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AppleGPT,特斯拉,氣候科技,受歡迎CEO,陸衝半導體,華為,蘋果供應鏈,晶片設備,一帶一路,石墨,礦產供應鏈,AMD,泰國一國兩制,絲路電商,比亞迪淨利,南韓電池,印尼科技,國際電氣IPO,風電融資,台大

理事長的話:AppleGPT,特斯拉,氣候科技,受歡迎CEO,陸衝半導體,華為,蘋果供應鏈,晶片設備,一帶一路,石墨,礦產供應鏈,AMD,泰國一國兩制,絲路電商,比亞迪淨利,南韓電池,印尼科技,國際電氣IPO,風電融資,台大

AppleGPT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蕭麗君,1121022

 

根據海通國際證券公司科技分析師Jeff Pu指出,蘋果計劃明年底開始將生成式AI技術融入iPhoneiPad等裝置。

 

Jeff Pu在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提到,根據供應鏈調查顯示,蘋果可能在今明兩年設立數百台AI伺服器。他相信蘋果將提供整合雲端AI與所謂的邊緣AIedge AI)技術。邊緣AI是指將AI技術運用在邊緣設備,而不依賴雲端伺服器或遠程資料中心來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

 

他還表示,由於蘋果還在考慮如何使用客戶資料又不侵犯個人隱私,因此AppleGPT推出可能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不過,若按照目前的計畫順利推展,蘋果的生成式AI技術應可在2024年底納入iOS 18iPadOS 18,但目前還不清楚將用什麼方式來運用相關技術。

 

另據Information上月報導透露,蘋果正計畫將大型語言模型整合到Siri語音助理,讓用戶可以自動執行複雜任務。該功能預計將透過2024年的iPhone軟體更新發布,有可能成為iOS 18的重要功能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在AI的部分進展緩慢

                                       

第二、蘋果電動車佈局也相對緩慢

 

第三、微軟積極佈局AI

 

第四、微軟的市值明年可能超越蘋果

 

第五、AppleGPT可能要到2025年才能推出

 

 

特斯拉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21022

 

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上季(79月)表現欠佳引發華爾街憂心,股價周線跌幅超過15%,創下今年以來最慘一周。美銀、Wedbush、摩根大通近日紛紛下修特斯拉目標價,分析師甚至認為特斯拉已跌落神壇,越來越像一家普通汽車公司。

 

特斯拉股價20日收跌3.69%報211.99美元,連續三天收黑,累計一周大跌15.58%,創去年1223日以來最差單周表現,連帶拖累電動車同業股價走低。電動卡車製造商Rivian股價在20日收盤下跌2.6%至16.72美元,VinFast股價下跌5.5%至5.38美元。

 

特斯拉上季淨利銳減44%,且營收、獲利皆不如華爾街預期,為2019年第二季以來首例。今年以來特斯拉為了刺激需求已多次降價,但交車量並未因此成長。

 

摩根大通最新報告表示:「特斯拉將近8千億美元市值看似越來越難以長久。」將特斯拉股票評等維持在「低於大盤」,目標價135美元較目前股價低36%。

 

摩根大通指出,特斯拉上季稅前息前獲利率7.5%已無法在同業中脫穎而出,因為通用汽車第二季稅前息前獲利率達7.2%,福特汽車也有8.4%。

 

摩根大通表示,特斯拉如今不僅獲利率和同業不相上下,營收成長也不出色,暗示特斯拉已不再具備當年的電動車光環,更不是執行長馬斯克口中的科技公司,反而越來越像普通汽車公司。

 

Wedbush分析師伊弗斯(Dan Ives)也表示,特斯拉上季財報發表會是場「小災難」,投資人不僅得承受獲利萎縮的噩耗,且馬斯克還暗示未來可能再降價。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經濟進入不景氣

 

第二、馬斯克擔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

 

第三、特斯拉降價競爭

 

第四、特斯拉的利潤率跟傳統車廠差不多

 

第五、投資人對特斯拉信心不足

 

氣候科技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吳慧珍,1121022

 

跨國會計師事務所PwC本周發布報告指出,截至9月的1年內,全球創投及私募股權基金對氣候科技新創公司的投資,銳減逾40%,主要是經濟前景不明及地緣政治衝突,打擊投資人信心。

 

根據PwC17日公布的「2023氣候科技現狀報告」(State of Climate Tech 2023),氣候科技新創公司最近1年(迄至9月)僅爭取到645.5億美元資金的挹注,與去年同期相比驟減40.5%。

 

PwC報告發現,相較同時間創投及私募基金對所有產業的投資下滑50.2%,氣候科技產業的投資減幅算是小的。迄至9月的12個月時間,創投與私募基金總投資額6,382億美元,1年前高達1.28兆美元。

 

報告指出,儘管氣候科技業的吸金功力相形之下略勝一籌,但此次金額大減讓投資規模倒退回5年前的水準。對於氣候科技產業的投資縮手,報告列舉若干原因,包括地緣政治動盪、通膨、升息、估值下降。

 

