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1創會理事長的話
中資M&A, 中國綠卡, 港校, 花旗 南美, 海航 英邁, 中國化工 先正達, 芝加哥證交所, TCL 併購基金, 紫光 威騰,英特爾 5G, 對抗陸資面板廠, 鴻海 夏普
中資M&A
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遞交國會的年度報告顯示,挾國家紅色資本大肆在海外併購的中國企業,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國安審查對象。報告指出,美國二○一二至一四年審查的外企收購案,中資遭審查件數連三年都超過其他國家,累計六十八件,創下新高紀錄,占總數近五分之一。
這份官方文件證實,美國近期外資併購交易的國安審查焦點擺在中國,尤其在北京力推中資收購美國半導體業以迅速建立中國晶片生產自給能力之際,外界對中國發動網路攻擊、竊取智慧財產權等商業機密的疑慮升高,還引發美國政界擔憂;四十六位聯邦眾議員近日甫聯合致函CFIUS,要求嚴審重慶財信集團對芝加哥證交所的收購案。
報告指出,CFIUS二○一四年度審查的外國併購案件達一四七件,為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多,較前一年大增逾半,且中資達廿四件,領先各國;近三年來累計審查中資六十八件,遠高於英國、加拿大、日本和法國投資的四十五、四十、卅七和廿一件;以關鍵技術來看,二○一四年涉及中資的收購交易達七件,和德、法同屬第四。
在CFIUS反對下,矽谷先驅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甫拒絕中國華潤集團及清芯華創提出的廿六億美元收購案,荷蘭皇家飛利浦一月也取消對中資主導的Go Scale Capital基金出售旗下Lumileds照明事業。據悉,目前接受CFIUS審查的中資,包括中國化工收購瑞士農藥大廠先正達(Syngenta)、紫光集團收購威騰電子(WD)十五%股權、重慶財信收購芝加哥證交所。
CFIUS由美國財政部主導,涵蓋國防部、國務院和國土安全部的官員,採秘密審查,主要檢視外資收購案是否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可向總統建議叫停交易或要求須附帶相關條件,如限制非美國公民取得具敏感或關鍵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管道,以消除國安疑慮,且除了向國會的年度報告外,即使審查完成後也不對外評論。
中企預期今年收購美國企業數量將刷新紀錄。Dealogic數據顯示,中資對海外晶片業者的收購案在二○一○年僅八件,去年激增至廿一件;今年以來不到兩個月,中資已提出五件海外晶片業收購案,總額達八.五七億美元,加上其他產業,預估中資今年海外併購規模將達八一五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未來三年的併購,重心都會放在海外。
第二、中國大陸企業前兩年在歐洲大肆併購,未來會將重心逐漸移到美國,雖然有許多阻礙。
第三、美國的吸引力不在於市場,而在於尖端技術,當然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會把關。
第四、台灣應該加緊對美國企業併購,而不是在旁邊觀戰,然後對中資在美國碰壁鼓掌叫好,目前幾乎沒有台灣企業有企圖心去美國併購。
中國綠卡
大陸宣布調降「中國綠卡」申請門檻,將從「招商引資」逐步轉向「招才引智」,並放寬外國優秀留學生等境外人士在中國的工作限制。日後只要取得「中國綠卡」,將可享有加入大陸社會保險在內各項準公民待遇。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諮詢委員會理事長兼主任王輝耀接受香港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大陸的新綠卡政策,是中國首次針對外國人居留公布的國家級政策,反映了全球化人才流動的趨勢。他指出,「過去卅年,中國專注於吸引外資;未來卅年,中國將轉向外才。」
大陸二○○四年八月公布並實施「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外國人一旦獲得永久居留資格,將能取得「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即俗稱的「中國綠卡」,但實施迄今發放綠卡數量卻十分有限。
大陸國際先驅導報早前報導,至二○一四年,中國總共只發放四千九百多張綠卡,等於平均每年發放數量還不到五百張,與美國一年發放百萬張左右的綠卡數量形成強烈對比。
