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4創會理事長的話
凱基, 殭屍企業, 網路支付, QDII2, 陸資收購光頡, 東莞製造業, 富邦, 金融業搶才, 矽力
凱基
凱基證券宣布由香港子公司KGI Capital Asia
Ltd.以暫估印尼盾819億元、約合新台幣1.95億元,向印尼PT HD Capital Tbk現金收購子公司證券商PT Hasta Dana
Sekuritas Indonesia 99%股權,完成投資後將更名為PT KGI Securities Indonesia,為亞洲盃布局再下一城。
這是繼元大證券於2015年4月,透過元大香港成功收購印尼券商PT AmCapital
Indonesia 99%股權後,又一證券商進軍印尼。
凱基證副總經理黃碧玲指出,HD Capital在印尼的市占率0.4%,凱基主要是著眼於HDSI具證券經紀及承銷執照,有助於進軍東南亞業務。目前,印尼的證券業有六成集中在摩根士丹利等國際級外資券商手中,印尼的日均量約台股的八分之一,但印尼的散戶開戶數有高度成長空間,凱基證又著眼於法人業務的開展,因而展開併購。
HD Capital設立於1989年,2004年於印尼證券交易所(IndonesiaStockExchange,IDX)上市,2015年上半年經紀市占率於當地證券商中排名第57名,並為IDX及印尼中央集保公司的會員。印尼現有證券公司約120家左右,身為東協最大經濟體,金融產業及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可期,透過此收購案,凱基證可取得印尼具經營基礎的證券交易執照與平台、當地優質團隊及穩定的客源基礎,發揮集團區域經營優勢。
凱基證以香港做為海外布局核心,串接大中華及東協區域兩大目標市場,於東協地區的營運據點及轉投資事業已涵蓋新加坡及泰國。以凱基香港做為海外上市主體及業務整合平台,有利於建立港、星、泰、印尼等各國市場間更緊密的業務合作,達成發展以香港加東南亞市場為經營特色的區域型證券商目標。
凱基證表示,此次收購HDSI,將可作為中華開發金控集團在印尼投資的灘頭堡,未來有機會進一步拓展當地銀行、財富管理、保險,或評估其他併購與策略聯盟合作機會,以拓展東協業務商機。並藉由發揮集團區域經營優勢,輔以海內外豐富的產品線及資訊系統支援,將可協助印尼開發法人客戶及從事更多元的業務發展規劃,提供更高附加價值的跨國金融服務,吸引更多業務人才及新客群加入。而本併購案預計於取得主管機關核准函後,儘速完成收購相關程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金融機構國際化腳步越來越快,這要謝謝金管會主委曾銘宗。
第二、印尼不是一個容易進入的市場,過去只有國泰金曾經投資印尼銀行。
第三、元大和凱基收購的印尼劵商規模不大,但都是絕對控股。
第四、目前台灣證劵公司的東南亞布局過於碎片化,東一塊西一塊,看不出整體策略在那裡。
第五、人才是關鍵,台灣金融機構能打亞洲盃人很少。
殭屍企業
大陸產能嚴重過剩,讓經濟運作如同長了一顆惡性腫瘤,特別在面對全球需求放緩、經濟下行有一定加成效果。大陸官方嚴陣以待,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去產能」列為明年5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國有企業等殭屍企業被視為改革主體,相關單位正研擬專門文件,外界預估包括鋼鐵等8大產業的殭屍國有企業,將逐步退出市場。
大陸產能過剩問題遍及各行業,就數據來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45個月負成長,就是很好的驗證。然而,產能過剩問題是在特定時空背景下產生,要解決並非一蹴可及,中央工作經濟會議早在5年前就關注此問題,國務院2013年也公佈相關指導意見,明年更成為改革要點。
「堅定處置殭屍企業,使產能和需求均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大陸的供給面改革要抓準關鍵點進行改革,與擴大內需並非對立,而「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是明年5大任務,要讓優質企業增加經營信心,止住產品價格下跌窘境。
至於如何「出清」這些殭屍企業?大批失業員工何去何從?大陸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說,將推動央企集團和產業進行兼併重組,減少重複投資。楊偉民指出,未來會制定失業人員再就業等配套措施,對於一些「壓力」大的地區給予補貼。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明確表示,對於不符合國家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以及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產業,要關閉產能或重組,持續虧損3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將採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等方式「出清」,處理這些殭屍企業要在2017年底達到顯著效果。
此外,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分析,國有企業遍布在傳統產業、產能過剩行業,大陸中央推動的去產能措施,首當其衝的是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鐵礦石、有色金屬等8大業別,未來將有很多殭屍企業會退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對不良企業的作法值得效法,就是徹底改革,讓其逐步退場。
