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70億美元氫,微軟AI,必治妥,精品業,勃肯鞋,Open AI,埃,豪買樓,華為電動車,滙豐花旗,中芯,上海寶格麗,RISC-V,東協,星國數位,Stellantis 三星,豐田、出光,台灣戰略,工研院

理事長的話:70億美元氫,微軟AI,必治妥,精品業,勃肯鞋,Open AI,,豪買樓,華為電動車,滙豐花旗,中芯,上海寶格麗,RISC-V,東協,星國數位,Stellantis 三星,豐田、出光,台灣戰略,工研院

70億美元氫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1121015

 

美國總統拜登與能源部長格蘭霍姆13日在費城港宣布,已選定七個可享美國政府補助的氫能投資案,包括亞馬遜(Amazon)和埃克森美孚( Exxon Mobil)參與的氫能計畫,將可分享總金額70億美元的聯邦補助。

 

美國政府有意藉由補助推動美國成為氫燃料的領導國家。拜登政府表示,費城港將使用賓州、德拉瓦州、紐澤西州提出的氫能中心,為卡車和其他重型設備提供燃料。

 

拜登讚揚這些氫能投資案嘉惠經濟,將可帶來工會「薪資優渥的工作」,而且有利美國因應氣候變遷。工會是拜登爭取連任的重要對象。

 

拜登說:「我為我們的國家立下目標,要在2050年以前達到淨零碳排。」「乾淨的氫能協助我們達成目標,當我們的車子、房子用它做為動力來源後,我們需要的就是乾淨的電力。」

 

拜登政府重押氫能,支持跨州設立幾個中心,形成廣大網絡,連結氫氣製造商與消費者。當今美國幾無氫氣產能,根據能源部的報告,到2030年時的氫氣產量可增加到1,000萬公噸。氫要推廣使用最大的障礙是太貴,美國政府已經開始努力降低成本,寄望到2030年,可將成本壓低80%至每公斤1美元。

 

氫做為乾淨燃料的爭議在於,製造氫需要使用大量能源,但如果生產過程使用的電力源自燃煤或天然氣,那產生的碳足跡反而更多。

 

其中賓州的氫能中心預計可最多獲得7.5億美元的補助,將以既有的石油設施來生產氫氣,賓州中心的計畫參與者包括PBF EnergyAir Liquide等。

 

加州得到補助上看12億美元的計畫,投資者有亞馬遜、Air Products。這個計畫將僅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生質能源來製造氫,將落實公共運輸、重型卡車和港口營運碳排。

 

以休士頓為軸心,由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等公司支持的墨西哥灣氫能中心將獲得多達12億美元的補助。一個由中西部多個州組成的聯盟規劃的氫能中心可拿到10億美元,則部分採用核能,用於生產鋼鐵和玻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氫能是最新的能源

                                       

第二、韓國是全球氫能的領導者

 

第三、美國也開始發展氫能

 

第四、拜登政府開始找石油公司參與氫能計劃

 

第五、台灣在氫能技術遠遠落後

 

微軟AI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蕭麗君,1121008

 

根據Independent報導,微軟可能在11月舉行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發表首款自家研發的AI晶片,藉此降低成本與減少對輝達的依賴。

 

據了解,代號名為「雅典娜」(Athena)的AI晶片,可能將在1114日於西雅圖舉行的微軟的開發者大會上亮相。這款用於資料中心伺服器的晶片,專為訓練大語言模型(LLM)等軟體所設計,同時可支持推理,為ChatGPT背後的所有軟體提供動力。

 

微軟早在2019年就祕密組織300人團隊,開始研發雅典娜晶片,除了尋求降低成本,也希望藉此增加與輝達談判的籌碼。雖然雅典娜晶片的性能細節仍不清楚,但微軟寄望藉由這款晶片,能與輝達的H100媲美。

 

目前微軟旗下雲端平台Azure多仰賴輝達的GPU來進行微軟、OpenAI與雲端客戶使用的AI功能,假若雅典娜能成功推出,原本在這場AI晶片大戰居於落後的微軟,就可以趕上競爭對手AWS和谷歌的腳步,提供雲端用戶自主研發的AI晶片。

 

過去為了發展ChatGPT,微軟向輝達訂購至少數十萬顆AI晶片,然而隨著運算力不斷增加,微軟後續還需購買更多晶片,對它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根據研究公司SemiAnalysis的分析指出,假若雅典娜具有競爭力,與輝達的產品相比,它將可以將每個晶片的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微軟並不是唯一企圖打造自家AI晶片的公司,亞馬遜早在2016年就收購Annapurna實驗室,開發兩種不同的AI處理器,谷歌也在研發自家訓練晶片。OpenAI日前也傳出將研發自家晶片,並評估潛在的收購目標。

 

對於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過去曾經公開抱怨,AI晶片供不應求與對新創公司造成的成本衝擊。

 

機構報告指出,在2020年訓練OpenAIGPT模型,需要輝達2萬顆A100 GPUs,若要支持ChatGPT商業化,則會要增加到3萬顆GPUs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微軟現在開始自製晶片

 

第二、自製晶片是大型平台業者的趨勢

 

第三、自製晶片需要台積電來代工

 

第四、但不是每一個開發自製晶片都成功

 

第五、蘋果開發自製晶片就失敗

 

必治妥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蕭麗君,1121010

 

美製藥大廠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同意斥資58億美元收購癌症藥物製造商Mirati Therapeutics,該交易除能夠擴展必治妥施貴寶的癌症藥物產品線,還有助填補專利藥物到期後可能面臨的營收損失。

 

根據兩家公司發布聲明表示,Mirati股東將獲得每股58美元現金,此外還能取得不可交易的期待價值權(CVR),每股潛在價值為12美元現金。

 

