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黑神話:悟空》不只是中國敢砸錢那麼簡單,給台灣文創產業的4大思考

《黑神話:悟空》不只是中國敢砸錢那麼簡單,給台灣文創產業的4大思考


中國電玩遊戲《黑神話:悟空》(以下簡稱黑悟空)上市後不到一個月,銷售量已突破1890萬套,目前總收入已超過9.05億美元(約新台幣289億元)。


為什麼這個遊戲會如此成功?我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


1.創作者的經驗與背景

黑悟空創作者馮驥是遊戲界老手,曾擔任騰訊網游《鬥戰神》的主策畫。《鬥戰神》推出初期大獲好評,但後期遊戲團隊因盈利導向,導致口碑惡化。


馮驥為了實現自己理念離開騰訊,自行創辦「遊戲科學」,前後花了6年時間開發、打造黑悟空,最終苦盡甘來。


他的故事說明,在大環境中可能很難實踐理想,若已有經驗,或許換到小環境中才有機會成功。就像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他除了幫大公司拍片外,為了實現理想,還成立獨立製片「夢工廠」。


2.從歷史文化中尋找題材

黑悟空遊戲設計的靈感源於中國4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玩家要操控一位名為「天命人」的花果山猿猴,因為遊戲背景有和歷史連結,讓玩家很容易產生親切感。


另一個連結是「地理」,黑悟空遊戲裡的古建築,來自於團隊遍訪多個省區實地考察,並在遊戲中高度還原。遊戲中的取景點,也隨著遊戲熱度攀升,變成了熱門旅遊景點。故事和地景的文化連結,奠定了黑悟空的成功基礎。


美國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之一《星際大戰》,創作人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在策劃時,也從希臘神話、二戰歷史、西部片、日本武士電影等文化元素中找尋靈感,並融合太空傳奇,打造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科幻作品。


3.挑戰宏偉的目標

黑悟空製作團隊起初就決定要做「單機遊戲」,雖然要花大錢開發,但馮驥就是想做「自己真心喜歡玩的遊戲」。而且他不惜資金和時間成本,願意慢工出細活,要做出第一也是唯一的3A(高成本、大規模、高品質)遊戲。


4.團隊具有高度熱情

中國媒體報導,黑悟空大紅特紅後,遊戲科學的團隊成員開始被其他遊戲公司挖角,但沒人有興趣跳槽。馮驥曾表示,團隊成員願意為共同目標和理想犧牲,即使工時較長、待遇較低也沒關係。員工與領導者有相似的價值觀、具有高度忠誠,是一個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


索尼互動娛樂旗下的Firewalk Studios花費8年、近期花了1.5億美元開發一款遊戲《星鳴特攻》,但乏人問津,上線不到兩周即下線。這說明了,想成功並不是砸錢就好。


美國動畫王牌製作公司漫威,過去每部電影都相當賣座,這幾年不管是《蟻人與黃蜂女》或《死侍與金鋼狼》都喪失魔力,我認為原因在於缺少藝術創作靈魂。當藝術創作變成方程式,驚喜跟原創性就不復存在,自然無法打動人心。


馮驥讓我想起李安,李安也是出道十年之後,才拍攝出奠定他地位的鉅片《臥虎藏龍》,該片融合東方元素和西方商業電影手法,由一個蟄伏多年的老手親自操刀,終於大放異彩。從馮驥和李安的例子,你獲得了什麼啟發?


2024年9月16日 星期一

AI公約,英特爾,黑石,禮來,AI獨角獸,折疊手機,福斯,固態電池,華為,比亞迪,大陸手機,比亞迪,核電,ASML,比亞迪,泰國博弈,智慧戒指,台達,資料中心,電商

理事長的話:AI公約,英特爾,黑石,禮來,AI獨角獸,折疊手機,福斯,固態電池,華為,比亞迪,大陸手機,比亞迪,核電,ASML,比亞迪,泰國博弈,智慧戒指,台達,資料中心,電商

AI公約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1130906

 

美國、歐盟、英國5日簽署全球第一份針對人工智慧(AI)使用的跨國協定,標榜具法律效力。在此同時,澳洲也計劃對高風險的AI研發強制實施「護欄」措施,包含要求須由人類介入與透明度,顯示多國都正對AI的潛在風險採取具體行動。

 

正在打造AI技術的西方三大司法管轄區美國、歐盟及英國,5日簽署了歐洲理事會的AI公約(AI Convention),在尋求規範公共與民間體系時,強調人權與民主價值。

 

這項公約是由加拿大、以色列、日本及澳洲等50多國歷經兩年起草,標榜具法律強制力(legally enforceable),要求簽署國必須為AI系統的任何有害與歧視結果負起責任,並要求這種系統的產出必須尊重公平與隱私權,且讓AI相關的侵權受害者有法律手段反制。

 

英國科學創新與科技部長凱爾(Peter Kyle)表示,對AI這種快速進步的創新,跨出跨國協定的第一步很重要,「這是第一份有實質強制力的全球協議,也集結非常不同的國家」。

 

歐洲理事會主導協商的茱澈(Hanne Juncher)指出,在這份公約5日簽署時,十個參與國預料將是首批批准的國家,「這證實(這份公約)遠不止於歐洲,這些簽署國也超級投入協商…並且滿意結果」。美國政府一名資深官員表示,美國承諾確保AI技術要支持尊重人權與民主價值。

 

儘管這項協定號稱有法律強制力,批評者認為仍缺乏罰金等制裁措施,而且主要透過監控這種相對疲弱的執法形式,來評估企業。

 

目前許多國家正研擬監督AI軟體的新規範、承諾及協議,包括歐洲的AI法案、G7去年10月同意的協議,以及美國、中國等28國去年11月簽署的布萊切利宣言。

 

澳洲產業與科學部長胡錫克5日也公布針對AI系統的十項自願遵守新準則,即刻生效,並且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共審議期,以決定未來是否要強制要求高風險的AI研發必須遵循。

 

這些準則包括人類要能掌控或介入AI系統,以達成「大幅」的人類監督,及必須告知終端使用者AI促成的決策、正在與AI互動、及看到的是AI生成內容等,還有必須與其他機構透明分享AI供應鏈的數據、模型及系統,以幫助有效因應風險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發展太迅速,未來需要有法規規範

                                    

第二、現在全世界不只重視AI的貢獻,更開始關心其風險

 

