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新/中嘉
全台最大有線電視多系統營運商(MSO)中嘉網路確定賣給頂新集團,中嘉大股東安博凱(MBK)與頂新集團近日簽定交易契約,據傳交易價格約670億元,最快可望本周宣布,將是今年來台灣併購金額最大的交易案。
本周將是頂新跨入4G及有線電視產業最關鍵的一周,頂新旗下台灣之星將於明(25日)宣布4G開台,以4G新兵之姿,迎戰電信三雄,加上併購中嘉有線電視,頂新將手握3G、4G行動網路及有線電視寬頻網路兩大利器,直接槓上中華電,台灣大兩大數位匯流勁敵。
以中嘉目前在全台擁有118.5萬用戶來推算,此次交易的金額,每戶價格約高達5.65萬元,低於之前旺中集團併購中嘉時的價格,當時每戶拱高逾6萬元,高達760億元,但受制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有條件通過,附加很多規定,因此並未實際成交。
今年亞太電信確定由鴻海入主後,中嘉案成為電信及有線電視產業最關注的交易案,近兩周交易案呈現峰迴路轉,市場消息相當紛亂,除頂新積極洽談收購中嘉外,一度傳言遠傳團隊二度加碼,鴻海團隊進駐中嘉實地查核,甚至開出700億元以上價格,相當誘人。
直至上周發生戲劇化演變,市場傳出,安博凱確定將中嘉的股權賣給頂新,震撼市場。中嘉對此沒有回應。鴻海則表示,不予評論。
安博凱是在2006年以309億元,從和信辜家及中信辜家手中買下中嘉60%股權,後來一度計畫出售給旺中集團,但因為NCC有條件的通過,後來未能成交。此番成交,業界初估至少大賺百億元。因此,安博凱此次特別謹慎選擇買家,頂新能從鴻海、遠傳等多方買家團隊中勝出,是由於安博凱不以價格為唯一考量重點,「順利成交」及「好歸宿」是頂新出線的兩大關鍵。
據了解,此次頂新收購中嘉,將由魏家四兄弟旗下投資公司收購,過去頂新投資台灣之星後,與台灣之星股東國泰金、正崴、中信及金仁寶建立合作聯盟緊密關係,此次收購中嘉,台灣之星股東也可望成為股東之一,但未獲證實。
中嘉去年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EBITDA)約71億到72億元,今年上半年中嘉積極衝刺數位化普及率並拓展光纖上網用戶,也推升EBITDA持續成長,中嘉大股東安博凱原希望價格可以在700億元以上,最後頂新以中嘉EBITDA的9.5倍,約670億元成交。
我們的看法:
第一、頂新脫穎而出,有點令人意外,又不特別意外。
第二、鴻海是被「黨政軍條款」給綁死了,難怪郭台銘那麼生氣。當然他也可以學富邦,不過郭董事長將所有精力放在鴻海,沒有精力才以個人身分投資,況且鴻海投資才有電信和有線電視的綜效。
第三、遠傳出局的原因可能有二個,一個價格不夠高,另外是和私募股權基金合作雖然帶來金援,但可能也有一些綁手綁腳的條件。
第四、安博凱只追求價格最高,急著要退出,是典型的認錢不認人,畢竟他們已投資了將近七年。
第五、「數位匯流」是台灣未來投資的大主軸,現在又加入了新的player如鴻海和頂新。
第六、頂欣魏家投資的魄力讓人佩服,之前台灣之星看起來較弱,但他硬是找來正崴、國泰金這些重量級夥伴,現在台灣之光又拿下中嘉,一個新數位王國儼然成形。
第七、投資的時機和實力很重要。之前金寶集團投資威寶多年,虧掉幾百億,最後認賠殺出賣給亞太電信。
第八、電信業不是科技產業,而是生活產業,涵蓋食、衣、住、行、育、樂,所以和頂新的核心產業相關。
第九、將來電信業還會衍生出來很多次級產業,形成全新的產業生態系統。
第十、未來台灣新的首富會出現在電信產業,就像孫正義是日本首富一樣,電信和互連網結合,會改變我們對所有事物的認知,並且重新定義他們。
羅氏
羅氏藥廠(Roche)24日宣布,將以83億美元的現金併購生產肺病用藥的加州生技商InterMune公司,是羅氏2009年來最大收購案,藉以強化呼吸系統藥物產品組合,逐漸擺脫對癌症用藥的依賴。
羅氏提議的每股74美元收購價碼,比InterMune
22 日收盤價溢價38%。羅氏宣布這項消息後,股價25日盤中小漲0.1%至261.5瑞郎,InterMune股價暴漲36%至73.18美元。
今年是藥廠併購活動忙碌的一年。EvaluatePharma統計,6月為止的併購交易金額共達870億美元,已超過去年總和,今年可望突破2009年的近年高峰1,520億美元。羅氏前一次大手筆交易,是2009年以468億美元收購基因科技公司(Genentech)。
呼吸系統疾病藥品是全球前幾大藥品市場,羅氏收購InterMune後,將可獲得有潛力成為肺病治療用藥的Esbriet品牌吡非尼酮。羅氏的興趣最早源自5月一份研究,顯示吡非尼酮能讓肺纖維化(IPF)病患在用藥頭一年,死亡風險減半。雖然美國每年被診斷出罹患肺纖維化的病患僅4.8萬人,但分析師預測,這種藥年銷售額可望超過10億美元。
