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開發金 新加坡期貨商, 兆豐 彰銀, 台泥國際, 富邦 ILFC, 交行農行 寶島債, A股IPO, 惠普

開發金  新加坡期貨商, 兆豐  彰銀, 台泥國際, 富邦  ILFC, 交行農行  寶島債, A股IPO, 惠普

開發金 / 新加坡期貨商
開發金控25日決議斥資約新台幣11.66億元(4,880萬新幣)100%收購新加坡王第一利順期貨(Ong First Tradition),藉此取得新加坡證券經紀業務執照,擴大亞太財富管理事業版圖。   開發金尤其看好近年來富豪轉往新加坡的趨勢,預計將藉此完成發展亞太區域財富管理中心的目標。    開發金控昨日董事會決議通過子公司凱基證券轉投資的子公司KGI Securities (Singapore) Pte. Ltd. 收購Ong First Tradition Pte.Ltd. (Ong First Tradition) 100%股權,共計300萬股,每股收購價為新幣16.27元,交易總金額暫估計為4880萬新幣。
     
開發金控副總張立人表示,由於屬家族企業的王第一利順期貨有意出售,加上考量子公司凱基證券透過收購除能加速業務擴張及達到規模經濟效果外,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具互補性的法人客戶基礎及外匯交易執照,是這次最重要的投資效益,因此決定收購。預估收購之後凱基證券的ROEROA也都能提升至兩位數。
     
據指出,王第一利順期貨為新加坡第一家期貨公司,近30年來在東南亞期貨市場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客戶基礎深厚且產品線齊備,也因擁有新加坡當地證券經紀執照,其營運及人員規模,有利於凱基證券進一步申請新加坡當地證券經紀資格,加速實現凱基證券海外財富管理事業的佈局規劃,再加上開發工銀於大中華地區與產業的緊密關係、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的資源,以期成為亞太區最佳投資銀行。
     
凱基證券在收購王第一利順期貨後,將有更完整的金融商品優勢及遍及大陸、東北亞、東南亞及伊斯蘭市場的廣大客戶通路,將能進一步發展區域財富管理中心之目標。    開發金指出,近年來全球富豪有從香港轉往新加坡的趨勢,而香港及新加坡是亞洲金融產業發展的二大中心,是切入大中華及東協市場的二個重要引擎,其中新加坡更是亞洲最先進的期貨及衍生性商品交易中心,也是亞洲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之區域樞紐,未來有機會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離岸財富管理中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凱基正逐漸成為台灣最有併購企圖心的證劵商。

第二、元大多年前在新加坡曾有收購金英證劵,後來獲利了結賣出,凱基以前在泰國也有投資證劵商。

第三、收購新加坡期貨公司是正確的方向,畢竟新加坡是亞洲較先進的期貨及衍生商品交易中心。

第四、但新加坡的問題是以機構法人為主,個人零售業務並不活躍。

第五、我們還是要對台灣金融機構開始往東南亞「走出去」給予正面的肯定。

兆豐 / 彰銀
財政部指示兆豐金控扮種子部隊發動整併案,彰化銀行被視為優先評估對象,初估兆豐金合併彰銀後,公股持股約12%~13%,台新金不到10%,公股仍擁主導權。此一合併案規模將逾千億元,為近十年來首見。據透露,兆豐金高層已經獲得財政部指示,以併購彰銀為優先進行評估。兆豐金高層認為,彰銀的金融商品行銷(TMU)與財富管理業務,績效頗為優異,值得兆豐銀借鏡,未來合併也將具有互補綜效。

彰銀目前淨值已達1,105億元,兆豐金併購彰銀規模肯定千億元起跳,若成案將是睽違十年以上的金控併購大案。過去只有國泰金併世華銀、富邦金併北銀有到千億元;近年來金控併購規模較大的案件,僅有元大金併寶來證、開發金併凱基證,規模分別為五、六百億元。兆豐金若完成併購彰銀,將再掀金控併購高潮。據了解,為讓彰銀與台新金脫勾,二年前財政部也曾指示合庫評估合併彰銀,但未談成。最近為配合金管會催生台版星展銀行政策,財政部指示兆豐金評估整併案,彰銀被視為最合適對象。不過,財政部官員24日表示,財政部對整併案並無預設立場,尊重兆豐的專業評估。