Mirati董事會稍早已無異議通過這項交易。其上周五的收盤價為60.2美元。10月初曾有媒體報導,法國製藥大廠賽諾菲(Sanofi)也表達對收購Mirati的意願,當時這項消息還一度激勵Mirati股價飆漲45%。

 

過去一年,包括必治妥施貴寶等多家製藥大廠,對於進行收購一事的態度開始轉向積極,主要是為了因應多款暢銷藥專利即將到期,必須尋求其它新藥來抵銷可能遭遇的營收損失。

 

例如必治妥施貴寶旗下兩款暢銷藥物,分別為血液稀釋劑Eliquis與抗癌藥物Opdivo等專利,都將在2030年前到期,屆時該藥廠將面臨許多更便宜學名藥的競爭。

 

必治妥施貴寶曾在7月下調2023年營收預測,其中一項因素就是它的血癌治療藥物Revlimid受到學名藥的競爭,導致銷售不盡理想。

 

必治妥施貴寶目前正處於高層人事變動。執行長卡福里奧(Giovanni Caforio)預定11月將辭職,即將接任該職務的營運長博納(Christopher Boerner)對此交易寄予厚望,他說Mirati是公司發展多元化腫瘤癌症藥品組合的重要步驟,可加強公司未來十年以及之後的產品線。

 

irati目前正推出一款名為Krazati的肺癌治療藥物,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已在去年12月批准該藥物上市,但歐盟主管機構迄今仍未對Krazati放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型藥廠併購不斷

 

第二、大型藥廠手上現金很多

 

第三、生技股的併購整合,是新一波的趨勢

 

第四、禮萊是目前市值最高的藥廠

 

第五、台灣最近也流行生技股的併購

 

精品業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林奇賢,1121016

 

精品業者正花大錢在美國租賃不動產,開設更多實體店面,進一步證明消費者在買精品時,仍喜歡在店內購物。

 

華爾街日報(WSH)報導,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正在在麥迪遜大道再開一間新店,香奈兒(Chanel)位於比佛利山莊的旗艦店面積翻倍至3萬平方英尺後,近期又重新開幕。古馳(Gucci)正擴大全美布局,如今在德州有八個據點,在底特律市中心也有間精品門市。

 

近來歐洲和其他高檔品牌已積極在美國展店,租賃更大的空間,並且提供更多餐飲。仲量聯行(JLL)數據顯示,精品業者過去一年在美國承租65萬平方英尺的新空間,多於一年前的約25萬平方英尺。

 

仲量聯行零售研究主管亞諾庫特說,新冠疫情後的強勁銷售,令精品業者體會到實體店面的重要性,因而開設更多店面,「精品是銷量最早恢復到疫前水準的類別之一。為了持續成長和擴張,不動產是他們策略的重要一環」。

 

面對高通膨、高利率,富裕的美國人仍持續消費,使精品業者繳出最亮眼的成績。仲量聯行報告引述Statista數據指出,今年美國精品零售銷售料將比去年增加近9%756.8億美元。

 

相較下,透過電商銷售的精品比率較小,因為富裕顧客通常不會沒試戴就購買每只15,000美元的手錶。高檔品牌也需更多空間陳列與日俱增的系列商品。

 

因此,精品門市的規模不斷擴大。仲量聯行的數據指出,零售商過去一年來的平均租賃空間是5,000平方英尺以上,比一年前擴大28%

 

我們的看法:

 

第一、精品行業有報復性消費

 

第二、高端消費沒有受到通膨影響

 

第三、實體店面越來越重要

 

第四、精品不會線上銷售

 

第五、但中國大陸的精品銷售受到打擊

 

勃肯鞋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1121013

有近250年歷史的鞋履品牌勃肯鞋(Birkenstock),11日在紐約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但出師不利:當日開盤報價41美元,已較10日設定的發行價46美元低10.9%,收盤更重挫12.61%,到40.2美元,市值為75.5億美元。紐約股市12日早盤再跌了逾3%,連40美元大關也失守。

 

勃肯鞋此次股票公開發行(IPO)出售1,075萬股普通股,籌集大約4.95億美元,公司估值約86.4億美元。

 

此時正值IPO市場停滯一年多後逐漸開始解凍之際,但仍不穩定且充滿不確定性。

 

最近多家首次掛牌上市的公司在頭幾天的交易表現良好,但後來都下跌。

 

Instacart上個月將發行價在每股30美元,上市首日收33.70美元,但11日收在24.94美元。

 

另一家L Catterton支持的消費品公司Oddity Tech7月上市,首日交易股價收在47.53美元,稍後上漲到56美元的高點,但此後一路走低,11日雖收漲2%32.61美元,但低於發行價35美元。

 

嬌生分拆出來的Kenvue,也呈現類似趨勢。備受矚目的晶片設計公司安謀控股(Arm)表現算是較突出,11日收在54.68美元,從上市至今即將滿月,漲逾7%

 

勃肯鞋由德國鞋匠Johann Adam Birkenstock創立於1774年,本來一直由家族控制,直到2021年私募股權巨擘L Catterton收購多數股權。那次交易使公司估值達到48.5億美元。

 

此後勃肯鞋的銷售不斷成長,估值也幾乎翻了一番。20202022年度,銷售由7.28億歐元(7.71億美元)躍升至12.4億歐元。

 

該公司2022年度的淨利大約1.87億歐元,利潤率約60%

 

Renaissance Capital資深IPO市場策略師甘迺迪指出:「在今年早些時候,掛牌首日股價勁揚可能吸引一些『熱錢』投入,但次級市場買家已多次被IPO所傷,所以他們最終認輸不玩了也就不會令人意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勃肯鞋是德國背景

 

第二、但被法國精品名牌LVMH併購

 

第三、目前的IPO市場不好

 

第四、勃肯鞋價格下跌反映了這一點

 

第五、之前的科技股的股價都下跌

 

