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口罩外交」,不是刷存在感那麼簡單!戰略意義是什麼?
一個人一生中要做很多決定,大部分人會逃避困難的決定,但大概沒有一個時刻像現在,在很短的時間內,要做很多困難的決定。
全球疫情大爆發,由於呼吸器嚴重不足,歐美醫院的醫生面臨殘酷的決定,到底要把呼吸器器分配給誰?給果當然是年輕人優先,老年人只好等死。
現在許多國家的政治人物,都面臨封城、封州甚至封國的困難抉擇。川普3月12日突然禁止歐洲航班飛往美國,事前並未照會歐盟;上週川普差點決定封鎖紐約州——全美災情最嚴重的地區,但因為影響太大,最後還是放棄;印度總理莫迪3月24日宣布 ,全國封城21天,1億名首都外地打工族瞬間失業。
拉高到產業層面,台灣企業現在普遍受到重創,製造業撤出中國大陸是很明顯的趨勢,但下一步究竟應何去何從?沒有答案。現在台灣的經濟很大一部分來自服務業,然而受傷卻更慘重,餐飲、觀光、零售、百貨業績僅剩二、三成,有的甚至掛零,許多公司完全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走。
現在是考驗領導人的關鍵時刻,不管是企業家或政治家,不論是製造業或服務業,都必須果斷的做決定,絕不能無所作為,期待等這波風潮過去再說。
然而在這種時機和情況下,做錯決定的機率很大,通常錯誤發生有三種情況:
第一是「方向」錯誤。這牽涉到錯誤的價值判斷,美國總統川普和英國首相強生都犯了這個錯誤。說白了,除了領導者的狂妄自大以外,還有西方傳統的優越感,連近期飽受好評的紐約州州長古莫(Cuomo),也表示他原以為病毒只會攻擊黃種人,何其荒謬!
英國原先更採行「佛系防疫」,讓病毒自然擴散,最終在人群中形成免疫效果。由於可能造成醫療體系崩潰,現在也已放棄,改採積極治療。
第二是「時間」錯誤,沒有在第一時間採取行動。當武漢封城時,歐美都袖手旁觀,錯失了一個月黃金時間。現在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認為中國應該賠償,因為隱瞞疫情,沒有向世界說明嚴重性,這種說法是推卸政治責任,要怪只能怪自己輕忽大意。
根據管理理論,除了「黑天鵝」外,還有所謂的「灰犀牛」。前者指完全沒有預料到的狀況,COVID-19 爆發即屬這種情形;後者指的是隱約看到,還沒有形成但最終有可能發生的風險。歐美國家其實早就看到了危機,為何不及早行動?為何認為火不會燒到自己身上來?
第三是「處理方法」錯誤。上週美國航空母艦羅斯福號艦長,因為船上官兵感染嚴重,緊急對外求援,卻把信件也傳給媒體,以致遭到解職。
從鑽石公主號事件來看,海上封閉空間很容易造成大規模感染。艦長替袍澤爭取救援的心境可以理解,但身為軍人,還是要有一定的冷靜和處理事情的程序。很多企業家面臨巨大變故時,有沒有仔細思考「危機處理」的方式?這次不少企業要求假期出遊的同仁居家隔離,就是果斷的決策。
這次全球疫情,將是一個分水嶺,未來很多事情都將變得永遠的不一樣,我們可以稱之為「疫前」和「疫後」,就如同以前有所謂的「911前」和「911後」,以及「金融海嘯前」和「金融海嘯後」。
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全球化時代的終結」。其實從川普上台,就已經扭轉了這個趨勢,但現在是正式引爆。未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將會大幅降低,導致國際貿易減少,經濟活動衰退,甚至科技進步停滯。
1992年共產主義解體時,美國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出版了著名的《歷史的終結》,預測西方民主價值是全世界不可逆的潮流。他的論點後來遭到挑戰,因為全球對現有政治的信任度正迅速瓦解,目前我們面臨「全球化的終結」。最近有一本書《多極世界衝擊》(The Levelling)討論這個主題:面對全球化告終,普世價值破滅,更趨平等的「多極世界」即將來臨,我們將面對更多終結現實的考驗。
對於台灣而言,這是最壞也是最好的時代。台灣是一個海洋經濟體,和全世界有非常大的貿易依存度,包括中國大陸和美國。但未來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方向及策略,在政治和經濟上,台灣均沒有獨立的本錢。面對四分五裂的全球,台灣應思考維持和世界的連結,並發揮自身的價值,如這次向世界提供援助。
根據媒體報導,AIT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莫健,前一陣子來台,和綠營大老見面時表示,兩岸緊張持續升溫,台灣正面臨爆發軍事衝突的高度風險,有必要全面備戰。對此,民進黨立委表示不正確,但上週前副總統呂秀蓮提出警告:「戰爭的腳步已到台灣海峽中線了」,近期美國兩艘航母相繼中鏢,美國亞太地區戰略已出現缺口。
這些新聞所代表的不是「黑天鵝」,而是「灰犀牛」。歐美這次疫情惡化,就是因為忽視了已存在的一些跡象,犯下致命大錯。因此我不認為某些情境絕對不可能發生,anything is possible。
全世界許多地區都已封鎖,台灣是少數例外。我們最大的危機,在於喪失「黑天鵝意識」,認為最糟的狀況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這次清明假期,許多民眾大舉出遊就是一例。
好與壞,需要時間觀察,防疫、經濟、社會、政治是一體的。不要言之過早,到年底再給台灣打分數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