羅氏執行長舒萬(Severin Schwan)說:「關鍵在臨床資料。羅氏能強化在全球的肺病用藥專利。從藥物產品組合的角度來看,(InterMune和羅氏)是完美的組合。」羅氏一直努力想跨出腫瘤藥品的領域,但最近幾年已暫停研發糖尿病和心臟病藥物。
史福伯登公司分析師安德森說,由於羅氏本來就有肺藥的銷售團隊,併購InterMune有其道理,但投資人可能質疑羅氏出價過高,因為肺病治療的競爭將日益激烈。InterMune尚未獲利,其Esbriet吡非尼酮已取得歐洲和加拿大當局的批准,11月23日也可望獲美國當局批准。
由於羅氏打算把重心轉移到InterMune,據傳考慮放棄入股日本中外製藥,中外製藥股價25日暴跌9.6%。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大藥廠的整合不斷,重點是如何重新調整產品組合。
第二、擁有利基的新藥生技公司仍然享有很高的估值。
第三、台灣的生技公司不要只把重點放在IPO,只有在上市前吸引一堆散戶投資人,不但投資人欠缺風險意識,而且外資沒有什麼意義。台灣生技公司應放眼全球,和世界大藥廠接軌。
信質/富田
經濟部投審會昨(25)日召開8月委員會議,考量到電動車關鍵技術恐外流,會中否決大陸商信質電機以新台幣3.45億元收購台中富田電機19.96%股權的申請案,讓此案成為3月太陽花學運以來首宗遭否決的陸資「大案」。
投審會指出,信質電機的全球汽車定子鐵芯市占率高達五成,具寡占地位,且富田電機獨家供應美國電動車大廠Tesla馬達,對我國「全電式電動跑車專用馬達」及「智慧電動車」產業之發展有不利影響,本案適用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第8條第2項第3款「對國內經濟發展或金融穩定有不利影響」,不予同意。
不過,另有經濟部官員透露,其他大企業投資富田的興趣也很高,目前至少中鋼與德國知名跑車大廠保時捷都表態有意入股。
投審會執秘張銘斌說明,3月至今,投審會曾因故退回幾宗陸資投資申請,信質投資富田並非期間唯一一案;不過,其投資額是最大的一件,也是318學運與反服貿運動發生後第一個遭否的陸資投資大案。
經濟部工業局金屬機電組科長盧文燦表示,信質電機是大陸工業電機前十強,其製成馬達的定子鐵芯業務在大陸市占率高達八成,競爭力很強。而富田電機是Tesla全球唯一的電機供應商,若被信質電機併購而技術外流,恐將排擠國內相關產業發產前景。
盧文燦稱,政府多年來投入不少資源扶植富田電機,如今其終於打入全球供應鏈鍊,希望將其獨特技術留在台灣;尤其經濟部正力推國內電動巴士產業,需要富田一起壯大本土產業。
經濟部並認為,電動車供應鏈是信質電機弱項,未來若擁有富田技術、切入Tesla供應鍊,日後若繞過台灣自行製作馬達,將把台廠現有優勢排除在外。
去年,富田電機供應Tesla MODEL S車型2.6萬台電動車馬達,約占富田去年營收28%,帶動富田去年營收衝破10億元大關,淨利潤1.1億元。預估2016年電動車馬達產量上看60萬台。
投審會昨(25)日核准大陸中國銀行匯入新台幣18億元增資其台北分行,為該行來台三年首度增資;此金額並創下今年來陸資投資最大金額,為大幅衰退的陸資來台狀況「大補血」,提高本年度陸資來台投資止跌的希望。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動車是中國大陸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也是台灣的重點產業。
第二、Telsa要進入中國市場而富田電機是全球唯一電機供應商,主管機關擔心信質被併技術外流,排擠國內產業前景,可以理解。
第三、問題是信質並非是併購富田,只是不到20%的參股,連少數股權都否決對陸資不友善。
第四、富田要規避這點很簡單,只要在海外或中國大陸和信質成立合資公司即可。
第五、經濟部批准三安投資璨圓,同樣有技術流出考慮.但最近還是有條件過關,我們看不出三安/LED和信質/電動車的差別在哪裡?
第六、投審會表示,中鋼和保時捷也表態有意入股,這當然是較陸資更好的選擇。
第七、政府要搞清楚的是,台灣到底有沒有bargining power?以面板為例,市場在中國,台灣廠商在最有競爭力的時候被限制不得去中國,現在去已經太晚了。中國大陸有市場,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電動車的發展,連Tesla都不能忽略,台灣企業又如何能錯失商機?