PwC全球氣候部門主管考克斯(Emma Cox)指出,PwC鼓勵投資天平傾向最能削減碳排放的技術。PwC表示,目前迫切需要以創新的方式,緩解、衡量及適應氣候變遷問題。

 

PwC上個月警告,全球脫碳率(decarbonisation rate)的下滑速度拉警報。目前全球平均脫碳率須達17.2%,才能符合巴黎氣候協定的限制暖化目標。然而,PwC指出,17.2%脫碳率比去年達到的2.5%高出近7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氣候是全世界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第二、氣候科技非常重要

 

第三、創投及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下滑

 

第四、相對之下氣候科技仍有吸引力

 

第五、台灣在氣候科技的投資方面落後

 

受歡迎CEO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21017

 

今年以來AI熱潮讓輝達(NVIDIA)一夕之間成為全球AI晶片龍頭,也讓執行長黃仁勳人氣暴增。專業社交網站Blind最新調查顯示,黃仁勳榮登今年全美最受歡迎執行長,員工對他的滿意度超越蘋果執行長庫克及超微執行長蘇姿丰。

 

今年8Blind在美國訪問超過1.3萬名企業員工,這些員工涵蓋103家大型公司,結果顯示輝達員工對黃仁勳的滿意度高達96%,超越其他執行長。

 

黃仁勳坐擁高人氣除了因為他的個人魅力之外,輝達在他領導下發光發熱也讓他受到員工愛戴。輝達至今在AI伺服器晶片市場搶下95%市占率,推動公司股價今年以來飆漲2倍,公司市值突破1兆美元。

 

去年夏天全球經濟不景氣一度讓輝達獲利不如預期,但當時黃仁勳向員工承諾輝達不會裁員,甚至繼續讓員工升職。一名參與Blind市調的輝達員工表示:「黃仁勳在十年前就預知AI浪潮。我完全信任他。」

 

2011年當上蘋果執行長的庫克也是歷年美國最受歡迎的執行長之一,而今年他在Blind排名中拿下第四名,員工滿意度83%。過去十年來蘋果在庫克領導下成為全球最有價值企業,令員工對他相當敬佩。今年蘋果開始要求員工回辦公室上班,曾引來不少抱怨,但庫克自願減薪40%讓他再次贏得人心。

 

除了黃仁勳及庫克之外,今年擠進全美前五大受歡迎執行長名單的還包括沃爾瑪執行長麥克米倫(Doug McMillon),Palo Alto Networks執行長奧羅拉(Nikesh Arora)及Databricks執行長高德西(Ali Ghodsi),滿意度依序是88%、84%及83%。超微執行長蘇姿丰獲得79%滿意度,位居全美第八名。

 

Blind表示今年美國企業員工在高通膨環境下最在意的就是工作穩定,因此企業裁員嚴重影響執行長滿意度。今年大規模裁員的企業執行長都在這次排名中吊車尾,如今年6月走馬上任的X平台執行長亞卡利諾(Linda Yaccarino)滿意度僅4%,在103位執行長中淪落倒數第七名。

 

我們的看法:

 

第一、黃仁勳實至名歸

 

第二、輝達市值翻倍

 

第三、目前輝達市值突破1兆美元

 

第四、黃仁勳有長期投資的耐心

 

第五、好的CEO對員工都很好

 

陸衝半導體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日興,1121022

在全球半導體自主化浪潮下,受歐美制裁措施針對的中國大陸,出現透過融資加速打造本土半導體產業鏈的狀況。今年9月份,大陸半導體產業相關融資規模按月大增逾300%,其中「滬粵蘇浙」等東南沿海地方最為積極帶頭衝。

 

集微網21日根據統計資料報導指出,在美中科技戰愈演愈烈下,今年9月份,大陸發生約44起半導體相關融資案,件數雖較8月減少8%,但總融資規模超過人民幣(下同)183億元,較8月大增326%。細分項目來看,受到關注的半導體設備、材料、IP、邏輯晶片與光電器件融資活躍度最高。

 

美國去年10月對中國祭出晶片出口禁令,日前又頒布更新版加大限制,催動大陸設法加速人工智慧(AI)與半導體設備等領域自主發展的決心。9月融資總額受到兩起逾10億元的融資案帶動衝高,一件是晶圓加工領域的積塔半導體135億元融資,另一件正是制裁焦點AI產業的燧原科技,得到弘卓資本等的20億元D輪融資。

 

積塔半導體與燧原科技根據地都在上海,從地域來看,9月份大陸半導體融資案數量王頭銜也由上海奪下,以10件居首。廣東、江蘇、浙江等沿海大省緊追在後,反映未來長三角將是大陸半導體自主化最關鍵的地域。如上海持續加碼晶片產業,近日臨港新片區基金等機構就協助IC設計企業上海類比半導體技術完成新一輪股權融資。

 

另一個美國制裁焦點的晶片製造設備,相關陸企繼續得到金援。9月獲得融資的半導體設備廠商包括華易泰、眾鴻電子、芯米半導體、森美協爾等。獲得B輪融資的華易泰被指稱,其濕製程清洗設備在顆粒物去除率、設備穩定度能看齊全球一線大廠,且產品有價格競爭力。