兆豐金的泛公股比率有25%、彰銀則有20%,雖然兆豐金的泛公股沒有合庫高,但兆豐金股價較高,初估兆豐金與彰銀換股合併後,泛公股在兆豐金持股約12%~13%,台新金則持有兆豐金不到10%,公股仍是最大股東。此外,彰銀的大股東除了公股,還有台新金,當初台新金買進彰銀價格每股26元,以彰銀22日收盤價17.5元來看,價格將是影響台新金意願的關鍵。兆豐金幕僚作業尚待兆豐金董事長蔡友才自日本返回後進一步指示,才會提出評估報告。

兆豐銀內部對併購彰銀的疑慮不少,日前兆豐銀召開行務會議,蔡友才雖沒點名和哪一家公股整併,仍請兆豐銀上下做好心理準備,接受「公公併」的政策任務。上周兆豐銀高層主管內部會議,會中則是直接挑明政策指示兆豐金併彰銀,然後兆豐銀再與彰銀二合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政府想要積極發展台版星展銀行,打造一家能夠「走出去」的台灣金融機構,兆豐的確是最有條件的業者。

第二、但財政部只是彰銀的第二大股東,應該要尊重大股東台新的意見,不能因為是公股就忽略公司治理,凌駕民股之上。

第三、財政部之前對台新有過承諾,允許其取得彰銀經營權,現在卻自毀承諾,道理上說不過去。

第四、財政部只能代表公股的業務,不能球員兼裁判,既想取回彰銀主導權,又同時以政府的立場對彰銀下指導棋。

台泥國際
看好大陸水泥市場,台泥董事會通過以每股港幣3.9元,100%收購台泥國際流通在外股權,台泥國際未來將從港交所下市。若以上周五台泥國際在港交所收盤價3.06港幣計算,台泥收購溢價空間達27%。   台泥董事長辜成允表示,看好大陸發展,決定提高台泥國際持股達100%,不僅增加收益貢獻力道,也對產業布局更具彈性。尤其,台泥國際股價長期偏低,即使加上本次收購溢價條件,每股價格也低於每股淨值4元水準,從本益比、股價淨值比條件還看,實為合宜布局。
     
此外,由於嘉泥亦為台泥國際持股15.84%股東,若股權全數以3.9港幣出售,潛在獲利可達18億多台幣,每股獲利貢獻約2.3元;激勵昨日股價勁揚3.7%。對此,嘉泥表示,目前無法對此案進行評論。公司將在收到台泥收購案通知後,提報董事會討論,並聘獨立專業財務顧問評估相關收購價的合理性。
     
台泥目前已穩居中國大陸前六大水泥廠,目前台泥國際旗下轉投資公司共33家。台泥持股100%子公司台泥國際公司,台泥國際再持股孫公司(台泥國際控股)56%股權,另外嘉新水泥也持股15%台泥國際控股,兩者合計逾70%。    台泥表示,台泥國際目前在港交所的本益比(P/E)和股價淨值比(P/B)長期偏低。看好大陸長期發展,透過100%股權收購,但因不符香港證交所規定大股東不得持股逾75%規定,將辦理下市。未來除了利潤將可悉數回歸台灣母公司,也因股票下市,後續布局更具彈性。
     
台泥指出,依香港聯交所的法規,若公開收購過程中,只要收購的股權達90%門檻,就可依法強制收購另外的10%股權,讓公開收購者能順利收足百分百股權,以利進行股票下市或是合併等作業。    法人估,台泥國際今年整體獲利將逾台幣60億元。若台泥子公司TCCI能順利100%將台泥國際收購,台泥國際對台泥的獲利貢獻度可望水漲船高。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以前有很多台灣上市公司習慣將部份業務分拆再上市,然而現在的趨勢是合併,將過去拆出去的業務併回來。

第二、台泥當年分拆上市的理由是將大陸/海外業務單獨放在一家上市公司,以前台灣上市公司有對大陸投資不得超過淨值40%的限制,所以在香港上市有道哩,但現在已不需要。

第三、香港不適合工業製造類股上市,所以台泥國際的P/EP/B偏低。

第四、將資產整合回母公司以後可以形成規模效應,享有更高的本益比。

第五、台灣大型上市公司應該多多進行這種「集團內」的資源重組,以提高經營效率。

第六、這次併購溢價27%,可以算是相當之高,對於台泥國際小股東來說應屬公允。

第七、現在台泥國際市價比淨值4元低很多,即使每股3.9元收購仍低於淨值,用趨於淨值的價格多購其實已經很優惠了。

第八、台泥這幾年砍掉旭多和本業無關的業務,但在本業則大力併購相關業務,這種focus相當值得肯定。

富邦 / ILFC
富邦蔡家事業版圖廣大,未來還可能新增「飛機租賃」,鎖定航空公司與金字塔頂端客戶。富邦金(2881)副董事長蔡明興昨日出席台大粉樂町開幕時表示,「正在跟ILFC(國際租賃財務公司)談」,若未來成功買下,富邦集團版圖將由金融、電信、建築、零售、娛樂,跨足到飛機租賃。

