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日 星期一

極星美國,沃爾瑪,AMD,小米歐洲,特斯拉,波克夏,AI,推特,Waymo,AI風險,OpenAI結盟,工行,先進製造,核能,韓AI,SK電信/輝達,亞馬遜,缺電,機器人,中信金/新光金

理事長的話:極星美國,沃爾瑪,AMD,小米歐洲,特斯拉,波克夏,AI,推特,Waymo,AI風險,OpenAI結盟,工行,先進製造,核能,AI,SK電信/輝達,亞馬遜,缺電,機器人,中信金/新光金

極星美國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漢驊,1130817

 

為規避美歐國家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的高額關稅,中國車企正設法突圍。吉利旗下SUV「極星3」(Polestar 3)已在美國啟動生產線,預計9月在美國上市,並將出口歐洲。另外,網傳消息指比亞迪將收購克萊斯勒,但遭比亞迪高層否認。

 

美國拜登政府今年5月宣布對中國製電動車開徵100%關稅,歐盟則於7月起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最高至37.6%,中國車企面對國內市場「內卷」,出口則是遇到關稅壁壘,因此到海外投資設廠或收購他國汽車品牌,既可打入當地市場,又可外銷他國免受高關稅之苦。

 

日本經濟新聞16日報導,瑞典電動車製造商「極星汽車」(Polestar)表示,純電動車SUV「極星3」位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組裝工廠已經開工,預計9月起在美國上市,還將出口至歐洲。

 

極星是由中國吉利集團與瑞典子公司富豪汽車(Volvo)聯合推出的品牌。極星首席執行長Thomas Ingenlath對於啟動美國生產線表示「這是重要的一步,透過對歐洲的出口,我們將能加強銷售業務。」

 

中國自媒體透露,比亞迪考慮收購斯泰蘭蒂斯北美(Stellantis North America)旗下的汽車品牌克萊斯勒。若收購成功,克萊斯勒將成為比亞迪進入美國市場的品牌跳板。對此,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16日在微博闢謠稱,「網傳比亞迪收購克萊斯勒,為不實資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吉利旗下極星在美國啟動生產線,意義重大

                                    

第二、主要是規避美歐國家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

 

第三、這跟川普是否當選有很大關係

 

第四、比亞迪考慮收購斯泰蘭蒂斯北美,意義重大

 

第五、中國電動車競爭力強,影響全球市場

 

 

沃爾瑪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吳孟真,1130815

 

美國零售巨人沃爾瑪(Walmart)上季營收和獲利皆優於預期,也因預期將有更多撿便宜的顧客上門,再度調高全年營收預測。此外,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團上季營收也超越預期,顯示市場對平價奢侈品需求依然強韌。

 

沃爾瑪15日公布,止於731日的第2季營收年增近5%1,693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616.3億美元,也優於市場預期的1,685.3億美元;上季淨利則由去年同期的78.9億美元下滑至45億美元,降至約每股淨利56美分,但經調整後(包括投資和業務重組成本的影響)每股盈餘則有67美分,也優於預期。

 

身為美國最大零售業者,沃爾瑪財報提供投資人關於美國家庭財務狀況,以及該國較廣泛的經濟前景的一些訊息,尤其是7月就業數據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疑慮。

 

沃爾瑪說,上季美國同店銷售(不含汽油)年增4.2%,優於分析師預期的3.4%,主因交易量較一年前提升3.6%,而每筆交易商品數量也略增0.6%。一般商品銷售更在連續11季負成長後,首次增加。占美國沃爾瑪約60%營收的生鮮雜貨銷售也持續成長。

 

該公司旗下零售商山姆俱樂部(Sam's Club)上季同店銷售(不含汽油)年增5.25%,符合預期。該公司的全球電商銷售年增21%,美國地區年增22%。沃爾瑪海外營收年增8.3%,以Walmex和中國大陸地區最高。中國同店銷售年增13.8%

 

沃爾瑪的客流量、市占率,以及不同收入階層的顧客都在增加,尤其是較富有的消費者。該公司也正投資於利潤較高的廣告、第三方市場和其他新類型的業務。

 

沃爾瑪15日第二度調高全年財測,全年營收預期增加3.75%~4.75%,高於原先預期的3%~4%;調整後每股盈餘預期介於2.35~2.43美元。

 

沃爾瑪股價早盤勁揚逾6%,今年截至14日收盤累計漲約31%,遠優於標普500指數同期的14%漲幅;本益比約27,高於22的歷史均值。15日盤初漲逾7%

 

另據LSEG數據,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團15日公布,止於629日的第4季營收為15.9億美元,每股盈餘92美分,皆優於市場預期,顯示在全球消費支出減緩的情況下,市場對平價奢侈品的需求依然強韌。

 

 

我們的看法:

 

第一、沃爾瑪營收影響強勁

 

第二、沃爾瑪把京東持股全部賣掉

 

第三、美國消費仍然強勁

 

第四、緩和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疑慮

 

第五、沃爾瑪電商業務也有上漲

 

 

AMD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侯冠州,1130820

 

為進一步強化AI競爭力,AMD宣布斥資49億美元(約新台幣1,568億元),以現金和股票交易方式收購AI基礎設施供應商ZT Systems,交易預計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待併購完成後,將大幅增強AMD資料中心AI系統技術和客戶支援能力,以更快速部署大規模的訓練、推論解決方案。

 

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表示,收購ZT Systems是長期人工智慧策略的下一個重要步驟,讓AMD旗下的Instinct AI加速器、EPYC CPU和網路等產品,能與ZT專業的資料中心系統設計和機架級解決方案知識相結合,進一步透過ODMOEM等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為雲端、企業等客戶提供端到端的AI基礎設施,實現大規模的部署的訓練和推理解決方案。

