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英媒把蔡英文比做柴契爾夫人...老總:天大的謬誤!

英媒把蔡英文比做柴契爾夫人...老總:天大的謬誤!

我住在信義區,靠近101,每年元旦放煙火時,我從窗外就可以看得到。

今年除夕,一如往常,人群穿過我家旁邊巷子,興沖沖地前往101。不知為什麼,我還沒等到半夜就決定先睡覺了。

從來沒有一年開始像這樣,對未來沒有期待,充滿不安和不確定性。煙火是一個不用大腦的催眠,我已不再興奮,getting people excited真的不難,像民粹一樣容易。

週末有人送我一本算命的書,書中提到2016「什麼都不一樣了,在新風向尚未形成的此刻,我們都是『心靈難民』,過著比過去更辛苦、忙碌,卻更看不到未來的日子」。

講得真好!看不到未來,台灣究竟要往何處去?

財經專家認為,2016是史上最難掌握及預測的一年,利率、匯率、油價和原物料都有變數,「最有可能出現的黑天鵝,就是地緣政治風險。」

算命書上說,20169月後,全球會有戰火,造成極大的撕裂與動盪,它會在那兒發生呢?

對台灣而言,2016沒有什麼值得期待,包括政權輪轉。在520之前,馬政府變成看守內閣,很難有所作為;520之後,蔡英文還需要有一段調整期,因此整個2016年都會在原地打轉。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的2016新年祝詞,他提到「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中國要永遠向世界敞開懷抱,讓「朋友圈」越來越大。談到馬習會,他說「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

習的講話有幾個意義:
第一、未來中國大陸會努力和全世界交朋友
第二、中國將承擔更多的責任,扮演老大哥的角色
第三、中國大陸不會放任台灣為所欲為

「兩岸關係」已不是這次選舉唯一重點,世界議題開始浮現,比如說開放美豬。兩岸被濃縮成一個符號,那就是「九二共識」,大陸說,不管你們如何爭論,重點是其精神及意涵。

大家為什麼對台灣的未來感到焦慮?因為找不到方向,一直在細節上打轉。

這次總統辯論有一個有趣的爭議,就是「民意」。 蔡英文批評馬英九執政,聽不到人民聲音,朱立倫表示總統不能一切看民意,要有自己的想法。

民意是執政者的護身符嗎?過去很多人批評馬英九以民意治國,政策變來變去,中國大陸和新加坡卻是以政府的意志為依歸,代表另一個極端。

很多人沒有注意,朱立倫的理念是小政府,但蔡英文卻主張政府應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類似新加坡的國家資本主義,指引民眾方向,而非跟隨其自由意志,放任不管。

領導人說和做是兩回事,很多事情不能從字面上去解釋,要抓住其核心意涵。

不僅台灣民眾對政見迷惑,外國人也會誤解。上週英國媒體將蔡英文與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作比擬,這是天大的謬誤,只因蔡英文留英而他們又都是女性。

柴契爾夫人的理念和蔡英文大相逕庭,她崇尚自由經濟,改革國有企業,導向民營化經營,過程中裁撤大批員工,英國的勞工階級恨死柴契爾夫人了。

蔡英文宣稱,上台後要立刻解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因為她知道,這把台灣卡死了,由於民意,為了反黑箱,代價是台灣這兩年什麼國際組織都無法加入,快速被邊緣化。

蔡英文了解,台灣一定要和世界連結,作法是加入TPP,但前提是美豬開放,必須犧牲農民利益,這也是總統辯論時朱立倫和宋楚瑜表態反對開放美豬,但她只能模糊應對的原因。

我很同情蔡英文,因為當選後,in order to be effective,她必須做的事都是她過去所反對的。

台灣必須move on,邁向下一個台灣,不能再維持現狀。民進黨的對手不是國民黨,那是老舊的機器,而是不斷進化的中國共產黨,這是超級強大的變形金剛。

蔡英文會說:民進黨的崛起代表台灣的心聲,這就是民意。
習近平會說:中國的崛起與強大是不可改變的事實,這就是天意。

最近看到一家電信公司廣告:「未來所有事物的速度都超乎你的想像,未來不需要想,只需要相信自己。」

台灣年輕人對未來的想像是什麼?年老的人對政治失望,年輕人卻對政治極度狂熱,全世界皆然,希臘總理也只有41歲。

翻轉政治並不能翻轉台灣,改變的力量不在政黨,也不是政府,而在自己的手裡。台灣未來在年輕人身上,而年輕人的夢是什麼?

最近有一本書《0.1釐米的專注》,敘述放牛班小子馬祥原在中國大陸找到舞台,變成世界汽車鈑金冠軍的故事。

周末我重讀了《覺醒的時代:解讀弔詭新未來》(The Empty Raincoat),這是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1995年的著作,剛出20周年紀念版。

這本書好的令人難以置信,寫這本書時互聯網和歐元尚未成形,但作者已預見未來的趨勢。

從組織來看,大公司將沒落,小公司會興起,特別是互聯網型態的虛擬公司。

對企業而言,應發展「第二曲線」,往新方向轉型,「過去」不是通往「未來」的最佳導引。

對個人來說,人生有「第三階段」,隨著年齡增長,將走上個人的第二曲線,從事有意義的事。

書的最後是這樣寫的:

「我們寄望於未知的事物,寄望第二曲線」; 「世界在許多地方正進行再創新,創意總在混沌中誕生。」

「我們不能等待偉大人物指引我們方向,我們要自食其力,在黑暗中點燃自己小小的火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