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

黃齊元/中美和解氛圍對台灣的意義

黃齊元/中美和解氛圍對台灣的意義

聯合報/ 黃齊元

最近美國智庫史丹佛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專家梅慧琳(Oriana Mastro)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文,檢討美國對台灣問題的政策。她說過去美國避免與中國戰爭,主要是維持「威懾」與「安撫」間平衡,但近來這種平衡遭到破壞,提高了戰爭風險。


「威懾」是美國動用軍事力量阻止中國攻擊台灣,「安撫」則是讓中國理解美國承諾不會干預台灣最終政治地位,她重申美國希望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該文刊出後,獨派在美機構立刻發文表示,台灣人未被諮詢,也絕不接受這一安排。


梅慧琳是美國史丹佛國際關係研究員,和胡佛研究所關係密切,這篇文章在這個時間點發表,意義重大。首先,胡佛是美國著名智庫,立場向來反中、捍衛民主價值。去年胡佛接受美國政府委託,進行「美、台、中半導體安全」研究,台灣半導體產業鏈搬到美國,即根據其建議。


梅慧琳何許人也?她出身美國空軍,專長為軍事戰略。她表示最近與中國政府及軍方會談,北京並不擔心美國軍事威懾,但關心美國政治言論,正背離以往模糊立場,往支持台灣實質獨立前進,再加上民間挑釁動作不斷,如《台灣政策法案》和國會議員訪台,給習近平帶來巨大壓力,逼迫他將軍事行動做為選項。


在拜習會舉行前夕,該文清楚表達了美國政府風向:美國要改善和中國關係、降低衝突。作者建議美國重申不支持台獨,也不反對台灣與中國「和平統一」,將最終命運留給兩岸人民解決;此外,白宮應阻止國會成員訪問台灣,否決立法挑釁。


為何有這種政策轉變?因為以哈戰爭改變了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美國現在需要和中國和解並合作,共同為世界和平努力,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在中東有話語權,和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友好,普亭已靠向中國,中國手上牌愈來愈多,美國當下最不希望台灣變成麻煩製造者。


近期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第三度訪台,強調美方不支持台獨,更重要的是呼籲北京與台北「展開對話」。中美關係將提升至新層級,羅森柏格也表態繼續支持台灣;她強調對選舉持中性立場,因為不論誰當選,未來的局勢還是美中說了算。但台灣聽話還不夠,不要刺激中國更重要,因為會影響美國利益。


其實中美壓力並未緩解,仍劍拔弩張。台灣人經營的美國半導體公司,不准賣晶片到中國,這代表什麼意義?台灣和以色列不同,以色列有美國相挺,台灣卻是中國警告美國不得踩的紅線。


現實極為殘酷,只要發生戰爭,台灣會像巴勒斯坦一樣變成廢墟。從俄烏和以哈戰爭經驗,美國會武器支援、派航母周邊巡邏,但不會直接參戰。政府以軍工產業沾沾自喜,參選人也避談兩岸和談,外資認為台灣深具風險,並不難理解。


台灣一直擔心認知作戰、聲討中共同路人;真正危機是偽美國同路人,散播不實言論,把台灣推向險境。我們如果沒有打敗敵人的能耐,自己就要控制,不要期待老大撐腰。備戰導向的參選人,會重蹈內唐亞胡覆轍,引導台灣走向戰爭;強調避戰,才能以和談開啟兩岸和解,迎向台灣長期和平。


世界不需要另一場戰爭,特別在台灣海峽。美國鼓勵兩岸對話,希望找到新的出路,台灣的未來,將是所有人民的共業!(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兼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創辦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