中國綠卡因此被稱為是世界上最難取得的綠卡,還有大陸網友調侃,按規定,臉書創辦人祖克伯也拿不到中國綠卡,因為他沒有副廠長或副教授等職稱。
中國青年報報導,今年初,挪威石油中國區總裁陳新華在「中國人才五十人圓桌論壇」提到,他是第一批(二○○四年)取得中國綠卡的外籍人士之一,但拿到後才發現根本沒有什麼用處,因為不能憑這張綠卡去銀行開戶,連買火車票也不能。
不過,這種情況將改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十八日公布「關於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宣布大幅放寬中國綠卡的申請條件。
「意見」指出,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是吸引和服務外國人來華創業投資、工作生活重要手段。隨大陸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人才競爭加劇,迫切需要以更積極主動、開放自信、靈活務實的態度,創造更良好的對外開放環境。
「意見」提出,將完善永久居留服務管理體制,設定靈活務實的永久居留申請條件,為國家需要、市場認可的人才申請永久居留提供便利通道,放寬外國優秀留學生在華工作限制,並實施積極的投資移民政策。
「意見」明確表示,「永久居留證」是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身分證件,外國人持證將可在中國境內辦理金融、教育、醫療、交通、通信、就業和社會保險、財產登記、訴訟等事務。取得中國綠卡後,在購房、申領駕照、子女教育也享與中國公民同等待遇,並可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未來是跨國人才的時代,連中國大陸也要積極爭取海外優秀人才。
第二、台灣好人才不斷外流,我們卻沒有系統化吸引外國人才來台灣的做法。
第三、開放白領外國人才,對台灣而言是當務之急。
第四、台灣下一步也應該開放留美的華人(大陸人士取得美國國籍)來台工作。
第五、台灣生活環境好、物價低、人民友善,很多外國人都願意來生活與工作。
港校
學測成績日前公布,港校也大舉來台招生!香港中文大學21日在台北舉行課程講座與入學面試會,祭出4年約284萬元新台幣的獎學金,還提供阿里巴巴、騰訊及Google等海外企業實習機會,台生與家長趨之若鶩;香港科技大學同日也在台灣大學舉辦台生面試會,推出學測滿級生可享有全額獎學金的資助條件,反應熱烈。
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淑英表示,台生赴港讀大學人數逐年成長,去年預計招收50人,但考生學測平均72級分以上、資質佳,也讓錄取名額增加至71人,且其中5名學生為滿級生,獲得全額約284萬元的獎學金;今年預計招收60名台生,報名門檻為學測62級分、英文14級分,綜合網路與現場報名人數,吸引近400名台生報名。
香港中大也與多間大型企業簽約,定期送學生赴海外實習,如阿里巴巴集團在今年提供200多個實習機會,學生有機會赴杭州總部「有薪實習」,也可申請到騰訊、Google等企業見習,深獲台生與家長關注。
此外,王淑英還提到,針對農曆年間發生南台大地震,家住災區且經濟困難的考生,若通過考試進入香港中大就讀,還可申請地震助學金。
香港科技大學本科招生及收生部經理蔣頌欣表示,港科大從2012年起招台生,每年平均吸引約200人報名,經篩選,平均100名考生能進入面試階段;去年錄取40人,最後報到為25人。
蔣頌欣指出,港科大招收台生並無限定人數,主要視學測成績與面試情況決定是否錄取,由於今年學測總體平均成績較去年低,校方也調降錄取分數線,從70級分降至68級分;不過,為吸引滿級生就讀,仍祭出全額獎學金,去年就有台生申請成功。
近年來台生熱衷赴港深造,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羅文輝坦言,語言的確是門檻,台生不僅要學廣東話,香港教育採英語教學,台生的學測英文考取14級分,只是基本條件;有意與從小在英語環境中成長、求學的港生競爭,必須投注更大的精力去學習。
畢業於高雄中學的許耀元,去年學測考取滿級分,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環球經濟與金融系大一生;看中香港社會國際化,海外就學、就業機會比台灣多,決定赴港求學。
許耀元指出,在香港生活,語言確實是首需克服問題,除大學採全英語授課,必須強迫自己快速精進,學習進度才不會落人後,為學會廣東話,也要懂得放下身段與港生溝通,多結交當地的朋友,才能快速融入港式生活。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環境國際化,對許多台灣學生有吸引力。