第三、AI公約有50多國參與起草,包括日本、加拿大等大國

 

第四、在創新同時,訂定跨國協定是很重要的一步

 

第五、台灣AI技術強,但不能被排除在AI法規之外

 

 

英特爾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顏嘉南,1130905

 

陷入營運困境的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今年來股價一路走低,跌幅深達6成,讓該公司道瓊成分股的身分岌岌可危。專家認為輝達或德儀(TI)可能取代英特爾,加入道瓊指數。

 

英特爾股價在3日全球股災中慘摔8.8%,4日早盤續跌2.7%,報19.55美元。

 

分析師以及投資專家指出,英特爾今年來股價大跌60%,成為「價格加權」的道瓊工業指數表現最差的成分股,同時也是該指數股價最低、影響力最小的個股。有別於標普500指數採用市值加權,股價是加入道瓊的關鍵考量。

 

英特爾是1990年代末期網路泡沬時期率先加入道瓊的兩家科技巨擘之一,另一家為微軟。如今卻籠罩著被道瓊除名的陰霾,令人不勝唏噓。

 

英特爾若是被踢出道瓊,將讓蒙塵的聲譽進一步受損。該公司放棄投資OpenAI,錯失了AI熱潮,而用來挑戰台積電的代工業務虧損連連。為了扭轉營運,英特爾在8月法說會宣布暫停發派股息和裁員15%。

 

卡森集團(Carson)首席市場策略師德特里克(Ryan Detrick)認為,英特爾或許早就該被道瓊除名了,最新的業績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

 

管理道瓊的標普道瓊指數公司對英特爾是否會遭踢除表示不予置評。

 

至於誰能取代英特爾,成為道瓊30檔藍籌股的一員?Gabelli Funds研究分析師馬基諾(Ryuta Makino)認為,AI晶片龍頭輝達有望納入道瓊成分股。但部分分析師指出,輝達股價對道瓊而言波動太大,該指數偏好更穩定的個股。

 

信託公司Synovus Trust資深投資組合經理人摩根(Daniel Morgan)表示,擁有將近百年歷史的德儀有可能取代英特爾。今年截至829日,德儀股價累漲逾20%,達211.09美元,接近道瓊成分股均價209美元。

 

曾擔任標普道瓊指數公司指數委員會主席逾20年的布里瑟(David Blitzer)表示,在調整成分股時,股價與成分股均價接近的股票更有可能入選。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特爾今年股價大跌

 

第二、很可能被踢出道瓊指數

 

第三、另外兩家半導體公司輝達、德儀都有可能取代

 

第四、這說明沒有永遠的冠軍

 

第五、英特爾的問題是太自傲,以及CEO冒太大風險

 

 

黑石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1130905

 

黑石集團(Blackstone)表示,已同意收購澳洲資料中心營運商AirTrunk,交易總值為250億澳幣(161億美元),包含承接債務與允諾的資本支出。這是黑石迄今最大筆亞太投資計畫,凸顯為趕搭人工智慧(AI)與雲端運算熱潮,資料中心已成為熱門投資標的。

 

根據黑石4日發布的聲明,這家紐約另類投資資產管理公司連同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投資局(CPPIB),將向麥格理集團(Macquarie)和PSP投資公司買下AirTrunk,但這樁交易仍待澳洲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AFIRB)批准。

 

這項收購案是黑石集團歷年來在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投資行動,金額超越2022年以89億澳幣收購澳洲博彩與娛樂業者皇冠集團(Crown Resorts),也是今年來全球規模數一數二的數位基礎設施投資交易。

 

黑石總裁兼營運長葛雷發布書面聲明說:「黑石尋求成為世界領先的數位基礎設施投資者,AirTrunk有助朝那方向邁進重要一步。」

 

隨著人類對科技的倚賴度日增,資料中心、行動通訊基地台和光纖網路已成為熱門投資標的,因為投資回報穩定且成長展望強勁。

 

彭博新聞先前在2日披露,黑石即將敲定以超過200億澳幣的價碼收購AirTrunk。知情人士透露,黑石近來密集與銀行團商議債務融資,最後擊敗一群由DigitalBridge Group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IFM Investors Pty與銀湖管理公司(Silver Lake Management)組成的企業集團而出線,躍為最終買家。

 

根據官網訊息,AirTrunk在澳洲、新加坡、香港、日本及馬來西亞經營資料中心。一群由麥格理基礎設施部門率領的團隊在2020年透過價值約30億澳幣的交易,取得對AirTrunk的控制權。更早之前的東家是包括高盛在內的一群投資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黑石是全世界最大的另類投資資產管理公司

 

第二、黑石收購澳洲資料中心營運商,意義重大

 

第三、這是黑石迄今最大亞太投資計畫

 

第四、黑石尋求成為世界領先的數位基礎設施投資者

 

第五、最近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也有說明AI投資的重要性

 

 

禮來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蕭麗君 1130903

 

繼「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市值日前衝破1兆美元,正式成為兆美元俱樂部成員後,分析師目前看好下一檔市值奔向兆美元的是製藥大廠禮來(Eli Lilly),認為在減肥商機帶動下,禮來有望成為首檔躋身該俱樂部的製藥股。

 

歸功於MounjaroZepbound的銷售飛漲,禮來股價今年以來強漲65%,也使其市值到8月底已逼近8,650億美元,距離1兆美元里程碑僅有16%左右。上述兩款暢銷藥物是禮來推出,兩者都是GLP-1注射藥物,專門用來治療糖尿病及減重。

 

根據禮來8月初發布財年第二季財報顯示,Mounjaro營收升高至3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逾兩倍。MounjaroZepbound兩款藥物收入,目前高占禮來總營收的近4成。

 

鑒於禮來第二季財報表現不俗,華爾街目前對該股的平均目標價為1,012美元,相當該股還有5.4%的上漲空間。但由於禮來目前在外流通股數約9.009億股,若以此計算,股價必須超過1,110美元,禮來市值才能跨越1兆美元門檻,與微軟、蘋果及AI晶片霸主輝達等重量級科技股並列,創下美股史上首檔入列兆美元俱樂部的製藥股。

 

BMO資本市場公司的薩吉曼(Evan Seigerman)將禮來目標價定為1,101美元。他表示對於禮來在美國市場的商業卓越性和靈活性寄予厚望,此外還預計GLP-1藥物在歐盟市場的生產力和商業執行力也會提高。