Open AI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怡均,1121007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一手打造聊天機器人ChatGPTOpenAI公司正在研擬打造自家人工智慧(AI)晶片的計畫,並評估潛在的收購目標。

 

據悉,OpenAI經過近期內部討論,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不過,該公司至少從去年開始就在研究多方選項,希望解決AI晶片短缺的情況。這些選項包括打造自家AI晶片、與輝達(NVIDIA)等晶片商進一步合作,以及拓展輝達以外的供應來源。OpenAI目前不願對此作出評論。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將取得更多AI晶片視為公司優先要務,他曾公開抱怨由輝達主宰的圖形處理器(GPU)市場供應短缺。

 

奧特曼曾提到,希望取得更多晶片出於兩大考量,一是運作OpenAI軟體的先進處理器短缺,另一則是執行AI產品的硬體相關成本「貴得驚人」。

 

2020年以來,OpenAI在金主微軟建構的超級電腦上開發自家生成式AI技術,該超級電腦包含1萬顆輝達GPU

 

OpenAI而言,執行聊天機器人ChatGPT成本相當昂貴。根據投資機構Bernstein分析師拉斯岡(Stacy Rasgon)估計,每次詢問耗費成本約0.04美元。若ChatGPT詢問增加至谷歌搜尋的十分之一,初期需要價值481億美元的GPU以及一年約160億美元的晶片才能維持運作。

 

OpenAI打算加入Alphabet的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開發自家AI晶片的行列,藉由在設計晶片掌握更多主導權。

 

目前尚不清楚OpenAI是否會推動打造客製晶片,但業界資深人士透露,如果真要如此,這將需要龐大的投資,而且即便OpenAI投入資源,也不一定保證研發成功。

 

此外,若是收購一家晶片公司,有望加快建造自家晶片的速度,一如亞馬遜2015年買下Annapurna Labs

 

我們的看法:

 

第一、OpenAI也要開始自製晶片

 

第二、OpenAI需要半導體的配合

 

第三、目前基本上都是由輝達生產

 

第四、但輝達的晶片供不應求

 

第五、OpenAI需要利用晶片來進行LLM大模型訓練

 

埃克森美孚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1121006

 

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傳出正在洽談收購頁岩油業者Pioneer天然資源公司,交易規模約600億美元,若成局將成為埃克森美孚逾20年來最大一樁併購案,並可能重塑美國石油產業版圖。

 

綜合外媒報導,Pioneer的市值達500億美元,現為德州最大頁岩油開採商。在洽談收購Pioneer前,埃克森美孚因前一季的豐厚獲利而滿手現金,現正持續尋找收購標的以擴大生產,此交易可能是該公司自1999年收購美孚(Mobil)以來最大的併購案。

 

報導說,若無其他變數,這樁交易最快這幾天就會宣布。

 

收購Pioneer將使埃克森美孚改變其在德州和新墨西哥州二疊紀頁岩油盆地的版圖,並有助鞏固埃克森美孚作為美國西方石油巨頭的地位。這個地區是美國產量最高的頁岩油產區。

 

埃克森美孚和Pioneer拒絕置評。

 

Pioneer而言,接受收購代表該公司整個時代的結束,這是執行長謝菲爾德(Scott Sheffield)於1997年創立的公司,一路走來經歷過頁岩油熱潮的興衰。這股熱潮已使美國躍居全球最大的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國。自謝菲爾德4月宣布計劃在年底退休以來,外界就密切注意這家公司的未來。

 

隨著美國企業紛紛尋求整併,頁岩油產業也掀起一波併購潮,埃克森美孚向Pioneer提親即為最新的例子。在石油業者多年來大肆揮霍後,華爾街投資人要求他們放棄成本高昂的鑽探活動,而且要發放現金股利給股東。這使收購成為石油業者唯一能大舉擴張的工具,各公司也正搶購日益減少的最佳鑽探地點。

 

在俄羅斯去年全面入侵克蘭,推升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飆漲,埃克森美孚和Pioneer大受其利,去年獲利各為560億美元和80億美元,均創下史上最高紀錄。

 

我們的看法:

 

第一、石油界的併購正在興起

 

第二、埃克森美孚是最大的石油公司

 

第三、埃克森美孚手上現金極多

 

第四、頁岩油的熱潮已經過去

 

第五、頁岩油公司只能被併購

 

 

富豪買樓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21008

 

快時尚品牌Zara創辦人歐特嘉(Amancio Ortega8月以2.32億美元買下芝加哥的西麥迪遜街727號華廈,加入愈來愈多超級富豪投入美國租房市場的行列。

 

房地產顧問公司萊坊表示,過去十年來,超級富豪和他們的公司在公寓上的投資,已增加超過一倍,尤其是在所謂的集合住宅。如今,許多這些投資人看到近來商用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和公寓大樓價格下跌,又想趁此機會搶下更多房產。與此同時,住宅普遍短缺則讓大城市的房租長期看漲。

 

萊坊全球研究主管貝利表示:「這是一個即將成長的區塊。如果口袋夠深,而且有辦法進場,現在會是很誘人的時機。」

 

新冠疫情前,全球富豪大多專注在可藉長期出租帶來穩定收入的辦公室房產。但隨著遠距工作興起和辦公室空置率飆升,出租住宅變得更具吸引力。

 

商用房地產不景氣也正讓市場競爭出現動搖。由於借款成本激增和房產價值下滑,許多機構投資人都暫時停止新交易。房仲業者CBRE集團報告指出,今年第2季的全球商用房地產投資額只有1,42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銳減57%

 

這些都為較不受債市變化打擊、且可長期投資的富豪投資人,留下一個吸引人的缺口。這類投資人通常能夠直接付現金,或是與銀行關係深厚,可以確保融資。

 