 

量測檢測則是9月半導體設備在融資上最活躍的領域,相關業者法博思在期間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森美協爾獲得深創投、興橙資本、華登國際等資本青睞,完成逾億元級別的融資。

 

報導指出,受到美方制裁的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是推動大陸本土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力量,中芯國際旗下私募股權機構中芯聚源9月相關投資,包括領投半導體設備關鍵零部件射頻和等離子系統供應商上海勵兆科技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並參與IC載板廠商芯聚德天使輪融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封殺大陸半導體

 

第二、手段越來越激烈

 

第三、逼迫大陸加速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生態系

 

第四、設備是大陸的切入點

 

第五、但在高端領域不容易切入

 

華為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21018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同意華為旗下支付機構「訊聯智付」更名為「花瓣支付」。外界關注華為大動作改名是否將搶食支付寶、微信的支付業務大餅。科創板日報報導,華為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加快鴻蒙生態系統建設,華為要做的不僅是支付,而是全場景支付平台。

 

華為在2021年收購訊聯智付,成為華為100%子公司,正式進軍行動支付市場,由於華為商標像是一朵花,改名為花瓣支付後,讓消費者一看就懂,又稱為華為支付。

 

華為方面指出,改名不是大事,本質上是華為加快鴻蒙生態基礎設施的構建,而且新升級的負一屏(手機主頁往左滑的頁面,內含開發商角度的用戶服務)也會全面支持華為支付,「這是推進鴻蒙元服務的重要一步,現在滴滴、美團、貓眼、同程這些大合作夥伴都以元服務形式入駐負一屏」。

 

報導指出,華為支付會與鴻蒙系統深度融合,華為的開發者、合作夥伴可以直接在鴻蒙生態中完成商業閉環,多款華為終端設備上的支付操作可跨端流轉到手機上,使用戶便捷安全的完成支付。

 

此前,華為支付相關負責人馬傳勇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華為支付並非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競爭,它們仍然是華為的合作夥伴。

 

馬傳勇指出,華為支付在行業內差異化定位,鴻蒙生態面對的是一個多終端、多行業的場景,將來不僅僅是在手機、平板、車,甚至未來在KTV點歌機、廣告大屏,這些地方可能都會有鴻蒙的出現,華為支付是鴻蒙生態的底層基礎設施,通過把支付的能力和鴻蒙系統深度融合,華為的開發者、合作夥伴可以直接在鴻蒙生態中完成商業閉環,用戶能便捷安全的完成支付。所以說華為支付不僅僅是手機支付,更是創新的全場景支付平台。

 

而華為本身跟支付寶有合作關係。華為在202211月宣布,支付寶已正式接入鴻蒙生態。

 

據華為終端BG CEO余承東稱,鴻蒙生態不斷迎來強大的合作夥伴。華為正在和支付寶探索基於鴻蒙作業系統原子化服務的更多可能,讓用戶用更好的方式獲得服務。

 

對於華為支付前景,財聯社報導,博通諮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一方面擁有支付牌照可以幫助互聯網平台在提升合規經營水平的同時降低支付通路成本。

 

另一方面,部分互聯網平台經過多年的業務發展,積累大量的用戶流量和數據,利用支付進行沉澱,可依託商業鏈條、場景拓展相關增值服務,完善自身平台的生態體系。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有完整的生態系

 

第二、華為新的Mate 60手機大賣

 

第三、華為最近也切入電動車

 

第四、華為雲端全中國排名第二

 

第五、華為的整合支付生態系更完整

 

蘋果供應鏈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21021

 

大陸工信部部長金壯龍近日在北京會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 Cook),雙方就蘋果公司在陸發展、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金壯龍表示,希望蘋果公司繼續扎根中國、投資中國,進一步提高對華合作層次和水平,積極參與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互利共贏。

 

庫克表示,蘋果公司願意積極參與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在華持續推進綠色製造、智慧製造,不斷豐富開發者生態,支持產業鏈供應鏈夥伴共同成長。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蘋果近年推動供應鏈扎根中國,特別是2011年庫克上任以來,多次到訪中國大陸供應商工廠,蘋果供應鏈名單也在發生變化。2012年,蘋果首次披露供應商名單,156家供應商中,只有八家中國大陸公司,占比僅5%

 

蘋果最新的2022年度供應鏈名單中,188家供應商的430多個生產基地中,位於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生產基地近200個,位於中國大陸的供應商數量遠超過日本和美國。

 

工信部官微「工信微報」發布,金壯龍在會見庫克時表示,中國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將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擴大數位產品等市場准入。希望蘋果公司繼續扎根中國、投資中國,進一步提高對華合作層次和水準,積極參與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互利共贏。

 

上觀新聞報導,大陸國務院院副總理丁薛祥19日會見庫克時表示,對外開放是中國基本國策,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愈開愈大,中方願為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外資在華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創造更好環境和條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綠色製造是未來趨勢

 

