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8創會理事長的話
元大金控昨(10)日公布,完成泰國證券商KKTrade的併購案,接下來將完成交割程序。根據了解,目前元大金繼續鎖定亞洲國家,預期三到五年內,海外營收要占一半。
元大金代元大證子公司元大證亞洲金融公告以泰銖6.86億元(約新台幣6.56億元)拿下KKTrade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99.9%股權,成為元大證亞洲金融的子公司。元大金表示,拿下KKTrade之後,還會繼續增資新台幣10億元,預計第3季會完成。
元大金2007年透過元大證券在亞洲其他國家積極併購,先參股越南第一證44.68%的股權、2014年以收購韓國東洋證持有超過一半的股權,並且在同年10月改名為元大韓國。
去年年初元大金成功收購印尼券商PT AmCapital
Indonesia 99%之股權,亞洲金融版圖趨於完整。
元大金發言人陳修偉表示,KKTrade在泰國是一家很單純的證券公司,主要業務就是經紀業務,所以在併購KKTrade之後,為了強化其競爭能力,也會帶進新的操作性業務,包含衍生性金融商品、債券交易等。
為了讓KKTrade有能力從事其他業務,提升財務能力,元大金還會繼續增資新台幣10億元,因為還需要雙方主管機關同意,時程預計第3季之內可以完成。
KKTrade成立於1998年10月,目前KKTrade實收資本額為泰銖5億元,去年底淨值為泰銖5.7億元,當地據點包括一家總公司與11家分公司,經紀市占率1.25%,在當地39家券商中排名28,每年稅後純益落在新台幣2000萬元至1.5億元間。
元大金子公司元大證券旗下的元大亞金已在韓國、越南、印尼併購,且韓國的東洋證業務還擴及柬埔寨市場,銀行在柬埔寨也有辦事處,這也是高度潛力的是市場,未來還會在亞洲地區選擇好的標的,持續併購。
元大金持續打亞洲盃並已設定了目標,未來三到五年內海外的營收要占金控營收的一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證劵公司積極走出去,是一件好事,值得鼓勵。
第二、但是台灣證劵公司有沒有足夠多可以跨境營運的國際化人才,是一大問題。
第三、台灣劵商併購的證劵公司規模都很小,如何將餅做大並引進新業務是一大挑戰。
第四、如何將亞太地區不同國家的網點串連起來,產生綜效,也需要有完整的策略。
亞航
全球廉價航空巨頭亞洲航空(AirAsia)為了擴張北亞業務,正考慮在香港2次上市,買進更多飛機,並可能與中國國營企業合資成立公司,以便進軍中國的廉價航空市場,尤其是客運需求成長最快速的中國二、三線城市。
根據路透報導,亞航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Tony Fernandes日前在推特上表示,中國乘客的需求已經復甦,並暗示公司將購買新的飛機與2次上市。雖然他並未透露上市地點,但市場猜測很可能會選擇香港。
消息人士指出,亞航正在與中國的銀行業者及可能的股東進行磋商,中國光大銀行則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亞航的長期目標是在香港或中國內地成立1家合資公司,讓亞航能夠切入中國到東南亞與澳洲的航班。
信報報導指出,亞航與空中巴士(Airbus)在本周舉行的英國Farnborough航空展前就在磋商飛機訂單,有望在航空展期間買入更多客機,數量可能達到100架。
消息人士指出,空中巴士在2014年推出升級的A330neo客機之後,亞航就成為該款飛機的首批客戶,雙方合作經驗豐富。
根據中國民航局的統計,2015年中國民用航空的旅客運輸量達到4.362億人次,年增率11.3%,其中國內航線就達到3.941億人次,是目前全球成長最快的航空市場之一,成長速度僅次於印度的20%。
飛機製造巨頭波音(Boeing)預估,到了2030年,中國將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1大民航市場。
報導稱,亞航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廉價航空業者,但主要的航線都位於東南亞。根據2015財報,公司擁有171架空中巴士A320飛機,在馬來西亞的國際與國內航班綜合市占率達到49%,並在泰國、印尼、菲律賓、印度等地都有成立機構,發展十分迅速。
亞航一直是中國廉價航空業者學習的樣板,但是隨著中國航空業者的國際航線逐漸增多,以及亞航持續擴大中國航班,已經使得中國廉航業者與亞航之間的競爭關係日益激烈。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航主要市場在東南亞,卻考慮在香港2次上市,說明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第二、看來新加坡證劵市場已經沒有搞頭了,未來只會繼續邊緣化。
第三、引進中國大陸策略投資者是正確的作法,有助於業務進展。
