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1日 星期二

豐田/Panasonic,友達/凌華,供應鏈,阿里健康,香港/網路,軟銀基金,台商回台,美中台

理事長的話:豐田/Panasonic,友達/凌華,供應鏈,阿里健康,香港/網路,軟銀基金,台商回台,美中台


豐田/Panasonic
在宣布計畫一年之後,日本豐田汽車和Panasonic終於正式成立車用電池製造公司,以跟上汽車業轉型電動車和自駕車的腳步。

這兩家日本製造大廠3日表示,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名為泰星能源(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雙方將合作研發安全且品質優良、表現優異、又具有高競爭力和成本效率的電池。豐田將擁有合夥公司51%股權,其餘股權由Panasonic持有。

這家新合夥公司預定41日起正式營運,員工人數約5,100人,其中近半數將派駐在中國大陸,生產的電池除了供應豐田之外,也將供應其他買家。

其實兩家公司至少從1996年開始,就一直合作研發電池,當時也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名為Primearth EV能源(PEVE),主要生產混合動力車電池。
豐田近年來為了因應汽車業出現的新技術和新事業模式,大舉進行投資,已投入逾30億美元在電動車和自駕車、燃料電池和混合動力車、聯網車等領域。

Panasonic則在社長津賀一宏帶領下,逐漸退出虧錢的消費性電子事業,專注發展住宅、車載資訊系統和車用電池等領域。

Panasonic目前是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獨家圓柱形電池供應商,但一直想要再擴大客層。確保豐田這位合作夥伴及客戶,有助於Panasonic的電池事業降低對特斯拉的依賴。

Panasonic同日也發表會計年度第3季財報,在2019年最後三個月期間,營業利益達到1,004億日圓(9.15億美元),比前年同期的976億日圓增長3%,高於分析師預期的673.6億日圓,主因為固定成本減少,且與特斯拉合資的電池廠營運狀況好轉,但上季營收下滑8%1.91兆日圓,因為資本支出相關需求減弱、中國大陸汽車市場成長放緩,以及日本去年10月調漲消費稅。

3月底止的年度獲利,Panasonic維持預測為3,000億日圓,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951.4億日圓。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最大車廠豐田和最大電池廠Panasonic合作,意義非凡。
第二、中國大陸是全球電動車最主要市場。

第三、PanasonicSony類似,退出虧錢的消費電子行業,積極轉型。

第四、特斯拉是Panasonic大客戶,但Panasonic想降低對特斯拉的依賴。

友達/凌華
友達(2409)價值轉型之路再下一城!友達5日晚間由財務長曾煜智在交易所召開重訊表示,將以每股57元收購凌華(6166)普通股5%~30%。以凌華5日收盤價47.05計算,溢價幅度21.1%。

友達表示,工業電腦廠凌華可以提供邊緣運算相關的技術,希望透過這項股權收購案建立策略夥伴關係,逐步轉型為以面板為核心的智慧物聯方案商。

友達公開收購期間將自27日至312日。預定最高收購數量為凌華普通股6524.92萬股(約當於凌華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30.0%),最低收購數量為10,874,863股(約當凌華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之5.0),若收購股權比例達最低收購數量時,本次公開收購之條件即告成就。

曾煜智表示,凌華董事會有7席董事,其中3席為獨立董事,未來在凌華邀請之下,友達計劃取得1席董事席次。

面板產業的營運日益艱苦,母公司佳世達近年來積極布建「大艦隊」,友達近年來也積極尋求轉型,2018年就曾經收購美國數位看板內容整合商ComQi,這次透過對凌華的股權收購案建立策略夥伴關係,結合其雲端內容管理平台與顧客互動技術,提供軟硬整合解決方案,希望可以滿足零售業一站購足的需求。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表示,5G來臨後產業AI化速度將加快,可預見許多行業的垂直場域將陸續導入邊緣運算人工智慧方案,期望這樣的結合可以提供即時完整的服務。先前彭双浪就曾表示,面板雙虎都在做解決方案、系統,在不同場域應用,未來台灣面板公司不會是單純的面板公司。特別是以前只跟客戶談面板規格,現在不談厚度、解析度,而是談應用、以及如何讓消費者得到什麼好處?過去在水平分工年代,面板廠只做面板、系統廠只做系統,但電視很大一部分都只出open cell(半成品),不進一步往下游走,價值就愈來愈少。

