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十五年目標,鴻海PE,臉書遊戲,金沙,深交所,LVMH/蒂芙妮,邁威爾,CDR,能源
十五年目標
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第五次全體會議本週在北京召開,重點在審議「十四五(第十四個五年,二○二一至二○二五年)」規劃,且預計將不尋常地討論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習近平長期掌權鋪路;專家分析,該會將確定未來五年中國以「內循環」為主的經濟發展方向,主因是「外循環」在美中脫鉤下幾被封閉,只剩和亞非拉美小國間的「撒幣」循環模式。
日經新聞報導,五中全會進行長期性的「十五年」計畫政策藍圖討論,將是一九九五年中共總書記江澤民以來首見,當時江澤民設下二○一○年經濟和國防目標,才得以在胡錦濤繼位中共總書記後、仍繼任中共中央軍委會主席近二年;北京外交圈消息人士指出,這次中共五中全會也採長期規劃,「作為朝向長期在位掌權的墊腳石」。
觀察家關注該會議的中共高層人事任命,可能示意接下來權力布局,習家軍成員未來或將全面爭取中共「二十大」進入政治局的門票。中共官員不成文規定,通常屆六十八歲後的全國代表大會(五年一度)下台,習迄二○二二年達六十九歲;但二○一七年中共十九大未確立繼位人選,二○一八年中國憲法修正案取消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為習第三任打開大門。
旅美的中國問題專家鄧聿文撰文說,「十四五」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規劃或可看作謀劃「對美打持久戰」,其內容與當下中美關係情勢高度相關。美聯社報導,中國和其他貿易夥伴關係緊繃,已影響到中國進入這些出口市場和取得外國技術的能力;習政權只能力求讓中國經濟靠其國內消費支出和科技發展,以自力更生的「內循環」來支撐成長。
華府正切斷中國取得美國科技的管道,「十四五」規劃預料將強調半導體、5G通訊、人工智慧(AI)等科技領域發展,可能也會強調中國在糧食、能源、半導體和其他關鍵技術等戰略重要性項目上,降低對外國供應的依賴。
陸委會則觀察,「十四五」規劃將以「雙循環」經濟為重心,但此政策調整不能單純視為重回「閉關鎖國」作法、甚至是「計畫經濟」,而是醞釀已久的方向調整,並聚焦關鍵議題,以期能緩解當前困境,及推動下一階段的持續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次十四五是一個15年的中期目標。
第二、中國大陸擅長長期戰略規劃。
第三、和美國打持久戰是關鍵,中國自力更生。
第四、半導體、5G、AI等科技領域都是重點,因為美國要切斷中國科技取得管道,所以大陸要自力更生。
鴻海PE
鴻海集團(2317)積極尋找潛力投資標的,擴大技術與營運能量,27日宣布與大陸官方指標性投資平台中保投資合作,將籌設總規模人民幣200億元(約新台幣852億元)的私募基金,鎖定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新世代行動通訊、人工智慧(AI)、半導體等領域標的。
鴻海集團大陸官方平台昨天發出訊息指出,富士康與中保投資透過線上連線方式,於台北及上海兩地同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是雙方首度展開合作,由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中保投資董事長任春生代表簽署協議,目標藉由此次合作,擴大各自優勢。
據了解,該新設立的私募基金由中保投資負責大陸當地籌資與投資,鴻海集團身為戰略夥伴,因具備產業指標領域知識,將能推薦適合的集團「3+3」布局的標的,相關標的將在大陸當地市場尋找。
中保投資大有來頭,根據該公司官網介紹,成立時間為2015年,過去主導的多項基金是大陸國務院審批與大陸銀保監會下屬機構,屬於官方投資平台,長期背負官方政策投資使命,雙方此次簽約合作,目標支持鴻海集團在大陸市場的創新科技產業布局。
根據雙方規劃,將設立合資公司,鴻海集團擔任基金的普通合夥人,該私募投資基金首期計畫規模人民幣100億元(逾新台幣425億元),總規模目標人民幣200億元,並共同設立市場化平台。
該平台將由中保投資運用融資管道負責,鴻海集團則提供優質的資產標的,換句話說,因為鴻海集團具備科技服務業的領先能力,因此較能篩選值得投資、具有前景的標的。
鴻海集團大陸官方平台發布新聞稿提到,劉揚偉在連線簽約時表示,鴻海集團目前正擴大對「3+3」產業戰略布局,即電動汽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產業,以及新世代行動通訊、AI、半導體三大技術。