 

AMD在過去的一年之中持續深化AI布局,已經投資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9億元)擴大AI生態系統,同時強化公司的AI軟體技術能力,而收購ZT Systems是近期最新的其中一項投資。

 

ZT Systems總部位於紐澤西州錫考克斯(Secaucus),擁有超過15年為全球最大雲端公司設計和部署大規模資料中心AI運算和儲存基礎設施的經驗,深具設計、整合、製造和部署能力的優勢,是AI訓練和推論基礎設施的領先供應商之一。

 

待交易完成後,ZT Systems將加入AMD資料中心解決方案事業群,ZT執行長Frank Zhang將領導製造業務,ZT總裁Doug Huang則領導設計與客戶支援團隊,兩人皆向AMD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 Forrest Norrod報告。

 

ZT Systems執行長Frank Zhang指出,很高興加入AMD,共同在設計、定義未來的AI基礎設施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AMD與我們有著共同的願景,即在設計和建構運算基礎設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全球最大的資料中心提供動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AMD不斷加強競爭力

 

第二、英特爾近期一敗塗地

 

第三、AMD收購雲端基礎設施供應商ZT

 

第四、AMD持續強化AI布局

 

第五、AMD扭虧為盈,令人印象深刻

 

 

小米歐洲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 1130819

 

小米汽車擬進軍歐洲市場,小米董事長雷軍17日晚與集團總裁盧偉冰、集團副總裁王曉雁直播時說明,近期的歐洲之行,雷軍、盧偉冰等人參觀了BMW、法拉利、藍寶堅尼、徠卡等廠商,探索更進一步合作的可能。盧偉冰透露,小米正在研究小米汽車何時進入歐洲。

 

財聯社報導,小米汽車正積極考慮其汽車業務的國際化策略,在小米吐魯番夏測基地的直播中,小米董事長雷軍以及集團總裁盧偉冰和集團副總裁王曉雁討論小米汽車的未來發展。

 

盧偉冰在直播中特別指出,儘管歐洲在新能源轉型方面相對中國大陸較慢,但小米對汽車市場持有「敬畏之心」,並正在研究小米汽車何時進入歐洲市場。

 

盧偉冰還提到,小米手機在歐洲已經擁有高知名度和美譽度,該公司正在考慮如何將小米汽車帶到歐洲,讓當地消費者體驗到小米汽車的外觀和性能,並期待透過小米汽車的智慧化給歐洲使用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快科技指出,小米SU7此前在法國巴黎的亮相,引發外界對小米汽車可能拓展至歐洲市場的猜測,然而,小米汽車官方當時僅回應稱,近年來還沒有在海外市場銷售汽車的計畫。

 

然而,雷軍在7月的直播活動中曾透露,小米汽車計劃在2030年前進入歐洲市場銷售,並強調該公司的目標是成為全球前五名的汽車品牌。他提到,小米汽車的全球化策略將在適當的時機實施,但目前公司仍主要聚焦於中國大陸市場。根據小米的規劃,小米汽車的目標是在1520年內成為全球頂級的汽車品牌之一。

 

華夏時報指出,雖然小米汽車尚未正式進軍海外市場,但在多個社群平台可以看到有當地網友分享在杜拜、俄羅斯、土耳其等海外市場使用小米SU7的照片。由此不難看出,小米SU7在海外的熱度很高。有外國網友稱,「小米SU7是一輛3萬美元就可以買到的豪華電動車,很實惠。」

 

大陸有汽車貿易公司員工說,在小米SU7上市的當天,就有不少貿易商搶購小米SU7,隨後就將車輛賣到中東、俄羅斯等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米進軍電動車大獲成功

 

第二、小米用三年即開發出電動車

 

第三、小米電動車銷售業績極佳

 

第四、小米企圖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品牌

 

第五、15-20年更希望成為汽車全球品牌之一

 

 

特斯拉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1130821

 

歐盟執委會20日宣布對中國大陸製電動車加徵關稅的最終決定草案,調整對各家車廠的電動車的增稅幅度,對陸製特斯拉(Tesla)電動車加徵9%關稅,提高幅度低於之前宣布的20.8%;加上原本對所有進口車徵收的10%關稅,總稅率19%,在各家車廠中最低。

 

歐盟執委會經過調查後,發現特斯拉接受大陸政府補貼的金額較低,因而縮小加稅幅度;這對特斯而言這是相對較佳的結果,因為稅率增幅低於其他車廠。歐盟官員表示,大陸對車廠提供多少補助,是計算稅率的因素之一。

 

歐盟執委會也說,他們依舊認為大陸製電動車獲得不公平的政府高額補貼,因此建議持續課徵最高36.3%的反補貼關稅。但這個稅率已經比7月提議的最高37.6%少了一點。

 

根據這份草案,歐盟計劃對大陸上汽集團、吉利與比亞迪製造的電動車,在10%的基本關稅之外,分別加徵36.3%19.3%17%的關稅。稅率在確定之前仍可能改變,而且增稅措施將不溯及既往。

 

一些與歐洲車廠有合資關係的大陸業者,以及在歐盟調查期間停止對歐洲出口電動車的大陸車廠,加徵的關稅則小幅提高,這類陸廠將被加徵21.3%的關稅;不配合調查的大陸車廠,將被加徵36.3%的關稅。

 

執委會仍將繼續徵詢歐洲汽車製造業者的意見,再決定最後的提高稅率幅度,並送請各會員國訴諸表決,預訂從今年11月開始實施。

 