第八、機電是台灣的強項,未來如何做到行業規模,和世界客戶接軌是關鍵。
開發金
打亞洲盃,開發金控先出手射籃!繼今年4月收購新加坡期貨公司後,開發金25日宣布,子公司凱基證券將再以3,800萬新幣(約新台幣9億元),收購新加坡排名第三大、著重證券經紀業務的AmFraser證券公司,海外併購再下一城。
AmFraser為新加坡著名之證券公司,營業迄今已達140年,目前為馬來西亞銀行AMMB的100%持股的子公司;在新加坡當地提供法人及個人客戶證券經紀、證券融資以及企業財務顧問等全方位金融服務,產品範圍涵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香港、印尼及泰國等海外市場。
金管會推動國內金融機構打亞洲盃、積極進行海外併購,且可專案核准排除投資限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20日才找8家金控董事長會面,宣布5項協助措施,開發金5天後即有好消息,當天會議開發金董事長陳木在是地主台灣金之外,第一位到場的金控董事長,併購速度似乎也與當天到場順序有些關聯。
開發金董事會昨日決議,透過凱基證券在新加坡轉投資的子公司KGI亞洲控股,收購AmFraser證券100%股權,交易總金額暫估為3800萬新幣。開發金表示,香港及新加坡是亞洲金融二大中心,亦是切入大中華及東協市場的二個重要引擎,目前凱基證券業務在泰國、香港、新加坡以及日前拿下的大陸合資證照,未來仍將鎖定中小型、有策略性的券商,包括越南、馬來西亞等市場都在評估中。
KGI亞洲控股已在今年4月底完成新加坡期貨公司收購案,並更名為KGI Ong,持續發展期權業務,並已取得法人客戶基礎及外匯交易執照。
此次收購AmFraser後,等於凱基在新加坡已經取得期貨、外匯、證券等相關執照,在新加坡的佈局將作為結合大中華區客戶資源的重要利基。另外,開發金5月底才在香港收購兩家財富管理公司,等於香港、新加坡是開發金布局亞洲兩大衛星市場。
開發金由於併購萬泰銀之後,須在六年內逐步降低直接投資約700億元部位,除了將陸續注資到商銀,粗估至少還有200~300億元可作為尋覓併購對象的銀彈。
我們的看法:
第一、開發金的股東都是金融高手,自然不乏國際併購經驗。
第二、開發金似乎很看好新加坡,4月收購新加坡期貨公司,現在又再併購一家證券公司,。
第三、新加坡金融遊戲規則透明,對投資人有保障,缺點是當地散戶零售市場太小,所以凱基必須能帶進新客戶才能創造價值。
第四、台灣券商過去三年大量撤出香港,現在因為滬港通又急急忙忙想進入,實在很可笑。
第五、人才是國際化關鍵。台資券商不易聘請當地人才,而台灣本地人才國際化程度又不足。
雙幣雙股
香港第一檔「雙幣雙股」IPO(首次公開發行)即將登場,外傳香港航空雙幣雙股IPO最快於本周四提交上市申請,11月掛牌交易。
「雙幣雙股」指一檔股票同時使用兩種幣值、以兩個股票號碼在同一市場交易;港交所在2011年4月首次提出,2012年10月,在港股市場發行港幣股票的合和公路基建公司增發人民幣新股,被視作香港首檔「後天」培育出的雙幣雙股。
專家指出,滬港通開通後,大陸流到香港市場的資金透過雙幣雙股買賣,有望為市場帶來資金,有利於雙幣雙股發行。
香港航空是由海航集團控股,旗下包括海南航空;香港航空2006年成立,主要航線涵蓋大陸、台灣及東南亞近30個城市,擁有23架飛機。本次IPO籌資將用於購買更多飛機,與規模更大的國泰航空競爭。
7月已傳出香港航空擬以雙幣雙股形式IPO,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香港航空最快於本周四提交上市申請,計畫10月進行路演(法說會),11月有望掛牌,募資規模約5億美元,計劃零售部分採用雙幣雙股模式。
香港市場IPO一般10%預留給散戶(香港稱「零售投資者」),即香港航空此次雙幣雙股規模約5,000萬美元; 散戶可選擇同時購買兩種貨幣的股份,也可選擇其中一種,派息時也可選擇人民幣股息或港幣股息。
財華社指出,香港航空總發行股數約一成作公開發行,而國際配售獲機構投資者以人民幣幣認購機會不大,但不排除首檔「雙幣雙股」上市個案成功後,將刺激香港的人民幣市場活躍起來。
消息人士強調,IPO設有靈活回撥機制,若對人民幣股的需求比預想旺盛,可以將港幣股部分調整為人民幣股,反之亦然。
華爾街日報援引業內專家表示,雙幣雙股IPO或許會因新奇而獲得市場青睞,但這類交易的吸引力已不如幾年前人民幣處於上升趨勢的時候;4月3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下今年新低,為1美元兌人民幣6.2593元,從年初起累計下跌了3.4%。不過,5月起有所回升。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雙幣雙股談的很多,香港和新加坡皆有,但實際成功的案子卻很少,可能是因為技術太複雜。
第二、太小的案子不適合,一定要規模較大才值得去設計這種複雜的架構。
第三、台灣封殺了F股,T股又遙遙無期,現在也看不到有人在談雙幣雙股。
第四、香港航空因為面向中國和全球,所以比較適合雙幣雙股架構。
第五、台灣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腳步放慢,需要係雙幣雙股等新產品來刺激交易活絡。
漢堡王
美國速食連鎖業者漢堡王(Burger King Worldwide)26日宣布,已和加拿大咖啡甜甜圈連鎖店Tim Hortons達成收購協議,交易規模約125億加元(114億美元),兩者合併後新公司總部將位於稅率較低的加拿大。
「股神」巴菲特主持的波克夏公司已承諾將以購買優先股的方式,提供漢堡王30億美元作為融資,但不會參與新公司管理。
根據協議,Tim Hortons股東手中每股股票,可換取65.5加元現金與0.8025股新公司股票,依漢堡王前市收盤股價估算,相當於支付Tim Hortons每股94.05加元,較22日相關消息走漏前的收盤價溢價30%。
Tim Hortons股東也可選擇以每股88.5加元的價位,將持股全數換成現金;若選擇全換成股票,每股可換3.0879股新公司股票。
漢堡王的控股股東3G資本公司將握有新公司51%的股份。漢堡王和Tim Hortons仍將作為獨立品牌營運,但新的全球總部將座落於加拿大,並成為全球第三大速食業者,在100國門市逾1.8萬家、系統銷售額達230億美元。
漢堡王支付的價碼接近Tim Hortons去年獲利的17倍,創下餐飲業同類型併購交易的最高紀錄,但研究業者紛紛表示非常值得。
晨星公司預測,到2016年為止,Tim
Hortons的營收成長速度將是漢堡王的五倍。Miller Tabak公司表示,這將大幅提升漢堡王與麥當勞競爭早餐時段顧客的能力。