國際租賃財務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飛機銷售與租賃公司,隸屬於美國國際集團(AIG),外電報導蔡明興有意和香港及中國的資金合作,以42億美元(1243.2億元)價格共同收購。蔡明興昨日證實「正在談」,但也表示「還不成熟」,希望外界先不要高度期待。 市場分析,經營飛機租賃公司投資報酬率約8%以上,過去市場推估,飛機租賃市場總值可達3000億美元(8.88兆台幣)。在國內部分,除中租迪和與外國業者合作外,先前漢翔與全球通舉行記者會,推出灣流100型商務專機私人包機服務,「空中小黃」的代價是1小時19.5萬元台幣。 不過航空事業近年慘淡,飛機租賃業務獲利降低,而國際租賃財務公司喊賣42億美元,令人瞠目結舌。日本三菱商社日前才以10億美元,買下美國的飛機租賃公司。

據了解,蔡明興擬透過香港投資公司牽線,與中國金融投資家肖建華合作,參與收購國際租賃財務公司;由於收購金額龐大,還考慮向兆豐銀行、台灣銀行融資聯貸21億美元。相關人士分析,蔡明興與肖建華的合作模式,應該是出資取得股權,不會直接經營,「畢竟台灣缺乏相關人才,法令也不是很完善」。

由於美國AIG2008年金融海嘯後,陸續出售旗下包括台灣南山人壽及國際租賃財務公司等事業體,來償還欠美國政府的債務,其中國際租賃財務公司一直未能成功出售。相關人士指出,國際租賃財務公司傳出的售價高達42億美元,能否完成收購,價格絕對是最大的關鍵。台灣目前僅中租迪和與外國業者合作,跨進飛機租賃領域。中租迪和母公司F-中租表示,中租迪和30年前即開始承作飛機租賃業務,是台灣第1家進入飛機租賃市場的金融服務公司。 

中租迪和上半年宣布與全球第3大飛機製造商龐巴迪策略聯盟,由中租獨家承攬龐巴迪亞洲區飛機租賃融資業務,且相關效益在第3季期間已開始有正面貢獻產生,F-中租預估今年將可5~6件案件完成簽約並入帳。不過,中租迪和的合作方式是提供融資資金,並非直接經營飛機租賃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富邦已經成為台灣最有併購企圖心的企業,不論是國內或海外。

第二、這次Buyout是和中國富商肖建華合作,肖建華過去也曾想購買台灣南山人壽,後來被台灣金管會否決。

第三、這次Buyout的牽頭人士吳榮輝,他在2000年時就是富邦香港的高級主管,後來又成為Primus(博智資本)的合夥人,博智正是當年標購南山人壽的主體。

第四、照理說中國大陸金融機構應該是ILFC最合理的買家,但是他們後來都陸續退出,說明這個案子可能有一些問題。

交行農行 / 寶島債
金管會同意陸企可發行寶島債,率先宣布發行的交通銀行27日進一步表示,高達人民幣12億元的發行額度,包含3年期、5年期兩種年限,票面利率分別為3.4%3.7%,刷新台灣離岸人民幣債市的紀錄。為搶頭香,交行昨日一早便趕赴櫃買中心遞件,發行人為交行香港分行,同時委由滙豐(台灣)銀行擔任主辦券商,發行對象則為法人機構投資者。初試啼聲就令人眼睛一亮的交行,並未說明籌資的具體用途,據了解,此次大舉發債,除了搶頭香的表面意義,很可能是為因應大陸年底的資金緊缺現象,藉此吸收資金供集團調度使用。

面對陸資銀行來勢洶洶發債吸收人民幣,有意發行寶島債的國銀說,目前吸收的人民幣資金相當充足,且大陸有外債管制,考量去化管道不足,暫時不跟進發行,「除非大陸分行有大規模長天期授信需求,否則短期發債計畫會謹慎處理」。目前市場已掛牌的寶島債,包括中信銀、彰銀、德意志銀行、遠東新世紀與東元電機等五檔,發行金額合計達人民幣39億元,平均利率約2.45%~2.9%不等,其中利率最高的是東元電機所發行,3年期、規模人民幣3億元的寶島債,儘管利率高達3%,但和交行最低3.4%相比,仍略顯遜色。交行認為,此次寶島債發行若能獲批准,將有助擴大寶島債市規模;法人說,觀察香港人民幣債市經驗,有高達六成發行單位為陸企,在台灣開放陸企可跟進發行寶島債後,可望替人民幣另闢去化新管道,對於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將更添優勢。