受關稅計畫影響的單位須在830日(含)之前針對這項計畫提出意見,並要求聽證。

 

如果這項計畫得到一定多數的會員國通過,執委會將在1030日宣布最終規定;這項關稅措施有效期間為五年,屆時經過檢討後有可能延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

 

第二、大幅降低特斯拉關稅幅度

 

第三、加徵關稅只有9%,低於之前宣布的20.8%

 

第四、由於特斯拉是在中國屬於外國公司,獲得補貼較低,所以稅率得以降低

 

第五、歐盟政策主要針對中國業者

 

 

波克夏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黃淑玲,1130821

「股神」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股價19日創新高,重返歷史高點的速度遠快於大盤指數,部分原因是投資在石油類股等股市表現最好的領域。另據申報資料顯示,波克夏近來再度減持美銀股票,持股占比降至12%

 

波克夏的B19日收漲0.96%448.77美元,超越717日的收盤新高,漲幅與標普500指數上漲0.97%差不多,優於道瓊的0.58%。波克夏股價20日早盤續漲。

 

波克夏回到重返歷史高點的速度遠快於標普500指數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兩者仍分別比717日的歷史高點低1.6%5.2%

 

波克夏表現優異的部分原因是投資在股市表現最好的行業,巴菲特一直大舉押注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和其他石油類股。周一,SPDR能源指數ETF上漲1.3%,在各種行業的ETF裡表現最好。

 

此外,Form 4申報文件顯示,波克夏近日上周四、周五、本周一陸續賣出美銀股票,共拋售1,400萬股、價值大約5.5億美元,在美銀的持股比重降至12%。平均賣出價格約39.5美元,波克夏目前還持有9.28億股,價值近370億美元。

 

波克夏7月下半以來持續賣股。上一波減碼美銀持股,是在截至81日前的連續12個交易日,再加上最新這批,已共賣掉約1億股美銀股票。美銀股價717日觸及近期高峰44美元後,顯然就因波克夏大量減碼而承受壓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波克夏股價創新高

 

第二、股神進出市場時間非常正確

 

第三、包括之前布局日本市場

 

第四、以及近期出售蘋果股票

 

第五、波克夏手上持有現金也創新高

 

 

AI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林聰毅,1130821

 

精品之王阿諾特(Bernard Arnault)今年透過其專注於科技的創投公司,以及家族辦公室Aglaé Ventures,進行了一系列人工智慧(AI)投資,總投資額可能超過3億美元。

 

這位路易威登(LVMH)創辦人兼執行長是全球第四大富豪,淨資產約1,840億美元。

 

根據私人財富情報平台Fintrx獨家提供給CNBC的數據,Aglaé在2024年進行了五樁與AI有關的投資。

 

雖然Aglaé並未揭露投資金額,但對AI公司的融資總額超過3億美元。

 

Fintrx表示,今年最大的一輪融資是對一家名為H公司的注資,該公司的前身為Holistic AI,致力於開發完全通用人工智慧(AGI)。這家法國新創業者是由Google DeepMind AI部門的前員工創立,投資人包括創投業者Accel Partners LP以及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夫婦。Fintrx指出,5月的2.2億美元融資輪(包括Aglaé的資金在內),使H公司的估值達3.7億美元。

 

Aglaé也參與在Lamini2,5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Lamini是位於加州新創企業,專門打造人工智慧應用程式。

 

今年4月,Aglaé還參與了紐約AI數位行銷公司Proxima1,200萬美元A輪融資。Aglaé還在2月參與了法國AI影像編輯器Photoroom4,300萬美元投資輪。

 

雖然許多Aglaé的AI投資都是近期才進行的,但這個家族辦公室在20172019年間就參與過Meero的四輪募資。Meero總部位於巴黎,是個AI視覺內容生成公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精品之王阿諾特投資AI

 

第二、來自路易威登家族辦公室

 

第三、精品跨足AI,令人耳目一新

 

第四、家族辦公室變成很多新創科技的資金來源

 

第五、歐洲企業也大幅押寶AI

 

 

推特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30822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當年斥資440億美元收購推特,但兩年過去,推特只有名字變了,業績頹勢卻不見轉機,不僅害公司市值腰斬,也讓當初提供130億美元融資的7家銀行擺脫不了呆帳,堪稱金融風暴以來最糟併購融資交易。

 

《華爾街日報》報導,2022年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巴克萊銀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巴黎銀行、瑞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等7家銀行向馬斯克經營的控股公司提供總價130億美元貸款。起初7家銀行打算在馬斯克收購推特後隨即賣掉這筆債務,從中賺取費用,沒想到兩年過去還是賣不掉。

 

研究機構PitchBook LCD表示,即便在20082009年金融風暴期間,銀行通常能在1年內出售或是賤價脫手呆帳,但推特併購融資交易導致的呆帳經過兩年還是脫不了手,因為推特更名X後業績持續走下坡,導致這筆債務的票面價值不斷縮水,而其他銀行看衰X前景也不敢接手這筆債務。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卡普蘭(Steven Kaplan)表示,推特併購融資交易堪稱美國史上最大規模呆帳。

 

當初馬斯克曾坦言推特收購價格過高,但這7家銀行還是願意提供融資,原因不外乎是想藉此拉攏全球首富,以便日後為他經營的其他公司提供服務。另一方面銀行也想賺取高額利息,因為這筆融資的還款利率比一般投資級公司債高出好幾個百分點。

 