近來美國政府頻頻抨擊企業藉併購將總部遷往海外來避稅的「稅負倒置」行為。但這樁交易不會替波克夏省下太多稅金,因波克夏總部位於美國,買進加國企業優先股而帶來的收益,仍須按美國法規繳稅;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率約35%、加拿大約15%。
我們的看法:
第一、Burger King是PE成功操作的模式,控股股東3G買下來後不斷改進營運效率。
第二、兩家公司合併後總部將位於稅率較低的加拿大,是一大誘因。
第三、Tim Hortons的成長速度是漢堡王的五倍,所以將增加合併後公司的競爭力,PE就是成長的遊戲。
第四、本交易金額114億美元,其中巴菲特出資30億美元,不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是相當划算的交易。本次投資再次證明了巴菲特只會投資他懂的東西。
深港通
26日在香港舉辦的前海金融創新政策說明會上,深圳金融發展辦公室副主任肖志家表示,連接深交所和港交所的「深港通」已報批。中信里昂中國與香港策略研究部主管張耀昌更直言,若「滬港通」市場反應理想將擴展至其他市場,預計「深港通」亦有望在今年內通車。
不過,肖志家在會後又改口,「深港通」還在研究階段,包括諮詢香港方面意見,做好方案後再上報監管機構。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深港通」在技術上沒有障礙,大部分券商的相關系統都做好準備,只等政策開放。「深港通」可望繼「滬港通」10月上路後啟動準備工作,隨著「深港通」的推出,將使深圳向國際金融中心邁進。
張耀昌表示,預計「滬港通」於10月中通車的初期,反應將會非常熱烈,而雙邊限額5500億元(人民幣,下同)將會在初期滿額,可能10月底總限額就花光,相信當局會盡快加碼。他認為,目前「滬港通」額度極少,只占港股市值約2%,若增加額度將會翻倍。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人行)計畫2015年或2020年實現資本帳開放,為避免資金大量流出,必須逐步實施開放措施。張耀昌指出,「滬港通」僅為初步試驗,未來除「深港通」外,還有機會開放商品、固定收益產品及其他期貨市場,亦有可能延伸至新加坡、紐約等交易所。
新浪網報導,「深港通」的進展也被部分的市場人士解讀為深圳與國際金融接軌的一個風向指標。實際上,早在今年6月,深交所內部人士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滬港通」開通後將為「深港通」的技術性準備工作基本掃清障礙。
此外,上半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QDII2(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試點,逐步實現深交所與港交所的互聯互通,創新發展兩地同步上市的金融產品。
實際上,早在2007年天津計畫推出港股直通車時,深圳已積極研究「深港通」的可行性。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若滬港通實現效果良好,擴大推動深港通是理所當然的事。
第二、深圳的香港將來會逐漸融合,深圳其實比上海更有創新和冒險精神。
第三、台灣沒有積極推動「滬台通」實在大錯特錯,金管會可能認為現在時機不恰當,政治氛圍不對,但等到上海和新加坡、紐約等交易所直接連上線,台灣必定會後悔。
第四、華南金董事長目前有呼籲開放「滬台通」,但金管會馬上否認有相關考量。
第五、未來台灣人會把錢留在海外,利用香港平台操作「滬港通」,台灣OSU的努力可能功虧一簣。
第六、RQFII就是台灣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典型例子。
中信金/農銀人壽
中信金與旗下子公司中國信託人壽昨(29)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以每股人民幣4.2元,取得中國大陸農銀人壽4.06億股,將近二成股權,總計斥資人民幣17.1億元(約新台幣84億元),中信金預估,這筆投資最快2016年就能賺錢,挹注中信人壽獲利。
繼中國人壽在2010年底參股中國建設銀行旗下建信人壽後,中信人壽宣布入股農銀人壽,為台資壽險業參股大陸保險公司的第二個案例。
中信人壽高層表示,此參股案乃單純財務投資,合併效益有二:首先,預估最快2016年中信人壽這筆投資就可開始獲利;其次,農銀人壽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可望在五年內達到15%水準。
中信人壽參股農銀人壽後,將成為第二大股東,農業銀行仍是第一大股東。根據規劃,未來中信人壽將取得農銀人壽一席董事、一席獨立董事及一席非職工監事席次。
中信人壽表示,看好農銀人壽發展性與長期投資考量,計劃將在未來三年分批增資農銀人壽,預計三年內將增資人民幣90億元,加計增資金額,此次交易股價淨值比為1.5倍,中信金認為相當划算。
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表示,此次參股雖然全數現金支付,但目前中信人壽資本適足率高達460%,因此短期暫無增資計劃,未來則將視壽險帳上資金充裕性而定。
中信金與中信人壽昨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決議參股農銀人壽,總經理凌氤寶、行政長卓長興赴證交所宣布參股案,隨後吳一揆也親赴證交所與親自跟媒體說明。
吳一揆說,目前大陸保險滲透率與保險密度都相當低,未來成長空間很大,且大陸「中、農、工、建、交」五大行庫都已延伸版圖至壽險業,農銀人壽是五大行壽險公司中僅有的合作機會,機會難得。
此次農銀人壽參股競爭對手頗多,包括英國、法國、中國和台灣等多家壽險業者皆參與競標,其中不乏出價高於中信人壽的競爭者,吳一揆說,最後農銀人壽基於中信人壽在業務與銀保通路的優勢,而選擇了中信壽。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很漂亮的併購,就如同中國人壽當初和建設銀行合作成立建信人壽。
第二、辜家兩個金融平台都和大陸前四大行合作,實在不簡單。
第三、最大的價值在於通路,建銀在全中國有一萬三千個網點,農銀相信也不會少。
第四、這是典型的中國市場+台灣know-how,可以創造雙贏。
第五、中國人壽信託應該特別予以表揚,成立至今不到三年合併了三家公司,規模衝到台灣第六大,雖然併購台灣人壽功敗垂成,但馬上扳回一城,和農銀人壽結成親家,這不是運氣,而是專業和實力的完美結合!