陸企來台發寶島債27日上路,開放首日就有中國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兩家大型陸銀遞件申請,額度合計多達人民幣27億元,金管會指示櫃買中心先針對陸企訂定人民幣100億元總額度,後續再隨時檢討。據了解,交行發行額度人民幣12億元,農行發行額度15億元,相繼創下國內寶島債市場開放以來最高發行額度,而且一家比一家高。

金管會26日宣布,從昨天起開放大陸註冊法人來台發行寶島債後,交行昨天上午就向櫃買中心送件,農行下午隨即也遞件,兩家都是透過香港分行來發行,由於透過境外來台發債,不需要大陸人行等相關單位審批,因此可以在台灣方面鳴槍起跑的第一天就率先送件。根據金管會資料,目前寶島債已發行六檔,發行額度合計有人民幣39億元,其中最高發行額度的是德意志銀行的人民幣11億元,但農行一口氣就要發行人民幣15億元,搶下最高發行額度,交行預計發行額度也有人民幣12億元。

證券業者表示,這兩檔陸銀寶島債發行額度,就占目前已發行額度的七成,陸企的人民幣資金需求量果然相當大,金管會開放陸企來台發寶島債,對消化國內人民幣資金將最具效果。財委會立委也關注開放陸企來發寶島債,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開放對象主要是我們的台商及大陸銀行業,銀行業的財報較透明,兩邊還可透過監理合作互相再作確認;除此對陸企來發寶島債,也設有額度控管,現階段是人民幣100億元。曾銘宗會後進一步表示,現階段額度先觀察一段時間,再看各界反映、申請情況,如果很踴躍也很正面的話,就可以進一步來檢討。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劃時代的突破,我們為金管會的大幅度開放陸企募資喝采。

第二、大陸有外債管制,台灣銀行發行寶島債去化管道不足,將來發行寶島債的企業應以陸資以及大陸金融機構為主。

第三、金管會一宣布,就有兩家大陸銀行送件,說明大陸銀行擦掌,瞄準寶島債已久。

第四、這次發行的利率,比過去發行寶島債的台灣和外資企業都要來得高,並不是代表大陸銀行債信不好,而是合理反映真實的融資成本,這對於將來整個市場的正常發展會有幫助。

第五、台灣可能短時間就會面臨增加整體額度的壓力,大陸銀行不管是發行12億元或15億元人民幣,對於其整體規模來說都很小,將來10億元可能是陸企發行寶島債的起跳規模。

AIPO
大陸證監會30日發布新股發行(IPO)體制改革最新規定,企業上市將著重合規性審查,預計明年1月底約有50家企業能完成程序並上市。此舉代表大陸將重啟IPO(首次公開募股),且股票發行可望從核准制邁向註冊制。大陸公司申請股票上市,必須經由證監會發行監管部進行「實質審批」。註冊制是指大陸證監會不再實質性審核,只負責監督,改由交易所實質審核。此舉符合大陸近來「簡政放權」的改革思維。證監會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是逐步推進股票發行從核准制向註冊制過渡的重要步驟。

證監會表示,「意見」公布後,需要一個月進行相關準備工作,才會有公司完成相關程式,預計到明年1月底,約有50家企業能夠完成程序並陸續上市。這也是大陸官方首度證實A股將重啟IPO。證監會發言人鄧舸表示,目前排隊申請發行的企業累計已達到760多家,預計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完成760多家企業的審核工作。「意見」指出,監管層對企業上市將重在合規性審查,企業價值和風險由投資者和市場共同判斷。經審核後,新股何時發、怎麼發,將由市場自主決定,發行價格將更加真實地反映供求關係。「意見」也調整新股配售機制,更加尊重中小投資者申購意願。約束發行人定高價,抑制投資者報高價,遏制股票上市後「炒新」行為。