凌華董事長暨執行長劉鈞表示,對於友達與凌華共同組成智慧物聯生態系,表示歡迎之意。未來與友達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不僅可以具體實踐凌華在多元智慧場域的解決方案,並與友達共同深耕客戶關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工業電腦公司不斷被併購。
第二、電子五哥和面板大廠,紛紛積極轉型,因為手上現金多。

第三、友達曾併購美國數位內容整合商,但併購策略比較零散。

第四、未來的趨勢絕對是整合,大廠應該以併購的手段,整合出新的平台和方向。

供應鏈
《日經亞洲評論》披露,鴻海在中國廠區原定周一開工,但在中國當局擔憂肺炎疫情擴散的要求下,推遲了復工時間。深圳公衛專家告知鴻海,經現場調查後,不適合復工;鴻海鄭州廠也已取消在210日復工。

根據經濟部一份武漢疫情對產業衝擊的最新評估報告顯示,短期對台製造業、餐飲、零售業尚未有顯著影響,但若疫情時間拉長又失控、甚至延燒到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粵蘇滬川)等台廠布局重鎮,恐產生ICT(資通訊)斷鏈效應。目前看來斷鏈危機持續升高中。

4位消息人士向《日經》透露,深圳公衛專家告知鴻海,經現場調查後,當地廠區面臨病毒傳染高度風險,因此不適合復工。該備忘錄提到,深圳公衛部門列出的風險中,包括餐廳與員工宿舍空氣流通欠佳。廠區生產設施是使用中央空調,這樣勞工密集的工作環境,甚至將使傳染風險變得更高。但鴻海恐怕很難解決這問題,因中央空調系統是為了避免產品製造過程受灰塵干擾的必要設備之一。

除了深圳廠區外,消息來源表示,鴻海位於鄭州的全球最大iPhone生產基地也已取消在210日復工。其中1位消息人士說:「地方政府不希望在如此勞工密集的工作環境中,冒著可能使病毒擴散的風險。沒有人願意承擔在此時決定復工的責任。」

據消息人士表示,在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上周五召開視訊會議後,鴻海即取消了台幹在27日到14日間返回中國的機票。劉揚偉已決定,除非經當地政府評估並許可,否則鴻海鄭州廠區不會復工。

鴻海關係企業群創在深圳也設有生產基地。群創上周五也通知員工,不建議員工在210日回深圳龍華廠復工。

和鴻海有密切合作的1家深圳Apple供應商向《日經》表示:「(中國)政府這次極為嚴格。」

鴻海昨日提出5點聲明,表示在中國的所有工廠,都一直在全力配合當地政府開展防疫工作,並在各地政府的指導及同意下,做好復工前的安全準備工作;且迄今尚未收到任何客戶提早復工生產的要求。不針對單一廠區、單一客戶、或單一產品發表相關詳論。

《日經》指出,鴻海推遲復工的決定,代表包括Apple、亞馬遜、Google、華為在內的全球電子公司供應鏈因疫情而遭遇的影響將進一步惡化。

經濟部在武漢疫情對產業衝擊的評估報告中認為,若中長期疫情無法控制、將減緩全球需求、拖累經濟成長,其中對台影響就包括出口(中國是台灣第1大出口市場)、及中間財出口(如中國工廠減少生產、也減少從台進口)和終端產品出口(中國民眾減少消費,影響終端產品購買力)等將全面衰退。

經濟部提出示警,若疫情延燒到粵蘇滬川等台廠布局重鎮,尤其是台商第2大投資地區、且為資通訊廠布局重鎮的廣東,或如江蘇、四川擁有全球資通訊組裝8成產能、上海是IC封裝測試重要據點,若因疫情停工,恐影響全球供應鏈。