Cree/隆達
全球第三大LED廠Cree(科銳)斥資8,300萬美元、約當隆達(3698)半個股本,拿下隆達13%股權,成為僅次於友達(2409)的第二大股東,Cree將包下隆達至少3年晶片產能,這也是Cree首次跨足亞洲,結盟LED廠。
Cree明年可望取得隆達一席董事席次,資金預計在今年底到位,入股價格為每股30元,以隆達昨日開盤前28.55元計算,相當於溢價5.07%。
隆達董事長蘇峰正昨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中功率晶片缺貨是談成合作的觸發點。近年Cree加入燈具製造、跨足元件時,才驚覺過去過度側重高功率晶片,中功率晶片擴產緩不濟急,LED照明需求是長期趨勢,Cree需要策略性的供應鏈、鞏固上游料源。
蘇峰正認為,「Cree對隆達整個團隊技術、良率管控、效率提升,應當打過成績單,相信成績不差」,未來隆達除替Cree代工中功率晶片外,雙方也會技術授權,專利防護網更為強大。
Cree為晶電(2448)主要客戶,營收比重貼近10%,Cree入股對象為何捨晶電就隆達?蘇峰正分析,晶電、隆達原本就是Cree的採購對象,相信未來也是如此,不過隆達有友達當後盾,監視器、TV等背光源是中功率晶片堅強且龐大的出海口,若合作順利,供應商地位逆轉不是不可能。
業界表示,隆達主要替歐司朗、飛利浦代工,兩家公司占照明比重高達40~50%,Cree斥資包產能之下,營收比重將超越歐司朗,一舉站上兩位數。
Cree高功率元件營收占比目前近40%,自有照明品牌達45%,RF低於10%;為了迎接大單,隆達前段磊晶、晶片製程將大幅度擴產,從友達手上拿下的竹南新廠將衝刺新產能。
隆達將著手送件申請發行私募,發行股數為8,300萬股,股權稀釋比率約13.9%,預估資金將在年底到位,私募普通股有3年閉鎖期限制,在雙方簽訂產能比重、供貨合約之下,Cree形同包下隆達至少3年晶片產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投資案,LED是台灣的關鍵產業,而Cree又是全球領導廠商之一。
第二、Cree投資的金額不小,但仍然是小股,13%可以算得上是有影響力的策略投資人。
第三、全球高科技的M&A盛行,會帶動對台灣的併購。因為中國對外瘋狂大併購,也會刺激外商投資或併購台商,這對台灣企業來說是好事。
第四、我預期台灣LED產業會有進一步的整合,未來可能形成兩大集團,其中之一是晶電。這就像面板廠現在是友達和群創雙雄之爭。
3D列印
3D列印潮流來襲,行政院長江宜樺昨(28)日拍板,2018年要掌握全球30%的3D列印機產能,並讓3D列印產業鏈國產化,同時還要培養百萬3D人才大軍。
針對近年南韓、大陸也砸大錢推動3D列印,科技部說,台灣將專攻生醫、汽車等利基市場,不亂槍打鳥,此外,我中小企業多、屬分散式群聚製造,較南韓有彈性。
江揆昨天聽取科技部報告「3D列印科技發展計畫」,他要求政務委員蔡玉玲擔任「指揮官」,督導各部會規劃我國3D列印產業策略藍圖,目標是2018年時,催生從關鍵零組件、材料到軟體技術自主的3D 列印產業鏈、掌握全球30%的3D列印機產能,及建立世界級的創意設計與中華文化巨量資訊圖庫。
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表示,近年包括美、德、南韓等國家,都積極發展3D列印技術。這些國家過去曾發生製造業外移,不過,3D列印可實現「在地製造、個人自造」,有機會搶回先前外流的產業與就業機會。隨著國際產業板塊將因3D列印發生移動,台灣必須提前布局。
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長馮展華也說,歐美大廠多關注發展全球化市場的3D列印機,台灣則要專攻生醫、汽車等利基市場。相較南韓大財團集中生產模式,台灣中小企業多,且屬於分散式群聚製造,在重視少量多樣、客製化的3D列印時代裡,更能靈活、彈性生產。
江揆近期指定蔡玉玲督軍跨部會,力爭在2018年時,實現關鍵零組件、材料、軟體國產化,並從現在約掌握全球18%的3D列印機產能,提升到30%。
我們的看法:
第一、3D列印終於喚起了台灣主管部門的重視,雖然來得有點遲。
第二、江院長拍板,所以層級還算是挺高的。
第三、台灣中小企業多,但問題是並未形成3D產業的群聚(cluster)。
第四、以台灣的創意和傳統硬體生產製造能力,應該比深圳更有條件培養自造者(或"創客",maker)。
恆天然/貝因美