只是銀行萬萬沒想到推特收購案完成將近2年,如今更名X的社交平台財務每況愈下,去年市值剩下190億美元。這段期間馬斯克在平台上的瘋狂言論遭到各大品牌抵制,導致賴以為生的線上廣告營收下滑。

 

上述7家銀行不僅面臨債務票面價值減損數億美元,還因呆帳纏身而影響投資銀行評比。回顧20212022年美國銀行及摩根士丹利曾蟬聯全美槓桿融資投資銀行前兩名,但去年及今年被摩根大通及高盛搶走前兩名寶座。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去年花440億美元收購推特

 

第二、但整個交易非常糟糕

 

第三、公司市值腰斬

 

第四、業績也不見起色

 

第五、提供130億美元融資的銀行,擺脫不了呆帳

 

 

Waymo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佘葳芸,1130822

Alphabet旗下自駕車服務Waymo正迅速成長,收費載客次數在短短不到4個月內翻倍,單周越過10萬次大關,搶先特斯拉等競爭對手,車款也大幅升級,強調安全性及低成本,儼然成美國無人計程車市場先鋒。

 

Waymo共同執行長馬瓦卡納(Tekedra Mawakana20日宣布,Waymo收費載客次數單周越過10萬次大關,這是先前該公司5月公布每周5萬次的2倍。

 

Waymo產品長帕尼格拉希(Saswat Panigrahi)聲明表示:「自動駕駛汽車仍普遍被認為是遙遠的未來,不過越來越多人已經將其視作日常。」

 

Waymo是美國目前唯一提供收費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的公司,車隊約有700輛車,自今年6月起從陸續開放舊金山、鳳凰城和洛杉磯地區使用。其中,舊金山的使用次數居冠,而鳳凰城的服務面積最廣,不久後也將開放奧斯汀叫車。

 

Waymo甫推出名為Waymo Driver的第六代自動駕駛技術,車輛周圍的重疊視野最遠可達500公尺,不過車輛所需的感測器更少,因此成本降低。據了解,即使在豔陽、大霧、下雨或冰雹等極端天氣,系統仍可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務。

 

Alphabet今年7月宣布,將向Waymo再投資50億美元,也進一步推升市場對該公司的期待。部分市場預測,2029年一家營運良好的機器人計程車企業,其市值有望上看5兆美元。

 

儘管如此,Waymo未來面臨的美國市場競爭將加劇,特斯拉的機器人計程車產品計畫預計將在1010日亮相;通用汽車(GM)自駕車部門Cruise,在去年的重大事故後,正計劃捲土重來;亞馬遜機器人計程車部門Zoox,正在擴大測試其無方向盤和踏板的車隊;中國自駕車領頭羊文遠知行正計劃在紐約IPO,估值達50.2億美元,且在加州獲准進行測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自駕車高速成長

 

第二、Waymo業務迅速成長

 

第三、單周載客超過10萬次大關,非常驚人

 

第四、Waymo是美國目前唯一提供收費無人駕駛公司

 

第五、Alphabet今年將再增資50億美元

 

 

AI風險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30819

針對企業申報文件的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財星(Fortune500大企業都認為,人工智慧(AI)是營運的潛在風險,凸顯這項新興科技可能掀起的全面產業變革。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研究平台Arize AI追蹤大公司的公開揭露文件,發現56%的財星500大企業在最新的年度報告中,將AI列為「風險因素」,較2022年的9%大幅激增。

 

108家特別提到生成式AI的業者中,只有33家視之為機會。這些公司在年報提到的潛在益處,包括成本效益、營運優勢、加速創新。但其中也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企業明確指出,生成式AI是風險。生成式AI技術能產生類似人類撰寫的文件與仿真影像。

 

這些申報文件結果顯示,諸多產業與美國多數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都已感受到生成式AI的衝擊。財星500大企業在今年度財報提及的AI風險,包括擔心未能跟上更善於使用該科技的對手,導致競爭加劇。其他潛在傷害還有聲譽和營運問題,例如陷入AI對人權、就業、隱私影響,所引發的道德疑慮。

 

一些產業對AI更為憂心忡忡。逾九成的美國媒體和娛樂巨擘說,快速成長的AI系統是今年的商業風險。另外,86%的軟體和科技大廠也這麼認為。

 

財星500大企業中,三分之二以上的電信業者,與超過半數的健康照護、金融服務、零售、消費品、航太公司,也都對投資人發出相同警告。

 

舉例而言,串流服務商Netflix警告,競爭者可能靠著部署AI取得優勢,從而影響Netflix有效競爭的能力,可能帶給營運結果負面衝擊。

 

電信集團摩托羅拉(Motorola)也說:「AI未必總是會照預期運作,資料蒐集或許不夠充分或包含非法、有害、冒犯、帶有偏見的資訊,可能傷害盈餘和聲譽。」

 

 

我們的看法:

 

第一、超過半數五百大企業認為,AI試營運潛在風險

 

第二、科技風險愈來愈值得重視

 

第三、台灣認為只有資安風險

 

第四、但AI還有其他風險

 

第五、台灣不要只幫美國做AI代工,應該理解AI風險

 

 

OpenAI結盟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1130822

 

人工智慧(AI)巨擘OpenAI20日宣布,與VogueGQ等媒體的母公司康泰納仕(Condé Nast)簽署多年合作協議,將在OpenAI旗下的ChatGPTSearchGPT原型等產品內,顯示其媒體內容,成為OpenAI最新一家結盟的媒體巨擘。

 

OpenAI和康泰納仕的合作協議將讓ChatGPTSearchGPT等服務,能夠顯示Vogue、紐約客(The New Yorker)、Condé Nast TravelerGQ、建築文摘(Architectural Digest)、浮華世界(Vanity Fair)、Wired及好胃口(Bon Appétit)等媒體的內容。

