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咖啡大賽拿冠軍、發明展拿金牌...台灣能發光發熱,都是靠這些「自私」的人

咖啡大賽拿冠軍、發明展拿金牌...台灣能發光發熱,都是靠這些「自私」的人

2001年,英國學者諾瑞娜‧赫茲(Noreen Hertz)寫了《當企業併購國家》(The Silent Takover),這本書後來成為經典。

作者的主要論點是在全球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企業變得越來越巨大,甚至超越國家。千禧年前,全球百大經濟體當中,有51個企業,只有49個是國家。

她的預言到今天依然準確,科技的力量造成財富重分配,全球新經濟企業獨領風騷。在此同時,發達國家由於國內人民反彈,正積極從全球化撤退,走向保護主義,真正無遠弗屆、遍布全球的反而是Google、Facebook這些公司。

什麼事情改變了?今天互聯網讓個人變得更有力量,甚至改變了企業遊戲規則。一個例子是企業傳統廣告已不靈了,真正的主宰者是社群媒體,如果他們對某個企業或產品不滿,絕對有力量讓對方在短時間內低頭。

今天沒有政府或企業能主導任何議題,我們進入一個「當個人超越國家」的時代。

里約奧運開幕,台灣女網好手謝淑薇由於制度不公,在臉書宣布「退出台灣網壇,永不接受國家徵召」,她強調自己是由民間養大的,為粉絲打球。她的成就主要來自個人努力,並非依靠政府,換言之,個人超越國家。

雖然謝淑薇承受了許多委屈,但她在關鍵時刻用激烈手段表達抗議,引起社會評論,許多人認為她自私。

運動員能不自私嗎?今年美國奧運男籃,所有的頂尖選手全部缺席。此外由於巴西茲卡病毒嚴重,許多選手也紛紛退賽。當年日本職棒王牌投手松坂大輔,在美國紅襪隊期間請假代表日本打世界經典賽,球賽贏了卻造成運動傷害,從此表現一落千丈。

但謝淑薇事件的重點不是錢或運動安全,而是台灣價值。 Is Taiwan still worth fighting for? 答案是否定的。她不是唯一,我有很多企業客戶最近都決定不玩了,不值得,看不到未來,幹嘛做的那麼累?許多老闆準備把公司賣掉,跟台灣說bye-bye。

有一位老闆告訴我,他之所以還繼續撐著,是為了團隊,要給下一代留一個空間,他自己已沒有任何希望。

不僅是上一代,年輕人也決定出走。最近報載一位大三學生,在臨近阿里巴巴總部的浙江義烏(全球最大,小商品批發中心),參加「網店創業營」後,決定放棄在台灣的學業,到當地工商學院從一年級讀起,研究電商創業。

「不要問台灣為你做了什麼,而要問你為台灣做了什麼?」這句話還成立嗎?WHAT已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WHY。許多人仍然心向台灣,但覺得應該換一種方式、換一個地方,才對得起自己,才看得到未來。

中視正在播「美好年代」連續劇,這齣戲從1995年鄧麗君逝世時開始,在那個年代,儘管生活不一定富裕,但社會上普遍充滿了「can do」的樂觀氛圍,那個美好的年代已離我們很遠了。

陳昇1988年的歌曲「擁擠的樂園」中主要的一句歌詞是「say goodbye to the crowded paradise」,如今樂園人去樓空,美好年代正離我們遠去,大家什麼都不玩了,唯一拼命在玩的是「寶可夢」,整個社會都在追求短暫的刺激,好像末日前的狂歡。

最近看美國總統大選,歐巴馬依然露出他的招牌笑容和潔白牙齒,「Yes, we can」。仔細想想,這句話有多難!今天的台灣,「No, we can’t」。一個國家通常有三種狀態:活在過去、活在現在、活在未來,美國很明顯的是活在未來,中國大陸也是。對於台灣而言,我們能做的事就是不要再活在過去,而努力活在當下。

台灣之所以還有希望,是因為有無數的台灣人,用他們的才智和創意,在世界各地發光發熱,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存在,感受台灣的價值。

你可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在世界咖啡、麵包、甜點、美髮等大賽拿到冠軍。

在國際合唱大賽,他們打敗40多個隊伍,取得總冠軍。

在東京、日內瓦、莫斯科全球發明大展,他們得到無數獎牌,一再蟬聯團體金牌。

我最喜歡的例子是一位19歲的年輕人,在德國「機器人」足球賽打敗全球隊伍,勇奪冠軍。機器人代表未來,而足球是老外的game,但台灣卻能脫穎而出。

Individual excellence就是Taiwan excellence,是你與我讓台灣變得更美好。

No matter where you are,請相信自己、相信台灣、相信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