 

摩根士丹利的弗林(Terence Flynn)也抱持樂觀看法,他目前將禮來目標價設為1,106 美元。他稱拜GLP-1藥物受歡迎之賜,讓禮來市值朝1兆美元邁進。

 

不過最樂觀仍屬美國銀行,該投行將其目標價從1,000美元上調至1,150美元,創下華爾街迄今對該製藥股最高的估值。美銀還調高Mounjaro/Zepbound202420252026等三年的營收預測,理由是「對近期供應動態的信心增強」。

 

然而該股也存在一些風險,特別是近來禮來股價急漲,使其估值已高達獲利預測的60倍。在同期間,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估值只有23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禮來很可能變成第一家上兆元市值的醫藥公司

 

第二、過去沒有醫藥公司市值上兆元

 

第三、禮來今年股價強漲65%

 

第四、最主要是因為減肥藥物

 

第五、過去市值大的公司都是AI和半導體

 

 

AI獨角獸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30903

 

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過去為了搶得AI市場優勢不惜重金收購新創公司,但近日各國政府加強監管,科技巨頭紛紛改變策略,藉由和AI獨角獸簽約來吸收人才與技術,規避市場壟斷嫌疑。

 

谷歌在8月初宣布AI新創公司Character.AI共同創辦人沙席爾(Noam Shazeer)及狄佛雷塔斯(Daniel De Freitas)將加入谷歌AI事業DeepMind,且兩人原先在Character.AI帶領的研發團隊也將有數人隨之加入谷歌。

 

谷歌與Character.AI簽下的協議除了人才轉移之外,還包括一份非獨家技術授權協議,讓谷歌能使用Character.AI開發的大規模語言模型(LLM),而Character.AI則能獲得谷歌提供資金繼續推動AI研發。

 

沙席爾與狄佛雷塔斯過去曾是谷歌員工,當年就是負責AI研發。兩人在2001年離開谷歌後聯手創立Character.AI,雖然至今公司尚未獲利,但去年預估市值已達10億美元,晉升獨角獸新創公司之列。

 

谷歌拉攏兩人回鍋,是因為AI市場競爭日漸激烈,但近來科技巨頭又被各國主管機關盯上,任何購併交易都可能遭到政府調查,於是只好採取其他手段在不購併的情況下取得AI新創公司的寶貴資源。

 

亞馬遜在今年6月也採取相同策略,與AI新創公司Adept簽約合作,讓Adept創辦人盧安(David Luan)帶著一票研發人員加入亞馬遜通用人工智慧(AGI)部門。

 

2022年由OpenAI及谷歌前任工程師創立的Adept致力研發AI代理人,能代替使用者在電腦上執行各項任務,創業後隨即獲得微軟及輝達投資,去年預估市值突破10億美元。

 

在科技巨頭狂鑽法規漏洞之際,主管機關也不是省油的燈。今年7月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宣布將對微軟雇用AI新創公司Inflection創辦人蘇里曼(Mustafa Suleyman)及多數員工一事展開初步調查,釐清此舉是否等同企業購併。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大公司積極發展AI

 

第二、大公司曾經以重金收購AI新創公司

 

第三、過去微軟投資OpenAI就是例子

 

第四、現在為了規避市場壟斷嫌疑,採用挖角策略

 

第五、谷哥和微軟都是成功挖角新創公司代表

 

 

折疊手機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侯冠州,1130903

根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研究顯示,2024年第二季全球折疊手機市場出貨量年增48%,主因中國大陸品牌積極布局,推動大陸市場成長,占超過一半的全球出貨量,同時其他市場如西歐、亞太地區(不包括大陸、印度和韓國)和拉丁美洲等第二季也呈現明顯成長;其中,西歐成為主要市場中的第二大折疊手機市場,榮耀(HONOR)、三星、MotorolaOPPOOnePlus甚至Google等品牌已展開激烈競爭。

 

研究指出,西歐是除大陸以外有最多樣化的折疊手機品牌的市場,各品牌之間的激烈競爭成為推動西歐市場成長的關鍵因素。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第二季,榮耀首次超越三星,成為西歐市場的第一名,這意味西歐市場競爭有重大轉變;榮耀積極擴展至歐洲和亞太地區(不包括大陸、印度和韓國),今年第二季全球折疊手機出貨量年增高達455%,創下各品牌當中最大的成長幅度。

 

Motorola則是在北美和拉丁美洲市場表現亮眼,折疊手機市占率遙遙領先。Motorola在拉丁美洲折疊手機市場年增458%,主因是Razr 40系列的強勁表現,同時在歐洲、亞洲及其他市場出貨量也都呈現大幅增加;總體來看,Motorola今年第二季的全球貨量相較於去年同期,呈現三位數的年增率。至於中國市場則依舊是由華為主導。

 

研究說明,從上述內容可觀察到,曾經幾乎由三星主導的中國以外折疊手機市場,如今已成為各品牌激烈競爭的戰場。

 

榮耀和Motorola2024年上半年均取得顯著突破,且紛紛推出新產品新一代Magic V3Razr 50系列持續擴展市占率;同時小米和vivo也在今年開始在大陸以外市場推出折疊手機。

 

總之,雖然三星有望在2024年第三季憑藉全新Z6系列重新奪回全球領先地位,但激烈的競爭可能導致三星市占率出現顯著的年減。

 

 

我們的看法:

 

第一、摺疊手機變成未來手機新亮點

 

第二、華為推出新的摺疊手機,未來應可打敗iPhone

 

第三、華為是中國摺疊手機第一名

 

第四、Motorola則是在北美和拉丁美洲表現亮眼

 

第五、華為推出三折手機,更是令人驚豔

 

 

福斯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1130904

 

福斯汽車(VW)考慮在德國關閉工廠,這將是該公司成立87年以來破天荒的決定,不僅可能引發工會反彈,也暴露歐洲汽車產業的深層困境。

 

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巨人多年來忽視產能過剩和競爭力下降問題,如今這個決定行動可能引發整個產業的全盤檢討。理由十分明顯:歐洲在電動車領域競爭不過中國大陸對手及特斯拉(Tesla)。

 

