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的香港,呈現一股忙碌的氣氛,酒店一樣很難訂,好像大家都想在年底前把事情做完。
我以前曾在香港工作過,但現在到香港的時間越來越少,大部分都是跑大陸,沒想到這幾周竟然連續來了香港三次,均是參加國際性會議。
今年中國併購年會,特別選在香港舉行,主題叫做「亞洲併購的力量」,講白了其實就是展現中國大陸的力量,現在全球很多併購活動都是由中國企業發動,中國成為全球舞台的要角。
主辦方特別找了幾個大陸新興城市,和嘉賓進行招商介紹及對談,這些都是老套,挺無聊的,唯一的例外是珠海橫琴。
我聽說過好幾個項目都在橫琴,只知道它位於澳門附近,但不很清楚究竟有什麼特色。
橫琴之所以重要,和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有關,這條全長50公里、耗資100億美元的大橋將香港、澳門和珠三角連接起來,預計2016年完工。
以往從中國到澳門,必須先到香港,再搭渡輪過去,將來大橋通車後可以一線直達,時間從4小時縮短到30分鐘。
澳門當然會成為港珠澳大橋最大的受惠者,可以帶來更多的人流;而珠海作為珠三角的出海口,也會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至於深圳則是輸家,因為珠三角可以直接和香港對接。
問題是澳門地方太小,而且所有經濟活動都圍繞在博彩業上面,所以要找一塊地方作為澳門的延伸,也就是僅有一海之隔的珠海橫琴。
橫琴其實是一個島,位於珠江口,土地總面積超過一百平方公里,同時擁有海洋、濕地、森林三大生態系統,以往一直沒有被開發。
2009年初,習近平視察橫琴,年底國務院就批准了整體規劃,橫琴新區正式掛牌成立,至今投資已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
我對具有未來性的事物一向有高度興趣,特別是這種從無到有、充滿想像力的大型造城(島)計畫。大會簡報後,主辦方還有一場專門給外國投資機構的閉門座談,我也被邀請,並且第一個提出問題。
「剛才在介紹時您提到了好幾次『粵港澳』這個概念,說明未來區域整合的趨勢,但是我們也經常聽說『港深經濟一體化』,大陸去年在深圳又成立了『前海』特區,請問和你們有什麼不同,兩者是否有衝突?」
橫琴負責招商的主任抬起頭來看了我一眼,趕快把我的名片找出來。
「這位來自台灣的黃理事長您好,您的問題很直接,在香港也有很多人問我。」
「其實根據國務院的規劃,橫琴和前海各有各的特色,兩者不相矛盾,橫琴主要是為澳門配套,而前海的設立則是為了配合香港發展,至於你們台灣也有一個配合的島,在福建平潭。」
原來如此,我之前就有聽說中國大陸在前海要複製一個「小香港」,並且給予其「金融改革試驗區」優惠政策。香港由於人狹地稠,已無法再持續增長,所以有前海的規劃,並且早在上海自貿區之前,就率先取得人民幣國際化試點。
「橫琴和前海看起來似乎很相似,請問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
大陸什麼發展都是一窩蜂,比如上海自貿區成立後,很多地區都想跟進,在我看來這兩個號稱「比特區更特」的新區也是大同小異。
「你這個問題很好,其實我們兩個區域非常不同,前海主要是以金融為主,但橫琴未來有七個產業重點,金融只是其中之一。」
大陸地方官員為了招商,使出渾身解數,重點和數字倒背如流,振振有詞。
「橫琴有幾個重點政策:不再做賭博,另外製造業、加工業、物流業不上島,全力發展旅遊休閒、文化創意、中醫保健等產業,我們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海洋館和最高的摩天輪,將打造中國的『奧蘭多』(Orlando)。」
這就是「定位」的重要性,台灣成立「自由經濟示範區」,內容包括現代農業、製造業(前店後廠)、物流業和服務業(醫療及金融),五花八門,卻喪失了焦點。
另外一個啟發是,生態環境也可以作為招商重點。澳門是紙醉金迷的邪惡產業,但橫琴轉向做健康的休閒產業,一樣創造產值,卻不會帶來汙染。台灣從來沒有好好思考如何以我們優異的”life style”去吸引外資。
全世界各地都在發展「區域經濟」,從一個點擴展到一個圈,和其它的區域或城市建立互動共榮的發展模式。韓國的新願景是「Hongaporea」(Hong Kong + Singapore + Korea),將香港和新加坡的優勢,都整合在經濟自由區裡,中韓FTA談判正快速推進,並計畫於明年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台灣的問題是不知道要和誰做朋友,還把門關起來,所以漸漸被邊緣化。
大家經常講的一個名詞是「大中華」(Greater China),大中華必須至少涵蓋兩岸三地,如果再把澳門算進去就是四地,但究竟誰是中心?其實每一點都可以輻射成為中心。
多年前我的朋友「台灣先生」谷月涵 (Peter Kurtz) 曾提出一個名詞「大台灣」,也就是以台灣為中心,將經濟活動輻射出去,但之後就沒有人再提了。
在世界的舞台上,一定要結盟打群架,不管是TPP或自由經濟區,台灣的上策是「大台灣」,中策是和別人合作形成同盟,下策是做一個自己爽的小小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