劉揚偉強調,鴻海集團一直致力於成為「科技的鴻海」,始終以提供先進的技術,讓產品產生價值,進而創造智慧生活為己任。此次雙方戰略合作,以互利共贏,共同推動高科技產業的目的,實現優質資產與長期資本、卓越基金管理的有機融合。
依據說明,私募基金的主要募資對象為包括母基金、保險資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雙方將以電動汽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新世代行動通訊、人工智慧、半導體等重點聚焦投融資項目進行深度合作,同時在人才培養、業務培訓及宣傳等領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和中保投資合作,意義重大。
第二、鴻海有技術和製造,中保有資金和政府關係。
第三、這是兩岸合作的良好示範。
第四、鴻海轉型的一些新領域如電動車,未來最大市場在中國大陸。
臉書遊戲
社群網站龍頭臉書進軍雲端遊戲領域,加入Google、微軟,以及亞馬遜等科技大咖的行列,但臉書這項新服務Facebook Gaming,可免費遊玩且不需另外安裝應用程式(App),有別於其他競爭對手的付費訂閱模式,似乎希望再創當年「開心農場」的盛況,至於是否影響遊戲市場也引起關注。
臉書26日宣布,美國部分地區的用戶,將能直接在臉書的桌上型電腦版網頁與Android平台上的臉書App,玩包含「狂野飆車9:競速傳奇」等六款遊戲,不需再下載其他軟體。
臉書宣稱,礙於蘋果App Store的規定,無法在iOS系統推出新的遊戲服務,兩家公司顯然再為App上架問題槓上。
臉書計劃推出更多雲端遊戲,並讓更多地區的用戶也能使用這項服務。國內遊戲開發業者則表示,5G網路剛在台灣上路,裝置及使用者數量都還沒跟上,目前尚未聽說有國內業者和雲端遊戲平台合作,不過樂見後續應用及合作機會。
臉書近年來已在其App上推出簡單的小遊戲,包含Messenger上的「即時遊戲」,以及另外新出的Gaming應用程式。如今正式跨足遊戲串流市場,運用和Google、微軟類似的技術,讓遊戲從中央伺服器「串流」至其他裝置,也讓開發商能提供更精巧、且能進行多人模式的遊戲。
但臉書不藉訂閱的方式向用戶收費,推出的遊戲內容也不同於競爭對手。Google的Stadia和微軟的xCloud,主要是為了追求主機等級的遊戲介面與軟體的玩家所打造。相形下,臉書最新推出的雲端遊戲,比較接近手機就能下載的App。
調研機構Newzoo預測,今年底全球雲端遊戲市場收益可達5.85億美元,且未來幾年將有爆發性成長,估計2023年全球雲端遊戲收益將達48億美元,潛力驚人。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分析師林忻祐解釋,雲端遊戲主打透過雲端運算,降低遊戲硬體需求,玩家不必購入動輒上萬的家用主機,也能用手機遊玩高畫質、高效能的「3A級大作」。她也建議,對國內遊戲開發商而言,雲端遊戲平台等同新通路,業者可依市場變化,考慮是否將遊戲移植到雲端平台上。
國內業者表示,目前台灣的雲端遊戲平台仍以國內電信業者為主,遊戲內容也多由國外研發製作,沒有聽說國內遊戲業和雲端遊戲平台合作的情形。也有業者指出,因為旗下遊戲都是較為輕量的產品,對於雲端運算效能沒有剛性需求,因此對於在雲端遊戲平台發行都還是處於觀望階段,暫無進一步的合作計畫。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臉書也跨足遊戲,說明這個市場的潛力。
第二、新冠肺炎帶動宅經濟爆炸性的發展。
第三、App Store上架費昂貴,臉書無法在Apple手機上推雲端遊戲。
第四、臉書的小遊戲策略,不同於Google和微軟,後者是玩家等級的遊戲。
金沙
知情人士透露,全球賭場業龍頭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Las Vegas Sands Corp)正研擬把位於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出售,一旦落實,代表這家賭場集團將暫時退出美國博弈產業,聚焦亞洲市場。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導,賭場大亨艾德森(Sheldon Adelson)旗下的金沙集團正與顧問合作,探詢潛在買家的意願。金沙集團可能出售的資產包括威尼斯人酒店(The Venetian Las Vegas)、帕拉佐皇宮飯店(Palazzo)與金沙展覽及會議中心(Sands