全球規模最大的乳製品出口商恆天然合作社集團昨(27)日宣布,將收購大陸乳製品加工商貝因美的股權,預計最多為20%,積極擴大在大陸嬰兒食品市場的市占率。
華爾街日報報導,來自紐西蘭的恆天然與總部位於大陸杭州的貝因美公布合作計劃,將目標鎖定當前大陸不斷成長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需求。
恆天然控制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乳製品出口市場,正在大陸銷售其生產的「安滿」(Anmum)嬰幼兒配方奶粉。貝因美是大陸本土牛奶加工的大廠商,將協助分銷安滿品牌的嬰幼兒食品。
市場研究公司歐睿國際指出,貝因美去年在大陸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中,占有率為9.4%。
恆天然表示,短期內預計以每股人民幣18元的價格,收購貝因美最多20%的股權。這筆交易必須獲得大陸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批准及貝因美股東的支持。
兩家公司計畫組建一個合資企業,旨在全資收購恆天然位於澳洲Darnum小鎮的奶粉生產基地,另外,還計劃為恆天然安滿品牌在大陸的銷售事宜,訂定一份分銷協議。恆天然表示,將向合資企業投資5.14億美元。
貝因美將擁有該合資公司51%的股份,以配合大陸監管機構的要求。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乳業市場超級龐大,因為極度缺乏優質的奶粉。
第二、恆天然和貝因美策略聯盟是正確的做法,大陸非常保護本土企業,外資無法切入。
第三、這是一個兩層式投資法,恆天然參股貝因美母公司20%,然後再成立一家合資公司,貝因美佔51%,恆天然佔49%,在項目公司中恆天然有較大的股權。
第四、中國缺什麼,就向世界買,但代價是世界也要扶植中國民族品牌和企業。形勢比人強,外資沒有什麼選擇,台資亦然。
國泰金/菲商銀
彭博報導指出,國泰金正洽談買進菲律賓「中華商業銀行」(Rizal Commercial
Bank)二到三成股權,約須新台幣90億~135億元。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27)日證實,知道這個個案。
金管會打「亞洲盃」政策已經確立,並陸續鬆綁法規,曾銘宗說:「下半年還會看到很多個案」,請大家拭目以待。
這項消息昨天在金融圈傳的沸沸揚揚,但事件的兩造國泰金與菲律賓中華商銀,均相當低調。國泰金發言人李偉正說,正積極找尋東南亞銀行投資機會,但沒有細節可透露;中華商銀發言人Lorezo Tan則不願置評。
曾銘宗強調,本國金融機構如果早個五年或十年,就大力推動赴亞洲市場併購,今天的成效更不得了。
曾銘宗日前會見八家「亞洲盃」先發選手的金控董事長,商討如何透過法規鬆綁,協助加速在亞洲市場併購、或設立子行,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即為其中之一。他當時接受訪問時說,國泰金會進行海外併購,對象包括銀行、壽險,皆有可能。
一星期後,外電報導國泰金參股菲律賓中華商銀的計畫,曾銘宗也間接證實此案,表示國泰金有機會在亞洲盃賽場上,率先灌籃得分。
不過,彭博報導也點出,積極搶親的日本金融業,是國泰金的主要競爭對手,因此花落誰家還未確定。惟據了解,國泰金若出手併購海外銀行,極可能動用壽險資金,但國壽發言體系對此只表示:「這種時候,總是會有很多傳言」。
據彭博報導,依照中華商業銀行26日收盤價計算,總市值達15億美元(約450億元台幣),中華商銀曾在本月稍早表示,正在洽談非公開配售事宜,未透露細節。
成立於1960年的中華商銀,是菲律賓資產第六大民營商業銀行,在全菲律賓有443家分行,去年淨利為53.1億披索,約新台幣36.3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應該是一個很漂亮的案子,只可惜有人洩密,應該是來自菲律賓。
第二、國泰金是真正的「走出去」,之前投資柬埔寨銀行,現在又瞄準菲律賓。
第三、「中華銀行」顧名思義,看起來像是華人經營的銀行。
第四、菲律賓GDP成長率在亞洲名列前茅,僅次於中國,人口超過1億人,的確是值得長期布局的市場。
台灣人壽
台灣人壽董事會27日通過,子公司大陸君龍人壽將引進新的優質股東,授權台壽董事長許舒博、駐會董事朱炳昱洽談後續股權移轉等情事,預估年底前就會有答案。