CBRE數據,雖然公寓在第2季是最受投資人歡迎的房產類型,但交易量卻比去年同期銳減66%。不過,CBRE仍表示,這區塊未來幾季料將獲利,「基本面已經穩定,而且儘管有經濟放緩疑慮,第2季的租房需求卻強烈。」線上租房平台Apartment List數據顯示,雖然美國房租已略為放緩,但住房需求已引發過去幾年房租大幅上漲,2021年房租中位數增長近18%2022年增長3.5%。公寓大樓現在也變得便宜許多。借款成本自去年初來飆漲,已對公寓價值造成打壓,並減緩成交速度。房地產研究公司Green Street表示,美國8月公寓價格比去年同期跌16%

 

但押注公寓並非沒有風險。公寓租期通常比辦公室短,意味著房東可能必須處理更多租客流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房地產市場不景氣

 

第二、但是富豪口袋很深

 

第三、富豪買樓可以養地

 

第四、美國和台灣皆然

 

第五、很多是採用現金交易

 

 

華為電動車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 林宸誼,1121008

 

華為新款手機Mate 60系列受到消費者追捧賣爆,這股氣勢還延續到智選車業務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6日發布旗下一款SUV智選車─問界新M7銷量戰報,經歷一整個「黃金周」後,首銷三周多預訂量突破5萬輛,超過今年前八個月問界品牌總銷量。

 

按照問界官方披露資訊,這些訂單客戶繳納了人民幣5,000元不可退的訂金,這意味著5萬輛訂單數轉化為實際銷量的機率很高。這代表912日發布至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問界新M7累計訂單已超過5萬輛。「起死回生,真不容易!」余承東如是說。

 

界面新聞報導,去年華為與賽力斯深度合作推出AITO問界品牌,成為月銷量最快破萬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年銷量達7.5萬輛。這是華為首次在汽車領域展現了許多造車新勢力難以企及的品牌影響力。

 

但今年以來,問界銷量未能進一步提升,反而出現接連下滑。數據顯示,今年8月,問界零售銷售僅3,222輛,較去年同期下滑67.9%,問界M7最低谷時期單月銷售僅432輛。儘管問界今年再度推出了M5智駕版,但對銷量提振作用並不明顯。今年912日,AITO問界新M7系列正式上市,在原有的6座版本上新增了5座版本。

 

問界的銷售轉捩點出現在華為新款手機Mate 60的發表。這款在消費性電子領域久違的新爆款,帶動華為線下門市客流量大幅提升。問界新M7趁熱緊跟上市,並將起售價直接下調人民幣7萬元(新台幣30.8萬元),成功實現客流量導流。一名華為門市汽車銷售表示:「假期來看車的人很多,也有不少人是奔著Mate 60來的但後來被車吸引的」。

 

訂單爆量後,交付或成為問界新M7面臨的更大挑戰。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網上流傳一張「關於AITO問界新M7供應能力提升到750車付/天的聯繫函」。105日前,問界新M7將完成第一階段每天450車付/天的供應能力建設,根據市場需求,賽力斯將於111日按照每天750輛車進行生產,現要求全供應鏈供應能力在1030日前提升至同樣水準。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新款手機Mate 60賣爆

 

第二、連帶刺激電動車銷售

 

第三、華為自己不生產電動車

 

第四、主要是提供電動車的智慧解決方案

 

第五、華為目前跟賽力斯及奇瑞合作

 

 

滙豐花旗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葉文義,1121010

 

滙豐銀行(中國)公司昨(9)日宣布與花旗銀行(中國)公司達成協議,將收購其在中國大陸的個人財富管理業務,涵蓋花旗中國在全大陸11個主要城市的個人財富管理客戶的投資理財資產及個人存款,約為36億美元(約新台幣1,160億元)。

 

界面新聞報導,滙豐中國表示,中國大陸的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已經成為滙豐在亞太地區提升財富管理業務能級的發力點之一,該交易將進一步鞏固滙豐中國在外資銀行中的市場領先優勢。

 

此次交易不包括花旗在中國大陸的機構業務。花旗銀行稱,該行將繼續透過其位於新加坡和香港的區域財富中心,利用其國際個人銀行和花旗私人銀行業務,滿足中國大陸富裕和超高淨值個人的需求。

 

第一財經報導,這是花旗2022年宣布逐步關閉中國大陸個人銀行業務計畫的一部分。根據花旗中國的消息,此次被收購的個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包括個人客戶持有的帳戶、存款和相關理財產品。

 

報導稱,根據滙豐中國消息,該交易完成後,被收購業務將融入滙豐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的運營中,滙豐也計劃邀請花旗中國服務於個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相關員工加入滙豐的大陸團隊。

 

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金融業外商投資者之一,滙豐集團近年來持續加碼中國市場,通過自身業務增長和戰略投資併購,加速拓展業務。在財富管理領域,今年4月,滙豐在中國大陸市場正式啟動「大財富管理矩陣」策略,象徵著外資金融機構首次加入中國大陸大財富管理賽道。

 

花旗早在20214月就宣布一項全球戰略調整,退出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十餘個市場的個人銀行業務。202212月,花旗宣布將逐步關閉其中國大陸的個人銀行業務,但不涉及其市場領先的對公業務。花旗目前已完成在澳洲、巴林、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泰國和越南等八個市場的個人銀行業務出售。

 

花旗計劃今年稍晚完成印尼的個人銀行業務出售,並將關閉其韓國的個人銀行業務,同時將全面結束其在俄羅斯的業務。花旗還宣布將尋求其在墨西哥的個人銀行、小型企業和中型市場業務的IPO

 

我們的看法:

 

第一、花旗逐漸撤出亞洲市場

 

第二、出售全球的消金業務

 

第三、台灣的消金業務賣給星展銀行

 

第四、中國消金業務賣給滙豐

 

第五、滙豐持續加碼中國市場

 

中芯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21010

 