Expo Convention Center),總價值可能超過60億美元。這些物件全都位於賭城最熱鬧的拉斯維加斯大道上。
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一名代表證實,目前處於洽談的早期階段,一切尚未定案。
若金沙集團將上述酒店、賭場與展演中心都賣出,將使金沙的賭場資產組合,全部集中在澳門與新加坡,艾德森認為,這是兩個更大的市場,因為美國版圖規模小且正在萎縮,去年在集團整體營收占比低於15%。
在金沙集團去年137億美元營收中,澳門貢獻63%,新加坡占22%,當時賭場業務尚未受新冠疫情干擾。新冠疫情已重創澳門博彩業,9月博彩收入比一年前銳減90%,10月預估將減少70%。
87歲的艾德森是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的董事長兼執行長與大股東,估計擁有297億美元財富。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沙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賭博大亨。
第二、金沙出售拉斯維加斯賭場,意義重大,代表不看好美國長期經濟,金沙集團將資源重新配置。
第三、金沙去年全部營收中,澳門占63%,新加坡22%,兩者相加85%,美國業務已成為雞肋。
第四、亞洲受新冠疫情肺炎影響小,未來經濟可能強勁反彈。
深交所
大陸持續推動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改革,外媒27日報導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監管層擬合併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同日傳出,證券監管部門近期和部分陸資券商溝通,要求放緩深交所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IPO)遞交申請速度。
近期大陸證監會頻頻針對大陸交易所的制度創新與變革發聲,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稍早表示,將在總結科創板、創業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穩步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近日市場更盛傳深交所個別板塊將有重大改變。
財新網報導,知情人士指出,深交所主板長期以來沒有發行融資功能,主板與中小板的上市及監管要求也大致相同,沒有區分的必要性。從今後的發展架構來看,上交所是主板+科創板,深交所是主板+創業板,整體交易所布局上將會更加協調。
知情人士表示,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合併後,不再拘泥於企業大小進行區分,只要符合上市標準,都在主板上市。目前許多在中小板上市的個股規模並不小,以中國廣核為例,該股發行價為每股人民幣(下同)2.49元,集資額高達125.74億元,但是中國廣核仍隸屬於中小板。
另一方面,香港信報報導,消息人士指出,2020年註冊制改革等因素推動大陸新股發行熱潮,交易所的處理能力面臨挑戰。深交所目前已經超負荷工作,大陸監管部門希望企業在2020年財報資料準備完整後,再一併遞交IPO申請。
消息人士表示,監管部門的要求有可能擴大到A股其他板塊,但是對於已經進入上市程序中的企業IPO,不影響其審核進程。
深交所主板的融資功能中止於2000年,當時為了「籌建創業板市場」,因此主板暫停新股上市業務。隨後因為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裂,使得創業板進程突然中止。
深交所當時為了突圍,中小板應運而生,並且將具有成長性及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集中到深交所發行上市。作為深圳現有市場的一個板塊單獨監控、獨立運作,2004年5月證監會同意該所設立中小板。直到2009年10月創業板也正式開板,但是深交所此後的IPO只在中小板與創業板發行,主板長期停滯。
截至10月27日,深交所上市公司共有2,319家,其中主板公司469家、中小板982家、創業板868家,市值規模分別為8.8兆元、13兆元與10.24兆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註冊制改變深交所的生態,是一大突破。
第二、大陸不斷改革資本市場。