福斯2日發布新聞稿說,考慮的措施還包括設法結束原本提供員工就業保障30年的協議。福斯旗下以福斯為名表現不佳的客車品牌,將列為調整的主要對象。福斯品牌在電動車轉型不順以及消費者支出減少的情況下,利潤受到擠壓。

 

福斯執行長布魯莫說,「經濟環境變得更加艱難,新進者進入歐洲,德國身為企業營運所在地,在競爭力方面正節節落後。」

 

在物流、能源和勞工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福斯想要提升獲利更加困難。福斯自身品牌利潤上半年降至2.3%,比去年同期3.8%更低。此外,福斯在最大市場中國大陸也喪失動力,電動車系列遠遠落後對手,而售價更低廉的大陸電動車則源源進軍歐洲市場。

 

福斯汽車在全球擁有約65萬名員工,其中近30萬人在德國。福斯監事會有半數是勞工代表,而持有該公司20%股份的德國下薩克森邦通常和工會站在一邊。

 

花旗集團汽車分析師亨德里克斯說:「福斯汽車意識到情勢的嚴峻。目前所處的世界在地緣政治上充滿挑戰,歐洲並未贏得這場爭戰。」

 

Just Auto估計,歐洲汽車銷售量仍比疫情前低近五分之一,連同福斯、Stellantis 和雷諾(Renault)在內超過30家工廠在虧損的狀態下營運,包括福斯位於沃爾夫斯堡本部也是歐洲最大的工廠。

 

AIR Capital分析師埃西格說:「如果連福斯都考慮在德國關閉工廠,這表示情勢極其嚴峻,這種情況非常堪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德國汽車業受到中國強烈挑戰

 

第二、福斯是全世界最大汽車公司

 

第三、福斯關避87年工廠,意義重大

 

第四、暴露歐洲產業生存困境

 

第五、說明中國汽車產業走向全球的競爭力

 

 

固態電池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0905

大陸固態電池技術近期得到突破,加上大陸企業積極進軍相關產業,固態電池產業化速度提升,在近期A股大盤低迷下,固態電池概念連日飆漲,走出獨立行情。

 

A股上市固態電池概念股4日聯袂走高,包括德爾股份、南都電源、東峰集團、豐元股份、科森科技、華豐股份等攻上漲停。其中,科森科技已連續八個交易日漲停,累計漲幅超114%,上交所科創板掛牌的南都電源則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20%),三天累計飆漲約73%

 

固態電池族群走強來自於幾方面消息:一方面是技術上取得新突破。科技日報報導,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稱,其團隊研發出用於全固態鋰硫電池的新型硫化鋰正極材料,能量密度超過每千克600瓦時,與目前已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其能量密度高出一倍有餘,且成本更低。

 

而新材料可有效解決液態鋰硫電池「穿梭效應」等問題。此外,該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等特性,在電動汽車行業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另一方面,多家企業宣稱技術取得突破,並展現量產藍圖。比如南都電源稱,自2017年展開固態電池的研製工作以來,目前固態電池產品能量密度可達每千克350瓦時,循環壽命2,000次,且通過熱箱、短路等安全項測試。

 

鵬輝能源在8月底發布第一代固態電池,稱其核心優勢是安全和降本,並解決氧化物電解質製備工藝難題,整體成本相較常規鋰電成本預計僅高出15%左右。該固態電池能量密度為每千克280瓦時。2025年將進步至每千克300瓦時以上。並預計在2025年啟動中試研發並小規模生產,2026年正式建立產線並批量生產。

 

在固態電池議題熱度高漲下,相關上市公司也積極回應市場關切並說明公司進度,比如紫建電子稱已取得高倍率充放電固態電池專利,且持續研發;聖陽股份則稱,研發團隊開展多種技術路線固態電池材料研究及驗證工作等。

 

中信證券指出,固態電池因高安全和高能量密度,有望開啟新一輪電動化創新周期。2024年以來,大陸固態電池行業出現半固態量產車型上市、半固態電池裝車滲透率達1%等邊際變化,產業化信號已至。

 

不過,比亞迪電池CTO孫華軍日前在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的一場高端對話上表示,在全固態電池的大規模量產上,仍有工程問題與介面問題待解決。並預計自2027年起,硫化物固態電池才會逐步向市場推廣。意味要大規模量產仍存在不少技術與製程的挑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固態電池技術近期得到突破

 

第二、台灣這方面的領導者是輝能

 

第三、大陸很多家企業積極發展

 

第四、大部分台灣企業沒有鑽研固態電池

 

第五、大陸在電池產業鏈已經形成完整生態系

 

 

 

 

 

 

華為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30830

挺過美國制裁,華為交出史上最佳半年報。華為昨(29)日發布2024年上半年經營業績顯示,上半年營收人民幣4,175億(新台幣1.87兆元),年增34.3%;淨利人民幣551億元(新台幣2,480億元),年增18.2%,淨利為歷年同期最佳表現,相當於日賺新台幣13.7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華為上半年營收已經超過2019年上半年的人民幣4,013億元,僅次於2020年上半年的人民幣4,540億元;而且這應該是華為歷年同期淨利首次突破人民幣500億元,比去年上半年的人民幣466億元更高。今年上半年淨利率達13.2%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集團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將貫徹全流程「高品質」的公司戰略,持續優化產業組合,增強發展韌性,建設繁榮產業生態,為客戶貢獻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目前華為旗下分為五大業務板塊,分別是ICT基礎設施業務、終端業務、雲計算業務、數位能源業務和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車BU)。

 

華為並未公布各業務板塊的具體營收情況。以去年年報來看,終端業務仍是華為收入的主力,而增長最快的則是華為雲。

 

觀察者網報導,根據Canalys估算數據,2024年第1季中國大陸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的總規模達到92億美元。

 

其中華為雲的市占為19%,與去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回顧2023年,華為雲的表現始終穩健,市占穩定在19%,增長速度與整體市場的增速相近。

 

華為終端業務仍在收復失地當中。根據Canalys數據,今年上半年華為手機在大陸市場出貨量為2,220萬支,年增55.2%,市占率為16.1%,連續三個季度位列前五。其中今年第2季,華為手機在大陸市場共出貨1,060萬支,年增41%,是前五名中增速最快的廠商,並以15%的市占排名第四。

 

BU無疑是華為當前增長最快的業務。華為車BU2024年上半年首次實現盈利。上半年華為鴻蒙智行的銷量包括問界、智界、享界和尊界,達到19.4萬輛,占據市場銷量的2%