第二、把這些企業冠上「殭屍企業」的稱呼,非常傳神,他們是活的,但是生不如死。
第三、大陸在十幾年前曾有一次對國企大刀闊斧的改組行動,當時是透過產業整合,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第四、這次是新一波企業重組,如果不符合結構調整的企業,干脆進行資產重組、產權轉讓「出清」,這是整合規模不良資產的手段。
第五、台灣很多國營企業雖然還不是殭屍,但是已經沒有前途、沒有競爭力,馬英九不可原諒的一個錯誤是在八年間沒有進行任何國有企業的改革。
網路支付
中國人民銀行出手緊縮第三方支付業務,28日宣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2016年7月1日上路,針對支付帳戶身分與交易安全度進行限額管理,「剁手黨」未來可能恐難透過支付寶、微信支付買iPhone,甚至發電子紅包都可能受限。同時,人行也發布P2P(網路借貸)意見稿,禁止網路借貸中介商建立資金池、放貸及股權重籌,2016年大陸網路金融市場恐將迎來大洗牌。
根據人行統計,2015年前3季支付機構累計處理網路支付業務562.5億筆,金額32.97兆元(人民幣,下同),分別年增128.95%和98.8%,可見網路金融市場不斷壯大,但隨著詐騙、洗錢等問題層出不窮,人行在2015年7月底就先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意見稿,當時引發網路金融市場的震驚,但歷經5個月後,人行頒布的《辦法》一點都沒退讓。
根據新規,支付帳戶餘額不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支付機構也不得為金融機構,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信託、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帳戶。人行表示,支付機構的資本實力、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體系普遍還不夠完善,抵禦外部風險衝擊的能力較弱,為有效隔離跨市場風險,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因此規定不得為金融機構和從事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帳戶。
新規中,僅透過網路查核身分證者為第一類帳戶,只能用於小額支付與轉帳,累計上限為1000元;第二類帳戶則是透過臨櫃開戶或是遠距3種以上驗證,帳戶餘額年度累計限額為10萬;第三類帳戶則是臨櫃開戶或遠距5種以上驗證,年度累計上限為20萬,具有投資理財功能。
此外,交易安全級別也箝制每日交易金額,中安全度的交易限額為每人單日累計上限5000元、低安全度交易限額只有1000元,恐使愛買網購的「剁手黨」覺得不便,連支iPhone都買不了,除非綁定銀行卡進行支付,支付金額將不受限制。但市場認為,新規上路後,恐使網路支付出現小幅衰退,直到度過適應期。
除了前述網路支付新規外,人行也同步公布《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禁止網貸中介機構發放貸款、從事股權眾籌、實物眾籌、吸收公眾存款、歸集資金設立資金池等十二項禁止行為,2016年大陸網路金融市場或將迎來大洗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第三方支付先行先試,現在法令規則方向才正式開始明確化。
第二、由於網路金融市場詐騙和洗錢事件層出不窮,大陸人行管理網路金融支付的辦法未來不會進一步放鬆。
第三、這對台灣主管機關未來開放第三方支付,會有強烈的影響和參考性。
第四、2016將是大陸網路金融市場洗牌元年。
第五、台灣網路支付的問題是家數太多、動作太慢、競爭太大、法令太嚴,前景堪憂。
QDII2
上海自貿區「金改40條」發布滿兩個月前夕,上海副市長屠光紹召集「一行三會」上海總部的一把手,29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為個人海外直接投資開大門的QDII2具體細則已初步起草,上路就等中央令下,但目前沒有時間表。
攸關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啟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QDII2)的上海自貿區「金改40條」,10月30日發布至今正好滿兩個月,分管金融的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屠光紹,29日會同人行、銀監、證監、保監上海總部負責人,發布「金改40條」首張成績單。
屠光紹強調,上海自貿區掛牌屆滿兩年,共發布51條金改政策措施,加上「金改40條」落地兩個月,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框架體系已完成基本搭建。
尤其,金改40條是把上海自貿區和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連動,為中國新一輪金融改革開放訂出戰略方向。屠光紹表示,初步考慮金改40條中有13條將進一步訂定實施細則。