據了解,若疫情可控,短期可復工,對台商僅短期衝擊中國局部市場需求、及中國市場銷售略微下滑;但若疫情時間拉長且短期內無法復工,衝擊就會加大。

根據估算,若疫情延續3個月到半年,部分產業的台灣生產據點可獲得轉單效益;若疫情擴大到廣東、江蘇及四川且短期無法復工,ICT產品生產恐會暫時停滯。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台商在中國大陸的供應鏈,已確定斷鏈。
第二、台商不可能把大陸生產業務,全部搬到台灣或東南亞。

第三、武漢肺炎對台灣電子業的影響,會逐漸顯現出來。

第四、台商應該加速轉型,分散營運據點。

阿里健康
阿里健康7日公告指出,將以逾80億港元收購Ali JK ZNS Limited的全部股權,收購目標包含天貓多項醫療健康的相關業務。

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集團「Double H」戰略(Health and Happiness,健康與快樂)在大健康領域的旗艦平台。憑藉集團在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物流、大數據和雲計算等領域的優勢,阿里健康以用戶為核心,全管道推進醫藥電商及新零售業務,並為大健康行業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面解決方案。

綜合陸媒報導,阿里健康將向Ali JK ZNS Limited的持有人Ali JK Nutritional Products Holding Limited(阿里巴巴控股的全資公司)發行8.6億股新股,發行價9.38港元,總對價80.75億港元。收購標的業務包括天貓產品及服務、天貓國際產品及服務。

其中,天貓產品及服務包括在天貓上(包括通過天貓超市)銷售的藥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以及僅在天貓超市上銷售的醫療器械、成人用品、保健用品、醫療及健康服務等。天貓國際產品及服務包括在天貓國際銷售的產品及服務、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醫療及健康服務。

截至20193月底止財政年度,收購標的業務產生的總商品交易額約人民幣95.75億元,年度活躍買家數量為約3,580萬名。截至2020131日,超過530名商家獲天貓主體及淘寶中國授權在天貓平台銷售目標產品及服務。

受消息激勵,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健康7日開盤一度大漲逾5%,最高曾報12.24港元。後漲幅縮窄,收漲3.96%,報12.08港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健康是真正的智慧醫療平台。
第二、阿里健康提供線上及線下一體化全面解決方案,所以是OMO(「虛實融合」)。

第三、天貓是中國大陸醫療產業的領導電商,和阿里健康整合有綜效。

第四、天貓收購交易額95.75億人民幣,活躍買家數量3,580萬名,可算是相當大的族群。

香港/網路
消息人士透露,隨著美國國安官員憂心以香港做為全球關鍵網路樞紐的風險,Google與臉書(Facebook)等美國科技巨擘,都正在考慮能夠取代香港的海底電纜登陸點,以因應美國國安官員暫緩批准以跨太平洋海底光纖連結美國與香港的計畫。

華爾街報導,Google和臉書日前請求美國當局,核准開始以跨太平洋光纖電纜網路(PLCN)的分支光纜,連結台灣與菲律賓,同時讓中國大陸的管線部分保持離線。

這兩家公司曾協助投資長8,000英里、連接洛杉磯及香港的PLCN。在美國司法部主導的國安小組暫緩批准使用這條已完成鋪設的電纜後,Google與臉書已提出讓步。

消息人士說,在當局拒絕批准後,Google等科技公司都正在尋找香港以外的未來電纜的連結點。美國的憂慮反映出美國越來愈不信任中國大陸的科技企圖心,例如華府封殺華為便可見一斑。

由於世界對於視訊通話、社群媒體發文以及觀看YouTube影片等服務的網路頻寬需求日增,美國企業都試圖滿足這些需求,但華府對中國大陸的疑慮也引發一個問題:若美國企業的中國大陸夥伴將被排除在外,那麼應在何處鋪設光纖電纜、應該與誰合作?