據了解,新的大陸股東是由君龍人壽大陸合資股東廈門建發集團引進,強項為投資控股、資金運用等,希望透過引入新股東,將君龍人壽更快速轉虧為盈,且目前台壽與建發集團各50%的出資模式,極可能轉為新股東40~50%,握有最大控制權,而台壽及建發則各占30%或有人更少。
許舒博表示,由於目前簽有保密條款,不能透露新股東名稱、架構等,將等洽談後,且取得大陸保監會同意,才會對外宣布,預估年底前即會有答案,但股權交割可能要等明年上半年。
君龍人壽更換股東案,將可視為大陸對台灣與大陸合資壽險公司監理態度的指標,先前只准許各50%,且必須是一家台資對一家中資的合資模式,台灣方面一直爭取可一對二、或一對多的合資,如台灣保險公司占股50%,再與二家中資合資,中資各占25%,則台灣保險公司即可擁有合資公司主導權,經營及增資等將更順暢,但這項提案目前都未正式獲大陸保監會認可。
君龍人壽目前若是要朝新股東為最大股份,則中資持股即可能會超過50%,若依大陸方面法規,台壽就必須要轉為參股,屆時持股上限僅能19.9%,許舒博表示:「台壽持股不會這麼低。」但最終能持有多少股份?新的架構保監會是否同意?許舒博強調,必須向保監會溝通,年底前應可知道答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壽保很靈活,現在和建發集團50/50合資,將來希望再引入一家戰略投資人50/25/25。
第二、台商在大陸,本來就應該廣結善緣,不需要從一而終。
第三、台壽保轉參股沒有什麼不好,仍然可以做"相對"大股東,我猜測新股權結構會是40/30/30,因為台壽保已表示不會降到19.9%。
第四、硬性限定控股/參股比例沒有意義,創造JV效益極大化才是重點。
台灣金
臺灣金控有意推動IPO(首次公開上市),或引進海外策略投資人,以籌措打「亞洲盃」所需資金,儘管相關作法仍在內部規劃,尚未送抵財政部,不過,財政部對此似已心定,內部傾向「沒這規劃」,給了臺灣金一個軟釘子。財政部政務次長吳當傑也表示,目前尚未看到臺灣金提交的相關報告。
臺灣金董事長李紀珠近日首度提出,臺灣金有3個增資途徑,一是將繳庫之外的盈餘轉增資,二是重估不動產價值增資,三是IPO。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29)日表示,臺灣金有重要的政策任務,即使釋股IPO,「誰會想買」?
張盛和說,臺灣金就算想IPO,推動起來也相當不容易,不過,相當希望臺灣金可以一起打亞洲盃,所以不一定要用IPO的方式,可採用增資方式進行。
財政部評估,臺灣金的政策任務,單是旗下臺灣銀行就要負責18%優惠存款、軍人保險、學生貸款等,全年受到影響的盈餘高達數十億元,若引進外部投資人,民股股東「絕對不可能同意這些政策任務」,官員表示,國家需要一個能執行政策、政府百分百持股的銀行或金控,因此對於IPO暫時「沒這規劃」。
政策銀行的經營方針,在於「配合政府政策,支持產業發展、調節金融秩序等功能,並達成預算目標」,臺灣金表示,會持續遵循經營方針,具體內容就如臺灣金暨臺銀董事長李紀珠日前指出,會先透過臺灣金控組織條例修正案,爭取預算、人事薪資、增資等方向鬆綁,來增加實力,並將在近日內正式向財政部報告內部更為細部的規劃及構想。
臺灣銀行是國營龍頭銀行,其政策角色未來也將被財政部考慮,再作最後的決定。臺銀去年的稅前淨利為87.75億元,稅後淨利為73.26億元,超越預算的70.79億元,不過若加計辦理退休(伍)金優惠存款影響盈餘的政策因素90.45億元,稅前淨利為178.2億元,計入前後影響金額變動甚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不同意台灣金因為負有「政策任務」,所以就不能上市。大陸四大行都能順利上市,台灣要上市又何難之有。
第二、張盛和部長說,台灣金有重要政策任務,即使釋股,「誰會想買」?這個理由很牽強,因為他的隱含意思,可能是台灣金可能會去和其他銀行合併,如果上市就會比較不好操作。可是兆豐和第一金不也都是上市銀行,它們一樣負有政策使命啊!
第三、有一點張部長的顧慮倒可能對了,就是上市以後要批露,資訊要公開透明,所以併購會有更高的難度。
第四、任何國家,都是把最大最好的銀行先上市,進行戰略重組,如中國大陸對四大行的改革,小銀行反而慢點來。沒有人像台灣,只肯開放外資來撿破銅爛鐵,把好的銀行留在家裡,台灣金應該像HSBC和DBS在全世界一樣閃亮!
第五、我們對台灣董事長李紀珠上任後的創新思維和卓越領導能力,表示崇高的敬意,台灣金控真的有在動。Good job, keep going!