 

據賽力斯在本月發布的「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草案)」,華為車BU新公司--深圳引望2024年上半年營收達人民幣104.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增十倍,淨利潤達到人民幣22.31億元,淨利潤率為21.38%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挺過美國制裁,交出史上最佳半年報成績單

 

第二、上半年營收4175億元,年增34.3%

 

第三、今年全年應該可以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

 

第四、淨利突破500億元也是一個里程碑

 

第五、華為有許多新業務,包括智慧汽車解決方案、雲計算

 

 

比亞迪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1130830

大陸電動車巨頭比亞迪交出今(2024)年上半年業績成績單,上半年營收人民幣3,011.27億元,年增15.76%;淨利人民幣136.31億元(約新台幣613億元),年增24.44%,相當於每日賺進新台幣3.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上半年毛利率20.01%,年增1.68個百分點。該公司指出,毛利率上升主要是新能源汽車業務增加所致。

 

新京報指出,從單季來看,今年第2季比亞迪淨利達人民幣90.62億元,年增32.80%,與第1季相比接近翻倍成長。不過,這一業績表現仍低於2023年第3季創下的單季淨賺人民幣100億元紀錄,成為比亞迪淨利第2高單季。

 

分業務來看,上半年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2,283億元,年增9.33%;手機零件、組裝及其他產品業務營收人民幣727.8億元,年增42.45%;兩項業務均實現正增長,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76%24%

 

比亞迪在報告中表示,儘管今年上半年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但各品牌推動集團銷售穩定成長;展望下半年,政策和產業共振向上將助力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成長。至於今年銷售目標,比亞迪計劃在去年302萬輛基礎上,維持20%以上的成長。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達161.30萬輛,年增28.46%。其中純電動車銷量72.62萬輛,年增17.73%;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售88.10萬輛,年增39.54%。在海外市場方面,上半年比亞迪累計出口汽車20.3萬輛,年增173.8%

 

比亞迪表示,新能源汽車業務成長拉動其今年上半毛利率成長。從2021年開始,比亞迪各年度上半年毛利率持續呈現上升態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交出亮麗上半年成績單

 

第二、上半年營收增加15.76%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毛利率20.01%,主要來自新能源汽車業務增加

 

第四、比亞迪積極走向全世界,廣泛布局

 

第五、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61.3萬輛,年增28.46%

 

 

大陸手機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30830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公布非洲、中東、東南亞及拉美等新興市場第2季手機市場表現數據,除了非洲之外,其餘市場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其中,小米、OPPOvivo以及榮耀憑藉著高性價比的產品在新興市場大殺四方。從市占來看,大陸品牌正加速「圍獵」三星,不斷擠壓三星的市場。

 

鈦媒體報導,根據Canalys最新發布的第2季數據顯示,三星在新興市場有些吃不開了。其中,在中東和非洲市場,三星手機交出下跌的成績單,非洲市場的跌幅更高達25%

 

從市占來看,三星在幾大主流新興市場均收窄,就連在出貨量增長的東南亞以及拉美也一樣。反觀大陸國產品牌則是一路高歌,不僅增速迅猛,也在加速搶奪三星市占。

 

在出貨量最高的拉美市場,小米首次排到第二,出貨量達到620萬支,創下歷史最高記錄,年增幅35%。傳音和榮耀躋身前五位,年增幅分別為52%47%,出貨量分別為320萬支和170萬支。

 

Canalys高級分析師Miguel Pérez指出,各廠商紛紛加大投資力度,從而加快了當前的換新周期,引發拉美市場對智慧手機需求的持續上漲, 各大廠商憑藉高性價比的產品定位和激進的定價策略,刺激消費者儘早更換新的設備。

 

在東南亞市場,OPPO(不含一加)重回市場第二,第2季出貨量達420萬支,年增24%,與三星的差距也僅剩1個百分點。小米、vivo位列三、四名,增速更是達到37%

 

非洲市場,Realme2季實現了137%的翻倍增長。中東地區,小米憑藉紅米A313C13 4G等極具價格競爭力的機型,以70%的年增率躍居出貨量第二。榮耀透過增加在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拉克的零售業務而實現大幅增長,第2季增速也有67%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手機業者積極走向全球

 

第二、產品性價比高、積極佔領新興市場

 

第三、大陸品牌加速圍剿三星,擠壓三星市場

 

第四、台灣在手機市場已經出局

 

第五、蘋果只走高端市場,未來也敵不過大陸手機

 

 

比亞迪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0902

 

大陸車企陸續公布8月新能源車交付量,比亞迪8月銷量37.3萬輛,年增36%,穩居龍頭,月銷量持續刷新歷史紀錄,相當於每天賣出1.2萬輛。今年前八月,比亞迪銷量亦突破200萬輛,達232.84萬輛,年增率達29.92%

 

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汽車以4.8萬輛領先,蔚來汽車與小鵬汽車分別以2萬輛與1.4萬輛居後。背靠華為的賽力斯汽車憑藉問界系列8月交付達3.6萬輛,而小米SU78月交付量仍再度超越1萬輛。8月新能源車市仍熱度不減。

 

比亞迪銷量中,純電車8月銷量14.8萬輛,年增11.97%;插混車8月銷量22.2萬輛,年增48.3%。顯示比亞迪銷量主力依舊是插混車款。

 

小米汽車目前已連續三個月達成破萬交付目標,預計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萬輛交付目標。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同時宣布小米汽車開店新進展:8月新增八家門店,目前全國36111家門店已開業。9月計畫新增16家新門店。在12月實現59城覆蓋,包括交付中心53家、銷售門店220家、服務門店135家。

 

乘聯會此前根據調研預測,8月新能源車零售預計可達98萬輛,滲透率預計將進一步提升至53.2%。認為8月車市熱度不減,延續「淡季不淡」趨勢。

 

事實上,大陸新能源車銷量增速已不如以往。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七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近499萬輛,年增33.7%,去年同期增幅為36.2%2022年同期增幅超90%。值得注意的是,大陸今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長車款主要依賴插混車,該市場年增率為71.6%208萬輛,而純電汽車年增幅僅有15.5%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8月銷量37.3萬輛,年增36%,非常驚人

 

第二、月銷量持續刷新紀錄

 

第三、今年前八月比亞迪突破200萬輛,年增率達29.92%

 