大陸晶片製造巨頭中芯國際投資的中芯集成近日被發現成立芯聯私募基金管理(杭州)合夥企業,出資金額人民幣2,000萬元(約新台幣8,800萬元),經營範圍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服務。 外界猜測可能跟美中科技戰有關,藉由創投資金布局供應鏈,避免被美技術封殺。

 

證券時報報導,大陸工商訊息查詢平台「企查查」資料顯示,芯聯私募基金執行事務合夥人為袁鋒,且該公司由中芯集成全資子公司芯聯股權投資(杭州)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南方財經報導,中芯集成在8月舉行的2023年中期業績交流會上,總經理趙奇曾透露,公司擬聘請袁鋒成為中芯集成的聯合創始人,由其統一籌劃碳化矽SiC項目及負責中芯集成的投資生態布局。

 

中芯集成是目前大陸少數提供車規級晶片的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主要從事微機電系統(MEMS)和功率器件等領域的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業務,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代工製造方案。據Chip Insights發布的《2021年全球專屬晶圓代工排行榜》,中芯集成營業收入排名全球第15,中國大陸第五。

 

據中芯集成上市前招股書披露,中芯集成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截至發行前,公司第一大股東越城基金持股比率為22.7%,第二大股東中芯控股持股比率為19.57%,為單獨持有中芯集成5%以上股份兩大股東。

 

中芯集成5月在大陸科創板上市,是繼晶合集成之後,今年內第二家在科創板上市的晶圓廠。中芯集成募資能力強勁,中國經濟網報導,前九個月單檔個股募資金額來看,中芯集成募資到人民幣110.7億元,排名第二;一、三名分別為華虹公司與晶合集成,分別募資到人民幣212億元、99.6億元。

 

中芯集成8月底發布上市以來首份半年報。財報顯示,公司營收人民幣25.2億元,年增24%;虧損人民幣11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人民幣5.7億元。貨幣資金達人民幣87.6億元,年增412%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芯集成是中芯國際的子公司

 

第二、大陸積極打造晶片生態系

 

第三、美國持續封鎖大陸晶片

 

第四、中國大陸需要積極的投入晶片開發

 

第五、美國制裁的手段越來越狠

 

上海寶格麗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大陸中心,1121016

 

上海第一財經報導,在香港上市的大陸地產商「華僑城亞洲」將出售旗下奢華酒店—上海寶格麗酒店,交易價格不低於人民幣24.3億元(約新台幣107億元)。

 

上海寶格麗酒店有80多間客房及套房,包括19間酒店甄選套房,房間面積均逾60平方公尺,該酒店於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8年開業,是全球第六家寶格麗酒店。

 

報導稱,上海寶格麗酒店當年一開業,就以其超高的房價而備受關注。例如,當年上海大部分五星級酒店一晚房價多在人民幣1,000多元至2,000多元,但上海寶格麗酒店的房價卻超過人民幣6,000元(約合新台幣26,400元)。

 

目前上海寶格麗的房價仍落在一晚人民幣6,000多元至8,000多元,是普通五星級酒店房價的三至四倍。上海寶格麗酒店最貴的套房,每晚價格甚至超過人民幣20萬元。

 

報導引述專家觀點指出,寶格麗酒店的定位與一般五星級酒店不同,為彰顯其奢侈品牌的一面,定價始終居高不下。但疫情三年對於酒店住宿業務肯定有影響,尤其是高價酒店的入住率下滑很多。今年大陸旅遊業整體有所復甦,但全面恢復仍須一段時間。

 

受大陸制定「反間諜法」等諸多因素影響,今年疫情解封後,境外旅客更不願涉足中國。南華早報早前曾引述官方數據報導,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旅行社接待477,800名外國遊客,僅為2019年同期的5.58%

 

第一財經指出,若按底價成交,華僑城亞洲起碼可獲利人民幣數千萬元。至於出售後,上海寶格麗酒店是否更換品牌,得視接手者與管理方的協商結果。

 

對於出售寶格麗酒店的理由,華僑城亞洲透露,董事會認為,此次出售資產將讓集團盤活資產、加速資產周轉,交易產生的現金流可用於償還貸款及借貸,降低集團負債及實現投資收入。

 

今年上半年,華僑城亞洲整體營收約人民幣1.94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77.9%,主因綜合開發業務收入結轉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寶格麗是最豪華的珠寶商

 

第二、全球有六家寶格麗酒店

 

第三、一個晚上兩萬六千元台幣,實在是太貴了

 

第四、寶格麗上海寶格麗的價格,是一般五星級飯店的三至四倍

 

第五、反映高端消費也受到不景氣衝擊

 

 

RISC-V

資料來源:取自自由時報 編譯魏國金,1121008

 

美中科技戰新戰場 多名參眾議員要求華府限制美企投入推展

華為推出Mate60 5G手機,多名美國國會議員施壓拜登政府,升高對中國出口先進運算晶片及製造工具的出口管制,並首度針對開放原始碼、可任意取得的晶片技術架構RISC-V,要求華府限制美企投入推展;RISC-V恐成為美中科技戰新戰場。

 

抨擊中國 濫用美國企業開放合作文化

路透報導,RISC-V是一種與安謀架構競爭的開放原始碼技術,可用於從智慧手機晶片到人工智慧先進處理器等所有電子產品;包括眾議院兩個委員會的共和黨主席,以及共和黨參議員盧比歐、民主黨參議員華納等國會議員,敦促拜登政府針對RISC-V議題採取行動。

 

他們對中國濫用美國企業的開放合作文化,推進其半導體產業表達憂心,因這將侵蝕美國當前在晶片領域上的領導地位,並協助中國軍事現代化;眾院中國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說,美國商務部必須要求「任何美國個人或企業,在與中國實體就RISC-V技術互動之前,須取得出口許可」。

 

他指出,「中國正研發開放原始晶片架構以閃避美國的制裁、扶植晶片產業,若我們不擴大出口管制,中國有一天將超越我們,成為全球晶片設計龍頭」;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說,中國濫用RISC-V以規避美國對晶片設計所需的智財主導地位。