 

這項合作的財務條件並未揭露,但紐時引述康泰納仕執行長林區(Roger Lynch)的電郵指出,這項協議將幫助彌補近年遭科技業者蠶食的營收,「生成式AI正迅速改變讀者發現資訊的方式,我們要在讀者擁抱新科技之處觸及讀者,同時確保標明適當出處、並為使用我們的智慧財產權獲得適當補償,這點很重要」。

 

OpenAI已和美聯社(AP)、時代雜誌、金融時報(FT)、Business InsiderPolitico母公司德國Axel Springer、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Vox媒體公司、時人(People)母公司Dotdash Meredith、法國世界報(Le Monde)、西班牙Prisa媒體公司簽署類似協議,從而得以取用這些媒體集團擁有的龐大文字資料庫,以訓練大型語言模型、及尋找即時資訊。

 

近來一些媒體業者已與AI業者合作,達成內容協議。而其他媒體業者則積極保護自家事業,例如OpenAI競爭對手Anthropic近期遭遇集體訴訟,三名作者19日在加州聯邦法院指控該公司使用盜版書籍訓練其AI模型,「透過盜用數十萬本受版權保護的書籍,建立了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紐約時報先前也控告OpenAI與微軟侵害著作權,尋求賠償、回復原狀及成本,並要求摧毀所有以其內容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

 

另外,OpenAI 20日開放「微調」功能,允許使用付費方案的開發人員對該公司最強大的模型GPT-4o進行客製化處理。

 

 

我們的看法:

 

第一、OpenAI跟微軟分家

 

第二、OpenAI積極和內容商結盟

 

第三、OpenAI用很多內容來訓練大語言模型

 

第四、目前已經和時代雜誌、金融時報等大媒體合作

 

第五、這次和康泰納仕合作,並不讓人意外

 

 

工行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蘇崇愷,1130821

 

近期大陸銀行股逆市走強,多檔個股屢創歷史新高。工商銀行陸股20日股價收漲1.91%至人民幣(下同)6.39元創新高,年內累計上漲33.4%,最新總市值達2.28兆元,擠下電信業巨頭中國移動,登上陸股市值王寶座。中國移動退居第二,當日總市值2.26兆元。

 

中新社報導,陸股20日整體走勢偏弱,銀行類股小跌0.1%,但該類股過去三個交易日「連三漲」,年內累計漲逾20%,大幅跑贏上證指數。個股方面,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股價繼續走強,按「前復權」(把除權前的價格按當前的價格換算)計算,上述大陸國有「四大行」股價均續創新高。

 

截至20日收盤,陸股前十大市值公司中,上市銀行占據五席,依序為工商銀行(第一)、建行(第三)、農行(第五)、中行(第七)、招行(第十)。

 

中國銀行業協會19日推出「2024年中國銀行業前100強名單」顯示,工商銀行以核心一級資本淨額3.38兆元位居榜首,建行、農行、中行的核心一級資本淨額都超過2兆元,分居榜單第二名至第四名。

 

中新經緯引述興業銀行報告指出,銀行上漲背後原因,一方面是2024年追求高勝率和確定性的環境下,市場對於以銀行尤其是國有大行為代表的穩健收息方向的追逐。更重要的是增量資金的變化,2024年主導性的增量資金主要有二,一個是ETF,另一個是保險,這兩大資金對銀行都有較高比重的配置,也因此成為銀行上漲的重要動能。

 

截至6月,大陸產物保險加上人身保險(占險資總規模96.6%),合計持有的股票和基金規模分別較年初增加1,369億、1,693億元,成為2024年市場難得的增量。其中,銀行作為險資的第一大重倉方向,也顯著受益於保險資金的持續流入、增配。

 

展望後市,華福證券認為,隨著利率水準下行,銀行類股股利率的比較優勢更加突顯。中長期來看,大陸利率仍有下行的必要和空間,高股利銀行股可能在較長時間內具備投資和配置價值。這波銀行股行情,主要源於資金對高股利銀行和指數權重股的配置需求增加,在資金面保持相對穩定的同時,機構配置力道有望進一步擴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工行是大陸最大銀行

 

第二、近期登上陸股市值王

 

第三、銀行界之前受到地產風暴影響

 

第四、逐漸走出陰影

 

第五、中國應該不會有金融危機

 

 

先進製造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漢驊,1130821

 

中共在上個月20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位經濟融合制度,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等決議之後,大陸工信部長金壯龍20日在人民日報的投書指出,要進一步引導技術、資金、人才等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向先進製造業集群匯聚,並鎖定積體電路、基礎軟體等,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突破發展瓶頸,以支持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

 

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數位經濟和新型工業化等重點,大陸政府相繼端出政策牛肉。繼上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受訪時表示,央行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人民日報20日刊登工信部長金壯龍的署名、題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位經濟深度融合制度」的文章,除了對實體經濟和數位經濟做了全盤介紹之外,還提出了相應政策。

 

金壯龍指出,近年來大陸製造業集群化發展水準快速提升,形成45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級群,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高端設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要進一步完善集群布局,引導技術、資金、人才等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向先進製造業集群匯聚。推動集群數位化智慧化升級,提升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大力推進數位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方面,金壯龍指出將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數位產業集群,針對「積體電路、基礎軟體、科研儀器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為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撐。」

 

還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形機器人、人工智慧、量子資訊、區塊鏈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在完善數位經濟重點領域基礎性制度部分,金壯龍表示,將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推動智慧計算中心有序發展,建設若干國家樞紐節點和大數據中心集群。要加快建立數據產權歸屬認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利益保護制度,完善數據要素市場體制機制。建立合規高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設規範數據交易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積極發展高科技