第二、比較高的薪水也是香港的吸引力之一。
第三、更重要的是大陸企業阿里巴巴、騰訊這些企業會到香港招生,不會在台灣招生。我認為大學生加入BAT可以累積很寶貴的經驗。
第四、如果我是台灣大學生,我在大學時一定爭取到大陸作為交換學生,畢業後先到香港和大陸工作幾年,培養國際經驗,才能提高身價。
花旗 / 南美
南美前三大經濟體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的經濟大幅衰退之際,花旗銀行打算出脫它已在南美地區經營一個世紀的消費金融業務。
總部設在紐約的花旗銀行在一項聲明中說,因為想把資源分配到可以創造最高利潤的地區而做成這項決定。受到影響的存款人遍及這三個國家的50多個城市。
花旗銀行表示,將繼續在這三個國家為企業客戶提供服務。花旗銀行2014年已結束在另外11個拉美國家經營的消費金融業務。
中國大陸近來成長減緩導致阿根廷、巴西與哥倫比亞的經濟受到波及,身為南美最大經濟體的巴西甚至陷入1930年代以來的最嚴重衰退。雖然巴西利率很高,里爾兌美元匯率重貶導致在巴西經營的各外國銀行受到衝擊。
花旗銀行在阿根廷經營的規模不比巴西,歷史卻更悠久。1914年,它在阿根廷開設第一家外國分行;當時的阿根廷是加拿大以外,另一個新興的農業大國,此後歷經數十年的獨裁統治、超高通膨,並於2001年的全國金融危機期間,出現大規模示威。阿根廷政府當時命令花旗銀行凍結存款人的帳戶,以及為阿根廷政府提供緊急貸款。
阿根廷當前的問題包括,今年的通膨可能高達30%。前總統費南德斯任內債務違約多年後,繼任的馬克里將吸引外資列為優先施政目標之一。阿根廷經濟已經停滯多年。
美國總統歐巴馬預定下個月訪問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成為柯林頓以來,第一位往訪的美國總統。
我們的看法:
第一、花旗的南美經驗說明20年前所謂全球性銀行(global bank)的夢想已死亡,未來只能發展
區域銀行。
第二、既使花旗在南美經營超過100年,依然不得不黯然退出。
第三、根據世界經驗,新興市場一定是先由外商銀行開疆闢土,然後再讓位給本土金融機構。
第四、台灣的情形相信也是如此,現在已經幾乎聽不到外商銀行的聲音,包括花旗。
海航 / 英邁
大陸海航集團(HNA Group)「出海掃貨」動作不斷,最新一樁為海航旗下天津天海投資(600751-SH)將以60億美元收購美國IT通路商英邁(Ingram Micro Inc.)100%股權,創下陸企收購美國IT公司最高金額紀錄。
英邁於美國時間17日在其官網公布稱,天海投資已與該公司達成最終合併協議,將以每股38.9美元現金收購其100%股權,這一報價較其16日前3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溢價39%。受到併購消息激勵,18日英邁股價大漲22.56%,以36.34美元作收。
創辦於1979年的英邁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以及其他科技產品通路商之一。該公司在北美、歐洲、中東和非洲、拉美及亞太地區擁有廣泛的銷售網路,在全球38個國家設有銷售中心或辦事處,設有122個配送中心,並擁有宏碁、蘋果、思科、IBM等1700多家供應商,服務全球20萬客戶。
澎湃新聞報導,對於這次收購,海航集團希望借助英邁在供應鏈服務方面的優勢,實現其物流產業向供應鏈營運商轉型。而英邁看中的,則是海航集團的物流能力及在中國的影響力。
海航集團近年來海外擴張步伐加快。海航投資控股在2015年8月30日收購了英國路透總部大樓;更早以前,海航集團則於2015年7月30日以27億瑞郎(約人幣175億元)收購了世界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Swissport100%股權;而集團旗下渤海租賃更是分數次合計收購了國際飛機租賃巨頭Avolon100%股權以及全球第8大貨櫃租賃公司Cronos的80%股權。如今,天海投資併購英邁,又是出海掃貨的另一篇章。
2015年9月舉行的夏季達沃斯上,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表示,中國必須走出去,中國的企業也必須走出去,因為這個時代就是全球經濟相融合的時代。據彭博資料,2016年1月以來,陸資企業海外併購交易金額達708億美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交易金額的一半。據湯森路透資料,今年以來,陸資企業海外併購規模已占全球跨境併購規模的47%。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筆交易金額太大,若成功將是中國企業對美國高科技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併購案。