除了上周21日《外匯管理改革試點》首個細則落地,允許企業外債資金意願結匯;針對各界最高度關注的QDII2,以及限額內本外幣可兌換等何時能夠推出?屠光紹表示,具體細則已初步起草,但上路就等中央拍板,他也語帶玄機說,目前沒有時間表,但請隨時關注每周中央的新聞發布會。
分享屠光紹表示,符合條件的個人開展境外金融類投資,其中包括對境外有價證券、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投資會由額度的限定,轉參數調控,逐步放開。
另外,針對自由貿易帳戶擴大創新試點,人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張新表示,已著手制訂自由貿易帳戶在銀行、證券等領域的應用細則,他表示,將進一步啟動自由貿易帳戶本外幣一體化各項業務,鼓勵和支持銀行、證券、保險類金融機構利用自由貿易帳戶等開展金融創新業務。
他指出,看好人民幣入SDR後,「尤其是人民幣的產品、交易場所、產品定價以及相應的服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鏈」。
他表示將針對金融機構、投資者、交易場所以及金融基礎設施,打造一條龍服務產業。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透露,上海擬單獨研究制定一張金融服務業負面清單,「很快會公布關於統一中外資銀行事後報告事項的實施細則,為探索在行政許可項下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奠定基礎」,會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機構擴大開放。
我們的看法:
第一、開放個人海外直接投資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第二、大陸都已開放個人海外投資,台灣卻還未開放陸資大媽來台投資。
第三、大陸人民幣加入SDR以後,所以人民幣的產品和服務都匯大輻增加,很少台灣金融機構有這方面的布局。
第四、台灣現在有3,300億離岸人民幣,卻因為兩岸服貿協議遲遲無法通過,以致於完全無法在人民幣業務上有什麼作為。
陸資收購光頡
中國大陸廣東風華高新科技(簡稱風華高科)公開收購被動元件晶片電阻廠光頡案,昨(29)日獲經濟部投審會審查通過,拿到完成收購案的第一張門票。光頡強調,收購案還要經證券主管機關審查,若風華高科未在核准函有效期間申報公開收購,收購案將無法進行。
風華高科是在9月22日向光頡發出公開收購邀請,擬以每股29.8元收購最高40%股權,收購規模近14億元,持股約17%的大股東光磊已率先表態參與應賣,國巨轉投資的鋁質電解電容廠智寶亦傾向參與應賣,另一大股東泰銘則暫時持保留態度。
雖然陸資入股台廠必須通過投審會審查,但因被動元件原就在開放陸資投資之列,原本市場就預期風華高科入股光頡案應會過關。不過時值總統大選,加上紫光集團入股台廠風波,一度傳出投審會對敏感的陸資入股台灣電子業個案,有放緩審查腳步跡象,直到昨日光頡才公告已獲投審會審查通過。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陸資科技項目的併購,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
第二、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在可見的未來,只要有技術內涵,都會是陸資投資的標的。
第三、台灣引進陸資戰略投資者的興趣,在於打進中國大陸市場。
第四、中國大陸立訊對台灣電聲大廠美律的投資,也屬於類似考慮。
第五、但和立訊不同的是,本案是以公開收購方式收購老股,而立訊則是以私募現增方式投資美律。
東莞製造業
工資連年上升與招工困難等因素近年來重創東莞製造業。中國青年報報導,今年10月長假以後,台資控股東莞金寶電子就關停部份生產線,傳聞要將產線移到工資低廉的泰國。
雖然東莞金寶電子的主管否認要將生產線移轉到泰國,但關停產線的情況在東莞並不罕見。微軟諾基亞在東莞的廠區曾有3,300多名員工,但在今年初就已經全部遭到辭退。另一家中韓合資的液晶面板廠普光在6月就停產,員工也接到放假通知。
對於東莞企業紛紛關廠,當地企業高層主管表示,東莞製造企業普通工人的平均月工資,現在約為600美元,是東南亞國家兩倍以上。
人工成本的提高也使得東莞在低端製造業達不到從前的競爭力,所以一定會有一批企業退出或者轉移到勞動力更為廉價的東南亞甚至非洲。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東莞的基本工資在過去7年已經成長約2倍,從2008年時的每月770元人民幣(下同),提高到今年的1,510元,讓許多依賴低廉勞動成本獲利的企業不得不出走。
而讓企業出走的另一個因素,則是東莞招工愈來愈困難,就算大幅加薪也未必留得住人。當地企業表示,以前春節過後,東莞非常熱鬧,街上全是找工作的人,但這幾年不到正月十五,馬路上是沒有人的。最困難的時候,用工缺口能達到30%。
東莞一位製鞋業者指出,非洲部分國家的情況與30年前的東莞很像,具有低廉的人力成本與較低的政策門檻,十分適合製造業生長,所以該公司已經決定要到非洲尋找適合的投資機會。
除了將產線移轉到海外,有部分業者決定留在東莞進行產業升級,並引進機器人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直接推高當地對於機器人的需求,東莞官方也積極支持企業採取機器換人的措施,並連續3年安排財政預算,以資助企業利用先進自動化設備進行新一輪的技術改造。
我們的看法:
第一、深圳已成為全球創新中心,傳統台商製造業就像一個慘淡的符號。
第二、未來是腦力時代,bye-bye勞力時代。
第三、蔡英文推行的南進政策就是到東南亞去複製一個20年前的東莞。
第四、20年前,台商將生產線從東南亞移往中國,現在重新搬回東南亞,何其諷刺?