 

RISC-V技術源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實驗室,之後受惠於美國國防先進研究計畫局(DARPA)資金,其發明者將該技術與乙太網路(Ethernet)、網際網路相比擬,RISC-V可免費取得,吸引全球貢獻者的創新,使其更快速、廉價。

 

RISC-V由瑞士非營利基金會監管,該基金會協調營利公司之間開發該技術的努力;如果拜登政府依據國會議員要求,為美企的參與制定規範,恐使美中企業在開放技術標準的合作上趨於複雜,也會為美歐創造更廉價、通用晶片而增添障礙。

 

我們的看法:

 

第一、RISC-V是一種新開放的原始碼技術

 

第二、中國大陸積極採用RISC-V

 

第三、過去主要是採用安謀

 

第四、中國RISC-V由瑞士非營利基金會監管

 

第五、照理說美國無權管轄

 

東協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何英煒,1121008

 

資服軟體業者疫後積極展開東南亞市場的布局。原因包括跟著客戶腳步移動、挾台灣IT能力優勢擴展海外業務,或著眼當地人口紅利及基礎建設初崛起等。業者多表示,2024年前進東南亞的布局會更積極。

 

受地緣政治所影響,不少傳統製造業、半導體高科技廠商啟動「中國+1」策略,帶動相關供應鏈一併轉戰,其中又以東南亞為布局重點。以ERP(企業資源管理)軟體服務為主要業務的資通電腦就表示,受惠於「中國+1」的新布局,該公司也協助客戶調整新的ERP解決方案,以因應多區域辦公室所需。

 

半導體系統整合商智聯服務跟著客戶進軍美、日市場以來,為因應地緣政治及斷鏈危機,去年下半年起,許多雲端服務業者(CSP)紛紛在東南亞地區籌設資料中心,帶動當地對伺服器的強勁需求。智聯服務取得神雲科技英特爾資料中心解決方案(Intel Datacenter Solutions Group)東南亞地區代理權,未來銷售區域涵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越南、泰國及印尼等地。

 

另一家資訊委外服務大廠緯軟指出,大陸客戶營收貢獻占比接近7成(67%),然而2023年大陸景氣疲弱,成長相對較緩,緯軟思考要拓展新市場來因應,而東南亞將是首選。2023年下半年率先布局新加坡,由於新加坡為東南亞政經中心,屆時將會跟著客戶再延伸至東南亞其他國家。

 

除地緣政治因素,不少資服業者則是因為合作夥伴的關係,雙方共同攜手拓展東南亞業務。像是雲端服務商伊雲谷,因成為亞馬遜雲端服務AWS的合作夥伴,在台灣的業績突出,AWS進入東南亞市場時邀請伊雲谷共同合作,雙方目前已在東南亞及澳洲等十國展開合作。

 

而凌群與合作夥伴日本東海集團,十年前已在台灣共同合資成立雲碼數位,由於東海集團20243月份將進軍東南亞市場,雲碼數位也會成為其拓展東南亞市場的合作夥伴,未來著眼於ESG、智慧監控及人機流程自動化引擎等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東協是龐大的市場

 

第二、台灣資訊業者也往東協發展

 

第三、目前主要是電子代工廠商

 

第四、但軟體資訊業服務業者也看好這個市場

 

第五、台商應該積極佈局東協市場

 

 

 

星國數位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吳慧珍,1121011

 

新加坡官方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星國數位經濟近年蓬勃發展,去年在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占比超過17%,高於2017年的13%,五年來對星國整體經濟產值的貢獻增加近1倍。

 

據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6日公布的研究報告,去年數位經濟貢獻星國GDP1,060億新元(775億美元),幾乎是2017580億新元的2倍。

 

新加坡的數位經濟分成二部分,一是資訊通信產業,另一是其他產業數位化。星國數位經濟三分之一由資訊通信產業帶動,剩下三分之二靠其他產業數位化。

 

資訊通信產業提供電信、電腦程式設計及IT諮詢、雲端運算、軟體開發等服務。其他產業則是從其數位資本支出和數位化投資,來衡量對經濟產值的貢獻,這些企業投資數位科技的目的,不外乎為了更有效接觸顧客、優化業務流程、追求產品服務創新。

 

新加坡IMDA指出,資訊通信產業能有兩位數成長,幅度甚至高達70%,歸功於遊戲、線上服務與電子商務的推波助瀾,疫情期間相關服務需求大增。

 

2017年因其他產業數位化產生的附加價值為386億新元,2022年激增至728億新元,主要受金融保險、批發貿易、製造等產業的驅動。

 

因此數位化附加價值占星國GDP占比,2017年為8.7%,到2022年擴大為11.9%。

 

IMDA的年度調查也顯示,2018年星國企業科技採用率為74%,2022年劇升至94%。

 

根據掌握到的最新資料,2020年愛沙尼亞、瑞典和英國的數位經濟占GDP比重,分別為16.6%、15%及16.1%,不及新加坡的16.7%。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數位經濟蓬勃發展

 

第二、這是台灣學習的榜

 

第三、新加坡是小國,但是政府執行力強

 

第四、包括資、通訊產業及產業數位化

 

第五、星國的產業數位化可能不如台灣

 

Stellantis 三星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21013

 

鑒於車用電池商機龐大,底特律三巨頭之一的Stellantis宣布,與三星SDI投資32億美元在印第安納州興建第二座電池廠。由於正值罷工延燒之際,無論時間、地點都引人關注,尤其電池廠所在地正是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會長費恩(Shawn Fain)的故鄉。

 

受這項消息激勵,三星SDI股價在12日收盤續漲4.7%至535,000韓元,Stellantis股價在12日盤中上漲0.3%至18.99美元。

 