第二、海航想要跨界,但這個界也跨得未免太大了。
第三、IT通路商利潤並不高,這是本投資案最大的風險,另外其和PC/NB產業相關,但後者市場正急速萎縮中。
第四、海航認為英邁有助於其從物流產業向供應鏈營運商轉型,比較牽強,因為英邁轉型尚未成功。
第五、中國大陸企業越來越流行跨界投資,而且都是由海外併購達成目標。
第六、這證明中國大陸資金充裕,所以企業花錢一點不覺得心痛,可以天南地北。
中國化工 / 先正達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ChemChina)近日宣布將以430億美元(426.418億瑞郎,約台幣1.4兆)的價格收購瑞士農化集團先正達(Syngenta)。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項結果使先正達的競爭者孟山都(Monsanto)陷入了棘手局面,「少了一個合格的夥伴,多了一個有中國政府撐腰的龐大競爭者。」因為,中國化工集團計畫讓先正達下市,並將相關殺蟲劑與農藥等技術用於中國的農業領域。
專欄中提到,美國跨國農業生物技術公司孟山都去年曾以每股433瑞士法郎的報價,希望能收購先正達,但在3次嘗試後,因為先正達的首席執行官邁克•馬克(Mike Mack)拒絕與報價方接觸,在去年8月時放棄了這項計畫;而中國化工去年11月時提出了每股449瑞士法郎的現金報價,「先正達明智地要求更高的價格」。同時,這篇專欄還寫著,中國化工的報價不僅比孟山都更高、流動性更強,且這家中國企業的業務與先正達的除草劑和種子業務幾乎沒有交集。
中國化工董事長任建新也表示,「我們很高興通過『友好和合作』的原則帶來了今日所宣佈的協定。我們將與先正達管理層和員工共同努力,保持公司在全球農業科技領域最領先的競爭優勢。」他還補充說,「我們的願景不僅局限於雙方利益,還將保障全球農民和消費者利益最大化。我們期待Michel Demaré(先正達董事長)繼續留在董事會擔任副董事長和獨立董事負責人,我們期待與John Ramsay和管理層以及先正達員工合作,共同為全球市場持續的增長和糧食需求提供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
先正達在提升作物生產方面有獨到之處,相關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在全球90多個國家的28,000名員工。
至於中國化工總部設在北京,在15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生產、研發基地和行銷體系,是中國最大的化工企業,世界500強排名第265位,主要業務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高端製造和基礎化工領域。
先前,中國化工成功收購了法、英、以色列、義大利,德國等國的9家行業領先企業;去年,中國化工收購義大利頂級輪胎商倍耐力。2016年1月,中國化工又接連出擊,收購了德國橡塑化機製造商克勞斯瑪菲集團,成為迄今為止中國在德國最大的一起收購案;此外也透過旗下中國化工油氣公司完成對瑞士摩科瑞能源貿易公司的戰略投資。摩科瑞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一體化能源及大宗商品貿易公司之一,通過本次投資,中國化工將成為摩科瑞能源的重要少數股東之一,持股比例達12%。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將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併購案。
第二、對於中國化工而言,這也是一個轉型,從傳統化工走向生命科學和高端農業。
第三、中國化工已成為中國大陸最有實力和技巧的全球併購專家,這兩年先後併購了義大利倍耐力和德國、瑞士的公司。
第四、Dow 和Du Port去年合併,創造全球最大的化學公司,中國化工似乎在打造一個中國的複刻版,值得台灣學習。
芝加哥證交所
本月初,芝加哥證交所(CSE)宣布,同意接受中國重慶財信企業集團(Chongqing Casin
Enterprise Group)的收購案,此交易預計於今(2016)年下半年完成。本案引起美國國會高度重視,共46位議員連署要求歐巴馬政府進行「全面和嚴密的調查」,若該集團與中國政府有關,必須否決交易案。