消息人士說,一些產業主管正考慮在香港附近,尋找海底網路電纜登陸點的替代選項,例如台灣、越南、菲律賓及關島。隨著技術持續進步,另一項構想是透過衛星傳送更多網路流量以取代電纜。

香港向來是美國網路電纜的首選連結點,儘管在北京當局封鎖Google及臉書等美國企業進入大陸營運,半自治的香港的網路仍不會遭審查過濾,使始終是美企尋求連結大陸的網路中繼點,但美國官員說,在北京擴大干預香港事務後,香港的法治不再像以往可信。

Google發言人表示,正尋求申請多條海底電纜的批准,也將遵循有關當局的決定。臉書發言人則說,正在耙梳所有授權與許可的適當管道。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由於反送中以及其它事件,香港已經不再適合作為國際樞紐。
第二、但台灣若要取而代之,也有一定難度。

第三、由於台灣的科技實力和地位,非常適合作為網路連接點,這是絕佳的機會。

第四、但台灣一定要改善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成為一個具有包容性的亞洲中心,現在台灣對外國人和中國大陸人都不夠友善。

軟銀基金
知情人士透露,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第二檔科技基金「願景基金2」所籌得的資金,遠少於1,080意美元目標值,甚至可能不到這個目標金額的一半,原因是之前的願景基金投資共享辦公室業者WeWork失利、且營運方式亂無章法,降低投資人擴大挹注資金的意願。

華爾街日報報導,「願景基金2」籌得的資金額,可能不到1,080億美元目標規模的一半,且多數資金都來自軟銀自身。軟銀在設立規模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後,去年夏季又籌措「願景基金2」。

但在那之後,願景基金投資的許多企業都陷入掙扎,而該基金最大的挫敗就是WeWork

此外,願景基金的運作模式也與其他類似規模的基金不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決策都在幾分鐘內決定,而非委員會在研究好幾個月後才敲定,因而被外部顧問形容為「混亂」與「人格取向」。

知情人士說,由於擔憂願景基金的投資組合充斥陷入困境的企業,參與投資願景基金的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與阿布達比Mubadala投資公司都表示,投資「願景基金2」的資金,必須來自對願景基金投資的獲利。

知情人士也說,軟銀之前提到的投資人,包括台灣與日本保險業者等較小型的投資人、以及高盛和渣打銀行等,也不太可能投資「願景基金2」。

「願景基金2」籌資失利,影響可能擴及許多科技新創公司。叫車業者Uber、餐飲外送業者DoorDash等科技新創公司,過去兩年共獲得願景基金投資約90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不可能再募集1,000億美元規模的基金。
第二、WeWork搞垮了孫正義的信譽。

第三、軟銀沒有真正專業管理團隊,孫正義為了搶速度,好大喜功,個人主義色彩濃厚,增加投資的風險。

第四、未來關鍵在於中東資金是否願意再支持軟銀那麼多錢。

台商回台
武漢肺炎延燒,將加速台商回台。經濟部6日召開台商回台審查會議,會中通過中揚光電回台投資2億元,這是第一家回台台商、第二度申請回台建廠審查的廠商。經濟部表示,今年目標要讓台商回台投資金額提升,累計兩年投資金額要衝9,000億元。

此外,為協助台商因應疫情,加速回台投資,投資台灣事務所正研擬「歡迎台商回台投資方案3.0方案」,近日內就會對外說明。

武漢疫情對各大產業供應鏈投下震撼彈,經長沈榮津6日受訪表示,中國大陸當局現延後開工,人流和物流現受到管制,幸好我國產業供應鏈過年前有擴大備料,預計能撐到10日,不過之後是否會有影響要看疫情變化狀況。沈榮津並指出,許多台商回應,因之前中美貿易戰已經影響到生計,許多廠商把產能轉移到東南亞,「還好有先轉移,否則現在會更慘」。

經濟部表示,會讓企業在貿易戰與疫情肆虐下快速化危機為轉機,經濟部將展開三大方案紓困措施,投資台灣事務所已準備好加速協助台商移轉產能返台,持續了解台商需求,提供最大助力。