鄧舸表示,恢復新股發行並不決定股市中長期走勢,股市運行主要由當時經濟基本面和宏觀政策所決定。股市設立以來,已經歷八次新股發行暫停、七次恢復發行;前七次恢復發行後的首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五次下跌、二次上漲。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文國慶認為,陸股轉向註冊制後,上市更加容易,過去市場中所熱炒的重組概念將會退燒,同時這麼多公司完成上市的話,市場的流動性將會承壓,短期市場是一大利空。文國慶說,儘管新規定短期內對大盤是利空,但長期對於改善證券制度有很大的意義,未來股市將是先跌後漲。為打擊過度包裝上市,證監會最近一次是在201212月底啟動為時三個月的財務專項核查,被形容是暫停IPO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PO重啟發行,對於PE、上市公司以及投資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第二、最重要的是大陸證監會將來不再實質性審核,只負責監督,改由交易所實質審核,這甚至超越了台灣的承銷制度。

第三、十八大三中全會強調「市場」將成為「決定性」力量,新的IPO註冊制也是落實了這個理念。

第四、新的IPO管道如果暢通,將來借殼上市應該會越來越少。

第五、新的IPO制度是否能夠落實,仍然有待觀察。目前第一個觀察點是所謂明年一月底,所有五十家企業能夠完成程序並陸續上市。

第六、如果大陸企業能夠順利在國內A股上市,將來轉到海外或台灣上市的積極性會降低。

第七、註冊制強調信息披露,投資人要負起更多的責任,不能將所有責任推到主管機關身上。這是一個過程,連台灣投資人都未培養這方面素養,虧了錢就到主管機關去鬧,或者請立法委員去關切,這是很要不得的心態。

惠普
在企業部門銷售成長帶動下,惠普(hp)公布2013年度第4季(20138~10月)總營收291億美元(約8634.55億元台幣),EPSEarnings Per Share,每股純益)1.01美元,雙雙超越預期,扭轉營運希望漸濃,激勵周二盤後股價一度大漲逾8%。展望未來,惠普樂觀預估2014年度第1季(201311月至20141月)財測, EPS估介於0.82~0.86美元之間,上限略高於市場預期的0.85美元,中間值則符合市場預期;全年度EPS則介於2.85~3.05美元之間。 

惠普執行長惠特曼(Meg Whitman)說:「儘管面對許多外界的質疑,但是我們以企業計算服務等資訊中心成功地打進了多數的市場。資訊中心這塊領域對惠普來說重要性將會與日俱增,因為我們相信許多當地的企業和政府都會想要在自己的國家建立資訊中心。」惠特曼並表示,惠普在扭轉營運計劃剛開始實施的前2年經歷了「艱困」時期,不過惠普早有「備戰」的準備來面對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亞洲和部分的新興市場仍是可繼續開發潛力的地方。惠特曼也指出,扭轉營運計劃的成效將在明年更為顯著,明年營收成長的重點仍落在企業電腦、伺服器以及網絡業務等公司企業部門。明年PC以及列印業務營收料將仍持續下滑。上季公司企業部門營收年增1.8%、商業PC營收大增4%等都是帶動總營收的主力。 

惠特曼上任1年多來,一直在努力降低惠普對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業務的依賴,並且透過裁員和進軍企業計算服務等有長期潛力的新市場來增加惠普的獲利。在扭轉營運希望之下,惠普今年來股價大漲76%。儘管惠特曼樂觀看待明年,但不可否認的是惠普上季總營收已經從去年同期下滑3%,加上與同業的激烈削價競爭下侵蝕了獲利成長,其中營業利益率也下滑1.4個百分點至9% 

ISI集團分析師馬歇爾說:「我們看不到惠普的EPS預估值有何優勢。惠普只是不斷祭出削價策略來增進其競爭力,但這樣只會不斷壓縮到惠普的獲利空間。」另一方面,惠普2011年購併英國軟體業者Autonomy後,惠普股東在美國加州提起集體訴訟,控訴惠普以及惠特曼等人倉促收購Autonomy,並誤導投資人買入惠普股票的事件,加州聯邦法院已令惠普以及惠特曼等人進行辯護。 

我們的看法:

第一、惠普為什麼值得參考? 因為它和宏碁類似,都是太注重PC,沒有平板、沒有手機、沒有清晰的互聯網策略,所以會被聯想打敗,從全球PC的龍頭寶座上摔下來。

第二、惠特曼已經表示需要時間重整惠普,2014年仍然業績不看好,這和施振榮先生說需要三年的時間來整頓宏碁很類似。

第三、但宏碁還有更大的挑戰: 它的B2B企業端市場沒有惠普強,惠普這一季主要是靠企業用戶扭轉頹勢。

第四、另外惠普在全球市場和新興市場上也強過宏碁。


第五、HP和宏碁都在調整適應「新的IT環境」,這和以往是很不相同的,從PC到互聯網,從硬體到軟體/服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