 

第二、三中全會後確定政策

 

第三、希望發展45個國家及先進製造業級群

 

第四、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高端設備、生物醫藥

 

第五、大力推進數位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

 

 

核能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記者黃雅慧,1130821

中國大陸正加快發展核能發電。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十九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一口氣核准江蘇徐圩一期工程等五個核電項目。上海第一財經指出,此次核准的五個核電項目,共涉及十一部核電機組,數量創歷史新高。這十一部核電機組總投資預計將超過人民幣兩千億元(約台幣九千億元)。

 

中國能源報指出,此次核准的五個核電項目,包括中核江蘇徐圩一期工程,中廣核廣東陸豐一期工程、山東招遠一期工程、浙江三澳二期工程,國家電投廣西白龍一期工程。

 

第一財經表示,此次核准的中核集團江蘇徐圩核能供熱發電廠項目是全球首個將高溫氣冷堆與壓水堆藕合,創新採用「核反應堆—汽輪發電機組—供熱系統」協同運行模式,以工業供熱為主、兼顧電力供應的核動力廠,建成後將為連雲港兆級石化產業基地大規模供應高品質低碳工業蒸汽,對加快大陸能源、化工等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具有引領示範作用。

 

針對各界關注核能安全問題,央視報導,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安全是核電發展的生命線,要不斷提升核電安全技術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加強全鏈條、全領域安全監管,確保核電安全萬無一失,促進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第一財經稱,跡象表明大陸核電建設正在加速。中共中央、國務院七月底發布「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加快」西北風電太陽能、西南水電、海上風電、沿海核電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該文件還設定到二○三○年目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率提高到百分之廿五左右。

 

這是大陸自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後,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使用「加快」一詞來闡述核電項目的建設步伐。

 

多位核電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未來幾年將是核電在大陸發展的「黃金時期」。

 

報導稱,每部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的總投資超過人民幣兩百億元,但發電能力同樣驚人,每年可滿足百萬人口的生產生活用電需求。

 

在節能減排方面,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相比同規模火電,每年可減少三百萬噸標準煤的消耗,節約大量燃料運輸成本,並減少六百萬噸二氧化碳、二點六萬噸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環保效益顯著。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加快發展核能發電

 

第二、一口氣核准五個核電項目

 

第三、大陸變成全球核電領導者

 

第四、大陸需要大量核電

 

第五、未來兩岸關係,大陸可向台灣輸電

 

 

AI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30819

 

南韓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RebellionsSapeon Korea18日宣布,已正式簽定合併協議,將創造出估值約10億美元的AI晶片業者,也象徵南韓首家AI獨角獸公司誕生,將聯手挑戰目前被美國晶片大廠輝達(NVIDIA)把持的AI晶片市場。

 

韓國前鋒報報導,南韓SK電信旗下、估值5,500億韓元的資料中心AI晶片供應商Sapeon韓國公司,和估值9,000億韓元的晶片設計商Rebellions,同意以12.4的企業價值比例合併,合併後的新公司總估值達到1.4兆韓元(10億美元),成為南韓首家AI領域的獨角獸公司。雙方計劃今年底前推出合併後的新公司。

 

合併後的新公司將名為Rebellions,目前的Rebellions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朴成鉉(音譯)將接掌新公司營運。Sapeon技術上仍將是存續實體。Sapeon是由SK集團旗下的SK電信、SK海力士和SK Square共同創立,這三家公司將出售合併後新公司的3%股權,讓Rebellions的經營階層為成為新公司的最大股東,以維持合併後新公司的營運穩定。

 

RebellionsSapeon今年6月宣布展開合併談判,作為南韓企業為了挑戰全球AI晶片龍頭輝達所做的最新努力。這兩家公司重申,將快速啟動新公司,因為未來兩年將是南韓在AI晶片競爭取得領先的重要機會。

 

朴成鉉表示:「這項合併案之所以能成真,是因為兩家公司投資人和主要商業夥伴的堅定決心和支持。我們正在開始一場真實競賽,我們將在這場空前激烈的AI晶片戰爭中,展現作為南韓最大廠商的實力。」去年全球AI晶片市場規模為343億美元,輝達就掌控94%市占。

 

創立於2020年的Rebellions,頭三年就推出兩款AI晶片,今年稍早開始量產其AI晶片ATOM,今年底前計劃推出旗艦AI晶片Rabel

 

SK電信執行長柳英尚(音譯):「簽署這項協議將大幅提升我們在AI半導體領域的全球地位,這塊領域是我們正在發展的AI價值鏈的關鍵部分之一。我們將繼續在AI領域展開戰略投資,聯手成為該領域的領導者。」

 

 

我們的看法:

 

第一、韓國打造AI晶片業者

 

第二、透過合併成立獨角獸

 

第三、新創公司和大企業合併

 

第四、AI晶片供應上Sapeon和新創公司合併,意義重大

 

第五、新創公司將接管公司營運

 

 

SK電信/輝達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30822

SK電信21日宣布與美國繪圖處理器(GPU)雲端業者Lambda合作,今年底前在關係企業「SK寬頻」的首爾資料中心,將使用Lambda持有的輝達(NvidiaH100晶片,以強化南韓的AI基礎設施。

 

綜合韓國時報與BusinessKorea的報導,SK電信展開策略結盟,以便今年在首爾打造出全數使用輝達GPU的「GPU農場」,這是該公司擴大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業務的一環。SK電信打算在未來三年內,將使用的輝達GPU數量增至上千個,並表示擬迅速引進輝達的H100晶片。