三星SDI9月曾預告將投資2.7兆韓元(約20.1億美元),和Stellantis再次合資興建電池廠。雙方先前已透過合資企業StarPlus Energy,在印第安納州科科莫市(Kokomo)投資25億美元興建第一座電池廠,預計2025年第一季投產。

 

這回在當地興建的第二座電池廠預計2027年初投產,將是Stellantis在全球的第六座電池廠,預計將為當地創造1,400個就業機會,未來年產能可達6,700萬度。

 

Stellantis北美營運長史都華(Mark Stewart)表示:「電池生態圈是電動車策略的重要基礎,多虧三星SDI、印第安納州政府及科科莫市政府創造絕佳環境,讓我們在科科莫市興建第六座電池廠。」

 

Stellantis宣布最新電池廠建廠計畫的時間點相當巧妙,因為正值底特律三巨頭與UAW之間的談判僵持許久,工會罷工至今已經長達四周。工會不滿的主因就是三巨頭靠電動車大賺錢,卻不讓電池廠員工獲得應有的薪資福利。

 

三巨頭之一的通用先前在8月同意將俄亥俄州電池廠工會成員時薪調漲25%,但調漲後時薪20美元還是低於組裝廠最高時薪32美元。通用在這波罷工抗爭中再度讓步,上周宣布新合約將適用電池廠員工。

 

費恩表示通用的讓步象徵工會打了一場勝仗,並呼籲Stellantis及福特也能跟進。費恩當年加入UAW時正是克萊斯勒科科莫廠員工,後來克萊斯勒成為Stellantis旗下事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Stellantis是美國三大車廠之一

 

第二、與韓國合資電池廠值得關注

 

第三、中國和福特的合作已經失敗

 

第四、和南韓合作是正確的方向

 

第五、台灣在這方面完全落後

 

豐田、出光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21013

 

豐田汽車為了在電動車市場縮短與特斯拉、比亞迪等對手的市占差距,宣布與日本出光興產(Idemitsu Kosan)合作發展全固態電池,目標20272028年間商品化,最快在2030年開始量產,未來將大幅提高電動車里程數。

 

豐田社長佐藤恒治(Koji Sato)和出光興產社長木藤俊一(Shunichi Kito12日共同召開記者會。佐藤於會中表示:「我們雙方結合彼此的材料技術,由出光興產提供材料製造科技,再由豐田提供電池量產技術,將實現全固態電池大規模量產的目標。」

 

出光興產是日本第二大石油精煉業者,近年致力研發石油副產品固態硫化物電解質的應用技術。以固態硫化物電解質為原料的全固態電池容量,遠大於鋰離子電池,可大幅拉長電動車充電一次可行駛的里程數。

 

以豐田推出的bZ4X電動車為例,未來改用全固態電池後里程數可達1,200公里,比目前多出1倍以上,且單次充電只要十分鐘,是目前充電時間的三分之一。

 

豐田一直落後對手搶攻的電動車市場,近年來才正視此一產業趨勢並急起直追,並在今年6月發表重大電動車策略。豐田當時宣稱,將在2026年達到電動車年產量150萬台的目標,並在2030年增至350萬台。

 

當日本的對手本田及日產爭相研發創新電池技術之際,豐田也將希望寄託在全固態電池。出光興產社長木藤於記者會中表示:「我們將提供技術,協助豐田達成電動車目標。」

 

木藤表示出光興產將在千葉縣設廠進行全固態電池的實驗性生產,盼早日實現量產目標。兩家公司除了合作推動全固態電池量產之外,也將建立完整電池供應鏈。

 

然而,全固態電池成本比鋰離子電池昂貴,未來幾年估計成本難以下滑,屆時內建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是否具有競爭力,仍考驗豐田成本控管及定價策略。

 

我們的看法:

 

第一、豐田是全世界最大車廠

 

第二、豐田在電動車方面遠遠落後

 

第三、豐田目前合作發展全固態電池

 

第四、台灣有一家廠商生產全固態電池,和法國合作

 

第五、豐田的技術是否能夠突破,令人懷疑

 

RISC-V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記者鍾張涵,112 1008

 

台灣RISC-V聯盟將在十二日主辦二○二三RISC-V Taipei Day,今年論壇以「顛覆新運算技術RISC-V啟動AI計算革命」為主題,台灣RISC-V聯盟會長、晶心科技董事長林志明將發表演講,由於路透報導指出,RISC-V可能成為美中科技戰技術新戰線,台灣下周論壇如何看台美中技術進程與未來的角力,動見觀瞻。

 

開源技術RISC-V長年與英國半導體和軟體設計公司安謀(ARM)競爭激烈,但如今躍上檯面,成為科技戰新籌碼。

 

路透報導指拜登政府正面臨議員壓力,部分國會議員以國家安全為由敦促拜登政府在RISC-V採取行動,包括共和黨聯邦參議員Marco Rubio、民主黨聯邦參議員Mark Warner

 

路透指出,美議員對北京利用美企間開放合作的文化推動自家半導體產業表達憂心,認為此舉侵蝕美國晶片領域領先優勢,且有助中國軍事現代化。聯邦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Mike Gallagher提供給路透的聲明指出,商務部必須「規定任何美國人或美國企業在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體就RISC-V技術接洽前,需取得出口許可證」。

 

RISC-V訂定規範的要求是美中晶片技術戰最新發展。路透指出,此舉可能使美中公司在開放技術標準上的合作複雜化。

 

台灣RISC-V Taipei Day論壇除邀請力積電、晶心科、新思、聯電等重要廠商,還將邀請美國晶片龍頭高通RISC-V國際組織董事會主席Lu DAIRISC-V國際組織執行長Calista Redmond致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也成立RISC-V聯盟

 

第二、RISC-V逐漸取代安謀是趨勢

 

第三、美國政府也想要染指RISC-V

 

