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整合亞太經濟,台灣經貿被排擠?老總:東南亞是「市場」,不是「工廠」
這幾年全球經濟正進行結構性的轉變,贏家通吃成為常態,對於競爭者來說,非常不利,因為領導者已形成平台,擁有話語權。台積電就是例子,市場占有率達全球一半以上,毛利率超過50%。
週末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經歷了8年談判後簽署,RCEP是中國大陸主導的經濟協定,成員除了東協10國以外,還包括日本、韓國、澳洲和紐西蘭,只有美國和印度不在其中,涵蓋全球三分之一人口,以及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和貿易額的3成,形成一個超級自貿區,代表東亞經濟一體化。
全這有三個問題:
第一、台灣和東南亞國家都無邦交。即使是最大的企業,在東南亞也孤立無援,台塑在越南因環保問題被罰了10億美元,寶成也因排華事件遭受嚴重損失。
第二、大部分台商還是把東南亞當作工廠,而非市場。換言之,我們只是把過去在中國大陸的商業模式搬到東南亞,但東協國家所嚮往的經濟,是知識而非勞力。
第三、中國大陸業者已實質主導東南亞電商新經濟,阿里和騰訊投資的公司,都有龐大的影響力。
RCEP是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延伸,也是對抗老美「印太戰略」的武器。川普利用地緣政治打擊華為,但中國大陸還有東南亞,這才是最重要的市場。
世界的經濟正走向G2,這不是2個大國而已,而是「一球兩制」,經濟結構徹底脫鉤,走上不同的道路。台灣過去在中國大陸投入大量資源,現在政府希望分散,以美國為主要戰略夥伴,並且往東南亞發展,推動「新南向政策」。
台灣應如何因應?政府表示RCEP是中國大陸主導,所以我們以加入CPTPP為目標。但這有幾個挑戰:首先,川普沒有當選,拜登重新加入CPTPP還需要時間。其次,美國疫情嚴重,拜登處理內政是首要任務。再者,不論是多邊或雙邊貿易如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若台灣不解決美豬美牛問題,根本沒有機會。
台灣產業正在往高科技轉型,從北到南,桃園、台南、高雄,每一個城市都在搞AI和半導體。但台灣不是只有高科技,傳統產業、服務業和中小企業怎麼辦?這些才是台灣經濟的主軸和命脈,台積電和電子大廠表現越亮麗,越沒有人注意到他們的聲音。
在中國崛起後,台灣的國際空間會越來越小。美國輝瑞和德國BNT開發出新冠肺炎疫苗,有效率90%,全球歡騰,台灣卻只能暗自垂淚。先前台灣東洋取得代理權,但大中華區總代理是中國大陸復星集團,因此被衛福部否准。這種例子將來會更多,愛奇藝和淘寶已撤出台灣,未來台灣要和大陸打交道,只能改走離岸形式。
我們正進入一個「新勢力」顛覆傳統經濟的時代,新勢力有兩股力量:第一是全球化或區域化,比如說RCEP,第二是高科技。最近習近平拍板否決螞蟻上市,因為大陸不允許民企或個人有過高權力影響政治安定。大陸新經濟巨頭美團,最近市值已追上工商銀行。在美國也有類似現象,三大汽車廠加起來,市值還不到特斯拉一半。
最近台灣momo電商切入書籍市場,雙11以66折促銷書籍,引起台灣許多獨立書商抵制。這就是新勢力崛起,它會形成新潮流,你的行業會被別人「跨界」,傳統產業、服務業、小企業面臨科技公司、大企業和網路平台的衝擊,當年蝦皮就是這樣切入台灣市場,你無法防堵,只能適應。
面對全世界新平台崛起,台灣應何去何從?我們究竟是無助的棋子,還是有話語權的棋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