第二、蘋果繼續紮根中國

 

第三、蘋果在中國逐漸失去市佔率

 

第四、華為東山再起,奪取市占

 

第五、未來供應鏈會走向低碳化

 

晶片設備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林宸誼,1121021

 

美國收緊對大陸晶片產業的限制下,大陸晶片製造設備製造商從中受益,取得境內訂單不斷增加。前八個月,大陸國產設備的訂單占比已增至接近一半。

 

路透報導,華泰證券近期對大陸182個晶片行業的招標案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今年1-8月間,境內晶片代工廠的所有機械設備招標中,本土製造商得標占比為47.25%

 

7月至8月間,得標占比更達到62%

 

相較之下,3月至4月時該比率才36.3%。這代表大陸境內晶片設備行業的一個轉折點,也反映大陸正朝向自力更生。

 

 

我們的看法:

 

第一、晶片設備訂單大爆發

 

第二、受到美國對大陸晶片限制的影響

 

第三、本土廠商佔一半

 

第四、未來本土企業得標比會越來越高

 

第五、這也是台灣企業的一個商機

 

一帶一路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廖士鋒,1121021

 

大陸甫於北京召開第三屆的一帶一路峰會,對於此次的峰會外界則有各種評價。而學者認為,雖然目前把「水龍頭」關小,但「小而美」、具戰略意涵的計畫還是會實施,十年後應該還是會有一帶一路。

 

昨(20)日上午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中國一帶一路十年的現狀與挑戰」座談會,淡江大學中國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陳建甫指出,從資金方面來看,一帶一路的熱潮正在退卻,可是接下來「小而美」或者是具有戰略意涵的計畫,還是會實施。

 

對一帶一路的前景,陳建甫預期,若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身體健康,十年後「還是會有一帶一路」,他認為未來布局會集中在天然氣與能源相關基礎建設,減少製造業輸出、不動產業投資。

 

陳建甫評價一帶一路對周遭的發展中國家「其實有積極正面的意思」,因為這些國家「基本上是貸不到什麼錢的」,它們根本被西方掌握的國際金融機構摒除在借款的名單中。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郭育仁則提到,大陸到現在已經在60國投資超過101個港口,光是印度洋地區,投資且能控制港口就多達14個。大陸到目前為止在東南亞還是以交通基礎建設為主,「主要目的是經濟掠奪,然後試圖把東南亞已經要剛開始發展起來的這些經濟體,內化成中國經濟體的一部分」。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一帶一路舉辦十年

 

第二、這是大陸最成功的佈局

 

第三、但是在很多發展中國家有不少壞帳

 

第四、完整的結盟仍然相當有意義

 

第五、樹立大國「全球南方」國家的聯繫

 

石墨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日興,1121021

 

在歐美國家聯手實施科技制裁下,中國近期接連以其礦產大國地位進行資源戰反制,繼8月份管制鎵、鍺等關鍵金屬後,20日再宣布,將調整動力電池主要原料石墨的管制措施,限制其出口,此舉恐將影響當前火熱的電動車產業。

 

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20日公告,為維護國安和利益,決定調整石墨類相關製品的出口管制措施,高純度、高強度、高密度的人造石墨材料及其製品,和天然鱗片石墨及其製品(含球化石墨和膨脹石墨)等,今後未經許可,不得出口。相關政策將在今年121日正式施行。

 

中國商務部強調,對特定石墨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中國是全球最大石墨生產國和出口國,調整管制有利保障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穩定與國安,出口符合相關規定的將被予以許可。以天然供應角度來看,中國石墨產量全球居首(占67%)、儲量全球居次(占20%)。產業戰略意圖被視為是中國此次行動重點,近年新能源與感測行業帶動石墨烯產業崛起,路透分析,全球高達九成以上提煉石墨由中國供應,這是當紅產業電動車電池陽極的關鍵原料。

 

報導引述專家指出,日、美、韓、印度都是中國石墨大買家,預計相關國家會著手尋找替代來源與材料,例如韓國車企有擴大尋找中國以外石墨供應趨勢,但進口美國與澳洲礦產將增加許多成本。除電動車電池,石墨也是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的重要材料。

 

市場人士認為,這是中國反制外國的措施,當前美國擴大對中國晶片制裁,歐盟則擬對中國製電動車徵收高昂關稅。日本政府20日表示,將更仔細詢問中國新措施,若違反WTO規則,將採取適當措施。此次措施也讓市場想起中國8月對半導體重要材料鎵和鍺的管制,該措施執行後,鎵、鍺價格大幅飆高,但中國在9月後有鬆綁禁令跡象,陸續批准相關出口申請,因此有機構觀望此次措施對市場最終影響幅度。

 

對於石墨價格的前景,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表示,另一個石墨主要供應國俄羅斯陷入烏克蘭戰局,預估未來石墨的平均價格將繼續上漲,且當前中國為保護環境,更多增加合成石墨產量取代天然石墨開採。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制裁中國

 

第二、中國限制關鍵金屬資源輸出

 

第三、之前有限制鎵、鍺等關鍵金屬

 