中國企業近來動作頻頻,大舉掀起海外收購潮,但常遭「國家安全」為由反對。重慶財信企業集團本有望首開先例,完成美國證交所交易,讓該集團進軍美國22兆美元的股票市場。
共有46名眾議員致信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指該集團很可能與中國政府有密切關係,要求仔細檢視這項交易案,倘若屬實美國應否決該交易,否則恐影響國家安全。相較於紐約證交所,芝加哥證交所交易額並不算高,但它被中國公司收購,也證明了中國對海外企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牽連到金融平台,又是美國的資本平台,應該很難過關。
第二、重慶財信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居然想去投資美國證劵交易所。
第三、中國公司有錢,但不一定有能力經營海外併購的對象。
第四、中國公司現在紛紛從美國下市,回歸A股上市,不知重慶財信為何要買一個美國地方股票交易所,沒有什麼道理,這是一個純資本運作。
第五、最主要的關鍵是美國人的面子掛不住,英國人正好相反,什麼都可以賣,但美國人還是要保持老大哥的自尊。
TCL / 併購基金
大陸大型家電企業TCL集團昨(23)日與紫光集團在北京共同宣布,設立規模人民幣100億元(新台幣500億元)的產業併購基金,將重點投資雙方在上下游及相關產業、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科技、媒體和電信)、工業4.0等行業的直接投資、併購等。
搜狐科技報導,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這次產業併購基金將依靠雙方在積體電路、智慧終端機、網路應用與服務領域布局,以及雙方多年併購和投資經驗,透過專業管理和市場化運作,形成產業上下游投資與整合。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認為,透過資本平台促進產業跨越式發展,是目前半導體行業在內的許多產業發展的趨勢,這次產業併購基金,在獲取財務收益,也期待產業上下游進行資源整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有很多併購基金,但TCL和紫光攜手合作特別引人注目,TCL是家電巨人,而紫
光正在積極布局半導體產業,彼此合作一定有深層意義。
第二、相信這和物聯網有關,TCL會生產許多device,而這需要智慧型的晶片。
第三、大陸已經開始走上跨產業的策略聯盟,不像台灣日月光和矽品殺得頭破血流。
第四、話說回來,TCL紫光合作還不如和台灣的業者如聯發科合作,台灣半導體技術強,而大陸市場大,家電需求成長看好,彼此有互補性。
紫光 / 威騰
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股份昨(23)日晚間發布公告,由於入主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公司的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交易需要履行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程序,因此決定終止入股。
公告指出,根據之前簽訂的相關約定,若未能獲得「不需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審查的決定」,雙方均有權單方終止「股份認購協議」。
紫光股份去年9月宣布,透過下屬香港全資子公司以每股92.5美元的價格認購美國威騰電子新發行的4081.48萬股普通股,交易總金額37.75億美元認購發行完成後,紫光股份將持有威騰電子發行在外的約15%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並將擁有一個董事會席位。
也就是說,紫光集團自從去年開始折騰至今的一樁大交易,因為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審查而告吹,而這原本是紫光集團建構的晶片帝國一張很重要的牌。
除了失去威騰,紫光入股中國台灣封測晶片企業矽品的交易也面臨很大困境。
紫光股份23日晚的公告指出,紫光股份將與威騰共同出資設立紫光西部資料有限公司,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總額為15,800萬美元,其中紫光股份、威騰出資占比分別為51%和49%。
我們的看法:
第一、看來美國對於中國大陸投資高科技產業仍有很高的戒心,要通過外資投資委員會