富邦
積極參與海外投資的富邦金控,最近卻踩到大地雷!富邦人壽今年3月斥資2.04億歐元,入股荷蘭保險公司Delta Lloyd達5.47%股權,惟近月Delta Lloyd股價暴跌73%,導致富邦人壽帳面未實現損失高達新台幣55億元。
富邦壽已去函要求Delta Lloyd應為投資損失負責,使此案演變成一件跨海投資糾紛。富邦金昨強調,公司投資組合健全,對於單一投資標的不予置評,但也坦承確實因投資Delta Lloyd一事去函該公司,目前除了Delta Lloyd所公告的內容外,沒有其他補充說明。富邦指出,在必要且合宜的時間,符合法律要求下,會做進一步說明。
根據外電報導,富邦人壽去函是要求Delta Lloyd必須為這次投資損失負起法律責任,但未說出富邦金控所持的理由,以及將採取何種求償。但據瞭解,Delta Lloyd拒絕承擔所有法律責任,並認為其指控毫無根據。
市場人士表示,這起投資案看來極不尋常,首先壽險資金都是尋求長期穩定收益,富邦金選擇入股Delta Lloyd後,該公司股價卻呈現爆跌,此情形相當罕見。
對於富邦壽踩到地雷,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說,對個案不評論,相信公司會依照合約求償,不表示意見。他指出,各個保險公司、銀行對於海外投資都有區域投資比重設限,富邦今年獲利幾百億元,海外投資失利占比不大,應不致造成公司重大危機。
市場人士推測,由於富邦金是在Delta Lloyd今年辦理現金增資時,主動獲邀參與,可能現在發現當初Delta Lloyd提供的查核資料有隱匿情形,覺得被騙才有如此大動作。
富邦人壽過去多項財務投資,主要集中在亞洲,包括香港、大陸等,Delta Lloyd是首家入股的歐洲公司,今年3月宣布後,更創下國內保險業對歐洲保險公司投資金額最高紀錄。富邦金當時強調,此案屬財務性投資,看上的原因為配息率高達6%,再加上本益比低,僅約7至8倍,預期能帶來穩定收息,卻沒想到現在帳面損失可能達新台幣55億元。
據瞭解,富邦金與Delta Lloyd多年來一直有業務、投資上來往,包括該公司為富邦產險的再保險公司之一,富邦人壽也不是第一次投資Delta Lloyd,前幾年曾小額入股,持有1年多即獲利出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洲的金融市場真是布滿地雷,當年大陸平安保險投資比利時壽險公司,最後也賠了20多億歐元,相當慘烈。
第二、富邦是台灣最有國際企圖心的壽險公司,希望這件事情不要阻止富邦未來海外投資的腳步。
第三、Delta Lloyd 是富邦首次對歐洲的投資,看來對歐美成熟市場的投資並沒有比新興市場來得安全。
第四、因為富邦和Delta Lloyd過去有業務來往,才會放心參與投資,沒有想到還是出事。
第五、這是一個固定收益投資,本益比只有7至8倍,配息率高達6%,又是富邦的本業,有往來的公司,而且是發達國家的市場,只能說富邦太倒楣了。
金融業搶才
看好經濟將逐步復甦及打亞洲盃的海外布局需求,各金融機構明年將大舉徵才。其中,光是中信金、國泰金兩大民營金控就要徵才五、六千人;估計明年整體金融業人力需求將突破2萬人。
中信金控明年預計招募5,000人,創公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其中,銀行子公司約2,000人、人壽子公司約3,000人,職務包含儲備幹部(MA)、海外菁英(OBA)、法人金融(ARM)、個人金融理財人員、櫃檯人員、保險業務人員,以及因應Bank3.0發展所需的行銷企劃、資訊科技人員等。
中信金資深副總高麗雪表示,中信金今年領先業界推出OBA計畫,鎖定曾經在台就讀的僑生提供三至六個月的培訓課程,推出首年就招募到十幾位,明年要擴至二、三十人,將派往印尼、香港、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中國信託海外據點服務。