第四、造車新勢力中,前三名為理想、蔚來和小鵬

 

第五、比亞迪純電車年增11.97%;插混車年增48.3%,顯示新能源車是未來成長引擎

 

 

核電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陳湘瑾,1130830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29)日發布「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指出,大陸過去十年除了主動推進能源轉型,亦為全球作出相應貢獻,已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其中,受到關注的是,白皮書提到要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大陸核准在運和在建的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已是世界第一。

 

能源議題近年成為全球焦點,各國提倡低碳、綠色發展。大陸國新辦發布全長約1.9萬字、共六章的「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指出過去十年,大陸從多方面主動推進能源轉型,去年清潔能源發電量已達到約3.8兆千瓦時,占總發電量近四成,比2013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左右,期望在2035年廣泛形成能源綠色生產和消費方式。

 

白皮書提到,大陸能源轉型支撐了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十年來,能源領域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大約人民幣39兆元,大概每年平均將近人民幣4兆元,一次能源的生產能力增長了35%,有力支撐中國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建立起完備的能源裝備製造業產業鏈,從新能源、水電、核電、輸變電、新型儲能等領域技術創新不斷加快,推動清潔能源產業成長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支柱。

 

大陸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說,核電確實是清潔、低碳、高效的優質能源,在電力系統是重要的基荷電源。發展核電對保障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個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章建華說,到目前為止,大陸核准在運和在建的核電機組一共有102台,總的裝機容量是11,313萬千瓦。目前在運的機組只有56台,裝機容量是5,808萬千瓦,已經核准的包括已經在建設過程中的機組現在有46台,裝機容量是5,505萬千瓦。所以,在運和在建加起來就是世界第一。

 

章建華指出,近年來,大陸在運核電機組保持著多發滿發的狀態,充分發揮了基荷電源的支撐作用,整個裝機發出的電量接近5%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積極發展核電

 

第二、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第三、大陸發布「中國能源轉型白皮書」

 

第四、去年清潔能源佔總發電量4

 

第五、大陸可以成為全球清潔能源領導者

 

 

ASML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30830

知情人士透露,荷蘭政府打算出招,限制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在中國大陸維修機台的能力,部分半導體設備可能最快明年就無法使用,從而重創北京研發世界級晶片的努力,並會衝擊ASML的銷售。

 

彭博資訊報導,ASML在中國大陸提供服務及備用零件的某些許可於今年底到期時,荷蘭總理史庫夫(Dick Schoof)政府可能不會續發許可。這項決定預料涵蓋ASML最頂級的深紫外光微影設備(DUV)。

 

彭博指出,荷蘭當局在美國施壓下做出這個決定。拜登政府的一名資深官員說,如果盟國不願配合支持美國對中國大陸的管制,美方可能對盟國實施某些片面措施,包括外國直接產品規定(FDPR)。

 

依據FDPR,即使外國產品只採用極少的美國技術,美國官員仍可控制產品流向。荷蘭、日本、南韓是美國之外的半導體設備生產大國,先前的報導說,拜登當局威脅使用FDPR,迫使盟友加入其管控行列。

 

中國大陸尚未開發出能生產尖端半導體的機器,須依賴ASML的浸潤式DUV設備來推進晶片製造技術。中國大陸已無法向ASML採購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微影設備(EUV),EUV用於生產業界最頂尖的晶片,像是輝達(NVIDIA)的人工智慧(AI)產品。

 

陸廠華為及其合作夥伴中芯國際目前落後業界龍頭台積電兩代製程,少了ASMLDUV設備,這些陸廠將更難在現行技術上有所突破。與此同時,ASML約有近半數銷售來自中國大陸,荷蘭當局此舉可能衝擊該公司的營收。

 

機台維護對晶片廠極為重要,設備供應商ASML和應用材料均派出工程師,留駐在台積電(2330)等大客戶的工廠內,協助即時處理產線問題。

 

ASML財務長達森今年7月表示,儘管部分中國大陸晶片廠面臨更嚴格的限制,該公司在中國大陸客戶的工廠仍有派員。美國業者則因遵守美國的出口管制,必須撤走在中國大陸維修最高階半導體設備的人員。

 

此外,對晶片廠來說,能拿到備用零件也是確保工廠運作順暢的關鍵。若是無法修理故障機器,特別是ASML的微影設備,業者可能被迫減產。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積極打擊中國半導體

 

第二、限制半導體設備大廠ASML對中國出售

 

第三、明年開始甚至限制在中國維修機台能力

 

第四、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霸權行為

 

第五、說明美國的霸道無理,勢必加速中國技術轉型

 

 

比亞迪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0903

 

財聯社引述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半導體封裝材料研發商深圳芯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比亞迪為股東,持股比率為9.2%。意味比亞迪從合作方上升至投資方,將有助於比亞迪取得第三代半導體的新材料。

 

據獵雲網報導,在第三代半導體SiC領域,芯源新材料主要提供燒結銀等封裝材料,主要應用於功率半導體封裝和先進積體電路封裝領域。比亞迪表示,此次投資是公司布局新材料領域的重要一步,將進一步加強公司在半導體封裝材料領域的競爭力。芯源新材料也將借助比亞迪的資金和資源支持,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

 

有觀點分析,作為大陸電動車巨頭的比亞迪深知在新能源汽車等高科技產業中,新材料的應用和研發至關重要。不斷推動新材料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才能為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提供更加先進、可靠、高效的解決方案,因此選擇投資芯源新材料。

 

訊息顯示,深圳芯源新材料註冊資本由約人民幣150.5萬元增至約人民幣165.9萬元,同時新增陳鼎豪、郝馨兒為董事。前者則為比亞迪投資處投資副總監。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芯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於20224月,是一家以高導熱封裝互連材料為核心的科技企業。法定代表人為姜亮,經營範圍含新材料技術研發、電子專用材料研發、電子專用材料製造等。

 

芯源新材料CEO胡博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材料領域超過15年,曾做過大量燒結銀、導電膠等材料的研究。芯源新材料材料研發部門由十餘名博士和碩士以及多位實驗員組成,已成功研製車規級燒結銀產品、通訊級燒結銀產品、光電封裝導熱銀膠、集成電路用熱界面材料等系列產品。

 