(CFIUS)很困難。今年是美國大選年,中資會變成政治議題。
第二、紫光在美國和台灣投資都極不順利,未來一定會有很大的壓力。
第三、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後段班仍然需要積極改造,要不然彼此自己整合或控股公司,要不就應該和紫光這樣的業者合作,否則若什麼事情都不做,未來只有死路一條。
第四、威騰(Western Digital)最主要的產品是硬碟機(HDD),未來可能遭到SSD的強烈競爭,資料中心和記憶儲存有很大的市場,中國大陸又是商機所在,資金還是會往這個領域跑,但路徑圖未來可能不同。
英特爾 / 5G
半導體龍頭英特爾在今年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中宣布加速推動5G發展,英特爾與愛立信(Ericsson)、韓國KT電信及SK電訊、LG電子、諾基亞、Verizon在內的業界領導廠商合作,奠定5G發展基礎,並建立5G行動測試平台讓業界加速開發技術原型。可惜的是,英特爾大動作籌組5G生態系統,台灣業者此次均未加入。
英特爾昨日宣布多項業界最新合作計畫,同時發表多款產品,為5G無線網路奠定扎實基礎。英特爾副總裁暨通訊與設備事業群總經理Aicha Evans表示,數十億計的智慧與連網裝置、運用大量資料的個人化服務、以及各種雲端應用,促使市場需要更具智慧且效能更強大的網路。此外,移轉至5G網路促使通訊與運算兩者的相互結合,進而帶動業界的基礎轉型,現在就必須為未來的5G網路奠定基礎,才能創造出各種絕佳的使用經驗。
英特爾宣布與與行動通訊產業系的領導廠商合作,攜手推動未來5G的全面商業化。包括與愛立信發展5G解決方案並進行合作測試;與韓國KT電信在2018年開始進行5G網路測試,藉以研發與驗證5G無線技術相關裝置及虛擬網路平台;與LG電子針對新一代汽車進行開發與測試5G無線技術。
再者,英特爾也與諾基亞合作開發暫行標準(pre-standard)的5G無線電技術及網路解決方案,讓用戶盡早建置5G行動客戶端與無線基礎架構,及可互通的5G無線電技術;與韓國SK電訊共同開發與驗證5G行動裝置與網路解決方案,並將在2016年推出使用未授權頻帶的授權輔助接入(Licensed Assisted
Access,LAA)裝置。
此外,英特爾也透過Verizon 5G技術論壇、進行5G無線解決方案的實地測試,以展示毫米波頻譜是如何支援比現今蜂巢網路(cellular network)高出一個層級的數據傳輸容量與速度。
英特爾也宣布推出各種平台並推動業界合作,攜手開發初期原型解決方案,藉以加速5G的研發與準備程度。英特爾的5G行動測試平台提供高效能開發平台,讓業界加快整合與測試5G裝置與無線網路基地台。英特爾現正與全球各地電信業者攜手開發5G技術、建構技術原型、以及於此新型測試平台進行測試。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特爾WiMAX搞烏龍,拉台灣一起加入卻最後又放棄這個標準,害得台灣損失慘重,
4G發展嚴重落後其他國家,至今元氣都未完全恢復。
第二、英特爾和紫光已經形成策略聯盟,入股紫光母公司20%股權。
第三、未來5G的新標準,一定和中國大陸有關,這也是聯發科為何積極想和大陸業者形成緊密夥伴關係。
第四、從現在情況來看,台灣在5G進度上落後中國大陸、南韓和歐美國家,未來既使不和英特爾配合,也一定要和他人合作。
對抗陸資面板廠
台灣的面板產業持續和陸資廠纏鬥,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昨(23)日表示,台灣面臨大陸國家隊的競爭,要打的是縱深戰,而不是資源消耗戰。他並以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一計「李代桃僵」為譬喻,意指友達可以放棄局部的小戰役,換來整場戰爭的勝利。
彭双浪去年5月從友達前董事長李焜燿手中接下董事長職務,並兼任執行長,整個友達接班梯隊成形,昨日舉行媒體春酒,也是彭双浪、總經理蔡國新升任新職務以來,首次出席公開活動。
彭双浪指出,景氣有起有落,LCD產業經過三年榮景,算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最近碰到一點亂流,也是景氣循環的一環,他認為3~4月是新舊產品交替期,今年推出新品的狀況不錯,加上下半年有巴西奧運推波助瀾,將會激勵消費性產品的需求,預期第1季是景氣谷底。
面對LCD產業與陸廠纏鬥,彭双浪分析,中日韓的面板廠均有政府支持,國家隊的資源非常多,甚至是資源無限。台灣的企業其實非常厲害,對抗的都是國家隊;當陸資廠商加入賽局,面板廠應該打縱深戰,而不是資源消耗戰,必須把擁有制高點的優勢發揮出來。