第四、因為中國大陸是未來重要市場,所以亞航選擇香港作為資本市場是相當合理的決定。
龍頭企業下市
台股量能低迷、本益比續低,許多龍頭產業公司,甚至是高價股,持續被併購而下市出走,投資人愈來愈擔心台股有結構性問題,國民黨立委曾銘宗11日在立院財委會建議,過去他在當金管會主委任內態度明確,「不准」龍頭產業下市;金管會主委丁克華也表示「金管會會關心此事」。
丁克華昨日赴立院就「如何振興我國證券資本市場」提出專題報告。曾銘宗質詢時表示,在國內20家股價300元以上的上市、櫃高價股公司中,有8成公司不看好公司前景,2成不排斥把公司賣掉,金管會對於龍頭企業不看好市場前景且想下市,立場為何?丁克華在答詢時回應,理論上,金管會希望好公司留在台灣,原則上不贊成他們(指好公司)下市,但若因未來競爭力及上下游關係、產業發展前景等,還是要綜合考量。
曾銘宗強調,他在擔任金管會主委時,態度明確,是「不准」指標性龍頭產業公司下市,所謂龍頭公司是指市占率、規模屬一屬二的公司,「這會引發出走潮」。
他說,過去也有一家被動元件大廠,要被私募基金併購下市到他地上市,但他的立場是,龍頭產業不准下市,這也提供給金管會參考。丁克華會後受訪時指出,上市公司下不下市有一定的機制,金管會態度是盡量不干預,但金管會還是會關心此事,「在台灣的龍頭產業上市櫃公司會影響到成交量、產業發展,但我們不會主動干預。」
丁克華指出,龍頭產業上市櫃公司是否可被併,就股權上是否合規,要經過經濟部投審會的審核,另外,是否造成產業壟斷之虞,也要經過公平會的審查,有一定的機制存在,必須綜合評估,金管會希望好公司留在台灣,原則上不贊成下市,但要多方評估,不能太主動干預。
關於丁克華提出的振興市場8大措施,立委賴士葆首先開槍,直指這8項無亮點,唯一有哏的只有讓大陸人來投資台股基金,但這也講很久了,他更直接問證交所董事長施俊吉,「說好的1,200億元三個月是否能達到?」施俊吉卻回答,3個月若衝到1,200億元,可能會「炒出泡沬。」
立委費鴻泰則進一步質疑,你們提出這8點,不會很心虛嗎?「台股就像有心臟病,但這幾點根本就像維他命,要怎麼治?」
立委曾銘宗指出,台股現在面臨三大結構性問題:產業發展、租稅負擔、交易效率問題,均非金管會可單獨解決,建議行政院應成立跨部會小組全面檢討,提出因應對策」。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堅決反對政府干預龍頭企業下市,這會造成國際負面新聞。
第二、台灣企業需要重組改造,唯有先下市才能改造,這是很多PE的手法。
第三、龍頭要如何認定? 很多台灣的龍頭都不是世界的龍頭,美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四、台灣企業被外資併購是一件好事,說明台灣企業有競爭力,和資本市場沒有關係,政府
不應該把併購和下市扯在一起。
新聚思
神達(3706)與聯強(2347)轉投資之美國上市公司新聚思(SNX)再度出手併購,繼2013年收購IBM的「全球顧客服務事業(CRM BPO:customer care
services business)」之後,又在美東時間7月11日紐約證交所開盤前宣布斥資4.2億美元(約新台幣135億元)併購Minacs公司,持續擴大外包服務的版圖。
對於IBM來說,CRM BPO部門的毛利率「不夠高」,因此當初算是「便宜賣」給新聚思,但對於新聚思來說,拿下CRM BPO部門有如吃下大補丸。從股價面看,新聚思在宣布收購IBM的CRM BPO部門時,股價約在37-38美元,但11日收盤價已來到96.76美元,短短不到3年時間大漲161%。
新聚思當初是以5.05億美元(現金4.3億美元及新聚思7,500萬美元普通股)併購IBM的CRM BPO部門,此次則斥資4.2億美元拿下Minacs,Minacs未來將納入新聚思旗下的Concentrix(IBM的CRM BPO部門也是納入其中)事業體當中。
神達表示,此一交易將在今年第三季末完成,而Minacs執行長Anil Bhalla也將加入Concentrix的經營團隊。
神達預估,完成併購案之後,預計可對新聚思的營收帶來4億美元的貢獻,以及非一般會計原則(non-GAAP)評估則有每股0.53美元的收益。神達和聯強目前分別持有新聚思13.98%和11%的持股,並採權益法認列新聚思之獲利,換言之,此一併購案也有助於提升神達與聯強的獲利水準。
據外電,Minacs主要從事企業外包解決方案公司,主要領域是在製造、零售、電信、科技、媒體和娛樂、銀行、保險、醫療保健和公共部門,擁有2.1萬員工與35個服務中心,提供客戶體驗、行銷和業務支援後台方案。至於新聚思旗下的Concentrix,則擁有遍及25個國家、90個服務中心,以及7萬名的員工,提供逾40種語言服務超過400個客戶。
神達強調,透過此一併購,將可擴大Concentrix的規模,尤其在汽車行業的垂直整合,以及物聯網方面更具有顯著效果。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強集團是台灣最有智慧及技巧的併購者之一,這個案子也不例外。
第二、台灣公司進行海外併購遠比國內併購更有意義和價值。
