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元/加強兩岸溝通,維持台海和平
聯合報/ 黃齊元
台灣總統大選結束,引起全世界關注,這是危機的開始,美中都在背後運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選前會議,確定彼此底線。拜登總統在問到對選舉結果看法時,只講一句話「不支持台獨」,答非所問,主要是講給中共聽,代表美國的緊張、謹慎與警告。
兩岸從選舉結束,即針鋒相對。賴清德表示台灣在民主和威權間選擇民主,抵禦外部勢力介入,不會走「回頭路」。這是講給中共聽,因為連美國都不再強調民主專制對抗,加強和中國對話去風險。為了安撫美國,他說將依照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選後美國派代表團來台,名為支持、實為提醒。
大陸回應也不客氣,國台辦表示民進黨不能代表主流民意,重申一個中國。大陸反應代表其根本不想和民進黨談、也沒有觀察期。未來兩岸關係可能惡化,諾魯斷交只是開始。
台灣是民主典範,所以棄保並未成功,民眾明知藍白合破局會保送民進黨,仍支持不同候選人、捍衛自己理念。但選後人民必須覺悟,台灣命運並非掌握在政府或政黨手裡,美中才是關鍵,民眾心態應放大到國際層面。
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雖力挺烏克蘭和巴勒斯坦,也無法扭轉其命運。台灣不像以色列,可力抗周圍國家,無視道德勸說,迫使哈佛校長辭職。台灣絕不能採烏克蘭和巴勒斯坦焦土策略,和平是唯一選項;但和平有其代價,必須努力促成。
大陸對台立場堅定,台灣不可能永遠維持現狀,期待美國相助並不現實。中東戰事擴大,拜登面臨選舉壓力,台灣急需改善和對岸關係。我們不能再仇中、抗中,雖然不必親中,但至少應知中、語中,才能進一步和中、友中。
「和平統一」是習近平目標,但台灣人民不可能接受,所以壓力會來自外部,只是時間問題。短期內大陸經濟不佳、社會動盪、軍事改組,但美國問題一樣很多,再加上地緣政治衝突,台海現狀的破口終會出現。
兩岸沒有互信基礎,這是潛在衝突根源。習近平希望「心靈契合」,但沒有交流、如何融合?中國供應鏈外移是趨勢,但台灣無法切割中國市場,想保留ECFA必須和大陸談判。
未來大陸打擊台獨會更劇烈,但胡蘿蔔也會給更多,否則無法籠絡台灣人心。短期內,ECFA優惠會逐漸取消,一定要讓台灣人民有感: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才知道可貴。長期大陸會以RCEP作為誘因,重組兩岸合作框架。
大陸房地產和製造業面臨巨大危機,企業積極全球化,從「中國製造」走向「世界製造」。大陸面臨制裁、加速科技自主,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稱霸世界,TikTok和電商拚多多席捲全球,經濟轉型智能化、科技化、全球化,前景並不差。
台灣把希望寄託在美國,但美國只在乎台灣半導體,其餘皆是次要。美豬、美牛和客機,都是以美國利益為出發點,川普上台後會更強調「美國優先」。台灣人民應思考,若美國建議台灣和大陸主動談「和平方案」,我們該如何因應?
這是實力掛帥的時代,以色列就是代表。但除了戰爭,台灣周旋在美中間,其實也可以借力使力;連小黨都能成為關鍵少數、左右逢源。台灣應以對話促進兩岸和平,避免危機進一步擴大!(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兼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創辦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