第四、現在又針對動力電池原料石墨

 

第五、中國的電池供應鏈世界第一

 

礦產供應鏈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晴安,1121021

 

全球關鍵礦產資源競爭與日俱增,以美國為首的各國盟友正積極調整戰略,尋求合作開發礦產,確保電動汽車和能源轉型所需的金屬供應鏈穩定,同時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進而弱化中國在全球礦產資源的主導地位。

 

香港經濟日報20日報導,世界銀行預測,全球對鋰、銅、鎳、石墨、稀土元素等關鍵礦產的需求至2050年將增長500%。為此,美國正加緊布局,美國官員10月初曾經透露,美方與合作夥伴正積極在全球展開多達15個關鍵礦產項目。

 

人民日報海外版引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龔婷表示,關鍵礦產不僅是國防工業的基礎,也是許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原料來源。

 

美國當前認為,確保關鍵礦產供應鏈安全,對確保美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的領先地位至關重要。

 

作為全球關鍵礦產主要消費國之一,美國有多項關鍵礦產仰賴進口,而中國更扮演其中重要角色。龔婷指出,這讓美國感到風險提升,因此近年不斷展開關鍵礦產外交,推進與盟友間的政策協調和產業合作,試圖搭建基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全球供應鏈格局。

 

報導指出,中美科技戰延燒之際,美國20226月宣布,與多國盟友成立「礦產安全夥伴」(MSP),目標是確保關鍵礦物的生產、加工和回收,謀求供應鏈穩定和多元化。其中,加拿大和澳洲作為礦產資源生產大國,日本和韓國是加工強國,而美國和德國則是消費大國,以此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

 

另外,美方今年3月與日本簽署電動車電池礦物貿易協議,對鋰、鈷、錳、鎳和石墨等重要戰略礦物不徵收出口關稅。美國國防部7月再出手,為加拿大小型礦業公司Graphite One Inc.子公司贈款,用於阿拉斯加開發的採礦項目。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先前瞄準半導體供應鏈

 

第二、現在開始著重電動車相關供應鏈

 

 

第三、原因是中國電動車產業鏈太強

 

第四、中國在整車跟電池方面都具領導地位

 

第五、上游原料是中國較弱的項目

 

AMD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李書良,1121021

 

在美國政府17日擴大對中國晶片出口管制後,除了AI晶片大廠輝達在中國業務受到衝擊之外,另一家晶片大廠超微(AMD),其上海研發中心驚傳將裁員10%~15%。

 

中國科技媒體芯智訊20日報導,中國職場社群有網友爆料表示,AMD將開始在中國進行裁員,這一輪裁員比例可能為10%~15%,或將涉及300450名左右的員工,其中RTG部門是重災區。

 

AMDRTG部門全稱是Radeon Technologies Group,也就是Radeon系列顯示卡技術部門。另有內部人士透露,1025日當天AMD上海內部的會議室都已被HR預訂完,被視為是裁員前兆。

 

資料顯示,AMD上海研發中心成立於2006年,為AMD公司在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員工總數約3千名。該中心主要負責CPUGPUAPU等產品的設計、開發和測試等工作,曾經為AMD貢獻不少創新的技術和產品,例如Ryzen系列處理器、Radeon系列顯示卡等。

 

AMD今年第二季財報顯示,該公司營收54億美元,年減18%,但淨利僅2,7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47億美元大幅衰減94%。中國是AMD在海外最大市場,2022AMD在中國的銷售額達52.7億美元,占其總營收22%。

 

報導指出,近年隨AI產業爆發,對於高性能GPU晶片的需求暴漲,直接帶動市場對於GPU廠商的追捧。與此同時,美國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也是持續打壓,推動了中國對於自主可控的高性能GPU的需求,這幾年已湧現出一大批國產GPU初創公司,例如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摩爾線程、格蘭菲、芯動科技等。

 

其中,很多中國國產GPU初創公司的核心人才,主要都來自AMD和輝達。例如成立於2019年的壁仞科技,2021年就挖來前AMD全球副總裁李新榮出任聯席CEO。同時還挖來前AMD產品開發負責人陳文中正擔任公司高級副總裁,主要負責壁仞科技晶片技術研發與管理工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AMDAI大廠

 

第二、連AMD也開始裁員

 

第三、主要對象在中國大陸

 

第四、說明川普的制裁的確傷到美國公司

 

第五、貿易制裁是害人害己

 

泰國一國兩制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廖士鋒,1121021

 

大陸一帶一路論壇落幕後,仍有多位外國領導人在北京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而泰國與大陸發布的聯合新聞公報則罕見指出,泰方承認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泰方支持中國『一國兩制』方針」。

 

據大陸外交部昨晚訊息,習近平昨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賽塔時表示,中泰要做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排頭兵,加速中泰鐵路建設。賽塔則特別申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泰方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堅定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他也表示希望推動中寮泰聯通發展構想。

 

隨後的「聯合新聞公報」當中,泰方除表示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還罕見表示支持中國「一國兩制」方針。

 