第三、Minacs是一個解決方案提供公司,現在智慧服務大行其道,這正是這家公司的核心競
爭力。
第四、未來該公司發展方向,包括汽車業的垂直整合和物聯網,都很有潛力。
台積電A股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昨(12)日在昆博會受訪時指出,台積電赴南京設廠傳遞了一個重要訊號,大陸將支持如台積電、聯發科等台灣高科技公司到大陸上市,主管層級提高由中央台辦經濟局局長負責,並已與大陸證監會領導做了溝通。
對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昨晚獨家回應本報指出,對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在大陸A股上市,一直持支持態度。大陸認為,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不僅有利於其自身持續健康發展,也有利於大陸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他表示,國台辦將繼續加強與證券業務主管部門的聯繫溝通,充分反映台資企業的訴求。
陳德銘表示,他很佩服張忠謀,台積電到南京設廠的項目,連大陸國務院都很關心,因為台積電到大陸設廠傳遞了一個重要的訊號。另外,一些從事IC設計的台灣廠高,如聯發科等,也都做得不錯。
他透露,將來這些台灣企業到大陸上市,大陸都會支持,且協助窗口的層級提高,由中央台辦經濟局局長直接負責,他也已跟證監會主要領導做了溝通。
陳德銘說,上次去台灣參訪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帶他到台南廠參觀,並提到台積電早期僅是單純的晶片代工,後來也可以設計代工,還可以業務化,已從代工延伸到設計營銷兩方面。
陸股的中小板與創業板可說是「創富」之地,吸引眾多科技與新創企業掛牌。即使去年陸股暴跌,但中小板與創業板仍享有較高本益比。
根據德勤(台稱勤業眾信)「香港及中國大陸IPO市場2016年第1季回顧與展望」報告,今年首季在A股IPO的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數量,占市場比重29%,較去年同期13%大幅上升,融資金額占比更達市場總額31%,不僅較2015年同期的11%激升,更是所有行業中最高。顯見科技公司在大陸A股的熱門程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A股上市很難,但對於像台積電這樣世界級的公司不是問題。
第二、台積電透過CDR(中國存證憑證)第二上市是較好的選擇,現已有ADR在美國上市。
第三、台積電已到南京設廠,當然若能利用A股資本市場絕對師出有名。
第四、上市不是為了募資,而是打開知名度,加速打造生態系,吸引其它IC設計公司加入成
為台積電的客戶。
第五、台積電的CDR在中國大陸應該會享有較台灣更高的溢價。
樂視 / Vizio
中國積極向外併購國際級品牌或企業,在中國政府提供資金力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傳出中國樂視將拿下北美液晶電視品牌VIZIO,台廠擔憂中國透過併購積極向海外擴張,短期雖不影響供應鏈,但長期恐造成洗牌。
雖然飛利浦切割照明事業部門出售案遭阻,但歐司朗(Osram)照明部門出售案可能花落中國廠商,而今日傳出VIZIO將由樂視拿下;海外併購動作頻頻將造成供應鏈大變化,台廠對此表示擔憂,主要因台廠避免中國價格競爭棄逃中國市場,且中國品牌轉而使用本土LED供應鏈,更讓台廠轉往海外市場。
廠商表示,樂視若成功併購VIZIO預料對短期供應鏈不會造成大衝擊,其中,LED背光仍將以台廠為主要供應,主要因VIZIO銷售北美市場,該區域重視專利,因此在專利圍堵之下預料台廠供應鏈仍可防堵陸場向外擴張,短期內仍將以歐美日等重視專利市場銷售,避開大陸競爭。
儘管短期仍可防堵陸廠向外,但廠商嗅出中國廠積極以銀彈實力向海外擴展是不爭的事實,儘管目前仍有專利防堵,但中國在積極買下品牌廠後,下一步勢必將在下一城透過併購買下專利,透過併購取得專利後再以國際品牌行銷全世界,將有效撼動全球市場。
台廠表示,雖然大陸積極以資金實力向海外擴張,但由於LED技術持續演進而中國慣於以大量生產供應需求量大市場,台廠須以技術實力開發利基應用,以小量多樣的產品營運模式避開與陸廠直接競爭,而國際品牌切割出售也是台廠須轉型的警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如果Vizio在台灣,這個案子大概又會像美律一樣,因為是產業龍頭以及陸資控股而被
擋關。
第二、透過Vizio絕對是好事,因為液晶電視沒有前景,很難單獨上市。
第三、樂視正在打造媒體以及網路全生態系。
第四、Vizio未來會和LED供應鏈結合,只有大陸廠商才有實力作LED產業整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