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不會替我們解決問題,只會把問題丟給我們,對我們下指令。」
在餐桌上對我大發牢騷的是一位中小規模農業企業的老闆,這幾年他開始在對岸投資,規模越來越大。
「大陸官員為了招商,真正在做服務。以我投資的縣為例,上次我們一個項目配套廠執照沒有下來,我和書記抱怨,說這樣我們怎麼能投資。」
老闆喝了一口酒,繼續講下去,神情有些激動。
「那天晚上我因為有些氣憤,酒喝多了,至少比今晚要多很多,講話聲音比較大。後來我大概喝醉了,就跑回去睡覺,結果你猜,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二天早上,前晚幾個年輕人在酒店樓下等我,他們神色很緊張地交給我一個方案,把昨天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為此他們整晚沒睡覺。」
「他們說書記在晚餐後特別召開內部會議,表示如果我的問題不能得到立刻解決,那麼他們也不用幹了。」
老闆把頭轉過來對我說:
「黃總,如果換成在台灣,你覺得有可能嗎?」
這個老闆已年過60,皮膚曬得黝黑,外表看上去仍然非常精明幹練。
「在我有生之年,我要把領先的技術帶到大陸去,利用當地政策,蓋一座全中國最好的農場,實現我在台灣無法達成的夢想。喔不對,我糾正我的話,不只是全中國最好,我相信在全世界這個領域也會是數一數二。」
聽了他的話,我有點驚訝,這和我認知的中南部農民完全不同。
最近某媒體做了一個專題叫做「鮑魚的眼淚」,揭開兩岸農業不平等競爭。主要是中國給予台灣很多優惠,農民紛紛帶著最好的技術赴大陸創業,將來不但造成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甚至可能回流台灣。
貢寮曾是台灣鮑魚養殖中心,但現在由於福建養鮑魚青出於藍,所以回頭攻占台灣市場,打敗了台灣,本地鮑魚價格不斷滑落,貢寮面臨滅鎮危機。
問題是什麼?你可以不允許中國進來台灣,但是沒有辦法阻止台灣人才攜帶技術,前往大陸工作或創業。
台灣最近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反對者建議把農業排除在外,表示如果中國農產品進入台灣「示範區」加工,並打上MIT品牌,不僅將打擊台灣農產品在國外市場競爭力,而且可能回流台灣市場,打擊農漁民生計。
這個邏輯是不通的,以鮑魚為例,中資根本就不需要進來台灣,台灣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你可以限制大陸產品進入台灣,但在海外,大陸產品一樣超越台灣產品。
關鍵在於台灣技術會外流,這不可能完全阻止。台積電和聯發科今天在台灣還有競爭力,所以人才願意留在台灣,否則一定會面臨大陸「搶單、挖角、挖技術」。
農業技術為何流失那麼快?因為台灣不具備良好環境。誠如大陸台灣農民接受訪問時表示:「出賣台灣越快越賺錢,有最新品種、技術就要趕快帶出來!」
「台灣產業太封閉,技術、人才太多保護。」這是大陸面板協會秘書長的看法,「但結果呢?大陸還不是發展起來了?如果台灣繼續保護,落後的將是台灣。」
這話聽起來很刺耳,卻是殘酷的事實。
中國可以沒有台灣市場,但台灣不能沒有世界市場。今天許多人的迷思就是以為把中國擋在外面,台灣人民福祉就有保障。
大錯特錯,台灣應該好好研習「後宮甄嬛傳」,做一個有主導權的王妃。皇上如果非要迎娶小三、小四,可以,但要由我做主,聽我的話。
中國崛起是阻止不了的趨勢,所以一定要懂得運用中國資源。但台灣應站在更高的位置,比如說發展更高端技術,或把上市地留在台灣。和大陸產品要有區隔,就像日本以前移轉技術給台灣,但保留高端技術,整合運作資源。
台商去中國大陸,有幾個層次。最低的是去打工,其次是創業,但這還是辛苦錢,大陸用土地吸引台商換技術,結果技術外流,錢也沒賺到。
第三是創新商業模式,引進外部資金,做大企業規模。最厲害的是產業整合、跨國併購。紐西蘭集合所有奶農,成立Fonterra公司並上市,全球銷售高品質奶粉,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只是農業和高科技,台灣每一個產業都將面臨類似挑戰,你的技術在大陸比在台灣更值錢。大陸最近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開出的薪水是台灣的5至10倍。
台灣的氛圍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毀滅深淵,看到問題所在,卻沒有正確解決方法,反而走向民粹。
封閉使台灣喪失價值。台積電市值現在占台灣股市八分之一。我可以想像有一天,只要四個台積電的價值,就可以把整個台灣買下來。
台灣面臨全球最嚴重的少子化人才斷層,現有人才又不斷流失,造成空心化。解決之道是大幅開放,讓台灣成為大中華資源整合中心。
你不覺得中國大陸最近已放慢和台灣的交流了嗎?讓台灣去內耗、去亂,台灣要自干落後是是他的事,中國不會等台灣。台灣越孤立,就越沒有價值,大陸越可以撿便宜。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邁向下一個台灣,the future is in our hand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