這樣的論述在東南亞大國當中相當少見,近年僅習近平於二○二○年初訪緬甸時,雙方聯合聲明有類似的說法。當時緬方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認為台灣、西藏、新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支持中方處理台灣、涉藏、涉疆問題的舉措」。

 

而除了賽塔,習近平昨日還與斯里蘭卡總統維克拉馬辛哈、越南國家主席武文賞、寮國國家主席通倫、巴西眾議長里拉等人會面。根據大陸官方通稿,越南、斯里蘭卡領導人都強調堅定「恪守」或「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習近平還對維克拉馬辛哈表示,願繼續向斯方提供不附加政治條件的援助,幫助斯國應對社會民生領域面臨的困難。雙方要全力推進可倫坡港口城和漢班托塔綜合開發項目,打造成「一帶一路」旗艦工程,大陸樂見斯里蘭卡「成為印度洋的商業中心」。他另外對通倫強調要以中寮鐵路沿線開發為重點,穩步推進中寮經濟走廊建設,並指大陸願為寮國經濟發展「繼續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我們的看法:

 

第一、泰方承認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許多東南亞國家都支持中國

 

第三、泰國的表達更為完整

 

第四、越南跟中國也有緊密的連結

 

第五、大陸紛紛要一帶一路國家表態

 

絲路電商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陳政錄,1121019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18)日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宣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表示共建「一帶一路」謀求的是合作共贏,反對脫鉤斷鏈。並提出創建 絲路電商先行區。

 

中方將統籌推進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設立、新增總額人民幣7,800億元(約合新台幣3.45兆元)的融資窗口和基金加以支持。

 

另外,俄羅斯總統普亭邀請各國參與開發「北方海路」,稱習是「親愛的好友」,但普亭致辭時,法國前總理哈發林等部分西方代表離場抗議。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8日在北京開幕,會前合影時,習近平和普亭肩並肩走入現場。據大陸外交部會後發布訊息計算,有23個國家的領導人出席,較前兩屆減少,以中南美洲、非洲、東南亞、中亞國家為主,歐盟國家僅匈牙利總理奧班,法國、希臘派前總理、發展部長代表。

 

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包括:構建立體互聯互通道路、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展開務實合作、促進綠色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支持民間交往、建設廉潔之路、完善國際合作機制。

 

習近平說,中方將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同更多國家商簽自由貿易協定、投資保護協定,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擴大數位產品等市場准入,統籌推進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各設立人民幣3,500億元融資窗口、絲路基金新增資金人民幣800億元,支持共建「一帶一路」項目。

 

據塔斯社,普亭表示,他與習近平討論了烏克蘭問題,也討論了中東局勢。普亭還指,共同威脅只會加強俄中合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一帶一路需要新的賣點

 

第二、未來將著重「小而美」的工程

 

第三、中國尋求和一帶一路國家合作共贏

 

第四、「絲路電商」是一個創新的思維

 

第五、中國的產品可以透過電商延伸到一帶一路周圍國家

 

比亞迪淨利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林茂仁,1121018

 

比亞迪發布獲利預告,今年第3季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達人民幣95.46億至115.46億元(約新台幣442億至510億元),年增67%101.99%

 

估計今年前三季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達人民幣205億至225億元(約新台幣906億至995億元),年增120.16%141.64%;前三季基本每股收益預計為人民幣7.067.74元。

 

澎湃新聞報導,比亞迪表示,今年第3季新能源汽車行業延續良好增長趨勢,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創下歷史新高,穩居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

 

產銷快報顯示,比亞迪今年前三季累計乘用車銷量為207.02萬輛,年增76.14%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體銷量超越特斯拉後,比亞迪的純電動車型銷量已經在向特斯拉逼近。

 

今年第3季比亞迪乘用車銷量為82.21萬輛,其中純電動車型銷量為43.16萬輛,而特斯拉第3季度共交付43.51萬輛,兩者相差僅3,500輛左右。

 

在比亞迪的銷量中,出口數據十分亮眼。中汽協資料顯示,今年1-9月比亞迪出口15.4萬輛,位居所有車企第八名;在整車出口前十名的企業中年增率最快,高達5.2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實在太有競爭力

 

第二、比亞迪的淨利成長將有可能翻倍

 

第三、新能源車連續良好增長趨勢

 

第四、比亞迪能穩居全球新能源車銷量

 

第五、比亞迪已經超越特斯拉

 

南韓電池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21016

 

面對中國大陸業者節節進逼,南韓三大電池廠LG新能源(LGES)、三星SDISK On都想靠美國通膨削減法(IRA)的稅務優惠,來鞏固全球市占,估計2025年前三大韓廠的美國產能將增加九倍。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LG新能源是全球電池市場的一哥,但陸廠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緊追在後。業界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LG新能源在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為28.5%,寧德時代為27.7%,兩者差距縮小至0.8個百分點。

 

南韓業者面臨艱苦硬戰,開始放眼美國。這是因為美國IRA法案對中國以外業者較為有利,陸廠在美國處於劣勢。

 