 

Lambda使用輝達的最新GPU,提供AI雲端服務,將透過首爾的新AI中心,打造該公司在亞太區的首個資料中心基地,並運作AI雲端服務。

 

與此同時,SK寬頻將在設備管理服務的最佳化,發揮重要作用,以確保GPU伺服器的穩定運作。GPUAI和機器學習極為重要,合作案可望大幅提高該國的GPU供給。

 

有了Lambda的資源,SK電信將在12月啟動訂閱制的AI雲端服務,允許企業在使用AI服務時,可透過雲端租用GPU,無須直接購買。此種模式對南韓新創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格外有幫助,這些業者不用耗費巨資購買昂貴的輝達GPU,就能使用高效能的AI伺服器。

 

 

我們的看法:

 

第一、SK電信和美國雲端業者合作

 

第二、成立SK寬頻

 

第三、韓國積極發展AI雲端服務

 

第四、台灣人是領導者

 

第五、韓國企圖心很強

 

 

亞馬遜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吳孟真,1130823

亞馬遜(Amazon)雲端事業AWS宣布,到2038年前將在該國投資292億馬元(62億美元),並已在馬來西亞推出新的AWS基礎設施區域(Region),作為其長期投資計畫的一環。

 

據彭博資訊和大馬媒體The Edge報導,AWS21日聲明中表示,大馬AWS區域是由該公司資料中心為基礎,目標在回應當地不斷成長的雲端服務需求,使開發商、新創公司、創業家和本地企業有更多選擇,利用當地AWS資料中心執行應用程式,並服務終端使用者。

 

AWS說,該區域的建設和營運,估計將為大馬經濟注入121億美元,並在2038年前,每年在外部企業創造逾3,500個全職或相當數量的工作機會。而其中的營建和工程等工作,將是AWS供應鏈的一部份。

 

馬來西亞投資部長東姑賽夫魯表示,「大馬的AWS區域是個里程碑,表示我們朝2030年新工業大藍圖(NIMP)的願景,邁進一大步」。

 

隨著大馬的AWS區域推出,AWS目前在全球34個地理區域內有108個可用區域(Availability Zone),先前也預計在墨西哥、紐西蘭、沙烏地阿拉伯、台灣、泰國和AWS歐洲主權雲端增加18個可用區域和六個AWS區域。

 

由於馬來西亞逐漸浮出檯面,成為亞洲地區人工智慧(AI)和資料中心相關服務的明日之星,美國科技大廠相繼加速在該國投資。AWS去年宣布在大馬的計畫後,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今年5月也承諾在該國進行20億美元的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積極全球布局

 

第二、在馬來西亞推出AWS基礎設施區域

 

第三、到2038年前將投資62億美元

 

第四、AWS看好馬來西亞

 

第五、台灣缺電是一大問題

 

缺電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林汪靜、呂晏慈,1130816

台電電力供應穩定屢遭外界質疑,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15日坦承,「現在北部確實電力不足」,因為整個北部電力開發相對困難,以2023年為例,北部供需差距約200億度,要透過南電北送或中電北送。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也表示,未來三年電量供應吃緊,不過政府仍努力維持穩定,預判未來電力需求及供給將因應半導體、AI用電成長,會努力達到預期280萬瓩的穩定供電狀態。

 

曾文生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全國電力消費、夜尖峰負載年平均成長為2.8%,20082023年平均成長才1.06%,預估未來成長會是過去15年期間的2倍多,夜尖峰負載從2008年到2023年,由0.84%成長到2.8%,接下來實際用電成長是在半導體及AI產業,整體來看三年供電有緊澀,要想方設法達到預期280萬瓩的穩定供電狀態。

 

曾文生直言,2024年到2027年北部發電集中在西邊,僅仰賴和平電廠及協和電廠,會出現供應缺口,須增加北東電網的供應。所以,到2028年台電必須盡全力開發電源、穩定供電,這需要國人支持,讓電力建設順利,後期全國供電就能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情況。

 

他說,台灣用電密度很高,電源開發需要時間,一個電廠通過環評約二到三年,興建電廠、輸電線路、大型變電廠預估需要四年,總共需耗費最快七年的時間。例如,龍潭到板橋的電網,就蓋了10幾年,「大台北不是那麼好興建」,而電力從南部送上北部,瓶頸又很多,建設作業是越快越好,但實際狀況就是有一定困難。

 

曾文生預估,在2028年以前台電對於供電穩定有把握,預期之後需求將比過去增加,尤其AI爆發階段,用電需求最明確成長的是AI供應鏈,從半導體到AI伺服器,都必須將這些需求列入範圍。此外,20292030年是否還會設立新的科學園區,都要滾動考慮供電需求是否更進一步增加。

 

至於9月電價是否再調漲,曾文生強調,台電不會預設立場,漲幅需由電價審議會拍板,但會提交成本數據提供委員參考,政府清楚電價對民生、物價等方面衝擊,也會審慎以待,努力爭取行政院編列1,000億元撥補台電,努力穩定台電的財務結構。

 

 

我們的看法:

 

第一、行政院承認北部電力不足

 

第二、這是政府第一次公開承認

 

第三、影響外資對台灣的投資

 

第四、台灣一定要恢復核電

 

第五、否則明年問題會更多

 

 

機器人

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時報 柳名耕,1130816

工業科技盛會Intelligent Asia 2024將於21-24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受惠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看好機器人發展趨勢,相關機器人概念股15日延續成長態勢,相對大盤強勢,業界15日進一步傳出,黃仁勳下周將以私人行程來台,屆時不排除會到自動化大展參觀。