第三、合併主板讓主軸更清晰。
第四、資本市場改革既有加法也有減法。
LVMH/蒂芙妮
法國精品集團路威酩軒(LVMH)收購美國珠寶品牌蒂芙尼(Tiffany)案,經歷疫情和訴訟波折,在蒂芙尼董事會28日同意降價出售後,收購案終於柳暗花明,LVMH約可節省4.3億美元成本,雙方最快可望在2021年1月完成交易。
外媒引述消息人士表示,LVMH將以每股131.5美元收購蒂芙尼,低於原先每股135美元出價,LVMH將能省下約4.3億美元。蒂芙尼同意降價出售,免除兩方進入曠日費時的訴訟大戰。
蒂芙尼董事會28日晚間同意接受LVMH修正後的收購條款,依據新的收購架構,雙方的訴訟將迎刃而解,為收購案交付股東投票鋪路,交易可望在2021年1月完成。
2019年稍晚蒂芙尼同意以162億美元的價格,將公司賣給擁有約75個精品品牌的歐洲精品巨擘LVMH。蒂芙尼承受市場需求疲軟壓力,而LVMH認為蒂芙尼將能強化公司在大陸的業務,並拓展集團在美國的能見度。
然而,收購蒂芙尼是LVMH億萬富豪執行長阿諾特(Bernard Arnault)的豪賭。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初橫掃全球,讓這起收購案的價值生變。疫情迫使蒂芙尼和其他零售商暫時停業抗疫,嚴重打擊營收。
精品在同店銷售和觀光客流量方面,通常比其他消費商品更不受經濟衰退影響,但這場公衛危機對精品品牌造成嚴重打擊。
貝恩顧問公司預測,2020年全球精品產業的營收衰幅可能高達20%至35%。
LVMH在2019年9月宣布悔婚,捨棄這起談妥的收購交易。LVMH以法國與美國川普內閣的貿易紛爭為由,表示無法履行交易,撕毀收購協議。
蒂芙尼於是在美國德拉瓦州法院控告LVMH,要求後者遵守協議。接著LVMH也提出反訴,稱蒂芙尼的業務遭受疫情重創,造成收購協議失效。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筆交易原來是去年最受關注的全球併購案之一。
第二、兩個卓越品牌的跨地域結合,因為新冠肺炎而喊停。
第三、LVMH是違約,但有正當的理由,雙方如果打官司會曠日費時。
第四、現在雙方更讓一步,算是給自己找台階下,4億美元降價真的不是很多。
邁威爾
外媒引述消息報導,美國晶片製造商邁威爾科技(Marvell)將以最多100億美元價格收購同業Inphi,雙方可望於近日敲定協議。若一切順利,這將是繼超微併購賽靈思後,本周第二大半導體併購案。
邁威爾市值約260億美元,主要生產數據儲存與網路晶片,買下Inphi有助其擴大在網路晶片領域的實力。網路晶片需求近日大幅成長,推升Inphi今年迄今股價累漲約50%。
邁威爾上次大型併購交易案發生於2018年,該公司當時以64億美元收購凱為半導體(Cavium)。
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際,全球半導體業興起併購熱潮,原因有二。首先,民眾疫情期間常待在家,對於筆電與電玩需求升高,加上遠距辦公推動數據中心業務成長,助長晶片業併購風氣。
其次,在需求攀升拉抬下,半導體業者股價節節升高,使得他們擁有更多籌碼進行併購活動。
超微本周同意以350億美元併購同業賽靈思,成為美國今年以來最大併購案。輝達電子日前亦同意以400億美元從軟銀手中買下安謀,此為半導體業史上最大規模收購案。這兩樁交易尚待主管機關批准。
超微與輝達試圖透過大型併購案提升自家實力,進而挑戰業界龍頭英特爾的地位。正如超微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所說,在研發成本攀升與顧客對於晶片需求分歧的現況下,半導體公司規模越大越具優勢。
分析師表示,英特爾長期稱霸美國半導體業,但近日一連串製程失誤與市場競爭加劇,給了同業趁勢崛起的良機。
超微近日推出強大運算能力晶片挑戰英特爾產品,使其在電腦晶片的市占率大幅攀升,從三年前的8%升至今年第二季的17%。輝達在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的主導下,除了買下安謀外,今年亦完成對於以色列晶片廠Mellanox的收購案,較勁英特爾的意味濃厚。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半導體產業正興起前所未有的大併購潮。
第二、大者恆大,產業整合才有優勢。
第三、AI和5G帶動半導體產業新的需求。
第四、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被台積電一家壟斷,而台積電只不過是為這些世界巨頭們代工,台灣需求新的半導體產業發展願景。
CDR