有鑑於此,LG新能源加速讓密西根廠和美國其他地區工廠,轉型為智慧工廠。三星SDIStellantis以及通用汽車(GM)分別設立的兩家電池合資廠,也努力走向智慧化。智慧工廠能提高生產力,讓價格更具競爭力。

 

SK On的美國分公司SK Battery AmericaSKBA),在喬治亞州設有兩家電池工廠,每條產線生產力最多為南韓廠四倍,主要是美國是智慧工廠,具備先進製造技術和自動化製程。SK On高層說:「美國智慧工廠先進技術相助下,我們的全球生產良率如今接近90%」。

 

業界人士估計,三家韓廠在美國的合併電池年產能,2025年前將達451百萬度(GWh),較今年成長九倍。美國當局提供的高額稅務優惠,是吸引韓廠前進北美的主因。LG新能源上周公布的初估數據顯示,第3季營益飆至歷來最高,部分由於該公司的美國電池生產設施,依據IRA的先進生產製造補貼(AMPC)條款,估計可獲得2,150億韓元(1.59億美元)的稅務抵減。

 

LG新能源在美國的電池產能高居全球同業之冠,是IRA的最大受惠者之一。該公司3月宣布將投資7.2兆韓元,在亞利桑那州打造電池據點,滿足北美對綠能車的高漲需求。

 

美國AMPC稅務抵免,預料會讓SK On明年出現營益。三星SDIStellantis首家合資廠2025年投產後,也將符合AMPC的稅務優惠資格。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韓電動車電池世界第二

 

第二、南韓紛紛快速搶佔美國市場

 

第三、主要是美國IRA法案的幫助

 

第四、南韓企業紛紛和美國企業合資

 

第五、台灣在電池領域幾乎沒有佈局

 

印尼科技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1121016

 

印尼科技巨頭GoTo昨(16)日盤中一度暴跌19.4%,因受聯合創辦人陳國光(William Tanuwijaya)揭露賣出持股拖累,儘管隨後收復大部分失土,終場小跌作收,此劇烈波動反映出市場對這個東南亞產業巨頭的事業前景感到憂心忡忡。

 

彭博資訊報導,GoTo16日盤中重挫19.4%,寫下歷來最大單日跌幅,反映市場正在消化陳國光13日晚間揭露他已出售3.32A股的消息。此售股案使他的持股比率從1.77%降至1.72%。有分析師認為這是過度拋售股票,且缺乏基本面支撐,雖帶動GoTo股價從低谷反彈,終場仍下跌1.49%作收。

 

GoTo由印尼叫車服務Gojek與電商公司Tokopedia合併而來,是東南亞最大獨角獸,去年4月才辦理股票上市,但本月來持續遭逢賣壓,因投資人對該公司叫車和電商兩大主要事業經商環境的擔憂日增,而消費持續疲軟和競爭加劇正拖累這兩大事業。GoTo上周連續五個交易日下跌,周線跌幅約20%,市值蒸發12億美元,儘管16日股價收復部分失土,但受資金流出印尼影響,股價仍比去年11月觸及的高點低約50%

 

在陳國光公布售股消息時,GoTo也完成一筆多達170.5億新股的私募交易案。摩根大通分析師表示,有投資人將這筆交易視為急需資金的預警訊號。印尼監管環境也存在不確定性。印尼政府之前禁止社群平台的電商活動,不只對TikTok造成打擊,更引發外界質疑政府對網路新創的立場。

 

不過,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奈度認為,陳國光售股不至於妨礙GoTo在第4季實現損益平衡目標,並預估GoTo本季調整後息稅折舊攤銷前獲利有望轉正。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尼去年有很多大型IPO

 

第二、印尼去年股市看好

 

第三、印尼的股市今年開始下跌  

 

第四、大股東賣股是一個不好的訊息

 

第五、基於前景,未來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

 

國際電氣IPO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 廖珮君,112 1017

 

日本晶片設備製造商國際電氣(Kokusai Electric16日公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發行價,並籌得7.24億美元。該公司預計25日在東京證交所主要市場掛牌,將成為日本近五年來最大IPO

 

路透報導,據16日申報資料,國際電氣的IPO發行價為每股1,840日圓,達到設定的定價區間上限,並使該公司的估值達到4,239億日圓(28億美元)。

 

這將成為201812月軟體銀行電信子公司規模2.4兆日圓的掛牌案後,日本近五年來最大的IPO。日本的IPO市況已從先前谷底反彈,今年來進行的IPO規模比去年同期高逾一倍。

 

消息人士表示,外國投資人對這檔股票上市的反應熱烈,外資認購規模達到可認購份額的逾十倍。若國內投資人執行超額配股選擇權,這樁掛牌案的籌資規模將達到約8.33億美元。

 

國際電氣原本隸屬於日立集團,2018年被美國私募基金KKR透過公開收購(tender offer)收購,主要生產晶圓的成膜設備,最大客戶包括台積電、三星電子和美光,這三家公司占其營收的逾40%

 