經濟部政務次長王美花也說示,武漢疫情使台商「印象太深刻」,生產基地勢必加速分散,包括考量加快回台投資腳步,或產能移到東南亞,以分散風險。因台商何時開工、開工後又有多少工人上崗,都存有很大確定性,會影響到台商供應鏈,甚至全球供應鏈。針對不確定風險觀察,製造業受到衝擊遠比零售業嚴重。

她說,因全球產業分工複雜,加上疫情擴散程度現難以掌握,因此對製造業供應鏈衝擊樣態並不明朗,惟已有台商請求經濟部協助轉往東南亞生產。

另本周通過的中揚光電是鴻海集團轉投資的光學鏡頭模具大廠,去年5月底首次通過台商回台方案後,因貿易戰開打近2年依舊充滿不確定性,決定再度擴大在台投資,成為第一家兩度申請台商方案的企業。

而在根留台灣方面,本周通過梧濟工業,預計投資投資近3億元在台中、彰濱、台南新吉廠既有產線導入數位控制設備,升級舊有產線;同時在台中工業區新建智能自動化廠房。目前投資台灣3大方案已帶動321家企業投資約8,645億元,預估創造7.15萬個本國就業機會,後續仍有近90家企業排隊待審。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由於中國大陸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台商肯定會加速回台。
第二、回台不可能再做和中國大陸同樣的事情,很多台商沒有Plan B

第三、台商需要重新定位台灣的角色。

第四、未來台商應該加速海外併購及產業整合,慢慢轉型絕對會來不及。

美中台
路透報導,上海美國商會七日公布最新調查,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八十七%在中國的美國企業預期將造成今年營收減少,一些美企正加快將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計畫,台灣、印度等可望受惠;部分受訪美企表示,供應商正把業務遷往台灣,公司將直接向台灣採購。

這項針對中國疫情影響的調查,涵蓋一二七家美企,其中二十家在中國營收超過五億美元(約一五一億台幣)。受疫情影響,約四分之一受訪美企估今年營收將下降十六%以上,逾五分之一預估營收降十一%至十五%,僅十三%表示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約六成美企估計中國經濟成長率將減逾一個百分點,有十六%更估計將減少逾兩個百分點。

中國疫情失控,逾八十個城市實施「封閉式管理(半封城)」,且廣州、深圳、天津、成都、蘭州等大城市也陸續跟進,並有四省(江西、遼寧、湖北、安徽等)採取「村與村封閉管理」、只留應急通道的封省措施。這使得中國大部分地區經濟活動中斷,工廠關門正開始波及全球供應鏈。

路透報導,一些受訪美企表示,為了應對疫情,他們正在將業務從中國移出,並將更多生產轉移到台灣、印度等其他地區。有受訪美企表示:「我們供應商正在把業務移至台灣,這(決定)先前就在考慮,制定了選項和規劃,但現在他們扣了扳機(付諸實行)。」也有美企表示:「我們公司將直接從台灣採購,將剔除越來越多的中國供應鏈產品。」

另,美國在台協會(AIT)臉書貼文指出,台灣去年重回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美台貿易額二○一九年增長十二.五%,且在半導體製造設備強勁出口帶動下,美國對台灣出口增三%以上。

經濟部表示,台灣去年對美國出口年增逾十七%,尤以資通訊(ICT)及視聽產品銷美成長最多、年增達五十九%,主要受惠於台美關係升溫、美中貿易摩擦下台商回流及轉單效應。美國是台灣去年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占台灣貿易額十四%,較前年增加約兩個百分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調查來自上海美國商會,所以相當具有參考價值,87%在中國的美國企業今年營收會減少。
第二、川普的目的是希望把美國企業引回美國,但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會轉到其它國家和地區,如台灣和東南亞。

第三、這對台灣而言是大好的消息,但問題在於企業轉型不夠快。

第四、大企業還能反應,重新布局,但中小企業可能轉不過來。

第五、台灣產業應該及時加速整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