稍早有訊息指出,比亞迪宣布獨家投資深圳芯源新材料,成功完成了其B輪融資。當時業界普遍認為此次投資芯源新材料,正是比亞迪在新材料領域的重要布局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跨入新產業領域

 

第二、三代半導體SiC是比亞迪新瞄準的領域

 

第三、代表比亞迪開始進軍半導體產業

 

第四、第三代半導體SiC技術跟電動車有關

 

第五、比亞迪類似華為,正在打造全方位生態系

 

 

泰國博弈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佘葳芸,1130903

泰國政府計劃跟進澳門、新加坡,準備將賭場合法化。專家認為,若新法通過,有望在2030年前成為星澳的勁敵。

 

旅遊業是泰國的經濟命脈,但疫情結束以來成長持續低迷,2023年僅約2,800萬人次的外國遊客到訪,遠低於2019年的近4,000萬人次,除非中國大陸遊客全面回歸,否則將難以完全恢復疫情前的水準。

 

泰國媒體報導,目前相關草案規定入場費比照新加坡,進入本國賭場的泰國公民必須支付5,000泰銖,外國人則免費入場。賭場業者須支付50億泰銖的登記費用,以取得最長30年的經營許可,每年還得納稅10億泰銖。

 

根據馬來亞銀行研究預估,若立法草案通過,賭場將為泰國帶來1,870億泰銖(約55億美元)的營收,即占該國GDP1%。

 

旅遊研究公司Check-in Asia主管鮑爾曼(Gary Bowerman)表示:「東南亞的旅遊業具有競爭力,該地區的各國正思考如何扶植旅遊業成為多元經濟的一環,而賭場合法化將使泰國的地位更加強大,因為該國的旅遊業基本盤已經相當龐大。」

 

鮑爾曼認為,泰國可能會效仿新加坡,打造綜合型度假村,提供適合非賭博的娛樂活動。此外美國業者垂涎泰國博弈市場已久,政府可能規定其必須與當地公司合作,「這樣才符合當地利益,泰國公司也希望參與其中。」

 

至於賭場可能落腳何處,政府尚未公布擬議地點,Maybank Investment Bank分析師Yin Shao Yang認為應該不會在已經開發得差不多的首都曼谷,而是選在人口較少的地區,像是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的羅勇府、春武里府和北柳府。另外,普吉島、甲米府、清邁和芭達雅等其他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極具潛力。

 

今年6月泰國時任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下令起草相關法案,現在總理已由貝東塔(Paetongtarn Shinawatra)接手,儘管如此,Yin Shao Yang認為,「泰國政局持續動盪,不過賭場建造計畫不太可能擱置。」

 

 

我們的看法:

 

第一、泰國計畫跟進澳門與新加坡,將賭場合法化

 

第二、泰國為東南亞旅遊大國

 

第三、泰國過去政權交替,以致法令通過比較緩慢

 

第四、今年開始應該會加速發展

 

第五、泰國也可能打造綜合型渡假村,提供非賭博的娛樂活動

 

 

智慧戒指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侯冠州,1130903

智慧戒指成手機品牌商下一個新戰場,今年來已有產品問世,如三星Galaxy Ring,中國黑鯊科技的黑鯊魔戒等;從美國商標專利局最新資料顯示,蘋果正積極開發相關產品,期望智慧戒指不僅能用於健康偵測,未來還能作為其他設備的控制中樞。

 

法人評估,從其專利資料及其他競爭對手紛紛搶進的動作來看,蘋果進軍智慧戒指市場似乎是遲早的事;若屆時真的推出數款不同功能的戒指產品,對台系組裝蘋概股如和碩、鴻海等不啻為一股新的營運活水,就連原先淡出穿戴式裝置代工的廣達、仁寶,也有望爭搶新商機。

 

蘋果雖沒有正面回應是否推出智慧戒指,但從美國專利商標局資料顯示,蘋果正在研發相關產品(即是Apple Ring),並已獲得多款專利;且近日最新專利文件中更看出,蘋果希望將麥克風加入戒指之中,將其定位成各種設備(如Mac、家用電器)的控制中心。

 

蘋果在專利內文中提到,該戒指配備多種感應器,包括慣性測量單元、力感應器、接近感應器和環境光檢測器等,能夠讓Apple Ring識別各種用戶輸入方式,如手勢、觸摸、力度、語音、指向等。

 

不過因戒指體積有限,不太可能將上述所有感測器都涵蓋其中,因此蘋果也提到,使用多枚戒指實現所有功能,這似乎也意味蘋果對於智慧戒指規劃,或將推出多款不同功能產品。

 

研究機構Canalys表示,手機品牌商開始加大智慧戒指發展力道,主因穿戴式手錶、手環成長趨緩,欲開拓新的成長動能,而智慧戒指有輕便體積和新穎外型,相較於智慧眼鏡,更可以吸引注重健康、健身的用戶。不僅如此,智慧戒指還有潛力成為生態系統的控制中樞,藉由手勢操控其他設備,例如PCARVR等。

 

因此,Global Market Insights研究顯示,2023年智慧戒指市場規模達2.1億美元,到2032年預計會成長至10億美元, 2024年至2032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超過24.1%。智慧戒指成為繼智慧手錶、手環後,品牌業者視為最有發展前景的下一個穿戴式裝置。

 

 

我們的看法:

 

第一、智慧戒指成為手機品牌下一個新戰場

 

第二、今年上半年美國曾經推出智慧鈕扣,雷聲大雨點小

 

第三、但智慧鈕扣技術未成熟,現在轉到智慧戒指

 

第四、蘋果也加入這個戰場

 

第五、台製大廠如廣達、仁寶,也爭搶新商機

 

台達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劉芳妙,1130830

電源龍頭台達電(2308)再度出手併購,昨(29)日宣布斥資7,100萬美元(約新台幣23.31億元)透過旗下日本及南韓子公司,收購日本上市公司Alps Alpine及其南韓子公司旗下的功率電感及粉末材料業務的生產及研發設備,以及相關專利及智慧財產權等資產,進一步壯大被動元件事業版圖。

 

Alps Alpine為日本上市公司,在感測器、通訊及汽車系統解決方案領域具有領先地位,並以獨特的磁性金屬材料技術領先業界。

 

台達電表示,Alps  Alpine具備獨特的粉末材料專利技術,其專利技術特點在於粉末的顆粒勻稱度高,在生產磁性元件時耗損率低,有助於降低成本,該技術亦能打造低磁性耗損且耐高電流的電感,協助提高裝置設備的能源效率。