大陸CDR第一股九號公司存託憑證29日在科創板鳴鑼上市。九號公司同時具備CDR、VIE、科創板,開創A股上市經典範例,其交易首日收盤大漲103%。
九號公司CDR於29日敲鑼交易,開盤漲幅便升至約100%,早盤一度達到162.94%的日內最大漲幅,午後漲幅收斂,收盤漲103.27%,股價報人民幣(下同)38.5元,全日成交額達到15.84億元。與九號公司關係密切的小米29日收漲1.87%,股價報21.8港元。
大陸證監會9月下旬公告,同意九號公司科創板公開發行存託憑證註冊後,外界就密切關注這檔A股CDR第一股的首秀,且該公司也是「CDR+VIE」第一股。在上交所科創板上,該股公司簡稱為九號公司-UWD,後綴的3個英文字分別代表尚未盈利、不同股權結構、存託憑證,幾乎所有特殊上市元素都能在九號公司身上找到。
九號公司主營產品為智慧電動平衡車、滑板車等短距離交通工具以及服務機器人等。在29日鳴鑼儀式上出現有趣一幕,該公司讓自家的機器人負責鳴鑼,也成為A股首家機器人敲鑼的公司。
在產業版圖上,九號公司是小米生態系的一員,小米持有九號公司部分股權並是大客戶之一。九號公司也是繼石頭科技後,小米生態系第二家登陸科創板的公司,小米董事長雷軍29日特地為九號公司上市送上祝福。
九號公司在2012年成立,初期主打平衡車,2015年在投資人的助推下,全資收購當時市場上平衡車巨頭Segway,確立行業全球領先的優勢。此後,九號公司又切入新增長點電動滑板車等,目前電動滑板車交付數量已經超越平衡車,占營收70%成為主業務,且在全球也處於領先地位。
九號公司的招股書與上市文件顯示,該公司2017至2019年營收分別約為13.81億元、42.48億元、45.86億元,毛利率分別為23.74%、28.86%、27.42%,分別淨虧損6.27億元、18.04億元、4.55億元。
九號公司對小米的依賴是外界關注焦點,2017至2019年雙方發生的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為10億元、24億元和24億元,占當期營收比重分別為73.76%、57.31%和52.33%。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以前有TDR,跑在世界前面,1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大陸終於也有了自己的CDR。
第二、互聯網VIE架構,以前是不允許在中國大陸上市的,現在也放寬。
第三、小米集團打造的生態系,實在是太厲害了。
第四、未來許多大陸公司會採取兩地上市的架構,徹底脫離美國資本市場的約束。
能源
全球石油與天然氣公司今年來宣布裁員數逾40萬人,其中美國是裁員重災區,因國際能源需求可能持續疲弱,業者為生存而不斷裁員來降低財務負擔。
繼雪弗龍計劃大裁員25%,和荷蘭皇家殼牌要裁員約一成後,艾克森美孚也宣布將全球裁員約1.4萬人,相當於員工總數15%。
據能源研究機構Rystad能源資料,今年來全球能源業裁員數逾40萬人。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其中能源、旅遊與飯店等產業受傷最重。
油價走低令能源業飽受獲利下滑之苦,在美國頁岩油產量增加而拖累油價,和投資人施壓要業者改善利潤等壓力下,迫使業界必須更大規模削減成本。
金融服務公司Raymond James分析師摩爾伽諾夫(Pavel
Molchanov)指出,業界要大幅縮減成本就無法不裁員。
疫情在春季大爆發,各國採取封鎖措施來抗疫,結果令全球燃料需求銳減逾三分之一。即使其後需求回升,但在主要國家再次封鎖來抑制疫情下,需求仍無法跟去年相比。
美國能源部長布羅萊特(Dan Brouillette)說,美國每天石油產量不可能回到2019年頂峰的近1,300萬桶。頁岩油業受疫情重創,業者為削減成本而選擇裁員和縮減投資。
國際能源總署(IEA)認為若疫情持續下去,全球每天能源需求可能因此減少逾400萬桶。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秘書長巴金多(Mohammad Barkindo)擔心石油需求低於預期讓主要產油國必須繼續減產。
將大裁員25%的加拿大油商Cenovus認為,油價若維持每桶30美元到40美元區間,許多油商根本撐不到產業復甦的一天。
石油企業除了削減成本來撐下去外,像英國石油最近把探勘團隊人員裁撤約一半,就是為了把營運方向轉往再生能源業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石油公司大裁員。
第二、明年肯定會再持續。
第三、石油公司必須轉型新能源。
第四、地球暖化嚴重,ESG成為顯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