 

黃仁勳在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期間,除積極推銷輝達的AI伺服器,也力推合作夥伴,更預言下一波AI浪潮將會讓有50兆美元市場的重工業自動化,強調輝達已經在機器人、主權AI領域做好布局,將從中受惠。

 

不只輝達,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持續進行機器人Optimus計畫,曾提到Optimus是功能相當全面的人形機器人,可以幫忙顧家、遛狗、煮飯等,預期未來每個家庭都將至少會有1個機器人。

 

因此機器人市場的規模在今年不斷成長,其中專注於AI學習、視覺系統的羅昇15日盤中漲幅達2%以上,最後小跌0.5元,收147元;擅長機電、工控的所羅門已連3日上漲,15日跳空開高163.5元,盤中最低來到155元,最後拉回平盤,收163.5元;由於機器人組裝囊括各種軟硬體結合,因此台股穎漢、大銀微系統、亞光、東台、其陽、安勤、上銀、樺漢等都被列為機器人概念股,近日皆漲多跌少,迎接機器人自動化大展。

 

此次Intelligent Asia 2024囊括台北國際自動化大展、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台北國際模具暨智慧成型設備展共8大展覽,將著重展示AI在智慧製造的應用以及如何提升產業效率以及競爭力。主辦單位指出,展期間將會展示具備數據分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工廠設備與機器人,包括機械手臂如FANUCKUKA、安川電機,協作型機器人如優傲、達明、微星,工業電腦如研華、華碩、凌華;及AI應用與系統整合如台達電、廣運、西門子、所羅門等。

 

同時業界傳出,黃仁勳預計在下周以私人行程來台,屆時除了拜會上下游合作夥伴外,也可能抽空到Intelligent Asia 2024為布局已久的機器人市場抬轎。

 

 

我們的看法:

 

第一、8月底機器人大展相當轟動

 

第二、機器人概念股表現強勢

 

第三、很可惜台灣沒有重視機器人產業

 

第四、特斯拉和輝達都看到機器人潛力

 

第五、台灣機器人產業太破碎

 

 

中信金/新光金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記者朱漢崙,1130821

新新併昨出現戲劇性轉折,在台新金、新光金在周四召開董事會通過合併案的最後時刻,中信金突然殺出來「搶親」,昨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公開收購新光金股份,並表示全案將待主管機關核准後進行。

 

中信金指出,轉投資新光金控將產生極大綜效,有助中信金實現邁向國際、打造國家隊實力金控的目標,該合併案也將創造中信金、新光金股東更大價值,共同實現成為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的願景。

 

中信金昨亦公開證實,所謂「投資」新光金,就是要採「公開收購」方式,亦即以非合意的方式來併購新光金,現在就看金管會是否同意。倘若金管會同意,中信金第四季將先收購新光金股份超過百分之五十,亦可能分二階段執行,第一階段先買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第二階段再買至百分之五十一,之後推動二家金控的換股合併。

 

中信金原本擬推動合意併購,但由於新光金公司派傾向與台新金合併,雙方在本周四就要雙雙召開董事會通過合併案、換股比例,因此,中信金改走非合意併購路線,打算直接向金管會申請對新光金公開收購。

 

據悉,中信金向新光金「求親」一案,先前已向金管會告知有此規畫,不過當時金管會僅表示尊重市場機制。另據指出,中信金曾向新光金決策高層口頭表達求親之意,甚至連價格都已開出,但遲未有下文,中信金要向新光金求親的意向已非常明顯。

 

中信金出招之快,出乎台新金預料。而原訂周四舉行的新光金、台新金董事會,據悉,尚未有取消開會的打算。

 

目前台新金情況相對單純,仍可通過對新光金合併的換股比例,但新光金方面的情況相對複雜很多,吳東進派的三席董事,應會主張換股比例討論應暫緩,不過由於公司派占三分之二多數,且併購經驗豐富的律師私下指出,企併法因為先前已修法,一直被吳東進派股東認為屬「利害關係人」的新柏投資所派任的董事不必迴避,換股比例仍可三分之二多數通過。

 

不過,律師也指出,倘若中信金在周四新光金董事會開會之前,已把明確的「價格」提給新光金,新光金就必須在周四的董事會上向在場董事報告,若中信金價格優於台新金出價,動用表決來通過「新新併」合併案的董事,恐怕也將承受來自小股東的壓力。

 

是否放行 金管會重申3原則

對於台新、中信兩家金控都想併新光金,金管會態度備受矚目,金管會副金委陳彥良昨指出,先前主委彭金隆已對外提出對金融整併的態度,包括一、合法合規,開大門走大路;二、要維持市場秩序安定;三、要保障股東權益,這也是金管會對新光金合併案的三大原則,至於其他,因為中信金案件還沒送進來,不便對進行中的案件評論。

 

據了解,不論是中信金或台新金,都已向金管會表達想併新光金,尤其,中信金將採取先向金管會申請投資新光金的核准,基於金管會不可能允許一家金控在沒有以合併為目標的前提之下,去投資另一家金控,現在就看金管會是否同意中信金發動對新光金的公開收購。而第三點強調股東權益的保障,中信金和台新金之間的出價比較,恐怕會相當的關鍵,台新金恐怕也得出更高的價格來確保「新新併」不被破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新金、新光金合併已過關

 

第二、中信金突然跑出來搶親,震撼市場

 

第三、中信金出價高,採公開收購

 

第四、中信金搶親成功機率很大

 

第五、主管機關應該尊重市場,保障投資人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