他以「李代桃僵」為譬喻(當戰局發展必然會有損失時,要捨得局部的損失,以換取全盤的勝利),應該善用「田忌賽馬」的策略,以「下駟對上駟、上駟對中駟、中駟對下駟」,三戰兩勝的賽局結果也是贏,因此友達可以放棄局部小的戰場,但要贏得整場戰役。
未來友達將從產能競爭進入價值競爭,不會持續在低階產能、標準品擴張,而是發揮技術與管理找出優勢,彭双浪則認為,未來觀察市占時看的是高技術含金量的市占多寡。
友達在上季法說會中提出「穩中求變、變中求勝」的營運基調,在蛻變過程中,尋找優勢,最基本的是要有穩定基礎,包括財務方面,友達過去4年償債逾半,負債大減;接著折舊降至2006年以來新低,以及年輕團隊上台接班與傳承,友達的財務、管理都是非常穩定的基礎,再從基礎中找到優勢與突破口。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日韓面板廠均有政府支持,台灣沒有,業者只能發展利基市場。
第二、利基市場技術一定要強,但中國大陸技術已經不輸台灣,甚至超越我們。
第三、台灣面板業不能形成像大聯大類似的產業控股公司是一大失策,連日本政府都成功整合中小尺寸面板廠成為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
第四、台灣政府一定要盡快成立主權基金,中央銀行一定要支持,不能再阻擾,不允許以外匯存底支應主權基金。
第五、沒有策略聯盟及整合、技術和市場,台灣面板廠的未來不被看好。
夏普董事會昨(25)日上午決定接受鴻海資金紓困,但鴻海隨後發出聲明,必須再釐清夏普24日遞交給鴻海的一份新關鍵文件內容,在雙方達成共識之前暫緩簽約。
據悉,讓鴻海臨時猶豫的關鍵,是夏普可能有潛在的3,500億日圓(約新台幣1,050億元)負債。夏普昨天股價一度因董事會重大決定而停牌,復牌後一度重挫17%,並不尋常。業界人士認為,可能與鴻海突然暫緩簽約有關。
夏普昨天上午董事會後宣布,接受鴻海提出的紓困案,鴻海將以4,890億日圓(約新台幣1,466.9億元),取得夏普發行新股後股本的65.9%股權。市場原預期,鴻夏戀將修成正果,但鴻海隨後發出的「暫緩簽約」聲明,為鴻夏戀再添波折。
夏普昨日提出有價證券登記書,公布將接受鴻海的出資,鴻海並將先提供1,000億日圓的保證金給夏普。夏普將以發行新股方式,接受鴻海集團資金援助。
根據了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天並未在日本夏普本社,而是在大陸南寧出席一場簽約儀式。隨著鴻夏戀感情起起伏伏,郭台銘並未坐鎮在大阪,引起外界猜測,「這可能也是談判策略之一」。
夏普將以每股118日圓(約新台幣35.4元)的價格,發行新股32.81億股,預計將可獲得約3,872.7億日圓(約新台幣1,161.8億元),以夏普24日收盤價174日圓計算,折價約32%。這些新股當中,13億股由鴻海認購,Foxconn FE認9.15億股,Foxconn
Technology認6.4億股,SIO(堺市十代廠)認4.2億股。
另外,夏普再以每股1.18萬日圓(約新台幣3,540元)的價格,發行特別股862.1萬股,預計募集1,017.2億日圓(約新台幣305.1億元),合計夏普將可獲得4,890億日圓資金。
至於讓原本急著入股夏普的鴻海臨時猶豫,暫緩簽約的關鍵文件,華爾街日報披露,是一份列出100項夏普總額約3,500億日圓的「或有負債」(contingent
liabilities)清單。
鴻海需更多時間評估新資訊,以降低未來的財務風險,才能繼續和夏普簽約。
鴻海與夏普並未對該文件多作說明。鴻海僅透過聲明表示,昨天已收到夏普選擇鴻海作為首選合作夥伴的通知,但夏普24日早上遞交一份新的關鍵文件給鴻海團隊,鴻海方面已在夏普25日董事會前通知夏普,鴻海必須釐清內容,在雙方達成共識之前暫緩簽約。
鴻海強調,集團期待盡快釐清該文件內容,讓本次交易達成圓滿結果。
市場人士則認為,突然來這麼一個「暗盤」,鴻海「感覺被突襲」,因此希望多爭取時間、釐清內容,因此暫緩簽約,以全盤了解狀況後才能繼續談判。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最後一刻鐘才喊煞車,很奇怪,難道之前都沒有查出來或有負債的問題嗎? 鴻海應該多
請顧問協助如此大型規模的併購交易。
第二、鴻海這次主動找債權銀行洽談,證明志在必得。
第三、鴻海的對手INCJ投資Japan Display的結果很失敗,整合三家中小尺寸面板廠是對的方向,但是INCJ在經營上完全使不上力。
第四、台灣需要有更多企業出來主導這種跨國併購案,為何只有鴻海一家?
第五、台灣一般企業如果錢不夠進行併購,就應該結合PE一起共同投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