能不多加警惕?金融監理和產業長期發展策略,何者孰重?如何拿捏?宜詳細討論。

我有幾點建議: 第一、徹底修改目前承銷審批制度。現有制度太過於繁瑣,而且不夠國際化。第二、積極吸引更多國家、不同產業公司來台上市,不要侷限台商。第三、「台灣籌資、台灣投資」,讓上市和招商連起來。現有政策要求陸資將募集資金用在台灣,卻限制其投資範圍。第四、儘量排除政策法規障礙。第五、逐漸開放陸資來台第一/第二上市。A股興起對亞洲市場形成巨大衝擊,間接帶動各國開放潮流,台灣若不能跟進,絕對會被淘汰。

所有到台灣的觀光客,都能感受台灣的人情味,對於外國企業和陸資,我們是否也能一樣開放、包容、理性與熱誠呢?台灣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相對其它部會,早已是最佳模範招商單位,但可以更上一層樓。台灣的未來沒有界限,若能夢想新世界,感受新國界,我們終會看見,那十倍大的明日艷陽天。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