 

透過此收購案,台達電將結合Alps Alpine功率電感事業在日、韓兩地的研發、生產及客戶資源,強化被動元件在資料中心、AI高速運算、邊緣運算、電動車、智慧手機,以及新一代資通訊產品等領域的應用布局。

 

台達電董事長暨執行長鄭平表示,台達電在功率電感的技術全球領先,在AI伺服器、電動車等市場獲得一線大廠客戶青睞。

 

Alps Alpine在功率電感及相關材料領域具備獨到專利。台達電此次收購完成後,有助完善相關產品專利及供應鏈布局,客戶銷售方面也能發揮綜效。台達電將擴大日本研發能量,專注先進材料與技術開發,整合雙方研發資源,加速新產品的開發及技術發展。

 

Alps Alpine集團旗下分為零組件、感測器與通訊以及模組與系統三大範疇,在車載、家電、移動通訊、遊戲、產業設備等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此次交易範疇為「感測器與通訊」事業下的功率電感相關之資產與設備,產品應用包括AI高速運算、智慧手機、穿戴式裝置、SSDDDR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達併購日本、南韓公司

 

第二、跨入功率電感的生產業務

 

第三、過去台灣企業很少有收購日本上市公司例子

 

第四、未來台灣應該會有更多投資、併購日本的案例

 

第五、日台結合算是強強聯手

 

 

資料中心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李孟珊,1130904

台積電(2330)前董座劉德音(3)日表示,(AI)資料庫、半導體、太空、綠能、電動車、生技是台灣六大優勢產業,資料庫產業更是「最近突然天上掉下來的大禮物,千萬不要放棄」,他更點名冷卻技術是資料庫產業重要環節,盼台灣能在冷卻方法持續發展研究,做到讓世界非靠台灣不可。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昨日召開,劉德音專程自美國返台,以共同召集人身分出席,並以「從公司經營看國家的經濟發展」為題發表演講。

 

劉德音提到,美國現在所有的政策討論都一分為二,導致於所有人的思想都被框住,沒有辦法有好奇心,台灣也有這種危險,因此不要把任何議題框在親中、親美,要充分討論讓台灣強大的方法。

 

劉德音認為,要推動台灣經濟發展,應該看清楚台灣的優勢與劣勢,並利用台灣的相對優勢發展具有競爭力的公司,例如半導體、太空、綠能、電動車、資料庫、生技等產業鏈,持續發展可不斷創新的關鍵元件。

 

他強調,資料庫對台灣來說,是「最近突然天上掉下來的大禮物,千萬不能放棄」,冷卻更是當中的重要環節,如果台灣能在冷卻方法持續研究,就可以做到「讓世界非靠台灣不可」。

 

業界人士分析,在劉德音之前,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已公開表態對AI世代液冷散熱的重視,劉德音昨天也大聲疾呼冷卻的重要性,凸顯解熱商機龐大,台廠已在相關領域陸續布局,後市可期。

 

劉德音說,台灣市場太小,產品必須要有大的發展潛力,所以除了創造下一個台積電,或是下一個對台灣的重要產業,目標是要看能不能成為世界供應者。

 

另外,過去講代工或是品牌,這不重要,這是歐美的思考方式,台灣就是要做到「世界需要台灣」,世界承認台灣產業的附加價值。

 

談到AI,劉德音直言,AI技術絕對是未來產業升級的契機,尤其台灣八、九成產業都是中小企業,建議政府積極輔導具有知識領域的AI應用服務公司,並加速AI在各個中小型產業應用,建立應用AI的管理方法及商業模式,以提升全民生產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劉德音是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具有指標性

 

第二、他提出AI資料庫、半導體、太空、綠能、電動車、生技六大產業

 

第三、AI資料庫其實就是資料中心

 

第四、關鍵在於AI是液冷散熱

 

第五、劉德音強調台灣市場太小,應該要積極成為世界供應者

 

 

電商

資料來源:取自自由時報 歐宇祥,1130905

下半年進入零售消費旺季、節慶連發,電商產業隨之進入產業旺季,業者多預期下半年業績成長、可勝過上半年,但因境外電商酷澎、蝦皮也都維持成長,產業人士與法人預估,恐將壓縮本土業者momo富邦媒(8454)下半年成長幅度,也讓PChome網家(8044)營運更辛苦。

 

下半年除傳統節慶外、也有許多電商造節,帶動電商平台營運向上成長,產業預估今年國內整體網購消費可望超過1兆元,加上台灣電商滲透率超過10%,相較美國、韓國低,頗有成長空間,入台近10年的蝦皮稱將維持成長,酷澎則持續加強在台服務、倉儲投資,業內人士預期酷澎將維持高成長。

 

根據流量分析網站similarweb本月1日統計數據,AndroidiOS近期熱門消費APP主要是蝦皮、SHEIN、淘寶、酷澎等境外平台,本土平台則以momo購物最熱門。

 

境外電商資金充沛、業務持續擴張,相對地壓縮本土電商發展空間,而本土B2C電商中momo營運明顯較PChome穩健,富邦媒日前估今年營運將逐季成長、獲利持穩,開展含訂閱制等多項新業務,法人指出,富邦媒持續保有領先地位,不過境外電商強化服務,對富邦媒成長不利,富邦媒如何維持B2C業務成長將是關鍵。

 

至於網家今年營運仍顯壓抑,PChome電商本業重返獲利路艱辛,不過也持續深化3C與日常消費品類,並收整旗下狀況不佳的業務,網家表示,上半年獲利面改善已有階段性成果,展望下半年手機品牌推出新品、AI PC帶動3C銷售,業績有望較上半年回溫,期待全年轉盈。

 

物流速度、免運一向是台灣消費者網購的重要考量因素,國內物流網絡建置完善,有利於電商平台,目前momoPChome都有自有車隊,以維持快速到貨服務,推「火箭速配」的酷澎目前則多投入倉儲佈局,第3座物流中心預計今年啟動、並不排除建立自有車隊的可能性。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下半年進入零售旺季

 

第二、電商業務成長

 

第三、境外電商酷澎、蝦皮壓縮本土業者

 

第四、PChome網家經營會更辛苦

 

第五、蝦皮母公司上一季已經開始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