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專家傳真-蔡英文時代的全球兩岸戰略

專家傳真-蔡英文時代的全球兩岸戰略


作者:黃齊元/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

歷年總統大選結果揭曉,2008年馬英九勝選當晚,發表全民演說;2016年蔡英文當選後的第一件事,是召開國際記者會。此舉,主要是說給美國人和中國大陸聽。

蔡英文的致詞,對外的意義遠超過對內,主要有四部分,第一是強調政黨合作,第二是承諾改革,第三是向國際發聲,但最重要的是對中國大陸表態。兩岸是蔡演講的主軸,她強調推動兩岸關係的基礎有四點,包括現行憲政體制、兩岸協商交談互動的成果、以及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九二共識」變成第二點模糊帶過。

蔡英文已表示未來會優先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將爭取加入TPP,因此全球市場和兩岸經貿絕對是蔡施政重點,但會被限制在美國和中國大陸能夠接受的框架內,還要滿足台灣人民期待,挑戰很大。

蔡英文知道中國大陸正嚴密觀察其一舉一動,態度異常謹慎,為了避免刺激對岸和對手,她下達的首個命令是謙卑,當其它媒體以蔡英文大勝、民進黨完全執政報導此次大選時,自由時報隔日的三版標題竟然是「蔡遞對話橄欖枝,球拋向對岸」,就是為了證明她不會挑釁。蘋果日報當日標題則是「團結國家,擺脫政治惡鬥」,也是為了避免一開始即陷入政黨對立。

未來台灣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蔡英文希望推動去中國化的全球布局,這並不現實。兩岸雖然是關鍵字,但其意涵早已超越兩岸。大陸正在推動全球化及一帶一路,台灣則想要往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發展,雙方又會碰個正著。台商的南進策略大都以低成本為考量,類似20年前進入中國大陸,基本上不是一個上進策略。如今中國大陸已發展成為高端市場,透過跨境電商平台,是欲角逐世界市場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蔡英文雖有發展五大產業規劃,但並沒有很清楚的和全球市場及兩岸經貿連結,她的產業戰略是「連結未來、連結全球、連結在地」,全球是最弱的一環。

展望未來,蔡英文應注意三個重點。第一是「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這包括走出去和引進來。台灣在金控打亞洲盃方面做得很好,但其他產業的全球布局遠遠落後。至於引進來方面,可謂一敗塗地,主要在於法規不友善及敵視陸資,中韓FTA生效,去年中國大陸投資南韓金額高達19億美元,反觀投資台灣三年加總不到10億美元,一個紫光即可改變此現象,但又被卡住。

第二是「整合」(Integration)。台灣的昨日產業急需快速整合,中國大陸去年將大型國企積極整併,增進效率,提升國際競爭力,並加速民營化進程。台灣企業彼此整合只是一部分,好的企業應走出去從事海外併購,後段班企業則應開放陸資併購。馬英九在位8年,金改停擺,國營企業也未作過任何改組,未來都需大刀闊斧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表示未來會以國家的力量協助企業轉型,走上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可能成立主權基金或產業發展控股公司,類似新加坡淡馬錫。這是一件好事,但台灣缺乏經驗,如何執行有待觀察。

第三是「創新」(Innovation)。紐約時報最近頭版專文評論台灣產業已經老化,喪失創新動能,可謂當頭棒喝。蔡英文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資安、航太及船艇等產業發展戰略,以及「亞洲矽谷計畫」,但弱點在於不夠開放,以及整合力差。全球已發展成為跨地域、跨領域、跨世代的創新生態體系,台灣資金與人才大輻外流,卻又限制陸資和外人白領來台工作,需要有翻轉思維才能將點連成線、線結合成面,形成一個自由經濟中心(hub)。

為了突破兩岸困境,民進黨上任後發展策略會變得更像國民黨; 而作為反對黨,國民黨的政見卻會越來越像民進黨。世界正在改變、正在融合,台灣未來不只要終結藍綠惡鬥,還要找到兩岸互惠共榮的新模式,蔡英文的時代,讓我們拭目以待。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