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Apple car供應鏈,鴻海真能從手機代工跨足電動車?老總:市場已經給了答案!
這是鴻海最近一年第四個和電動車有關的布局,去年和裕隆旗下的電動車公司華創合資成立新公司,又和飛雅特克萊斯勒合作,年初宣布和中國大陸電動車業者拜騰聯盟,可以說全方位出擊,從零組件、平台到品牌整車,從中國大陸到全球。
市場對於鴻海轉型予以肯定,股價應聲大漲。一般來說股價上漲有兩個原因,一是公司達成了良好績效,創造高獲利;另一是企業轉型新方向,而未來領域非常具有前瞻性,給投資人帶來新希望,特斯拉和鴻海均屬於後者。
台積電不是靠講故事,完全是靠真本事,創造出超高獲利,以20元EPS,30倍本益比,達到600元股價!台灣大部分企業都屬於這種類型,沒有投機取巧,外資也是以基本面評價台灣企業。
但如果你拿鴻海股價和一些中國大陸企業做比較,你會相當不平衡。鴻海目前市值570億美元,其成立已超過40年。相較之下,成立10年的小米市值竟然高達940億美元。小米是美國打擊華為的最大受益者,華為倒下,但二軍的小米、Vivo、OPPO各個雞犬升天,業績大好。
但更離譜的是一些中國大陸電動車概念股。有一家蔚來(NIO)汽車去年年初差點掛掉,現在市值950億美元,比小米還高。另外2家小鵬397億美元,理想310億美元。特斯拉去年大陸Model 3賣出13.7萬輛,其餘電動車業者蔚來4.4萬輛,理想3.3萬輛、小鵬2.7萬輛,都只不過剛起步而已。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有夢最美。當鴻海逐漸遠離蘋果手機概念股代工,變成「電動車概念股」後,投資人會發現,鴻海其實比蔚來、理想、小鵬這些公司有料太多了。鴻海有車、也有電;有設計又有製造,有中國品牌(吉利/拜騰)也有世界品牌(飛雅特),有整車及機殼,也有平台(和華創合作的MIH)和關鍵零組件。
如果蔚來汽車值950億美元,那麼鴻海至少應值1,000億美元以上,即現在價值的2倍。現在有分析師預估台積電股價可上800元,但我覺得鴻海200元也有可能,假如用電動車類比法。
然而鴻海未來不是沒有烏雲,最近蘋果Apple Car電動車計畫曝光,初步選擇的夥伴是韓國現代汽車。現代是韓國大財團,跨足汽車已有多年。
不過根據蘋果過去經驗,絕不會只選擇一個夥伴。鴻海拼命佈局電動車,就是要證明給蘋果看,台灣也會造車,並非只有手機而已。或許在不久將來,蘋果會選擇鴻海作為第二個電動車代工夥伴,畢竟過去鴻海長期幫蘋果代工手機。
企業的價值很難認定,特斯拉和亞馬遜賣的是「本夢比」,高達百倍,但傳統是「本益比」,最慘的是看資產來決定價值。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上週宣布更換CEO,因為英特爾近期股價不振,目前市值只剩2,420億美元,不到台積電一半。
英特爾輸給台積電就是因為製程落後,技術是關鍵,因此新CEO一定要回歸技術本位。這牽涉到一個重點,到底一個企業需要什麼才能的人當CEO?50年前,歐美CEO多半是技術背景,後來轉成製造背景,因為需大量生產。80年代,行銷變得很重要,因為光生產不夠,還要會賣。90年代起,財務成為新寵,當時美國最成功的企業GE因為有GE Capital,獲利驚人。金融海嘯後,公司治理受到重視,法律人才崛起。
新冠肺炎發生,加速企業數位轉型,現在有資訊背景的技術長(CTO)最吃香,有可能被提拔為CEO。
展望未來,我認為台灣需要更多的CTO,但T不是「技術」(Technology),而是「轉型」(Transformation)。鴻海現在做的就是轉型,也就是做不一樣的事,但台積電還是在幹和過去相同的事,只是從3奈米變成2奈米及1奈米,所以長期鴻海比台積電更值得期待。這也是大立光最近股價慘跌原因,因為還是守在蘋果手機的領域。
但即使是轉型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漸進式」(evolutionary),另一種是「破壞式」(revolutionary),台灣大部分屬於前者,美國和中國大陸卻是後者。企業越大,越難做破壞式創新,因為過去太成功,以致無法跳脫過去的範圍及模式,這就是成功陷阱。台積電之所以沒有被影響,是因為晶片應用領域擴張了,從手機到資料中心、雲端平台和電動車。
台灣產業正在邁向新領域,但我們可以更大膽(bold),從裝置(device)跨足應用場景。
想像力決定台灣的未來,有膽識者勝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