第四、RISC-V是一個開放的平台

 

第五、RISC-V不屬於美國政府

 

台灣戰略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林昭憲,112 1008

 

國家科技的發展不在於國力強弱、人口土地的多寡,在於政府對科技政策推動的力道,以及社會對科技應用的渴望。像是位處歐洲心臟的工業小國捷克,與台灣建立研發合作關係、成功強化工業產品科技轉型;長久處於中東戰火的小國以色列,則建構強大的創新與人才生態系。這些小國共同特點在於積極跳脫環境框架、展現耕耘全球市場的決心,台灣可借鏡這些國家作法放眼世界,發揮產業關鍵影響力,敏捷應對全球變局。

 

捷克自1989年脫離共產統治後,經濟開放飛速成長,吸引知名外商如豐田、標緻雪鐵龍、鴻海等投資,2004年正式成為歐盟會員國,該國主要產業包含汽車、機械及工具機、電機電子、電腦等。近年捷克政府投入大量資源推動工業4.0、數位化等政策,並與工研院等國際研究機構緊密合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創新高值產業鏈。

 

以色列跟台灣一樣國土都不大,以色列先天條件甚至更惡劣,但包括英特爾、蘋果、谷歌、微軟等超過400家知名企業都在以色列設研發中心、未上市而估值逾10億美元的新創獨角獸逾90家等,展現以色列以小博大,在國際上發揮關鍵影響力。能有如此成果受惠於該國以科技創新為本,強化產業影響力,如推動「經濟部首席科學家辦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Scientist),每年提供四、五億美元預算,鼓勵新創公司投入高風險創新研發,2016年更將該辦公室改制為以色列創新局,以企業化經營方式推動創新,近期也推行「未來科技」策略計畫,聚焦AI、量子、生技與氣候科技為未來四大科技產業,給予重點投資支持。

 

除了強化自身新創、人才實力,以色列在國際合作上同樣著力甚深,以半導體業來說,以色列雖然在晶片製造上競爭力不高,卻專精於晶片設計並搭配創新的生態系統,成為國際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像是美國知名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就在當地廣設研發中心,擁有1.4萬名員工,是該公司於美國以外最大的研發重鎮,許多頂尖電腦處理器都出自以色列團隊之手。

 

從捷克、以色列作法可發現,想在驟變的國際情勢中搶得先機,必須產官學研攜手合作,政府規劃短中長期前瞻性的科技藍圖與輔導計畫、學界培育優秀跨域人才、研究機構依照產業需求開發關鍵技術、產業界則開發具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如此在面對變化多端的國際情勢時,才能以打團體戰方式發揮小國影響力,成為國際上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以研發機構為例,國內有許多各領域的研發單位,除了開發前瞻性的技術為目標,也應嘗試走出台灣,導入國際研發組織或領導企業資源。像是身為國家級研究機構工研院,就長期深耕經營美國、英國、歐洲等創新夥伴關係,建構與全球重點國家與科研機構合作平台,包括促成台美半導體研發聯盟合作,強強聯手提升產業競爭力;透過台英雙邊合作半導體與離岸風電計畫,加速台英創新科技競爭力;運用台灣與中東歐經貿產業優勢與技術互補,促成半導體及雷射領域交流,前進新興市場;與日本合作成立「台日一、二、三號基金」,10多年來推動臺日半導體、綠色永續和健康照護等產業的創新科技市場。

 

台灣產業以出口為導向,整體經濟發展深受國際趨勢與市場變化影響,必須發揮小國大戰略思維並強化國際合作,同時透過產官學研資源互助,共同幫台灣產業打入國際關鍵供應鏈或市場。工研院近期舉辦「創新50,洞見新未來」國際論壇,探討2035未來趨勢觀察與產業的實踐案例,透過國際產業夥伴創新思維的觀點與合作,引領台灣產業接軌國際,掌握產業脈動前瞻趨勢,成為國際關鍵夥伴,進而開創下個嶄新產業新局。(作者是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是小國但科技強

 

第二、跟以色列一樣

 

第三、台灣著重於硬體,以色列著重於軟體

 

第四、全世界有四百家知名企業,在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

 

第五、台灣應引起更多的外國企業,來台設立研發中心

 

 

工研院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林昭憲,112 1008

 

面對未來全球局勢多變,為提前掌握未來產業新機會,工研院舉辦「創新50,洞見新未來」國際論壇,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工研院面對下個50年挑戰所擘劃的「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方向,並根據這些領域的共通需求,厚植「人工智慧與資安」、「半導體晶片」、「通訊」、與「智慧感測」等四大智慧化致能技術,以促成應用領域發展;而將技術產業化過程中,國際合作是成功關鍵,必須積極掌握國際新局勢,藉由深化跨領域合作優勢,打造與國際接軌的強韌生態鏈。

 

此次工研院邀請半導體設備龍頭美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美國玻璃大廠康寧(Corning Incorporated)與橫跨電子科技、生命科學及醫療保健產業的德商默克(Merck)、英國知名科學儀器公司牛津儀器(Oxford Instruments)、日本綜合電機製造商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和全球著名的汽車動力系統及測試設備公司李斯特(AVL List GmbH)等專家,共同探討2035年未來趨勢觀察與產業實踐案例。

 

「創新50,洞見新未來國際論壇」匯集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奧地利等全球知名的領導級產業巨擘擔任講者,包括應用材料集團副總裁暨台灣應用材料總裁余定陸、台灣康寧總經理何宜修、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牛津儀器董事總經理Matt Kelly、三菱電機國際本部長大家正宏、AVL李斯特公司策略長Reiner John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工研院有台灣最高的研究能量

 

第二、但問題是台灣把太多的能量放在工研院

 

第三、民營企業過度依賴工研院

 

第四、台灣未來的產業趨勢不該由工研院來決定

 

第五、台灣企業自己要學會和國際接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