該公司上市適逢半導體業需求引起討論之際,人工智慧(AI)帶來的熱烈需求,正受到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的市況放緩所打壓。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IPO市場回復

 

第二、日本股市反彈

 

第三、這是近五年來日本最大的IPO

 

第四、公司五年前被美國私募基金KKR收購

 

第五、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投資項目

 

風電融資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112 1020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20)日表示,風電是「大尺度經濟」,不會是比較貴的選擇,台灣離岸風電已經要從青少年「轉大人」,預期區塊開發3-13-2期融資需求估達8,000億元,政府將建立機制,進行風險、履約管理,盼民銀、國銀都可投入,風電不是外資專利。

 

他表示,政府希望開放直接投資風電,金管會對私募資金及保險資金投入風電,已做風險係數調整,希望投資、融資都同步加強。

 

鄭文燦昨日出席「離岸風電高峰論壇」致詞時作上述表示。他指出,淨零轉型是台灣無可迴避的挑戰,政府堅定地在不缺電情況下,發展綠能極大化,提供充分、可負擔的綠電。

 

他表示,其次是要建立穩定、成本可負擔的供應鏈,尤其是在面對歐美、亞洲國家大力發展風電,台灣必須確保自身風場建設不斷鏈,政府也會扶植具競爭力的供應商。

 

在融資方面,鄭文燦表示,「希望風電不是外資專利」, 希望民營、國營行庫投入,預期區塊開發3-13-2期融資需求估達8,000億元,政府將建立一套機制,讓風險和履約可以管理。

 

他並表示,台灣企業對綠電有很大需求,但沒有國際信評認可,國發會與經濟部現合作推國家融資保證制度,在企業購電空窗期,可由台電及國家融資保證制度,降低風場開發風險,同時降低融資方判斷上的不確定,保證期達20年。

 

鄭文燦並表示,台灣風電要由青少年「轉大人」,在亞洲國家走在前頭,承擔很多挑戰,「但請大家放心,風電不會是比較貴的選擇」。他重申,大尺度投資需很大決心,遇到困難也要有能力解決,定可堅定完成能源轉型目標。

 

經濟部長王美花致詞時表示,台灣離岸風電是從零到有,近年經濟部陪伴開發商、國內企業克服非常多問題,包含風場建置、港口、海纜、供應鏈議題以及三年疫情所造成的不順利,與後續原物料飛漲;直到今年離岸風機建置愈來愈順利,今年應會新增100座風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風電發展落後

 

第二、政府積極的發展風電產業

 

第三、有很多嚴格的法令限制,對外資造成困擾

 

第四、政府會放寬相關的法規

 

第五、將來本國業者的參與角色會更重

 

台大

資料來源:聯合報 許維寧,112 1022

 

台大根據創新條例,昨校務會議上宣布,擬向教育部申請在徐州路校區設立國際政經學院,並延攬國際級師資授課。但校內教師憂心,政經學院恐讓政府、產業介入運作,且台灣非國際政經中心,師資招聘可能將陷瓶頸。

 

台大校務研究辦公室主任朱曉萍表示,政經學院以十年為規畫期程,已獲富邦金、國泰金及台積電等數家企業同意出資協助,將以全英語授課,開設政治經濟、財金、高階主管教育三學程,其中政治經濟與財經學程設立學士至博士學程;高階主管教育則設立碩博士學程。

 

朱曉萍說,將根據不同學程聘任國際重量級教師授課,也承諾和校內系所互惠合聘,政經學院需各系所參與、資源也共享,而學院也將和國際名校簽訂交流,目前已獲日本早稻田大學、京都大學同意。

 

台大校長陳文章表示,礙於經費和法規限制,學校近年想聘請國外頂尖學者較難,但若根據產創條例,可用經費有較多彈性,國際級學者比較有意願來台專任,屆時也有望和學校其他學院共同聘任。

 

但校務會議代表多表達憂心。理學院教師代表簡旭伸指出,產創條例引入沙盒概念,但是否破壞大學法及規避監督委員會甚至教評會運作,會不會讓政府跟產業介入高教運作?台大應花時間研究,創新條例下的校中校、院中院會不會是加了毒藥的美酒。

 

社科院教師代表蘇宏達說,國際成功的政經學院均位於世界政經要衝,能和歐盟等機構合聘專家,學者常來訪而合聘成本低,但台灣無此條件,屆時恐花大錢請師資、花獎學金請學生。且根據創新條例,產創學院管理會台大代表席次有限,屆時學校恐無法掌控,侵害大學自主。

 

實際上,台大內部近期黑函已滿天飛,傳政經學院將有政府代表進駐,將是蔡政府的「政治遺產」。陳文章表示,依法,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審議會本來就會納入政府代表,台大非特例,全台產創學院均如此;再者,即便創設成功,徵聘教師也須經學校審查,針對所有疑慮,會盡最大努力和校內說明。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地緣政治是未來焦點

 

第二、台大也希望成立國際政經學院

 

第三、清華已經成立國際政經學院

 

第四、被拒絕並不意外因為有政府的手伸進來

 

第五、到時候會變成「一校兩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