年薪百萬的儲備幹部(MA)方面,將於明年3月啟動,員額大約50位。壽險則預計招募3,000名業務部隊,中信金旗下兩家壽險公司明年元旦二合一,目前業務員9,000人,明年目標突破萬人。
國泰金控明年也要大舉徵員6,000人,銀行部分含儲備幹部(CMA)、理專等在內,計劃招募1,000人;壽險希望再增加5,000名業務大軍,產險子公司也要招募200人。
國泰金的儲備幹部月薪6.5萬元,比一般金控儲備幹部月薪6 萬元要高,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的CMA,更是以含績效獎金在內、年薪破百萬元做訴求。
台新、玉山、永豐、開發等都有300至1,100人不等的徵員目標,元大金即以人壽增員至千人為目標。台新金的MA要徵50人、月薪6萬元起跳。另外,儲備理財專員、新鮮人計畫、法金ARM、證券營業員等的員額,合計也有800人。
台新金積極延攬跨國人才,已於今年10月前往美國芝加哥及舊金山招募MA,為2016年MA專案揭開序幕;明年2月還將前往紐約及洛杉磯徵才、4月到東京徵才,以厚植人才庫的深度與廣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金融業雇用了很多人,但能夠從事新業務的人才不多,所以需要再雇用新人。
第二、未來的新業務包括金融科技(FinTech)和海外子公司擴張。
第三、對於年輕人而言,到外商銀行工作還不如加入具有國際觀和海外企圖心的本土金融機構。
第四、個人金融理財特別是財富管理也是需要人才的領域。
第五、現在對金融業而言,充滿了機會,也有很多的挑戰。
矽力
類比IC廠F-矽力(6415)昨(31)日宣布擬將以1.05億美元,約當新台幣33億元購買美商類比IC廠Maxim(美信)的智慧電表與能源監控業務部門。F-矽力此舉也正式宣告跨入節能事業。
F-矽力指出,預計該筆交易金額為1.05億美元,並在2016年第1季完成付款,法人依交割日推算,F-矽力新併購的部門最快會在2016年的第2季開始貢獻營運。
由於美信已打入美國、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的智慧電表供應鏈之中,因此F-矽力接手後,也意味著將可直接接收其相關客戶,不過,對營運的貢獻度仍待雙方完成簽約後才能評估。
F-矽力指出,預計將盡早完成簽約,此次購買該部門,金額占F-矽力的整體資產約74.4%,占歸屬於母公司資產約82.7%,取得後將可擴增產品線,並獲得新客戶,預計今年第1季交割付款,其他細節則未到公布的時機。
F-矽力目前以PC、LED照明、SSD(固態硬碟)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一旦完成收購美商Maxim的智慧電表與能源監控業務部門,將可取得其節能、電力管理相關的有形、無形資產包括客戶與矽智財(IP)等,F-矽力就可以直接跨入智慧電網、電力控制等相關市場,也等於搶進了大陸「十三五」規劃中的電力節能基礎建設的商機。
F-矽力在2015年受惠於SSD相關晶片拉貨動能強勁,累計前3季獲利達8.88億元,年成長率達43.7%,前3季每股賺10.35元、優於2014年同期每股賺7.49元。自2015年第4季開始放量出貨給智慧型手機客戶,法人預估單季營收將可較前一季成長約1成,2015年合併營收將較去年成長約40%。矽力股價昨日以340元作收,下跌8元、跌幅2.3%。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值得我們學習參考,因為這是台灣IC設計公司到海外去併購公司,屬於併購類型中附加價值最高的型式。
第二、但這家公司卻是由大陸人創立的,何其諷刺。
第三、投資的方向是智慧電表與能源監督的領域,符合中國大陸十三五的戰略發展方向。
第四、台灣的IC設計一定要和中國大陸市場結合才有未來,這是最好的例子。
第五、聯發科如果無法和中國大陸業者深度策略聯盟,就無法切入物聯網市場的龐大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