GIC/KKBox
台灣網路創業圈傳佳音,新加坡主權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昨天宣布,以一點零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卅一億元),入股台灣數位音樂服務平台KKBOX海外控股母公司,創下近年國外創投投資台灣網路業最高金額,也顯示數位串流音樂服務前景看好。
KKBOX是大眾集團第二代簡民一所創辦,先前為進軍日本市場,引進日本KDDI資金。由於新加坡政府近年積極發展影音產業,雙方這次合作,引起外界關注。
GIC是全球最大主權基金之一,成立於一九八一年,管理資金逾一千億美元,和淡馬錫控股一樣,都是新加坡政府海外策略投資重要工具。KKBOX創立於二○○四年,是台灣最早投資數位音樂的公司,創辦人簡民一是大眾電腦集團簡明仁之子,簡民一的阿姨王雪紅旗下的宏達電,也是KKBOX股東。
KKBOX是國內少數成功跨足海外市場的網路業者,中華電信主管表示,KKBOX二○一○年由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KDDI收購百分之七十六股權,並且靠KDDI成功登陸日本市場;KKBOX在台子公司,則有中華電信入股三成。由於KKBOX早已登陸星、馬、泰等市場,這次引進新加坡GIC資金,未來是否會與新加坡政府及新加坡電信有進一步合作,格外引人注目。
不過,KKBOX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冠群表示,這筆資金將用於技術研發、服務創新,以及持續海外拓展。市場盛傳,KKBOX正籌劃首次公開募股(IPO)事宜,但KKBOX昨天不願回應,僅說目前沒有明確規畫。
業者表示,KKBOX因為很早耕耘線上音樂市場,該公司早在PC時代就已接近損益兩平,如今智慧型手機帶動行動音樂下載,該公司已開始賺錢,目前併跨足港澳星馬泰等市場,擁有超過一千萬註冊用戶及兩百萬付費會員。在GIC加入後,資金除用作提升服務品質外,也將用在開拓東南亞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具有代表的投資,因為這是網路業,代表新經濟,而且投資金額乃歷年來最大。
第二、從以往外資PE/VC對台灣網路業的投資或併購(如Gogoloook,tutorABC)來看,最重要的關鍵是業者本身要有國際視野全球布局,不能只看台灣市場,只要證明有海外客戶,外資絕對會用很高的價格來投資併購。
第三、台灣的估值和中國大陸和美國相比,要低很多,所以我們看起來很高,其實在外資眼中根本不算什麼。
第四、新聞並未公布估值,不過我推算應該在4-5億美元左右,也就是1億美元約占20-25%股份,10億美元pre-IPO估值會太高。無論如何,這對KKBox來說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第五、2010年日本第二大電船公司KDDI就收購KKBox 76%股權,當時投資金額6,000萬美元。奇怪的是管理團隊仍然有23%,果真如此,這次股權被稀釋的只有KDDI。這次還能在已經出讓大股後,再度引進財務投資人,非常不簡單。
第六、以付費會員規模來看,KKBox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串流音樂提供商,所以「行業領導者」是另一個KKBox享有高溢價的原因。
星科/金朋
新加坡封測廠星科金朋(STATS ChipPAC)應新加坡證交所要求說明,證實有2家中國業者提交併購意向書,但仍無法保證可順利達成協議,而國內封測雙雄日月光(2311)及矽品(2325)則表示不會對營運造成任何影響。據業界人士透露,目前有意併購星科金朋的廠商,包括台灣日月光、大陸江蘇長電科技、大陸天水華天科技等,其中江蘇長電出線機率最高。
包括大陸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官方多個部門,聯合於6月底發布「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指出將設立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業界推估,該國家級投資基金規模高達人民幣1,200億元,除了對大陸當地半導體生產鏈進行補貼,也會在海外進行大動作併購,包括CMOS影像感測器大廠豪威(OmniVision)已接獲大陸基金併購意向書,而新加坡封測廠星科金朋則是下一個併購標的。
市場昨日傳出,大陸封測廠江蘇長電及天水華天,計畫投入大筆資金併購星科金朋,更有傳言指出,江蘇長電已開出約10億美元高價,遠高於其它競價者,得標機會最高。而星科金朋僅證實已獲得2家大陸業者提交併購意向書,但無法保證可順利達成協議。
對於全球第四大封測廠星科金朋可能被大陸封測廠併購消息,封測雙雄日月光及矽品表現淡定,表示就算併購案成真,並不會對營運造成任何影響。
矽品董事長林文伯在日前法說會中就已表態指出,併購封測廠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員工及企業文化的磨合問題外,供應鏈也有強烈的地緣關係,若大陸想要透過併購方式介入封測市場,不花個3~5年是不會有結果的。
封測業者表示,星科金朋主要生產據點在新加坡,企業內部團隊來自台灣、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地,企業文化已經很複雜不易整合,若中國封測廠成功入主,光是要整合企業文化就得花上很長的時間。此外,星科金朋在新加坡、韓國、台灣的工廠,也不太可能搬到大陸去,所以大陸業者之所以對併購星科金朋有極大興趣,除了希望藉此爭取大陸投資基金補助外,另一目的就是想直接取得高階封測技術及專利。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真的在卯足全勁為打造半導體的產業鏈。
第二、對台灣廠商不會有影響,但是會創造一家更有競爭力的行全球第三名業者。
第三、大陸併購以後整合一定會有問題,所以接下來會以高薪向日月光和矽品挖角,沒有影響是假的。
第四、大陸國家級半導體基金規模達1,200億元,是一個強力的投資引擎,當然它是在亂砸錢,但是有這種超級大企主願意出高價,就一定會帶動M&A行情。
第五、大陸要如何追上台積電和聯電?很簡單,如果我是大陸半導體基金操盤手,我會斥巨資併購格羅方德,新加坡政府當年做不好賣給阿布達比投資局,中東又怎能算是半導體專家?最後還要賣出來。格羅方德現在已超越聯電,成為晶圓代工世界第二,連三星也必須和他們聯盟,買了格羅方德以後,我會再想辦法和聯電結盟,畢竟過去聯電有投資大陸,第二/第三聯手打老大。
第六、台積電要如何還手?當然應該主動出擊,先發制人。台積電從來不相信M&A,但將來可能會被M&A打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